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孔德洋 石利利 单正军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对江苏通州棉花种植区的地下水进行了现场采样调查及室内样品分析,研究了有机氯农药对当地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有机氯农药已经禁用20多年,但依然对当地的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污染,这除了与有机氯农药的本身特性外有关外,也与当地的农药历史施用情况及地质状况、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氯农药;污染

Survey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Levels in Groundwater

KONG De-yang, SHI Li-li, SHAN Zhen-jun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cotton field groundwater in the province of Jiangsu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in the 1970s also have effect the groundwater even it had been banned for twenty years. In addition to th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and agriculture activities, our date indicated that the residues of pesticide were influenced by the local geological and climatic factors. Keywords: Groundwate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近年来,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农药环境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发达国家调动数千科研人员,花费巨资,进行或正在进行广泛的调查,制定有关地下水农药控制标准和地下水农药污染防治对策[1-2]。近十多年来,国外在地下水中已经检测出 60 多种农药,而且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较高的检出率[3-5]。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对地下水中农药残留都有明确的标准,而我国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我国对地下水农药污染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年,全国性的系统调查尚未进行,地下水农药限量标准与控制对策尚未建立。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人们一般都直接汲取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用化学品更为广泛的使用,地下水农药污染风险不断增大[6]。

有机氯农药如 DDT、HCH 等因为杀虫效力强,曾经大量使用,但是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B410805)

电子邮件:kongde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13521139.html,

理化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半衰期大概为 2 ~ 20 年左右,容易在环境中积累,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中国自1983 年开始逐步禁用有机氯农药,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7~9],HCH 和DDT 在国内各地区的环境介质中及人体中都有残留。研究证实,低剂量的有机氯农药仍能给生物、人体带来高风险,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对陆地生物有直接危害,也能通过地表径流释放到水体影响水生生物,并通过农产品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扩大效应对人体造成间接危害。

通州市位于长江入海的北岸,是全国重点产棉和薄荷油地区,有机氯杀虫剂使用量一直较多,直到1983年才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在对此地区的人体健康研究过程中,曾发现在人体和鱼体的脂肪中,均检测到较高一定水平的有机氯残留[10]。由于该地区的饮用水源基本来自地下水,2006年9月,我们选择了该地区的5个乡镇进行采样检测,以了解有机氯农药施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采样点基本情况

通州市位于北纬31。48,至32。08',东径120。41,至121。23,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的江海平原。东傍黄海,南依长江。陆地总面积为1549.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60.56万亩,水面为32.95万亩。南通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24天,年活动积温5446.8℃,年平均降雨量1046.8毫米,日照2144小时,光、热、水基本同季。土壤大部分为潮土,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30%,PH值一般都在7.5-8.5之间,属中性到弱碱性,土壤的渗水性能良好,地下水埋深1~4米。

1.2 样品采集

采样点选择考虑污染敏感性地区与区域分布相结合的原则,调查范围包括通州市的5个主要产棉乡镇。当地居民一般在住宅庭院内打一口3~10米深不等的井,汲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采样时该地区的井水深度差异较大,一般是1~5不等。共采集地下水水样50个,每个乡镇10个。

1.3 样品处理

样品采集时,先用即将采集的水样充分荡洗样品瓶(包括内盖)3次,以确保整个样品瓶的内壁被水样浸润,采集500mL水样后,加盖密封运至实验室,低温储藏,尽快测定。

1.4 水样分析方法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水样前处理,萃取前依次用5mL甲醇,5 mL去离子水浸润和淋洗SPE柱。将200mL待测水样以3mL·min-1的流速,在减压的条件下通过SPE柱。用5mL 重蒸石油醚洗脱分析物。洗脱液用氮气吹至近干,再用吸耳球吹干,用重蒸石油醚定容至1mL,用于气相色谱测定。

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带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和Agilent7683(美

国Agilent公司)自动进样器,配HP化学工作站(美国Agilent公司),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30m ×320μm×0.25μm。初始炉温为100℃保持1min,以20e℃min-1升到160℃,保持5min,然后再以10℃min-1升到280℃,保持4min.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为280℃,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柱前压为50kPa,进样量为1μL,外标法定量计算。在该方法条件下,方法检测下限为0.005μg/L。

2 结果和讨论

2.1 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结果

用上述方法对50个水样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测定了水体中的HCH、DDT的残留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HCH、DDT等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经有20年没有施用,但在地下水中仍然有一定的检出,检出浓度一般在0.1μg/L以下。其中,PP’-DDT检出率较高,44%。HCH 检出较少。

表1 江苏省通州市棉花产区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结果

Stable 1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levels in cotton fields groundwater from Tongzhou, China

检测项目 样品数/个 检出数/个 检出浓度范围

(μg/L)

检出率(%)

α-666 50 1 0.108 2 β-666 50 2 0.060~0.138 4

γ-666 50 0 -0

δ-666 50 0 -0

PP’-DDT 50 22 0.011~0.032 44

PP’-DDE 50 0 -0

PP’-DDD 50 1 0.011 2 OP’-DDT 50 0 -0

2.2 有机氯农药残留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分析

在检测出的地下水水样中,主要检出物为PP’-DDT,检出浓度最高的为β-666。∑HCH 浓度

范围为 0.060~0.138μg/L,检出率为 6%。∑DDT 浓度为 0.011~0.043μg/L,检出浓度普遍很

低,为 ng/L 级,与我国的饮用水标准(5μg/L HCH,1 μg/L DDT,GB5749-85)的最大限值相

差近10倍,但 DDT 残留浓度已经超出了我国的地下水质量标准Ⅰ类水标准(GB/T14848-93,

不得检出)。

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除与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施药情况以及施药地区

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农药的用量愈大,施用历史愈悠久,土层中可供淋溶的农药量也愈多,

淋溶深度也随之增大,愈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质地不同的土壤,农药在其中的淋溶性也不

同,土壤的砂性愈重,农药的淋溶性愈强,愈有可能进入并污染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的不同直

接决定着农药进入地下水前在土层中需淋溶的深度,地下水埋深愈浅,农药进入地下水的可能

性愈大,就易导致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

南通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裕,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主要为潮土,质地为粉砂粘土,有机质含量较少,虽然HCH、DDT的水溶性很差,迁移能力较弱,但仍然有进入地下水的可能。HCH和DDT属于非常稳定的化合物, 具有进入生物体内后被生物富集的性质,并对生态系产生严重破坏作用。虽然我国1982年已经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HCH和DDT,但是出于前期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已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最近的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州地区的土壤中,仍然有较高的DDT残留存在,表层土壤中∑DDT含量为6.29~678.6μg/kg,并怀疑有新的污染源进入[11]。因此,在地下水体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残留,但浓度较低。

3 结论

3.1 HCH 和 DDT 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进入生物体内被生物富集的特性, 并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作用。从检测结果来看,HCH 对通州地区的地下水影响较小,检出率较低,仅 6%;DDT 虽然检出浓度较低,但检出率较高,达44%。尽管这些残留水平未超出中国的饮用水标准,但是,显然人们如果长期饮用这些被污染的地下水,势必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3.2 HCH 和 DDT 已经在中国停用 20 多年,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介质中仍有一定的残留水平,特别是有报道表明有新的 DDT 污染源进入。本研究结果中的较高的 DDT 检出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今后的环境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介入。

参考文献

[1] Holden P W. Pesticide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 Issues and Problems in four Sates [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 C. 1986.124

[2] Bouman B A M, Castanede A R. Nitrate and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under rice – based cropping systems: past and current 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2, (92):185-199

[3] Miriam Loewy.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by azinphos methyl in the Northern Patagonic Region

(Argentina)[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9, (225):211-218

[4] Goss M J, Barry D A J. Contamination in Ontario farmstead domestic well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griculture: 1. Results from drinking water wells [J].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1998, (32):267-293

[5] Fred Worral.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interactions of chemical and site properties [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2, (299):131-143

[6] 孔德洋,朱忠林,石利利.中国北方甘薯地农药使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23(5):1017-1020

[7] K. P. Singh, A. Malik, D. Mohan, S. Sinha.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in

Alluvial Groundwater Aquifers of Gangetic Plains, India [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5, (74):162–169

[8] J. M. S. VAN MAANEN, M. A. J. DE VAAN, A. W. F. VELDSTRA. Pesticides and Nitrate in groundwater and rainwater in the province of Limburg in the Netherlands [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1, (72): 95–114.

[9] R. P. Singh. Comparison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Levels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of Agra, India [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1, (67):126–132

[10] L. L. Shi, Z. J. Shan, D. Y. Kong, and D. J. Cai. The Health and Ecological Impact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Pollution in China: Bioaccumulation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Human and Fish Fats [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2006, (12): 402-407

[11] Xin Jiang et al. Dicofol application resulted in high DDTs residue in cotton fields from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J].Journal i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及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污染 摘要: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的瑞士化学家米勒。此后有机氯农药因其高效,应用十分广泛。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危害。但因历史上的滥用,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威胁着我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上个世纪也大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这些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如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危害富集污染 引言: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发达国家近代人口急剧增长,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起步,大量人口离开土地,不再参与粮食的生产,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要。此时,化学农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这种农药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以当时的观点来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毒害小。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大规模地采用有机氯农药。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危害至今没有消除。接下来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有机氯农药,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看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威胁。 有机氯农药的概念 有机氯农药是指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属于高效广谱农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氯代烃[2],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前者包括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1]。 有机氯农药是第一代农药,以DDT和六六六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2]。DDT的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因有分子中有两个氯苯基和三个氯又称为二二三。六六六的化学名称是1,2,3,4,5,6-六氯环己烷,因分子中有六个氯、六个碳和六个氢,所以俗称六六六。 DDT的结构式六六六的结构式 有机氯农药的性质 物理性质方面,常用的有机氯农药蒸气压低,挥发性小,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6]。因此有机氯农药可以缓慢杀死很多害虫。同时,有机氯农药脂溶性强,水中溶解度大多低于1ppm,因此在使用六六六等农药时先将其溶解在煤油中,然后将煤油溶液在水中制成乳浊液。另外,有些有机氯农药,如DDT能悬浮于水面,可随水分子一起蒸发[2]。 化学性质方面,氯苯结构稳定,不易为体内酶降解,在生物体内消失缓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的产物也像亲体一样存在着残留毒性,如DDT经还原生成DDD,经脱氯化氢后生成DDE,这两种也是后面研究中重点监测的产物。另一个重要性质是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可以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向上扩展而富集,如虾在含0.005ppm滴滴涕的水中养七十二小时, 体内含量达0.14ppm。在美国密执安湖水中含有少量滴滴涕, 但通过食物链的富集, 滴滴涕在海鸥体内的含量为水内含量五千万倍等等[5]。 有机氯农药的应用历史 有机氯农药对虫类都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如当昆虫爬行或停息在 DDT或六六六喷洒处,药物即可被昆虫表皮吸收,然后渗透到昆虫体内而将其毒死。20世纪40年代,因DDT和六

食用有机磷污染的水果引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食用有机磷污染的水果引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李林富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    1 基本情况  2003年5月24日下午5时30分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赵岗村二组王健等8名儿童先后出现胃部不适呕吐头昏抽搐等急性中毒症状该镇的秦庄二组的村民白朝海及其三个小孩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除赵岗村六组的儿童王松因抢救无效死亡外    2 调查救治及处理情况  2.1 报告情况  枣阳市七方镇卫生院在得到食物中毒信息后立即向市卫生局报告 该次食物中毒死亡一人 但当地未在6h内及时上报省卫生厅及国家卫生部   2.2临床症状及救治情况  中毒人员中发热5人呕吐头晕 皮肤青紫1人昏迷七方镇卫生院及枣阳市第一医院对中毒患者给予洗胃支持治疗 解磷定有机磷中毒特效解毒药其他中毒病人经救治全愈出院 七方镇赵岗村六组 的王建 王建14岁 然后由8名儿童分吃 头晕7时30min左右被陆续送往七方镇卫生院救治秦庄村二组白朝海 岁于24日中午也摘了陈全军家桃园里的桃子数个与其儿子及另两个孩子一起吃了被一起送往镇卫生院治疗秦庄两村中毒人员共计12人 最小3岁女5人

经现场调查   2.4 实验室检验  从中毒儿童呕吐物中检测出有机磷农药   2.5 结果与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且陈全军承认5月22日对其桃园喷洒了甲胺磷农药 呕吐头晕昏迷等有机磷中毒症状临床治疗给予阿托品实验室从病人的呕吐物 因此因食用了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桃子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事故 当地的有关部门采取以下的措施 防止人畜随意进入其果园   3.2 枣阳市组织专班对全市的果园使用农药的情况进行检查 严防类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公安调查处理费 0.07万元 合计经济损失 0.46万元    5 农村农药使用管理及卫生监督情况  农药使用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农业部门负责 负责对全市农村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6 行政处罚及行政管理责任追究  该县的公安部门已对造成这次食物中毒的果园主人陈全军拘捕 按照的原则

067.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宋晓薇1,张立宏1,赵侣璇1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本文 主要论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并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 化的作用与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地下水,有机污染,污染来源,降解机理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水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各种有机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管道滴漏、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下渗、地下输油管道的破裂、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等,都导致了地下水严重的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由于其在水中的浓度一般很小,不易察觉,例行的水质分析不易检出。而且,许多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具有“三致”作用。因此研究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及修复已污染的地下水,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 1.1国外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 关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1977年,美国缅因州Gray镇在饮用水井中发现8种以上人工合成有机物,从而导致16眼水井关闭。到1986年,美国饮用水井中至少检出33种有机化合物[1]。从污染范围来看,美国50个州均有微量有机污染的报道,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远远大于无机污染物的种类。1987年美国地下水中已发现了175种有机化合物[2]。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对全美农村地区1926眼生活饮用水井在1986~1999年间的检测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其中至少有一种VOCs检出的井为232眼,检出率为12%。 日本东京的地下水中于1974年首次发现有TCE存在。随后的调查表明,日本15个工业城市的30%的水井受到TCE和PCE的污染[3]。欧洲的地下水中广泛检出了农药,如莠去津[4]。日本的问题对于迅速工业化的其它亚洲国家来说同样存在,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问题会变得明显。 1.2国内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对京津唐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种类达133种[5]。最近的成果表明,我国地下水中的单环芳烃、卤代烃、有机氯农药污染已不容忽视[6]。根据1985年北京市高碑店污水系统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报告,在北京市东南部污灌区浅水井和深水井中均检出有机物,其中,深水井中有机物58种,浅水井中有机物51种(如芳烃类、卤代烃类等)有害成分超标,其中不少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如三氯甲烷、苯等)。而且多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质受污染程度有逐渐扩大和加重的趋势。 山东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一个特大型裂隙岩溶水源地,近几年来,由于齐鲁石化公司的三十万吨乙烯厂区位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带上,厂区内土层厚度小,防污性能差,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姓名:王学良学号:110924 专业:自动化成绩;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自动化系,北京10261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制造的垃圾也急剧提升,从最原始的灰尘到白色污染的塑料和生活中的废弃物,都是越来越多。在我国主要城市,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占有率更是越来越多,那么对这些有机物污染的处理问题与技术也是越来越迫在眉睫,在当今社会,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到底处于何种间断,这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采用一些技术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方法评价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样才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途径。本文主要论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和对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和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技术评估 一、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来源与状况 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有机物的不合理排放及不适当处理,导致其进入地质环境,造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由于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管网漏损导致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雨污分流不彻底,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 部分行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2009 年全国5亿多吨生活与工业有机废物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或处置,生活有机废气液体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工程设施及活动止水措施不完善,导致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交叉污染。 在国内,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日益加重,特别是在黄河、辽河、海河及太湖等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通,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破坏了海岸带含水层中淡水和咸水的平衡,引起了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 在国外,据已有调查资料,美国的50个州均有微量有机物的报道,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远远大于无机污染物的种类。1987年美国地下水中已发现了175种有机化合。从统计数据来看,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地下水中检出率很高的有机污染物。日本东京的地下水中于1974年首次发现有"ICE存在。随后的调查表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 1.清除毒物,防止继续吸收首先使病儿脱离中毒现场,尽快除去被毒物污染的衣、被、鞋、袜,用肥皂水、碱水或 2%?5%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皮肤(敌百虫中毒时,用清水或 1%食盐水清洗),特别要注意头发、指甲等处附藏的毒物。眼睛如受污染,用 1%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以后滴入 1%阿托品溶液 1 滴。对口服中毒者若神志尚清,立即引吐,酌情选用1 %碳酸氢钠溶液或1 : 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在抢救现场中,如无以上液体,亦可暂以淡食盐水(约 0.85%)或清水洗胃。敌百虫中毒时,忌用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洗胃,因可使之变成比它毒性大 10 倍的敌敌畏。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马拉硫磷、乐果、杀螟松、亚胺硫磷、倍硫磷、稻瘟净等硫代磷酸酯类忌用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洗胃,因硫代磷酸酯被氧化后可增加毒性。洗胃后用硫酸钠导泻,禁用油脂性泻剂。食入时间较久者,可作高位洗肠。应用活性碳血液灌流(HPA可以清除血中有机磷毒物,对抢救小儿重度有机磷中毒有良好效果 2.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保持病儿呼吸道通畅,消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氧。发生痉挛时,立即以针灸治疗,或用短效的镇静剂,忌用吗啡和其他呼吸抑制剂以及茶碱、氨茶碱、琥珀酰胆碱、利血平、新斯的明、毒扁豆碱和 吩噻嗪类安定剂。呼吸衰竭者除注射呼吸兴奋剂和人工呼吸外,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及时处理脑水肿和肺水肿,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心脏骤停时速作体外心脏按压,并用1: 10000肾上腺素

0.1ml/kg 静脉注射,必要时可在心腔内注射阿托品。在静滴解毒剂同时适量输液,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但须注意输液的量、速度和成分。在有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征兆时,输液更应谨慎。严重病例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抢救过程中还须注意营养、保暖、排尿、预防感染等问题,必要时适量输入新鲜血液或用换血疗法。 3.解毒药物的应用 在清除毒物及对症治疗同时,必须应用解毒药物。常用特效解毒药物有两类: ①胆碱能神经抑制剂 如阿托品及山莨菪碱等,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毒蕈碱样作用,提高机体对乙酰胆碱的耐受性,故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减少腺体分泌,促使瞳孔散大,制止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有显著疗效,且为呼吸中枢抑制的有力对抗剂;但对烟碱样作用无效,也无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故不能制止肌肉震颤、痉挛和解除麻痹等。应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必须强调早期、足量、反复给药,中、重度中毒患者均须静脉给予。在用阿托品过程中,注意达到“化量” 指标,即当病儿瞳孔散大、不再缩小,面色转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肺水肿好转,意识开始恢复时,始可逐渐减少阿托品用量,并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待主要症状消失,病情基本恢复时停药。停药后仍需继续观察,如有复发征象,立即恢复用药。 654-2 的药理作用与阿托品基本相同,毒性较小,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距离较大,其" 化量" 指标亦和阿托品相同,轻度有机磷中毒单用阿托品或 654-2 即可治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 有机磷农药化学特性 有机磷是磷酸的酯,由磷酸与三种醇连续反应生成。它们被用作溶剂、杀虫剂、阻燃剂和增塑剂。有机磷农药(OPs)主要是磷、磷硫或磷硫酸的酯类、酰胺类或硫醇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商业建筑或家庭和花园中防治昆虫病害[1]。大部分OPs属于有机硫代磷酸亚基,其官能团为硫代磷酸P=S键。敌畏和草甘磷主要是P=O键。许多有机硫代磷酸酯(OTPs)由硫转化为毒性较高的氧。这种转化发生在人体内的肝酶和环境下的氧气和光的影响。氧和硫都被水解成毒性较低的烷基磷酸盐,并在排泄前进一步身体代谢。OPs包括超过100种化合物,根据IPCS INCHEM(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和美国EPA(美国环保署),他们被归类为“剧毒”(HT)(老鼠口服LD50值小于50毫克/公斤)“适度有毒”(MT) (LD50值超过50毫克/公斤,低于500毫克/公斤)[2]。 2 接触有机磷农药的途径 一般人口通过家庭使用杀虫剂产品和消费受污染的饮料和食品而在环境上接触OPs。职业性暴露人群包括农药行业工作者从事的生产活性成分或制备配方和农业工人可能从事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作为不同的活动的一部分,包括重返以前治疗领域和专业涂抹器。接触杀虫剂也影响从事公共卫生应用的工人。每个人群的主要接触途径各不相同。一般人群以摄入为主,职业性暴露组以吸入和皮肤吸收为主[3]。室内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吸入接触,较少通过皮肤吸收接触;室外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吸入接触(小于10%)。皮肤的吸收量因药剂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眼睛暴露也可能是通过蒸气、粉尘或气溶胶,这甚至可能导致全身中毒。OPs的毒性几乎完全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这是一种神经末端的酶,导致乙酰胆碱的积累,引起人体呼吸、心肌和神经肌肉传导损伤[2]。 当OPs进入人体后,通过两步代谢途径代谢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代谢产物。非特异性代谢物为二烷基磷酸(DAPs),可分为二甲基磷酸(DMPs)和二乙基磷酸(DEPs)。DMP包括二甲基磷酸(DMP)、二甲基硫代磷酸(DMTP)和二甲基二硫代磷酸(DMDTP),DEP包括二乙基磷酸(DEP)、二乙基硫代磷酸(DE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DEDTP)[4]。 3 有机磷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 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食物是人类接触OPs的来源。即使这些食物中的化合物含量很低,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因为它们的食用寿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第10卷第6期现代农药Vol.10 No.6 专论与综述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董洪梅,万大娟*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摘要: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对其修复机理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修复技术与应用推广。综合分析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植物直接吸收和转运有机氯农药;植物释放分泌物去除有机氯农药;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对有机氯农药的转化。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吸收;分泌物;联合修复 中图分类号:TQ 4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284.2011.06.002 Mechanism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DONG Hong-mei, WAN Da-ju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s a technology which has wide foreground. The study on mechanism of phytoremediation will help us to promote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deeply.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were as follows: plant absorbed and transport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directly; plant released exudates to remove organ chlorine pesticides; the systems of plant and microorganism transform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Key word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absorb; exudate; combined remediation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转化、转移等功能来净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技术,是一项公认的具有潜力的、优美的、自然的生物修复方式。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作为当前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国外对植物修复的研究较多,有的已展开原位修复并达到商业化水平[1]。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就广泛进行植物修复研究,而我国则起步较晚,工作多偏重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关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报道较少。安凤春等人的研究显示,在DDT污染浓度为0.125 mg/kg的土壤中种植10个品种的草本植物,发现不同品种的草对同种农药吸收与富集能力不同,同一品种的草对不同农药吸收与富集能力也有差异[2]。 植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往往是寻找能够超累积或超耐受该有害重金属的植物,将金属污染物以离子的形式从土壤中转移至超累积或超耐受植物的特定部位,再将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进行处理。而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要复杂得多,在修复中经历的过程可能包括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等,是一种原位处理污染土壤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成本低、生态风险小、对环境的改变少等特点。植物在其生长周期中,对周围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吸收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以及完全腐解等过程中,植物都能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环境。综合分析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有3种: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氯农药后转移或分解;植物释放分泌物和特定酶降解土壤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植物促进根际微生物对土 收稿日期:2011–06–07;修回日期:2011–07–02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09JJ6025);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10C0933) 作者简介:董洪梅 (1985—),女,山东省滕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环境污染控制。通讯作者:万大娟。E–mail:dajuanwan@https://www.360docs.net/doc/e13521139.html,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模拟

2、土壤污染模拟 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的多孔介质,固相中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胶体。石油是一种天然的粘油状液体,主要成分为烃类化合物(占80%一90%)。烃类化合物是非极性有机物,其偶极矩<1,介电常数<3,在土壤中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地表的石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入渗,也可能随地面水或雨水沿着土壤毛细管孔隙向下渗透污染土壤,甚至进一步向下淋滤污染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入渗过程中,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胶体,使得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断地被吸附。吸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石油的性质有密切联系。通常,石油烃类在土壤介质吸附程度以分配系数Kd来表示。 式中:Cs为平衡时固相中的浓度(mg/kg);Ce为平衡时液相中的浓度(mg/l)根据土壤中溶质运移模型和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考虑吸附作用而忽略石油的挥发,建立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二维综合模型。它包括水运动方程和石油运动方程。 土壤中水运动方程: 土壤中石油类运动方程: 式中:C(h)为比水容量(cm-1);K x、K z分别为横向纵向水力传导系数(cm/d);Dxx、Dzz分别为横向纵向弥散系数(cm2/d);Rd为滞留因子;c为液相中石油的浓度(mg/l);qx、qz分别为x和z方向的达西流速(cm/d);θ为含水量(%);λ为降解系数(d-1);h为土壤中压力水头(cm)。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根据监测的结果和落地油的分布特征,预测石油类在土壤中迁移过程及石油是否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选择预测范围为:长80m,深6m剖面区域。并对部分问题可进行简化处理,作一些基本假设。假设土壤水最初不含石油,即未受到污染,但土壤中存在一定的本底值,经取样测定取平均值为40.3mg/kg。在土壤的预测范围内,土壤被认为是均质的。 对水运动方程上边界确定为Cauchy边界,下边界为Neumann边界。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 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1.迅速清除毒物 (1)减少毒物吸收: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水或清水(忌用热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 (2)选择适当的洗胃液立即进行洗胃,洗胃原则:尽早、彻底、反复、间断。 (3)促进毒物排泄快速补充液体,使用利尿剂、导泻剂。 2.病情观察 (1)应用阿托品的观察。明确阿托品化的指征:瞳孔较前散大(不超过5 mm )不再缩小、颜面潮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口干、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轻度躁动不安、心率加快(100~120次/分)。区分阿托品化和在阿托品中毒。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2)观察是否出现“反跳”。如体温突然降低,表现为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肌束颤动、肺水肿、胸闷、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立即静脉补充阿托品,再次迅速达阿托品化的状态。 (3)警惕“中间型综合征”的发生。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发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的症状群。称“中间型综合征”。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变化,出现颈、上肢和呼吸肌麻痹,如眼睑下垂、眼外展障碍、面瘫等,应及时通知医生,维持有效通气功能。 3. 一般护理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或甘油。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引流通畅,防受压、逆流,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常规会阴

护理每日2次。做好安全防护,加强看护,予床栏,必要时可适当约束,用安定等镇静剂。 4.心理护理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情绪、引起中毒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指导。如为自杀所致,护理人员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诚恳的态度为病人提供情感上的帮助,认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协助护理人员共同打消患者自杀的念头。 5.健康教育 (1)普及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关知识。 (2)出院时告知患者应在家休息2~3周,按时服药不可单独外出,以防发生 迟发性神经损害,急性中毒除个别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外,一般无后遗症。 (3)因自杀中毒者出院时,患者要学会应对应激源的方法,争取社会支持十 分重要。

有机磷农药中毒65148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有很多种,如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内吸磷(1059)、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 中毒机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一般认为是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的积聚,其结果引起胆碱能受体活性紊乱,而使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凡由脏器平滑肌、腺体、汗腺等兴奋而引起的症状,与毒蕈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则称为毒蕈样症状;凡由交感神经节和横纹肌活动异常所引起的症状,与烟碱中毒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故称烟碱样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途径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在喷洒过程的气雾可由呼吸道吸入;误服者由消化道吸收。其潜伏期也因中毒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异。经口服者约5~20分钟早期出现恶心、呕吐,以后进入昏迷状态;经呼吸道者,潜伏期约30分钟,吸入后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困难,视力模糊,而后出现全身症状;经皮肤吸收者潜伏期最长约2~6小时,吸收后有头晕、烦躁、出汗、肌张力减低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3)吸入途径:儿童在刚喷洒过农药的田里玩耍;在农药仓库中停留均可中毒。

发病机制 有机磷农药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经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产生毒性作用,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人体的胆碱能神经包括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部分节后纤维以及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这些神经受刺激后,在其末梢与细胞连接处释放乙酰胆碱支配器官的运动。在生理情况下释放出的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迅速被水解而失去活力,当有机磷进入机体后与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大量乙酰胆碱蓄积,从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主要作用是: 1.兴奋胆碱能神经全部节后纤维使平滑肌收缩增加腺体分泌瞳孔缩小、心律减慢、血压下降。 2.运动神经兴奋可引起肌震颤、痉挛,重时可肌力减弱以至麻痹。交感神经节和节前纤维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可致循环衰竭。 3.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表现先兴奋后抑制,晚期出现呼吸中枢麻痹。 临床症状 大量一次食入或吸入浓的毒物后,短的3min以内发病,一般在30min~12h以内发作。根据不同的类型神经受损,临床表现可以分3类: 1.副交感神经和分布于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胆碱能受体兴奋,表现腺体分泌增加,可见大汗、流涎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虹膜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胃肠平滑肌兴奋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血管系统受抑制而致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此与毒蕈中毒症状相似故称毒蕈碱样. 2.运动神经肌肉连接点胆碱能受体兴奋,表现肌肉纤维颤动或抽搐,晚期则见肌无力或麻痹。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胆碱能受体兴奋可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症状,这与烟碱中毒的症状相似,称烟碱样作用。 3.中枢神经细胞触突间胆碱能受体兴奋,则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中毒早期有头晕、头痛以后出现言语障碍、神志不清和阵发性抽搐等,有机磷中毒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并发症: 神志不清和阵发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疾病诊断 主要症状。 皮肤接触农药吸收致中毒者起病稍缓慢,症状多不典型,须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有无皮肤红斑水疱,密切观察临床演变协助诊断。 部分病例容易被忽略,特别是早期出现中枢神经抑制,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衰

水中有那些污染物

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一般分为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植物营养素、耗氧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五类。 无机污染物 主要来自炼焦、电镀、塑料、化肥、硫酸和硝酸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如各种氢氰酸、氰化钾、硫酸、硝酸等。水体中如果有过量的无机污染物,会改变水的pH值,使微生物不能生长,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害淡水生物。 致病微生物 主要来自生物制品、制革业、饲养场和生活污水,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种类。常能引起各种传染病。 植物营养素 城市污水是的主要组成是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城市污水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固体物质。除含有较高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无机物,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及重金属等。 水中普遍含有以下各种污染物: 1、悬浮物:一般为200~500毫克/升,有时候可超过1000毫克/升。其中无机和胶体颗粒容易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病原菌等,形成危害大的复合污染物。悬浮物可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与水分离,形成污泥而去除。 2、病原体:包括病菌、寄生虫、病毒三类。常见的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每升污水可达几百万个,可传播霍乱、伤寒、肠胃炎、婴儿腹泻、痢疾等疾病。常见的寄生虫有阿米巴、麦地那丝虫、蛔虫、鞭虫、血吸虫、肝吸虫等,可造成各种寄生虫病。病毒种类很多,仅人粪尿中就有百余种,常见的是肠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病毒可达50万到7000万个。 3、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其浓度常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来表示。也可用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结合起来评价。常用BOD5与COD的比例来反映污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用微生物呼吸氧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来反映生化降解的快慢,据此选择处理方案(见图)。城市污水BOD5一般为每升300~500毫克,造纸、食品、纤维等工业废水可高达每升数千毫克。 4、植物营养素: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水中都含有植物的营养物质──氮和磷。城市污水中磷的含量原先每人每年不到1千克,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含量显著增加。来自洗涤剂的磷占生活污水中磷含量的30~75%,占地面径流污水中磷含量的17%左右。氮素的主要来源是食品、化肥、焦化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一些有机磷化合物都是植物营养素,能造成地面水体富营养化、海水赤潮和地下肥水。硝酸盐含量过高的饮水有一定的毒性,能在肠胃中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引起肠原性青紫症。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仲胺合成亚硝胺类物质可能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类药物大都呈油状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至棕色,稍有挥发性,且有蒜味。除敌百虫外,一般难溶于水,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常用的剂型有乳剂、油剂和粉剂等。根据致死毒性(半数致死量)的不同,又可分为: (1)剧毒类(LD50<10mg/kg):对硫磷(parathion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thimet)。 (2)高毒类(LD50<10-100mg/kg):甲基对硫磷、敌敌畏(dichlorphos)、氧乐果、敌敌畏;(3)中度毒性(LD50<100-1000mg/kg):乙硫磷、敌百虫、乐果等。(4)低毒类 (LD50<1000-5000mg/kg):马拉硫磷、氯硫磷、杀螟松。 1.中毒原因 1、生产中毒: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在药物制造加工过程中保护措施不严密,导致化学物直接接触皮肤或经呼吸道吸入引起。 2、使用中毒:在使用过程中,施药人员喷洒时,药物沾染皮肤或经衣物间接沾染皮肤,吸入空气中杀虫药物等所致,配药浓度过高或手直接接触药物原液也可引起中毒。 3、生活性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急性中毒主要由于误服、故意吞服或不慎饮用药物污染的水源及食物。也有滥用有机磷类药物治疗皮肤病引起中毒[1]。 2.中毒机制 人体大部分传出的胆碱能神经的传导,靠其末梢在与细胞连接处释放的乙酰胆碱以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如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特别是皮质深部的锥体细胞、尾核、丘脑等神经细胞间冲动的传递,也有乙酰胆碱参与。胆碱能神经传递必须与胆碱能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胆碱能受体分为毒蕈碱型及烟碱型;前者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心肌、平滑肌、腺体等效应器官,后者分布于植物神经节及骨骼肌的运动终板内。在正常情况下,释放的乙酰胆碱于完成其生理功能后,迅速被存在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当有机磷进入人体后,以其磷酰基与酶的活性部分紧密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而丧失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以致体内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并抑制仅有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使中枢神经系统及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最后转入抑制和衰竭,表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①某些副交感神经和某些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胆碱能毒蕈碱受体兴奋,则出现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瞳孔收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草碱样症状。 ②运动神经和肌肉连接点胆碱能烟碱型受体兴奋,则发生肌肉纤维震颤或抽搐;重度中毒或中毒晚期,转为肌力减弱或肌麻痹等烟碱样症状。 ③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触突间胆碱能受体兴奋,引起功能失调,开始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谵语等兴奋症状,严重时出现言语障碍、昏迷和呼吸中枢麻痹。 ④在循环系统方面,既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毒蕈碱样症状,又可有血压上升和心率加快等烟碱样症状[2]。 3.病理生理 有机磷类的农药绝大多数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受到抑制。乙酰胆碱是生物神经传导的主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18T16:29:50.957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4期作者:潘嘉雯 [导读] 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广州市华测品标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治理措施 前言: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主要以苯和环戊二烯为原料经人工合成的用于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含氯农药,曾因其高效、杀虫谱广、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难降解并具有脂溶性,易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可在不同介质中迁移转化。经研究证实,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包括破坏神经系统、增加癌症发病率及引起出生缺陷等。虽然我国自1983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有机氯农药,但至今仍能在环境中检出。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与治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主要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防治病虫害直接施用于土壤;二是喷洒作物时落入土壤;三是经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或经各类废水废渣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造成污染及生物危害的根源,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还可经挥发、扩散等转移至水体及大气,并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2 污染现状 我国曾广泛使用有机氯农药以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其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在土壤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虽被禁用多年,但部分地区仍有检出。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2002年太湖流域的耕地土壤当中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实际检出率高达100 %;2004年,环渤海的西部区域土壤当中也均检测出有机氯农药。多数地区检出率在80%以下,部分地区约为20%-50%,其中滴滴涕、六六六为主要的污染物。2008-2009年,珠江三角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实际检出率为97.85%,最高残留量值为649.33 μg/kg,平均值20.67 μg/kg。2011年,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土壤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是13.74-290.67 ng/g,其上中下游均有检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05-2013)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 %和1.9 %,有机氯农药是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2013年,环鄱阳湖的水稻田土壤检出了氯丹、六氯苯、七氯、滴滴涕、六六六等。2015年,内蒙古农牧业区的农业区土壤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范围为0.64-102 ng? g-1,平均值为26.3 ng?g-1,而牧业区土壤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范围为0.18-23.8 ng?g-1,平均值为5.81 ng?g-1,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非常普遍,并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且多为历史残留。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氯残留差异大,个别地区有超标现象。 3 治理措施 3.1 强化污染土壤的管理及监测能力 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单位,应注重建设综合监管机制,明确各项监管职责及任务;开展相关的农药知识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监管者整体素质及能力;注重建设土壤农药分析及测试平台,构建并完善各项标准测试方法及提升实验室整体分析测试的能力,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化土壤农药污染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强化污染土壤的管理及监测能力。 3.2 注重调查污染现状 全面开展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调查工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监督范围、强化监测的力度,增加监测的频次,摸清国内土壤当中有机氯的农药实际污染面积、来源、强度与分布等状况;编制好农业土壤当中关于有机氯的农药实际使用清单、残留与排放清单等,构建起污染信息数据库及信息综合监管系统,掌握农业的土壤实际污染变化情况,为改善综合治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3.3 严控及消除土壤污染源 重视有机氯农药的淘汰专项工作,停止使用以滴滴涕为中间体的三氯杀螨醇,逐步研发并推广高效安全替代物;强化农业的生态化管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含有有机氯的农药产品,避免新的有机氯等污染物逐渐进入到现有土壤环境当中,对农业的土壤污染问题予以严格管控。 3.4 强化土壤自净力 有机氯农药在耕地土壤中会通过光化学式分解、水解及微生物的分解等各种作用实现降解。故可借助各项农业措施,改善土壤pH、结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有机质的含量、黏粒含量等,不断增加土壤对于农药降解的综合能力。利用翻土处理,促使滴滴涕、六六六等相关有机氯的农药充分暴露于阳光之下,对其光化学的降解可起到极佳的促进作用。 3.5 实行综合治理 针对污染程度较轻的一些农业土壤,可通过采取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及修复污染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予以有效处理,保证土壤环境的安全,避免污染进入农产品;针对污染程度较重的一些农业土壤,可通过农产品的禁产区域划定相关手段,配合相应生物修复、化学及物理各项技术,如土壤林洗、化学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等,实现对土壤当中有机氯的农药实施综合治理及控制。 3.6 逐步完善质控标准体系 针对于目前国内农药生产及使用期间各项问题现象,需先构建起现行农药监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紧定制并出台关于农药污染的防治及农药环境的安全监管各项条例,要在法律法规基础之上,逐步强化检测及执法各项工作,便于彻底消除掉农药的危害;善于吸取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构建起适合本国国情的质控标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逐步完善、优化,以能够切实地加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综合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摘要 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农作物增产和疟疾防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生物毒性及难以降解的特性又使其成为一种有严重影响的环境污染物。本论文通过五个方面对有机氯农药进行介绍,包括它的使用历史、污染现状、生理毒性,它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以及检测方法。最后,简单介绍了有机氯农药的生物降解方法。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迁移;气相色谱;降解 Abstract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is an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ovalently bonded atom of chlorine,which can be used to prevent plants from some diseases and pests.it had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reatment of malaria. However, because of its biotoxicity and difficulty in degradation, organochlorine generally became a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organochlorine, includi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 pollution status, physiological toxicity, migr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detection methods. Finally,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organochlorine was referred. Key words: organochlorine ; migration ; gas chromatography;degradation 一、简介 有机氯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有机氯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前者如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道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此外以松节油为原料的莰烯类杀虫剂、毒杀芬和以萜烯为原料的冰片基氯也属于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生物毒性及难以降解的特性又使其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它具有低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可通过大气和水等环境介质迁移而使全球受到污染,并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以DDT为例,它是1874年由欧特马·勤德勒首次合成的,但直到1939年,这种化合物具有杀虫剂效果的特性才被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该产品几乎对

有机氯农药

摘要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HCHs,DDTs ,长江中下游 第一章有机氯农药简述 1.1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 年,瑞士科学家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作用,并把它成功运用到杀灭马铃薯甲虫上,从那时起,有机氯农药开始被使用。在那个年代,DDT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发明者Muller 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而随着DDT 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功,也掀起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的热潮。到了1942年,英法等国又发明了另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HCH)。1945 年氯丹被发明,1948年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也相继被发明出来,1950 年发明了异狄氏剂和硫丹。1969 年甲氧滴滴涕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虫谱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有机氯农药被相继发明的几十年里,有机氯农药被大范围的运用。但随之而来,有机氯农药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留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之久,且容易溶解在脂肪中。而且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一系列的危害性,对人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有机氯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及生命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认识到了有机氯农药的危害以后,西方国家开始有限制的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到1970 年,瑞典、美国等国就已经先后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之后的几年里,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停止了生产[1]。但作为亚洲的农业大国,中国和印度直到1983年和1989 年才禁止DDT 在农田中使用。从有机氯农药在农田中使用直到被禁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