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新人教版 (II)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新人教版 (II)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新人教版 (II)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新人教版

(II)

课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型新授课时

【学习目标】

1.杜鲁门主义(√)

2.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学习要点】

一、冷战政策 1.背景

(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

(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2.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

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②定义:杜鲁门提出的a.“遏制共产主义”、b.干涉别国内政、c.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③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实质:实行集体防卫,矛头针对苏联,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影响:①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②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二、美苏争霸1.争霸的形成: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经过:

(1) 第一阶段:时间:五六十年代。特征: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表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时间:70年代。特征: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

原因: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②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表现:①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②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3)第三阶段:时间:80年代。特征:美国转守为攻,苏联全面收缩。

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表现: 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设问导读】

1.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_______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它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__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7年3月,_________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

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美国在经济方面还推行了援助西欧的“___________”,在军事方面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__________。两极格局由此形成。4.50年代___________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五六十年代,________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发生了____________。

5.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之_________中,________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_____________。

6.80年代,苏联领导人_____________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它的经济也遇到_______和______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7.___________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冷战”政策。下列有关“冷战”的意思表述正确的是()

A.进行局部战争

B.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

C.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D.同苏联断绝一切往来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

3.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5.美国提出的“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B.与苏联争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复兴欧洲

6.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7.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华约的建立

8.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A.美国与中国建交

B.苏联解体

C.赫鲁晓夫改革

D.中国的崛起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那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材料四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进攻。——《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1课人类的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23课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 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自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 的规律,阐明 的发展过程,向 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 (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 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 (1)三大人种:、、 (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 (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 (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三、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原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3、氏族社会的产生 (1)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组名: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 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 【重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三、 【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 P97-100,用笔划出关键词 ) 1、 说说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中国的主张与贡献有哪些? 四、 【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 地区冲突 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 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 争,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 、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A 、和平与发展 B 、冲突与对抗 C 、机遇与挑战 D 、文明与进步 即(

C、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人类和平 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英国 B 、法国 C 、苏联 D 、美国 5、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 、形成了美、中、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6、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C、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7、I960年1月,英国首先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洲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8、关于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 9、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 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 、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设计人:孙琼琼使用人:九年级学生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快乐,我爱学习,我会学习! 【使用说明】 1、本导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4-89页; 2、参照课前部分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3、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没有解决的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记下来进一步探索。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 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 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 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果理解美苏对外政策的转变 【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 【学案自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预习课本84-89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的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由于苏联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也标志着美苏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 ③在军事方面,美国挑头成立了 面对美国的挑衅,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以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上元中学俞学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了解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2.通过了解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典型历史事件,理解美素争霸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学习,认识到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价值观。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美国冷战局面的形成 2.难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阅读1945年美国驻苏参赞凯南的语录,通过设问,引出“冷战”,导入新课 2.新课: (1)什么是“冷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冷战政策的含义; (2)为什么要“冷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出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 (3)冷战局面如何形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冷战政策的三个表现。 教师点拨: ①通过观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视频片段,知道杜鲁门主义是怎么出台的?其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②通过阅读材料和历史漫画,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③通过示意图和材料的展示,让学生知道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 (4)美苏争霸: ①概述美苏争霸的起止时间; ②通过表格的展示,让学生知道美苏争霸的大致过程。 (5)深度探究: ①设问:美苏为什么要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那么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联占领阿富汗等史实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得出美苏冷战的影响; ②学以致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我们应该给世界带来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6)小结本课:通过“年代尺”示意图,小结本课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考点,完善课堂笔记。 (7)巩固练习:当堂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部分。 上课时间:2013年12月24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快乐,我爱学习,我会学习! 【使用说明】 1、本导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4-89页; 2、参照课前部分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3、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没有解决的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记下来进一步探索。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 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 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 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果理解美苏对外政策的转变 【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 【学案自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预习课本84-89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的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由于苏联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也标志着美苏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 ③在军事方面,美国挑头成立了 面对美国的挑衅,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以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斗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1.记住“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 2.理解“冷战政策”的目的、本质、影响。 3.了解“美苏争霸”的史实及霸权主义的危害。 学习过程: 1.阅读“冷战政策”,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的背景是什么?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开始于何时?“冷战”在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世界局势造成了什么影响? 2.阅读“美苏争霸”,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争霸”开始于何时? (2)在下列不同的阶段,“美苏争霸”各有什么特点? ①五六十年代: ②七十年代: ③八十年代: ④九十年代: 3讨论: (1)“冷战”的目的有哪些?由此可看出“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强化练习: 1.列举不同时期对立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一战前: 一战时: 二战: 二战后: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3.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4.二战后,美苏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二战消灭法西斯总目标的实现 C.为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5.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最典型的事件是() A.美国侵鲜战争 B.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入侵阿富汗 6.右图漫画描绘的世界格局是() A.美苏“冷战” B.美苏争霸 C.美苏和平竞赛 D.美苏和平相处 7.材料一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难关。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该计划的提出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操纵者是谁? (3)为了与美国对抗,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8.“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举出一例战后苏联与战时盟友相互敌对的史实。 (3)你能说说“使同盟分裂”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都有哪些吗? (4)标志着“同盟分裂”的事件是什么?发生在何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 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 、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 ,其生活地点是 。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 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 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 ,分为 氏族和 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 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 制和 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 、印尼爪哇人 B 、南方古猿 C 、尼安德特人 D 、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 、原始人群 B 、氏族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 、使用天然工具 B 、能直立行走 C 、会制造工具 D 、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棕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发展展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人民版选修】【学案】

二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导学案 授课人:黄显松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学习目标】1、能表述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知道两极格局形成过程2、通过阅读材料、教师引导理解美国采取冷战措施的原因及实质,回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3、合作探究出冷战特点,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比观察能力 4、古为今用,从历史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 【教学重点】冷战特点 【难点】认识冷战政策实质 【导学部分】 ☆活动一说说你知道的冷战 ★思考:美苏为何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发展成为战后激烈对抗? 一、美苏对峙原因 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知识回顾: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必修一专题九《美苏争锋》) 以‘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为标志两大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知识细化 杜鲁门主义——冷战全面展开 【自主归纳】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教材落实】1、杜鲁门主义出台背景 (1)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到十字路口,1946年凯南电报,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等方式来遏制苏联。——遏制理论出台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3)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 【材料解读】教材:①“向希腊、土耳其提供援助” ②“美国必须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杜鲁门咨文 1、杜鲁门主义目的是什么? 2、杜鲁门主义是否真的为了‘确保美国安全’?实质是什么?

苏联1947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争锋相对 ☆活动二:马歇尔计划 (分组合作、表达展示) ◆内容发布-内容和实施 ◆原因分析-原因目的 ◆经济评论-作用 实质:马歇尔计划是资本输出,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军情解码:北约vs华约 【落实教材】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NATO) (1)背景: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 (2)建立:1949年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3)目的:军事上遏制苏联 (4)性质: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 2、华沙条约组织 (1)背景: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 (2)成立:1955年5月 (3)性质: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4)影响: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镇压“布拉格之春”);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思考】: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 (必修一有详细讲解和笔记)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有哪些特点? ☆活动三:以史为鉴——克里米亚危机,中国应帮谁? 【即时反馈】1、美国之所以挑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原因是() ①国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其称霸计划的障碍 ②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③二战后美苏两国对外战略矛盾对立 ④苏联采取霸权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丘吉尔所说的“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是用来描绘() A.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B.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 C.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出现 D.苏联等国成立情报局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至6月。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目的: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性质:战胜国处置战败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是分脏的会议。 (4)参加国家:27个战胜国,战败国和俄国被排斥。 (5)操纵国:美、英、法。 ⑹大国意图: ①美国:宣扬“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②英国: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削弱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目的是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③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④意大利:扩大领土 ⑤日本:使战时获得的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l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l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英法--非洲和中东;太平洋岛屿--日本) l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 万人,限制海军;禁止空军。(既防止其东山再起,又保留其镇压人民的力量力)) l 德国赔款(悬而未决)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末规定具体数量和期限,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⑺主要内容: ①签订对德和约(中 心问题)即《凡尔赛和约》。 (目的:罚惩消弱 德国)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和战败国签定的奥、保、匈、土签订了和约。构成所谓“凡尔塞体系” 影响:影响: ①使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首先,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分立,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归还波兰。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完美版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一、课程标准 1.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2、过程与方法 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分析某个历史事件。 三、教材结构分析 二战后,从资本主义世界看,德意日三国被打败,英法被削弱,只有美国实力大增,概而言之,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减弱;从社会主义阵营看,亚欧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当“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相继建立之时,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战后初期,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是美苏两国的主要矛盾。 美国凭借急剧膨胀的实力欲称霸世界,并对苏联展开了“冷战”。随着苏联霸权主义的膨胀,逐渐成为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军事强国。在这种情况下,美苏争霸日益加剧。这一时期,国家利益的争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由于种种原因,双方虽未公开发生过直接的、大规模的“热战”,但间接的“热战”和各种形式的“冷战”却持续了近四十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应放在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危害。难点是分析战后新格局形成及演变的深刻的历史背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对一些难解的问题加以讲解。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开探究。 六、教学过程 利用教材上的地图,首先在地图上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位置,然后简要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消长,帮助学生树立起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整体印象,由此导入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 阅读书本84页英国首相的演说,提出以下问题。 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结合课文,说说杜鲁门演说的核心内容。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基础知识】 知识点1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_。 2.时间:1929—1933年。 3.范围:席卷了______国以及整个__________世界。 4.表现 (1)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2)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3)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 (4)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知识点2罗斯福新政 1.时间:________年。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最突出的特点:采用__________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主要内容

5.评价 (1)积极: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________矛盾。 【基础达标】 1.下图情景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造成图中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大机器开始代替人力劳动进行生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大危机爆发 D.1924—1929年的经济繁荣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 A.资本家 B.广大人民群众 C.农场主 D.政府官员 4.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和应急的救济机构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案新人教版(1)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识记罗马城邦的诞生地、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斯巴达克起义的时间、罗马帝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等基本史实。 2.简述罗马共和国共和政体的内容,并比较古代罗马与古代希腊政体的异同。 3.搜集材料,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背景、内容等方面认识其地位与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意大利半岛位于,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的发展。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 兴起。 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这部法律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随后,罗马灭掉,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4.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5.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公元前31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 为。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 7.375年,被称为“蛮族”的大举侵入罗马帝国。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的打击下灭亡。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方案】 活动一知道古罗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了解罗马的兴起和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了解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 1.仔细阅读史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2.预习课文,根据下面时间轴整理罗马文明的发展线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冷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6课冷战 【自学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及其相关措施;了解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对峙的史实;初 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2.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 展。通过学习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 战

【合作探究】 1.如何正确看待冷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表:北约和华约建立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 (20) 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巩固练习】 1.《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 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其中一“怕”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两个战时的盟友很快就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的解体 4.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其中,联邦德国是在哪几个 国家的占领区成立的() A.英、法、美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5.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 指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亚非拉国家 6.“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 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 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 之攻击。因此,对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