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检测与控制综述

振动检测与控制综述
振动检测与控制综述

摘要:综述我国应变与振动等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外技术进行比较,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重点介绍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在简单介绍振动控制原理基础上, 概述了振动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的发展情况,并综述了主动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 同时简要介绍了振动控制在机械工程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 对振动主动控制的发展作了简短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机械振动;振动检测;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

Abstract:Overview of China strain and vibr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technologies are compared, predict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troduces the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vibration control basis,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vibration active control and semi-active control development, and reviews the active control common control method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vibration control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Finally, th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a brief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1 振动检测技术

1.1 应变与振动检测技术发展

(1)应变与振动检测技术概述

应变与振动检测装置,多数是以惠斯登电桥传感器微伏级信号为信息源头,经采集、放大、滤波、A/D及分析、诊断与控制,而形成的一类工程检测科学仪器。

为了对大型机械设备(如飞机)、土建工程(如三峡)等进行可靠的设计理论验证;施工前通过对模型检测,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工程结束时对工程质量进行现场验收;设备或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后对事故原因进行检定分析等,使应变与振动检测分析成为现代工程界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四川虹桥垮塌事故发生后,工程检测明显增加,对相应检测设备需求明显增多,并且现代化手段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航空学院吴宗岱教授研制成功应变计,1958年研制国产第一台电子管应变仪开始,到60年代的晶体管应变仪,70年代集成电路应变仪,直至90年代末的虚拟仪器,我国的工程检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土建工程、水力水电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造船、机车、汽车、桥梁、石化等科研单位,高校、设计和施加工、生产部门已经广泛应用实验力学设备。用于自动检测应变、应力、扭矩、挠度、温度、压力、位移、加速度、振动、噪声、电压、电流、脉冲等物理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2)应变与振动检测方法及设备分类

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限元计算法,其软件已比较成熟,但其边界条件的设定难以把握,其结果可能误差较大。一般必须用电测法或光弹法去验证计算法的结果。而用量较大的电测法又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以下以桥梁检测为例来说明。静态法是在静载荷的状态下,测量多点结构受力情况。如已知重量的荷载车停在大桥的不同位置上,测量桥梁数百个测点的受力及形变,整桥的挠度变化及关键部位裂缝变化等,可以综合分析其静态特性。静态测量又分为应变式和钢弦式两种方法。由于用惠斯登电桥式进行应变测量,应变片成本低,可以一次多点,甚至千点同时进行检测,因而应变式应用较多。钢弦式是通过埋入混凝土的钢弦传感器受力,导致其谐振频率变化,由F/V变换器读成应变值。其优点是长期高度稳定,缺点是一次性埋入敏感元件成本高,测值准确标定很难。适合多点测量的应变片法,其成本低、标定准确,应用较广,但由于我国大多厂商没掌握桥路切换时继电器产生的几十μV热电势消除技术,测值漂移成为应变片法的瓶颈。

动态法是用动态检测仪器,首先设法使桥梁结构产生振动,然后通过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系统记录振动物理量(包括动应变、加速度)等信号的时间历程曲线,通过对这些信号的特性分析,便可获得结构的各项振动特性。

动力荷载激振方法是用几辆满载车辆分别进行跳车(垫木块)、刹车和跑车,以及利用环境激励方式,通过频谱图来测定桥梁在车辆荷载下的强迫振动特性,如冲击系数、强迫振动的动应变(应力)等;在车辆跑出桥外瞬间,测定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如自振频率和阻尼特性等。通过静、动态特性综合分析来判断被测结构的承载特性和运营状况等,尤其是有关安全情况等重要指标供有关部门决策非常重要。同样方法也可以测定大坝、铁路路基、飞机、轮船、汽车等结构性能。

我国初期的实验力学检测仪器中,静态仪器用指针读数,动态用胶卷记录,到了20世纪70年代静态用数显表读数,动态用多线光线示波器、磁带机记录;80年代,由于进口仪器的带动,静态采用自动巡回检测系统,可以达到近千点自动打印数据(如日本7V08、UCA-5)等。动态可以傅立叶分析(如7T17,RT16,当时价格近50万美元);9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这类仪器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面向用户的虚拟仪器已经完全改变传统动态仪器的检测观念。

(3)我国应变与振动检测行业发展概况和水平

由于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全国实验力学其相关检测仪器的快步发展。以应变检测行业为例,20世纪50年代,仅有华东电子仪器厂、扬州无线电二厂、北京牛街振动仪器厂等少数几个厂商。至70年代,有泰施科技(鞍山电测技术研究所)、北戴河无线电厂等后起之秀崛起,以鞍山电测技术研究所从日本电气三荣(株)引进的7V系列应变(漂移±1με)数据采集器产品为标志,至80年代末,经消化吸收,重新设计,使我国静态应变数据采集器技术水平接近当时世界一流水平。至90年代,有晋江东华测试、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所、秦皇岛电气自动化公司、南京正安等20多个企业先后创办。至21世纪初,以虚拟仪器为标志的产品开始进入我国工程检测行业。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应变检测行业,静态数据采集器以长期稳定±1μV为标志,与日本共和、三荣(株)、英国输力强、美国福禄克公司居国际一流水平。静态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多通道切换用的继电器与电路焊接造成的相当数10μ应变的热电势存在,国产的几家没有突破消除热电势难关,使其重复误差不小于7με,只有7V14C型静态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国际通用消除桥路热电势技术,使其测量读数重复误差达到1με,测量可达10~40点/s,最多可测200~1000通道。采用Windows系统界面,可以现场得到即时数据及分析结果,并可以转成文本文件后二期处理,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4)虚拟仪器时代的到来

至20世纪未,以融入PC软件技术的虚拟仪器鼻祖身份出现的美国国家仪器(简称NI)公司、凌华等几十余家公司,以其高新技术猛烈地冲击了我国应变与振动检测行业的市场。虚拟仪器时代的标志,“仪器是硬件”的传统观念转变为“软件就是仪器”的理念。整个系统是由体积较小的硬件、大型、豪华的系统软件及计算机组成,大部分硬件由软件取代。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其软件中安装了核心基础软件,被称为“发动机”的设备驱动程序,使系统的功能开发与仪器的硬件变化无关。操作者可以不必了解电子线路及系统软件细节,用虚拟仪器的“用户软件接口”和“硬件接口”操作者可将系统软件中大量的模块像“搭积木”一样进行简易虚拟连接,可以堆积成适应不同对象需要的仪器。如动、静态应变仪、信号发生器、数显表、长时间记录仪、FFT信号分析仪、模态分析仪、频率计、噪声检测仪、相关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其功能就是一个手提式“无所不能”的检测实验室。利用其强大的图形化标准模块,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和仪器控制能力,使用各种图标、图形符号、连线等编程,可以制作检测工程师熟悉的旋钮、开关、波形曲线等仪器面板。对测试操作者(而不是专业程序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

按“虚拟仪器”概念,是由使用者任意设定功能的仪器,而非由厂商设计有限固定功能的“传统仪器”。综观国内外现有的虚拟仪器,其实时操作系统软件,要么功能没强大到用户可任意自定义的程度,但简单易用(如目前全部国产仪器);要么必须用其图形化编程“语言”、费功费时二次编程才能应用(如美国NI公司进口产品)。目前,DAQ2005产品为改善上述两个弊端的虚拟仪器,采用中文图形化、“魔方(自身多变)式模块”控件、不必编程、用鼠标即可轻松搭建个性化用户界面、功能同等强大的虚拟仪器,又可与进口仪器硬件、系统软件互换或者替代的产品。

(5)网络化、泛在化、远程化检测仪器的兴起

随着PC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应变与振动检测仪器将向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目前,工业无线技术全球尚处于起步阶段,给嵌入工业无线传输功能的应变与振动检测仪器的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重要机遇。由于新兴的专用于测控应用的工业无线技术异军突起,与其他模式的检测仪器相比具有:袖珍体积、甩掉缆线,节点数万、互为“基站”;物超所值,免费频段,超低功耗、可靠安全;嵌入智能、加密数传,自动组网、自行诊断;移动中测、容错不乱,相互操作、无缝切换;多跳传递、网型齐全,长期在线、

拆装方便;数据多种、应用“无限”,通过网关、全球互联的优势。ZigBee技术网络化应变检测设备,是基于新兴的工业无线技术的自组织网络、数万测点的高精度应变检测系统。目前,我国的应变检测仪器,在静态数据采集器7V14、动态免编程虚拟仪器DAQ2005、ZigBee技术网络化应变检测类产品可与国际一流产品相抗衡。

1. 2 应变与振动检测设备市场分析

国家“十一五”规划电子仪器组组长张钟华院士,在“首届国际测试与仪器应用论坛”上呼吁,我国测量仪器业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我国对仪器仪表需求量的1/3靠进口解决,高端仪器情况更为严重,急需倾国之力去重点突破。

目前,在我国高校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机械强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每年约有1万通道市场,在交通、石化、冶金、航空航天、军工、水电等约有1.2万通道市场,企业自动化约1万通道市场。在国际上,主要市场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美国NI公司的虚拟仪器,最大客户是其国防部,而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中国市场对新技术和新应用是开放的,不把过去的投资和传统系统当成负担,应用高端产品,反而保护他们在自动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随着用户潜在认知能力的提高,国产产品进入工业自动化高端,国内、外市场前景可观,还具有多方兼容与价格优

势。

以工业以太网为主的网络化系统,其主要应用领域为在线工业过程控制。而在这一领域中处处都能发现在线测量、监控和分析应用。无论对于液体还是气体介质,与离线采样测量相比,在线测量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如数据可靠性、精确性和一致性,在线测量能够提供更多、更快、具有更高重复性的测量。这种方法不但减少人工,而且便于实时控制。工业以太网技术又使上述优点发挥更大的效能,不但长期记录数据、曲线,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和控制。目前发达国家在线设备通常被用来检测压力、温度、流量、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以前人们只有在实验/化验室才能进行的分析,现在通过在线的各种传感器,就可以实时、方便的得到全部信息,并可按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自动进行最佳方案调整与控制。在国内冶金企业,高炉测温、物流在线监控应用,中型企业至少有百余通道连接中央控制中心;炼油、发电企业还不止百余通道;化工企业的压力、流量、毒气等在线监控处处可见;经常进行大型工程的科研和质量/安全检测;航天航空、国防、交通、高校等应用,国内市场每年需求超过3万通道。而国内有能力供应可用产品的厂商有(如鞍山泰施科技、东华测试、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所等)20余家,年供应量约6000通道,大多为中、初级虚拟仪器,高端市场大部分由国外厂商占有。

上述工业监控产品市场目前主要在欧洲发达国家。那些欧洲必须保留下来的工业设施(如炼油厂、发电厂和化工厂等),运行在非常严格的成本和环保要求监督之下,如果没有先进的监控系统,这些“大烟囱”工业根本无法在欧洲生存。它在自动化工业中的份额远高于北美和亚洲,2007年销售额超过500亿欧元。其销售方式集中在OEM配套,而不是最终用户。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在北美,美国NI公司号称其全球最大客户是美国国防部,NI全球年供应量为2.5万通道,美国95家厂商年销售总额超6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值4%,而我国只有0.7%。随着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不断加强,中国的工业监控市场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其庞大的传统工业体系引发了巨大的、跳跃式市场需求,被称为快速转变的市场。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吸引全球跨国公司将其制造中心移至中国,目前中国市场需求份额仅为北美的14%,而下一个全球制造中心印度为中国的7%,

而靠石油输出经济恢复较快的俄罗斯工业自动化市场也是全世界十分关注的。

今后几年,实验应力分析仪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软件方面,由于静、动态仪器,分辨率都可以达到±1με(±1μV),硬件的功能已经满足了使用要求,从市场需求角度基本上没有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软件要求却是日益提高。国外厂商一直不断地完善其软件功能,国产

软件需要向真正的虚拟仪器水平发展,否则会被入世时代的到来而淘汰。

2 振动控制技术

振动控制是振动工程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 可分为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两类。被动控制由于不需外界能源, 装置结构简单, 许多场合下减振效果与可靠性较好, 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振动环境、产品与结构振动特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被动控制已难以满足要求。振动主动控制是指在振动控制过程中, 根据所检测到的振动信号, 应用一定的控制策略, 经过实时计算, 进而驱动作动器对控制目标施加一定的影响, 达到抑制或消除振动的目的[ 1] 。由于其效果好、适应性强等潜在的优越性, 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始于50 年代末期, 80年代后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而且成功应用于航天、土木以及车辆结构的振动控制等领域。以上领域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已有人作过较详尽的论述,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工程领域的各种振动主动控制, 并对微幅振动单独作一简要介绍。

2.1机械工程领域的振动主动控制

从现有的文献看, 机械工程领域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 整机的振动主动控制、转子的振动主动控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振动主动控制。

⑴整机的振动主动控制主要是精密工作机械的主动隔振, 防止地基的振动传给机体。如精密、超精密机床以及精密测量仪器和电子加工设备等, 由于对振动的要求极为严格, 单纯的被动控制已不能满足要求, 必须采用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常用的方法是在基础与机体之间安装作动器, 提供主动控制力, 减小机体的振动。传感器5拾得机体或同时拾得基础的振动信号, 经控制器处理, 驱动作动器动作, 减小机体的振动。作动器也称执行器, 是实施主动振动控制的关键部件之一。表 1 是目前应用于主动振动控制领域的作动器一览表。7、8、9 属传统型作动器, 体积、重量大, 多用于地面及固定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 1~ 6是基于机敏材料的智能型作动器, 多应用于智能结构中。在整机的振动控制中, 通常使用的作动器有电磁的、气浮的、液压的以及压电陶瓷和磁致伸缩作动器等。

传感器是振动主动控制技术中又一重要器件。常用的传感器一般有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力传感器使用的不多。加速度传感器以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 其固有频率一般在30kHz 左右, 使用频率上限约为10 kHz 左右。一般能购到的压电加速度计动态测量范围为10- 5 ~ 105 g。位移传感器尽管其动态范围相对于加速度比很小( 一般小于200Hz) , 但是对于低频( 0~ 10 Hz) 、微幅振动的测量更加实用一些。速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100 mm s, 灵敏度通常在20 mV mm s 量级。由于极限测量范围的限制, 这类传感器不及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广泛。对于频率低于10 Hz, 加速度幅值小于10- 6 g级、位移幅值在亚微米级以下的低频微幅振动测量, 传感器要求非常高。研制价格合适、精度较高的传感器是提高主动减振效果的关键之一。对一0. 7 m 0. 7m、质量80 kg 的铝制台体进行了六自由度微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作动器采用8 个压电作动器, 同时将橡胶垫置于台体和作动器之间; 6 个伺服加速度计获取台体的振动信号用于控制, 3 个获取支撑平台的信号用于监控; 控制方法为模态匹配法。实验结果发现, 对于地面各个方向振动, 在0. 3 ~ 100 Hz 范围内, 均衰减了80% ~90% , 绝对加速度达到10- 5 m s2 级; 且在25% 范围内改变台体质量, 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很好。Kajiwara[ 3] 等人研究了用压电作动器对半导体加工装置台体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 控制后的微平板印刷精度由原来的2m 提高到0. 1 m。文献[ 4] 对磁致伸缩作动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用6 个磁致伸缩作动器组成Stewart 平台进行六自由度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反馈信号为加速度和力, 控制算法采用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56. 2Hz 的干扰, 采用主动控制可获得30 dB 的衰减效果, 但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加速度值。在文献[ 5] 中, 作者用电磁力激振器进行了单自由度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详细分析了采用各种响应量为反馈信号, 激振器动特性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很大,

且情况不一。T. Takagami[6] 用空气弹簧实现台体的振动主动控制, 空气弹簧本身起到被动支承台体的作用; 通过汽缸控制主气室中空气的流入、流出, 实现主动控制; 阻尼由连接主气室和辅助气室之间的节流孔产生。通过仿真与实验均证明, 对于地面的任意干扰, 均能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从获得的实验曲线估计, 振动幅度被减小了70% 以上。N. Tanaka[ 7] 研究了一种电液伺服主动隔振器, 它允许机体硬支承, 其隔振原理是根据反信号, 利用质量块产生的惯性力, 在引起地基振动的激振力传到基础之前抵消之。也有在台体上安装消振器来实现主动消振的, 如文献[ 8] 采用延迟共鸣器, 分别以绝对位移和相对位移为反馈信号, 减振效果均很理想。

⑵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起始于70 年代中期, 主要研究对象是挠性转子。高速旋转机械如高速高精度机床、涡轮发电机组、离心机组等等, 常处于超临界转速下运转。如何抑制振动, 防止失稳, 确保转子运行安全可靠已成关键问题。

主动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为转子振动主动控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由于磁轴承具有不接触、无摩擦、无润滑、无密封、低功耗、支承力可控可调等特点, 而被广泛应用于转子的振动主动控制中。Z. Yu 以电磁轴承为作动器对挠性转子进行振动主动控制, 通过计算机模拟显示了用电磁轴承作动器控制转子同步振动的有效性[ 9] 。文献[ 10] 分析了电磁轴承作动器控制的挠性转子, 给出了刚度和阻尼的控制策略。实验验证效果较好。童水光、汪希萱在国内首次利用电磁阻尼器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振动主动控制, 详细推导了电磁阻尼器的电磁力; 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对转子系统的振动方程进行解耦, 求出了受控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 当激振力是周期力的情况下, 求出了最优控制电流和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式[ 11] 。朱美玲[ 12] 等自行研制了电磁式作动器, 并且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振动主动控制。通过实验证明, 在共振点处主动控制后振动量被减小了80%。袁崇军[ 13] 、汪希平[ 14] 、徐建康[ 15] 等都在该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利用挤压油膜技术的转子振动主动控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挤压油膜阻尼器

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振动幅值, 提高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并且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 60 年代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 其结构为在滚动轴承的外面增加一挤压油膜阻尼器。然而这种被动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可能产生 C ( 轴承外环偏移油膜间隙)过大及双稳态等使挤压油膜轴承工作恶化的现象。为此, 顾家柳在文献[ 16] 中研究了可控挤压油膜轴承,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指出, 可控挤压油膜轴承比优化设计的一般挤压油膜轴承减振效果更好, 并且避免了上述恶化现象的出现。王传法[ 17] 、祝长生[ 18] 研究了变参数挤压油膜阻尼器( VPSFD) 对柔性转子的振动控制。指出适时调节VPSFD 参数可使转子系统前两阶共振幅值大为降低,使转子能平稳地通过前两阶临界转速。但变参数挤压油膜阻尼器需要一套机械装置来调整油膜的径向间隙和承载长度。

⑶Nikolajsen首次将电流变技术应用于转子振动控制, 发现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减振效果很好且容易控制。Tichy[20] 用电流变液体填充到挤压油膜阻尼器内, 通过控制加在极板上的电场强度,以达到控制转子振动的目的。孟光、姚国志[ 21] 在电流变阻尼器用于转子振动控制方面做了实验研究。发现电流变阻尼器的刚度及阻尼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支承在电流变阻尼器上的转子系统的振幅在亚临界和临界转速处随施加的电场强度增加而减小, 而在超临界区则随电场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系统的临界转速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实验表明, 电流变阻尼器具有控振效果明显、瞬时可控、耗能小、频带宽及结构简单的特点。

⑷超精密机床多采用液体静压主轴或空气静压主轴, 为进一步提高其回转精度,又提出了主动静压轴承技术。

⑸电磁作动器或电流变阻尼器都是直接作用在转子上。A. B. Palazzolo[ 22] 等将压电作动器作用于轴承座, 通过对轴承座施力控制柔性转子的振动。作者分析了主动阻尼反馈控制和主动刚度反馈控制, 并且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得出速度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抑

制不平衡响应和瞬态以及准同步振动; 主动刚度控制为避免共振可以有效地改变临界转速。

⑹转子振动主动控制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案, 比如利用热敏金属制造轴承支架, 通过热交换控制转子振动; 利用磁致伸缩材料制造转子支架, 改变磁场控制转子振动; 改变转子轴承间距, 控制转子顺利越过临界转速。这几种办法一般都是应用于微小转子的振动主动控制。对于大型转子的振动主动控制, 由于要求控制力很大, 因而较难实现,但这也正是转子振动主动控制应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2.2 振动半主动控制

振动半主动控制是一种振动系统的参数控制技术。它根据系统输入的变化和对系统输出

的要求,实时调节系统中某些环节的刚度、惯性以及阻尼特性,从而使系统能获得优良的振动特性。半主动控制技术所需的作动器具有价格低、能耗小等特点,一般其体积和重量也易于被接受对振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例如,美国学者为CH 一47C直升机研制了可调惯性动力吸振器,使座舱的垂直加速度在非常宽的旋翼转速区内降到0.1 g以内_l一。振动半主动控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是设计并实现可控减振环节和控制策略,这并不比主动控制技术简单,有时甚至更加复杂。

⑴可控弹性和惯性元件通过实时调节系统中某些零部件的刚度和惯性,可以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免某些共振。例如,可以采用机械的办法,通过步进电机和丝扛来调节系统中某些集中质量的位置,使等效惯性或刚度发生变化,也可采用电磁、电液等手段束调节弹性元件的刚度。近年来,结构工程

界广泛研究主动拉索,即通过液压作动器调节拉索的张力,进而改变索系结构的等效刚度和固有频率¨j。列于某些特殊问题,还可采用电磁离台器在弹性元件中进行切换和组合,获得分段线性刚度。

近年来,形状记忆台金等功能材料的出现为控制力学系统的刚度提供了新途径。形状记忆合金的弹性模量和回复力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用电阻丝加温或强制冷却来改变形状记忆台金元件的力学特性,进而调节其刚度例如,将经过特殊处理后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埋人复合材料构件的表面,通过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加热或冷却,可改变构件的等效刚度]。对于大型结构,更为实用的方案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一。快速冷却和材料行为迟滞是制约形状记忆合金元件应用的瓶颈。

需要指出,对系统的位移和加速度进行反馈也可以改变系统的等效刚度和惯性。以隔振系统为倒,其固有频率越低越有利于隔振效果然而,弹性元件各方向的剐度无法独立设计和实现,为了保证隔振系统的侧向稳定性,系统沿主运动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可能非常低。这时,采用位移反馈对主方向的刚度进行负补偿,就可降低系统梧主方向的振动传递率。

⑵早期的可控阻尼器主要是节流孔可实时调节的油液阻尼器。对于圆形节流孔,流量与直径的四次方成正比,快速调节节流孔容易引起流量的严重脉动,影响振动控制效果。在对转子的半主动控制中,曾提出了可倾瓦轴承、锥形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等技术】。前者可根据转速变化,通过调节油膜厚度等参数来改变油膜力,实现对轴承刚度和阻尼特性的最佳调节;后者则通过调节轴承间隙和承载长度来达到改变油膜力的日的

近年来,随着功能材料的迅速发展,掀起了采用压电陶瓷、形状记忆合金、电流变液、磁流变液等研制可控阻尼器的热潮。大量研究集中在用于粱、板、壳结构的人工阻尼上,即将压电陶瓷片、压电薄膜等粘贴在结构表面,利用逆压电效应和速度负反馈形成可控阻尼。也有一些研究采用压电陶瓷元件的正压电效应.来调节油液阻尼器中的节流孔大小或摩擦阻尼器中摩擦面间的正压力“]。目前,采用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的可控阻尼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磁流变液为例,它是一种由细小的磁性颗粒悬浮于绝缘介质中形成的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随外加磁场变化的可逆流变特性,其表观粘度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递增.直至半固态。而一旦外加磁场消失,其表观粘度又自行恢复。整个过程可在毫秒级内完成。磁流变

阻尼器可在几伏特输入电压的作用下,通过内置磁场的强度变化在毫秒级内改变磁流变液的表观粘度,从而改变阻尼器的反力,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可控减振环节。电流变阻尼器也具有类似的性质,但需要外加的电压高达数百伏特,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电/磁流变液在强电/磁场下呈半固态,这类阻尼器会产生附加刚度,因此也可用作可控弹性元件。电/磁流变液是非牛顿流体,对其唯象数学模型已有不少研究。例如,笔者通过实验给出了磁流变液剪切应力与应变速率、磁感强度、温度等因紊的非线性奉构关系口。基于电/磁流变液的本构关系,可根据阻尼器结构对阻尼器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预澳i。侧如,Gavin等通过环形板极间的流体进行简化,提出了圆柱式电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_9 。笔者研究了圆柱式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王晓杰等提出了双圆锥挤压式电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

⑶动力吸振器对于系统的窄带响应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因此,人们很早就着力于设计刚度或惯性可调节的动力吸振器,使其工作频带具有自适应能力Ets3。例如,通过步进电机和丝杠来改变吸振器的集中质量位置,使吸振器的等效惯性或刚度发生变化,进而调节吸振器的工作频率。此外,还可采用电磁、气液等手段来调节吸振器的刚度,改变其工作频率。Olgac 等采用位移时滞反馈控制,构造了一种通过调节时滞量来改变固有频率的吸振器。这种吸振器本身工作在临界稳定状态,当时滞量比较大时会引起整个系统失稳,故工作频带并不宽。

⑷控制策略已有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可分为几类:第一类是通过求解系统动力学问题,获得可控减振环节的参数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进而形或的控制策略;第二类是根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理论建立的控制策略;第三类是在无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隋况下,基于在线辨识并以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为代表的智能控制策略。

4 结语

综观国内外有关振动检测与控制的文献及研究成果, 结合近年来作者的研究体会,作以下简短评述:

⑴建立我国现代多功能检测仪器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五”规划期间,我国已在四川建成传感器生产基地,但与之配套的检测仪器生产基地尚无明确计划公布。由于我国仪器仪表种类繁多,企业规模小、分散面广,工艺水平偏低,一直处于粗放自由发展状态,无力与国际著名企业竞争,国内高端市场一直处于众多国外代理商纷争的局面。国内已掌握核心技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财税支持。当务之急是,行业部门在广泛调查基础上,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建议筹建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改变我国测量仪器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克服这个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急需倾国之力去重点突破。

⑵传感器的微型化及纳米级结构的动力学测试问题。目前在纳米级结构的动力学测试所开展的研究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但随着纳米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相应的测试技术也需要跟上来。

⑶激光测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激光测振设备具有非接触式、频率范围宽、测试精度高等优点,因而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多点激光测振设备在某些结构的测试中具有很大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⑷虽然目前关于机械工程领域微米级和微米级以下的微幅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并不多见, 但由于精密、超精密工程的飞速发展, 微米级以下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将是今后研究的又一个主要方向和热点。

⑸传感器和作动器是实现振动主动控制的关键部件, 微幅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急需高精度、高灵敏度传感器和作动器, 因此, 开发高精度、智能化传感器、作动器和集成化传感作动部件已成必然之势。

含凸轮机构的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研究综述_姚燕安

设计领域综述 SUMMARIES OF DESIGNING DOMAINS 含凸轮机构的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研究综述 姚燕安 张 策(天津大学机械系 300072) 1 引言 工业界对于生产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自动化、高速化日益成为现代机械的发展趋势。大量的自动化机械要求实现复杂及精确的位置控制,凸轮机构由于其优良的工作性能而被广泛地用作定位机构。在高速下保持高精度、低噪音是衡量自动化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成为制约机械运转速度提高的关键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工业发达国家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转速已达1600r/min,而我国只达到600r/min左右。 因而,对于含凸轮机构的机械系统的振动、尤其与定位精度直接相关的残余振动,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抑制或消除。抑制凸轮机构振动的方法,按照减振原理可以分为动态设计与振动控制两大类。首先,对前者予以简要评述;然后,重点评述后者的分类、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最后,综述并展望凸轮动力学的发展趋势。 2 动态设计 抑制机构振动响应的一个基本方法是进行动态分析与设计。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凸轮机构动力学方面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到八十年代中期,凸轮机构线性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分析与综合的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并成功地应用于指导工程设计。文献C4、H2、K3、N1、S4、T2代表了这一期间的研究成果。八十年代以后,凸轮机构动力学模型继续趋向精细化,计及阻尼、间隙等各种复杂因素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逐渐发展起来[C1,C2,H1,P1,P2]。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相关学科的新理论相继被借用到凸轮机构动力学的研究中来,如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弹性接触理论、概率分析理论等[X1],极大地丰富了凸轮动力学的研究手段。然而,迄今为止凸轮机构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原因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因难: (1)各种非线性因素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研究已经证明,阻尼对于凸轮机构的振动,尤其是残余振动有显著的影响[C4]。但是,阻尼特性的精确估计还有赖于摩擦学、弹性接触力学、流体力学等学科理论的进展。目前,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很难得出一般性结论。 考虑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力学问题,在连杆机构领域的研究进展已经较为深入[L2]。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副间隙将明显地加大机构的振动、噪音和磨损。但是,仍有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凸轮机构含间隙动力学的分析是由Win-f rey[W2]开始的,以后的研究工作则非常有限[K4,O1,Z1],表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2)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引入有待深入 近年来,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方面(如分叉与混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C7]。精确地讲,多数机械系统都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动力特性的精确分析迫切需要引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然而,由于数学理论的高深、可操作性差,以及机构学者的非线性动力学知识相对欠缺等原因,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进展十分缓慢。另一方面,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本身也尚不完备,还有众多的难点问题没有克服,限制了它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H3]。 1 《机械设计》1997№8 设计领域综述 1997-04-07收到稿件。

振动测试理论和方法综述

振动测试理论和方法综述 摘要:振动是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门较完整的振动工程学科,可供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仪器设备提出了低振级和低噪声的要求,以及对主要生产过程或重要设备进行监测、诊断,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振动的测量。振动测试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设计和制造高效的振动测试系统便成为测试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振动测试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了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应用理论,列举了几种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的类型。最后分析了振动测试系统的几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振动测试;振动测试系统;测试技术;激振测试系统 1.引言 振动问题广泛存在于生活和生产当中。建筑物、机器等在内界或者外界的激励下就会产生振动。而机械振动常常会破坏机械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并对机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多数的机械振动是有害的。因而对振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正因如此振动测试在生产和科研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为了控制振动,将振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就需要我们了解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对振动进行测试和研究。振动测试应运而生。 振动测试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史,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高科技技术的问世和发展,振动测试系统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振动测试系统从最早的简单机械设备的应用到如今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从刚开始的检测人员的耳朵来进行测量、判断和计算出大概的故障点的原始方法到现在的计算机控制、存储、处理数据的处理[2],无不体现出振动测试系统的长足发展和飞跃式的进步。与此同时,振动测试在理论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656 年惠更斯首次提出物理摆的理论并且创造出了单摆机械钟到现今的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机械振动分析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振动测试系统的进步和日臻成熟,其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的重要。 2.振动测试与分析系统(TDM)的发展

自动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从20世纪4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和军事技术需要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自动控制技术不仅广泛应 用于工业控制中,在军事、农业、航空、航海、核能利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例如,电厂中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能够自动恒定的不变,机械加工中数控 机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军事上导弹能准确地击中目标,空间技术中人 造卫星能按预定轨道运行并能准确地回收等,都是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对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要求。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就是自动控制技术在液位控制方面的应用。其在化工,能源(电厂)等工业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过程控制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层次的深入,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 级到高级并日趋完善的过程。 1过程控制装置的发展 1.1基地式控制阶段(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主要是凭借生产实践经验,局限于一般的控制元件及机电式控制仪表,采用比较笨重的基地式仪表(如自力式温度 控制器、就地式液位控制器等),实现生产设备就地分散的局部自动控制。在设 备与设备之间或同一设备中的不同控制系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联系,其功能往 往限于单回路控制。其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几种热工参数(温度、压力、流量 及液位)的定值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1.2单元组合仪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单元组合仪表有电动和气动两大类。所谓单元组合,就是把自动控制系统仪表按功能分成若干 单元,依据实际控制系统结构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单元组合仪表之间用标准 统一的信号联系,气动仪表(QDZ系列)信号为0.02~0.1MPa气压信号,电动 仪表信号为0~10mA直流电流信号(DDZ-II系列)和4~20mA直流电流信号 (DDZ-III系列)因此单元组合仪表使用方便、灵活。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 传送,因而实现了集中监控和集中操纵的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设备效率和强化生 产过程有所促进,适应了工业生产设备日益大型化于连续化发展的需要。

结构振动控制中文

《结构振动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2009 英文名称:Control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预修课程:结构动力学、控制理论、随机振动 课程内容: 内容:主要介绍结构振动控制机理,各种减振控制装置,控制律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以及智能控制。 预期目标:使学生掌握结构控制的原理,能针对不同的要求对结构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被动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用设计方法;TMD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各种主动控制算法的计算步骤、优缺点和使用条件;结构振动的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结构振动控制设计中的模型降阶,溢出,传感器与作动器的定位,鲁棒性,时滞效应;结构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半主动控制算法;结构振动控制的Benchmark问题。 教材: 欧进萍.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瞿伟廉 .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设计.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顾仲权.振动主动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 3. 吴波.李惠.建筑结构被动控制的理论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 T.T.Soong.Active Structur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5. G.W.Housner.Structural Contro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et al.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23(9): 897-971, 1997 考核方式与要求: 课程论文。

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简单主动控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简单主动控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振动控制是振动工程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可分为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两类。被动控制由于不需外界能源,装置结构简单,许多场合下减振效果与可靠性较好,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振动环境、产品与结构振动特性越来越高的要求,被动控制已难以满足要求。 本文将通过对车辆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二自由度分析模型,选取适当的简单的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控制,使之平顺性更好。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1)了解车辆平顺性和控制理论的相关背景知识; (2)建立二自由度系统,能够进行仿真分析; (3)在模型中建立作动器,对模型进行改进; (4)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控制前后模型的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变化; 2.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二自由度振动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加入控制系统,根据振动控制系统仿真结果,控制能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主要是通过分别建立1/4车辆振动系统的被动和主动悬架,并进行相应的仿真,最后通过对比来说明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对于车辆的减震效果的差异。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

图3-1 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了解车辆平顺性和控制理论的相关背景知识(1周); (2)建立二自由度系统,能够进行仿真分析;(3周); (3)在模型中建立作动器,对模型进行改进;(4周) (4)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控制前后模型的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变化(2周); (5)整理、撰写毕业论文(2周)。 参考文献 [1] 冯崇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蔡兴旺.汽车构造与原理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加春,李旦,董申.机械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综述[J],机械强度,2001,23 (2):156-160. [4] 蔺玉辉,靳晓雄,肖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上海汽车,2006,7:29-31. [5] 耿瑞.基于MATLAB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J],信息技术,2007

机械振动学研究综述

机械振动学研究综述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对生活也是具有双面性,存在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很好的利用它,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本文针对机械振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深刻阐明它的应用及危害。 【关键词】机械振动;应用;简谐;危害 0 引言 我们把一个物理量在其平衡点附近往复的运动或是这个物体经过它的平衡点所做的一种来回循环的运动称之为机械振动。也将其说成是物体上的某一物理量或是整个物体沿着直线或非直线来回的颤动,有特定的规则和时间。有时为了浅显易懂,我们将它称之为简称为振动。机械振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年前,荷兰的科学家研究成功了的单摆机械钟就是机械振动的典型应用。直到20世纪初叶,人们的研究目标开始改变,偏向于研究避免共振的项目上。其实在机械振动中,共振始终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都会遇到诸多的振动源,例如风动工具,小汽车,轮船和自行车等。规定振动量便是用来衡量振动强弱的一种物理量,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产生振动致使其偏离原来的位置,机车不断的增加速度减小速度及加速度都可以看做是产生振动的原因。由于以上的原因,就会导致一些零件产生振动,一旦加大振动量,就会使振动的零件受损,这会大大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严重会使整个机器停止运作或是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机床上的由于主动轴的振动就会使它的精确度降低,这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振动的分类较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划分。其中最为熟知的两类是按照原因和振动的规律的划分的。按照产生的原进行分类为:自激振动、受迫振动、自由振动。按照振动的规律进行分类为:简谐振动、随机振动。 1 简谐振动 振动的形式很多,简谐振动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简谐振动的定义为将自变量定义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或者定义为余弦函数,它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振动形式。当然也是一种比较最简单的振动。这种简谐振动的主要特点有往复性、周期性、对称性。我们熟知的古式钟摆的左右摇动便属于简谐振动,比较经典的是弹簧拉一个小球上下或是左右的摆动,还有就是单摆的运动也属于简谐振动。 2 共振 影响机械振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振动频率、加速度、振幅。众所周知的来自于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整个地球”。而

自相关过程质量控制图研究方法综述

自相关过程质量控制图研究方法综述 摘要: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一般是以监测数据服从独立同分布的假设为前提,不适用于存在的大量具有自相关特性的数据过程。梳理了自相关过程质量控制图的研究框架和方法分类,指出了各种方法基本思路、适用范围、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abstract: conventional control charts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that the data generated by the process are normally and independently distributed, which do not work well for the autocorrelated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for monitoring autocorrela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asic ideas, scop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each kind of control charts, future research works are pointed out. 关键词:自相关过程;质量控制图;残差控制图;非模型方法key words: autocorrelated processes;control chart;residual-based chart;model-free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040-02 0 引言 经典质量控制图都是基于质量过程服从独立、同(正态)分布的假定(iid),不适用于存在的大量具有自相关特性的数据过程。当

机械振动测试及振动对人体影响

机械振动测试及振动对人体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振动。从我们最常见的交通系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很多情况下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振动的环境中。这些广泛存在的机械振动,在生产实践中对我们的人体生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并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研究振动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一.振动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重复的运动,是机械系统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量值的大小随时间在其平均值上下交替重复变化的过程,根据振动信号的数学特征,机械振动可分为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两大类,确定性振动的振动位移是时间的函数,可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来描述,而随机振动因其振动波形呈不规则变化,一般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描述。 二.振动的测试方法 在工程振动测试领域中,测试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按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的物理性质来分,可以分成三类。 1.机械式测量方法 振动传感器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成机械信号,再经机械系统放大后,进行测量、记录,常用的仪器有杠杆式测振仪和盖格尔测振仪,它能测量的频率较低,精度也较差。但在现场测试时较为简单方便。 2.光学式测量方法 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为光学信号,经光学系统放大后显示和记录。如读数显微镜和激光测振仪等。 3.电测方法 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成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显示和记录。电测法的要点在于先将机械振动量转换为电量(电动势、电荷、及其它电量),然后再对电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所要测量的机械量。 三.振动的测量系统 上述三种测量方法的物理性质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组成的测量系统基本相同,它们都包含拾振、测量放大线路和显示记录三个环节。

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姓名: 学院: 工学院 专业: 工业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09年12 月25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摘要:在现代社会,施工单位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是越来越重视了,甚至已经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作为在投标中最重要的筹码,项目经理自身也实行了质量终身制。在施工单位中,目标和进度都必须是以质量为前提的。本文分析了质量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介绍了当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理论,还有国内外质量控制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在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采取的4M1E也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理论;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Li Nan Sun Yuhua Abstract:In the modern community,the construction units have already been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quality work,quality is a business’s lifeline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bargaining in the bidding,the project manager also carries out quality tenure.The object and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units must be based on the qualit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ntrol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heory of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an home and aborad,confers the method of 4M1E.It sums up others methods and meas ure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Theory;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迅猛发展,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二战后,日本依靠高质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的一席之地,我国也在1979年也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1990开始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质量控制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为了达到工程规范或者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另一种理解,质量控制就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的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能够引起不合格或者不满意效果的因素,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质量技术和活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施工单位的中心工作,所有施工技术的组织与实施、施工过程的安排与进度控制,都必须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而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对企业、个人都是极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全球话的到来,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因此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要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质量控制的主要理论 1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 帮助日本改善质量文明全球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了14条质量管理原则,

振动理论课后答案

1-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台面上,当台面沿铅垂方向作频率为5 Hz的简谐振动时,要使物体不跳离平台,对台面的振幅应有何限制? 解:物体与桌面保持相同的运动,知桌面的运动为 , x=A sin10πt; 由物体的受力分析,N = 0(极限状态) 物体不跳离平台的条件为:; 既有, , 由题意可知Hz,得到,mm。 1-2有一作简谐振动的物体,它通过距离平衡位置为cm及cm 时的速度分别为20 cm/s及cm/s,求其振动周期、振幅和最大速度。解: 设该简谐振动的方程为;二式平方和为 将数据代入上式: ; 联立求解得 A=10.69cm;1/s;T=s 当时,取最大,即: 得:

答:振动周期为2.964s;振幅为10.69cm;最大速度为22.63m/s。 1-3 一个机器内某零件的振动规律为 ,x的单位是cm,1/s 。这个振 动是否为简谐振动?试求它的振幅、最大速度及最大加速度,并用旋转矢量表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 振幅A=0.583 最大速度 最大加速度 1-4某仪器的振动规律为。此振动是否为简谐振动?试用x- t坐标画出运动图。 解:因为ω1=ωω2=3ω,ω1≠ω2.又因为T1=2π/ω T2=2π/3ω,所以,合成运动为周期为T=2π/3ω的非简谐运动。两个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不是简谐振动,当频率比为有理数时,可合称为周期振动,合成振动的周期是两个简谐振动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1-5已知以复数表示的两个简谐振动分别为和,试求它们的合成的复数表示式,并写出其实部与虚部。 解:两简谐振动分别为,, 则:=3cos5t+3isin5t =5cos(5t+)+3isin(5t+) 或; 其合成振幅为:=

舰船管路振动噪声控制措施综述

舰船管路振动噪声控制措施综述 摘要:每一个大型舰船内部的管路布置都是十分复杂的,就其功能来说,包括 传递动量流和质量流以及能量流,进而实现其作用的发挥。另外由于管道的存在,也让噪声可以传播了。首先很多机械设备通过管路直接连结整个舰船的结构,这 就给噪声的传播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来说,很多泵系统工作都存在着一些间歇性,在所以液体压力流量脉动以及结构振动都难免产生噪声。 关键词:噪声控制;振动控制;管路振动 对于舰船来说,管路的振动是舰船产生噪声的重要原因,这些结构噪声的存 在可以通过管路传递到舰船的各个位置上,而管路导致的振动也往往会造成很多 负面影响,例如军舰会失去其隐蔽性,而民用传播也会因为噪声而给舒适性带来 影响,所以从这个件角度来看,其影响是很大的,应该重视起来,采取相应的手 段加以解决。 一、关于控制振动噪声的方式 (一)针对振动源以及噪声源进行控制 正常来说,管道振动和噪声的产生的来源都是舰船上的机械设备,而管路噪 声来源分为两个类别,一方面是管路系统自己产生振动而引起噪声,另一方面是 机械设备引起噪声通过管路传播。前者包括各类风机和压缩机以及泵所产生的振 动情况,由于其进行工作的原理,管路内部的气体和液体的压力并不是均衡的, 所以就会引起结构震动的情况。而间接振动的来源往往是舰船上的机械设备,机 械设备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装置传递给管路系统,这种情况下,管路系统直接和 噪声源进行连接,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噪声问题,另一方面也给管路系统带来了 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振动源进行控制是最能治标治本的手段。 (二)在中间环节进行隔离 在中间的连接环节采取一些隔离措施,防止噪声和振动转移到其他部位,很 多情况下,由于机械运行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对于机械的振动以及噪声问题难以 进行彻底解决,此时就可以在传播途径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噪声,这在工程 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行之有效。当前来看,经常用到的措施有采用弹性连接、选用阻尼材料、给管道添加消音器和滤波器等等。 二、管路振动噪声控制措施 (一)管路振动及结构噪声的控制措施 舰船结构中的振动和噪声主要有两个产生原因,一是机械设备的振动与结构噪 声通过与舰船 结构的连接部件传递至舰船结构;二是各种充液管路中的流体压力脉动和管壁的振动与结构噪声通过与舰船结构的连接部件传递至舰船结构。因此为了提高军 用舰艇的隐身性能和民用船舶的安静性与舒适性,必须同时隔离机械设备和管路两 者的振动和结构噪声向舰船结构的传递。 隔离机械设备的振动和结构噪声向舰船结构的传递主要就是对舰船主动力装置、辅机进行减振和隔振。这方面内容不再赘述。舰船管路的振动和结构噪声的 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直接与管路系统相连的各类动力机械(如泵、风机等) 的结构振动传到了管壁并由其传播;二是这类动力机械正常工作时管内流体的压力或流量脉动,如果条件合适,管内流体的压力或流量脉动可诱发管壁的结构振动并

振动监测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张义民:《机械振动学漫谈》,科学出版社,2010. 【2】S. S. Rao. Mechanical Vibrations (SI ed.). Prentice Hall, 2005《工程中的振动问题》【3】刘延柱陈文良陈立群:《振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易良榘:《简易振动诊断:现场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5】A.Dimarogonas. Vibration for Engineers (2nd ed.). Prentice-Hall, 1996 【6】张义民李鹤:《机械振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7】P. L. Gatti, V. Ferrari. Applied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Vibrations: Theory, Methods, Measuring Instrumentation. London: E & FN Spon, 1999 【8】屈维德等:《机械振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00-01-01 【9】G. Genta. Vibration of Structures and Machines: Practical Aspects (3rd ed.). Springer-Verlag, 1999 【10】闻邦椿:《机械振动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1 【11】W J Palm. Mechanical Vibration, John Wiley &Sons, 2006 【12】韩清凯,于晓光:《基于振动分析的现代机械故障诊断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5-1 【13】J. H. Ginsberg.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2001 【14】王孚懋,任勇生,韩宝坤《机械振动与噪声分析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15】师汉民,黄其柏《机械振动系统:分析建模测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1

热控设计质量控制综述

热控设计质量控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热工控制系统装置在电厂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相当于电厂的大脑和神经网络。热控专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热工仪表及 控制系统的设计、端子接线、设备材料开列等。热工控制系统装置由多种热控仪 表检测元件、电缆及通信设备、控制装置及系统设备组成,运行环境比较复杂。 为了确保热工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设备布置、就 地盘柜布置,热控电源、气源系统,电缆桥架、热控系统图、控制系统等方面介 绍了热控专业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热控;质量;控制系统;仪表 引言 随着国家政策要求以及企业发展需要,设计单位逐步从单纯的设计企业向总 承包型的工程公司转变。总包工程对设计要求更高更细致,这对热控专业的工作 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工程模式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在系统设计、 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护检修以及工程管理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因此,对设 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设计的角度综述热控专业质量控制要点。 1电厂运行时热控系统常见的几个问题 1.1热控保护系统中出现的误动情况及成因 现代火电厂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因人为等因素出现误动情况。第一,部分火电 厂在对热控系统装置进行安装时因安装人员自身专业水平较低,且在安装时并未 完全严格按照安装流程进行安装,导致系统装置中部分位置出现程序错误,导致 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误动情况;第二,部分系统的电缆、电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 现老化情况,导致系统电力输送等出现问题,导致误动现象出现;第三,由于维 修人员自身意识不到位或受其自身专业维修能力有限的影响,在系统设备维修过 程中未及时对该设备进行完善维护,导致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导致误动现 象发生。而通过对误动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数误动现象的成因属于人为因素,因此对该问题进行解决的效率较高,具有一定可控性。 1.2系统管理方式过于传统 第一,部分发电厂在针对热控系统进行设计时,由于设计人员未及时对发电 厂实际要求和具体情况加以了解,只是凭借自身设计经验对热控系统进行设计, 导致整体系统的运行形式不满足发电厂实际需求,而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根据发电 厂实际情况采取管理措施,进而使热控系统出现严重问题;第二,受到科技水平 的推动,我国火电厂内的热控系统水平得到提升,但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 自身意识存在问题,或缺乏先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管理方式,导致管理形式与现代系统产生脱节,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反而导致系统运行 出现问题;第三,部分发电厂在对热控系统设备中的装置配件进行采买时过于重 视成本问题,导致装置质量无法达到系统运行质量标准,而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其 管理方式受传统限制无法对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导致质量问题逐渐增大,致使热 控系统整体水平低下,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对发电厂整体运行稳定性和人员安全 从产生极大威胁。 1.3相关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第一,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热控系统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但在针对专

振动理论及应用期末复习题题

2008年振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题(20分) 1、在图示振动系统中,已知:重物C 的质量m 1,匀质杆AB 的质量m 2,长为L ,匀质轮O 的质量m 3,弹簧的刚度系数k 。当AB 杆处于水平时为系统的静平衡位置。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微振时的固有频率。 解: 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C 的位移y 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 y =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AB 转角:L y /=? 系统动能: m 1动能:2112 1 y m T = m 2动能:2222222 22222)3 1(21))(31(21)31(2121y m L y L m L m J T ====? ω m 3动能:2322 32333)2 1(21))(21(2121y m R y R m J T ===ω 系统势能: 221)2 1 (21)21(y k y g m gy m V ++-= 在理想约束的情况下,系统的主动力为有势力,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因而有: E y k gy m gy m y m m m V T =++-++= +2212321)2 1 (2121)2131(21 上式求导,得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E y m m m k y '=+++) 2 1 31(4321 固有频率和周期为: ) 2 131(43210m m m k ++= ω 2、质量为m 1的匀质圆盘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轮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绳并通过定滑轮A 连在质量为m 2的物块B 上;轮心C 与刚度系数为k 的水平弹簧相连;不计滑轮A ,绳及弹簧的质量,系统自弹簧原长位置静止释放。试采用能量法求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系统可以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以重物B 的位移x 作为系统的广义坐标,在静平衡位置时 x =0,此时系统的势能为零。 物体B 动能:2212 1 x m T =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质量将成为我国广大企业抓住机遇、迎接严峻挑战的关键。要拓展海外市场,必须靠有竞争力的质量;要保护国内的市场,不再有高关税和政府的过渡保护,也要靠质量的较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大发展。本文综合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评价,提出看法,以便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管理、管理改进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在“数量”问题已解决的今天,人们将越来越追求和依赖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的领域不断拓宽,生活的质量、环境的质量、文化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质量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民族的形象。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一、质量管理理论的回顾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生产力迅猛发展,生产过程分工细化、日益复杂,许多美国企业按照泰勒的管理模式,纷纷设立检验部门,使检验与生产分离开来,其最大特点为“事后把关”。(2)统计质量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休哈特就提出“控制与预防缺陷”的概念。主要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由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但这种方法只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美国的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将企业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二)、质量管理的理论流派 1、事后检验 20世纪,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1911 年泰勒出版了专

半主动悬架振动控制方法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BI YE SHE JI (二零届) 半主动悬架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年月

当前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悬架的控制技术已成为当今控制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根据先前的研究,悬架的数学模型有很多种,本次论文应用理论分析,选择和构建了二自由度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针对汽车悬架系统的动态特征,应用PID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先后设计了半主动悬架PID控制器,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半主动悬架模糊PID 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构建了实现这些策略的悬架控制模型。通过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的实现是可行的、合理的,与被动悬架控制、单纯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相比,该控制方式能够有效得减小车身加速度的幅值,减小车身的振动,并使得加速度变化更加平缓,符合汽车对平顺性的要求。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模糊PID,仿真

At present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comfort of vehicles,vehicle suspension controltheo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There are variety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uspension , this thesis apply theoretical analysis, selected and constructed a quarter of two degrees of freedom dynamic model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fo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applying PID control theory and fuzzy control theory, has designed a semi-active suspension PID controller, fuzzy controlle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emi-active suspension fuzzy PID controller, building the suspension to achieve these strategies Control model in the matlab / simulink software. 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Fuzzy PID control implementation is feasible, reasonable, comparing the passive suspension control, a simple PID control, fuzzy control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ody acceleration amplitude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the body,and make changes more gentle acceleration.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ars on the ride comfort. Keywords:Semi-active suspension, fuzzy PID, simulation

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综述分析解析

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综述 黄盼 (西华大学,成都四川 610039) 摘要:振动测试和分析对结构和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故障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当前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包括振动测试与信号分析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振动信号数据采集技术、振动测试技术、以及振动测试与信号分析的工程应用,最后对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振动测试; 信号分析; 动态特性; 综述 Summary of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HuangPan (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tool in analyzing structure and system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detecting the failures of structures,systems and facilities.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bra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vibration signal data acquisition,vib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vibra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is predicted. Key words: vibration testing; signal analysis; dynamic characteristic;overview

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食品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工程114 31111420 王春月 摘要:针对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本文主要从食品质量管理的定义、现状原因、体系结构、对策及趋势展望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将众多学者对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些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的认识食品质量管理。同时也求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几乎达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激起了全社会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对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视。从整个战略层面看,这一系列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威胁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它严重损害我国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降低了我国食品的国际信誉,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就必须进行食品质量管理。 一、相关概念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李正明(2003)认为,所有食品在正常摄取时必须确保安全,任何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东西,不能成为合法销售的食品。因此不存在普通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 食品质量的定义,高新宇(2011)认为,食品是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食品的全部特性。食品质量策划、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保证与改进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高新宇将这些活动统称为食品的质量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第一、管理部门要及时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产生,从而保护公众健康;第二、通过杜绝有误导倾向的食品、不卫生的、甚至是有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