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导论论文

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

微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是电子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电子或离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学科。它以实现电路和系统的集成为目的的。微电子学中实现的电路和系统又成为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是微小化的;在微电子学中的空间尺寸通常是以微米(μm,1μm=10 ? 6m)和纳米(nm,1nm=10 ? 9m)为单位的。

为电子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离子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学又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这一领域上,微电子学是研究并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科学,是研究信息获取的科学,构成了信息科学的基石,其发展书评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设计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域。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和个体化。要求系统获取和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以极高速度精确可靠的处理和传输这些信息并及时地把有用信息显示出来或用于控制。所有这些都只能依赖于微电子技术的支撑才能成为现实。超高容量、超小型、超高速、超高频、超低功耗是信息技术无止境追求的目标,是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动力。

微电子学渗透性强,其他学科结合产生出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微机电系统、生物芯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微电子学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信息领域中,微电子学是研究并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储存、处理和输出的科学,是研究信息载体的科学,构成了信息科学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

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基于微电子学的特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获得以下一些基本的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模型、物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固体物理学、电子学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和指导VLSI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它法律法规;5.了解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

业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微电子历史

国际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建立起来的现代物理学。这期间的重要发现包括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的X射线、198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1900年普朗克建立量子论、1905年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正是这一系列的发明

和发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导致了海森堡、薛定谔等建立起量子力学的理论体系,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位于摩尔工程学院的ENIAC。(美国军方图片)电信号处理工业始于由Lee Deforest

在1906年发现的真空三极管。[1]真空三极管市的收音机、电视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成为可能。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大脑,这台被称为电子数字集成器和计算器(ENIAC)的计算机于1947年在宾西法尼亚的摩尔工程学院进行了首次演示。这台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的计算机大相径庭。它占据约1500平方英尺的面积,重30吨,工作时产生大

量的热,并需要一个小型发电站来供电,花费了1940年时的40万美元。ENIAC的制造用了19000个真空管和数以千计的电阻及电容器。然而这个庞然大物的运行速度只有每秒5000此,存储容量只有千位,平均稳定运行时间只有7分钟。真空管有一系列的缺点,如体积大,连基础容易变松导致真空泄漏、易碎、要求相对较多的电能来运行,而且元件老化很快。ENIAC和其他基于真空管的计算机的主要缺点是由于真空管易烧毁而导致运行时间有限。这些问题成为许多实验室寻找真空管替代品的动力,这个努力在1947年12曰23日得以实现。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John Bardeen,Walter Brattin和William Shockley,演示了由半导体材料锗制成的电子放大器件。这个器件不但有真空管的功能,而且为固态(无真空),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并且寿命长的优点,起初命名为“传输电阻器”,而后很快更名为晶体管。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被授予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包括生活、生产、甚至战争都产生了并且还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晶体管的发明也拉开了电子时代的序幕,从1947年开始,半导体工业呈现出在新工艺和工艺提高上的持续发展。

国内微电子学专业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成就回顾

中国微电子学专业的教育历史应追朔到1956年。1956年,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五校联合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门化。最早由这个专业培养的许多毕业生都成为我国微电子领域的权威或领导。半导体专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1970年前后,随着对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电子计算机对集成电路需求的推动,促进了国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增加了半导体专业。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还缺乏竞争力,受到进口元器件的冲击,很多半导体器件厂下马或转产,相应地很多高校的半导体或微电子专业也被迫取消。进入90年代中期,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普及以及通信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加大了对微电子行业的支持力度,对微电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微电子专业的发展迎来了第三个高峰。国家"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微电子产业建设的高新技术发展策略。目前,许多高校以及一些专科学校都纷纷建立微电子专业。各学校的办学特点不尽相同,但主要培养目标基本围绕三方面:集成电路工艺开发,集成电路中的器件和材料研究,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微电子学的重要分支

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设计(底层电路设计(偏物理)--->SOC设计(偏编程)…)

MEMS(微机电系统),需要非常杂的知识面

EDA,是介于制造和设计之间的一个比较独特的领域,需要比较广的知识面和编程能力

国内微电子学专业发展

近30年来,集成电路技术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向前发展。集成电路工艺中的特征尺寸更小(<100nm),集成密度更高,集成电路材料趋于多元化(不再仅仅是硅基、二氧化硅和铝引线等),集成的元件种类更多(各种传感器),集成的系统更为复杂、庞大,集成电路的功能更为完善和强大(一个芯片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SOC),集成系统的功耗更低,成为半导体工业(微电子工业)基本发展趋势。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起步于1965年,由于体制等众多的原因,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从市场份额来看,2002年国产芯片年销售额为130.3亿元,占世界芯片产量的0.7%左右;从技术上看,总体上还有两代左右的差距。2002年,我国芯片自给率才25%,其他75%均需要进口,进口集成电路耗资33.6亿美元,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基本上依靠进口。由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半导体行业的相对滞后,许多高校已停止了半导体工艺人才培养,导致集成电路工艺人才更是奇缺。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成为当前新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现代信息化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微电子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属于幼稚工业,无论技术水平、产品水平还是综合实力都无法与发达国家同行的实力相抗衡。

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是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共同编制的的一个文件,是产业界(芯片制造商、设备和材料供应商)、政府部门和大学、研究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该文件对当前半导体技术进行评估,对未来15年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对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大学、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与微电子学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对本专业构成的挑战、要求

1.进入21世纪,与微电子专业学科相关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

(1)器件尺寸不断缩小,目前器件特征尺寸已进入纳米量级。器件尺寸继续缩小将遇到很多物理问题和技术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进行新器件、新结构、新工艺等研究。

(2)集成度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可以把整个电子系统或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里,形成集成系统芯片(SOC)。系统芯片与集成电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微电子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能从事IC设计,还能从事SOC设计,研究SOC的设计方法。

(3)与集成电路技术相关的新材料不断涌现,高K栅介质、低K互连介质、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都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4)微电子与其他学科结合诞生新的交叉学科,也是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集成光电子学、微机械电子学(MEMS)、纳电子学等。因此,要求微电子专业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这种跨学科、多学科结合发展的需求。

2.微电子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按照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材料、工艺、设计、测试、封装等方面都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在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中,将微电子技术分为1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1) 设计,(2) 测试与测试设备,(3) 工艺集成、器件和结构,(4) 前端工艺,(5) 光刻,(6) 互连线,(7) 工厂集成,(8) 组装与封装,(9) 环境、安全与健康,(10) 成品率,(11) 计量,(12) 模型与模拟。

3.国内微电子技术现状与社会需求

根据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预测,2010年我国微电子产业的产值将达到3000亿人民币,占到当时全世界集成电路产值的6%,其中芯片制造业的产值约为1500亿元,设计业和封装业1500亿元。根据国际上的一般规律,一个10亿元产值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大约需要1500名左右的工程师;一条年产3万片的8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的年产值约30亿人民

币,需要1000名工程师和1000名配套人员。这样,未来10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需要20~25万设计人才,芯片制造业产值约需要10万名工艺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奇缺,设计人才全国不足万人,因此今后10年对微电子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从2003集成电路行业年会的数字显示,国内IC设计从业人员实际不足5000人,其中真正完全成熟的系统设计工程师不过1000人;每年从各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只有300多人,本科生也不过10000人,对比上海半导体和IC研讨会发布的2008年大陆IC产业对IC 设计工程师需求量250000人,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三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与思路 高温CMOS模拟运算放大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单粒子效应电路模拟方法研究 线性电路的全温区电路模拟软件TSPICE 运用于宽带系统中的可重构模拟基带电路的研究和设计 基于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后逻辑支持电路改进与模拟延迟线性能分析 单粒子效应电路模拟方法研究 FTFN在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主要方法 可编辑的模拟电路仿真器材库的设计与实现 模拟电路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模拟数字电路故障诊断新方法 神经网络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方法研究 基于故障字典法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闪光鞋控制电路 QX_4型起动器控制电路的改进 HV-720摄像机自动灵敏度控制电路的剖析与改进 JEM-100CXⅡ透射电镜真空系统指标及其控制电路调整

对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的改进 介绍一种路灯控制电路 一种通用DMA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微功耗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HT—7605 集成电路测试仪控制电路与分选系统接口技术研究 射频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传感器应用中的“控制电路”与“工作电路” 三端稳压器TL31在家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 GEMFU2型多幅照相机控制电路的检修 “吊篮上升”防超高控制电路 牙科综合治疗机控制电路故障检修 微型机电系统端点特性建模技术研究 微电子驱蚊器新奇产品大市场 多功能微电子式汽车,摩托车电器线路保护器问世 原子层淀积技术及其在微电子薄膜中的应用 利用场发射电子探针鉴定微电子构装覆晶焊点与金属化层之界面反应 评华润安盛与星科金朋的合作 微电子自动闭塞电源盒的研制与开发 七星微电子库存管理问题研究 微电子标准样片制备研究 芯邦微电子一招鲜之后的尴尬?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电子厂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微电子装配中的应用 技能登高工程在人才强企战略中的应用——以南通华达微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国内要闻 微电子用高纯度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

微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微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下面是由 ___的微电子技术,谢谢你的阅读。 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群研究 【摘要】微电子技术进步促进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同时,以微电子产业为基础的许多领域也正在形成产业群发展浪潮。本文旨在探讨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群的关系,研究微电子产业群,区分微电子相关性产业群和微电子产业集群,揭示其产业群的特殊性,深化我们对微电子产业群的认识,促进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业群;产业集群;相关性产业群 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以微电子产业为基础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极富创造性的变革,从而引领了新一轮的产业群发展浪潮。本文旨在通过对微电子技术与产业群发展关系的研究,探讨微电子产业群的分类以及它们的特征,把握微电子产业群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微电子产业群健康有序发展。

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系列技术,它包括系统和电路设计、器件、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除集成电路外,还包括集成磁泡、集成超导器件和集成光电子器件等。为便于分析,我们设定:研究的微电子技术主要限于集成电路的器件、工艺技术等领域。 微电子技术始于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单极型集成电路(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 电路时代。从1958年TI研制出第一个集成电路触发器算起,到xx 年Intel推出的奔腾4处理器(包含5500万个晶体管)和512Mb DRAM(包含超过5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 目前,微电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其发展表现在三点: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其中微电子前沿技术包括:微电子制造工艺(元器件的生产、测试和封装等);微电子材料的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混合信号/射频

微电子毕业论文选题

微电子毕业论文选题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学主要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接下来是学术堂收集整理的微电子毕业论文选题,欢迎大家阅读。 微电子毕业论文选题一: [1]陈俊,王学毅,谭琦,杜金生,吴建。键合SOI材料应力的控制技术[J]. 微纳电子技术,2017,(05):304-310. [2]白琼,张斌珍,段俊萍,黄成远,王颖。基于新型谐振柱的高频波导滤波器的设计[J]. 微纳电子技术,2017,(05):324-328+363. [3]肖咸盛,杨拥军,卞玉民,张旭辉。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低阻尼宽频响加速度传感器[J]. 微纳电子技术,2017,(05):329-335+341. [4]马世童。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通讯世界,2017,(07):300. [5]黄诗浩,孙钦钦,谢文明,汪涵聪,林抒毅,陈炳煌。不同直径张应变锗材料对光谱和晶体质量的影响[J]. 半导体技术,2017,(04):305-309. [6]刘坤,曼苏乐。应用于微电网的新型潮流控制器[J]. 电气自动化,2017,(02):60-62.

[7]许吉强,卢闻州,吴雷,沈锦飞,惠晶。低压微电网逆变器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09):36-43. [8]刘旭,姜克强。限流接闪器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建筑电气,2017,(03):18-21. [9]莫大康。中国半导体业需要多元化推动力[N]. 中国电子报,2017-03-24(008)。 [10]Mary. 我国在3D NAND存储器研发领域取得标志性进展[J]. 今日电子,2017,(03):25-26. [11]刘民哲,王泰升,李和福,刘震宇,陈佐龙,鱼卫星。静电场辅助的微压印光刻技术[J]. 光学精密工程,2017,(03):663-671. [12]李展征。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探讨[J]. 电子世界,2017,(05):129-130. [13]杜高明,李向阳,马世碧,宋宇鲲,张多利。基于多路径路由片上网络的低功耗联合编码电路设计[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03):86-89. [14]曹璐,刘宏,田彤。一种采用数字修调技术的低温漂带隙基准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2017,(05):150-153+157. [15]. 研制出首个稳定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开关器件[J]. 机床与液压,2017,(04):141. [16]. 石墨烯在室温下实现自旋过滤[J]. 炭素技术,2017,(01):38. [17]赵善通。对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几点思考[J]. 科技与创

集成电路论文

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状况 摘要 集成电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异常迅速,技术进步门新月异。虽然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不算发达,但伴随着全球产业东移的大潮,中国的经济稳定增长,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充裕的各类人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将会崛起成为新的世界集成电路制造中心。 首先,本文介绍了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概念,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在介绍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并给出了发展我国集成电路的策略。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战略产业,其已成为一些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相比于其它地区,中国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后来者,但新世纪集成电路产业的变迁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蚓起带来了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中国不仅能成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新兴地区,更能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强国。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Integrated circuit(IC) industry is of a knowledge,technology and capital concentrated nature. IC industry in the world develops extremely fast and the technology improves everyday.Although currently China’s IC industry is not fully developed,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either quality or quantity of the products.with the shifting of the global industry centre to the east and with the stable economic growth,enormous market demands and abundant human and nature resources available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 industry has favourable conditions in all aspects.and it is expected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China will become tire new IC manufacturing centre in the world.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IC , and analysis the important points of it. Secon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s of IC in the word especially in China. In the end, this paper gives some advices of the developments of IC in our country. The IC is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modern manufactur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IT has become some national top prior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the latter of the China'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but the changes of the IC industry in the new century for China'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vermis creates opportunity, if we can seize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China can not only a new region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more can become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in the world powers. Key words: IC current situations tendency 前言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电子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一门高科技应用性学科,是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被誉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本专业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 4. 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5.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7

微电子技术论文

浅谈集成电路之光刻技术 摘要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集成电路作为上一世纪的产物,发展至今的40多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集成电路图形的线宽缩小了约四个数量级,电路集成度提高了六个数量级以上等。如今,集成电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工艺的关键性技术,集成电路的飞速的发展成果主要应归功于光刻技术的进步。光刻技术的构想源于印刷技术中的照相制版技术,它是一种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利用光学—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物理刻蚀方法,将电路图形传递到单晶表面或介质层上,形成有效图形窗口或功能图形的工艺技术,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掩膜版、光刻胶和光刻机,其主要工艺流程有: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胶。 目前,大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从光学、物理学、化学、精密机械、自动化以及电子技术等不同的方面对光刻技术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集成电路光刻技术工艺流程光刻胶 正文 光刻技术概述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工艺的关键性技术: 表1 集成电路制造的各个发展阶段对光刻技术的要求

由此可进一步说明,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工艺的核心技术。 一般来说,在ULSI制备工艺中对光刻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如下几点。 (1)高分辨率在集成电路工艺中,通常把线宽作为光刻水平的标志,用加工图形线宽的能力代表集成电路的工艺水平。 (2)高灵敏度的光刻胶光刻胶的灵敏度与光刻胶的成分以及光刻工艺条件都有关系。在确保光刻胶各性能优异的前提下,提高光刻胶的灵敏度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3)低缺陷在集成电路工艺过程中,器件上出现一个缺陷就可能使整个芯片失效,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缺陷。 (4)极小的套刻对准偏差在ULSI工艺中,图形线宽在1um以下,对套刻的要求非常高。一般器件结构允许的套刻误差为线宽的+10%左右。 (5)大尺寸硅片的加工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硅片的利用率,采用大尺寸硅片加工,但是其技术难度更大。 光刻的工艺流程 简单来说,光刻技术能实现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晶体表面上的过程。其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胶等工艺步骤。 (1)涂胶在硅片表面形成厚度均匀、附着性强、并且没有缺陷的光刻胶薄膜 (2)前烘通过高温烘烤,使溶剂从光刻胶中挥发出来,使其性质达到加工工艺的要求,通常采用干燥循环热风、红外线辐射以及热平板传导等热处理方式。 (3)曝光实现掩膜图形的转移。但是,在曝光过程中,曝光区和非曝光区的边界会出现驻波效应,影响形成的图片尺寸和分辨率,为降低驻波效应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进行曝光区烘培。 (4)显影把刻入的图形显现出来,影响显影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曝光时间、前烘的温度和时间、光刻胶的膜厚、显影液的浓度、显影液的温度及显影液的搅动情况等。 (5)坚膜把晶片进行高温处理,除去光刻胶中剩余的溶剂,增强光刻胶对衬底表面的附着力,同时提高光刻胶在刻蚀和离子注入过程中的抗蚀性和保护能力。 (6)刻蚀 (7)去胶将光刻胶从晶体表面除去,去胶方法包括湿法去胶和干法去胶

微电子论文

造福人类的微电子技术 赖志鹏微电子学一班111101017 微电子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大战中、后期,由于军事需要对电子设备提出了不少具有根本意义的设想,并研究出一些有用的技术。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后来又结合印刷电路组装使电子电路在小型化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集成电路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国巨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仅仅几十年,微电子技术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我们的生活国防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诸如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医疗卫生、交通、军事、消费市场、自动化生产等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既代表国家现代化水平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 微电子技术已经和现代医学技术紧密相连,生物芯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或其他样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生物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药物基因组图谱、药物筛选、中药物种鉴定、农作物的优育优选、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环境检测、国防等许多领域。它将为人类认识生命的起源、遗传、发育与进化、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开辟全新的途径,为生物大分子的全新设计和药物开发中先导化合物的快速筛选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生物芯片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医疗模式,提高我们疾病的监测和治愈水平,更好地保障人类的将康。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普及铺平了道路。计算机从刚被创造出来的庞然大物到现在家家户户必备的掌上电脑,归功结底得益于微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以至微处理器,促使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三次飞跃。在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主存储器是决定计算机技术面貌的主要因素。当时,主存储器有水银延迟线存储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和磁心存储器等类型,通常按此对计算机进行分类。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主存储器均采用磁心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不仅科学计算用计算机继续发展,而且中、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廉价的小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开始大量生产。1964年以后,在集成电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系列化的发展时期。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心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并且开始普遍采用虚拟存储技术。随着各种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和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微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中开始出现固件子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迅速从中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水平,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正以翻天覆地的姿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融合使得汽车电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另外,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的

微电子结课论文

《微电子学概论》感想 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微电子学概论》是我们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这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一些集成电路基础,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导体知识。特别是最后几个礼拜,老师还播放一些苹果公司和因特尔公司的芯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些MOS集成电路工艺流程。并且对微电子学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简介 微电子学是电子学的一门分支,主要研究电子或离子的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微电子学是以实现电路和系统的集成为目的:研究如何利用半导体的围观特性以及一些特殊工艺,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制作大量的器件,从而在一个微小的面积中制造出复杂的电子系统。 微电子作为一个非常有活力的领域,依然在不断快速发展。一些技术已经投入应用,在社会各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便利;而另一些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有待科学家们的继续研究。目前,微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包括微电子制造工艺、微电子材料的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以及MEMS 技术等。微加工工艺是制造MEMS 的主要手段,IC 制造技术含(如光刻、薄膜淀积、注入扩散、刻蚀等)、微机械加工技术(如牺牲层技术、各向异性刻蚀、双面光刻以及软光刻技术等)和特殊微加工技术。目前微电子的制造工艺采用光刻和刻蚀等微加工方法,将大的材料制造为小的结构和器件,并与电路集成,实现系统微型化。 只有微电子技术取得突破,才能制造出更高性能的集成电路,从而导致相关的一系列电子产品的更新。微电子技术在军事国防方面同样有重要的应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提升了军事装备和作战平台的性能,而且导致了新式武器以及新兵种的产生。微电子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传统战争的模式,将面对面的战斗演变为超视距作战。微电子技术在小型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导致了微机电系统(MEMS)的出现,引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由于MEMS 系统和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可批量生产等众多优点,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制造出了微型加速度计、微型陀螺、各种传感器等多种类型的MEMS 产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类社会迈入“硅器时代”微电子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微电子产业的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也是微电子领域的热门。由最原始的元素半导体(锗、硅、硒、硼、锑、碲),到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磷化锢、锑化锢、碳化硅、硫化镉及镓砷硅等),乃至热门的有机半导体和无定型半导体。半导体材料的

数控专业毕业论文

联合职业院校 (生物工程分院)题目数控车床的基本应用 XX王杰教育层次大专 学号072510444 省级电大联合职业院校 专业数控技术分校生物工程分院

摘要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正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发展初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美国、德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延续了18年以上,美国、德国、国四国重化工业发展期平均延续了12年,我们估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将至少延续10年,直到2015年。因此,在未来10年中,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目前,机械行业中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电站设备、工程机械、床等将受益于产业转移,加快出口进程

数控机床的产生 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零件都具有很大的批量,单件与小批量生产的零件(批量在10~100件)约占机械加工总量的80%以上。尤其是在造船、航天、航空、机床、重型机械以及国防工业更是如此。 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通用的,能够适用产品频繁变化的柔性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与发展起来的。它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密复杂零件提供了自动化的加工手段。 根据国家标准GB/T8129-1997,对机床数字控制的定义:用数字控制的装置(简称数控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引入数字数据,从而对某一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叫数字控制,简称数控。用计算机控制加工功能,称计算机数控(puterized numerical ,缩写CNC)。 数控机床即使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或者说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从应用来

微电子论文

微电子学与医学的结合造福社会 刘畅自动化专业093班学号:090919 摘要: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它主要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类电子产品,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电子技术过去在医学中的主要是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集成电路,在未来主要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药业、农业、环境科学等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领域中均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我所了解的微电子技术 1.定义微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电子电路。它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而成本低,可靠性高。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 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信息时代具有巨大的影响。它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2.发展历史:微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在二十世纪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集成电路的发展史。1904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电子管——二极管,不就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三极管。电子管的发明,使得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起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947 年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体积微小的晶体管使集成电路的出现有了可能。之后,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比尔按其思路,于1958 年制成了第一个集成电路的模型,1959 年德州仪器公司宣布发明集成电路。至此集成电路便诞生了。集成电路发明后,其发展非常迅速,其制作工艺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至今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 万倍,特征尺寸缩小200 倍,单个器件成本下降100 万倍。 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民用、军方、航空等多个方面。现在人类生产的电子产品几乎都应用到了微电子技术。可以这么说微电子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廉、可靠、 体积小、重量轻的微电子产品,使电子产品面貌一新;微电子技术产品和微处理器不再是专门用于科学仪器世界的贵族,而落户于各式各样的普及型产品之中,进人普通百姓家。例如电子玩具、游戏机、学习机及其他家用电器产品等。就连汽车这种传统的机械产品也渗透进了微电子技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引擎监控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出租车的计价器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上有时甚至要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微处理器。现代的广播电视系统更是使微电子技术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集成电路代替了彩色电视机中大部分分立元件组成的功能电路,使电视机电路简捷清楚,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由于采用微电子技术的数字调谐技术,使电视机可以对多达100 个频道任选,而且大大提高了声音、图像的保真度。总之,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诸如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医疗卫生、

SnO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论文

SnO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论文

5n0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一般Sn02纳米材料及本文中的Sn02纳米空心球,主要原因是该材料暴露的{1l 1)晶面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有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快速进行。 采用水热法合成暴露{332}高指数晶面的Sn02正八面体,Sn02{332}JE/\面体棱长为95nm,两顶点间距离为140nm,在最佳工作温度250。C下,对800ppm 乙醇气体的灵敏度达2200,约为Sn02{111)最大灵敏度的12倍,且最佳工作温度低于Sn02{111),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1.5s和32s,气敏性能优于Sn02{111)八面体材料,原因是f332}晶面的催化活性高于{111)晶面,反应速率更快且最佳工作温度降低。 关键词:空心球;高指数晶面;气敏性能

万方数据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odem society develop rapidly,living standards improves,at the same time,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including gas pollution.Thus gas sensors are used to monitor the environment gas and sound the alarm in time,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gas pollution problem.In a variety of gas sensors,the gas sensor of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has high sensitivity,low cost,long life and other advantages.Combining with the nanotechnology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gas sensitive.Sn02 nano materia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used gas sensitive substrate materials,bu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like poor selectivity and11igh working temperature.Thus for the sake of further improving the gas sensor applications of nano Sn02 materials,reducing size of materials,doping and some other methods are used.Among these methods,changing the microstructure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the expose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the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target gas.Regulating energy facets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reactivity of material,thus improve the reaction rate.In this study,two methods of chang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regulating the exposed high energy facet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gas sensitive have been investigated.The connections between gas sensing a nd m icrostructure and crystal activity have also been explained. One step hydrothermal synthesis without any template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diameter of which are 1 40-200 nln.The Sn02 hollow Sn02 hollow nanospheres,the nanospheres are typically hierarchical structure,which consists of Sn02 nanoparticles.Compared with four kinds of organic gas as acetone,methanol,acetylene and butane,the Sn02 hollow nanospheres shows excellent selectivity to ethanol gas.At the optimal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250。C,the sensitivity to 800ppm ethanol gas is 107,the response time is 1 2.3 S and the recovery time is 2 1.6 S.The reason for the better

微电子技术课程论文

浅谈对微电子学的认识 关键词:微电子学说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晶体管芯片 引言:通过课堂上对微电子的学习和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及在网上了解到的一些知识,下面谈谈我对微电子学的一些认识。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历史的无线电电子学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掀起的缘由是微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兴起的,而这场革命的漩涡中心则是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 一微电子学简介 所谓“微”就是小的意思,通俗地讲,微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就是使电子器件和电子设备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微的科学和技术,其中心内容就是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而其实质则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其中微电子学是对电子系统-整机-部件-元器件-工艺-材料进行综合微型化设计和研究的一门学科,而现今广义的微电子技术除了包括有集成电路构成的微电子系统的应用技术和应用产品在内。当前,微电子技术的进展势头犹如咆哮江河,奔腾向前;由其激起的层层冲击波正以极其迅速之势,冲击着各科学技术分支的传统栅栏,冲击着人类社会各个角落,以至于每户家庭。微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主导技术,由于它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新的重要尖端技术群的陆续兴起或取得突破,从而促进信息社会的诞生,迎来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在当代,我们还找不出任何一门其他技术,在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方面,能与微电子技术相比。由于它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在一块小指甲般大小的硅片上集中了近百万个晶体管的奇迹;使过去占满整幢大楼的复杂电子设备系统缩小到能放入人们的口袋中;使整个社会出现了电子化、计算机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开创了无线电电子学的新纪元。 二微电子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微电子技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和推广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技术。它的兴起和获得急速发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

数控专业毕业论文(仅供参考)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点击此处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摁下CTRL键点击鼠标打开) XX广播电视大学 综合实训报告书 题目数控车床的基本应用 XX李海峰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077009609省级电大XX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数控技术分校继教院 指导教师安伟教学点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正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发展初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美国、德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延续了18年以上,美国、德国、韩国四国重化工业发展期平均延续了12年,我们估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将至少延续10年,直到2015年。因此,在未来10年中,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目前,机械行业中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电站设备、工程机械、床等将受益于产业转移,加快出口进程 关键词 : 数控工业化发展刀具机床

目录第一章数控机床的产生 第二章数控机床的发展 2.1数控系统的发展1 2.2机床的发展趋势2 第三章数控机床的分类 3.1按加工工艺方法分类4 3.1.1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4 3.1.2特种加工类数控机床4 3.1.3板材加工类数控机床4 3.2按控制运动轨迹分类5 3.1.2点位控制数控机床5 3.2.2直线控制数控机床5 3.2.3轮廓控制数控机床5 3.3按驱动装置的特点分类6 3.3.1开环控制数控机床6 3.3.2闭环控制数控机床7 3.3.3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7 3.3.4混合控制数控机床7

“中国搜索”应用搜索频道设计与实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搜索”应用搜索频道设计与实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论文

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第5章项目实现与测试38 5.1项目实现.38 5.1.1后台系统实现38 5.1.2前台界面实现43 5.2项目测试.49 5.2.1单元测试49 5.2.2功能测试..50 5.2.3性能测试..5 1 5.2.4兼容性测试52第6章总结与展望..54参考文献55致{射57

万方数据

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CoNTENT Abstract In Chinese ..I Abstract In English ..I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1.1 Project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1 1.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2 1.3 My work .3 1.4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the paper 3 Chapter 2 Demand analysis .4 2.1 Overview of system requirements ..4 2.2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5 2.3 System no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9 Chapter 3 The outline design of the project .11 3.1 Website architecture design .1 1 3.2 Techn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133.3 Data storage architecture 1 5 3.4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design .16 Chapter 4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project .19 4.1 Database design ..1 9 4.1.1Database Model .19 4.1.2Database table design ..20 4.2 Program detail design ..25 4.2.1 Class diagram .25 4.2.2 Package diagram ..27 4.3 Key issues to resolve in detail ..29 4.3.1 Web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29 4.3.2 XSS attack defense .3 1 4.3.3 Multi terminal access .34 Chapter 5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38 ;i;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专业论文 论文题目:16*16 LED 显示屏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24日 LED点阵显示器 摘要:本设计使用简单单片机AT98S52作为主控制模块,利用简单的外围电路来驱动 16*16的点阵LED显示屏。利用烧录器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单片机与PC机等外围存储设 备的数据传输,并能利用软件方便的进行显示内容的多样变化,另一方面点阵显示屏广 泛的应用于医院、机场、银行等公共场所,使信息的发布全面进入动屏时代,所以本设 计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性。 关键词:点阵 LED 单片机 目录 1 绪论 (3) LED简介 (3) LED简介和构成 (3) LED屏的分类 (4) 颜色可以分为 (4) (5) (5) (6)

(6) 2 LED点阵显示屏 (7) LED显示屏的提出 (7) LED显示屏的需求 (7) LED显示屏的开发环境 (8) 显示屏驱动电路的选择 (8) 亮度连续可调 (8) 串行口的选择 (9) 3 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10) 系统总框图 (10) 硬件条件 (10) 驱动部分 (11) LED显示屏行驱动电路 (11) LED显示屏列驱动电路 (12) 亮度连续可调 (13) 刷新频率的计算 (13) 键盘 (13) 软件方面 (14) 主程序的流程图 (14) 按键程序 (15) 行列的扫描 (15) 4 AT89S52部分程序码 (16) 5 测试、结果及分析 (17) 基本功能 (17) 发挥部分功能 (17) 其他发挥部分功能 (17) 6 总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