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头水利参数计算公式:1、钻头压降:

(MPa)

2、冲击力:

(N)

3、喷射速度:

(m/s)

4、钻头水功率:

(KW)

5、比水功率:

(W/mm2)

6、上返速度:

(m/s)

式中:ρ-钻井液密度 g/cm3

Q -排量 l/s

c -流量系数,无因次,取0.95~0.98

de -喷嘴当量直径 mm

dn:每个喷嘴直径 mm

D井、D杆-井眼直径、钻杆直径 mm

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

式中:

-A、B两点井斜角;

-A、B两点方位角

套管强度校核:

抗拉:安全系数 m=1.80(油层);1.60~1.80(技套)抗拉安全系数=套管最小抗拉强度/下部套管重量≥1.80抗挤:安全系数:1.125

查套管抗挤强度

/

≥1.125

按双轴应力校核:

式中:

-拉力为

时的抗拉强度(kg/cm2)

-钻井液密度(g/cm3)

H -计算点深度(m)

其中:

Tb:套管轴向拉力(即悬挂套管重量) kg

Pc:无轴向拉力时套管抗挤强度 kg/cm2

K:计算系数 kg

A:套管截面积 mm2

:套管平均屈服极限 kg/mm2

不同套管

如下:

J55:45.7 N80:63.5 P110:87.9

地层压力监测:

(

指数)

(压力系数)

式中:T –钻时 min/m N –钻盘转数 r/min W -钻压 KN D -钻头直径 mm

Rn -地层水密度 g/cm3 Rm -泥浆密度 g/cm3

压漏实验:

1、地层破裂压力梯度:

KPa

2、最大允许泥浆密度:

g/cm3

为安全,表层以下

g/cm3

技套以下

g/cm3

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式中:

-漏失压力(MPa)

-破裂压力(MPa)

-原泥浆密度(g/cm3) H -实验井深(m)-设计最大泥浆密度(g/cm3)

井控有关计算:

最大允许关井套压经验公式:

表层套管[Pa]=11.5%×表层套管下深(m)/10 MPa 技术套管[Pa]=18.5%×技术套管下深(m)/10 MPa 地层破裂压力梯度:

KPa/m

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Mpa

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

-0.06 (表层)

-0.12 (技套)

套管在垂直作用下的伸长量:

式中:

-钻井液密度 g/cm3

-自重下的伸长 m

L -套管原有长度 m

套管压缩距:

式中:

-下缩距 m

-自由段套管长度 m

-水泥封固段套管长度 m

-套管总长 m

-钢的密度 7.85g/cm3

-钻井液密度 g/cm3

E -钢的弹性系数(2.1×106kg/cm3)

泥浆有关计算公式:

1、加重剂用量计算公式:

式中:

-所需加重剂重量吨

-加重前的泥浆体积米3

-加重前、加重后、加重材料比重 g/cm3

2、泥浆循环一周时间:

式中:T -泥浆循环一周时间分

V井、V柱-井眼容积、钻柱体积升

Q -泥浆泵排量升/秒

3、井底温度计算公式:

式中:T、T0 -井底、井口循环温度 oC

H -井深米

4、配制泥浆所需粘土和水量计算:

粘土量

水量

式中:W土-所需粘土的重量吨

V泥-所需泥浆量米3

r水、r土、r泥-水、土和泥浆的比重 g/cm3

Q水-所需水量米3

5、降低比重所需加水量:

式中:Q水-所需水量米3

V原-原泥浆体积米3

r原、r稀、r水-原泥浆、稀释后泥浆和水的比重 g/cm3

石油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常 用 公 式 一、配泥浆粘土用量 二、加重剂用量 W 加=) ()(加重后加重剂原浆加重后泥浆量 加重剂 ρρρρρ V 三、稀释加水量 Q 水=) ()(水稀释后稀释后原浆原浆量 水ρρρρρ V 四、泥浆上返速度 V 返=) d (7.122 2钻具井径 D Q 五、卡点深度 (1) L=9.8ke/P (㎝、KN) (2)L=eEF/105P=Ke/P (㎝,t ,K=21F=EF/105 ,E=2.1×106 ㎏/㎝2) 5” 壁厚9.19 K=715 3 1/2壁厚9.35 K=491 ) ()(水土水泥浆泥浆量 土土ρρρρρ V W

六、钻铤用量计算 L t. =m.q.k p 式中p ---钻压,公斤, q --钻铤在空气中重,量公斤/米, K ---泥浆浮力系数, L t ---钻铤用量, 米, m---钻铤附加系数(1.2至1.3) 七、 泵功率 N=7.5 Q p (马力) 式中p -实际工作泵压(k g /cm 2), Q –排量(l /s ) 八、钻头压力降 p 咀=4 e 22 d c Q .827.0ρ (kg /cm 2) 式中ρ-泥浆密度(g /cm 3), Q –排量(l /s ), C ---流量系数(取0.95-0.985) d e ---喷咀当量直径(cm ),d e =2 3 2221 d d d 九、喷咀水功率 N 咀=7.5 Q p 咀=4 e 23 d c Q .11.0 十、喷射速度过 v 射=2 e d Q 12.74c 十一、冲击力 F 冲 =2 e 2 d Q .12.74ρ 十二、环空返速V= 2 2 d D Q 12.74- 式中ρ-泥浆密度(g /cm 3), Q –排量(l /s ), C ---流量系数(取0.95-0.985) d e ---喷咀当量直径(cm ),d e = 2 3 2221 d d d ++ 十三、全角变化率—“井眼曲率”公式 COS ⊿E=COSa 1 COSa 2+Sina 1 Sina 2COSB 或⊿E=(a 12+ a 22-2 a 1 a 2 COSB )1/2

实用钻井液计算公式

石油钻井液计算公式1.粘土量的计算: W土=γ土V泥(γ泥-γ水)/(γ土-γ水) 2.水量的计算: Q水= V泥- W土/γ土 式中:W土——所需粘土的重量, kg V泥——所需泥浆量,m3; γ水——水的密度kg/ m3 , γ土——粘土的密度kg/ m3 , γ泥——泥浆的密kg/ m3 , Q水——所需水量m3 3.加重计算: W加=γ加V原(γ重-γ原)/(γ加-γ重) 式中:W加——所需加重剂的重量 γ原——加重前的泥浆密度 γ重——加重后的泥浆密度 γ加——加重剂的密度 V原——加重前的泥浆体积 4.稀释计算 Q= V原(γ原-γ稀)γ水/(γ稀-γ水) 式中:Q——所需水量 V原——原泥浆体积 γ原——原泥浆密度 γ稀——稀释后的泥浆密度 γ水——所加水的密度 5.循环周计算 T=(V井-V柱)/60Q泵 式中:T——泥浆循环一周的时间min V井——井眼容积l V柱——钻柱体积l Q泵——泥浆泵排量,l/s 6.泥浆上返速度计算

V返=12.7 Q泵/(D井2-D柱2) 式中:V返——泥浆上返速度, m/s Q泵——泥浆泵排量l/s D井——井径, cm D柱——钻柱外径, cm 7.井漏速度计算 V漏=Q漏/t时 式中;V漏——漏失速度, m3/h Q漏——在某段时间里的漏失量, m3 t时——漏失时间h 8.流变参数计算 (1) 表观粘度:A V=1/2Ø600 (mpa.s) (2) 塑性粘度: PV= Ø600- Ø300 (mpa.s) (3) 动切力: YP=0.478(Ø300-PV) (pa) (4) 流性指数: n=3.322lg(Ø600/ Ø300) (5)稠度系数: K=0.478 Ø300/(511n) (pa.s n) 9. 油气上窜速度(迟到时间法)的计算 V=(H油-H钻头t/t迟)/t静 式中:V: 油气上窜速度,m/s; H油:油气层深度,m; H钻头:循环钻井液时钻头所在深度,m; t迟:井深(H钻头)米时的迟到时间,min; t:从开泵循环至见油气显示的时间,min; t静:静止时间,即上次起钻停泵至本次开泵的时间,min。 t迟=V环空体积/Q泵排量 10. 卡点计算 L=21Fe/P 式中:L:卡点深度,m; e:钻杆连续提伸时平均伸长,cm; F:管体截面积,cm2 ; P: 钻杆连续提伸时平均拉力,t。

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头水利参数计算公式: 1、 钻头压降:d c Q P e b 42 2 827ρ= (MPa) 2、 冲击力:V F Q j 02.1ρ= (N) 3、 喷射速度:d V e Q 201273= (m/s) 4、 钻头水功率:d c Q N e b 42 3 05.809ρ= (KW) 5、 比水功率:D N N b 21273井 比 = (W/mm 2) 6、 上返速度:D D V Q 2 2 1273杆 井 返= - (m/s) 式中:ρ-钻井液密度 g/cm 3 Q -排量 l/s c -流量系数,无因次,取0、95~0、98 d e -喷嘴当量直径 mm d d d d e 2 n 2221+?++= d n :每个喷嘴直径 mm D 井、D 杆 -井眼直径、钻杆直径 mm 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 ()()?? ? ???+?+?= -?-?225sin 2 2 2 b a b a b a L K ab ab ?? 式中:a ? b ? -A 、B 两点井斜角;a ? b ? -A 、B 两点方位角 套管强度校核: 抗拉:安全系数 m =1、80(油层);1、60~1、80(技套) 抗拉安全系数=套管最小抗拉强度/下部套管重量 ≥1、80

抗挤:安全系数:1、125 10 ν泥挤H P = 查套管抗挤强度P c ' P c ' /P 挤 ≥1、125 按双轴应力校核: H n P cc ρ10= 式中:P cc -拉力为T b 时的抗拉强度(kg/cm 2) ρ -钻井液密度(g/cm 3) H -计算点深度(m) 其中:?? ? ? ?--= T T K P P b b c cc K 2 2 3 T b :套管轴向拉力(即悬挂套管重量) kg P c :无轴向拉力时套管抗挤强度 kg/cm 2 K:计算系数 kg σs A K 2= A:套管截面积 mm 2 σs :套管平均屈服极限 kg/mm 2 不同套管σs 如下: J 55:45、7 N 80:63、5 P 110:87、9 地层压力监测: ?? ? ????? ??=D W NT R R d m n c 0671 .0lg 282.3lg (d c 指数) 10 0417.04895.810 5 ? ? ? ??+?-=H cn d d R d R c m cn p = (压力系数) 式中:T –钻时 min/m N –钻盘转数 r/min

钻井计算公式(精典)

钻井计算公式(精典) 1.卡点深度: L=eEF/105P=K×e/P 式中:L-----卡点深度米 e------钻杆连续提升时平均伸长厘米 E------钢材弹性系数=2.1×106公斤/厘米2 F------管体截面积。厘米2 P------钻杆连续提升时平均拉力吨 K------计算系数 K=EF/105=21F 钻具被卡长度l: l=H-L 式中H-----转盘面以下的钻具总长米 注:K值系数5"=715(9.19) 例:某井在井深2000米时发生卡钻,井内使用钻具为壁厚11毫米的59/16"钻杆,上提平均拉力16吨,钻柱平均伸长32厘米,求卡点深度和被卡钻具长度。 解:L=Ke/P 由表查出壁厚11毫米的59/16"钻杆的K=957 则:L=957×32/16=1914米 钻具被卡长度:

L=H-L=2000-1914=86米 2、井内泥浆量的计算 V=D2H/2或V=0.785D2H 3、总泥浆量计算 Q=q井+q管+q池+q备 4、加重剂用量计算: W加=r加V原(r重-r原)/r加-r重 式中:W加----所需加重剂的重量,吨 r原----加重前的泥浆比重, r重----加重后的泥浆比重 r加---加重料的比重 V原---加重前的泥浆体积米3 例:欲将比重为1.25的泥浆200米3,用比重为4.0的重晶石粉加重至1.40,需重晶石若干? 解:根据公式将数据代入: 4×200(1.40-1.25)/4.0-1.40=46吨 5.降低泥浆比重时加水量的计算 q=V原(r原-r稀)/r稀-r水 式中:q----所需水量米3 V原---原泥浆体积米3 r稀---稀释后泥浆比重 r水----水的比重(淡水为1)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第四节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一、井架基础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面上的压力 P 基= 式中: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 n ——动负荷系数(一般取1.25~1.40); Q O ——天车台的负荷=天车最大负荷+天车重量,t ; Q B ——井架重量,t ; (二)土地面上的压力 P 地=P 基+W 式中: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W ——基础重量,t (常略不计)。 (三)基础尺寸 1、顶面积F 1= 式中:F 1——基础顶面积,cm2; B 1——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为28.1kg/cm2=0.281MPa) 2、底面积F 2= 式中:F 2——基础底面积,cm 2; B 2——土地抗压强度,MPa ; 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 3、基础高度 式中:H ——基础高度,m ; F2、F1分别为基础的底面积和顶面积,cm 2;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 B 3——混凝土抗剪切强度(通常为3.51kg/cm 2=0.351MPa )。 (二)混凝土体积配合比用料计算 1、计算公式 nQ O +Q B 4 P 基 B 1 P 地 B 2

配合比为1∶m ∶n=水泥∶砂子∶卵石。根据经验公式求每1m 3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如下: 2、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见表1-69。 表1-69 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 二、井身质量计算公式 (一)直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角全角变化率 式中:G ab ——测量点a 和b 间井段的井斜全角变化率,(°)/30m ;

△L ab——测量点a和b间的井段长度,m; αa——测量点a点处的井斜角,°; αb——测量点b点处的井斜角,°; △Φab——测量点a和b之间的方位差,△Φab=Φb-Φa,°。 2、井底水平位移 式中:S Z——井底水平位移,m; N O——井口N座标值,m; N n——实际井底N座标值,m; E O——井口E座标值,m; E n——实际井底E座标值,m。 3、最大井斜角 根据井深井斜测量数据获取或井斜测井资料获得。 4、平均井径扩大系数 式中:C p——平均井径扩大系数,无因次量 D实——实际平均井径,mm; D b——钻头名义直径,mm。 5、最大井径扩大系数 式中:C max——最大井径扩大系数,无因次量; D max——实际最大井径,mm; D b——钻头名义直径,mm。 (二)定向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同(一) 2、定向井井底水平偏差距 式中:S s——定向井井底水平偏差距,m; N d——设计井底座标,m; N n——实际井底的N座标,m;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钻井是指通过井口向地下钻探求取矿石或能源的过程。在钻井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计算来确定井身结构、钻井液性质、井斜角度等参数。下面 是一些钻井常用的计算公式: 1.钻井井深计算: 钻井井深是指从钻头到井口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钻井井深=米深+英尺深/3.281 2.钻井液静压计算: 钻井液静压是指井底处液体对井壁产生的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钻井液静压=密度×深度×0.052 3.钻进速度计算: 钻进速度是指钻头在单位时间内钻井的深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钻进速度=钻井井深/钻进时间 4.钻井液密度计算: 钻井液密度是指钻井液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钻井液密度=钻井液重量/钻井液体积 5.钻进功率计算: 钻进功率是指钻头在单位时间内进行钻进所需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 公式计算:

钻进功率=钻头扭矩×钻头转速/1000 6.钻进液循环速度计算: 钻进液循环速度是指钻进液在井内循环的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钻进液循环速度=钻井液泵出量/钻井液体积 7.钻进液排量计算: 钻进液排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井底排出的钻进液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钻进液排量=钻进液循环速度×循环时间 8.钻头转动速度计算: 钻头转动速度是指钻头旋转的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9.钻杆载荷计算: 钻杆载荷是指钻杆在钻井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钻杆载荷=钻井液静压×斜度长度+钻井液动压×循环高度+钻头重量+钻杆摩擦力 10.钻头压力计算: 钻头压力是指钻头对井底的压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钻头压力=钻头的浮力+钻井液静压+管柱重量

常用各种钻井计算

常用各种钻井计算 钻井计算是石油钻井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参数和 公式的计算,以确定钻井井筒的设计和操作。下面是常用的几种钻井计算 方法: 1. 钻头进给速度计算:钻头进给速度是指钻井中用于推动钻头进入 地层的速度。计算公式为:钻头进给速度(ft/min)= 钻头推力(lbs)/ 钻探泥浆的效用率(%)。 2. 钻进速度计算:钻进速度是指钻头在地层中前进的速度。计算公 式为:钻进速度(ft/hr)= 每分钟的钻头进给速度(ft/min)x 60。 3.钻井液性能计算:钻井液性能是指钻井过程中所使用的泥浆或液体 的性能。其中包括密度、粘度、过滤失控等参数。常见的计算有密度计算、循环压力计算和过滤失控计算。 4.钻井液体积和流量计算:钻井液体积和流量的计算是为了确保钻井 液能够满足井筒的洗净和冷却要求。常用的计算有井筒容积计算、钻井液 体流量计算和循环泥浆速度计算。 5.钻杆转速和功率计算:钻杆转速和功率的计算是为了确定钻进过程 中的能耗与效率。钻杆转速可以根据钻头直径、钻铤切齿数和进给速度来 计算。钻铤功率则可以通过转速、钻杆进给和转矩来计算。 6. 钻井液清空能力计算:钻井液清空能力是指钻井液能够带走井底 碎屑和废料的能力。计算公式为:钻井液清空能力(gpm)= 钻井液体流 速(gpm)- 钻井液通过导管的速度(gpm)。

7. 钻柱受到的压力计算:钻柱受到的压力是指井深和钻杆长度对钻杆和钻井设备的压力。计算公式为:钻柱受到的压力(lbs)= 井筒深度(ft)x 钻杆重量(lbs/ft)。 8. 钻井液截面积计算:钻井液截面积的计算是为了确定管道和井筒中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计算公式为:钻井液截面积(sq.ft)= 井筒直径(in)x 井筒长度(ft)/ 144 以上是常见的钻井计算方法,这些计算对于准确优化井筒设计和操作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计算方法,可以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事故风险,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石油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头水利参数计算公式: 1、 钻头压降:d c Q P e b 42 2 827ρ= (MPa ) 2、 冲击力:V F Q j 02.1ρ= (N) 3、 喷射速度:d V e Q 201273= (m/s) 4、 钻头水功率:d c Q N e b 42 3 05.809ρ= (KW ) 5、 比水功率:D N N b 21273井 比 = (W/mm 2) 6、 上返速度:D D V Q 2 2 1273杆 井 返= - (m/s ) 式中:ρ-钻井液密度 g/cm 3 Q -排量 l/s c -流量系数,无因次,取0.95~0.98 d e -喷嘴当量直径 mm d d d d e 2 n 2221+?++= d n :每个喷嘴直径 mm D 井、D 杆 -井眼直径、钻杆直径 mm 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 ()()?? ? ???+?+ ?= -?-?225sin 2 2 2 b a b a b a L K ab ab ?? 式中:a ? b ? -A 、B 两点井斜角;a ? b ? -A 、B 两点方位角 套管强度校核: 抗拉:安全系数 m =1.80(油层);1.60~1.80(技套) 抗拉安全系数=套管最小抗拉强度/下部套管重量 ≥1.80 抗挤:安全系数:1.125 10 ν泥挤H P = 查套管抗挤强度P c ' P c ' /P 挤≥1.125

按双轴应力校核: H n P cc ρ10= 式中:P cc -拉力为T b 时的抗拉强度(kg/cm 2) ρ -钻井液密度(g/cm 3) H -计算点深度(m ) 其中:?? ? ? ?--= T T K P P b b c cc K 2 2 3 T b :套管轴向拉力(即悬挂套管重量) kg P c :无轴向拉力时套管抗挤强度 kg/cm 2 K :计算系数 kg σ s A K 2= A :套管截面积 mm 2 σ s :套管平均屈服极限 kg/mm 2 不同套管 σ s 如下: J 55:45.7 N 80:63.5 P 110:87.9 地层压力监测: ?? ? ????? ? ?=D W NT R R d m n c 0671 .0lg 282.3lg (d c 指数) 10 0417.04895.810 5 ? ? ? ? ?+?-=H cn d d R d R c m cn p = (压力系数) 式中:T –钻时 min/m N –钻盘转数 r/min W -钻压 KN D -钻头直径 mm R n -地层水密度 g/cm 3 R m -泥浆密度 g/cm 3 压漏实验:

(完整word版)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第四节钻井常用计算公式一、井架基础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面上的压力 nQ+Q P 基 =OB 4 式中: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n——动负荷系数(一般取 1.25~1.40 ); Q O——天车台的负荷=天车最大负荷 +天车重量, t; Q B——井架重量, t; (二)土地面上的压力 P 地=P 基+W 式中: 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MPa; W ——基础重量, t(常略不计)。 (三)基础尺寸 P 基 1、顶面积F1= B 1 式中: F1——基础顶面积,cm2; B1——混凝土抗压强度(往常为28.1kg/cm2=0.281MPa) P 地 2、底面积F2= B2 式中: F2——基础底面积,cm2; B2——土地抗压强度,MPa ; P 地——土地面上的压力,MPa。 3、基础高度 式中:H——基础高度,m; cm2; F2、F1 分别为基础的底面积和顶面积, P 基——基础面上的压力, MPa; B3——混凝土抗剪切强度(往常为2=0.351MPa )。 (二)混凝土体积配合比用料计算 1、计算公式

配合比为1∶ m∶ n=水泥∶砂子∶卵石。依据经验公式求每1m3混凝土所需的各样资料以下: 2、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见表1-69。 表 1-69混凝土常用体积配合比及用料量 每立方米混凝 每立方米砂子每立方米石子每 1000 公斤水 土尼混凝土体积 混凝混凝混凝用途配合比水泥砂子石子水泥石子水泥砂子砂子石子 土土土 kg m3m3kg m3kg m3m3m3 m3m3m3 1.坚硬土壤上的井 架脚,小基墩井架1∶ 2∶ 3357442372 脚,基墩的上部4 分。 2.厚而大的突出基 1∶∶ 52766082304 墩。 3.支承台、灌溉坑 1∶3∶62345042253 穴及其余。 4.蒙受很大负荷和 1∶1∶258515002750 冲击力的小基墩。 5.蒙受负荷不大的 1∶4∶81803752188 基墩。 二、井身质量计算公式 (一)直井井身质量计算 1、井斜角全角变化率 式中: G ab——丈量点 a 和 b 间井段的井斜全角变化率,(°)/30m;

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井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涉及到了各种计算公式。本文将详细介绍钻井中常见的若干计算公式,包括钻井液密度计算、钻头旋转转速计算以及孔隙度计算。 1.钻井液密度计算 钻井液密度是指钻井液在钻井井眼中的密度。下面是计算钻井液密度的公式: 钻井液密度=上部密度+下部密度/2 其中,上部密度是井口检测到的密度,下部密度是井底液体密度。使用这个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整个钻井液的平均密度。 2.钻头旋转转速计算 钻头旋转转速是指钻头在井底旋转的转速。下面是计算钻头旋转转速的公式: 钻头旋转转速=钻井井口转速-井下泥浆动力转速 其中,钻井井口转速是指钻井设备在钻杆上旋转的转速,井下泥浆动力转速是井下钻井液通过泵的动力转速。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钻头旋转的实际转速。 3.孔隙度计算 孔隙度是指岩石或者土壤中的空隙体积占整体体积的比例。下面是计算孔隙度的公式: 孔隙度=(总孔隙体积/样品体积)*100%

其中,总孔隙体积是指岩石或者土壤中的总空隙体积,样品体积是岩石或者土壤的样品体积。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地质学家计算岩石或者土壤的孔隙度。 4.钻井压力计算 钻井压力是指钻井过程中液体在钻杆和井井眼壁之间施加的压力。下面是计算钻井压力的公式: 钻井压力=井下静压+井下摩阻压力+自重压力 其中,井下静压是指井下液体自身的压力,井下摩阻压力是指钻井液通过钻杆和井眼壁时产生的摩擦力造成的压力,自重压力是指井下液体的自身重力造成的压力。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施加压力。 总结: 钻井液密度、钻头旋转转速、孔隙度和钻井压力是钻井过程中常见的计算参数。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参数的具体数值,以指导实际的钻井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钻井过程的顺利进行。

常用钻井计算公式

常用钻井计算公式 压力梯度(Mpa/m)=0.00981×钻井液密度(g/cm3) 钻井液密度(g/cm3)=压力梯度(Mpa/m)/0.00981 静液压力(Mpa)=0.00981×钻井液密度(g/cm3)×垂深(m) 地层压力(Mpa)=钻柱内静液压力(Mpa)+关井立管压力(Mpa) 等效钻井液密度(g/cm3)=102×地层压力(Mpa)/垂深(m) 泵的输出排量(l/min)=泵输出(l/冲)×泵速(冲/min) 初始循环压力(Mpa)=低泵速循环压力(Mpa)+关井立力(Mpa) 终了循环压力(Mpa)=低泵速循环压力(Mpa)×压井液密度/原浆密度 压井液密度(g/cm3)= 原浆密度+102×关井立力(Mpa)/垂深(m) 关井套压(Mpa)=(钻井液压力梯度-溢流压力梯度)×溢流垂深+关井立压等效循环密度(g/cm3)= 102×环空压耗(摩阻)/垂深(m)+原浆密度 溢流高度(m)=井涌量(升)/环空容积(升/m) 溢流压力梯度(Mpa/m)=0.00981×钻井液密度-(关井套压-关井立压)/溢流 垂深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g/cm3)= 钻井液密度+102×漏失压力/套管鞋垂深(m) 改变泵速的新泵压(Mpa)=旧泵压×(新泵速/旧泵速)2 压井后的新安全余量(Mpa)=0.00981×(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压井密度)× 套管鞋垂深(m) 加重所需重晶石量(kg/m3)=4200×(压井液密度-原浆密度)/(4.2-压井液密度) 溢流上窜速度(m/h)=立压增量(Mpa/h)/0.00981×钻井液密度 干起钻每米压力降(Mpa/m)=0.00981×钻井液密度×钻具排替量×(套管容积- 钻具排替量)湿起钻(钻具水眼堵)每米压力降(Mpa/m)=0.00981×钻井液密度×(钻具排替量 +钻具内容积)/环空容积

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井各种计算公式

钻头水利参数计算公式: 827 2 1、 钻头压降: P b Q ( MPa ) 2 4 c d e 2、 冲击力: F j 1.02 Q V (N) 3、 喷射速度: V 0 1273Q (m/s) 2 d e 809.05 3 4、 钻头水功率: N b Q (KW ) 2 4 c d e 5、 1273 N b (W/mm 2 ) 比水功率: N 比= 2 D 井 6、 上返速度: V 返 = 1273Q ( m/s ) 2 2 D 井 D 杆 式中:ρ-钻井液密度 g/cm 3 Q -排量 l/s c -流量系数,无因次,取 0.95~0.98 d e -喷嘴当量直径 mm d e 2 2 2 d n :每个喷嘴直径 mm d 1 d 2 d n D 井、D 杆 -井眼直径、钻杆直径 mm 全角变化率计算公式: 25 2 2 2 a b K ab a b a b sin 2 L ab 式中: a b -A 、B 两点井斜角; a b -A 、B 两点方位角

套管强度校核: 抗拉:安全系数 m =1.80(油层);1.60~1.80(技套) 抗拉安全系数=套管最小抗拉强度 /下部套管重量 ≥1.80 抗挤:安全系数: 1.125 P 挤 H 泥 ' ' / P 挤 ≥1.125 10 查套管抗挤强度 P c P c 按双轴应力校核: 10 P cc n H 式中: P cc -拉力为 T b 时的抗拉强度( kg/cm 2 ) -钻井液密度( g/cm 3 ) H -计算点深度( m ) 其中: P cc P c 2 2 K K 3 T b T b T b :套管轴向拉力(即悬挂套管重量) kg P c :无轴向拉力时套管抗挤强度 kg/cm 2 K :计算系数 kg K 2A s A :套管截面积 mm 2 s :套管平均屈服极限 kg/mm 2 不同套管 s 如下: J 55 :45.7 N 80 :63.5 P :87.9 110

钻井溢流高度计算公式

钻井溢流高度计算公式 钻井作业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重要的一环,但在进行钻井作业过程中,由于各 种原因可能会发生溢流事故,给井下作业人员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正确地计算钻井溢流高度对于避免溢流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钻井溢流高度是指在钻井过程中,井液从井口溢出时的高度,通常用来判断井 口的安全状态和预测可能的溢流情况。在进行钻井作业时,根据井深、井眼直径、井液密度等参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钻井溢流高度: H = (p p0) / ρg。 其中,H为溢流高度,p为井底压力,p0为井口压力,ρ为井液密度,g为重 力加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井底压力和井口压力的数值。井底压 力通常通过测井或者数值模拟来确定,而井口压力则需要通过测量或者估算来获取。井液密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计算得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1m/s²。 在计算钻井溢流高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井眼直径、井口装置、 井液性质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溢流高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溢流高度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 钻井溢流高度的计算对于钻井作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发生溢流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还会对钻井设备和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在进行钻井作业前,需要对溢流高度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除了计算溢流高度,还需要对溢流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在钻井作业过 程中,需要不断监测井底压力、井口压力、井液性质等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溢流

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此外,还需要对井口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实际的钻井作业中,溢流事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溢流风险,保障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除了计算溢流高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溢流事故。 总之,钻井溢流高度的计算是钻井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钻井作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正确地计算溢流高度,可以预测可能的溢流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降低溢流风险,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因此,在进行钻井作业前,需要对溢流高度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石油钻井负载计算公式

石油钻井负载计算公式 石油钻井是一项复杂而又危险的工程,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其中一个重要 的参数就是钻井负载,它是指钻头在钻井过程中所承受的力量。正确地计算钻井负载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控制钻井过程,提高钻井效率,减少事故风险。本文将介绍石油钻井负载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石油钻井负载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钻头重量、井深、钻杆长度、摩擦力、钻井液密度等。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部分的计算方法。 首先是钻头重量的计算。钻头是钻井过程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重量直接影 响到钻井负载的大小。钻头重量的计算公式为: 钻头重量 = 钻头体积×钻头密度×重力加速度。 其中,钻头体积可以通过测量钻头的尺寸来计算,钻头密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为9.81m/s²。 其次是井深的计算。井深是指钻井的垂直深度,它也是计算钻井负载的重要参数。井深的计算公式为: 井深 = 钻井液深度 + 钻杆长度。 其中,钻井液深度可以通过测量井口至液面的距离来计算,钻杆长度可以通过 记录钻杆的数量和长度来计算。 接下来是钻杆长度的计算。钻杆是连接钻头和钻井设备的重要部件,其长度也 会影响到钻井负载的大小。钻杆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钻杆长度 = 单根钻杆长度×钻杆数量。 摩擦力是指钻杆在钻井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它也是计算钻井负载的重要因素。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

摩擦力 = 钻杆长度×钻杆摩擦系数。 其中,钻杆摩擦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最后是钻井液密度的计算。钻井液是在钻井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液体,其密度也会对钻井负载产生影响。钻井液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钻井液密度 = 钻井液重量 / 钻井液体积。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钻井负载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们可以根据钻井负载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钻井设备和工艺参数,从而更好地控制钻井过程,提高钻井效率,减少事故风险。 总之,石油钻井负载的计算是钻井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钻井过程的安全和效率。通过合理地应用计算公式,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钻井负载,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减少事故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石油勘探常用基本公式

一、压力梯度 压力梯度psi/ft=钻井液重量ppg*0.052 =钻井液重量lb/ft3*0.006944 =钻井液重量(比重SG)*0.433 二、静液柱压力(HP) 静液柱压力psi=钻井液重量ppg*0.052*垂直深度ft =压力梯度psi/ft*垂直深度ft =钻井液重量lb/ft3*0.006944*垂直深度ft =钻井液重量ppg*0.052*垂直深度m*3.281 三、压力psi转换为钻井液重量ppg 钻井液重量ppg=压力psi÷0.052÷垂直深度ft =压力psi÷0.052÷垂直深度m÷3.281 四、比重(SG) 比重SG=钻井液重量ppg÷8.33 =压力梯度psi/ft÷0.433 =钻井液重量lb/ft3÷62.4 =钻井液重量ppg÷8.33 五、循环当量密度(ECD)ppg ECD ppg=环空压力损失psi÷0.052÷垂直深度ft+钻井液重量ppg 六、根据漏失实验数据得出最大允许钻井液重量 最大允许钻井液重量ppg=漏失压力psi÷0.052÷套管鞋垂直深度ft+钻井液重量ppg 七、环空流速(AV)ft/min AV=排量bbl/min÷环空容积bbl/ft =(Q bbl/min*1029.4)/(Dh2-Dp2) Dh:井眼直径 in;Dp:钻具外径 in. 八、容积 1、环空容积bbl/ft=(Dh2-Dp2)/1029.4 ft/bbl=1029.4/(Dh2-Dp2) gal/ft=(Dh2-Dp2)/24.51 ft/gal=24.51/(Dh2-Dp2) ft3/linft=(Dh2-Dp2)/183.35 linft/ft3=183.35/(Dh2-Dp2) 2、钻杆、钻铤、油管及井眼,任何园柱体的容积 容积 bbl/ft=ID2/1029.4 (ID:in;Dh:in) ft/bbl=1029.4/Dh2 gal/ft=ID2/24.51 ft/gal=24.51/ID2 ft3/linft=ID2/183.35 linft/ft3=183.35/ID2 九、钻每英尺井眼的钻屑量 1、钻每英尺井眼的岩屑桶数 桶数=Dh2*(1-空隙度%)/1029.4 岩屑量ft3=0.7854*Dh2*(1-空隙度%)/1144 2、总固相量 W cg(pounds)=350Ch*L*(1-P)*SG Ch:井眼容积 bbl/ft;L:进尺 ft;P:孔隙度%;SG:岩屑比重 g/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