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

综 述油气田环境保护第18卷·第2期 ·41·

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

张学佳1 纪 巍2 康志军1王 建1 于家涛3 侯宝元3 韩会君3

(1.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2.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3.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

摘 要 聚丙烯酰胺(PAM)的降解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文章综述了PAM的主要降解方式,包括化学降解、热降解、机械降解和生物降解,分析了PAM各种降解的可行性及降解产物,并探讨了丙烯酰胺在环境中的降解情况,为以后PAM的扩大应用及其污染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降解 丙烯酰胺

0 引 言

PAM(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是由丙烯酰胺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而成,含50%以上的线性及水溶性高分子化学产品的总称。源于分子结构上的特性,PAM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污水处理、造纸、矿产、医药、农业、纺织等行业,享有“百业助剂”之称。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PAM难免会发生一系列的降解,对其性能产生影响,社会各界对其极为关注。PAM的降解是指PAM在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或简单分子,甚至分解为CO2、H2O及硝酸盐。在自然条件下,PAM会发生缓慢的物理降解(热、机械)、化学降解(水解、氧化以及催化氧化)和生物降解,最终生成各种低聚物以及具有神经毒性的剧毒丙烯酰胺单体(AM),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的间接或直接危害。有关PAM降解的一些特例在相关文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及,但将其进行系统归纳和研究目前还很少见。全面了解PAM的降解,对PAM的扩大应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PAM降解方式

1.1 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是指聚合物溶液短期或长期与一些物质(如氧气)接触,该物质破坏聚合物分子结构的过程。根据降解机理的不同,化学降解主要有氧化降解和光降解。 1.1.1 氧化降解

PAM的氧化降解主要为自由基传递反应。氧化反应引起PAM主链的断裂,使聚合物分子量减少。氧化降解反应具有自由基连锁反应的特征,过氧化物、还原性有机杂质以及过渡金属离子等起着活化剂作用,产生活性自由基碎片,大大降低了聚合物降解过程中分解反应活化能,促进聚合物氧化降解。

溶液中氧气的存在是PAM氧化降解的重要因素,当溶液中缺氧时,容易发生分子链的偶合,生成交联结构,链终结;当溶液中有足够的氧时,则容易发生氧化降解反应。朱麟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AM在水溶液中的化学降解作用,在氧存在时,PAM溶液的稳定性下降,溶液粘度的下降随温度升高而加剧,相反,在脱氧条件下,溶液粘度发生轻微的上升,并测得PAM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降解反应活化能为38kJ/mol。在空气和氧气不同条件下,二者PAM降解差别不大,表明在空气存在时,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已足够使水解聚丙烯酰胺发生大量的氧化降解,无论在不同温度或者不同氧含量条件下,均不出现寻常氧化降解初期的诱导现象。

PAM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降解程度,一般阴离子对PAM的降解不起作用,低价金属离子的含盐量对PAM的降解作用影响不大,而高价金属离子的含盐量对PAM的降解影响较大,特别由Al3+导致PAM发生剧烈凝聚反应,导致其降解大大加快。阳离子都能使PAM溶液的分子质量比降低,这是由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抑制PAM中羧基离子的电斥力,导致PAM分子线团发生卷曲,导致PAM

大分子间引力

·42·2008年6月油气田环境保护 综 述

平衡被破坏,出现链断裂,产生聚合物碎片,整体上水解加强,相对分子量降低。带多电荷的阳离子在抑制聚合物离子的双电层的作用中起着更大的作用,等离子比条件下降解强度大小顺序为Al3+>Mg2+>Ca2+>Na+。

水中氧化降解的另一个主要形式,就是水解,引起PAM侧基结构的变化,由酰胺基转变为羧基。影响水解的因素主要是浓度、温度和pH值等。浓度越低,水解度越大,粘度损失率越大;温度越高,水解度越大;pH>7时,酸度增加,水解度增大。

1.1.2 光降解

现有的研究表明,自然光和紫外线照射可以直接使PAM降解。Smith用不同的天然水配制PAM溶液,置于用塑料膜封口的玻璃瓶中,日光经过瓶口照射溶液,观察6周时间内溶液中AM,NH4+和pH的变化。结果发现,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单体AM显著增长,NH4+浓度下降,微生物浓度未见明显改变。说明PAM链在环境条件下发生了分裂,判断降解的主要原因是光致裂解,而非生物降解。PAM的光致降解可以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PAM中C-C,C-H,C-N键的键能分别为340kJ/mol,420kJ/mol和414kJ/mol,因此相应地要断裂这些键所对应的波长分别为325nm,250nm和288nm。但由于臭氧层的存在,吸收了286nm~300nm 的全部辐射,因此太阳辐射只能使C-C键断裂,而对C-H和C-N键影响很小。

1.2 热降解

热降解是PAM在热作用下化学键的断裂,在升温过程中,聚合物发生了水解反应,其水解程度逐步增加,然后反应趋向于稳定。在室温条件下,PAM水溶液比较稳定,然而,温和地升温就会出现明显的聚合物降解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50℃时PAM水溶液的粘度随时间的增加发生明显下降,这种粘度降低的趋势随温度升高大大加快,不同温度条件下溶液粘度下降的半衰期(即粘度保留率到达一半的老化时间)分别为117h(50℃)、20h(70℃)和2.6h(90℃)。由于PAM主要以水溶液的形式被应用,因此对固态PAM的热降解性的关注较少。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对固态PAM热降解性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热重分析和微分扫描量热的方法,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PAM的失重曲线判断PAM的降解机理。Silva通过对比PAM和PAM 的N取代烷基衍生物的失重曲线认为,PAM在升温过程中发生了两次降解,反应温度分别为326℃和410℃,其中第一次降解过程主要为相邻酰胺基之间相互缩合,脱氨并形成酰亚胺的过程;第二次降解主要是脱氢、形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利用色谱仪分析降解后的气相组成证明了氨气的产生。Yang则进一步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重曲线计算出了两次降解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137.1kJ/mol和190.6kJ/mol。

1.3 机械降解

机械降解是指由于输入机械能引发的聚合物链化学反应,使分子结构破坏的过程。有多种外界作用可以引起聚合物的机械降解,如高剪切、拉伸流动、直接的力学承载、摩擦等。PAM随其受力场合不同,可以经受不同的降解方式,如聚合过程中的搅拌、挤压、造粒、粉碎等,以及在溶液状态下PAM被搅拌、泵送、注入和在多孔介质中的高速剪切及拉伸流动等。超声作用也会使聚合物发生降解。邵振波发现在剪切速率达到4000s-1之前,PAM分子只有轻微的降解,而剪切速率达到5000s-1时,PAM发生了大幅降解,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只有母液的1/4左右。

PAM的机械降解是一自由基反应过程,这已由ESR谱研究得到确认。外界施加的机械能传递给聚合物分子链时,在聚合物分子链内产生内应力,当此应力能足以克服C-C键断裂的活化能时,导致聚合物分子链断裂,形成聚合物链自由基,进而引发聚合物自由基化学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但产生的自由基有多种演化途径,如氢提取、偶合终止、歧化终止,以及与其他自由基受体反应,如氧、低分子化合物。Rho T实验研究得出,在高流速的作用下,PAM由于剪切作用而发生断裂降解,同时断裂产生自由基,然后通过自由基传递反应,降解程度加深,通过在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捕获剂可以证实剪切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由机械降解引发的聚合物结构变化和分子量及分布变化取决于聚合物溶液的条件,如聚合物浓度、溶液黏度、氧含量及溶液中存在的杂质。朱常发通过一个小型沙粒层实验模拟地层PAM溶液的流动,考察了流速、聚合物浓度、分子量分布、无机盐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流率和聚合物浓度下,存在临界分子量,低于该分子量时,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不会发生降解现象;在低浓度条件下,降解率与浓度无关,而在高浓度条件下,降解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综 述油气田环境保护第18卷·第2期 ·43·

1.4 生物降解

PAM经常用在与微生物接触的环境中,如用于农业中防止土壤流失的稳定剂,三次采油地下环境的助剂,以及作为生物材料等,并且人们观察到微生物可以在PAM溶液中生存和增殖,PAM的降解产物可作为细菌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营养消耗的同时又会促进PAM的降解。微生物降解PAM的机理主要可分为三类。

◆ 生物物理作用 由于生物细胞增长使聚合物组分水解、电离或质子化而发生机械性破坏,分裂成低聚物碎片。

◆ 生物化学作用 微生物对聚合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新物质(CH4,CO2和H2O)。

◆ 酶直接作用 微生物侵蚀导致聚合物链断裂或氧化。实际上生物酶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同时伴有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

在现有的有关PAM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可达成共识的是,在好氧条件下,PAM中的酰胺基可以作为一些微生物的氮源被利用,同时形成丙烯酸残体并放出氨气;但是关于PAM作为微生物唯一碳源的报道却很少,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争议,作为碳源利用非常困难除了由于其高分子量难以被微生物摄入到细胞体内进行降解外,即使在小分子量的情况下,其抗生物降解能力仍然很强。Kay和Jeanine研究了农业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对PAM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PAM能作为细菌的唯一氮源,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碳营养源。并且他们还发现当土壤样品中除了PAM外不含有其他氮源的时候,观察到了微生物的明显生长,表明这些微生物可产生能够利用PAM中酰胺基的酶,通过这些胞外酶的作用,将PAM的分子量降低或者转化为其他产物,从而可被微生物进一步利用。但魏利应用厌氧技术,从大庆油田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PAM降解菌株A9。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以PAM为唯一碳源,菌株作用前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链上的酰胺基水解成羧基,侧链降解,部分官能团发生改变,浓度为500mg/L时,20d菌株生物降解率为61.2%,其溶液粘度下降显著。张英筠研究表明,菌种菌量随着PAM溶液浓度升高而减少,当浓度≤12000mg/L 时生长很旺盛,当浓度≥20000 mg/L 时,菌种几乎不能生长,由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可知,底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1000~10000mg/L 浓度范围内,菌种可以将PAM作为碳源而生长。并且发现此菌种还可以对丙烯酰胺有高效的降解,降解速度快,且降解率高(可以达到95%)。

2 降解产物分析

PAM由于降解作用,主链断裂分子量大幅降低,产生大量的低聚物,低聚物的进一步降解会产生大量的丙烯酰胺单体(AM)。詹亚力通过GC/MS分析在实验条件下PAM的降解后有机组成可知,二氯甲烷可萃物中主要是丙烯酰胺低聚体及其衍生物,其中含16个碳的酰胺和18个碳的烯酰胺相对含量分别达到2%和15%,部分产物的结构中含有双键、环氧和羰基等基团。朱麟勇和魏利对PAM聚合物的降解产物初步分析也表明,PAM发生断链生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除含双键、环氧和羰基的聚丙烯酰胺碎片外,大多属于一般丙烯酰胺低聚体的衍生物。

3 丙烯酰胺在环境中的降解

由上述可知,PAM的降解产物是AM。随着PAM扩大化应用,由于技术和工艺等水平的限制,PAM难免会被排放到环境中,所以在使用PAM产品时,有必要熟悉AM在环境中的归宿。

◆ 大气 由于AM的低蒸汽压(0.93Pa),使其不能挥发到大气中,而多数以颗粒形式聚集,因此蒸汽形式很少。AM通过下雨而被清除出空气,AM与光化学反应产生羟基根,半衰期是6.6h[22]。

◆ 土壤 土壤中,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光化学过程及反应,PAM至少以每年10%的速率降解,AM降解得更快。Smith对施加PAM的土壤径流进行了AM 的一系列检测,一直未能检测到AM,这可能是由于PAM与可溶性颗粒结合抑制了PAM的降解或是PAM在土壤和光照条件下降解成其他产物。Kay报道了在酰胺酶的作用下,土壤中的PAM可以生物转化,同时释放NH3-N,分解出的单体AM可在土壤中迅速降解,并为土壤微生物提供C源,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AM很容易被土壤和生物活性水中的微生物所代谢,在22℃时,25ppm的AM半衰期范围是18h~45h,降低温度和提高AM浓度都会增加AM的半衰期。有研究表明:30℃时以500mg/kg的AM加入到花园土中后,5d后已经无法检测到AM单体的存在,同时AM 的分解产物还为土壤提供了N和C源,并证明了这一降解过程为生化过程。土壤中AM再转化的主要途径

·44·2008年6月油气田环境保护 综 述

是生物降解,在24h中其浓度从20μg/L减少到1μg/L。在有氧土壤中74%~94%的AM在14d中被降解;在厌氧土壤中64%~89%的AM在14d中被降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条件不同,其中酶的催化水解作用各异。

◆ 水 生物降解仍然是AM转化的主要途径,许多微生物将AM作为唯一的C源和N源,包括土壤细菌也是如此,特别是杆状菌,假单细胞菌和球菌。驯化后的微生物大大增强了生物降解的速率。未驯化的微生物可将河流中10ppm~20ppm的AM在12d内完全降解,而用驯化的微生物在2d内就可将AM完全降解。Lande研究发现,AM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迁移不会污染到地下水,因为土壤中AM的分解速度和迁移速度是保持平衡的。Brown研究发现AM在自然水体中可生物降解,在好氧条件下,一般降解时间在100h~700h。

◆ 生物区 植物组织不能吸收AM,即使注射到植物组织中,也会快速分解掉。通过实验发现,鱼的尸体和内脏的生物浓缩因子分别是0.86和1.12,由此表明AM在生物体内不会有明显的聚集。

4 结束语

从以上综述可见,PAM降解形式主要有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其中,物理降解在PAM产品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即使能发生,其降解速度以及降解量都非常低。有关PAM生物降解的研究大多是从环境中分离出优势PAM降解菌种,利用该微生物处理含PAM废水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在PAM实际应用中,虽然PAM生物降解几率最大,若长时间的作用,其对PAM产品的使用性能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化学降解对PAM产品性能影响最大,特别是氧化降解,所以,在PAM产品保存、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和氧气等物质长期接触,尽量降低PAM产品中过氧化物、还原性有机杂质及金属离子含量。此外,PAM的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取决于本身数量、状态、性质及环境条件,外界环境对其影响也很大。可以预见,随着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对PAM的降解行为研究的全面开展,人们必将对其降解过程有一个更加清楚、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PAM的降解。

参 考 文 献

[1] 詹亚力,郭绍辉,闫光绪.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降解研究进

展[J].高分子通报,2004,(2):70~73

[2] 朱麟勇,常志英,李妙贞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

中的氧化降解Ⅰ---温度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1):113~116

[3] 雒维国,徐苏欣,王世和.采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化学降

解特性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

(12):38~42

[4] Smith E A,Prues S L,Oehme F W.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Polyacrylamides.II.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Outdoor) Exposure[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1997,37:76~91

[5] Silva M E S R,Dutra E R,Mano V, et al.Preparation and

Thermal Study of Polymers Derived from Acrylamide[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J].

2000,67(3):491~495

[6] Yang M H.Polymer Testing[J].J Polymeric

Material,2000,19:85~91

[7] 邵振波,周吉生,孙刚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驱油过程中

机械降解研究---分子量、粘度及相关参数的变化[J].油田化学,2005,22(1):72~77

[8] Rho T,Kim C.Degradatio of Polyacrylamide in Dilute

Solution[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1996,51:287~293

[9] 朱常发,杨春明,张正玲.聚丙烯酰胺水溶液通过多孔介质

机械降解后的理化性质研究[J].国外油田工

程,1996,(1):5~9

[10]包木太,骆克峻,耿雪丽等.油田含聚丙烯酰胺废水的生物

降解研究[J].油田化学,2007,24(2):188~192

[11]佘跃惠,周玲革,刘宏菊等.油田含聚合物污水微生物处理

初步研究[J].生态科学,2005,24(4):344~346

[12]Kay-Shoemake J L,Watwood M E,Lentz R D,et

al.Polyacrylamide as an Organic Nitrogen Source for soil Microorganisms with Potential Effects on Inorganic Soil Nitrogen in Agricultural Soil [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 1998, 30(8/9): 1045~

1052

[13]Jeanine L,Kay Shoemake.Polyacrylamide as a

Substrate for Microbial Amidase in Culture and Soil.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8, 30(13): 1647~1654

[14]魏利,马放.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

降解[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57~60

[15]张英筠,魏呐,李凤凯等.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聚丙烯酰胺

的无害化降解[J].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5,15(4): 28~31 [16]池振明.微生物生态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9,80~154

[17]李宜强,沈传海,景贵成等.微生物降解HPAM的机理及其

综 述油气田环境保护第18卷·第2期 ·45·

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6):738~743

[18]黄峰,卢献忠.腐生菌对水解聚丙烯酰胺降解过程的研究

[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3):5~8

[19]Grula M M,Huang M, Sewell G.Interaction of Certain

Polyacrylamides with Soil Bacterial[J].Soil Science, 1994,158 (4):291~300

[20]黄峰,范汉香,董泽华等.硫酸盐还原菌对水解聚丙烯酰胺

的生物降解性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 30(1):33~36

[21]詹亚力,杜娜,郭绍辉.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氧化降解作用

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9(2): 108~111

[22]高景恒,郑刚,王忠媛.关于丙烯酰胺毒性的研究及相关规

定(文献复习)[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 13

(3):148~152

[23]Tolstikh L I,Akimov N I,Golubeva I A,Shvetsov I

A.Degrad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Polyacrylamide

in Polymer Flooding Conditions[J].Int.J.Polymeric Material,1992,17:177~193

[24]刘晓冰.影响聚丙烯酰胺在土壤和水分管理应用的因素

[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3):164~168 [25]Lande S S,Boach S J,Howar P H.Degradation and

Leaching of Acrylamide in Soil[J].J Environ

Qual.1979,8(1): 133~137

[26]Bologna L S,Andrawes F F,Barvenik F W,et al.Analyais

of Residual Acrylamide in Field Crop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1999,37(7):240~244 [27]Shanker R,Ramakrishna C,Seth P K.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Acrylamide Monomer[J].Archives of Microbiology,1990,154:192~198

[28]董英,郭绍辉,詹亚力.聚丙烯酰胺的土壤改良效应[J].高

分子通报,2004,(5):83~87

[29]Brown L,Rhead M M,Bancroft K C C,Allen N.Model

Stud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Acrylamide Monomer[J].Water Res,1980,14,775~778

[30]Mccollister D D,Hake C L,Sadek S E,et al. Toxicologic

Investigations of Polyacrylamides [J]. Toxicol.

Appl.Pharmacol.,1965,7,639~651

(收稿日期 2008-01-17)

(编辑 李 娟)

河北将在京津周围建成23个湿地保护区

环绕京津的河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到2015年,河北将在京津周围共建成23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京津周围地区的滦河河口、衡水湖、白洋淀、北戴河沿海等湿地均得到有效保护。目前,衡水湖和昌黎黄金海岸已建成国家级湿地类型保护区,南大港、白洋淀、唐海、海兴已建成省级湿地类型保护区。另外,张家口坝上的安固里淖、闪电河流域、察干淖也将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河北省有关部门批准建立了永年洼、南宫群英湖两个湿地公园,并启动了塞罕坝湿地保护与恢复、小五台山保护区二期建设、白洋淀湿地保护与恢复3个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在河北,湿地不但具有一般湿地的基本功能,还具有防止海水倒灌、蝗灾的特殊功能,对于当地社会生产和周边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极特殊的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2008-04-17)

·62·Vol.18 No.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IL & GAS FIELDS ABSTRACT

Xu Yu

(CNP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cess control technology was the necessary way to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drilling. Pollutants in the drilling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drilling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drilling wastewater, waste gas, solid waste and noise were reviewed in detailed.

KEY WORDS drill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cess control, review

Research Progress in Degradation of Polyacrylamide(41)

Zhang Xuejia1Ji Wei2 Kang Zhijun1 Wang Jian1Yu Jiatao3 Hou Baoyuan3 Han Huijun3

( 1.Refinery Plant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2.Daqing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td;3.No 1 Petrochemical Plant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BSTRACT The main degradation approaches of PAM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chemical degradation, thermal degradation, mechanical degradation and biological degradation. Feasibility and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all the PAM degradation approaches were analyzed. The degradation of acrylamide in environment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polyacrylamide; acrylamide; degradation

Advances of Oilfields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46)

Liu Ying1 Song Shuyun2Xu Ye2

(1.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https://www.360docs.net/doc/e112951264.html,P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BSTRACT Treatment methods of oilfield-produced water we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combining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in several oilfields.

KEY WORDS oilfield-produ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 Review of Drill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49)

Chen Qiong1 Zhao Changzheng2Liang Hong1

(1.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Institute; 2.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Pengzhou City,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 Six kinds of drill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eficiencies were also analyz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rill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technologies.

KEY WORDS drill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spect

Discussion on Electronic Waste Pollution and Reuse(53)

Zhang Dan1 Sun Xiaojun2

(1.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Company)

ABSTRACT Process,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outsides factors of electronic waste reus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blems facing our electronic water reuse industry were also analyzed. Finally the solutions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electronic waste; treatment; influence factor

A Review 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Oilfield Ecological Environment(55)

Yang Jingyun Liu Xiaoyan Dai Chunlei Chu Lei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ABSTRACT Oilfiel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worsened with the oilfield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Oilfield development impa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summarized.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d on water pollution and soil pollution of oilfield.

KEY WORDS oilfield development;pollu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

可 生 物 降 解 聚 氨 酯 张子鹏 顾利霞(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200051) 摘 要 本文综述了目前开发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及其降解机理,并对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聚氨酯 降解机理 BIODEGRADAB L E POLY URETHANE Zhang Z ipeng G u Lixia(China T extile University,Shanghai,200051) Abstract The synthesis and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 are reviewed,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als o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 ey w ords 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聚氨酯(PU)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冶金、建筑、轻工、印刷等工业领域。到了90年代,聚氨酯越来越多地进入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市场正持续向高峰发展[1]。预计到2000年,世界聚氨酯年消费量将达到870万t,年均增长率为9%,其中亚太地区年消费平均增长率为10%~20%,超过了世界的的年平均增长率。而我国是聚氨酯最有潜力、最有希望的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15%[2]。但是,聚氨酯有不能自然降解的缺点,所以聚氨酯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其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开发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途径之一。 1 可生物降解聚氨酯的合成 利用聚氨酯的异氰酸酯组分的异氰酸酯基团(-NC O)的高活性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能,把含有多个羟基(-OH)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聚氨酯多元醇组分之一,制成各种聚氨酯材料,既可以减少多元醇的用量,降低成本,又能赋予制品生物降解性能。如日本开发的将木粉蔗糖及废弃的咖啡等天然原料混于聚合物多元醇中制备聚氨酯的技术[2]。目前所开发的各种可生物降解聚氨酯,主要有以下几种:(1)低聚糖衍生聚氨酯;(2)木质素、单宁及树皮衍生聚氨酯;(3)纤维素衍生聚氨酯;(4)淀粉衍生聚氨酯;(5)其它类型的可生物降解聚氨酯。 111 低聚糖衍生聚氨酯 低聚糖中含有多个羟基,可以和异氰酸酯基团反应生成氨酯键。Z eterlund等[3]把葡萄糖Π果糖Π蔗糖的混合物添加到PEG-MDI预聚物中,以溶于二甘醇的1,4重氮二环(2,2,2)辛烷为催化剂,在室温下预聚10min。再在120℃下固化25h,制成可生物降解的聚氨酯。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为8%或果糖的含量为14%时,所得聚氨酯可制成延展性均匀的薄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发现,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随低聚组分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熔点却下降。动态测试还表明随低聚糖组分含量的增加,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上升,断裂应力增加,断裂应变下降,这说明低聚糖含量的上升,所得聚氨酯的弹性增加,粘性下降。112 木质素、单宁及树皮衍生聚氨酯 以四氢呋喃作溶剂,木质素、MDI和聚醚三元醇为原料,在室温下聚合8h,将得到的聚氨酯制 32 第10期 化 工 新 型 材 料

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_张学佳

综 述油气田环境保护第18卷·第2期 ·41· 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进展 张学佳1 纪 巍2 康志军1王 建1 于家涛3 侯宝元3 韩会君3 (1.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2.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3.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一厂) 摘 要 聚丙烯酰胺(PAM)的降解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文章综述了PAM的主要降解方式,包括化学降解、热降解、机械降解和生物降解,分析了PAM各种降解的可行性及降解产物,并探讨了丙烯酰胺在环境中的降解情况,为以后PAM的扩大应用及其污染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降解 丙烯酰胺 0 引 言 PAM(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是由丙烯酰胺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而成,含50%以上的线性及水溶性高分子化学产品的总称。源于分子结构上的特性,PAM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污水处理、造纸、矿产、医药、农业、纺织等行业,享有“百业助剂”之称。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PAM难免会发生一系列的降解,对其性能产生影响,社会各界对其极为关注。PAM的降解是指PAM在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或简单分子,甚至分解为CO2、H2O及硝酸盐。在自然条件下,PAM会发生缓慢的物理降解(热、机械)、化学降解(水解、氧化以及催化氧化)和生物降解,最终生成各种低聚物以及具有神经毒性的剧毒丙烯酰胺单体(AM),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的间接或直接危害。有关PAM降解的一些特例在相关文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及,但将其进行系统归纳和研究目前还很少见。全面了解PAM的降解,对PAM的扩大应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PAM降解方式 1.1 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是指聚合物溶液短期或长期与一些物质(如氧气)接触,该物质破坏聚合物分子结构的过程。根据降解机理的不同,化学降解主要有氧化降解和光降解。 1.1.1 氧化降解 PAM的氧化降解主要为自由基传递反应。氧化反应引起PAM主链的断裂,使聚合物分子量减少。氧化降解反应具有自由基连锁反应的特征,过氧化物、还原性有机杂质以及过渡金属离子等起着活化剂作用,产生活性自由基碎片,大大降低了聚合物降解过程中分解反应活化能,促进聚合物氧化降解。 溶液中氧气的存在是PAM氧化降解的重要因素,当溶液中缺氧时,容易发生分子链的偶合,生成交联结构,链终结;当溶液中有足够的氧时,则容易发生氧化降解反应。朱麟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AM在水溶液中的化学降解作用,在氧存在时,PAM溶液的稳定性下降,溶液粘度的下降随温度升高而加剧,相反,在脱氧条件下,溶液粘度发生轻微的上升,并测得PAM在水溶液中的氧化降解反应活化能为38kJ/mol。在空气和氧气不同条件下,二者PAM降解差别不大,表明在空气存在时,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已足够使水解聚丙烯酰胺发生大量的氧化降解,无论在不同温度或者不同氧含量条件下,均不出现寻常氧化降解初期的诱导现象。 PAM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降解程度,一般阴离子对PAM的降解不起作用,低价金属离子的含盐量对PAM的降解作用影响不大,而高价金属离子的含盐量对PAM的降解影响较大,特别由Al3+导致PAM发生剧烈凝聚反应,导致其降解大大加快。阳离子都能使PAM溶液的分子质量比降低,这是由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抑制PAM中羧基离子的电斥力,导致PAM分子线团发生卷曲,导致PAM 大分子间引力

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1、定义 丙烯酰胺聚合物是丙烯酰胺的均聚物及其共聚物的统称。工业上凡是含有50%以上的丙烯酰胺(AM)单体结构单元的聚合物,都泛称聚丙烯酰胺。其他单体结构单元含量不足5%的通常都视为聚丙烯酰胺的均聚物。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CAS RN:[9003-05-8],结构式为: n是聚合度。n的范围很宽,数量级为102~105,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几千到上千万。 分子量是PAM的最重要参数。按其值得大小有低分子量(<100×104)、中等分子量(100×104~1000×104)、高分子量(1000×104~1500×104)和超高分子量(>1700×104)四种。不同分子量范围的PAM有不同的使用性质和用途。 2、分类 聚丙烯酰胺按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性可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的分子链上不带可电离基团,在水中不电离;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的分子链上带有可电离的负电荷基团,在水中可电离成聚阴离子和小的阳离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的分子链上带有可电离的正电荷基团,在水中可电离成聚阳离子和小的阴离子;两性的聚丙烯酰胺(AmPAM或ZPAM)的分子链上则同时带有可电离的负电荷基团和正电荷基团,在水中能电离成聚阴离子和聚阳离子,ZPAM的电性依溶液体系的PH值和何种类型的电荷基团多寡而定。 PAM的电性称谓和所带的电荷基团解离后的电性称谓相同。 按照聚合物分子链的几何形状可把PAM分为线型、支化型和交联型。PAM分子链的形状一般是线型结构。但是在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链转移反应。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姓名:曹SS 学号:11310300SS 专业:SS教育 成绩: SS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5年 1 月 1 日

文献综述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学生:曹SS 指导老师:杜SS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虽然基因组的序列作为信息库拥有大量的、重要的生物信息资源,但并不是基因本身,而是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才能够直接参与和指导绝大多数的生物学过程。毫无疑问,只有阐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才能够真正理解基因的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揭示将有助于人类对于如生殖、发育、疾病等生命活动的基本机理的了解。同时,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和药物的发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蛋白质;结构;功能 1.引言 在人类进人21世纪新纪元之际,生命科学也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后基因组时代(Post一genome era)”。在这一时代中,生命科学的中心任务是揭示基因组及其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遗传、发育、进化、功能调控等基本生物学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与医学、环境保护、农业密切相关的问题。由于基因的功能最终总是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实现的,因此,要了解基因组全部功能活动,最终也必须回到蛋白质分子上来。现已知道,以蛋白质为主体的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主要决定于它们的三维结构,所以也有人认为当代生物学研究已经进人了“结构基因组时代(structural genomics era)”。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只用基因组DNA的一维序列去确定生命活动的机理(mechanism)和途径(path-way),也难以仅用基因的信息去解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理。显然,在人类基因组之后的时代,在有关生命活动整合知识的指导下,以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组装体为主体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三维结构及其在分子、亚细胞、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也是当前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在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发展中处于战略性的关键地位。因此,在从现在到今后的5到15年中,我国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中,不失时机地组织精干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队伍,开展对重要功能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组装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推动我国生物学研究在21世纪生物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必要措施[1]。 另外,以蛋白质为主体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和组装体三维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是生

聚氨酯相关70个基本概念

聚氨酯相关70个基本概念 1、羟值:1克聚合物多元醇所含的羟基(-OH)量相当于KOH的毫克数,单位mgKOH/g。 2、当量:一个官能团所占的平均分子量。 3、异氰酸根含量:分子中异氰酸根的含量 4、异氰酸酯指数:表示聚氨酯配方中异氰酸酯过量的程度,通常用字母R表示。 5、扩链剂:是指能使分子链延伸、扩展或形成空间网状交联的低分子量醇类、胺类化合物。 6、硬段:聚氨酯分子主链上由异氰酸酯、扩链剂、交联剂反应所形成的链段,这些基团内聚能较大、空间体积较大、刚性较大。 7、软段:碳碳主链聚合物多元醇,柔顺性较好,在聚氨酯主链中为柔性链段。 8、一步法:指将低聚物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催化剂等同时混合后直接注入模具中,在一定温度下固化成型的方法。 9、预聚物法:首先将低聚物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进行预聚反应,生成端NCO基的聚氨酯预聚物,浇注时再将预聚物与扩链剂反应,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称之为预聚物法。10、半预聚物法:半预聚物法与预聚物法的区别是将部分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跟扩链剂、催化剂等以混合物的形式添加到预聚物中。 11、反应注射成型:又称反应注塑模制RIM(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是由分子量不大的齐聚物以液态形式进行计量,瞬间混合的同时注入模具,而在模腔中迅速反应,材料分子量急骤增加,以极快的速度生成含有新的特性基团结构的全新聚合物的工艺。 )。 12、发泡指数:即把相当于在100份聚醚中使用的水的份数定义为发泡指数(I F 13、发泡反应:一般是指有水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取代脲,并放出CO2的反应。 14、凝胶反应:一般即指氨基甲酸酯的形成反应。 15、凝胶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液态物质形成凝胶所需的时间。 16、乳白时间:在I区即将结束时,在液相聚氨酯混合物料中即出现乳白现象。该时间在聚氨酯泡沫体生成中称为乳白时间(cream time)。 17、扩链系数:是指扩链剂组分(包括混合扩链剂)中氨基、羟基的量(单位:mo1)与预聚体中NCO的量的比值,也就是活性氢基团与NCO的摩尔数(当量数)比值。 18、低不饱和度聚醚:主要针对PTMG开发,PPG的价格,不饱和度降低到0.05mol/kg,接近PTMG的性能,采用DMC催化剂,主要品种Bayer公司Acclaim系列产品。

聚丙烯酰胺MSDS

聚丙烯酰胺(PAM)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材料安全数据表:欧盟指令2005/63 产品名称:聚丙烯酰胺 产品号码:KP287 产品用途:废水处理用絮凝剂 一、化学品及厂商资料 化学品商品名:聚丙烯酰胺或PAM 英文名:Polyacrylamide (PAM) 企业名称: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TEL:+81-3-3457-5816 FAX:+81-3-3457-5821 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LS 02-2008 生效日期:2008年3月13日 国家应急电话:120,119,110 二、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聚丙烯酰胺 相对分子量: 1000万 离子性:阳离子 化学类别: 螯合剂型聚合物 容积密度: 0.70gms/cm3 粘度:(1.0%SOL)950mPa?S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粒状固体,稀释后呈无色液体,无臭 水分(0.1%SOL):10%以下。 pH值:6.0--7.0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无 健康危害:无资料 急性中毒:无 慢性影响:未发现。 环境危害:无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食入: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此产品食入后不会中毒 五、消防措施 危部分险特性:用水灭火时,颗粒遇水后变滑,避免人员滑倒摔伤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无火灾危险。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颗粒遇水后变滑,避免人员滑倒摔伤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个人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工程控制: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无特别要求。 手防护:用大量水冲洗洗 其它防护: 九、理化特性 颜色:白色粒状 气味:无味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产生放热反应的氧化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热的腐烂物可能产生,氢化合物气体,氮氧化物,碳氧化合物等。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毒性 刺激性: 十二、生态学资料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_周鹏

第25卷第1期山 西 化 工V o l.25 N o.1 2005年2月SHAN X I CHEM ICA L IN D U ST RY Feb.2005  综述与论坛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周 鹏1, 谭英杰2, 梁玉蓉2 (1中北大学研究生院,山西 太原 030051;2华北工学院分院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摘要:介绍了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对光降解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 机理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可降解塑料的应用。 关键词:降解塑料;分类;降解机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 Q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50(2005)01-0023-04 塑料工业是随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世界年产量1亿t左右,其用途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塑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1],是材料领域的四大支柱之一。但同时,由于大量的废弃塑料制品难于分解,构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造成了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破坏了动植物资源,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处理高分子材料废弃物这一热点课题在全球得到普遍关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和开发可降解塑料成为“治白”的有效技术途径[2]。 通常对高聚物材料的处理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再回收利用三种方法,但这几种方法都有弊端。因此,应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能在使用后短期内由自然条件即可分解掉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3]。 1 可降解塑料的定义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并用标准的测试方法能测定其物质性能变化的材料[4]。 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机理可分为光降解塑料、生 收稿日期:2004-11-12 作者简介:周 鹏,男,1980年出生,2001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现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物降解塑料和光-生物降解塑料三大类[5]。 2 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 一般认为,可降解塑料是一种通过太阳光辐射或土壤中微生物使其能分解成为低分子物的塑料。它除了具有可降解性外,还应具有易加工及满足使用要求的性能。太阳光对聚合物材料的危害作用是紫外光和氧的综合效应,因此称光氧化降解。以聚烯烃为例,光氧化经常引起聚合物的断链或交联,并伴随着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团,如酮、羧酸、过氧化物和醇[6]。其降解主要来自于聚合物中催化剂残留物,以及加工过程中引入的过氧化物和羧基的引发作用,引发过程如下: 残留催化剂的引发作用: M n+X n 光能 M(n-1)+X n-1+X·(1) X·+PH P·+X H(2)过氧化物引发作用: POOH 光能 PO·+·O H(3) PO·+PH PO H+P·(4) P·+O2POO·(5) POO·+PH POO H+P·(6)羧基引发作用——诺里什(no rrish)型反应:

蛋白质的降解

第六章蛋白质的降解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一节蛋白质降解的概述 ?第二节参与蛋白质降解的酶类 ?第三节蛋白酶体-泛素系统及其功能 ?第四节蛋白质降解的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降解是生命的重要过程 ?维持细胞的稳态。 ?清除因突变、热或氧化胁迫造成的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防止形成细胞内凝集。 ?及时终止不同生命时期调节蛋白的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过度降解也是有害的,蛋白质的降解必须受到空间和时间上 蛋白质降解的体系 ?蛋白质消化分解为被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研究蛋白质结构时,用蛋白酶降解肽链。 ?蛋白质新生肽链生物合成以及新生肽链折叠的过程中,质量的控制都与“次品”的降解有关。 ?蛋白质在行使功能时,很多调节控制都与肽键的断裂有关,如前肽的切除、无活性的前体蛋白质的激活等。 第一节蛋白质降解的概述 蛋白质的寿命 ?细胞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是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半衰期介于几十秒到百余天,大多数是70~80d。 ?哺乳动物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平均周转率为1 ~2d。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以及处于分支点的酶寿命仅几分钟,有利于体内稳态在情况改变后快速建立。 –大鼠肝脏的鸟氨酸脱羧酶半衰期仅11min,是大鼠肝脏中降解最快的蛋白质。 –肌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寿命约l~2w。 –血红蛋白的寿命超过一个月。 ?蛋白质的半衰期并不恒定,与细胞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蛋白质寿命的N端规则 ?N端规则: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寿命与肽链的N端氨基酸残基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N端的氨基酸残基为D、R、L、K和F的蛋白质,其半衰期只有2~3min。 ?N端的氨基酸残基为A、G、M和V的蛋白质,它们在原核细胞中的半衰期可超过10h,而在真核细胞中甚至可超过20h。 酿酒酵母蛋白质代谢特点 ?酿酒酵母中不稳定蛋白的N端氨基酸残基有12个:Asn(B)、Asp(D)、Glu(E)、Phe(F)、His(H)、Ile(I)、Leu(L)、Lys(K)、Arg(R)、Trp(W)、Tyr(Y)和Gln(Z)。 ?酵母中存在切除N端甲硫氨酸的氨肽酶,它作用的蛋白质底物的N端第二个氨基酸一定是N端规则中的氨基酸残基。 PEST假设 ?PEST(Pro-Glu-Ser-Thr)假设:认为含有序列为PEST肽段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很快被降解,在这个亲水的区域附近常有碱性残基。 ?PEST肽段的缺失,可以延长此突变蛋白质的寿命。 ?在22个快速降解的蛋白质中有20个是含有PEST序列。 ?在35个慢速降解的蛋白质中有32个不含PEST序列。 分泌到细胞外蛋白质的寿命 ?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它们的寿命都比较长,如胶原蛋白、眼睛中的晶体蛋白。

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2951264.html, 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 作者:叶青萱 来源:《粘接》2016年第01期 摘要:综述了可再生原料制备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及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基于可再生原料(特别是多种植物油)的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性能。较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采用大豆油、蓖麻油、棕榈油、油酸、山梨醇、腰果酚、动物胶、脱乙酰壳多糖、乳酸等作可再生原料,制备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多元醇及相关聚氨酯制品(特别是水性聚氨酯制品)的方法及产品性能。简要报道了国内外可生物降解工业化产品实例。指出该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可生物降解材料;植物油基材料;动物油基材料 中图分类号:TQ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6)01-0067-10 开发可生物降解型聚氨酯的意义 1930年最初开发的是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的聚氨酯(PU)。随后,由于制品制备方法的多样性,加之优异的性能和多功能性,如高冲击强度、良好弹性、高力学性能以及良好耐化学品性和耐磨性等,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3年中国PU制品总产量达870万吨,比2012年增加11.5%,已成为世界PU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1]。 PU材料主要是由多异氰酸酯、多元醇和多种胺类扩链剂等制备而成的聚合物。许多工业PU胶粘剂和涂料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某些还含有挥发性的异氰酸酯,对人体健康有害,也污染环境。因此,迫使PU制造业转向水基体系。环保友好型水性聚氨酯(WPU)材料一出现,很快作为涂料和胶粘剂用于木材加工,汽车装饰以及许多韧性物质如织物、皮革、纸张和橡胶等加工领域。但其分子中含有离子基团,干燥速度和耐水性欠佳;又因所用原材料和交联度的局限性,制品的硬度和模量相对较低,从而影响其有效应用。 PU的缺点是产品应用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绝大部分被填埋或焚烧,不但浪费大量可再利用的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大气的污染[2]。此外,制造PU的原料大多数是石油基的,其资源紧缺,日渐枯竭。鉴此,如何处理PU废弃物实现其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王萃萃等[3]论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 全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成为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生物降解机理,一般认为首先是微生物在体外分泌出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聚物链,生成低分子质量化合物;然后是已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各种代谢,成为微生物体,最

聚丙烯酰胺化学品使用说明书

聚丙烯酰胺化学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聚丙烯酰胺 产品用途:废水处理用絮凝剂 一、化学品 化学品商品名:聚丙烯酰胺或PAM 英文名:Polyacrylamide (PAM) 二、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聚丙烯酰胺 相对分子量: 900万 离子性:阳离子 化学类别: 螯合剂型聚合物 粘度:(1.0%SOL)950mPa·S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粒状固体,稀释后呈无色液体,无臭,水分(0.1%SOL):10%以下。pH值:6.0--7.0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 侵入途径:无 健康危害:无资料 急性中毒:无 慢性影响:未发现。 环境危害:无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此产品食入后不会中毒 五、消防措施 危部分险特性:用水灭火时,颗粒遇水后变滑,避免人员滑倒摔伤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无火灾危险。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颗粒遇水后变滑,避免人员滑倒摔伤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个人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工程控制: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无特别要求。 手防护:用大量水冲洗洗 其它防护: 九、理化特性 颜色:白色粒状 气味:无味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产生放热反应的氧化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热的腐烂物可能产生,氢化合物气体,氮氧化物,碳氧化合物等。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毒性 刺激性: 十二、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蛋白质泛素化研究进展——探索蛋白修饰的秘密 泛素是一种含76个氨基酸的多肽,存在于除细菌外的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功能。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由泛素控制的蛋白质降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能够清除错误的蛋白质,还对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生长、免疫功能等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就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被授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正是因为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在生物体中如此重要,因而对它的开创性研究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中,科学家不断发现和研究与这一降解过程相关的细胞新功能。现在,研究人员已发现泛素具有多种非蛋白水解功能,包括参与囊泡转运通路、调控组蛋白修饰以及参与病毒的出芽过程等。 鉴于蛋白质降解异常与许多疾病,例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基因的功能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实现的,因此,泛素在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机制如能被阐明将对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遗传信息的调控表达有重要意义。 《生命奥秘》本月专题将介绍泛素系统的来源、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以“泛素-蛋白酶”为靶位的抗癌疗法,希望能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带来崭新的思路。 一、泛素样蛋白的来源及功能 1. 泛素样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结构域 2. 泛素样蛋白连接后的结果 3. 泛素样蛋白修饰途径的起源 4. 前景展望 二、泛素化途径与人体免疫系统调节 1. 泛素修饰途径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2. 泛素蛋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3. 泛素化修饰途径在获得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可降解性包装料的研究进展

可降解性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当今的环境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随着工业的现代化进展,建筑废料,电子废料,化工废料,以及我们长挂嘴边的白色污染等等,都成了我们环境的杀手。而在这些废料中,除了铜铁类,锌铜类,还有废纸类等少数的可以回收循环使用之外,其余的垃圾废料,都被以填充,焚烧等方式处理了。而然这些处理,在更大的程度上,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更大的伤害,水污染,空气污染…这些都是我们熟到不能再熟的名词,就这样缠绕在我们身边。 所以,在资源越来越贫乏,污染越来越厉害的今天,绿色材料的研发成了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是绿色材料呢 绿色材料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两个特点: (1)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或健康问题,包括不对野生动物,有益昆虫和植物造成损害。 (2)产品在使用后,在环境中可以降解为无害物质。 而我们今天所要为大家介绍的可降解包装,也是绿色包装的一种。那么我们今天,就从: 一.什么是可降解性材料 二.可降解性材料的现状 三.可降解性包装材料的分类 四.神奇的“淀粉” 五.降解塑料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这五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在我们开始之前,想要问大家还记不记得,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有谁可以给我讲解一下当时是怎么的一回事呢? 同学:******************** 好,谢谢这位同学给我的讲解。(好,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那

好,没关系。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对它会有更深的认识。 那么现在我就先从 1.食品环境现状 2.可降解性包装材料的诞生 3.什么是可降解性包装材料 这三个方面给大家讲讲,什么是可降解性塑料。 据报道,PVC包装纸中含有14-38%增塑剂,PV手套中含有34-55%,玩具中有8.7--45%,PVDC中仅含2.7-7.8%。而这些增塑剂大多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简称EEDs),它们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可对末受损的器官或其后代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增塑剂主要通过食品包装材料进入食品。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一位副教授发表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方便面和方便米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而《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除了上述两种产品之外,包括肉类、大米等产品的包装,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溶出塑化剂,影响食品质量。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可增大产品的可塑性和柔韧性,是迄今产能和消费量最大的助剂。我国的增塑剂需求主要集中在江、浙、闽、粤地区,常见的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等。 以下提及的主要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几个环境内分泌污染物。 1. 双酚A(BPA) 含有双酚A的产品包括:光盘、食品罐头衬里、传真纸、粉末颜料、安全头盔、防弹绝缘板、塑料窗、汽车部件、胶粘剂、保护涂膜、碳酸酯瓶和包装容器(可回收的牛奶和水瓶)以及电器类的罩子等,BPA也可作为反应抑制剂和抗氧化剂用于PVC产品及其加工过程。 双酚A(biphenol A简称BPA)是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塑料的添加剂,制成的塑料产品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树脂产品广泛用于金属的涂层包括食品罐头、瓶盖和供水管。牙科所用聚合物材料中也含有双酚A。低含量双酚A会降低精子数,提高激素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如乳房癌、睾丸癌、前列腺癌,并造成生殖系统的先天缺陷(非遗传性睾丸癌),以及与激素相关的疾病,如女孩青春期提

聚丙烯酰胺的化学降解

聚丙烯酰胺的化学降解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化学降解 由酸、碱或热促进引起的PAM聚合物中酰氨基或其他官能团的水解会显著地改变PAM 聚合物的结构组成、电性,从而改变PAM聚合物水溶液的性质。加之水解后增加的羧基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与金属离子、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缔合,还会引起PAM聚合物的水溶性、分子链间的缔合状态或分子构象变化,进一步引起PAM聚合物水溶液性质的改变。 另一化学老化过程是指在热、光和氧作用下以及自由基引发剂和多种杂志参与下,聚合物主链的自由基断裂降解,从而导致分子链的断裂(分子量降低)或分子间的交联。 在热作用下固体PAM的热解反应已有充分的研究,固体PAM在200℃一下是热稳定的,至少在较短时间内,只会有轻微的质量损失,这种质量损失主要是由于吸附的水或其他易挥发的杂质损失。PAM要在200‐220℃以上发生侧基的分解,在更高的温度下发生分子链的断裂。热分解的活化能约为75kj/mol。 对很好纯化的PAM在水溶液中,在无氧和过渡金属等杂质情况下,80℃下至少在60 天内主链不发生降解,溶液黏度的变化仅来自部分水解。 但商品使用的PAM在水溶液中则表现出明显的黏度损失现象,在某些情况下降解十分严重,在很短时间内即可损失大部分的黏度,完全失去使用性能。 对PAM的这一降黏过程进行过较充分的研究,其中很大成分由聚合物主链断裂引起分子量减小所致。一般认为这一过程是通过自由基机理发生的。少数情况下,自由基来自聚合物主链上存在的少量过氧结构,这种过氧结构是聚合物合成过程中未能充分除氧引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由基主要来自于使用环境中的氧和多种杂志。 在工业应用中能产生活性自由基的物质包括来自聚合中的引发剂残余、溶液中的溶解氧、来自管线、容器等引入的金属离子和使用体系中加入货引入的各种还原性杂志。产生自由基的速率直接影响PAM降解的速率。 PAM生产中的引发剂残余是一个重要的来幽暗。大量的实验证实,聚合时残留的过硫 酸盐是引起PAM在水溶液中降解的一大主要原因。甚至在痕量过硫酸盐存在下,也能使PAM 水溶液在室温下产生黏度的依时下降。但采用双乙酰在光照下引发聚合所得PAM在水溶液中则表现出好的黏度稳定性。 氧是引起聚合物氧化降解的另一重要原因,尤其是热氧化降解。当在PAM中残留有引发剂,或在体系中存在过度金属离子等还原性杂质时,都会促进氧的氧化过程,并缩短或消除氧化降解的诱导期。在氧化降解中,在初级自由基作用下,引发连锁氧化反应,体系中的氧不断的转化为过氧结构,并最终产生聚合物自由基,经a‐裂解或β‐裂解,使聚合物主链 断裂,分子量下降,同时伴随发生脱酰胺或脱羧反应,产生各种氧化降解碎片。 因此在PAM溶液中添加稳定剂来抑制氧化断链成为一个广为采用并有效的方法。一类稳定剂是具有还远剂作用的物质,他们的加入可以快速低消耗过硫酸盐引发剂,使PAM溶液黏度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可能通过链转移减弱对聚合物主链的进攻,消除聚合物自由基,抑制PAM的断链。 经自由基机理导致的聚合物断链过程对性能的影响依赖于溶液中PAM的浓度,在PAM 浓度较低时,活性自由基导致聚合物断链,分子量下降,溶液黏度下降;在PAM浓度较高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 及发展前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降解塑料的定义、评价标准以及降解塑料的分类,以及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的研究动态,展望了降解塑料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降解塑料;光降解;生物降解;光/生物双降解 中图分类号:TQ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06-02 随着现代社会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薄膜的使用逐渐深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曾给农业生产带来福音的“白色革命”在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白色污染”。农膜主要以化纤为原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乙烯,可在田间残留几十年不降解。连年不降解的碎膜逐年累积于土壤耕层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根系生长受阻,后茬作物减产,有些作物减产幅度达到20%以上,并且这一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由此产生的环保负面效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和忧虑。 1降解塑料的定义以及评价方法 降解塑料是一类新型功能塑料,从世界范围来看,其技术在不断发展,用途在不断开拓,定义、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也均在不断规范和完善中。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寻找一

个能被人类所接受的降解塑料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影响比较大的是,欧洲制定的Comite´ Europe´en de Normalisation (CEN)标准,强调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堆肥处理;英国标准组织BSi则强调了包装材料的环境效应,着重于薄膜的氧化降解;其中,被大家所共识且认可程度最高的是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对降解薄膜所作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随着国内降解塑料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测试标准,规范也不断被制定出来。与ASTM一样,国标并没有对降解时间,降解产物以及检测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 2降解塑料的分类 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机理可大致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其中,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生物降解塑料和具有光-生物双重降解特性的光/生物双降解塑料,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开发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 光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一般是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使大分子链断裂和分解的塑料。一般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光敏剂,由光敏剂吸收光能后产生自由基,促使高分子材料发生氧化作用后达到劣化;另一种是利用共聚的方式将光敏基团(如羧基、双键等)

聚丙烯酰胺的使用方法

聚丙烯酰胺的使用方法 聚丙烯酰胺型絮凝剂是高分子有机物,它们的溶解方法与无机的小分子铁盐、铝盐混凝剂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要遵循如下原则: 1、颗粒状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不能直接投加到污水中。使用前必须先将它溶解于水,用其水溶液去处理污水。 2、溶解颗粒状聚合物的水应该是干净(如自来水),不能是污水。常温的水即可,一般不需要加温。水温低于5℃是溶解很慢。水温提高溶解速度加快,但40℃以上会使聚合物加快降解,影响使用效果。一般自来水都适合于配制聚合物溶液。强酸、强碱、高含盐的水不适于用来配制。 3、聚合物溶液浓度的选择,我公司建议为0.1%—0.3%,即1升水中加1g—3g聚合物粉剂。 浓度选择要考虑如下因素: 配制罐小而每天用药量大,建议配的稍浓一些(如0.3%)。 聚合物分子量很高时,建议配的稍稀一些(如0.1%)。 聚合物溶液投到污水中,如因设备原因分散状况不太好时,建议配的稍稀一些。 总之,聚合物浓度过大,会造成搅拌器马达负荷过大,也会造成进入污水后分散状况不好,影响使用效果。配得稀一些有助于提高使用效果。 4、配成的溶液不要用离心泵转移,以免高速旋转的叶片造成聚合物的剪切降解。配制的具体方法如下: 在溶器(如实验室的烧杯,工厂的配制罐)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按清水量及浓度计算所需的粉状聚合物量,称出聚合物。 开启电动搅拌器,将清水搅拌出漩涡,搅拌器叶片末端的线速度不要超过8米/秒,以免造成聚合物降解,但也不能太慢,以免聚合物颗粒浮在水面上,或在水中沉淀、结团。 将聚合物缓缓均匀的撒如水的漩涡中,直到撒完。注意聚合物颗粒进入水中后不能互相粘连、结团。然后再搅拌一段时间,使聚合物颗粒充分溶解,最后成为均匀、透明、粘稠的溶液,无肉眼可见的团块。这段时间按下面方法确定: A:在夏季水温较高时,阴、阳离子型聚合物需搅拌40分钟左右,非离子型聚合物需搅拌90分钟左右; B:在冬季水温较低时,阴、阳离子型聚合物需搅拌60分钟左右,非离子型聚合物需搅拌120分钟左右; 还有配制浓度越高,聚合物溶解速度越快。溶解不均匀或不充分会影响使用效果。 颗粒状的聚丙烯酰胺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可以存放两年以上,但配成溶液后,其存放时间就很有限。一般说,溶液浓度为0.1%时,非、阴离子型聚合物溶液不超过一周;阳离子型聚合物溶液不超过一天。溶液稳定性与浓度有关,配得越浓(如3%—5%)的溶液存放时间越长。但3%—5%的溶液不能直接去处理污水,使用前还要稀释。阳离子型溶液在PH小于5时稳定,PH大于6时会因水解而迅速失效。它对铁离子和钙、镁离子比阴离子聚合物敏感。 铁离子是造成所有聚丙烯酰胺化学降解的催化剂,因此,在配制、转移、储存聚丙烯酰胺溶液时,要尽量避免铁离子进入。与溶液接触的设备最好用不绣钢、塑料、玻璃钢或表面涂漆的碳钢制造。

聚氨酯的化学原理

聚氨酯的化学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聚氨酯的化学原理 聚氨酯实际上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异氰酸酯与含活性氢化合物生成的加聚物。因此,聚氨酯胶粘剂在制备与固化过程式中,都要发生异氰酸酯与活化氢化合物的反应,所以聚氨酯化学是异氰酸酯的反应为基本原理。 一)、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异氰酸酯与羟基的反应 异氰酸酯能与醇、多元醇、聚醚、聚酯等含羟基化合物的活性氢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这类反应是聚氨酯胶粘剂合成与固化的基本反应。在些类反应中空间位阻对反应影响很大,异氰酸酯与伯羟基的反应十分迅速,比仲羟基快3倍,比叔羟基快200倍。 2、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首先生成不稳定的氨基甲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胺。如果异氰酸酯过量,可继续反应生成取代脲反应如下: R—NCO+H2O→R—NHCOOH→R—NH2+CO2 R—NCO+RNH2→R—NHCONH—R 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胶粘剂就是利用上述反应进行固化,而对于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在潮湿环境中粘接,胶层容易产生气泡,粘接强度可降低10%~20% 3、异氰酸酯与胺基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胺基的反应生成脲,由于伯胺反应活性太大,在聚氨酯胶粘剂中常用活性较小的芳香二胺如MOCA等,作为异氰酸酯基封端预聚体的固化剂。4、异氰酸酯与羧基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羧基的反应的活性低于伯羟基或水,首先反应生成酸酐,然后分解成酰胺和二氧化碳这对粘接不利。若在异氰酸酯和羧酸二者之中仅其一是芳香族的它们在室温下反应时则主要生成酸酐、脲和二氧化碳。 5、异氰酸酯与脲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取代脲的反应生成缩二脲聚氨酯胶粘剂在较高温度(>1000C)下可产生支化或交联、能提高粘接强度。 6、异氰酸酯与酚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酚的反应要比与羟基的反应迟缓,即使在50~700C下其反应速度也很慢。然而可用叔胺或氯化铝催化反应速度。为个反应有催化剂存在且较高温度下为可逆反应,可用于制备封闭型异氰酸酯胶粘剂。 7、异氰酸酯与酰胺的反应 异氰酸酯与酰胺的反应活性很低,仅在1000C时才有一定的反应速度,并且生成酰基脲。 8、异氰酸酯与氨基甲酸酯的反应

聚丙烯酰胺胶状杂质的形成原因解析

聚丙烯酰胺(PAM)胶状杂质的成因解析 杨清华(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聚丙酰胺(PAM)配制过程中发生堵塞现象并给配制设备带来腐蚀作用的发黄、发黑胶状杂质,其具有难闻的刺鼻臭味。对聚丙烯酰胺溶液进行试验分析,主要从溶液中的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对聚丙烯酰胺(PAM)胶状物形成进行原因分析,以期为治理措施提供依据。从无机离子和产生细菌的含量2点观察,当制作过程中细菌和金属离子Fe3+含量的增加,聚丙烯酰胺(PAM)的侧酰胺基降解成羧基,含有大量金属离子的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就被胶连形成条状物。当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生物降解产生NH3时,硫酸盐还原菌(SRB)利用细胞膜内产生的氢将硫酸盐还原为H2S,这样就出现了含有刺鼻臭味的聚丙烯酰胺胶状杂质。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PAM);胶状杂质;细菌;无机离子 Polyacrylamide (PAM) gel analysis of impurities causes Ching-Hwa Yang (Polymer Plant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Daqing 163411) Abstract: polyacrylamide (PAM) occurr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clogging and corrosion to the preparation of equipment to bring the yellow, black colloidal impurities, which has a pungent unpleasant odor. Test for analysis of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mainly from the solution of the bacteria and inorganic ion content of polyacrylamide (PAM) to form jelly cause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governance. Produced from inorganic ions and bacteria content of 2 observations, whe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bacteria and metal ions Fe3 + content increases, the polyacrylamide (PAM) of the side of the amide groups into carboxyl degradation, a large number of metal ions with polyacrylamide (PAM) form solution was glue strips. When the polyacrylamide (PAM) through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NH3, th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use of hydrogen will be produced within the cell membrane sulfate reduction to H2S, so there pungent odor containing polyacrylamide gel impurities . Keywords: polyacrylamide (PAM); colloidal impurities; bacteria; inorganic ions 聚丙烯酰胺(PAM)配制过程中发生堵塞现象并给配制设备带来腐蚀作用的发黄、发黑胶状杂质,其具有难闻的刺鼻臭味。这种杂质的增加可以对过滤袋造成损坏,对过滤装置照成堵塞,并对金属管道照成腐蚀,而且细菌的繁殖对聚丙烯酰胺的驱油也照成了很大的影响,出现这类似问题通常都是更换过滤袋,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彻底的解决问题,要想彻底的消除这种杂质带来的后果,只有从化学的角度分析[1],从配置溶剂中找到解决办法。下面,笔者对聚丙烯酰胺(PAM)溶液进行试验分析,主要从溶液中的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对聚丙烯酰胺(PAM)胶状物形成进行原因分析,以期为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1 试验分析 1.1仪器及试剂 1)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细菌测试瓶、1ml无菌注射器、红外线快速干燥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 2)试剂硫酸、氢氧化钠、高氯酸、盐酸、盐酸羟氨、钙指示剂,硫化钠、铬黑T、EDTA、三乙醇胺均为分析纯。 1.2 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分析 通过稀释的方法对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进行试验分析。将测试样品逐级注入到测试瓶中进行稀释,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再根据细菌瓶阳性反应由其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引起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稀释的倍数,通过计算测试样品中的细菌数目,提取无机物,并利用原子吸收法、络合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试验分析。 2 细菌含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