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无线充电系统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简易无线充电器

院、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本次模电课程设计,我们的课题选为简易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我们选用电磁感应为本次设计电路的原理,论文先设计了将220V家庭电转变为12v的直流稳压电源为简易无线充电系统提供±12V直流电,随后用RC振荡电路、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电压跟随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组成无线发射模块。这是一种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无线充电电路,相对于大功率电能传输,小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具实用价值,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手机是该项技术最大的受益者。

关键词:无线;充电;电磁感应;RC振荡电路

ABSTRACT

This model electric curriculum design, our topic chosen as simple and easy design of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e use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for this design, circuit, paper to design a 220 v family DianZhuan into 12 v dc regulated power supply for simp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provides + 12 v direct current, then use the RC oscillation circuit, inverse proportional amplifier circuit, voltage follower circuit,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of wireless transmitting module. This is a kind of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rinciple of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relative to the high power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low power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is much more practical value and need frequent charging smartphone is the technology of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Key words:wireless;Charging;;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RC oscillation circuit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无线充电器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无线充电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方法的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方法的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方法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简易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路的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电路的制作、调试与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电路的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简易无线充电电路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设计误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无线充电的发展前景与局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附录1 元件清单 (17)

附录2 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PCB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4 实物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1 无线充电器的发展

无线充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顾名思义,即不借助充电线材既可实现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充电。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具有体积小、便携性高、兼容性强、有利于用电设备防水防尘设计等优点。但同时无线充电也存在标准不统一、效率较低、存在辐射危险等缺陷。

无线充电主要基于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早在19世纪30年代,Michael Faraday 就发现变化的磁场中会产生电流,而闭合电路中也会产生磁场。但遗憾的是,由于电磁场本身带来的传输效率低、辐射危险大等关键问题没有实质性突破,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许树源教授在早几年曾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可将数个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充电平台上,利用近场电磁耦合原理透过低频电磁场充电。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arin Soljacic等人在无线传输电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用两米外的一个电源,“隔地”点亮了一盏60瓦的灯泡。2008年底,世界第一个无线充电标准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成立,并在2010年发布了首个无线充电标准——Qi标准,为低功率无线充电设备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今,随着符合Qi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大量上市,无线充电开始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望取代有线充电成为主流。

1.2 无线充电的意义

(1)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设备可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低,应用范围广,公共充电区域面积相对的减小,但减小的占地面积份额不会太大。

(2)技术含量高,操作方便,可实施相对来说的远距离无线电能的转换,但大功率无线充电的传输距离只限制在5米以内,不会太远。

(3)操作方便。

1.3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简易无线充电系统,输入信号为220V50HZ交流电,充电系统输出5V500mA直流电信号能够对手机锂电池进行充电,并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充电状态。220V50HZ交流电供电,充电系统输出可达到5V500mA;非接触式距离达3厘米以上。

2.1 设计方法的比较

2.1.1 设计方法一:电磁感应方式

我们今天见到的各类无线充电技术,大多是采用电磁感应技术,我们可以将这项技术看作是分离式的变压器。我们知道,现在广泛应用的变压器由一个磁芯和二个线圈(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组成;当初级线圈两端加上一个交变电压时,磁芯中就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从而在次级线圈上感应一个相同频率的交流电压,电能就从输入电路传输至输出电路。如果将发射端的线圈和接收端的线圈放在两个分离的设备中,当电能输入到发射端线圈时,就会产生一个磁场,磁场感应到接收端的线圈、就产生了电流,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一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2.1.2 设计方法二:磁共振方式

与电磁感应方式相比,磁共振技术在距离上就有了一定的宽容度,它可以支持数厘米至数米的无线充电,使用上更加灵活。磁共振同样要使用两个规格完全匹配的线圈,一个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另一个线圈因此共振、产生的电流就可以点亮灯泡或者给设备充电。除了距离较远外,磁共振方式还可以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充电,并且对设备的位置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使用灵活度在各项技术中居于榜首。在传输效率方面,磁共振方式可以达到40%~60%,相对较低。

2.1.3 设计方法三:电场耦合方式

电场耦合方式包括一个送电侧和受电侧。送电侧包括两组电极、一个振荡器、一个放大器和一套升压电路。

相对于传统的电磁感应式,电场耦合方式有三大优点:充电时设备的位置具备一定的自由度;电极可以做得很薄、更易于嵌入;电极的温度不会显著上升,对嵌入也相当有利。首先在位置方面,虽然它的距离无法像磁共振那样能达到数米的长度,但在水平方向上也同样自由,用户将终端随意放在充电台上就能够正常充电。

2.1.4 设计方法四:无线电波方式

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如图,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现在无线充电的方法有四种,分别为电磁感应,磁共振,电场耦合和无线电波。其中电磁感应方式是目前无线供电技术里公认的较为成熟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而磁共振产生的磁场利用率不高,随着距离的增加,供电效率会急剧降低,对电路的要求也十分苛刻。电场耦合首先要求耦合线圈必须严格对齐,否则将极大的降低传输功率。无线电波传输虽然在传输距离上有了很大的自由,可是其传输效率太低,使用价值不高。综上所述,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作为实验原理来实现系统对外界设备的无线供电功能。

3 电路的设计

3.1 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直流稳压源是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其直流稳压电源结构图和稳压过程如图4所示。

图1 直流稳压电源结构图和稳压过程图

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当输入为有效值220V 的交流电压时,能产生±12V 、±9V 、±5V 三组直流电压输出,最大输出电流为I 0max =500mA 。 3.1.1 变压器的选择

电路中需要用到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要求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大于V V 3~2;商家只提供输出电压为12V 的变压器,所以取输出电压为12V 的变压器。 3.1.2 整流器的选择

稳压源设计要求最大输出电流为I 0max =500mA ,整流二极管的参数应满足最大整流电流I >1.5I 0max =0.75A ,最大反向电压应大于变压器副边输出电压

22U =16.97V ,选择整流桥2W10(峰值反压100V 、平均电流2A),符合要求。

3.1.3 电容的选择

(1)滤波电容

()25~3T C R L ≥

由式可得滤波电容等于

R

T

C 25=

式中R L 为C 右边的等效电阻,应取最小值,T 为电流电源的周期。R L 最小值可算出。

max

02min 2I U R L =

将T=20ms,I max =500mA 代入式max

02min 2I U R L =

中,可得Ω=33min L R 。将

Ω=33min L R ,T=20ms 再代入式R

T

C 25=

中,得出C=1515μF 。可见,C 容量较大,应选电解电容,实际容量选2200μF ,其耐压值为25V 。

(2)消振电容:消振电容靠近滤波器,起消振作用,一般选择消振电容电容值为0.1μF 。

(3)旁路电容,当输出电压升高时,可进一步抑制纹波,防止纹波的放大,一般选择旁路电容电容值为470μF 。 3.1.4 电阻的选择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要求为+12V -12V +5V -5V ,发光二极管两端的电压要求在2V 左右, 所以与之串联的电阻取Ω1000,Ω1000,Ω680,Ω680,Ω470,

Ω470。

3.1.5 选择三端稳压器

直流稳压电源要求当输入为有效值220V 的交流电压时,能产生±12V 、±9V 、±5V 三组直流电压输出。

故选固定三端稳压器LM7812、7912、7809、7909、7805、7905。?

3.2简易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3.2.1 总电路框图及原理分析

无线充电系统由电源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发射、接收线圈和高频整流滤波电路 5 部分组成,系统框架如下图2所示,最后给可充电电池充电。从无线电路传输的原理上看,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要产生电磁波首先要有电磁振荡,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向空间辐射能力的强度就越大。

图2 总体电路框图

3.2.2 RC振荡电路的设计

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高频电路则是发射电路的核心,为发射电路提供所需的交变电流。高频的主要功能是将供电模块提供的12 V 直流电,变成交流电。通过741芯片产生一个100K的脉冲频率(因为经过调试在100K频率时,效率达到最高),IRF540功率放大,使发射线圈产生磁场,当接收线圈靠近时,产生感应电流,经过全波整流和稳压,得到负载(手机)所需要的充电电压和电流。

RC振荡电路的设计如图3、4

图3 RC振荡电路波形

图4 RC振荡电路频率

如图3,电路产生一个100KHZ的正弦波。参数选择如图3所示:100KΩ电位器一个,10kΩ电位器两个,10KΩ电阻一个,100pF电容两个,UA741芯片。

3.2.3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设计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产生方波,并将电压放大,如图5

图5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如图5,使用LM318D芯片,10KΩ电位器,5KΩ电阻,500Ω电阻组成反相比例放大电路。从仿真可以看出,电压从479.496mV增为9.570V,并且输入的正弦波变为方波。

3.2.4 电压跟随器电路的设计

图6 电压跟随器电路

电压跟随器提高带负载能力。

当高频逆变电路中的高端桥臂导通时由于负载的存在,源极的电位将被抬升

与栅极相同,就会导致高端桥臂不能持续导通,所以需要加入驱动电路。如图6,本设计中采用LM318D芯片和两个10KΩ电阻来驱动。

3.2.5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图7 功率放大器电路

LC 振荡电路,电路输出的信号功率太低,需要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增大信号功率,这样经过线圈耦合后,次级就能得到足够的能量给手机充电。

场效应管IR540N属于电压控制元件,是一种类似于电子管的三极管,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入功耗小,温度稳定性好,信号放大稳定性好,信号失真小,噪声低等特点,而且其放大特性也比电子三极管好。

3.2.6 接收模块电路设计

图8 接收模块电路

发射和接收线圈都直径约为4.5cm,左右的漆包线绕10 匝。其余部分整流桥采用1B4B42,电解电容型号为50uF,电阻为5KΩ,由一个100Ω电阻串联一个二极管作为充电指示灯。

发射模块的作用是将直流能量高效率地转换为射频功率信号,以便接收电路能够充分利用能量。

接收模块是在接收到前级的能量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模块。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需要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整流、滤波、降压以及稳压处理,处理之后的直流电压方可供其他负载使用。该模块主要包括整流电路,接收转换电路的设计,由于现阶段充电电路均采用集成的芯片提供输出转换,只需输入端保证足够的功率及一定的电压,故本文只是采用较简单的电路设计,输出电压为后级的充电芯片提供所需电压及功率,最终要给手机或者平板充电时,需采用专业的充电芯片。

4 电路的仿真

仿真图版面较大,见附录2

仿真结果如下:

图9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仿真结果

由图可见,输出电压稳定在4.779V,接近设计要求的5V,电流为15.877mA,低于500mA。达到设计要求,仿真成功。

5 电路的制作、调试与测量

5.1 电路的制作

第1步在画出正确可行的电路原理图并在 Multisim 软件仿真成功之后,开始在AD上画原理图,再导出PCB图,对其进行合理布线。

第2步:利用一个能生成图像的软件生成一些图像文件。

第3步:将PCB图打印到热转印纸上(热转印纸就是不干胶纸的底衬!)。

第4步:将打印好PCB的转印纸平铺在覆铜板上,准备转印。

第5步:用电熨斗加温(要很热)将转印纸上黑色塑料粉压在覆铜板上形成高精度的抗腐层。

第6步:准备好三氯化铁溶液进行腐蚀。

第7步:注意不要腐蚀过度,腐蚀结束,最后焊接。

5.2 简易无线充电电路调试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直径为一毫米的漆包线绕制的线圈,直径4.5cm,匝数

N=10,实验电源由自制12V稳压直流电源提供。

将UA741芯片4脚、7脚;两片LM318D芯片4脚、7脚所连接的插针分别-12,+12直流供电,地线插针接入电源地线。

(1)将发射模块线圈插针接示波器,观察波形。

图10 发射线圈的波形

如图10,加在线圈两端为频率为电压为7.62V,频率为71.87KHZ的方波,达到产生电磁感应的基本要求。

(2)将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两端用导线和对应的插针连接在一起。两线圈正对,移动线圈,使距离达3厘米。接收模块充电插针接电压表,观察发光二极管(绿)和电压表中电压变化。

图11 实物调试1

如图11,发射线圈、接收线圈距离达3厘米时,发光二极管发光,但充电插针线圈两端电压只有3.09V。

无线充电器原理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实作 作者:富达通科技ART 到了2011年初,无线充电技术经过数年的推广 与演进后开始受到各界瞩目。无线充电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透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取得电力而进行充电,其方便性可以让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无线充电相关产品;因为有商机才会有厂商愿意投入相关产品开发,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厂商已经将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列入新一代的产品的规格之一。由于这产技术相当新颖且各厂商有自己对技术的表述,所以无线充电、感应式电力、非接触充电、无接点充电都是泛指相同的技术,距离1mm 到数公尺都是一样是无线,供电端与受电端交互作用就称感应,所以无线充电是广义的名词没有一定的规格。 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充电的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开发出很多方法,但目前唯一有机会量产商品化为线圈感应式。线圈感应式的原理很简单,是百年前就被发现物理现象,但过去长久以来这样的线圈感应只运用在绕线式的变压器中。早期就有人发现将绕线式的变压器的将“E”型铁心绕线后对向紧贴后接上市电就可以感应传电,但距离略为分开后感应效果就消失,这是因为在市电60Hz 下,电磁波传递会随着距离增加能量快速衰退。在现今的应用中,由于装置本身需要有外壳包装,发射端加上接收端的外壳厚度至少从3mm 起算,早期电动牙刷产品开发时就发现当距离拉开后需要将线圈上的操作频率提高才能让电力能传送的更远;在电磁波中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可以传送比较长的距离后能量衰减较低。后来RFID 应用开始发展,主要就规划的三个频段LF 低频(125~135KHz)、HF 高频(13.56MHz)、UHF 超高频(860~960MHz)可以使用,而这些频段也造就了目前无线电力系统在设计之初频率采用的参考点。早在10年前电动牙刷的无线充电就已经上市,当时的传送功率小、充电时间长,在现在的智能手持装置的耗电状况来看,当时的充电能量不敷使用所以10年来还无法实用化。但这几年来发展出新的技术可用较高的“共振”接收效率运作方式,由于这个技术较新所以各界的说法很多,但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接收线圈上都会有配置电容来构成一个具有频率特性的接收天线,在特定的频率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移转。这部份就跟早期的电磁感应不同,当距离拉开后依然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电力传送效果。共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跟钢琴调音师一样放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在精准的调音下可以将某个玻璃杯透过共振将其振碎;但其它的文章都没有提到,若是没有经过专业钢琴调音师训练的一般人,可能永远也调不出可以让玻璃杯振碎的频率!这就是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基于opnet移动无线网络的仿真

基于opnet移动无线网络的仿真 设计任务: 1.熟练操作和运用opnet软件 2.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 3.理解和掌握网络仿真的原理、步骤、内容和方法 4.运用opnet软件对无线网络进行仿真 要求: 1.熟练操作和运用opnet软件 2.查阅大量资料文献:明确网络仿真的原理、步骤、内容和方法 3.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按时完成设计

目录 一、仿真技术 (3) 1.1什么叫仿真 (3) 1.2仿真的分类 (3) 1.3网络仿真 (4) 1.3.1网络仿真的产生背景: (5) 1.3.2网络仿真的意义: (5) 1.3.3四种网络设计方法的比较 (5) 1.4当前主要的仿真工具 (6) 二、OPNET简介 (6) 2.1opnet简介 (6) 2.1.2 OPNET历史和现状 (6) 2.1.2 OPNET 全线产品介绍(1) (7) 2.1.2 OPNET 全线产品介绍(2) (7) 2.2opnet modeler简介 (8) 2.2.1OPNET Modeler的主要特性 (10) 2.2.3 OPNET Modeler 进行仿真的流程 (12) 2.2.4OPNET Modeler 三层建模机制 (12) 三、无线网络 (13) 3.1无线网络概述 (13) 3.1.1无线网络的发展 (14) 3.1.2无线网络的逻辑结构 (14) 3.2无线网络的分类 (16) 3.3无线网络的设备 (17) 四、基于opnet创建一个移动无线网络 (18) 4.1概述 (18) 4.2开始建立 (18) 4.3创建天线模型 (18) 4.4创建指向处理器 (18) 4.5创建节点模型 (18) 4.6创建网络模型 (18) 4.7收集统计量并运行仿真 (18) 4.8查看并分析结果 (18) 五、参考文献 (18)

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引言 §1.1 无线充电技术的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内置锂电池续航短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有研究指出,全球无线充电技术将于2017年形成一个70亿美元的市场。 据了解,无线充电技术来源于日本。日本富士通公司2010年9月宣布其研究出了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可实现在距离充电器几米远的地方进行无线充电。而所谓的无线充电技术,即不用通过电源线和电缆等一切外接设备,就可给电子设备充电。其原理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 综观目前的电子市场,锂电池等电子产品用电池在技术上迟迟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导致电池根本满足不了用户的用电需求。而目前出现的移动电源充电器在给电子产品充电时也需要数据线。而且移动电源容量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移动用电的需求。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或可解决移动电子产品的充电难题。据了解,目前在北美,大批通过近距离无线充电技术解决智能手机充电难题的创业公司开始出现。而随着无线充电网点的完善,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 §1.2 无线充电技术的先驱 根据报道和网络检索,世界上各个国家已经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当中[2]。 Palm︱美国 Palm公司是美国老牌智能手机厂商,它最早将无线充电应用在手机上。它推出的充电设备“触摸石”,就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无线为手机充电。 海尔︱中国 海尔推出的概念性“无尾电视”,不需要电源线、信号线和网线。海尔称该产品采用了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Powermat︱美国 目前 Powermat 推出的充电板有桌面式和便携式等多种,主要由底座和无线接收器组成,售价在100美元左右。 劲量︱美国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113.html,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作者:郭永刚路彬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19期 摘要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促使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而且还有效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并在电力系统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电力通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安全有效的电力系统可以在各个方面合理地分配电能,遇到电力系统事故可以予以及时的解决。电力通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使电网调度工作达到自动化以及现代化的目的,并且从根本上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现代通信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化以及数字化。由于当前信息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且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高度上升趋势,使得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解决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必须要全面秉持创新理念,综合运用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予以解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所提出的各项需求,并为其不断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为科学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联合化与集成化 全面结合我国当前资金状况、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将会采用融合方式来对目前的无线网络开展异构网络的联合工作,从而促使通信网络的形成,并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网络融合形式包括:接入网、核心网融合以及业务融合等,对于选择不同的网络来实现接入工作时,需要先对其开展协同工作,从而促使无线网络的使用者达到无线漫游的目的。在构建未来通信终端时,需要为其添加配置能力,并不断提升该项能力,便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而且在该种技术下通信终端便不会接收到用户的干预内容,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便于其随时展开网络监控工作,及时更新升级与之相关的软件。除此之外,由于时代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构建要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全方位满足用户提出的各项需求,而且无线通信技术要保证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集成的目的,例如语音、数据以及图像业务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块的综合等。 1.2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快速充电要求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传输要求、接口要求、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输入标称电压最大值为1000 V,直流标称电压最大值为1500 V的静态磁耦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快速充电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7251.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7部分:特定应用的成套设备--如码头、露营地、市集广场、电动车辆充电站 GB 16895.3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 GB 16895.21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 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GB-T 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ICNIRP 2010 限制时变电场和磁场曝露的导则(1Hz—100kHz)(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1Hz—100kHz)) T/CSAE XXXX-XXXX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慢速充电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3.1.1 原边设备 primary device 能量的发射端,产生交变磁场与副边设备耦合的设备,包括封装和保护材料。 3.1.2 副边设备 secondary device 能量的接收端,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与原边设备发生耦合的设备,包括封装和保护材料。 3.1.3 无线电能传输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调整具有标准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源的电流,将电能以交变磁场的方式从原边设备传输至副边设备。 3.1.4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无线充电系统仿真

2.(20分)设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要求: 1)给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设计系统功率2.2kW,输入电压220V,输出电压300V; 3)给出系统simulink仿真图及关键部分波形图; 4)给出系统主要参数设计过程。 1、设计方案 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功率为2.2kW,输入电压为工频交流220V,输出电压为直流300V。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该系统有一定的自调压能力。 整体设计方案为:先通过一个交直交变频器输出高频交流电,将这个高频交流电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仿真中用耦合电感代替)传输到汽车内置的接收装置。通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最后通过一个带负反馈的调压电路输出300V电压并能控制充电电流。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2.1、首先使用一个二极管不控整流模块,将220V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使用LC滤波,滤波后的电压约为350V。 二极管不控整流模块如下图: 经过LC滤波之后的输出电压:

2、使用IGBT全控器件搭建单相逆变模块,将直流350V转化为高频交流电,频率为20kHz。一般来说,频率越高,传输同样的能量使用的耦合电感越小,能量的损失也越小。由于受到器件开关速度的显示和工业标准的限制,使用电磁感应方式的无线充电系统频率不超过100kHz。在这里我的传输频率为20kHZ,符合要求。 前半部分的整体仿真模型。包括二极管整流模块,高频逆变模块,耦合电感作为无线传输模块: 经过逆变模块后产生的高频方波交流电,频率为20kHz:

经过耦合线圈传输到副边的高频交流电,由于耦合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感,电压传输到副边后稍微有些畸变。另外耦合线圈相当于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600V 左右。 无线能量传输模块的设计非常复杂,在这里不做具体设计。仿真中只使用耦合线圈作为无线传输模块,接受前端的高频交流电,并通过第二个整流电路变为直流电,在这里我使用了全控型器件搭建第二个整流桥,这样可以通过改变移相角使其具有一定的调压能力。 耦合线圈副边,使用IGBT搭建单相全控整流电路:

完整版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软件用户手册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软件用户手册

2014年12月1日 目录 1. 简介 (1) 1.1. 背景 (1) 1.2. 软件运行环境 (1) 1.3. 使用场景 (2) 1.4. 试用版使用限制 (2) 2. 安装 (2) 2.1. 双击安装程序 (2) 2.2. 安装向导 (3) 2.3. 选择安装目录 (3) 2.4. 选择是否建立开始菜单和创建快捷方式 (4) 2.5. 安装 (4) 2.6. 安装完成 (5) 2.7. Atos-SensorSim快捷方式 (5) 2.8. 安装目录中的文件夹 (7) 2.9. Atos-SensorSim主界面 (7) 3. Atos-SensorSim使用 (8) 3.1. 网络管理 (8) 3.1.1. 生成网络 (8) 3.1.2. 查看生成网络的拓扑 (8) 3.1.3. 修改生成网络的节点默认通信半径 (9) 3.1.4. 显示网络节点属性 (9) 3.1.5. 修改网络节点属性 (10) 3.1.6. 增加网络节点 (10) 3.1.7. 删除网络节点 (11) 3.1.8. 网络显示缩放 (12) 3.1.9. 保存生成的网络 (12) 3.1.10. 打开保存的网络文件 (13) 3.1.11. 创建网络文件分组 (13) 3.1.12. 删除网络文件分组 (15) 3.1.13. 删除网络文件 (16)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算法管理 (18) 3.2.1. 显示系统目前导入的算法 (18) 3.2.2. 开始算法演示 (18) 3.2.3. 停止算法演示 (19) 3.2.4. 显示算法运行的节点分布 (20)

电磁感应式智能无线充电器设计方案

电源供应器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113.html,/news/194465_p2.html 电磁感应式智能无线充电器设计方案 【大比特导读】因不同的类型电子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充电器,充电时还要 寻找合适的插口和理顺接线,笔者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智能无线充电器。 该无线充电器具有自动感应充电和充满电后智能断电功能,不仅适用于各种不 同充电电压和容量的电子产品,而且能够对多台不同的电子产品同时进行充电。 因不同的类型电子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充电器,充电时还要寻找合适的插口和理顺接 线,笔者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智能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具有自动感应充电和 充满电后智能断电功能,不仅适用于各种不同充电电压和容量的电子产品,而且能够对多台 不同的电子产品同时进行充电。作品采用智能无线充电的设计思想,具有使用方便、适用 面广的优点,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系统概述 1.1当前充电模式情况 在电子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3亿,再加 上MP3、MP4等其他周边电子产品,平均不到2人就拥有一个需要充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目前普遍使用的都是数据线插接式充电,这种充电方式数据线接口用久了通常会有触不良等 现象,而且单个充电器适应面不广,因不同的类型电子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充电器,充电 时还要寻找合适的插口和理顺接线,真可谓费时费力;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是一件令 人头痛的麻烦事。为了改良上面的现象,研发智能无线充电器是很有必要的。 1.2作品简介及优点 智能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是非接触充电系统,不再通过导线(充电线)传输 电能,而是无线传输方式充电。没有充电所用的物理接口,与一般充电器相比,避免了插线 或拔电池的麻烦,具有一般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作品采用一(充电器)对多(感应负载)充电、 智能充电的设计思想;无线充电器对负载充电时,指示灯将由绿灯转换为七彩灯,手机也正 确显示充电状态并智能完成充过程(实验产品为手机)。本充电器可以同时对多个负载充电, 可以自动感应是否有负载充电,达到自动充电,充满电后10秒自动断电,达到智能化;从 而大大方便了用户。智能无线充电器使用十分方便、一个充电器就可以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成本低廉(与一般充电器价格相差不多)等优点,现在世界上许 多大公司(如Sony,Intel,apple,飞利普等)也正在火热研究中;智能无线充电必将是取代 物理直插的发展方向,将肯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 基于以上思路,充分运用所学电子技术知识,经过老师悉心指导。设计、制作智能无线 充电器,它具有如下优点: (1)成本低廉

无线城域网的MiXax技术仿真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三报告单 班级____ __ 姓名_____ __ _ 学号____ ____ 实验日期_ ___ 评分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无线城域网的MiXax技术仿真 实验目的: 了解WiMax技术在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及加深对WiMax工作机制的理解。 实验内容: 1.WiMax简介 WiMax 又称为802.16 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因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高覆盖范围(可以覆盖25~30 英里的范围),以及对3G 可能构成的威胁,使WiMax 在最近一段时间备受业界关注。该技术以IEEE 802.16 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 2.WiMax优势 优势之一,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WiMax 所能实现的50 公里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 发射塔的10 倍,只要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 优势之二,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据悉,WiMax 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3G 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 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优势之三,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 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作为DSL 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WiMax 可为50 公里线性区域内提供服务,用户无需线缆即可与基站建立宽带连接。 优势之四,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由于WiMax 较之Wi-Fi 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优势之五, 从产业链来讲,Wimax 有商用数据上网卡有商用手机(HTCMax 4G),并且还存在终端一致性测试的问题。所以,WiMax 的产业链还需要经过像TD-SCDMA 产业链的规模

无线充电器的设计及制作..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城建电子二班 学生姓名马吉智 学号09290060216 课题无线充电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无线充电发射部分 指导教师花海安 2013年6 月

基于现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无线充电的产品,我们利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结合模拟数字基础理论设计制作了智能无线充电系统。此作品内部应用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来驱动场效应管从而产生高频振荡脉冲,通过电磁感应向外界传送能量,通过接收电路把磁场能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充电(此作品以手机电池充电为例)。其系统经济实用,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 market now has not really wireless rechargeable products, we us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mbination of analog and digital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This works the use of current-controlled pulse width modulation to drive th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ntegrated circuits resulting in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puls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of energy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the receiving circuit to the magnetic field can be converted into electricity to power equi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charge ( This mobile phone battery works as an example). The system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market prospect is extremely broad. 关键字(Keyword):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无线充电(WirelessCharging)

无线充电系统的实现及设计指南

(多图)10W无线充电系统的实现及设计指南 作者: Norelis Medina UpalSengupta TI上网日期: 2015年04月28日评论[ 1 ] 关键字:充电10W无线电源收发器接收器 在手机和其它小型便携式应用中,无线电源系统不断得到认可。现有标准受限于5W电力传输,但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工业及医疗应用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对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必须在系统设计最初就将效率和热性能考虑在内。这篇文章回顾了可批量生产的10W无线充电系统的实现方式,并提供了与系统性能优化有关的系统设计指南。我们还给出了一些已经在10W应用中成功测试的收发器 (TX) 和接收器(RX) 线圈的示例。 无线电源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形式也有多种,不过最近才由于行业标准的出现而变得更为普遍。 智能手机和小型平板电脑是目前使用无线充电的主要产品类别。然而,这项技术也开始扩展到 可穿戴设备以及医疗和工业应用。当无线电源与无线连通技术配合使用时,就可以使无外部接头、 完全密闭设备的设计成为可能。这使得无线电源成为所有需要在室外或潮湿环境中运行的便携式 系统的理想选择。 现有的工业标准只有有限的功率输出能力通,常在5W范围内。更高功率标准的开发正在进行当 中,截至2014年12月,还未完全确定。因此,那些需要更高功率水平来为较大容量电池充电 的器件就需要定制或专有设计。虽然系统设计人员有可能使用标准组件“从零开始”,但是这种方 法就很难实现终端产品快速投放市场的这一目标。现在市面上的互补发射器和接收器芯片组可实 现针对便携式应用的10W无线电源系统的即刻设计,其中包括一个和两个电池节电池组架构。 图1:典型无线电源系统架构图 无线电源系统架构 图1中显示的是一张紧密耦合智能无线电源系统的简化图。如果从原理图的角度来看,它看起来 很像一款变压器耦合隔离式电源转换电路。然而在这里,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是完全分离开来, 而不是绕在同一磁芯上的。电能从发射器(初级,或TX)端传输到接收器(次级,或RX)端, 而接收器电路以数字脉冲的形式将反馈发送回磁耦合器件。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2011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电动汽车)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只需放置在充电座上即可为电池充电。今后NTT DoCoMo 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 软银移动也预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在开发车载式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座。 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将有望扩大到EV的充电系统。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以松下、

韩国三星电子、英国索尼爱立信、芬兰诺基亚、电装为首,许多国家的家电厂商和汽车厂商都相继加盟了WPC。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19世纪发现的物理现象 电磁感应方式采用了19世纪上半期发现的物理现象。众所周知,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Hans Oersted)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

用没有通电的其他线圈接近该磁场,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由此点亮灯泡。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这个可从线圈向线圈供电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无线充电系统的元器件和模组综合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 用 Keysight ENA 系列网络分析仪直观呈现无线充电效率 主要特征 – 选件 006— 基于 Keysight E5072A/E5061B/E5063A 网络分析仪的无线充电分析软件– 实时的测量结果显示– 用户可定义任意负载阻抗– 支持共振器耦合效率RCE 测量– 先进的 2D/3D 仿真 模式 1:实时无线充电分析 模式 2:先进的 2D/3D 仿真 2D 仿真结果示例 3D 仿真结果示例 234 1 24 31. 同时测量多达四个参数 2. 用户自定义的任意的信号源电压和负载阻抗 3. 可选择无线功率传输分析所需参数。可提供线圈/谐振器耦合效率测量 4. 用数学函数显示测量结果 1. 2D/3D 功率传输效率仿真 2. 灵活选择待扫描参数 3. 设定 频率,R 和 X 的扫描条件 4. 定义仿真参数和格式 最大功率传输效率 最大功率传输效率 无线充电分析的测量设置 被测件 端口1 端口2

02 | 是德科技 | 利用 Keysight ENA 系列网络分析仪直观呈现无线充电效率 — 海报 For information, visit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113.html,/find/ena-wpt 采用 E5072A 进行大功率测量的设置示例 E5061B 中的选件 3L5和选件 005增强了产品的多样性 E5063A 是经济可行的无线充电分析解决方案 使用 E5072A 在器件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大功率测量 – 可以灵活配置测试仪,通过外部功率放大器提高输出功率– 直接接入所有的内部源和接收机,消除功率放大器的温度偏移影响 采用 E5061B 进行组合分析 – 选件 3L5 LF-RF 网络分析提供 5 Hz 至 3 GHz 的网络分析能力– 选件 005 增加阻抗分析功能 – 无线功率传输分析,集功率完整性测量和阻抗测量于一体 E5063A 实现成本与性能的最佳平衡 –为量产提供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 频率支持 100 KHz 到 0.5/1.5/3/4.5/6.5/8.5/14/18 GHz ,频率可升级 E5072A/E5061B/E5063A ENA 系列网络分析仪中现已配备选件 006—— 无线功率传输分析软件。每个型号都具备独特的硬件功能,ENA 网络分析仪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对无线充电系统的元器件和模组进行表征。 多种机型支持 配置 E5072A 4.5GHz 型号 E5061B 配备选件 3L5(5 Hz 至 3 GHz )和选件 005(阻抗分析)E5063A 500 MHz 型号选件 006 –– 无线功率传输分析 源输出RCVR R 输入 RCVR A 输入 大功率衰减(可选) 被测件 直流电源 外部功率放大器 向前 向后 大功率耦合器 本文中的产品指标和说明可不经通知而更改 ? Keysight Technologies, 2015 Published in USA, September 1, 2015出版号:5992-1028CHCN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113.html,

智能无线充电系统电路设计详解

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113.html,/news/200515_p1.html 智能无线充电系统电路设计详解【大比特导读】智能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是非接触充电系统,不 再通过导线(充电线)传输电能,而是无线传输方式充电。没有充电所用的物理接 口,与一般充电器相比,避免了插线或拔电池的麻烦。 在电子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3亿,再加 上MP3、MP4等其他周边电子产品,平均不到2人就拥有一个需要充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目前普遍使用的都是数据线插接式充电,这种充电方式数据线接口用久了通常会有触不良等 现象,而且单个充电器适应面不广,因不同的类型电子产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充电器,充电时 还要寻找合适的插口和理顺接线,真可谓费时费力;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是一件令人 头痛的麻烦事。为了改良上面的现象,研发智能无线充电器是很有必要的。 智能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是非接触充电系统,不再通过导线(充电线)传输电 能,而是无线传输方式充电。没有充电所用的物理接口,与一般充电器相比,避免了插线或 拔电池的麻烦,具有一般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作品采用一(充电器)对多(感应负载)充电、智 能充电的设计思想;无线充电器对负载充电时,指示灯将由绿灯转换为七彩灯,手机也正确 显示充电状态并智能完成充过程(实验产品为手机)。本充电器可以同时对多个负载充电,可 以自动感应是否有负载充电,达到自动充电,充满电后10秒自动断电,达到智能化;从而大 大方便了用户。智能无线充电器使用十分方便、一个充电器就可以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具 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成本低廉(与一般充电器价格相差不多)等优点,现在世界上许多大 公司(如Sony,Intel,apple,飞利普等)也正在火热研究中;智能无线充电必将是取代物理 直插的发展方向,将肯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 NE555D脉冲发生器模块 如图1,根据 T =(R1+Rp)C1,f = 1/T,调节Rp使NE555D输出一个36.7KHZ的脉冲频 率。

无线充电系统仿真演示教学

无线充电系统仿真

2.(20分)设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要求: 1)给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设计系统功率2.2kW,输入电压220V,输出电压300V; 3)给出系统simulink仿真图及关键部分波形图; 4)给出系统主要参数设计过程。 1、设计方案 无线充电系统的设计功率为2.2kW,输入电压为工频交流220V,输出电压为直流300V。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该系统有一定的自调压能力。 整体设计方案为:先通过一个交直交变频器输出高频交流电,将这个高频交流电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仿真中用耦合电感代替)传输到汽车内置的接收装置。通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最后通过一个带负反馈的调压电路输出300V 电压并能控制充电电流。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2.1、首先使用一个二极管不控整流模块,将220V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使用LC滤波,滤波后的电压约为350V。 二极管不控整流模块如下图:

经过LC滤波之后的输出电压: 2、使用IGBT全控器件搭建单相逆变模块,将直流350V转化为高频交流电,频率为20kHz。一般来说,频率越高,传输同样的能量使用的耦合电感越小,能量的损失也越小。由于受到器件开关速度的显示和工业标准的限制,使用电磁感应方式的无线充电系统频率不超过100kHz。在这里我的传输频率为20kHZ,符合要求。 前半部分的整体仿真模型。包括二极管整流模块,高频逆变模块,耦合电感作为无线传输模块:

经过逆变模块后产生的高频方波交流电,频率为20kHz: 经过耦合线圈传输到副边的高频交流电,由于耦合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感,电压传输到副边后稍微有些畸变。另外耦合线圈相当于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600V左右。

无线充电器技术及原理简介

无线充电器技术原理简介 无线充电技术利用了电磁波感应原理,及相关的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的一项技术,用户只需要将充电设备放在一个“平板”上即可进行充电,这样的充电方式过去曾经出现在手表和剃须刀上,但是当时无法针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进行有效充电。无线充电器技术原理构图如图2所示 最初由英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它看上去就像一块塑料鼠标垫,这个“鼠标垫”里装有密集的小型线圈阵列,可产生磁场,将能量传输给装有专用接收线圈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接收线圈由磁性合金绕以电线制成,大小和形状都与口香糖相似,可以很方便地贴在电子设备上。将手机等放在垫上就能充电,并能同时给多个设备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此前已经出现,但这项新发明更为方便实用。手机等设备只要贴上接收线圈,放置在“鼠标垫”上的任一位置都可充电,不像以前的一些技术那样需要精确定位。几个设备同时放在垫子上,可以同时进行充电。充电器产生的磁场很弱,能够给设备充电但不会影响附近的信用卡、录像带等利用磁性记录数据的物品。 电磁感应无线输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 电磁感应无线输电技术已经在诸如电动牙刷等小功率产品上获得了应用,但更大功率的传输目前还不现实。Intel日前则在会场上演示了无线公供电驱动一枚60W电灯泡。该项研究是由Intel西雅图实验室的Joshua R. Smith领导的,部分技术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Marin Soljacic的研究。可以在一米距离内无线给60W灯泡提供电力,效率高达75%。Intel 首席技术官Justin Rattner表示,未来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办公桌内部,只要将笔记本或PDA等电器放在桌上就能够立即供电。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前言: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二、按照无线通信系统中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 有以下一些类型: 三、 1、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所谓工作频率, 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射频实际上就是“高频”的广义语, 它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四、2、按照通信方式来分类, 主要有(全)双工、半双工

和单工方式。 五、 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六、 4、按照传送的消息的类型分类, 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也可以分为话音通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 七、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 其系统组成和设备的复杂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组成设备的基本电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 遵从同样的规律。本书将以模拟通信为重点来研究这些基本电路, 认识其规律。这些电路和规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八、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各部分作用: 1信息源:提供需要传送的信息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方案

电源招聘专家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充电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透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取得电力而进行充电,其方便性可以让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无线充电相关产品;因为有商机才会有厂商愿意投入相关产品开发,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厂商已经将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列入新一代的产品的规格之一。由于这产技术相当新颖且各厂商有自己对技术的表述,所以无线充电、感应式电力、非接触充电、无接点充电都是泛指相同的技术,距离1mm到数公尺都是一样是无线,供电端与受电端交互作用就称感应,所以无线充电是广义的名词没有一定的规格。 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充电的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开发出很多方法,但目前唯一有机会量产商品化为线圈感应式。线圈感应式的原理很简单,是百年前就被发现物理现象,但过去长久以来这样的线圈感应只运用在绕线式的变压器中。早期就有人发现将绕线式的变压器的将“E”型铁心绕线后对向紧贴后接上市电就可以感应传电,但距离略为分开后感应效果就消失,这是因为在市电60Hz下,电磁波传递会随着距离增加能量快速衰退。 在现今的应用中,由于装置本身需要有外壳包装,发射端加上接收端的外壳厚度至少从3mm 起算,早期电动牙刷产品开发时就发现当距离拉开后需要将线圈上的操作频率提高才能让电力能传送的更远;在电磁波中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可以传送比较长的距离后能量衰减较低。 后来rfid应用开始发展,主要就规划的三个频段LF低频(125~135KHz)、HF高频(13.56MHz)、UHF超高频(860~960MHz)可以使用,而这些频段也造就了目前无线电力系统在设计之初频率采用的参考点。早在10年前电动牙刷的无线充电就已经上市,当时的传送功率小、充电时间长,在现在的智能手持装置的耗电状况来看,当时的充电能量不敷使用所以10年来还无法实用化。但这几年来发展出新的技术可用较高的“共振”接收效率运作方式,由于这个技术较新所以各界的说法很多,但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接收线圈上都会有配置电容来构成一个具有频率特性的接收天线,在特定的频率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移转。这部份就跟早期的电磁感应不同,当距离拉开后依然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电力传送效果。共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跟钢琴调音师一样放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在精准的调音下可以将某个玻璃杯透过共振将其振碎;但其它的文章都没有提到,若是没有经过专业钢琴调音师训练的一般人,可能永远也调不出可以让玻璃杯振碎的频率!这就是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网络仿真软件使用

无线网络仿真软件使用 ——one 1. 软件安装准备说明 (1)安装平台:window 8 (2)所需软件:one_1.5.1.zip(windows版),jdk-8u20-windows-x64.exe(jdk1.8),ActivePerl(windows平台perl解释器),Graphviz(用于将程序生成的数据绘图,程序会生成与graphviz兼容的文件)。 2. 软件安装 (1)安装JDK,双击jdk-8u20-windows-x64.exe文件,一直选择默认安装即可。注意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路径即可。 (2)为JDK配置环境变量。控制面板—>系统与安全—>系统—>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中新建一个JA V A_BIN用户变量,如图1所示。然后在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 变量,把JA V A_BIN添加到path中,并在后面加上“;(注意是英文输入法下的)”,添加完成如图2所示。点击确定即可。 图 1 图 2

(3)测试JDK安装成功,打开DOS命令窗口,输入javac,如果在窗口中能够出来一些提示,如图4所示,就说明环境变量注册成功。如果提示命令不存在,如图3所示,则表示注册不成功。 图 3 图 4 3. 程序的运行 (1)编译源代码。我的one程序文件夹的路径为E:\one_1.5.1,在DOS窗口中用cd命令进入one_1.5.1所在的目录,如图5所示。

图 5 (2)输入命令编译程序,命令为compile.bat,如图6所示。 图 6 (3)执行程序。输入命令执行程序,命令为one.bat,如图7所示。将会出现程序图形界面,如图8所示。此时程序运行成功,并且运行成功地是默认程序。 图7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目录 1 概述 2 2 KT106系统技术优势 3 3 系统组成 4 4 传输平台 5 5 组网方式 6 6 设备部署 6 7 系统主要功能9

1概述 长久以来,国内外矿井的无线通讯技术一直停留在窄带低速范围内,普遍存在设备复杂、功能单一、无法复用通道,重复布线的问题。重庆分院在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国内外成熟的Wi-Fi 技术,结合广泛应用的RFID技术,通过技术改进、本质安全设计,开发出了适应煤矿特殊环境的KT106矿井无线通讯系统。 KT106矿井宽带无线通讯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采用Wi-Fi 与RFID技术相结合,在煤矿井下实现了通过一套系统实现语音和人员定位数据传输。是我院最新研究的产品。突破传统系统结构模式,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共用一套传输线路,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系统网络结构将采用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干的星型结合总线型的网络结构方案,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星型的中心点,基站之间采用串行连接方式。基站同时具有语音通信和定位功能,定位终端包括带定位功能的手机和专用的定位卡两种。系统采用本质安全供电的方式,使设备达到在回风巷道和工作面使用的安全等级和技术要求。 本系统通过配套的管理软件、工业以太网、PBX网关等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传输主干,无线信号进行空间覆盖的矿井无线通讯系统,使煤矿无线通讯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处于国内外技术领先水平。 本系统是重庆研究院历时5年,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为煤炭行业研制出了能够实现井下无线语音通话功能的最新技术装备,并能够24小时对煤矿出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活动轨迹,是煤矿最新一代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KT106无线通讯系统结构如下: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

简易无线充电系统DIY设计方案 1、原理简介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方案就是利用变压器原理,通过初、次级线圈的感应来实现电能的传输。基于这种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能量发送端、无接触变压器、能量接收端。当发送线圈中通以交变电流,该电流在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供电给移动设备或者给电池充电。这种方案的特点是能量接收端和次级线圈相连,可灵活移动,电路简单,易于实现,可用于距离要求不高但又不需要机械和电气连接的场合。 2、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无线充电系统由电源电路、高频振荡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发射、接收线圈和高频整流滤波电路 5 部分组成,系统框架如下图(1)所示,最后给可充电电池充电。从无线电路传输的原理上看,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要产生电磁波首先要有电磁振荡,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向空间辐射能力的强度就越大,电磁振荡的频率至少要高于 100KHZ,才有足够的电磁辐射。 2.2 高频振荡电路设计

用CMOS 电路六反相器 CD4069 的晶体振荡电路CD4069 构成的两种晶体振荡电路如图(2)所示 用CD4069产生高频振荡比LC振荡电路的效果要好 2.3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电路如图(3)所示 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元件,是一种类似于电子管的三极管,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入功耗小,温度稳定性好,信号放大稳定性好,信号失真小,

噪声低等特点,而且其放大特性也比电子三极管好,图( 3)功率场效应管电路中三个电阻R1、R2、R3 并联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 G,前级的高频振荡电路也接到 G;原级 S 直接接地;漏极 D 接LC 振荡电路,其谐振频率和前级的高频振荡频率相同。 2.4发射、接收线圈电路流程图 4 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