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该何去何从

—浅析中国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1982年始,到目前为止,国务院总

共公布了7批、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日渐显露。那么,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与矛盾?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与矛盾?我们该如何解决它们?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又该去向哪里?本文将予以探讨。 关键词:中国 风景名胜区规划 问题 解决措施

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发展很快,国家越来越重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但由于现代社会存在不少的矛盾,一些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矛盾。首先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旅游经济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弱化、法制滞后的矛盾,其次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市场化开发的矛盾。这二种矛盾严重地制约了风景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我们风景名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矛盾又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与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它们?下面我就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略微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状况

建国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一)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二)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三)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渐渐步入正轨,自1982年起,国务院总共公布了7批、208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批次及数量

首先,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我们不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无视其缺憾,有些问题是必须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存在的问题

2.1风景区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屡禁不止。

我国风景区环境保护的不够,有些景区垃圾遍地,小商小贩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景区原本的风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厂排出的“三废”也直接对一些景区的环境造成损害。于是,一些景区的水面上漂浮着令人

作呕的垃圾,再也看不到潺潺的流水;一些景区里充斥着小贩的吆喝声,再也寻觅不到安静的处所;一些景区里突兀的建筑拔地而起,再也感受不到和谐的气息。。。。。 2.2没有善待这些风景名胜资源,反而将其视为摇钱树,过度的开发使用,对其造成了建设性的破坏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所以就造成了一些人将风景名胜资源视为摇钱树,只想着发展经济,全然不顾资源的保护工作。一些不该开发的区域也遭到了破坏,大量的商业建筑破坏了原本的和谐。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淡漠,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全然不顾长远的发展。

2.3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不够,大量珍贵景源遭到破坏

一些景点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已快崩塌,有些地

方已然坏得不成样子。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补救,而是听之任之。

损毁的长城

2.4风景保护与城市建设存在冲突,景点收费不合理,许多景源被舍弃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代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土地的使用状况也越来越紧张。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开发土地,而一些风景区占用了很多的土地,到底是该保护还是该开发呢?很多风景区被开发了,不复存在,一些景源被白白舍弃,还有一些景点收费不合理。像南京中山陵和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我就觉得做得很好。

3.我国风景名胜区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人多地少的矛盾

好多人!好多人!

人口问题是我国必须面对的严峻的问题,我国不光人口多,而且用地较为紧张。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真正可以用的土地很少,而且人口都集中分布在城市中。这就决定了有些景区无法留存,所以均衡发展是关键,哪些该重点保护?那些该适度开发?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导致一些景观的极大破坏与浪费。

3.2规划和管理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东西都在摸索着前进,市场机制,政府体制都不够健全,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景区规划只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眼光,有些规划只一味的迎合一些领导的喜好,不考虑实际的状况。景区的管理部门也有些不作为,有些景区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了无法弥补的损害。许多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和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同志,对风景名胜区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价值取向研究不够、认识不足,尤其对风景区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淡薄,用管理经济或管理旅游的方式来管理风景资源,在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

3.3资源产权缺乏明确的界定

我国的国家风景名胜资源所有权是通过各级地方政府或风景名胜区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加以体现的,风景名胜资源的支配权和收益权分属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目前,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以及其他相关方利益往往交织在一起,在风景区内的多头管理、不同程度的地方干预或插手风景区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政出多门,重复行政,严重地加大了风景区一线管理部门的行政负担和经济负担,“弱化”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分散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降低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致使风景区总体规划无法有效地贯彻执行。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景区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症、顽症,必须痛下决心尽快解决。长时期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缺乏国家计划发展资金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4.我国风景名胜区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准确认识风景资源性质,提高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意识

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从风景资源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尊重风景资源科学,充分尊重风景资源管理的规律,进一步深化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尽快摆脱目前资源管理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形式,尤其在生态敏感的核心保护区范围的开发,仍然习惯使用或侧重“硬开发”模式,即在开发形式上以直接的上档次的商品化规模化建设为主,在开发手段上以资本投入为主,在开发主体上以政府行为为主。这种开放模式以人的消费需求为前提,将人的价值规律凌驾于风景资源的自然生态规律之上,忽视了对风景资源的社会、科学、教育以及生态环境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利用,把获取经济效益作为开发风景资源的唯一目标。作为风景名胜区行业,应该准确把握风景资源的开发尺度,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对历史、对国家、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遏制错位的“硬开发”趋势,积极倡导并尊重自然科学规律的“软开发”,高度重视对风景区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综合社会价值的开发,高度重视风景资源“软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4.2理顺体制、政企分开是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风景名胜区既承担日常繁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还要完成地方“经济创收”指标,管理部门实质上肩负着政府行政、企业经营双重职责。鉴于这一现实状况和历史原因,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管理部门从风景区的所有旅游服务经营项目中退出来,还有待于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同时,

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阶段性的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

4.3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使风景名胜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法律和法规是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指导风景区工作的基本手段,是保护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武器。风景区的法制建设涉及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实施力度和能否有效地保护风景资源,还涉及国家、地方、公众等方方面面的权益和利益,对处理和化解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各种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风景名胜区法制建设问题的解决力度,尽快健全并完善风景区的法律法规,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在良好的法制化条件下稳定、健康的发展。

4.4强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高对规划的宏观指导水平

做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搞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是一切开发利用建设的基础,是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在风景区核心保护范围的违法违规建设泛滥的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部门受短期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违反总体规划开发建设,事件大多涉及地方政府的一些权利部门;部分地方主管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面对各种形式的干预,放弃审批原则,使国家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不应有的损害。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相当多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部分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性,规划水平偏低造成的。为此,我们要加强对规划的技术和规范的指导,严把总体规划的质量关。

4.5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队伍

我们要加大对现有一线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专业进行培训,根据近年来各级风景名胜区出现的问题,应该把风景区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培训的重点,在主要领导干部中又要把市和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培训的重点,以此增强地方决策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资源保护意识。我们要明确建立自己的风景学科体系,充分调动、整合涉及风景科学的多方面的科技人力资源,加强与科研部门和重点院校科研人员的广泛合作。我们要从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注重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重点院校的联系,根据需要建立风景名胜的学科专业,进而促进科研、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风景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5.总结

1994年发表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中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毫无疑问,社会公益事业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活动。国务院在规定风景名胜区性质的同时,对其作用也作了规定,即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风景名胜区最基本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科研、文化、科普以及铸造民族精神等重要功能。风景名胜区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是因为风景名胜区是人类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资产,保护是首要的,开发要服从于保护,赢利不应成为目的。这也就决定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社会公益性质。

人类社会对已确认的遗产资源唯一可做的事“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遗产资源的不可逆性和非再造性表明,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只能是采取事前预防行动,即保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事后补救和惩罚行动于事无补。景观的不可复制性表明风景资源是一种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

我们要正视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而且大多是长期积淀的深层次问题,涉及的部门和领域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化解矛盾、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是我们面临的无可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魏民、陈战是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2.《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崔凤军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4.《新时期风景区规划中的若干问题》,贾建中,中国园林,2001年

5. https://www.360docs.net/doc/e09917468.html,/gb/content/2002-12/17/con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9年5月修订)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9年5月修订) 北京邮电大学 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9年5月修订) 目录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 定 .................... 1 附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文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重要国际期刊目录 ....................................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 8 光学工程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 24 软件工程学科中文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 26 软件工程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 26 涉密研究生进行“等效学术成果”认定的实施细则 . (33) 北京邮电大学 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第一条学位授予质量特别是博士学位授予质量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是证明其学术水平,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和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在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提供其攻读学位期间以北京邮电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科技奖励或发明专利等能反映其学术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所提供的学术论文必须以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如本人为第二作者,则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 第三条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学、军事学门类: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

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99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鉴于怒江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高黎贡山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200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怒江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由于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1992)119号《关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1994—200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0)34号批示,将原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 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文)。 ●《关于下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 [200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01—2005,GE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 ●《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1996—201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怒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 (199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 (1996—2010)。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结课论文 班级:园林08·1 姓名:孙靖 学号:200813015

大唐芙蓉园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本次景点调查我调查的对象是曲江的大唐芙蓉园。 唐长安曲江池沿岸规模最大、形制最为优美、独具特色的属芙蓉园和杏园2 个游乐场所。芙蓉园位于曲江池南部地势最高的地方, 以紫云楼为主的一组建筑群坐落在园内北侧, 紧临池南岸。紫云楼高入云端, 登楼纵观, 四周山明水秀, 园内亭阁相连, 花卉丛生, 林荫小道交织往来。远远望去, 黄渠就像一条清澈的彩带, 从秦岭脚下蜿蜒而来, 把曲江池与高大雄伟的秦岭山脉点缀在一起, 池水山色, 分外妖娆。到了现代, 西安市总体规划定位曲江为唐历史文化风貌区, 于2004 年在大雁塔以东约500 m 处修建大唐芙蓉园, 占地66. 5 hm2 , 其中水面19. 77hm2 , 建筑面积87 120 m2。大唐芙蓉园取盛唐曲江“芙蓉园”之名, 其建设基地并不在“芙蓉园”历史原址, 而是选址在唐代曲江北池一带。这样, 既保持了唐大雁塔东南的方位和距离, 与历史记载大体一致,同时回避了遗址保护、故旧恢复等一系列问题。规划与设计力求做到历史风貌、现状地形与现代化旅游功能三者有机结合。关于唐代芙蓉园的具体情况史籍中确切记载甚少。但大量的唐诗为后人留下了关于曲江风貌的丰富描述。建筑历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在他的关于唐长安城的论文中对芙蓉园( 苑) 论述得较为明确:“可知芙蓉苑建在坡陀起伏、曲水萦回的优美自然风景地段上, 其主要建筑大约面北, 南倚丘陵, 北临湖泊河曲, 还可遥望北塬上大明宫丹凤楼。苑中临水处建有水殿, 河渠上架设画桥, 利用丘陵建山楼、青阁、竹楼等大量建筑物。苑内绿地临水处以柳为主, 水边有芙蓉等花卉,丘陵及平地种杏和卢橘。此外, 最有特色的是弥漫山丘涧谷和水边的丛竹。”傅先生的考证对芙蓉园的规划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重现大唐盛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唐芙蓉园内设有众多景点, 景点名称均是根据唐代的文化、风俗或景点而命名。由于景点众多, 故撷取其中四个:“紫云楼”、“杏园”、“曲江流饮”和“陆羽茶社”加以分析。 2. 2. 1紫云楼始建于盛唐时期的紫云楼, 玉楼金殿, 嵯峨高耸, 俯视绿洲, 遥望曲水。当年逢曲江大会, 皇帝则登临此楼, 凭栏观景, 欣赏梨园轻歌漫舞, 赐宴宠妃近臣。唐代的李山甫有“南山低对紫云楼, 翠影红阴瑞气浮”之句。紫云楼是大唐芙蓉园的主题建筑, 再现了皇家的威严奢华和大气恢弘。一共设有4 层, 有不同的功能展示。站在紫云楼上, 能够鸟瞰芙蓉湖全景以及仕女馆、石舫、凌烟阁等建筑群。湖边密植垂柳, 符合唐代芙蓉园的临水植物配植法则, 同时搭配桂花、大叶黄杨等。微风袭来, 真有“莺坠柳条浓翠低”之感。 2. 2. 2 杏园历史上的杏园位于曲江池之西, 以杏为最, 春天杏花先百花而开, 象征新科进士的独占鳌头, 因此, 新科进士常在此举行“闻喜宴”, 百姓们也争相来此赏杏花, 是一处著名的园林风景区。姚合《杏园》一诗道:“江头数顷杏花开, 车马争先尽此来”, 正是其真实写照。唐代中期以前,朝廷每年在此设宴款待和安慰未考中进士的落第士子, 藉以鼓励其来年再考, 为大唐王朝多出人才。后来又逐渐演变成已中进士同年相会的盛宴之地。 每年值此时日, 进士们先来曲江亭, 然后再漫步于杏花园对面的慈恩寺, 挥笔作词, 雁塔留名, 以扬其十年寒窗苦, 终为一日成的悠然自得、榜上有名的喜悦心情, 最后才是设宴盛会。在现代大唐芙蓉园的规划设计中, 将杏园设立为一个景点, 位于全园的西北侧, 为仿唐四厅两庭院, 面积2 134 m2 , 是以反映唐代科举、文化为主题的展示、经营场所。目前的杏园在入口处有银杏、青扦、油松、紫叶李等。从正门进入, 第1 个庭院用银杏2 排共4 株列植, 绕过主厅到达第2

景观规划论文

黄龙溪古镇内部交通状况调查 摘要:景区内部交通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本文针对黄龙溪内部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列表法将调查结果与文字描述很好的结合起来,并将新镇和老镇在交通状况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并指出导致如此区别的原因。最后指出古镇交通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黄龙溪古镇交通状况调查 前言: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六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游憩需求迅猛增长,大量的出行不仅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旅游区内部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旅游区内交通状况与旅游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适宜的交通尺度与配置能给人亲近舒适的感觉,吸引后续游客,促进该地旅游区的发展。 研究背景:2015年6月25日,我们在XXX老师的带领下,去黄龙溪古镇进行景观生态规划的课程实习,我们组分到的内容是黄龙溪交通状况调查,所以我们分小队对新老镇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古镇有一部分为新修仿古的,所以将整个古镇分为老镇和新镇两个部分。 研究区概况: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东经103°58’,北纬30°17’,距成都市区42公里,距双流县城34公里、华阳镇28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该镇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 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1 古镇内部道路 黄龙溪内部的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交通系统和步行交通系统,其中以步行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为辅。对古镇内部道路的调查主要从基本情况(拐点个数、交叉点个数)、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2000字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2000字范文【1】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盲点,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还是满意的,但是当把这种规划分解后,他们的选择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专家指出,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的前后矛盾现象,进一步表明大学生们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只知道概念,缺少实际的实施。 不管你是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抑或是正在奔忙于各种招聘会的毕业生,对自己本身的正确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的目标,并进而做出相应的努力,都是势在必行的.正是源于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 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三年级为冲刺期:临近毕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收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要积极锻 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 四年级为分化期: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 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湿地保护项目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项 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日期:2008年7月19日

1 项目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多种效益,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等。此外,湿地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其生物多样性保存价值、美学及文化遗产价值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现状、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碧塔海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普达措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展及其这一区域内社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成为这一地区主要潜在的环境压力和威胁。因此,对保护区内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监测,是探明生态旅游对该保护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以及社区的生产生活,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目的。(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地区,中国重要湿地的密集分布区) 1.1项目名称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1.2项目性质 新立项目 1.3项目类型

环境保护项目 1.4项目承担单位 迪庆旅游投资公司普达措分公司 1.5项目主管单位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 1.6项目科技支撑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1.7项目报告编制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1.8 项目实施地点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1.9项目实施目的 有效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湿地资源 1.10项目任务 (1)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2)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3)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4)进行旅游活动对动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5)进行环境本低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6)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战略 (7)完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咨询继续考试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哪项可不作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A.功能区划 B.确定保护对象 C.基础设施建设 D.管理政策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列情形可以不区划缓冲区: A.与另一个保护区相连 B.主要保护对象单一 C.外围与另一个保护区核心区相连 D.外围是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局址建设内容不应包括: A.场院工程 B.业务用房 C.辅助用房 D.住宅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不应包括:

A.环境容量测算 B.旅游资源评价 C.旅游区划 D.经济效益分析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我国主要依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自然保护区分类的? A.管理目标 B.主要保护对象 C.主管部门 D.政府层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自然保护区边界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A.主要保护对象习性 B.自然分界 C.经济发展条件 D.社会发展水平 E.以上都不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自然保护区监测一般包括几下几方面: A.生物多样性监测

B.关键物种监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资源监测 E.社区监测 F.旅游监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为: A.缓解保护利用矛盾 B.社区发展 C.提高保护效率 D.增强保护区功能 E.兼顾开发活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A.自然性 B.协调性 C.综合性 D.长期性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一般划为: A.核心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中国历史悠久,崇尚自然,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而中国自古便有注重人文的传统。“中国之宫室庭园,家屋居住,莫不有人文精神其内”。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也正因此,许多甲盖天下的园林胜景,并不仅仅胜在湖光山色,更胜在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它们往往由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中应充分重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作用。 风景名胜,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为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等级的划分及管辖 (1)风景名胜区等级的划分 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 ①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②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市、县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备案。 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国务院审定公布。 (2)风景名胜区的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①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 ②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

旅游管理本科论文:试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 余燕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230051) 摘要:风景名胜区是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开发与规划是否科学、保护是否得当,都将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兴衰存亡。本文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开发;保护 引言 风景名胜区是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开发与规划是否科学、保护是否得当,都将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兴衰存亡。风景名胜区开发规划是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但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才能使旅游资源在科学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开发利用。 1风景名胜区概述 1.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无论是天下名山,或是国家公园和自然文化遗产,主要是满足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是人与自然精神往来的理想场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同时,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目前,我国已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名单,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到景区游客人

数以30%的速度递增。风景名胜区正面临着两大浪潮的考验。一是旅游的浪潮。我国每年外出旅游人数增长幅度在30%左右,去年的旅游人数超过了10亿,而且旅游目的地绝大部分是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10亿旅游大潮的主要载体;二是城市化的浪潮。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民移居到城市,城市向各个方面快速扩张。所以,在这两大浪潮的夹击之下,我们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为实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 2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风景名胜区开发与规划不当 在风景名胜区开发的经济活动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有的风景名山已经明显的出现了“城市化”倾向,如庐山上面的休养所、疗养院、招待所、办公楼等建筑已遍地覆盖,俨然一座“山城”。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于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拆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又如不少风景区建设,就地采石,结果风景区建好了,却留下了裸露石场的伤痕景观,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2.2 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自然的破坏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旅游价值的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这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但是,由于无知,直接拆毁,占用文物古迹情况严重。如我国的古城墙,除西安及少数地方有完好的城墙,其它各地的城墙,包括北京的大部分城墙都被拆毁。 在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破坏了风景区的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风格意境。如苏州的拙政园,周围盖了6个工厂、烟囱、水塔、高楼等建筑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站在园内已不能见到雄伟挺立的北寺塔,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美。 城市建设中的“三元”(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乱分地、乱选址、乱建造),对文物古迹及环境破坏更为严重。北京的古城墙在旧城改造时,已拆除殆尽,据统计,目前北京被直接称为胡同的街巷已从3200条减少到990

大学生人生规划书模板

大学生人生规划书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以后,每一个中国人都立即融入信息时代,享受丰富的资源,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必须接受新的观念,以新的方式锻炼自己。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人才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都成了问题。由此可见要想在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由此,人生规划的问题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二、自我评估 根据相关专业测试我的霍兰德代码是RAS,依据测量结果,我应该是一个坦诚直率、有耐性、实际讲求实用、情绪稳定,直觉敏锐、善于表达、创新、文字声音色彩表达创作与美的感受较不受拘束,和善、关心自己与别人、解决别人问题、教导别人、交友广阔、喜和大家一起做事的人,适合从事机械、电子、土木、建筑、农事,音乐、写作、戏剧、绘画、设计、舞蹈,教育、辅导、社工、医护等相关工作。 我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对于不正确、不公平的事情,我永远不会妥协,不会委屈自己去将就这些事情;而对于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尽我所能地去做,并且很认真,很负责地坚持到最后。我比较感性,容易被生活中的细节所感动。同时,我热衷于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乐意为需要的人干点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或者只是做点表面上显得有意义,实际上价值不大的事情。虽然我容易情绪激动,但忍耐能力还是挺强的,我做不到每件事情都坚持到底,但部分还是可以的。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热心的实干者。 综合霍兰德的职业倾向测量结果和自我分析,以及我从朋友中了解到的社会的我,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我的优势在于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 三,未来三学年的行动计划: 大二努力学习各门必修课及选修课力争各门成绩都是自己尽最大努力的结果。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如游泳等,加强锻炼,为学习提供充沛的精力。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诸如知识竞赛什么的)。尽量在这一年通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考试。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6年5月修订)

北京邮电大学 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6年5月修订)

目录 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1) 附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文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重要国际期刊目录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8) 光学工程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24) 软件工程学科中文领域核心期刊目录 (26) 软件工程学科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26) 涉密研究生进行“等效学术成果”认定的实施细则 (33)

北京邮电大学 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第一条学位授予质量特别是博士学位授予质量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是证明其学术水平,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和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在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提供其攻读学位期间以北京邮电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科技奖励或发明专利等能反映其学术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所提供的学术论文必须以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如本人为第二作者,则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 第三条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学、军事学门类: (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刊源上正式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刊源上正式发表论文1篇和在EI收录刊源或附件中本学科指定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 (2)在《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同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不论多少篇,在申请学位时只按1篇计算。 注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附件中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期刊、A类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不含短文、摘要、报道、Workshop、Poster等),即视同满足本规定的论文数量要求。 注2: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附件中本学科中文领域核心期刊或在附件中本学科指定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可等同于发表在SCI收录刊源上的论文1篇。 2、管理学门类: (1)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发表3篇以上(含3篇)论文,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CSSCI或EI收录刊源上。 (2)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发表在SCI、SSCI收录刊源上的论文1篇等同于发表在CSSCI收录刊源上的论文2篇。 (3)在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刊物、同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不论多少篇,在申请学位时只按1篇计算。 第四条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至少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外二级以上学会会议论文集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发表1篇学术论文;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未来人生发展规划 我叫** ,来自** 英本** 班。感谢老师给予我这个规划自我人生的机会。以下是 我的发展规划。 一.序言 古人说: “有志不在年高而无志空活百年。”其实人生何需百年, 只要我们能像阿基米德寻找地球支点一样给我们的灵魂一个支点,那么激跃生命的腾飞还不是易如反掌吗, 这个支点就是规划人生。遗憾的是我们往往不能或者不敢给人生一个规划,前路迷茫,没有人生规划这座灯塔的指引,我们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吗, 扑面而来的风风雨雨,我们能挺得过去吗, 或者会误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呢,由此可见,为我们的人生做一个正确的人生规划,那是必要的?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人生发展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 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盘点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 向、开 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心中偶像是周恩来,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一直致力于参加各种活动,并不断锻炼自己。 三.朋友盘点

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朋友,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至关重要。朋友, 永远是我最大的财富之一;友情,是我人生路上一笔受益非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 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 是跌倒时候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在我目前所认识的朋友当中, 其中小学的朋友大部分集中在洛阳,大学的朋友则大部分在广西。 (一)小学朋友由于小时候我们都生活在农村, 一起玩着长大, 所建立起来的友谊是非常纯洁和美好的。平日里彼此都保持联系, 通讯, 逢年过节大家都会一起相聚, 畅谈。遇到谁有困难, 危机彼此都能够倾力相助。这一点是我非常骄傲自豪的。 (二)中学朋友这个期间的朋友, 因为大家思想已经比较成熟, 在一起相处的日子中所建立的友谊比较深厚, 所以这个期间有幸结识的好几个挚友。我想这个期间的好友在我今后日子中将起很大的作用和帮助。 (三)大学朋友和社会朋友这个期间由于语言和地域不同的关系等等, 一般情况之下, 彼此的友谊比起中学, 小学来说, 相对的没有那么的纯洁和美好。但这些朋友中,大家普遍基础好,起点比较高,发展潜力比较大。因此这些朋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这些朋友,在我过去的22 个春秋中, 已经给了我无尽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心目中, 朋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所以在此特别提出来,他们是我在职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砝码, 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优势,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都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四.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但可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的亲友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查报告。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保护区规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某地区著名河流——河流的上游地区,集中分布在西部,总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76.1%,是目前该地区境内唯一的一处大型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制上,与该地区这里国有林场管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7个职能科室和8个基层管理站。保护区机构健全,人员齐备,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环境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小河流,平均流量3.859立方米/秒;伊玛图河,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伊逊河,平均流量4.578立方米/秒。保护区内没有人为污染,故而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层峦叠嶂,目穷千里,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三)社会状况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地区,清代以前,曾有山戎、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居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尽放围荒以后,满、蒙、回、汉等各民族人口迁来此地,现在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6%,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与此地的10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为邻,多年来,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保护区周边的各族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保护对象 这里自然保护拥有四大保护对象: (一)河流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河流上游地区为荒原,自然环境保持了原始状态。现在保护区范围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河流上游地区尚存的这一部分自然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加以保护。 (三)珍稀濒危物种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列入一级保护植物4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胡桃楸、蒙古黄芪、野大豆、刺五加;二级保护植物6种:臭冷杉、草麻黄、软枣猕猴桃、白藓、迎红杜鹃、穿山薯蓣;三级保护植物12种:大叶藓、河北乌头、鹿蹄草、无梗五加、河北岩风、长柄车前、锦带花、华北蓝盆花、党参、桔梗、紫苞风毛菊、大花芍兰。 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黑鹳、金鵰、白头鹤、大鸨、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9种,包括细鳞鲑、大天鹅、鸳鸯、苍鹰、雀鹰、毛脚鵟、秃鹫、白腹鹞、燕隼、黑琴鸡、灰鹤、雕鴞、马鹿、猞猁、兔狲等。 (四)地域文化 在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内还保存有大量地域文化遗址,这是一笔重要的、无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特别加以保护。 三、保护区的显著特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计财司”)会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司”)负责总体规划的审核、批复和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技术深度必须达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的要求。规划期一般为10年。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总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现状及评价、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9个部分,具体见所附编写要求。 第二章规划上报 第六条总体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完成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和审查。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域的有关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同时,要广泛征求所在地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交通、旅游等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 第七条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国家林业局。上报的材料包括: (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