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代码

111112121122

231、232、244-248、251

081、091098、264265、266267、269292、431

农产品饮料及烟草林产品

其他农产品

代码

041-048、061、062、222、223、263、421、422

001、011、012、016、017、211、022-025、212、261、268、2910340350360370054-059、071-075

农产品大宗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

表1

农产品三分位分类商品代码

我国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陈秋锋1,2,熊启泉2

(1.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惠州

516007;2.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要:在对农产品范围和分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发现,农产品贸易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且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结构变化趋势差别非常明显。因此农产品贸易应以比较优势为指导,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适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贸易结构;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 (2011)24-0194-03

近年来,全球经济融合、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农产品贸易也置身于其中,并已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我国农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状况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和市场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1]。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否发生变化以及何种因素导致变化等问题凸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及贸易结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长期以来,农产品具体的范围规定并不统一。从广义上讲,农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涵盖了食用和非食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从狭义上讲,农产品主要指粮食、水产品、畜产品,以及经济作物中的油料作物、饮料作物和糖类作物,而不包括林产品和经济作物中的橡胶、纤维等。本文的农产品是广义的农产品,其范围指SITC 第0、第1、第2部门(不含第27章和第28章)、第4部门所包含的商品[1]。本文利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SITC 数据来分析农产品贸易的变化,以期反映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特征及贸易结构变化趋势。

1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1981年

进出口额为109.81亿美元,2009年为1175亿美元,其中进口766.2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57.4亿美元。

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呈下降趋势。2009年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只占外贸进出口额的5.3%,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24.1%下降为2009年的3.4%,进口比重由31.1%下降为7.6%。1994年以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基本上处于顺差状态,而同期的非农产品贸易除少数年份外基本上处于逆差状态。1995年以后,我国的总贸易收支出现了明显的转变,非农产品贸易已稳定地进入了贸易顺差状态,而农产品贸易却落入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交错阶段。2000年起农产品贸易开始出现逆差,我国己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2011年研究报告称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

2

我国农产品贸易特征

2.1

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特征

为识别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结构,本文把农产品分为七

大类:大宗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饮料及烟草、林产品和其他农产品。农产品的具体分类见表1。为分析农产品贸易是否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则进一步把农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土地密集型产品[2]。其中土地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大宗农产品和林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包括园艺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

收稿日期:2011-10-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ZD030);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10YJA790181)

作者简介:陈秋锋(1980-),男,在职博士生,讲师,E-mail :cqf@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78162.html,

通讯作者:熊启泉(1966-),男,博士,教授,E-mail :xqq@scau.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78162.html,

利用上述农产品的分类方法,选取1992—2009年的

SITC 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符合要

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农产品贸易发生结构变化的同时,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沿着垂直产业链向升级产品发展。具体表现为:

(1)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园艺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三者的比例从1992年的53.5%上升到2009年的70.1%。而大宗农产品的比重则从1992年的27.8%下降到2009年8%。1994年以前大宗农产品出口排在第1位;1994年后园艺产品的出口就一直排在首位。

(2)园艺类产品主要以蔬菜、水果及水果制品和坚果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24期

194

2009年

22225142224723234231421248263

2008年22225142224723142126323234122007年222251247422263231232344212682006年222251263247231422342322482112005年222251263247344222312322482682004年22225126324742242134412312322003年222251247422342662482632322312002年25122224724834268266232422812000年2222512472682662488134232121999年25122224726642226824834812321998年81222251266421422268247342321996年41266812632514212682314222471994年4212664126326842225124761341992年412682662478126325142261231序号12345678910表3

1992—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前10位

2009年345437565736589881292

2008年3734545658579881291292

2007年373454565898575917248

2006年373454565898175724836

2005年373454561758983644291

2004年373454563658982911757

2003年343754445636589817291

2002年34375456443698175812

2001年345437563612982914417

2000年373454445636291129842

1998年543442375612362914498

1996年5437125634122362912921

1994年54364456342221229212237

1992年4454366156811222291292

序号

12345678910

表2

1992—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前10位(三分位商品编码,表3同)

注:数据根据联合国UNCONTRADE 数据计算而得,表3、表4、图1、图2同。

出口为主;水产品中主要是鱼、甲壳类、软体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大宗农产品主要是玉米、稻米、食用油籽;但其出口位次下降非常明显(表2)。

(3)进口以土地密集型的产品为主。1998年以前进口主要是大宗农产品、林产品。1999—2002年开始林产品的进口额超过大宗农产品。2003年开始,大宗农产品的出口又超过

林产品。大宗农产品和林产品进口的比重之和均超过50%,并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二者的比重之和超过了70%。

(4)2000年以前主要进口小麦、棉花、羊毛、纺织用的合成纤维、纸浆及纸废料、植物油和动物饲料等,2000年开始主要进口油籽、纸浆及纸废料、软木及木材、棉花、植物油、生胶和鱼(表3)。

分析可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沿着垂直产业链向升级产品发展。出口产品中加工制成品的比重逐年上升。园艺产品类的果酱及水果制品、茶及水产品中的鱼类加工制成品的份额逐年增加。进口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原料、发展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如进口大豆以替代进口豆油和豆饼,进口越来越多的纸浆来生产纸张、纸板和其他纸制品,进口纺织用纤维生产出口纺织品,进口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生产出口橡胶制品。

2.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结构主要呈现

4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尤其是以亚洲为主;但是亚洲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如2008年只占农产品总出口的56%,1998年为74%,这说明我国出口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另外我国农产品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

(2)就国家(地区)市场而言:亚洲主要出口到日本、香港地区、韩国及马来西亚;欧洲主要出口到德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北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2004年以前4个出口国为日本、香港地区、韩国、美国。从2006年开始美

国超过香港地区成为第二大出口国(地区)。

(3)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亚洲。2007年后从拉丁美洲的进口开始超过北美洲;2007年来自拉丁美洲的进口比重为28.2%,而来自北美洲的比重为25.4%。我国农产品主要逆差从北美洲转向拉丁美洲,原因是来自巴西和阿根廷的进口大豆大量增加。

(4)就国别(地区)市场而言,北美洲进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亚洲主要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泰国。美国是我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在2003年前一直是排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进口国,此后被巴西和阿根廷的进口超过,原因是两国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出口国,我国最近几年从两国进口大豆量激增。1998年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94万t 和39万t ,而2008年,则分别为1165万t 和985万t 。

3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对农产品范围的界定以及分类方法,我们将我国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分类汇总,具体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农产品中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额上升较快,贸

195

进口17.831.530.730.730.143.044.644.549.658.157.7

出口

11.113.813.613.314.618.42.4.027.63.446.558.659.6进口

14.416.827.428.666.678.9125.1147.7183.5230.3273.8232.8出口2.263.555.363.725.195.667.861.181.421.551.651.33进口

2.390.684.971.79

3.643.875.487.831.041.401.921.95出口7.2010.013.49.757.459.8412.111.811.91

4.01

5.31

6.4进口1.623.874.286.198.0113.5015.9019.7023.3026.2035.20出口

25.733.836.735.938.548.670.884.0100.0125.5139.8138.6进口

29.745.162.038.946.350.7169.5162.6179.3234.7374.4316.9出口32.234.918.525.929.529.722.433.931.644.838.932.7进口

3.295.786.006.6712.115.623.428.731.63

4.736.936.2出口1

5.623.228.62

6.536.544.866.375.189.592.3100.9100.2进口

11.61.417.215.130.031.442.744.547.667.179.567.9出口22.028.833.428.132.131.037.642.944.450.152.645.9年份

1992

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表4

1992—2009年我国分类农产品进出口额(亿美元)

畜产品水产品

大宗农产品

园艺产品

饮料烟酒

林产品

其他农产品

易量比较大,大宗农产品的出口金额整体变化不大。进口金额中大宗农产品和林产品的数量比较大。逆差的农产品

主要是大宗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和其他农产品。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产品和水产品。

从分类农产品进口的变化趋势(图1)可以看出,不同农产品的变化趋势差别明显。大宗农产品的波动幅度非常大,1995年进口占比达到最高,其进口比重为53.4%,之后逐年下降,2002年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并且在大部分年份都是我国第一大进出口农产品,2009年其进口比重为

41%。林产品呈整体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13.3%上升到2009年的30.3%,园艺产品和畜产品的进口比重则呈整体下降趋势;水产品、饮料和烟草及其他农产品的进口比重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从分类农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图2)可以看出,不同农产品的变化趋势差别也非常明显。园艺产品、水产品呈稳定上升趋势,园艺产品出口比重从1992的22.1%上升到2009年的33.9%,1994年后一直是第一大出口农产品;水产品出口比重从1992的13.4%上升到2009年的25%,其于1998年以后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产品;而大宗农产品和畜产品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大宗农产品,主要是因为谷物的出口大幅下降,1994年以前还是第一大出口产品,但是其出口比重已经从1992年的27.8%下降到2009年的0.08%。饮料和烟草在1996年以前趋势是上升的,而之后则缓慢下降。其他农产品的趋势在2006年以前

基本没有变化,之后开始上升。林产品的趋势非常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

4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反映了比较优势原

则,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以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农产品贸易出口地区相对集中,而进口则相对分散;从贸易发展趋势看,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比重在逐年增加,大宗农产品的进口比重从21世纪开始不断上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以比较优势理论指导我国农产品贸易,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应积极引导和扶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其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占有率。对缺乏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不能过多地依赖进口,要建立和完善大国粮食安全机制。(2)我们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比较优势,应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通过适当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将潜在的比较优势培养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要追踪潜在的竞争优势,以制定动态优化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1]何秀荣.中国农产品贸易:最近20年的变化[J].中国农村经济,

2002(6):9-14.

[2]李培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J].财贸研究,2007(4):39-43.

[3]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与政策[J].管理世界,1999(3):176-

183.

畜产品水产品

大宗农产品园艺类产品饮料及烟草林产品

其他农产品

6050

4030201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年份

图11992—2009年我国分类农产品进口占比

占比(%)

畜产品水产品

大宗农产品园艺类产品饮料及烟草林产品

其他农产品

40302010

1992

1994

1996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年份

图11992—2009年我国分类农产品出口占比

占比(%)

196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成绩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结构分析 专业09届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文章通过对2002-2011年1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创出历史新高。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全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 在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平衡也取得重要进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今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估计将比去年减少3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占G D P的比重在2%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从结构上看,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63.5亿美元、775.6亿美元、720.5亿美元和414.5亿美元,分别增长33.8%、36.7%、44%和82.5%,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倍、78.4%、56.3%和68.1% 。

但是,寒流来袭,前高后低成定局。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有两张外贸进出口走势图,清晰地勾勒出今年外贸进出口前高后低的走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不久前指出,今年9、10、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每个月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个百分点,12月份,外贸出口增幅将继续延续前几个月回落的趋势。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进出口主要呈现5个特点:一是一般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明显,顺差规模收窄;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快于整体,外资企业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较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四是对欧盟出口增长乏力,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五是部分沿海省市出口放缓,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 二、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密集型产品仍是一大出口项目,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呈现出极大竞争劣势的态势 2.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虽逐步上升,却没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3.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虽在上升,但产品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仍然不高,表现为低竞争优势 4.加工贸易方式仍占有最大出口比例,加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加工程度低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Analysi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吴丹丹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对外贸易结构是衡量已过进出口贸易状况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对一国的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的国民经济从封闭型逐渐向开放型进行转变,对外贸易额也在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国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的同时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变化趋势,出口地区结构变化;与此同时,也对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应对策略

Abstract Foreign trade by regions and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untries’ research, which is important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Since 1978, Chinese reform has been opening expanding, Chinese domestic economy gradually be converted to open from closed,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is also rising. The early 1990s, China put forward strategy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at that tim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ispers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isks and avoid the dependence from a few countries.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djustment, by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es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market, market diversification has made new progress. With China joined in WTO,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rapidly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growing rapidly.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untries which are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world. China became the major processing base places in the world, while the share of services is also rising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otal exports, export growth trend, exports classified trends, the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structure of export since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the reasons for recent changes in export are analyzed on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 facing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of export Solution strategy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获得了高速发展,进出口总额连年递增。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正向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迈进。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贸易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更好的指导我国贸易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贸易强国之路。 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本文研究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381.4亿美元;2004年,我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11545.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居全世界第3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7%。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22.8%提高到了2004年的将近70%,中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极大的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如今,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比达到93:7,这一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60:40的平均值,也高于发达国家或OECD 成员国80:20的平均值。 2.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由于中国的要素禀赋的特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是通过国有企业放权改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地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形成以轻纺、服装、机电组装为主的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二是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速了中国出口导向产业的工业化进程,面向国际市场的轻纺、机电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较快地转化为出口优势,促进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1986年纺织品和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土向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 3.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上升 1995年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5%,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第一大类出日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此后,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大,2000年达到42. 3%,连续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日商品的地位。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777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4.6%,当年机电产品项下实现贸易顺差763.7亿美元。表1反映机电产品进、出口变化情况(表1)。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我国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分析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因此,对进出口商品的构成以及各商品在进出口总贸易中所占比重以及其比重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将其发展与变化与本国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等想结合思考,可以更清楚的探究引起外贸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从而给进出口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简单的参考。 出口商品构成分析 出口商品构成 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分为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其中初级产品包括: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X1 ;饮料及烟类X2;非食用原料X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X4;动、植物油脂及蜡X5。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X6;轻纺织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X7;机械及运输设备X8;杂项制品9;未分类的其他商品X10。 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1。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表1 1980年-2003年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单位:亿美元 1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1980一1989年数据来自外经贸部统计数据,1990一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4年 表2 1980年-2009年初级产品中各类产品占出口额比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邓水兰(教授温诒忠(教授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 制改革拉开了序幕,到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达61827B1,三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累计达21%。纵观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持续小步上扬态势,/有升有降0的双向波动特征也很明显。2008年以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56%,其中包括当年7月22日汇率从812765调整到8111,一次性升值2105%。2006年和2007年,人民币分别升值3135%和6190%,2008年仅7月份就已上升近7%,超过了2007年的全年升幅。 汇改以来,汇率对改善贸易失衡、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方面的影响日渐显现。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优化,纺织、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能源性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下降,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不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过程必然意味着部分不具竞争力行业的逐步衰退。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服装、鞋类等我国传统出口行业受到的压力尤为明显,不免出现部分企业倒闭、退出市场,并引发行业内加速整合的情况。 实践证明,多数能够积极主动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企业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快的利润增 长。不少企业通过内部挖潜、金融 避险等措施不断发展与蜕变。所 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 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效应,也 有负面效应。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 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的现状和特征贸易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贸易结构是指进出口商品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经济联系,它包括进出口商品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贸易商品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商品结构。狭义的贸易结构是指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是在一段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汇率变动和贸易政策决定的。一般来说,发达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分析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影响该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现存的贸易结构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现存的不足和结构优化的调整策略和方法。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对虚度挑战。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外贸结构已经基本适应国际经济中通行的新型外贸调控体系。从过去封闭单一的外贸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外贸体制,有力的促进了外贸经济的发展。然而现存的外贸结构依然具有很多不足,结构失衡、调整缓慢、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和矛盾依然比较明显,外贸结构究竟现状如何,我们又如何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

速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外贸结构特征 对外贸易的结构可以从进出口贸易的行业及地区分布、国际贸易分工等诸多方面的对比关系来计算。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外贸结构从整体来看,近年来主要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对外贸易顺差继续保持的特点。这与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加工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又在于国外对于我国的直接投资的增长,近年来许多在华外商对企业的投资额逐年上升,其投资企业就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构成主体,特别是进料加工。这一过程表现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特点,也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的现状。这样的贸易结构容易造成的结果有三方面:我国的贸易顺差现状带动外汇储备的增加,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研发、营销方面相当薄弱,在以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巨额的利益被投资的外商获得;第三,我国的外贸现状推动我姑哦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快增长和有限的世界市场容量之间构成一定的矛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越来越多的被卷入贸易摩擦,许多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增加了外贸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损害了我国制造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 【Abstract】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 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 ructure. 【Key word】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 (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P比重依次为:2.5:47.5: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 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

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 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 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比例逐步下降。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亿元,年均增长3.3%(可比价)。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3.6%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004年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学生:杨欢指导老师:杨立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变化调整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图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图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图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图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图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图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最新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摘要:本文从观念转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研究出发,分析了调整产业结构、树立竞争优势观念、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等。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如何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谈谈对策: 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其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有很多企业在为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等跨国巨头贴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片面追求“出口创汇”,使出口企业竞相杀价“肥水流入外人田”,造成我国出口利润率低下,给中央财政造

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主旨:为了便于了解中国产业结构的详细变化,我从中国统计局网站上搜集到了1978-2012年中国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相关数据,本文共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了解三大产业每年的生产总值以及变化。第二方面了解三大产业中每年从业人数的比重和相关变化。正文: (一).中国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变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978-2012中国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均呈上 升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总产值的两大重要部分。我们再看下面一幅图可以知道,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生产的总值从1992年开始呈跨越式发展,增长速度最快,到2012 年时所生产总值与第二产业几乎差不多。而其中第一产业从 1978-1990年生产总值差不多到现在不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25%,增长最为缓慢。而第二产业所产值一直居于首位,自1998年之后也 开始飞速增长中。

如果我们还无法看清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下面一幅图。

由上图可以清晰看出三大产业的变化,第一产业从1978年的接近30%下降到2012年的11%,呈不断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从大趋势上来说略有上涨,但起伏不大,在40%左右。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25%上涨到2012年44%,涨势惊人,但与国际相比来说,像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其第三产业的GDP比重均达到70%以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5%左右,所以如果三大产业结构评价我国的发展水平,只能说我国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第三产业仍需大力发展提高,第一产业继续下降,而第二产业也应开始呈下降趋势,我国才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任重而道远。 (二).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

基于SITC分类的中国贸易结构研究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结课论文 2018年春季学期 开课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考试方式:其它 考试时间: 班级国10-2班 姓名 王瑞朋 学号 10102050223 评阅人 孙强 一、 考试方式说明 根据大纲规定,以结课论文的形式考核。 二、 内容<在下面所选方向中任选一题,自己确定题目) 1、 贸易结构变动:结构性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分析; 2、 贸易利益:静态利益、动态利益及其影响因素; 3、 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转变评价、影响因素、动力机制。 三、 具体要求 1、 要求论文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层次清晰,具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一定的创新性; 2、 所有数据要求至少15年,且必须到2018年; 3、 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引文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篇; 4、 特别强调:每个同学必须独立完成,禁止从网上下载,一旦发现雷同或抄袭,将按0分处理; 5、 论文装订要求:试卷<即本页)为封面,论文装订在其后,A4纸打印; 6、 提交时间:截止到2018年6月11日,地点:二教119<经贸系办公室)。由班长或学位收齐,不接受个人单独递交; 7、 正文宋体小4号,单倍行距,标题4号。 四、 成绩评定 论文的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考察其态度是否认真,占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考察其内容完成的深度,占总成绩的50%;第三部分考察其语言是否通顺、结构是否合理、论述的逻辑性和创新性,占总成绩的40%。具体指标及分值的分配见下表。 附表 论文成绩评定表 订 线 装

基于SITC分类的中国贸易结构分析 摘要:贸易结构对分析我国贸易情况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标准,用Eviews及Excel 的方法,根据我国1996年至2018年期间的贸易数据,进行贸易结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SITC;贸易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影响因素 一.简介SITC 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是为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经济分类标准,将进出口货物分为两大类: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而在初级产品目录下,又包括5类产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货物,饮料及烟酒,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在工业制成品目录下,又包括4类产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机械及运输设备。1 STIC分类主要依据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部门来源和加工程度。中国国际统计局在统计我国进出口贸易时采用此分类法。该分类法为讨论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提供了方便并且数据容易统计。 二.我国贸易结构分析 为了分析的简便,将该分类发下的两大类分别记为X、Y,其目录下的各项分别记为X1、X2、X3、X4、X5及Y1、Y2、Y3、Y4。另外进口总额记为TM,出口总额记为TX。 1.我国进口贸易总体结构的变化 进出口贸易结构作为一国贸易结构的基础,其变动不仅关系着一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活动,也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下面从进口贸易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两方面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 1.1进口贸易总体结构变化 从1996年至2018年16年间,中国的进口贸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口总额从1996的1388.3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7434.8亿美元,增幅达11.5倍之多,并且很长时间我国的进口总额处在世界前列。 在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从1996年的18.32%增长至2018年的 34.66%,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则从1996年的81.67%下降至2018年的65.33%。2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初级产品进口额在进口总额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与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密不可分。 进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比重上升,工业制成品比重下降,这“一升一降”反映出我国进口产品结构正在从工业制成品进口为主慢慢转为初级产品进口为主的过渡。而进口的这些初级产品很多是我国所缺少的<在后续会谈到),这一转变,说明我国进口结构侧重于短缺能源及原材料。 1来自中国国际统计局《统计年鉴》 2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由于存在未分类的其它商品项,导致二者之和小于100%。但未分类的其它商品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