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绿色蝈蝈》学案

教师寄语: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

....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

....的歌手了。(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

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 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达标检测

(一)D

(二)课内阅读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

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

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

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6、(1)拟人(2)设问(3)比喻 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

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

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

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

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语文: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导学案(有答案)

23、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前诵读: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课堂探究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当堂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 ....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 ....的歌手了。(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反复诵读中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狩()猎扰()乱喑()哑喧()嚣 静()谧劫()掠喙()哀号()莴()苣()更生一chu()gōu( )火 d( )忌 shn( )吸 cun( ) 夺贪ln()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暗哑()惊慌失错()更生一踌()() 合睦共处()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周作人称赞法布尔的作品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⑴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找出最能体现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句子写下来。 ⑵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和句子,抄在下面。 ⑶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外形是怎样的?请找出课文原句进行说明。 ⑷除了写它的外形以外,课文还写了蝈蝈的哪些习性?重点写哪个方面?请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作具体说明。 学习·研讨 练习·延伸 1.阅读《莺》,完成文后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绿色蝈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喑哑()蝈蝈()螽()斯大颚() 静谧()莴苣()钳()子嗉()囊 2.解释下列词语。 (1)弱肉强食: (2)惊慌失措: (3)窃窃自语: (4)庞然大物: 3.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国著名的家。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绿色蝈蝈1

初一下册第27课《绿色蝈蝈》学案 1.了解法布尔及《昆虫的故事》的有关常识。 2.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二、整体感知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扰乱( ) 狩猎( ) 哀号( ) 喧嚣( ) 喑哑( ) 莴苣( ) 静谧( ) 篡夺( ) 劫掠( ) 酷爱( ) 妒忌 ( ) 窸窣作响( ) 吮取( )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 ) 毫不犹豫( ) 喙( ) 篝火( )螽斯 ( ) 窃窃私语( ) 更胜一筹( ) 嗉( )囊(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更胜一筹: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3)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篡夺: 3.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思路提示: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通常会写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会从(1)形态特征(2)生活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3)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写。 三、探究赏析 (一)深入理解 1.文章是怎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的? 2.细读文章第3段,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

第18课《绿色蝈蝈》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上) (3)doc初中语文 (1)

?绿色蝈蝈?同步练习 绿色蝈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狩猎〔〕喧嚣〔〕喑哑〔〕宁静〔〕篡夺〔〕更胜一筹〔〕 2.本文作者法布尔是国闻名学家。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点?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要紧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讲讲作者在什么情形下用什么称呼,如此写有什么成效。 5.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讲讲如此写的好处。 6.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 7.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能够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课文6-10段短小精悍,一段一个意思,请分不加以概括。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9.请分不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⑴校园是漂亮的,那个地点 、、。 ⑵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 ⑶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⑴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⑵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看起来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

蛛,全身白色,能吐出专门坚强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光十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量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⑶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看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⑷蜘蛛在织网时,第一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那么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今后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出现辐射状的半径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专门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连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形。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⑸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⑹在光学仪器上,采纳专门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⑺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靠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赶忙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觉腿里没有肌几乎。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的一种不平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先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专门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因此人们仿照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剂的原理,查找自动调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10.本文的讲明顺序是〔〕 A.时刻顺序B.逻辑顺序C.空间顺序D.程序顺序 11.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A.⑴⑵/⑶⑷/⑸⑹⑺B.⑴⑵/⑶⑷⑸/⑹⑺ C.⑴⑵⑶⑷/⑸⑹⑺D.⑴/⑵⑶⑷⑸⑹/⑺ 12.〝蜘蛛织网技能之高妙,使人惊奇,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进行。〞这一句是从文中某段首提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几段的开头? 13.认真阅读,谈谈第二段内容安排上的详略特点。 14.第四段中连接〝蜘蛛织网〞先后顺序的一组词是。 15.阅读第四段回答,蜘蛛不愧为〝数学家〞的缘故是什么? 16.选文要紧运用了哪些讲明方法? 17.阐述人们研制〝步行机〞是仿照蜘蛛〝液压腿〞的什么本领〔用原文句回答〕? 〔二〕 苍蝇是〝逐臭之夫〞,几是污秽骚臭难闻之地,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人们见之格外厌恶,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奉献。

七年级下语文一对一教案

2014.06.28 (10:00-12:00) 一、触摸文言文的余温 《口技》(林嗣同,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点明口技表演的准备,设好铺垫)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正面: 侧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环保蝈蝈》新课标教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新课标 教案-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 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3 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养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帅选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学法指导】 1.先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2.精读一遍教材《绿色蝈蝈》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3.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标出;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一【自主学习】 1.①写出加点字的拼音:(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二)

重庆市涪陵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 语文版

18、《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课件,制作出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绿色蝈蝈’ 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 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研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生设疑: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郭文英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 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 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初一语文第8讲学案-说明对象和说明特征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预习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结构。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说明文的概念和分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是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如:我们五年级所学的《鲸》)和事理性说明文(如:我们六年级所学的《只有一个地球》)。 按照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又叫平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又叫生动说明文。 按写作目的不同可分为阐释性说明文(教材、考察报告等)、述说性说明文(人物经历、工艺流程介绍等)和实用性说明文(说明书)。 考点2 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

2、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 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考点3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3、并列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各层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类别。 (这三种形式并不是各自独立不容的,往往在一篇说明文中,这三种结构格式经常交叉使用。) 考点4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特征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常见的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有:(1)人物简介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 (2)书籍介绍类: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作品特点、社会价值。(3)序言类: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内容介绍、作品特点、社会意义和评价。 (4)生物类: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 (5)制品类: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过程、规模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6)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害处及改进方法。 (7)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以上每项中的各点,在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写作需要,突出主要特征。 考点5 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内容,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2.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困,靠业余自学,花了12年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学教书20多年,同时业余时间对昆虫及植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并将大量亲身观察所得写成了《昆虫记》,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和帝国教育部的奖励。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还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奇迹的创造者,我们在课外要阅读他的著作。 ●课文背景 作者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生观照虫性来反映社会人生,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部书从而成为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课文文体认识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了解绿色蝈蝈的一些习性,学会概括文章要点,理清说明的顺序,并学会观察,用流畅的语言描写观察所得。 ●课文主旨概括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声音和食物及习性,告诉人们要拥有一颗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心。 【预习】 1、抄写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本课词语较多,请计算你抄写用时。 2、给下列字注音、解词。 注音:狩.猎喑.哑静谧.篡.夺窸窣 ..篝.火 解释:喧嚣:弱肉强食: 惊慌失措:静谧: 喑哑:

3、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习性写了蝈蝈的和。 4、如果你喜欢绘画,请在下面画一只蝈蝈。简笔画也可以,卡通蝈蝈也不错哦。 【课堂学习】 1、课文在写蝈蝈之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来引出蝈蝈这个说明对象呢? 2、说说蝈蝈的外部特征。 3、作者描写了蝈蝈的哪些生活习性?重点写了哪方面? 4、蝈蝈喜欢吃蝉的腹部,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一问题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后作业】 检测题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 (2)《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4)《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 2、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3、课外阅读《昆虫记》,做读书笔记。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绿色蝈蝈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18、《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理解积累词语,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2、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法布尔: 《昆虫记》: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喧嚣劫掠静谧吮取喑哑狩猎嗉囊螽斯下颚 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 _(A.食肉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4、“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1、《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2)《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4)《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2、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冬日闲趣养蝈蝈 自清代时起,皇宫内外的官宦人家都喜爱聆听蝈蝈清脆的叫声,特别是在冬季里。每逢雪天,他们都要聚集在一处,把各自的蝈蝈摆放在温暖的房间里,一边赏雪,一边享受蝈蝈悦耳的歌声。这个习俗历经百年延至今日,如今竟成了平民百姓们冬日里的一大乐事。 说起冬天养蝈蝈,寇金宝老先生要算是其中最正宗的一脉了,100多年以来,寇家积累了不少饲养蝈蝈的经验,并且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寇先生告诉记者,凡是能在冬天饲养的蝈蝈,一般都是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出来的。每年的8月至9月底,寇先生都要前往山区收购一大批成年的母蝈蝈(也叫驴驹,尾部有一根长长的产卵管,无翅,不会鸣叫),带回饲养基地,交配后,在土中产卵。10月初,新孵出的幼虫最需要精心的照顾,它们一般吃一些涂裹了黄豆粉的胡萝卜,环境温度和日晒量都会影响到蝈蝈将来的颜色和体形。这些幼虫到了11月初,基本上结束蜕变,进入成虫期。简单地说,成年蝈蝈根据颜色、体形,大约分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注:本教学设计参考王君老师课例——《松树金龟子》。想探讨仿制名师课例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夯实字词基础,并能理解词语在文段中的作用。 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能捕捉文中的重点信息。 3、赏析文中拟人化的优美文字。 4、体会文章中反映出的科学精神。 第一部分导入 导入:大自然中的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活跃的生命。关注生命,研究生命是我们许多科学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绿色蝈蝈》。请大家看看题目,为什么叫做“绿色蝈蝈”?叫“红色蝈蝈”行不行? (“绿色蝈蝈”指蝈蝈外表的颜色) [投影展示] 中国读者读《昆虫记》,其心智不仅透着《天工开物》与唐诗宋词般的聪敏灵睿,而且透着《周易》与《诗经》般的浑厚幽深。(生读)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看出《昆虫记》有什么特点? (《昆虫记》跟《天工开物》一样有趣,充满智慧;和唐诗宋词一样充满魅力) 第二部分初阶挑战 一、字词读一读(投影展示) 注意:老师故意弄错几个字音,请指出。 喧嚣.(xiāo)篡(cuàn)夺窸(xī)窣(sū)气氛(fèn) 吮(shǔn)吸哀号(hào)喑(àn)哑喙(huì) 二、学生谈谈读完全文后最有感受的句子。准确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2、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猛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三、教师口述三个句子,判断正误。 1、在静谧的夜里,蝈蝈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个声音极为嘹亮,和安静的夜晚极不相称。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蝈蝈只喜欢吃肉,也爱吃甜食,它对其他食物是不屑一顾、毫无兴趣的。 第三部分中阶挑战 这篇说明文具体的说明了蝈蝈的哪些特征,并用文中词语简洁表达。 声:尖锐、喑哑、短促、清脆、柔和 形:嫩绿、苗条匀称 斗:纵身追捕、开膛破肚 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贪婪护食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一) 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二)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三)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环保蝈蝈》生本课堂导学案.doc

人教版语文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生本课堂导学案- 18、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前诵读: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课堂探究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当堂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