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刘峰1,2,翟刚1,李建国1,刘绍英1,杨先贵1,王公应1

【摘要】[摘要]综述了通过环氧化物与CO2共聚法、脂肪族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法及脂肪族二元醇与碳酸二烃基酯聚合法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APCs)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各种反应体系所采用催化剂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APCs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及热分解性等性能的关系;结合APCs的性质介绍了它在医用材料、陶瓷及橡胶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比较了合成APCs的不同途径的特点,并对APCs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3(042)005

【总页数】9

【关键词】[关键词]脂肪族聚碳酸酯;催化剂;环状碳酸酯;脂肪族二元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二氧化碳

根据合成聚合物单体的不同,聚碳酸酯(PC)分为芳香族、脂肪族及脂肪-芳香族混合型等类型。芳香族PC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列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1]。做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脂肪族PC(APCs)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1969年,Inoue等[2]首次发现CO2与环氧化物在金属有机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APCs新型材料,从而开辟了将CO2固定为可降解聚合物的崭新领域,并立即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兴趣。目前该领域已成为高分子合成化学的热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APCs的合成方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目前APCs的主要

聚碳酸酯PC

聚碳酸酯PC 聚碳酸酯是在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聚碳酸酯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塑料,透明度达90%,被誉为透明金属。刚硬而有韧性,具有高抗冲击性,高度的尺寸稳定性和范围很宽的使用温度,良好的绝缘性及耐热性和无毒性。聚碳酸酯燃烧特性:慢燃,离火后慢熄,火焰呈黄色,黑烟碳束。燃烧后塑料熔融,起泡,发出特殊的花果臭气味。聚碳酸酯比重1.20,透明,本色呈微黄。 聚碳酸酯性能:聚碳酸酯树脂通过共聚,共混,增强等途径发展了很多改性品种。聚碳酸酯是抗冲击韧性为一般热塑料之冠,尺寸稳定性很好.耐热性教好,可在-60~120度下长期使用,热变温度130~140玻璃化温度149度热分解大于310度.聚碳酸酯极性小,玻璃温度高,吸水率低,收缩率小,尺寸精度高,对光稳定,耐候性好.熔融粘度和注射温度降低,因而易于加工成形。聚碳酸酯与此20~ 40%的ABS树脂共混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它既有聚碳酸酯树脂的高机械强度和耐热性,又具有ABS的流动性好,便于加工的特点,各项性能指标大都介于聚碳酸酯和ABS之间。 用途:聚碳酸酯主要用于生产工业制品,用来代替金属及其它合金,在机械工业上作耐冲击及高强度的零部件。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具有类似金属的特性,可代替铜,锌,铝等压铸件。聚碳酸酯可以进行注射成形,挤出成形,吹塑成形,旋转成形,真空成形和溶剂铸造膜片等技术。制件还可以机械加工,常温冲孔,锯切及焊接和粘合。聚碳酸酯树脂的注射成形,一般采用螺杆式注射机进行。料筒温度:250~320℃,注射压力:50~80MPa,模具温度:85~120℃,螺杆转速:40~60次/min,成品热处理:先在100~105℃的烘箱中烘烤10分钟,然后在120~125℃再烘烤30分钟,自然冷却到常温即可。 聚碳酸酯(PC)介绍,聚碳酸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按分子结构中所带酯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脂肪一芳香族型,其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是芳香族聚碳酸酯,并以双酚A型聚碳酸酯为最重要,分子量通常为3 -10万。 聚碳酸酯,英文名Polycarbonate, 简称PC。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60~120℃下长期使用;无明显熔点,在220-230℃呈熔融状态;由于分子链刚性大,树脂熔体粘度大;吸水率小,收缩率小,尺寸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薄膜透气性小;属自熄性材料;对光稳定,但不耐紫外光,耐候性好;耐油、耐酸、不耐强碱、氧化性酸及胺、酮类,溶于氯化烃类和芳香族溶剂,长期在水中易引起水解和开裂,缺点是因抗疲劳强度差,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抗溶剂性差,耐磨性欠佳。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微量水份在高温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聚碳酸脂的生产及应用 系(分院):×××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

目录 1.前言 (2)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2) 2.1 溶液光气法 (2)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2) 2.3 界面缩聚光气法 (3) 2.4 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3) 2. 5 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PC (3) 3.聚碳酸脂的应用 (4) 3.1用于建材行业 (4) 3.2 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4) 3.3 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4) 3.4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5) 3.5 用于包装领域 (5) 3.6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5) 3.7 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5) 3.8 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 (5) 4.我国聚碳酸酯的发展建议[4] (6) 4.1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6) 4.2 加强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 (6) 4.3 合作开发非光气法 (6) 5.致谢! (7)

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聚碳酸酯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 对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建设新的聚碳酸酯装置的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脂,生产,应用,发展建议 1.前言 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 蠕变性小,尺寸稳定;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 60 ~ 120 ℃下长期使用; 无明显熔点,在20 ~230 ℃呈熔融状态;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家庭用品等领域。目前, PC 正迅速地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等高新技术领域, 尤其在光盘的应用上发展更快。PC 还可与其它树脂共混形成PC 共混物或PC 合金, 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 使之性能更加完善, 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在五大工程塑料中, PC 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自从1956 年, 第一个工业化PC 装置投产以来, PC 工业见证了工艺进展的重大变化。 60 年代, 界面光气法、酯交换法( 熔融法) 和溶液光气法是3 个主要工艺路线。由于经济性原因,溶液法不再采用。目前工业上生产PC 绝大多数采用界面光气法工艺。近年来, 非光气熔融工艺也得到迅速发展[1]。 2.1 溶液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是以光气和双酚A 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 或二氯乙烷) 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 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 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已完全淘汰。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酯交换法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在该工艺中,酚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在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和双酚A 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产[2]品。酯交换法生产PC 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ABS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ABS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ABS树脂的基本性能和应用,并对国内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详细阐述了PVC /ABS 、PC/ABS 、PA/ABS、PBT/ABS、PMMA/ABS等几种ABS合金的相容性、共混组成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ABS合金;研究进展;共混;相容性

1 前言 ABS树脂通常是指聚丁二烯的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一丙烯腈游离共聚物(SAN)的混合物。其中,接枝在聚丁二烯橡胶上的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为聚丁二烯橡胶和SAN树脂提供了良好的相容化界面,形成了稳定的两相结构。ABS树脂中含有侧苯基、氰基和不饱和双键使ABS与许多聚合物有比较好的相容性,这为ABS 树脂的共混改性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将各种不同材料与ABS共混以期获得满意的性能,于是种类繁多的ABS合金应运而生。目前ABS合金的种类已达几十种,并且由二元向三元、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近年来全球ABS需求一直保持着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大陆是带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地区。目前我国AB S制品高度集中在电子电器配件上,约占总消费量的80%;玩具和汽车配件各占10%;受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口加工贸易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拉动,预计2004—2009年我国ABS树脂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9%;到2009年我国ABS树脂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90万吨左右。截至到2004年,我国ABS产能达110万吨/年,产量约为60万吨,ABS表观消费量达到256万吨,自给率只有23%,我国ABS消费仍然依赖进口。目前国内LG甬兴、奇美、台化、国亨、吉化等公司的ABS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大规模提高产能,预计近几年我国新增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2 PVC / ABS合金 PVC的突出优点就是难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气体水汽低泄露性好,此外综合机械性能好,是性能性价比最为优越的通用型材料,缺陷是热稳定性差和抗冲击性差。ABS树脂中引入PVC,提高了体系的阻燃性、耐腐蚀性、成本低等优点。如果在向体系中加入合适的阻燃剂,即可成为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均优良的复合材料;PVC中引入ABS树脂,提高了PVC的加工性、 冲击性能。PVC/ABS合金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两种树脂的相容性及组成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ABS树脂具有复杂的两相结构,作为连续相的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物的溶解度参数为19.0~20.1,作为分散相聚丁二烯的溶解度参数为17.3。而PVC的溶解度参数为19.6,它与ABS树脂中的连续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与分散相不相容,因此PVC / ABS合金属于“半相容” 体系。因而在该体系中,PVC与SAN 的界面状况是影响相容性的重要因素。PVC与SAN界面状况又受到SAN中丙烯腈(AN) 含量的影响,SAN中的AN质量含量在l2%~26%时可与PVC良好混合,超过这一范围,则混合效果不理想。由于ABS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种类、工艺条件、生产方法多种多样,使得ABS树脂的实际组成干差万别。对PVC/ABS 共混体系而言,在ABS的三组分中,丙烯腈含量降低能提高流动性和强度,降低热变形温度和相

聚碳酸酯(PC)材料简介

聚碳酸酯材料简介 聚碳酸酯 3.1 简介聚碳酸酯是一种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型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PC。一般结构式可表示,由于R基团的不同,它可分为脂肪族类和芳香族类两种。但因制品性能、加工性能及经济因素等的制约,目前仅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聚碳酸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双酚A型聚碳酸酯(Bisphenol A type Polycarbonate,简称PC)的结构式因其具有优良的冲击强度、耐蠕变性、耐热耐寒性、耐老化性、电绝缘性及透光性等,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零部件、机械纺织工业零部件、建筑结构件、航空透明材料及零部件、泡沫结构材料等。随着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对PC的需求空前高涨,世界消费能力已达l100kt/a,其中国内PC消费也已达60kt/a。目前PC的生产厂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其中,GE塑料公司、Bayer公司和Dow化学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我国PC的研制开发工作始于1958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首先开发成功;发展至今,所有工艺路线均以光气为起始原料,生产规模较小。PC作为一类综合性能优越的工程塑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加工流动性差,易于应力开裂、对缺口比较敏感以及耐磨性欠佳等。但随着PC的生产工艺和改性技术的进步,这些方面逐步得到了改进,因此PC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以应用。3.2 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PC的早期工业化生产方法有酯交换法和溶液光气法两种,这两种工艺现在基本不再使用。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接口光气法。由于光气毒性大,同时二氯甲烷和副产品氯化钠对环境污染严重,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光气法工艺发展迅速,1993年第一套非光气法装置在日本投产。 3.2.1 接口光气法接口光气法工艺先由双酚A和50%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送入光气化反应釜,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入光气,使其在接口上与双酚A钠盐反应生成低分子聚碳酸酯,然后缩聚为高分子聚碳酸酯。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一般采用三乙胺作催化剂。缩聚反应后分离的物料、离心母液、二氯甲烷及盐酸等均需回收利用。该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 3.2.2 溶液光气法溶液光气法工艺是将光气引入含双酚A和酸接受剂(加氢氧化钙、三乙胺及对叔丁基酚)的二氯甲烷溶剂中反应,然后将聚合物从溶液中分出。GE公司曾在其美国的第一套装置中使用此工艺。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与接口光气法相比缺乏竞争力。 3.2.3 普通熔融酯交换法熔融酷交换法工艺是以苯酚为原料,经接口光气化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DPC)碳酸二苯酯再在催化剂(如卤化锂、氢氧化锂、卤化铝锂及氢氧化硼等)、添加剂等存在下与双酸A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低聚物,进一步缩聚得到PC产品。酯交换法生产成本比接口光气法低,但该工艺存在的一些缺陷,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如产品光学性能差、分子量范围有限、催化剂存在污染等。目前Bayer公司仍在对该工艺继续进行研究,试图用电解法从副产物氯化钠中回收氯,并将氯循环用于制光气。 3.2.4 非光气熔融法工艺由于光气法毒性大、污染严重,近年来不用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的新工艺已研究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这是聚碳酸酯工业生产的一大突破。与普通熔融酯交换法的不同之处是,非光气熔融法工艺不使用剧毒的光气生产碳酸二苯酯,而是用碳酸二甲酯(DMC)和苯酚进行酯交换反应生产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再和双酸A缩聚得到聚碳酸酯。此工艺中的原料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一般采用意大利埃尼公司的专利,以甲醇、一氧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 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表面材料改性》课程论文 题目:聚碳酸酯的改性及其应用 姓名: 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28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的四个改性方向,分别把它作为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及其在这四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聚碳酸酯光学材料医疗器械材料阻燃材料合金材料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introduce PC four modified directions, include optical material、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Flame-resistant material、alloy material and different use in life. Keyword:PC,optical material,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Flame-resistant material,alloy material

前言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力学、电气及耐热性能,特别以优异的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着称,透光率高,力学性能好,特别是冲击韧性在工程塑料中最佳,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吸水率低,制品尺寸相当稳定,其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与聚酯薄膜相当,介电损耗角正切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在10~130e下几乎不变。由于PC的优良性能, 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制品及其共混(或合金)材料在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纺织、轻工及建筑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_

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二章文献综述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是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聚氨酯体系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得,因此根据选用原料的不同得到不同类型的聚氨酯,主要分为线型和体型两大类。由于性能优异,自20世纪30年[2]代Bayer公司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聚氨酯材料——Durethane U问世以来,聚氨酯产量一直增长很快,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3]聚氨酯作为生物材料的肇端是上世纪50年代被用作人工乳房,由此其在生物医用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获得了广泛承认。此后,在心脏起搏器绝缘线、人工血管、介入导管、人工关节、人工软骨、神经导管、控制释放载体等等一系列材[4]料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使用效果最终表明:聚酯型聚氨酯易水解,聚醚型[3,5-9]聚氨酯易于氧化降解。因此,按照作为医疗材料必须做出严格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三个方面:(1)血液相容性(2)组织相容性(3)力学相容性。达到要求的聚氨酯才能广泛应用。针对

以上两种聚氨酯的缺点和医用要求,本文主要根据反应机理合成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并通过实验来检验它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医用要求。 2.1 聚氨酯弹性体的基本结构 2.1.1 一般聚氨酯弹性体的基本结构由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或多元醚反应生成的聚氨酯的主要结构是-NHCOO-,其中氨基甲酸酯链段是重复的结构单元。根据其结构可以看出,类似酰胺基团及酯基团的存在,使聚氨酯的化学和物理性能介于聚酰胺和聚酯之[4]间。因此,聚氨酯在粘合剂、高档涂料、建筑材料、涂饰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生物医用领域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例如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这些无不得益于其优良的微相分离结构。1966年美国学者Cooper及其同事的“线[5]型聚氨酯的黏弹性”对聚氨酯的聚集态作了比较完整的阐释:(1)聚氨酯均是由柔性链段和刚性链段交替连接而成的(AB)n型嵌段聚合物;(2)分子中内聚能很大的刚性链段彼此缔合在一起形成微区的小单元,其玻璃化温度远高于室温,常温下呈现玻璃态,称之为塑料相;构成聚氨酯基质或基体的柔性链段玻璃化温度 2

聚碳酸酯和PC材料介绍

聚碳酸酯和PC材料介绍 聚碳酸脂(PC -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简称PC) 中文名称:聚碳酸酯(又作:聚碳酸脂) 英文名称:Polycarbonate 比重:1.18-1.20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5-0.8% 成型温度:230-320℃ 干燥条件:110-120℃ 8小时 结构:-[-O-(C6H4)-C(CH3)2-(C6H4)-O-CO-]n- 聚碳酸酯结构图 缩写:PC 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聚碳酸酯也叫(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PC 是一种韧的热塑性树脂,通常是由双酚A和光气生产的,现在也开发了不使用光气的生产方法,并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90年代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在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其名称来源于其内部的CO3基团。 2011年3月双酚A在食用瓶中

已被欧美国家禁用,2.5m宽聚碳酸酯(PC)板已由无锡正成企业安装成功!大大改善了采光和版面效果 化学名:2,2'-双(4-羟基苯基)聚碳酸酯 CAS编号:25037-45-0 化学性质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 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 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 。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 物理性质 :1.20-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 cm/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度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同性能接近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随着聚碳酸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聚碳酸酯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间的在日益缩小。 不耐强酸,不耐强碱,改性可以耐酸耐碱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市场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 !!!!!!!!!!!!!!!!!!!!!!!!!!!!!!!!!!!!!!!!!!!!!!!!!!!!!!!!!!!!! ()*+,)+-.+)/,01023*,)/+4*)51*,67(.83 收稿日期:!""#9#!9!:作者简介:孙欲晓(#:$’;),女(汉族),吉林市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信息所工程师,从事情报调研工 作。 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市场 孙欲晓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 #%!"!#) 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的进展,综述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市场情况。对我国 聚碳酸酯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酯;技术;市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9"A##(!""!)"!9""$%9"A 聚碳酸酯(英文名:BCD E FGH ICJGKL ,简称B))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抗张强度、抗弯强度、伸长率和刚性,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可在;#""M &#>"M 温度范围内使用,电性能优良,吸水率低,透光性好,可见光的透过率可达:"N 左右。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家庭用品等领域。目前,B)正迅速地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等高新技术领域,尤其在光盘的应用上发展更快。B)还可与其它树脂共混形成B)共混物或B)合金,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使之性能更加完善,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在五大工程塑料中,B)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国内外"#树脂的生产情况 !$!国外"#树脂的生产情况 国外B)树脂生产源于#:A$年,首先在德国,依次又在日本、西欧和美国实现了工业化。自@"年代末起, 世界B)树脂生产能力增长较快,#:@@年生产能力为>@=’万K O G , 到#::@年全球B)树脂的生产能力增为#$%万K O G 。预计在 !""!年生产能力可达!!"万K O G 以上。 目前世界上B)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大产地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N 。#::@年世界B)主要生产厂商及 生产能力见表#[#] 。 表!!%%&年世界"#主要生产厂商及生产能力国家及地区生产厂商生产能力O (万K ?G ;#) 美 国 PG E LH #@ 6CQ @2+ >%=%北美合计$:=%德国PG E LH #!6CQ >=A 荷 兰 2+:比利时 6(4%=>PG E LH #A 意大利PG E LH #=A 西欧合计>A =>日 本 出光石油化学>住友;陶氏化学>=A 2+;三井化学 >帝人化成#"三菱化学 $=A 韩 国 三菱化学>锦 湖 !中国台湾省新光合纤!台湾塑胶工业!泰 国 三菱化学A 菲律宾石油化学公司#=$亚洲合计>>=$巴 西 B)P O 出光石油化学 !2+ #前苏联#其它地区合计>总 计 #$%=% 万方数据

聚碳酸酯注塑成型及其应用

聚碳酸酯注塑成型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聚碳酸酯以及它的优缺点和工艺特性,并详细阐述了聚碳酸酯的注塑成型工艺和注塑制品的常见缺陷,同时还详尽介绍了聚碳酸酯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聚碳酸酯注塑成型工艺 1 聚碳酸酯的简介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总称,它是一种无毒透明的热塑性工程塑料。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1.1 聚碳酸酯的优缺点 聚碳酸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热塑性聚合体,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抗冲击强度、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和耐寒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阻燃性,而且可抗紫外线、耐老化。目前使用的工程塑料中, PC的透明性能是最好的, 可见光透过率高达90%以上。此外, PC密度低,容易加工成型, 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但它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应力开裂,耐溶剂性差、不耐碱、高温容易水解、对缺口敏感性大、与其他树脂相溶性差,摩擦因数大,无自润滑性。 1.2 聚碳酸酯的加工工艺特性 PC是分子主链结构中含有苯环、异丙基、酯键的线性聚合物,这种结构使其既有刚性又有一定的柔韧性,以及良好的耐高温能力,但同时存在着树脂的熔体粘度高、对水分敏感等不足,给注射成型加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其加工工艺特性是无明显熔点,在正常加工温度即230—320℃范围内熔体粘度高,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小而对温度的敏感性大,近似于牛顿流体行为;对水分敏感,高温下树脂易水解;制品易产生内应力等。由此可见,PC是一种较难加工的塑料。 2 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1 注塑成型的基本原理

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的数量增长迅猛,肥胖症及其伴随着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健康。现就近年来的单纯性肥胖文章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临床治疗及预防。 标签:肥胖;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肥胖症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单纯性肥胖,是由于热量摄人过多机体不能消耗导致脂肪堆积过多或者分布异常体重增加,但不伴有显著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1]。其特点是体重指数一般都超过25(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可伴有乏力、嗜睡、便秘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伴随症状。在幼儿期、青春及中年期最为常见。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疾病,是目前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对人类健康威胁的第三大敌人,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2]。特别是中老年肥胖患者最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另外肥胖症与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肥胖病的早期治疗,对阻断上述并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机制 中医对于肥胖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中《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也有记载,“喜食甘美而多肥”。另外《灵枢·卫气失常篇》中指出“人有肥,有膏,有肉”[3]。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腻、先天禀赋等多种因素有关。 肥胖状态的特征是低度的全身炎症反应,主要是脂肪细胞增多以及脂肪常驻和招募巨噬细胞活性的结果。遗传因素、能量的摄入过量、各种原因造成的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使得炎症因子在脂肪细胞的分泌量增多,导致脂质堆积、脂肪细胞肥大和增多、脂肪细胞功能失调,导致慢性肥胖。而长期的慢性肥胖导致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发症。 2 脂肪相关因子 脂肪组织过去仅作为储存脂肪的一种惰性物质,现在发现它是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4,5]。这些因子在能量代谢及免疫系统的稳态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炎症因子MCP-1的分泌增加可以招募循环系统中的单核细胞在脂肪组织,分化成巨噬细胞。脂肪组织MCP一1表达量增加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FFAs),加剧巨噬细胞的募集以及增

聚碳酸酯(PC)的注塑工艺知识

聚碳酸酯(PC)的注塑工艺知识 PC通称聚碳酸酯,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俗称防弹胶。PC具有机械强度高、使用温度范围广、电绝缘性能好(但防电弧性能不变)、尺寸稳定性好、透明等特点。在电工产品、电仪外壳、电子产品结构件上被广泛使用。PC的改性产品较多,通常有添加玻璃纤维、矿物质填料、化学阻燃剂、其它塑料等。PC的流动性较差,加工温度较高,因此其许多级别的改性材料的加工需要专门的塑化注射结构。 1、塑料的处理PC的吸水率较大,加工前一定要预热干燥,纯PC干燥120℃,改性PC 一般用110℃温度干燥4小时以上。干燥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一般可用对空挤出法判断干燥是否足够。再生料的使用比例可达20%。在某些情况下,可100%的使用再生料,实际份量要视制品的品质要求而定。再生料不能同时混合不同的色母粒,否则会严重损坏成品的性质。 2、注塑机的选用现在的PC制品由于成本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多用改性材料,特别是电工产品,还须增加防火性能,在阻燃的PC和其它塑料合金产品成型时,对注塑机塑化系统的要求是混合好、耐腐蚀,常规的塑化螺杆难以做到,在选购时,一定要预先说明。华美达公司有专用的PC螺杆供客户选用。 3、模具及浇口设计常见模具温度为80-100℃,加玻纤为100-130℃,小型制品可用针形浇口,浇口深度应有最厚部位的70%,其它浇口有环形及长方形。浇口越大越好,以减低塑料被过度剪切而造成缺陷。排气孔的深度应小于0.03-0.06mm,流道尽量短而圆。脱模斜度一般为30′-1°左右。 4、熔胶温度可用对空注射法来确定加工温度高低。一般PC加工温度为270-320℃,有些改性或低分子量PC为230-270℃。 5、注射速度多见用偏快的注射速度成型,如打电器开关件。常见为慢速→快速成型。 6、背压10bar左右的背压,在没有气纹和混色情况下可适当降低。 7、滞留时间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物料会降质,放也CO2,变成黄色。勿用LDPE、POM、ABS或PA清理机筒。应用PS清理。 8、注意事项有的改性PC,由于回收次数太多(分子量降低)或各种成分混炼不均,易产生深褐色液体泡。

塑胶原料介绍-聚碳酸酯PC

聚碳酸脂(PC -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简称PC) 中文名称:聚碳酸酯(又作:聚碳酸脂) 英文名称: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颗粒 比重:1.18-1.20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5-0.8% 成型温度:230-320℃ 干燥条件:110-120℃ 8小时 结构:-[-O-(C6H4)-C(CH3)2-(C6H4)-O-CO-]n- 聚碳酸酯结构图 缩写:PC 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聚碳酸酯也叫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PC 是一种韧的热塑性树脂,通常是由双酚A和光气生产的,现在也开发了不使用光气的生产方法,并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90年代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在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其名称来源于其内部的CO3基团。 2011年3月双酚A在食用瓶中已被欧美国家禁用,2.5m宽聚碳酸酯(PC)板已由无锡正成企业安装成功!大大改善了采光和版面效果 化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

CAS编号:25037-45-0 化学性质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 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 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00~900J/m,未填充牌号的热变形温度大约为130°C ,玻璃纤维增强后可使这个数值增加10°C 。PC的弯曲模量可达2400MPa以上,树脂可加工制成大的刚性制品。低于100°C 时,在负载下的蠕变率很低。PC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 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 物理性质 密度:1.20-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 cm/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度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随着聚碳酸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聚碳酸酯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间的价格差异在日益缩小。 不耐强酸,不耐强碱,改性可以耐酸耐碱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pc) 工业上应用的聚碳酸酯主要由双酚A和光气来合成,其主链含有苯环和四取代的季碳原子,刚性和耐热性增加,Tm=265-270℃,Tg=149℃,可在15-130℃内保持良好地力学性能,抗冲性能和透明性特好,尺寸稳定,耐蠕变,性能优于涤纶聚酯,是重要的工程塑料。但聚碳酸酯易应力开裂,受热时易水解,加工前应充分干燥。 聚碳酸酯的制法有酯交换法和光气直接法。 (1)酯交换法 原理与生产涤纶聚酯的酯交换法相似。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熔融缩聚,进行酯交换,在高温减压条件下不断排除苯酚,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 酯交换法需用催化剂,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温度180-200℃,压力 270-400Pa,反应1-3h,转化率为80%-90%;第二阶段,290-300℃,130Pa以下,加深反应程度。起始碳酸二苯酯应过量,经酯交换反应,排出苯酚,由苯酚排出量来调节两基团数比,控制分子量。 苯酚沸点高,从高粘熔体中脱除并不容易。与涤纶聚酯相比,聚碳酸酯的熔体粘度要高得多,例如分子量3万,300℃时的粘度达600Pa·s,对反应设备的搅拌混合和传热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的分子量受到了限制,多不超出3万。 (2)光气直接法 光气属于酰氯,活性高,可以与羟基化合物直接酯化。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多采用界面缩聚技术。双酚A和氢氧化钠配成双酚钠水溶液作为水相,光气的有机溶液(如二氯甲烷)为另一相,以胺类(如四丁基溴化铵)作催化剂,在50℃下反映。反映主要在水相一侧,反应器内的搅拌要保证有机相中的光气及时地扩散至界面,以供反映。光气直接法比酯交换法经济,所得分子量也较高。 界面缩聚是不可逆反应,并不严格要求两基团数相等,一般光气稍过量,以弥补水解损失。可加少量单官能团苯酚进行端基封锁,控制分子量。聚碳酸酯用双酚A的纯度要求高,有特定的规格,不宜含有单酚和三酚,否则,得不到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或产生交联。 聚氨基甲酸酯 一、耐溶剂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由聚酯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通过一步或多步硫化反应进行制备。聚酯多元醇可由琥珀酸与多元醇制备,多元醇可选择乙撑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丙二醇和二新戊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得的弹性体浸到溶剂中(如醇类,甲苯,二甲苯,丙酮,环己酮,丁酮等)48小时,重量增长率<70%。该弹性体可用于印刷滚筒和丝网印刷刮刀片。 二、多异氰酸酯组分及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该组分在超低温下具有很好的贮存稳定性和粘合性,并介绍了由该组分制备的聚氨酯硬泡,通过由聚合MDI组成的多异氰酸酯,特定的聚醚单醇,有机硅泡沫稳定剂及二烷基二醇醚的反应可进行聚氨酯的制备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olycarbonate 摘要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本文就聚碳酸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聚碳酸酯发展前景

Abstract Polycarbonate (PC) is a molecular chain containing carbonate group-containing polymer, according to ester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aliphatic, aromatic, aliphatic aromatic types. As one of the aliphatic polycarbonat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s low which limits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plastics. At present only the aromatic polycarbonate obtained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Because polycarbonate structure property, has now become the five major engineering plastics in the fastest growing general engineering plastic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o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olycarbonate.. Keywords: polycarbonate; development; prospect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 摘要: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工艺合成路线和新的合成方法,并在其发展趋势中总结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聚碳酸酯;合成;光气法;酯交换法;开环聚合法;固相缩聚法 1 引言 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味、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等几大类, 目前仅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 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2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 在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合成方法颇多,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和部分吡啶法等等,至今仍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报道,但已工业化、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工艺路线并不多,这些方法或者不成熟,或者因成本较高而制约了实际应用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界面缩聚法或熔融酯交换法,其中80%的生产厂家采用界面缩聚法[1]。 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工艺按照是否使用光气作原料可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使用光气的生产工艺。第二类是完全不使用光气的生产工艺。 2.1 光气法 2.1.1 溶液光气法[2] 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聚碳酸酯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聚碳酸酯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缺乏竞争力,已完全淘汰。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国内外现状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国内外现状 摘要:简述了聚碳酸酯的性质,几种工艺生产方式之间的优势与劣势,概括了国内外生产PC的量,以及对当今社会的需求,对聚碳酸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碳酸酯;性质;生产技术及对比;市场应用;国内外现状;展望;结语一、聚碳酸酯的性质 聚碳酸酯也叫(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不耐紫外光,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性。PC高分子量树脂有很高的韧性,有较好的耐水解性,但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浸浊。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⑴。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⑵,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研究带来很大用处,不管是在吃、住、看病等发面,还是在一些新的材料的研发,都是不可缺的。例如:光碟、眼睛片,水瓶,防弹玻璃,护目镜、银行防子弹之玻璃、车头灯、动物笼子等。 二、生产技术及对比 国外PC的早期工业化生产方法有酯交换法和溶液光气法两种,现在已基本不再使用。目前工业上采用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界面光气法,由于光气毒性大,同时溶剂二氯甲烷对环境污染严重,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光气法工艺发展迅速。现在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溶液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四种⑶ 1、酯交换法:以苯酚为原料,经界面光气化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再在催化剂(如卤化锂、氢氧化锂、卤化铝锂及氢氧化硼等)、添加剂等存在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低聚物,进一步缩聚得到PC产品。该法生产成本比界面光气法低,但存在的一些缺陷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目前拜耳公司仍在对该工艺继续进行研究,试图用电解法从副产物氯化钠中回收氯,并将氯循环用于制光气。 2、溶液光气法:将光气引入含双酚A和酸接受剂(如氢氧化钙、三乙胺及对叔丁基酚)的二氯甲烷溶剂中反应,然后将聚合物从溶液中分出。GE公司曾使用

聚碳酸酯的应用与前景

聚碳酸酯的应用与前景 许仕城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石油4 ) 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综述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研究了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关系,预测聚碳酸酯在国内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聚碳酸酯;应用;市场 前言根据在网上查阅百度百科的相关信息,我们了解到,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而且,聚碳酸酯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介电性能优良,有极好的颜色和尺寸稳定性,透光性能好,可见光的透过率超过90%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1 PC的目前应用 1.1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PC的应用主要有 CD,VCD,DVD,CD-ROM光盘等存储器,眼镜片,透镜散射器,舞台用灯和机场跑道标识等附加值较高的一类产品。用于光盘的材料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PC 等,前者主要用于视频光盘,后者主要用于音频光盘。 1.2 在板材领域的应用 在板材领域,PC 板材用于建筑及装饰领域里的窗、层压的墙壁、反向红外线的隔热板和天窗顶盖等,家居中用于桌面;在防风外门、室内溜冰场和太阳能收集器方面也有应用。目前常用于板材的材料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等,PC板材档次高。 1.3 在汽车零件领域 在汽车零件领域,PC可用于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计速器指针、挡风屏、仪表板、前灯罩和外壳、工具箱、保险杠等。常用的汽车用塑料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