磁盘阵列做为备份设备相比磁带库的优缺点

磁盘阵列做为备份设备相比磁带库的优缺点
磁盘阵列做为备份设备相比磁带库的优缺点

磁盘阵列作为备份设备与磁带库备份的比较

利用磁盘进行备份(D2D)

出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有些用户的咨询专家开始倾向使用磁盘阵列作为备份设备。随着SATA技术的兴起,大容量磁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性能价格比更好,使很多人开始关注这种做法。利用磁盘作为备份设备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这个解决方案目前有几种流行的实现方式:

(一)最初大家的普遍做法,也就是采用标准的光纤通道或者SCSI磁盘阵列,安装容量大价格低的SATA硬盘,直接连接到备份服务器上,利用服务器把磁盘阵列格式化成一个文件系统;

(二)随着NAS技术的兴起,也有的用户利用NAS上的存储空间进行备份;

(三)目前一些备份软件所具备的磁盘备份功能。

这一类解决方案的特点是:利用磁盘作为存储设备,磁盘被格式化成文件系统。这种方式相对于磁带库来说解决了很多问题:

l不再受磁带库设备和介质可靠性方面的困扰;

l规避了磁带加载卸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其持续读写性能达到或超过了中端磁带库;

l提高了设备空间利用率;

l磁盘阵列设备在用户环境中很常见,一般的系统管理员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知识都可以自行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

l投资比较低,用户只需要购买一台磁盘阵列就可以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逐渐发现,这种最简单的基于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美的。

利用磁盘进行备份的缺点

1、不能解决共享问题

如果在一个有多台服务器的环境中要实现LAN-FREE备份,配置的复杂性和成本都会迅速提高。

一般来说,实现备份到磁盘,都要在这台磁盘阵列上建立一个文件系统,才能够被备份软件识别。而一般的文件系统都不能被多服务器共享,只有磁带库可以实现共享。

这就是说,如果想像使用传统磁带库一样,通过SAN实现多服务器共同使用一个磁盘阵列,必须要在磁盘阵列上建立多个逻辑设备,然后将每个逻辑设备分配给每抬服务器。

这就带来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如何决定为每台服务器分配多少块磁盘?

一旦分配的空间太少,如何进行在先扩展?

一旦分配的空间太多,如何缩减?

这一功能是否需要昂贵的卷管理软件工具来实现?

2、安全性

这种简单的基于磁盘阵列的存储设备是以文件系统的方式出现的服务器上的,这个文件系统可以由任意工具来操作,也可以被任何人访问。一个有意无意的“DEL“就可以毁掉所有备份数据。总之,和文件系统上的其他文件一样脆弱,这意味着很多危险:会不会由系统管理员的误操作或者其他人的恶意删除导致数据丢失?

会不会被人将数据非法拷贝走,到其他计算机上恢复,导致关键机密的泄露?

会不会被病毒感染,导致备份数据无法恢复?

3、性能

首先,文件系统本身就可能是性能瓶颈,尤其在多任务、多进程的时候,文件系统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备份系统的瓶颈。

文件系统难以解决磁盘碎片的问题,磁盘碎片会导致文件系统的性能逐渐下降,而且,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磁盘碎片的问题很难以解决。

4、功能

备份管理软件是设计为磁带库使用的,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备份软件都支持使用文件系统作为备份设备,但与使用磁带时的功能有一些差别。这些差别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些主流的备份软件在备份数据超过保存期限时,如果使用磁带介质,可以方便的进行介质回收。而如果使用文件系统,则无法自动回收这部分磁盘空间。系统管理员必须手动的用操作系统命令删除相应的文件。但这一工作是高风险的,因为文件系统是不能区分文件是否超出的了保存期限;

当备份系统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介质索引的时候,一般都可以利用重新扫描磁带重建索引。但如果采用磁盘作为备份设备,备份系统无法对其进行扫描。这样,很有可能所有的数据仍然在存放在磁盘阵列上,但却无法恢复。

放在磁盘阵列上的备份数据,无法进行介质复制,将备份数据拷贝到磁带上,进行离线保存。这样,就失去了磁带因此带来的灵活性,如:离线保存、数据移植、异地容灾等。5、总结

根据以上的分析,简单的利用磁盘阵列直接当备份设备的做法,虽然解决了来自磁带库的问题,但也产生了磁带库设备没有的新问题,而且难以解决。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采用这种办法进行备份。总体推荐还是使用虚拟磁带库作为备份设备。

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两个分布式存储的校验数据,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块。 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RAID7 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 Com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 RAID 7等级是至今为止,理论上性能最高的RAID模式,因为它从组建方式上就已经和以往的方式有了重大的不同。基本成形式见图,以往一个硬盘是一个组成阵列的“柱子”,而在RAID 7中,多个硬盘组成一个“柱子”,它们都有各自的通道,也正因为如此,你可以把这个图分解成一个个硬盘连接在主通道上,只是比以前的等级更为细分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读/写某一区域的数据时,可以迅速定位,而不会因为以往因单个硬盘的限制同一时间只能访问该数据区的一部分,在RAID 7中,以前的单个硬盘相当于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硬盘,有自己的读写通道。 工程中常用的RAID方式是RAID10和RAID5。 下面分别介绍RAID10和RAID01的区别;以及RAID10和RAID5的区别。 RAID10和RAID01的比较 RAID10是先做镜象,然后再做条带。

RAID01则是先做条带,然后再做镜象。 比如以6个盘为例,RAID10就是先将盘分成3组镜象,然后再对这3个RAID1做条带。RAID01则是先利用3块盘做RAID0,然后将另外3块盘做为RAID0的镜象。 下面以4块盘为例来介绍安全性方面的差别: 1、RAID10的情况 这种情况中,我们假设当DISK0损坏时,在剩下的3块盘中,只有当DISK1一个盘发生故障时,才会导致整个RAID失效,我们可简单计算故障率为1/3。 2、RAID01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假设DISK0损坏,这时左边的条带将无法读取。在剩下的3块盘中,只要DISK2,DISK3两个盘中任何一个损坏,都会导致整个RAID失效,我们可简单计算故障率为2/3。 因此RAID10比RAID01在安全性方面要强。 从数据存储的逻辑位置来看,在正常的情况下RAID01和RAID10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每一个读写操作所产生的IO数量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读写性能上两者没什么区别。而当有磁盘出现故障时,比如前面假设的DISK0损坏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两种情况下,在读的性能上面也将不同,RAID10的读性能将优于RAID01。 RAID10和RAID5的比较 为了方便对比,这里拿同样多驱动器的磁盘来做对比,RAID5选择3D+1P的RAID方案,RAID10选择2D+2D的RAID方案,如图:

服务器之磁盘阵列RAID——配置方法(图解)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RAID) ● 硬件RAID (硬件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 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各种备份方式比较

备份结构比较 概述 Host-Base、LAN-Base和基于SAN结构的LAN-Free、Server-Free等多种结构。 Host-Based备份方式: Host-Based是传统的数据备份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磁带库直接接在服务器上,而且只为该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备份大多是采用服务器上自带的磁带机,而备份操作往往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LAN-Based备份方式: 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 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 (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 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 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 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源提高了效率。

RAID5磁盘阵列数据存储内幕

RAID5磁盘阵列数据存储内幕 By lixiangjing on 26 9月2012 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如果挂掉两个盘,数据就玩完了。 从数学角度说,每个磁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约为50万至150万小时(也就是每50~150年发生一次硬盘损坏)。实际往往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情况,在大多数散热和机械条件下,都会造成硬盘正常工作的时间大幅减少。考虑到每个磁盘的寿命不同,阵列中的任何磁盘都可能出现问题,从统计学角度说,阵列中N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机率比单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机率要大N倍。结合上述因素,如果阵列中的磁盘数量合理,且这些磁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较短,那么在磁盘阵列的预期使用寿命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发生磁盘故障(比方说每几个月或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故障)。 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几率有多大呢(同时就是指一块磁盘尚未完全修复时另一块磁盘也坏掉了)?如果说RAID 5 阵列的MTBF相当于MTBF^2,那么这种几率为每隔10^15个小时发生一次(也就是1万多年才出现一次),因此不管工作条件如何,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是极低的。从数学理论角度来说,是有这种概率,但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并不用考虑这一问题。不过有时却是会发生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情况,我们不能完全忽略这种可能性,实际两块磁盘同时损坏的原因与MTBF 基本没有任何关系。

对这种情况来说,这里首先要引入一个一般人不常接触到的概念:BER硬盘误码率,英文是BER(Bit Error Rate),是描述硬盘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硬盘出错可靠性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代表你写入硬盘的数据,在读取时遇到不可修复的读错误的概率。从统计角度来说也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是指读取多少位后会出现一次读取错误。 对于不同类型的硬盘(以前企业级、服务器、数据中心级硬盘用SCSI/光纤,商用、民用级别是IDE;现在对应的则是SAS/SATA;他们的MRBF(平均无故障时间)是接近的,但是BER便宜的SATA硬盘要比昂贵的SCSI硬盘的误码率(BER)要高得多。 也就是说,出现某个sector无法读取的情况,SATA要比SCSI严重得多。具体区别在固件上:遇到读取不过去,或者写入不过去的坏道时,家用硬盘会花费1分钟以上的时间去尝试纠正错误,纠正不了就直接用备用扇区代替,这个时间超过阵列控制器能容忍的限度,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掉盘;企业级的磁盘会把这项工作放在后台进行,不需要停顿1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而不影响阵列运行。在BER硬盘误码率上没有任何区别。 一个1TB的硬盘,通常你无法读取所有sector的概率达到了56%,因此你用便宜的大容量SATA盘,在出现硬盘故障的情况下重建RAID的希望是:无法实现。用1TB的SATA硬盘做RAID5的话,当你遇到一个硬盘失效的情况,几乎剩下的两个以上硬盘(RAID5最少组合是3个)铁定会遇到一个硬盘读取错误,从而重建失败。所以,以前小硬盘做RAID5,基本很少遇到同时挂掉两个盘的情况;现在硬盘大了,出问题的概率也越来越大了。

各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火力发电: 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电的缺点 火电需要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一方面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越烧越少,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据估计,全世界石油资源再有30年便将枯竭。另一方面燃烧燃料将排出二氧化碳和硫的氧化物,因此会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恶化地球环境。 水力发电: 以水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变成动能的水冲水轮机,水轮机即开始转动,若我们将发电机连接到水轮机,则发电机即可开始发电。如果我们将水位提高来冲水轮机,可发现水轮机转速增加。因此可知水位差愈大则水轮机所得动能愈大,可转换之电能愈高。这就是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能量转化过程是:上游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流的动能,水流通过水轮机时将动能传递给汽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由于水电站自然条件的不同,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和转速的变化范围很大。通常小型水轮发电机和冲击式水轮机驱动的高速水轮发电机多采用卧式结构,而大、中型代速发电机多采用立式结构。由于水电站多数处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通常需要经过较长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因此,电力系统对水轮发电机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机参数需要仔细选择;对转子的转动惯量要求较大。所以,水轮发电机的外型与汽轮发电机不同,它的转子直径大而长度短。水轮发电机组起动、并网所需时间较短,运行调度灵活,它除了一般发电以外,特别适宜于作为调峰机组和事故备用机组。 水电的缺点 水电要淹没大量土地,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大型水库一旦塌崩,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一个国家的水力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要受季节的影响。 太阳能发电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法有三种: 其一为利用光电池,直接将日光转换为电流。(也称光伏发电) 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 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有了电压,就像筑高了大坝,如果两者之间连通,就会形成电流的回路。 光伏发电,其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太阳能专家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制造电压的工作。因为要制造电压,所以完成光电转化的太阳能电池是阳光发电的关键。 太阳能电池,通常称为光伏电池。目前的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是硅太阳能电池。用的硅是“提纯硅”,其纯度为“11个9”,比半导体或者说芯片硅片“只少两个9”;

磁盘阵列卡详细步骤

一、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磁盘阵列卡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磁盘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磁盘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此款磁盘阵列卡的配置方法请参考如下: 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 (逻辑磁盘) --- 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3/DCL --- PERC4 DI/DC (略有不同,请仔细阅读下列文档)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在自检过程中,当提示按Ctrl+M键,按下并进入RAID的配置界面。 2) 如果服务器在Cluster 模式下,下列信息将会显示\"按任意键继续\"。

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基本的RAID介绍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下面将各个级别的RAID介绍如下。 RAID0 条带化(Stripe)存储。理论上说,有N个磁盘组成的RAID0是单个磁盘读写速度的N 倍。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 RAID1 镜象(Mirror)存储。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2 海明码(Hamming Code)校验条带存储。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使用称为海明码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3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共享校验盘,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字节。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4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共享校验盘,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块。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5

磁盘阵列配置全程解

磁盘阵列配置全程解(图)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 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 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

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

磁盘阵列配置安装

RAID磁盘阵列|1|1 据统计60%的企业关键数据都存储在企业内部员工的PC机和笔记本 电脑上。对这部分的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备份管理本应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因为用户过于分散及管理工作过于琐碎等原因,反而疏忽了对这些机器上的数据的管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数据丢失。 磁盘阵列的使用方式根据具体需求的不同,连接和配置的方式可谓 是多种多样,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本方案将采用IBM DS4200 磁盘阵列柜为模型,列举目前最具代表性 的配置安装方式供客户参考。 磁盘阵列配置安装

典型用户网络结构: 2.1连接示意图如下: 如图所示,公司、学校。内网有文件服务器1台、WEB 服务器1台、OA 服务器一台、MIS 服务器1台、SQL 数据库服务器1台、共有办公电脑X 台左右客户需求: 1. 公司,学校。需对企业局域网内的PC及工作站终端重要数据备份至服务器 2. 将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到磁盘阵列 3. 服务器系统备份、重要PC系统备份 4. 保证公司文件资料的安全性 硬件需求: 1. 服务器一台 2. 磁盘阵列柜一台 综合分析: 此方案硬件连接方便,只需增加存储设备,和一台服务器就能建立 硬件平台,成本小且组建迅速。 典型用户网络结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公司现行的网络结构,增加此 方案中磁盘阵列容易实现,能满足客户的多重基本需求,有立竿见影的 作用且使用效率高,硬件方面设备维护简单,数据集中管理,唯独各种 数据(邮件,myserver等)的备份都需要手动操作。但可以使用恰当的 软件弥补该缺点,智能自动备份各种数据

2.2 双机热备方案: 根据ds4300磁盘阵列具有双控制卡的特定本节采用全冗余建议方案 采用2 台IBM p5 520 服务器运行应用,分别运行HACMP 软件, 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采用2 台2005 -H08 光纤交换机建立存储局域网环境,分别连 接两台p5 520 服务器和磁盘阵列。2 台光纤交换机可以避免单点故障。 采用IBM DS4300 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取效率。 2 台p5 520 分别通过2 根光纤连接到2 台存储光纤交换机, DS4300 通过4 根光纤连接到2 台存储光纤交换机,如此连接即保证了可靠性,又提高了数据访问的效率。 硬件需求:(所有配置只提供参考,具体根据需求提供详细配置) 服务器:IBM p5 520 2 台;2 颗1.5GHz/1.65GHz 的power5 处 理器,4GB 内存。 2 块73GB 内置硬盘: 用于安装操作系统

磁带库备份方案与策略分析之虚拟磁带库备份方法

磁带库备份方案与策略分析之虚拟磁带库备份方法 随着磁盘成本的不断降低,利用磁盘作为备份介质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作为间接磁盘备份设备,在后期维护上,由于减少了物理磁带库的诸多机械故障,其维护成本也更加低廉。更重要的是,VTL保持了物理磁带库的使用模式,在备份软件的支持下,逻辑上可以实现容量的无缝扩展。 一些用户误认为直接磁盘备份就是磁盘备份的普遍方式,和虚拟带库备份的效果是等同的。让我们浅析以下这两者的区别并通过一个实例来看看两种备份带来的不同结果: 直接磁盘备份常见问题 1、安全隐患 直接磁盘备份模式下,基于磁盘阵列的存储设备是以文件系统的方式出现在服务器上的,也可以被任何人访问,即使是无意的“DEL”(删除)操作也可以毁掉所有备份数据,这意味着系统管理员的误操作或者其他人的恶意删除都可以造成的数据丢失,病毒感染等诸多风险导致备份的数据无法恢复等。 2、性能瓶颈 首先,文件系统本身就可能是性能瓶颈,尤其在多任务、多进程状态下,文件系统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备份系统的瓶颈。磁盘碎片会导致文件系统的性能逐渐下降,而且,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磁盘碎片的问题很难以解决。 另外,在一些备份软件的管理策略中,当备份到备份磁盘的数据达到迁移上限时,就会出现备份数据一边写入磁盘一边向磁带库迁移的状态。即使增加备份磁盘容量,备份速度仍然难以明显提升。 3、管理复杂、价格昂贵 传统备份软件是以磁带库作为备份目标。若要实现直接备份到磁盘,就需要在备份服务器或介质服务器上为备份磁盘阵列建立一个文件系统,才能够被备份软件识别。而一般的文件系统不能被多服务器共享, 这就是说,如果想象使用传统磁带库一样,就必须要在磁盘阵列上建立多个逻辑设备,然

IBM+磁盘阵列设置教程

磁盘阵列的配置 联想surefibre620 磁盘阵列系统支持主机服务器fc 路径的带内管理、控制器以太网路径的带外管理和控制器串口管理三种管理、监控和配置方式,根据您的实际需求选择您条件允许的或习惯的管理方式。此外,使用串口(rs-232)的还可以诊断控制器和设置控制器的ip 地址。 1. san 带内管理: 必须有和磁盘阵列直接连接或同处于san 网络同一分区内的主机服务器,具体参见下一章的关于santricity8.40 管理软件的介绍; 2. ethernet 带外管理: 采用rj45 接口网线分别连接两个控制器的以太网口,连入您的内部局域网络,然后使用串口配置控制器的ip 地址,使得您局域网内的控制器台或工作站或pc 终端可以使用sa ntricity 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如图所示,连接以太网连接线缆,请务必同时连接两根网! 3. rs232 串口方式: 分别连接控制器的rs232 接口,surefibre620r 控制器支持交叉方式的串口线,这种管理方式一般只用来清除系统配置并更改控制器ip 地址,系统出厂设置为192.168.128.1 01 和192.168.128.102,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更改。 串口超级终端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无流控制,进入连接状态后同时按ctrl+break,此时系统会提示在5 秒内按esc 即可进入shell,如果按空格spac e 则会将控制器波特率更改为您终端设置的波特率值,提示输入用户名:请键入infiniti,回车; 一般做三步操作: 1 syswipe 擦除阵列所有配置信息,恢复起始出厂设置,如果先前系统加电时有报警现象发生而各部件又工作正常,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 netcfgshow 查看当前网络设置,主要是ip 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 3 netcfgset 更改控制器ip 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步骤都必须在两个控制器上分别进行一次操作,同时控制器也会重起,ip地址更改后,请检查确认均可以ping通! 串口配置使用只允许以上三种操作,其它操作未经联想允许或非经联想技术工程师操作不允许进行,否则造成的任何后果由用户自己承担!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Storage Manager 进行磁盘阵列的基本配置 实验软件:IBM FAStT Storage Manger 8 Storage Manager软件是IBM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其DS4000系列盘阵的配置工具,该工具可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上,通过以太网与磁盘阵列通信,从而对其进行配置。 实验环境说明:该实验模拟一小型企业,现有服务有SQL Server数据库、HTTP Web服务、FTP服务器主要用于存放较大的视频文件、MAIL邮件服务器。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e08486448.html,

磁带机备份方案介绍样本

Quantum备份方案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延伸,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最初, 在人们的价值观中, 只有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才能反映其价值; 而后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人们是经过软件来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 软件也应具有相应的价格体现; 进而更深地认识到, 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才是真正的财富, 人们经过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 实质上是为了利用其中的数据资源, 数据的价值大于设备的价值已不是天方夜谭。 数据爆炸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大型数据库、网络、 Internet、电子商务等的成熟和流行。”数字化生存”观念已为人们接受, 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与计算机中数据的紧密联系, 将越来越依赖这些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 具统计, 硬件故障、软件错误、人的误操作是数据丢失的最主要原因。50%以上的数据丢失是由于硬件故障或软件错误造成的, 30%以上的数据丢失是由人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病毒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数据丢失不到15%。调查结果显示, 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公司有2/3遭遇过数据丢失的情况。 因些, 我们得出八个必须备份的理由: 硬盘驱动器毁坏: 由于一个系统或电器的物理损坏使你的文件丢失。 人为错误: 你偶然地删除一个文件或重新格式化一个磁盘。 黑客: 有人在你的计算机上远程侵入并损害信息。 病毒: 你的硬盘驱动器或磁盘被感染。 盗窃: 有人从你的计算机上复制或删除信息或侵占整个单元系统。 自然灾害: 火灾或洪水破坏你的计算机和硬盘驱动器。 电源浪涌: 一个瞬间过载电功率损害在你的硬盘驱动器上的文件。 磁干扰: 你的软盘接触到有磁性的物质, 比如有人用曲别针盒, 使文件被清除。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深入应用, 企业的运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特别在大型企业中, 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根本, 是企业在竞

磁盘阵列与DVR的对比

磁盘阵列与DVR的对比 视频监控存储特点 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具有监控点多,摄像头数量多,监控时间长,采集数据的时间往往长达一周或数周。因此应用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存储设备在数据读写方式上具有与其它类型系统不同的特点,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码器或采集服务器以流方式写入数据,实时存储监控点的实时图像和画面,存储的文件类型为流媒体文件,因此检索服务器也会以流方式来读取已存储的视频文件。 2)数据读写操作的持续时间长。由于摄像头一般都是7*24 小时工作的,即使采集后视频数据采用分段保存,写入操作的持续也有可能长达2-6 个小时,后期回放时也需要相同的时间。为了保证视频采集过程中和回放过程不会发生丢帧现象,存储系统系统中有必须要有足够的带宽。 3)除了数据读写时间长外,由于视频采集过程中,视频文件格式一般都不会发生变化,且码率保持恒定,因此视频监控系统的读写操作还具有码率恒定,也就是带宽恒定的特点。 4)视频监控系统存储的读写方式与数据库系统存储和文件服务器存储采用的小数据块读写或文件传输读写方式与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视频监控系统不能采用PC系统等常用的存储设备。 5)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具有摄像头数量多,视频图像存储时间长,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因此视频监控系统存储必须支持大容量,且容量具有高扩展性,满足长时间大容量视频图像存储的需求。 近年来存储技术高速发展,存储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专业存储系统具备了在视频监控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但是在视频监控行业,是否需要应用SAN 和IP

SAN来解决视频存储资源的共享问题,以及行业用户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应用这些技术,存在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 宽带的普及,带宽成本的急剧下降,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摄像机数量急剧增加,海量的录像资料要求存储和共享。 仅应用DVR存储方式存在数据安全缺陷,容量小扩展性差,无法集中统一管理等缺点,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近年来存储技术高速发展,存储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专业存储磁盘阵列系统具备了在视频监控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 专业存储系统完全满足网络视频监控大容量、安全可靠、易管理的存储需求。 并可根据用户网络视频监控规模及管理需求的特点定制出DAS/IP SAN /SAN 等不同特点的存储应用模式 1监控存储需求分析 视频监控对存储需求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对存储的容量需求弹性比较大,存储容量的多少随着画面质量的提高、画面尺寸的增大、视频线路的增加都会成倍的增加容量需求。 2. 对存储的性能要求需要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连续数据读写,数据流量大。 3. 随着国家重点安防项目3111工程的实施,数据保存周期越来越长,一般的监控场所数据保存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需要海量存储空间满足需求。 要为视频监控方案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首先就要估算存储容量需求。那么根据现在主流的压缩方式来计算如下:

RAID详解-AMD篇

RAID详解-AMD篇 前言、RAID模式简介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若干个单独的硬盘组成一个逻辑的磁 盘。中文一般叫做磁盘阵列。 常见的RAID模式有5种: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JBOD 1、RAID 0(串列)就是把2个(2个以上)硬盘串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是原来的2倍(或2倍以上)。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2个硬盘,每个硬盘写入一半,读出时也是从2个硬盘读取,所以速度比单个硬盘快。RAID0是提高硬盘速度。 2、RAID 1(镜像)就是把2个(2个以上)硬盘并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不变,一个硬盘是另一个硬盘的镜像。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2个硬盘,每个硬盘写入同样的数据,当一个硬盘有故障,另一个硬盘可以继续工作,更换故障硬盘后,便向新硬

盘复制数据,继续保持2个硬盘存储相同的数据。RAID1是保证数据安全。 3、RAID 5(交叉分布奇偶校验的串列)至少要3个硬盘组成,向硬盘写入数据的同时还写入数据的奇偶校验。速度与2个硬盘的RAID0一样,容量是2个硬盘之和,当其中一个硬盘有故障,更换硬盘后可以恢复这个硬盘的数据。RAID5是既提高速度又保护数据安全。 4、RAID 10(串列和镜像)至少要4个硬盘,就是每2个硬盘组成串列后再做镜像。RAID10的容量是2个硬盘容量之和,其中任何一个硬盘有故障,系统都可以正常工作,当更换硬

盘后就像这个硬盘恢复原来的数据。RAID0是既提高速度又保护数据安全。 5、JBOD严格说不是RAID,它是可以把不同容量的硬盘串连成一个大的逻辑盘,与RAID0

Dell R710 磁盘阵列配置手册

此文档为自行整理,非官方提供资料,仅供参考。疏漏之处敬请反馈。 对RAID进行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请在操作之前务必将重要数据妥善备份,以防万一。 名称解释: 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 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物理磁盘 HS:Hot Spare 热备 Mgmt:管理 【一】,创建逻辑磁盘 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 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

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 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 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 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 RAID1=2 RAID5=3 RAID10=4 RAID50=6 5、修改高级设置,选择完VD Size后,可以按向下方向键,或者Tab键,将光标移至Advanced Settings处,按空格键开启(禁用)高级设置。如果开启后(红框处有X标志为开启),可以修改Stripe Element Size大小,以及阵列的Read Policy与Write Policy,Initialize处可以选择是否在阵列配置的同时进行初始化。 高级设置默认为关闭(不可修改),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建议不要修改此处的设置。

AS400中磁带备份数据步骤

AS400磁带备份详细说明 一.准备工作: (1)以具有*SAVSYS和*JOBCTL权限的用户登录操作(使用QSECOFR登陆即可)(2)查看磁带机设备的名字 使用命令:WRKDEVD按执行键再按F14键(shift+F2)如图 上图中的TAP01即是本台机器磁带机的设备号,并且状态是Available to use。(3)初始化磁带 使用命令GO TAPE按执行键然后选择2 去初始化磁带

Note:上图红圈中的参数是需要填写和修改的,其中Device 就是上一步我们查 看到的设备名(这里是tap01)。参数New volume identifier 就是指定磁带卷标,可以设定一个统一的格式(是必填不的)。参数New owner identifier 所有者的 标识,可以填写一些关于这个磁带所要备份内容的一个说明如备份的日期。参数 Check for active files 改成*NO 可以加快磁带格式化的速度。 根据数据量实际情况把要用到的磁带都先格式化好,在备份过程中如果一盒磁带 装不下,它只会提示换磁带不会提示格式化磁带。 (4)用ENDDOMSVR+服务器名停止DOMINO服务器 二.备份 (1)全系统备份 建议:在做全系统备份前先重起一次服务器 执行一次 rclstg的命令 在备份前使用endsbs *all *immed 的命令来结束子系统然后使用 wrksbs 来查看子系统结束的情况,最后应该就剩下QBASE一个子系统。 使用命令GO SA VE 进入SA VE 菜单,选择21 回车

上图显示系统全备份会执行那些操作。确认后按回车键

磁盘阵列和网络附加存储和存储区域网络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1、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目前WINDOWS NT 和NET 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 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2、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一般是Intel的I960芯片,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问:我要为单位的电脑安装RAID,打算加一块RAID卡,请问安装上要注意哪些问题?硬盘容量应如何选择?RAID一旦损坏了怎么办? 答:RAID卡是即插即用的,一般来说安装好后,按CTRL+H即可进入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设定磁盘阵列的模式,两个硬盘可以选择条带模式(RAID 0)和镜像模式(RAID 1)。选用RAID 1的话要进行同步化操作。另外注意在CMOS中IDE设备都设置为none,或将SCSI设备设为优选启动设备,就可以让系统从RAID卡引导了。在硬盘容量的选择上,建议你最好使同样容量的硬盘。倘若磁盘容量大小不等,那么整个阵列的容量要由该阵列中最小容量的硬盘决定,两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中,总容量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的两倍。而在RAID 1阵列中,阵列的总容量就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但是JBOD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容量的硬盘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单盘。 一旦确认是因为硬盘问题导致的RAID损坏,对于RAID 1和RAID 0+1,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硬盘,数据将自动恢复(除非所有硬盘全部损坏),而对于RAID 0和JBOD,只要一个硬盘损坏,就必须先删除原有的RAID级别,再进行RAID创建,所有数据将全部丢失,因此对RAID 0和JBOD,请务必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磁盘阵列(Disk Array)原理 1.为什么需要磁盘阵列? 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 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 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目前改进磁盘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磁盘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将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存在快取内存(cache memory)中以减少磁盘存取 的次数,数据的读写都在快取内存中进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读取的数据不在快 取内存中,或要写数据到磁盘时,才做磁盘的存取动作。这种方式在单工环境(single- tasking envioronment)如DOS之下,对大量数据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频繁的存 取则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环境之下(因为要不停的作数据交换(swapping) 的动作)或数据库(database)的存取(因为每一记录都很小)就不能显示其性能。这种方 式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盘阵列的技术。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一个阵列,当作单一磁盘 使用,它将数据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磁盘中,存取数据时,阵列中的相 关磁盘一起动作,大幅减低数据的存取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磁盘阵列所利用 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安全 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