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内的语言理论概述

马丁内的语言理论概述
马丁内的语言理论概述

马丁内的语言理论概述

摘要:马丁内语言观的核心,是语言功能主义。马丁内对现代语言学的又一贡献,是他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言语活动中存在着从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归结为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发展、变化,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杂、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语言单位(指符素和音位)。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语言经济原则;马丁内

马丁内于1908年出生在法国萨瓦山区奥特维尔城坦的一个教师家庭。1928年进人巴黎高等研究学院,先后接受梅耶和房德利耶斯的指导,攻读日耳曼语言学。早期受到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训练,给马丁内日后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32年马丁内去丹麦,在叶姆斯列夫指导下进修语符学。但马丁内没有接受语符学的理论体系。在他以后的著作中,曾批评语符学只谈形式不谈实体,是脱离语言现实的“象牙之塔气但语符学所体现的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观点却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8年马丁内返回法国,担任了巴黎高等研究学院的语言学研究指导教授。1946年去美国,曾任纽约国际语言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及教授,以及La guistique杂志的主编。1955年回到法国,担任巴黎高等研究实习学院第四系结构语言学研究指导教授,同时担任巴黎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和普通语言学教授。1965年创办加如guistique杂志。现因年迈退休,但仍参加“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的学术活动。

马丁内的学术观点与布拉格学派接近,有人把他也算作这一派。但马丁内不曾是布拉格小组的成员,他的功能语言学可以说是融汇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结构主义两方面的长处,有着沟通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以前的)和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以后的)的特点。他在学术上研究的重点是音系学,特别是历时音系学这方面的代表作是《语音演变的经济原则》。但他在普通语言学方面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其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原理》和《语言功能观》。在语法研究方面有许多论文,大多收编在《功能句法研究》这本选集中。马丁内通晓印欧语系中的

多种语言。除法语外,也常用英语和意大利语写作,此外对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巴斯克语等和法国各地方言均有研究。在他许多重要论点中,影响较广的是关于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学说,这就与他的语言功能观紧密相连。本文主要介绍这两点重要理论。

一.语言功能观

马丁内语言观的核心,是语言功能主义。在他积极推动下,创立了“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马丁内与布拉格学派观点接近,但又不全相同。布拉格学派强调结构和功能两个观点,喜欢自称为功能结构学派。马丁内也很重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但在他看来,功能更为重要;在语言活动的机制中,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而“语言结构仅是功能表现的一个方面”(Martinet)。当然,他并不认为结构观点和功能观点是不相容的;他把功能看作结构存在和演变的根据,把结构观点视为功能观点的逻辑补充。按马丁内的看法,功能语言学不只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语言学。功能主义应贯穿于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语言事实的确定、语言单位的划分、语言结构的描述、语言演变的解释等等,都应以功能为主要依据。马丁内指出,我们研究语言,首先必须承认语言是人们共同使用的一种工具。作为工具的语言有多种功能,如交际、表达、美学功能,等等,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交际功能,即使彼此相互理解的功能,应被视作语言这一工具的中心功能”(Martinet)。他还指出,“功能是确定语言事实的标准”(Martinet)。一且意识到功能的重要性,也就自然会更加尊重事实,就会认识到,语言的物理性质并不等于语言事实;一种语言现象是否可以看作语言事实,应以它能否完成一定的交际功能为准。例如,说话中那些反映说话人特征的成分,如音色等等,并不属于语言,唯有那些具有区别功能、有助于保证语言交际的特征,才被确认为语言事实。马丁内把这称为“功能筛选”。这也就是他一再强调的相关性原则。他指出,任何科学都必须建立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语言学家在面对丰富多采的语言现象时,应该特殊考虑的,就是要看“是否与交际相关”(Martinet)。因为,在语言行为中,最主要的相关性是交际的相关性,语言学家所要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相关性。他还指出,这一原则也是语言单位分类的准则。这就是说,不是依据所观察到的语言的物理属性,而是依据功能进行分类;物理属性不同但功能相同的语言事实归属一类,物理属性相同而功能不同的语言事实则应划归不同

的类别。这种分类法在音位学中的应用是大家早已熟悉的。但马丁内指出,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双重分节”(doubleartieulation)说是马丁内语言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功能语言学的纲领由马丁内概括为一句话:“就人类的语言,为人类的语言而研究人类的语言。”这自然使我们马上想到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85)中的那句有名的结束语:“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两句话形由上相似,实质上却有别。关于研究对象,索绪尔用的术语是langue,马丁内用的却是human language。他不用Iangue 主要是表明,他不把parole排除在外,而是根据同交际有关这一原则,严格地从语言事实出发,考察人类的全部言语活动。同时,他用human这个词,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即把“语言”的范围限制在专指人类社会普遍使用的有声的交际系统(Martinet)。他指出,人类语言具有双重分节的特性。语言的第一分节,是特定语言共同体所有成员整理共同经验的方式,亦即把交际中的经验分解为一个个符素。

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属于结构语言学派,他在方法论上也没有脱离结构主义的体系。但他喜欢用“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表明他不同于结构主义其他两个流派(语符学和分布主义)的某些特点。结构主义的各个流派都常常谈论“功能”但只有马丁内和布拉格学派把功能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意识到语言功能超越一切的重要性,通常会更加尊重现实,但马丁内所说的现实主义有他特定的含义,概括起来说,就是不要为了维护一种假定、一种原则、一种方法,而抛掉某些极其重要的语言事实。换句话说,在运用某些结构主义方法不能说明事实的时候,可以不受某一种方法的拘束。

二.语言经济原则

马丁内对现代语言学的又一贡献,是他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这一原则起先被看作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但在马丁内后来的一些理论著作中却被视为语言“运转的基本原理”。所谓经济原则,是指一个用来理解语言的运转和演变的一般框架。这一框架包含着下述矛盾:一方面,交际需要要求更为精确、更为专门的表达手段;另一方面,又存在一种经常性的、在交际时减少力气消耗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交际手段变得不太精确、不太专门,并使交际对语言交流的环境可以为听话人提供的信息有更大的依赖性。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冲突,推动着语言的

演变、发展,并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不断达到力气和成效之间的相对平衡。马丁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省力原则”的特殊表现,它显示出为了最充分地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对力的消耗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

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基本概念可以简述如下:言语活动中存在着从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归结为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发展、变化,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杂、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语言单位(指符素和音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居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已经熟悉的或比较习惯了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经济原则是支配人们言语活动的规律,它不仅仅是“节省力量消耗”的同义语,而是指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从这一点出发,它能对语言结构演变的特点和原因提供合理的解释。对于语言经济原则的考察,必须把言语交流所用器官的特殊构造和运转情况考虑在内,把人的记忆能力和发音能力以及不同集团特有的语言习惯考虑在内,还要把语言单位的复杂程度、使用频率和信息量考虑在内。这就是马丁内所说“语言的经济原则即(语言中)作用力的综合”这句话包含的意义。

根据国外语言学界对马丁内学说的评价,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印象: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包括他在方法论上的特点,能在音位、形态、句法研究上,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但语义研究仍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弱点。他的语言经济原则,在历时音系学领域内,能得到较多的印证,不失为一个有一定解释能力的理论模式。但是,有些学者,如苏联的兹维金采夫和捷克的瓦切克认为,经济原则不是语言演变的唯一原则。语言演变的过程十分复杂,还应该考虑到许多语言外部的因素(包括语言接触)和语言内各个层次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就像“蚂蚁搬食”一样,影响着语言演变的方向,有时也会造成和经济趋势不尽相符的结果。我们看到,在马丁内的著述中,也曾多次提到上述这些因素,但没有比较充分的论述。至于词汇、语法等领域里的经济性问题,马丁内也没有

作出更系统的阐述。因此,把语言的经济原则看作对语言演变起作用的诸因素之一,把马丁内在这方面的学说看作有待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学说,无疑是比较恰当的。

参考文献:

[1]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人物志[M]. 北京大学出版,1989

[2]陈新仁试探“经济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行[J]. 外语学刊

[3]姜望琪当代语言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35

[5]周绍晰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国外语言学》.第4期,1936

[6]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7]林勇宋金芳语言经济学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04

英语语音基础知识

第一章英语语音基础知识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有区分语言意义的作用。英语有20个元音音素和28个辅音音素。 元音:发元音时,气流从肺中压出,经过气管进入口腔,在口腔中受到发音气管如舌,唇等的调节,但不受阻碍。舌的前后,高低,唇的圆扁,都会影响从肺中流出的气流,使之发出不同的元音来。根据发音时舌活动的范围,英语元音可分成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发音时元音声带振动,叫浊音。英语共有22个元音,其中单元音12个,双元音8个。 辅音:发辅音时,气流从肺中压出后受各部门的发音器官如唇,齿,舌,咽喉的阻碍。发辅音时声带振动的是浊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清辅音。英语的辅音共有28个。 (1)音标的含义:音标就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狭义上的”音标“意思就是指英语音标。 (2)国际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 IPA)是一组语言学者用来个别标示各种人类所能发出来的声音(指单音或音素)的语音符号系统,作为统一标示所有语言中语音的标准符号,其中大多数的符号都取自或衍伸自罗马字母,其它的有些是从希腊字母,有些则明显地与其它任何的字母标准毫无关系。 国际音标最早是在1886年,由语言学家保尔巴西所带领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基于教学与研究上的需要,在国际语音学学会的赞助下开发出来的,于 1888年公布。最早的国际音标是根据斯威特制订的的罗马字母,但之后它又经过数次修正,其最后一次的版本是在1993年,并于1996年又更新一次。国际音标主要的原则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因此不会有像英语中 sh 和 th 这样,两个子音组合代表一个音的情况发生。目前国际音标符号共计有48个。 (3)音标有几类?音标的种类繁多,美国有美国的音标 (KK音标),英国有英国的音标(DJ音标),在英国还有牛津、剑桥自己出的音标,加上近期访间出版的韦氏音标、新国际音标…,因此就出现了张三音标、李四音标,版本非常的多。在众多版本中,使用较普遍的有英英的 DJ音标和IPA 音标, 以及美英的 KK音标。 (4)音标的书写格式 1. 音标必须写在括号里,常用的音标括号有斜头和平头两种,其上端不顶第一线,大致与大写字母相齐,下端在第三格的中间。 2. 音标没有书写体,也没有大小写,因此书写时必须和印刷体一样,直上直下,没有斜度。(5) 音标歌 国际音标48,元音20、辅28, 元音又分单和双 单元音12、双元音8, 7个短元音音标:/Z / e / I / F /V / H / E / 5个长元音音标:/i:/C:/A:/u:/B:/ 8个双元音音标:/AI / AH / eI / E H / IE /HE /CI /eE/ 辅音十对清浊对:/p / t / k / s / f / S / O / tS / tr / ts/ / b /d / G / z / v / W / D /dW / dr / dz/ 五个是一组:/w / j / l / h / r / 鼻音三个不能忘:/ m //n /Y /

话语标记ppt文本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泄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左义及特征 1.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 well, like, anyway, so 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 in addition to? in short, after all 等;③句子,如:you know, I think > you see> that is to say 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立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like 不会被说成likes> liked等;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麗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 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1)Jolm can't go. And Maiy can t go either. (2)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A: Susan s not coniui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e been workuig. Fm workui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Jack: Well, she had beautiful hands, you see? Rose: I tliiiik you must have had a love afiair with her... 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接句子结构,从整体或者局部上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制约性,体现说话者意图,表明对信息、观点的认识状态。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

最近几年招生人数较多的院校排名如下: 川外250人, 上外222人, 广外209人, 西外195人, 北外168人, 中南大学135人, 西南大学120人, 湖南大学115人, 天外110人, 大连外国语学院110人, 上海外事学院110人, 上海外贸大学105人, 北二外101人, 中山大学95人, 华中师大94人, 武大85人, 中国海洋大学85人, 北经贸80人, 长沙理工76人, 南京师大73人, 吉林大学72人。 – 1.初试 –1、考试科目:政治、二外、基础英语(包括写作与翻译) (分值150分) 、英美文学、语言学(有的学校不分专业方向, 只考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 (分值150分) – 2、初试总分要求:大约350分(各校情况不一样); 允许有一科成绩不及格,但不能低于某个分数(比如55分)。 –参考书目(好些学校不列参考书) 2、复试 –参加复试与录取的比例:1.2:1 –考试科目:听力和口试 –成绩计算:初试分数加上复试分数 如何备考 –英语专业考研试题的特点: –一是题量大, 二是对基础能力、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三是知识涵盖面广, 四是各个学校对知识点考核的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提早准备,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 考研参考书目

–英语语言学的复习用书: 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 刘润清、文旭的《新编语言学教程》 桂诗春的《应用语言学》 戴伟栋的《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等 –英美文学的复习用书: 罗经国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美国文学选读》 张伯香的《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教程》 陈嘉的《英国文学史》 杨岂深的《英国文学选读》 吴伟仁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 –英语国家文化的复习用书: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朱永涛、余志远《英美文学基础教程》、《英语国家概况》等 –翻译方面的复习用书: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郭著章《翻译教程》

英语基础知识总结

. 冠词知识点总结一、概念不定冠词和限定名词的意义。冠词可分为定冠词,冠词是虚词,它置于名词之前,零冠词三类。二、不定冠词的用法 a certain表示“一个”,意为1)one;指某人或某物,意为。 A Mr. Ling is waiting for you. 2) 代表一类人或物。A knife is a tool for cutting with. 3) 词组或成语。 a little / a few / a lot / a great many / many a / as a rule / in a hurry / in a minute / in a word / in a short while / after a while / have a cold / have a try / keep aneye on / all of a sudden三、定冠词的用法 1)特指双方都明白的人或物: Take the medicine. 2)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 . . 've been to the house. He bought a house. I 3)指世上独一无二的事物: the sun, the earth the sky, the moon,或与形容词或分词单数名词连用表示一类事物,如:the dollar ; the fox ; 4)连用,表示一类人:。the rich; the living 等前面: very, same 5)用在序数词和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及形容词only,I live on the second floor. Where do you live? 与复数名词连用,指整个群体:6) They are the teachers of this school.(指全体教师) They are teachers of this school. (指部分教师) 7)表示所有,相当于物主代词,用在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前: She caught me by the arm.8) 用在某些由普通名词构成的国家名称、机关团体、阶级等专有名词前: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ople' She plays the piano.用在表示乐器的名词之前: 9)用在姓氏的复数名词之前,表示一家人(或夫妇俩):10) the Greens . . 用在惯用语中: 11) the day after tomorrowin the day,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evening),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next morning,field,country) in the sky (water,in the dark, in the rain, in the distance, in the middle (of), in the end, by the way, go to the theatreon the whole, 四、零冠词的用法 ,Mary; 1)国名,人名前通常不用定冠词:England

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绪论语言学的定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语言的甄别特征 几对基本概念 (2) a larg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speech than in writing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3) speech is the form in which infants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 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与言语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t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but languages in general. 语言学是对语言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学科。语言学所要 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Languag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而是人类所有语言的特性。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能力与运用 Phonetics语音学\Phonology音系学\Morphology形态学\Syntax句法学\Semantics语义学\Pragmatics语用学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 规定性与描述性 What is language? 什么是 语言? Descriptive: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英语语言学-框架知识-中文版

一、绪论 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几对基本概念 语言的定义 语言的甄别特征 What is linguistics? 什么是语言学?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t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but languages in general. 语言学是对语言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学科。语言学所要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语言的特性。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Phonetics语音学\Phonology音系学\Morphology形态学\Syntax句法学\Semantics语义学 \Pragmatics语用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 规定性与描述性 Descriptive: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Prescriptive: it aims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behavior. Modern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its investigations are based on authentic, and mainly spoken data.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it is based on "high" written languag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共时性与历史性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in time is a synchronic 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In modern linguistics, synchronic study seems to enjoy priority over diachronic study. Speech and writing 口头语与书面语 Speech enjoys priority over writing in modern linguistics stud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speech precedes writing in terms of evolution (2) a larg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speech tan in writing (3) speech is the form in which infants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 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与言语 Languag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能力与运用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What is language? 什么是语言?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语言的特性 Language is a rule-governed system Language is basically vocal Language is arbitrary (the fac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words for the same

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学英语语音知识 一,字母,音素(phoneme)和音标(phoneme symbol): 1. 根据发音时是否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以及阻碍程度,将26个英文字母分为?元音字母:a e i o u ?半元音字母:w y ?辅音:其他 (注)区分元音vowels的方法: ?舌头抬起的高度——高中低 ?舌头最高部分的位置——前中后 ?元音的长度或紧度——长元音短元音 ?唇的圆展度——圆唇非圆唇 2.英语音素: (注)英语音标发音方法巧记: ?/p/ ,/t/,/k/,/f/ ,/s/,/b/,/d/,/g/,/z/,/h/,/r/,/m/,/n/,/j/,/ w/与汉语拼音了的声母发音一致。 ? /θ/像一张嘴,咬住舌头,正是这个音标的发音。/e/与之相同,只不过清浊有变化。 ? /v/就是拼音的w(乌)。 ? /?/是拼音的sh(师)。 ? /ts/是拼音的c(次)。 ? /t?/是拼音的ch(吃)。 ? /tr/发音像汉字“戳” ? /?/是拼音的r(日)。 ? /dz/很难表达啊...有z(资)的音,但是前面浊化了。 ? /d?/是拼音的zh(知)。

? /dr/读“捉” ? /?/是拼音的ng(就是ang eng ing ong的后半部分)

二,语音的变化: 1.音节:一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字母 1)重读:Stressed 2) 3)连音:liaison ●辅音+元音 ●R/re+元音 ●辅音+半元音 ●元音+元音 4)音的同化:assimilation 1 因唇形的影响而发生的同化: (1)[n], [d], [t]在双唇音[m], [b], [p]前面被同化,如ten men (十个人) (2)双唇音[p]后面的[n]变成[m], 如:open (打开) 2 因声带的影响而发生的同化: (1)浊辅音可变为清辅音,如:of course (当然) (2)清辅音可变为浊辅音,如:like that (像那样) 3 因发音部位的影响而发生的其他同化: (1)[s] 和[z]在?或[j]前面被同化为?和?如:this shirt (这件衬衣) (2)[t], [d], [s]和[z]在[j]前面和[j]合并为t?,d?,?和? last year (去年) Did you go? (你去了吗?) God bless you (上帝保佑你) Has your letter come? (你的信来了吗?) 5)失去爆破音: ?爆破音+爆破音:前一个爆破音失去 ?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 ?爆破音/t,d/+鼻音/m,n/ ?爆破音/t,d/+舌边音/l/ 第二章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们掌握语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 无意识的逐渐掌握母语,一种是学习learning,一般指学习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对照术语表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作者:翁素贤提供 转贴自: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打印本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英汉术语对照表 ―――摘自《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A Abitliy 能力 Actor 施动者 Addressee 受话者 Addresser 发话者 Agent 施事 Anaphoric 指前的 Antonym 反义词 Antonymy 反义意义 Autonomy 自治性 B Behavior 行为 Behavioral process 行为过程 Beneficiary 受益者 C Cataphoric 指后的 Categorical 绝对的 Categorization 范畴化 Central token 中心标志 Chain 链 Channel 渠道 Choice 选择 Clause 小句 Clause as theme 句项主位 Cleft sentence 分裂句 Closed system 封闭系统 Coclassisfication 相互区分

Coextension相互扩展Coherence连贯 Cohesion链接 Cohesive chain链接链Cohesive tie链接纽带Cohyponym共同下义词Collocation搭配Collocational chain搭配链Comeronym共同局部关系词Command命令 Comment述题 Competence(语言)能力Complementarity互补性Congruence一致性Conjunction连接,连词Consonant辅音 Consonant grammar协和语法Constructivism构建主义Context语境,上下文Context of culture文化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情境语境Continuity连续体Continuum连续体Conventional meaning常规意义Coocurrence同现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Coordination并列Coreference相互对应Correspondence对应 Critical linguistics批评语言学Cross-coupling交互匹配 D Decategorization非范畴化Declarative陈述的 Delicacy精密度 Dialect方言 Dialectal variety方言变体Diatypic variety功能变体Didactic教导性的 Direct speech act直接言语行为Discontinuity脱节,间断性Discourse话语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

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难度,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就业,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学费,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五、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1)、作品部分: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estern Literature 关于长篇小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阅读和熟悉英国十八世纪以来以及美国十九世纪以来有关主要作家的主要作品,能够根据小说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文本解读与理论阐释,请不要依赖各类文学史里面的简单介绍。某些作家作品的背景可以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剑桥文学指南丛书。 (2)、文学理论部分: Adams, Hazard and Leroy Searle. Eds.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3rd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92. [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影印版]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1996. [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 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共三卷4册,商务印书馆 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2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2卷本,商务印书馆 李宜燮、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2卷本,南开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四、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北大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大考研,您直接问一句,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考研,更谈不上有北大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大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北大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北大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大北大深入的理解,在北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 三、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大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概述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概述 了解到了英语的衍变、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等基础知识;通过了解和掌握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语言基础知识,为英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英语的衍变 英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和衍变过程主要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1)罗马帝国 公元前55年,罗马统帅恺撒,正率兵征战高卢,率军跨过英吉利海峡,罗马人的到来,让这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史前时代的土著民族进入了拉丁文字时代。这是在因英语成型之前的第一次引进拉丁文字,拉丁语成了官方语言。 (2)西日尔曼民族 在公元五世纪西日尔曼民族来到英伦三岛,成为了统治者。来到岛上的主要是Anglo-Saxon 人。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英语都是日尔曼语固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奠定了古英语的基础。日尔曼语中的前缀,后缀派生构词法,在这一时期也传入了英语,使英语成为了一门繁殖能力很强的语言。所以英语,尤其是古英语跟德语的语法几乎一样,词汇十分相似。 (3)诺曼征服 诺曼人是法国北部的人,打败了法国北部的高卢人,又逐渐被法国的文化所同化。法国统治的400多年里,为英国带来了丰富的法语词汇。当时的法国社会是三种语言并行的社会,法语是贵族使用的语言,拉丁语是宗教语言,英语是市井阶层使用的语言。所以从法语中引入了学多与国家政治有关,与艺术生活有关的词汇。 (4)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目的是摆脱中世纪宗教思想的束缚,因此大量借鉴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在英语中引入了大量拉丁词汇。例如以o结尾的单词,大部分都是艺术词汇,还有许多医学词汇都借鉴了拉丁词根。 二、英语词的构成 英语词除拟声词外,绝大多数是由词根或根词加词缀或不加词缀,或者再通过合成、缩略等构成的。换句话说,英语词大多数是来源于下列构词方法:派生法、合成法、转化法、缩略法、逆法、拟声法。 (1)派生法: 英语词中的派生词有两大类型:一是以根词为主,附加前缀后缀构成;另一类是以词根为主,附加前缀或后缀构成。 第一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前缀十根词、根词十后缀、前缀十根词+后缀、组合形式十根词,这一类型的派生词大多出现在术语中 第二类型则包括以下几种:前缀+词根、词根十后缀、前缀+词根十后缀,有时几个前缀后缀在连在一起用、组合形式+组合形式,组合形式的结合不限于两个,科技术语中三个组合而成的词比比皆是。组合形式结合成词后还可以加上后缀,以改变其词性。由此可见,组合形式具有构词能力强,结合灵活的特点。 (2)合成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合成法,用合成法构成的词叫 合成词。英语词有许多词是按合成法构成的。复合词的意义一般可从词面上一目了然,但也有少数词义比较曲折,不易看出。合成词按词类可分为四种:1、合成词;2、合成形容词;3、合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

2019届中考英语复习 第一篇 语言基础知识 第3课 七下 Units 1-5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3 七下 Units 1—5 一、完形填空(30分)(xx·余姚模拟) A gift in a wrong place brings unexpected happiness. 1 I came to my new neighborhood, I have had the pleasure of meeting a few neighbors. They seem to be quite kind people. For Christmas, I thought I would do something 2 for each of the neighbors that I know. I sat down and 3 . There were nine neighbors, and I also knew which houses they lived in. However, I decided to 4 one more person to my list, the lady I met every morning walking to work as I drove down the street. She always managed a sweet smile and a hearty 5 , but I had no idea which house she lived in. My gift idea was to make small 6 baskets and leave them on each of my neighbors’ front porches(门廊) the night of Christmas Eve. I kept the last one for the friendly lady, since I was still not 7 sure where she lived—maybe the house down about where I met her each morning. Finally I decided to put it there. My neighbors really 8 the baskets and a couple even came by to thank me. This morning on my way to work, I placed my mail in the mailbox and noticed a “Thank You” card. I opened it and read the message which really caught me by 9 . This card said, “Thank you for those lovely apples and strawberries you left on the porch of Tod. He passed away on January 19th, but he never stopped 10 how nice it was that someone remembered him in his time of illness. He was very happy.” I was very surprised. I had no idea who Tod was or that he had been seriously 11 . I had left that nic e lady’s basket on Tod’s porch by accident. I 12 that Tod never expected to have that basket. I feel 13 that the nice lady did not get a basket from me this Christmas, but I’m sure that if she knew 14 had happened,

Chapter 11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

Chapter 10: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1. Introduction In this chapter, we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M.A.K.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is also named a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has sought to create an approach to linguistics that treats language as foundational for the building of human experience. His insights and publications form an approach called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lliday's work stresses that langu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eaning.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 as its name suggests, considers function and semantics as the basis of huma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y. Unlike structural approaches that privilege syntax, SFL-oriented linguists begin an analysis with social context and then look at how language acts upon, 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this social context. A key concept in Halliday's approach is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which obtains "through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lliday, 1985:11). According to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language, a kind of tool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has many functions. In its system, language has three matafunctions, which ar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 Each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s about a different aspect of the world, and is concerned with a different mode of meaning of clauses. 2.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experiences in the real world including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internal world or the experiences in their mind. Namely,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s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in the broadest sense, including our own consciousness, and is concerned with clauses as representations.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has three sub-systems, which are transitivity, voice and polarity. Here, we just talk about the first system, transitivity. Transitivity is a semantic system to show the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of langu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