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质量指标解释

供电质量指标解释
供电质量指标解释

一、可靠性管理 1、用户供电可靠性

(1)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

比值,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度的指标。记作RS-1:

供电可靠率=(1-

统计期间时间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00%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RS-2:

供电可靠率(不计外部影响)

=(1-

统计期间时间

电时间

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RS-3:

供电可靠率(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1-

统计期间时间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2)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记

作MID-F 。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次故障停电次数

(故障停电时间)

/h ∑

(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总用户数

每户每次停电时间)

(∑

=户总用户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每次停电持续时间/h ?∑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外部影响)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h/户

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户总用户数

数每次受其影响的停电户时间每次外部影响停电持续/h )(?∑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h/户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户总用户数

每次限电停电户数每次限电停电持续时间/h )

(?∑

(4)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 :

平均停电用户数=

次户停电次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

(5)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户次总用户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AITC-2: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外部影响)

=

户次总用户数

电用户数)

(每次受外部影响的停(每次停电用户数)/∑-∑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TC-3: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

户次总用户数

(每次限电停电用户数(每次停电用户数)/∑-∑

(6)等效停电持续时间:对单回路停电,分阶段处理逐步恢复送电时,作为一次事件,

但停电持续时间按等效停电持续时间计算。

等效停电持续时间=受停电影响的总用户数

停电用户数)(各阶段停电持续时间?∑

Σ(各阶段停电时户数)

= h

受停电影响的总用户数

2、输变电设施可靠性

(1)计划停运:设施由于大修、小修、试验、清扫和改造施工的需要而计划安排的停运

状态。

(2)第一类非计划停运:指设施必须立即从可用状态改变到不可用状态。 (3)第二类非计划停运:指设施虽非立即停运,但不能延至24h 以后停运者(从向调

度申请开始计时)。

(4)第三类非计划停运:设施能延迟至24h 以后停运。

(5)第四类非计划停运:对计划停运的各类设施,若不能如期恢复其可用状态,则

超过预定计划时间的停运部分。计划停运时间为调度最初批准的停运时间。

处于备用状态的设施,经调度批准进行检修工作时,在不影响电网调度期间记为第四类

非计划停运,若检修工作超过调度规定的时间,则超过规定时间的停运部分记为第一类非计

划停运。

(6)强迫停运:设施的第一、第二类非计划停运均称为强迫停运。

(7)退役:指设施报废。

(8)退出:指设施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安装位置,并且在该安装位置上又有同类设施投运,

则离开安装位置的设施记作退出。

(9)可用系数:设施在统计时间内的可用小时数与该统计时间比值的百分数。

单台(段)指标可用系数:

可用小时AH

AF=——————————————×100%

统计期间小时PH

同一电压等级同类设备多台(段)可用系数:

∑可用小时AH

变电设备: AF =——————————————×100%

∑统计期间小时PH

∑某台设备可用系数AF×该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100%

∑某台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线路设备:∑(某条线统计期间可用系数AF×该条线统计期间百千米(千米)年数)

AF=————————————————————————————————————×100%

∑某条线统计期间百千米(千米)年数

按条计算:

∑(某条线统计期间可用系数AF×该条线统计期间条年数)

AF=—————————————————————————————×100%

∑某条线统计期间条年数

不同电压等级多台(段)同类设备综合指标可用系数:

∑某电压等级设备的可用系数AF×该电压等级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变电设备: AF=—————---———————————————————————————×100%

∑某电压等级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可用系数AF×该电压等级线路统计百千米(千米)年数

线路设备:AF=——————————————---———————————-————————×100%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统计百千米(千米)年数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可用系数AF×该电压等级线路统计条年数

按条计算:AF=—————————----————————————————--——×100%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统计条年数

(10)计划停运率:设施在统计时间内计划停运的次数与统计台年数之比。

单台(段)指标计划停运率:

计划停运次数POT

变电设备: POR=————————————次/台(段)年

统计台(段)年数UY

计划停次数POT

线路设备: POR =———------—----————次/100km(km)年

统计百千米(千米)年数

同一电压等级同类设备多台(段)计划停运率:

∑计划停运次数POT

变电设备: POR=—————————————

∑统计百台(段)年数

∑某台设备计划停运率POR×该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次/百台(段)年

∑某台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计划停运次数POT

线路设备: POR=—————----------———

∑统计百千米(千米)年数

∑(某条线计划停运率POR×该条线统计期间百千米(千米)年数)

=————————--——————————————————————次/100km(km)年

∑某条线统计期间百千米(千米)年数

∑计划停运次数POT

按条计算: POR=———————----—

∑统计条年数

∑(某条线计划停运率POR×该条线统计期间条年数)

=———————————————————————————次/条年

∑某条线统计期间条年数

不同电压等级多台(段)同类设备综合指标计划停运率:

∑某电压等级设备的计划停运率POR×该电压等级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变电设备:POR=—————————————-----———————————————————次/百台(段)年

∑某电压等级设备统计百台(段)年数

线路设备:∑某电压等级线路的计划停运率POR×该电压等级线路统计百千米(千米)年数

POR=———————————————————--———————————-———---—次/100km(km)年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统计百千米(千米)年数

按条计算: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计划停运率POR×该电压等级线路统计条年数

POR=—————————----------——————————————次/条年

∑某电压等级线路的统计条年数

二、电能质量

1、频率偏差系统频率的实际值和标称值之差。

频率偏差=频率测量值-系统标称频率

2、电压偏差

实际运行电压对系统标称电压的偏差相对值,以百分数表示。

电压测量值-系统标称电压

电压偏差(%)=———————————————————— ×100%

系统标称电压

3、不平衡度 三相电力系统中三相不平衡的程度。用电压、电流负序基波分量或零序极

薄分量与正序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百分比表示。电压、电流的负序不平衡度和零序不平衡度分别用2U ε、0U ε和I2ε、I0ε表示

%1001

2

2?=U U U ε %1001

0?=

U U U ε 式中

1U ——三相电压的正序分量方均根值;V 2U ——三相电压的负序分量方均根值;V

0U ——三相电压的负序分量方均根值;V

将式中1U 、2U 、0U 换为1I 、2I 、0I 则为相应的电流不平衡度电流不平衡度I2ε和I0ε的表达式。

4、谐波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频率大于 1 整数倍的分

量。

5、谐波含有率 周期性交流量中含有的第h 次谐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与基波分量的方均根

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第 h 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以HRU h 表示,第h 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以HRI h 表示。

(%)100U U h HRU 1h ?=

;100(%)I I

HRIh 1

h ?= 式中 U h ——第h 次谐波电压(方均根值);U 1——基波电压(方均根值);I h ——第h 次谐波

电流(方均根值);I 1——基波电流(方均根值)。

6、间谐波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得到频率不等于基波频率整数倍的分量。

7、总谐波畸变率 周期性交流量中的谐波含量的方均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以 THD U 表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THD I 表示。

100(%)U U

T HD 1H U ?=,其中()

∑∞

==

2h 2

h

H U U ;

100(%)I I

T HD 1

H I ?=,其中()∑∞

==

2

h 2h H I I 8、电压波动 电压方均根值(有效值)一系列的变动或连续的改变。 9、闪变 灯光照度不稳定造成的视感。 10、电网电压合格率

(1)地市供电公司电网电压合格率地市(电网)V

%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

-=网省(电网)1001111V ??

?????

?

??∑=∑=∑=n i n i n i (%) 式中:n 为该类供电电压监测点数。

(2)省电力公司电网电压合格率网省(电网)V 为其所属地市公司电网电压合格率%地市V 与其对应测点数n 的加权平均值。

%(%)地市(电网)地市(电网)地市(电网)网省(电网)100n n V V k 1i k 1???

??

?

?

???=∑∑==i 注:n 为电网电压监测点数

1. 各类供电电压合格率)、、、(D C B A V

(1)地市供电公司各类供电电压合格率)、、、地市(D C B A V :

%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电压超上限时间-=)

、、、地市(1001D C B A V 111??????

?

??∑∑∑===n

i n

i n i (%) (2)省电力公司电网电压合格率)、、、网省(D C B A V 为其所属地市公司电网电压合格率%地市V 与其对应测点数n 的加权平均值:

%(%))、、、地市()、、、地市()、、、地市()、、、网省(100n n V V k 1i D C B A k 1D C B A D C B A D C B A ???

??

?

? ???=∑∑==i

11、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

)3

V V V 0.5(

0.5V (%)V D C B A +++=综 注:(1)公式中V A 、V B 、V C 、V D 分别为A 、B 、C 、D 类的电压合格率。 (2)如没有B 类监测点,公式中“3”则变为“2”。

三、技术监督

1、试验完成率:实际完成的试验台(件)数与试验计划台(件)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缺陷率:发现缺陷的设备台(件)数与设备总台(件)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消缺率:实际消除缺陷的设备台(件)数与发现缺陷的设备台(件)数之比,以百分数表

示。

4、线路跳闸率:线路跳闸总条·次与线路总条·次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5、绝缘子劣化率:劣化的绝缘子片数与绝缘子总片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四、变电指标

1、变压器可用系数(AF):变压器在统计时间内的可用小时数与该统计时间比值的

百分数,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可用小时AH

AF=——————————————×100%

∑统计期间小时PH

2、断路器可用系数: 断路器在统计时间内的可用小时数与该统计时间比值的百分

数,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可用小时AH

AF=——————————————×100%

∑统计期间小时PH

3、变压器停运率:变压器在统计时间内停运的次数与统计百台年数之比,单位为次/百台年,计算公式为:

∑停运次数POT

POR=—————————————次/百台年 ∑统计百台年数

4、断路器停运率:断路器在统计时间内停运的次数与统计百台年数之比,单位为次/百台年,计算公式为:

∑停运次数POT

POR=—————————————次/百台年

∑统计百台年数

5、变电设备非计划停运率:变电设施在统计时间内非计划停运的次数与统计百台年数

之比,单位为次/百台年,计算公式为:

∑非计划停运次数POT

POR=—————————————次/百台年

∑统计百台年数

6、停电计划准确率:一个周期内未按计划执行的条次数与总停电条次数的比率,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未按计划执行的条次数/总停电条次数)×100%

7、断路器正确动作率:断路器正确动作次数与切除故障次数、正常操作次数及非

正确动作次数之比,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非正确动作次数

CMR=(1— -----------------------------------------------)×100%

切除故障次数+正常操作次数+非正确动作次数

式中:非正确动作次数包括其本身的拒分拒合、慢分慢合及不同期分合的次数。

8、缺陷消除率:在一个周期内消除的缺陷与发生的全部缺陷的比率,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消除的缺陷数/全部缺陷数)×100%

9、变电站无人值班率:无人值班变电站座数与全部变电站座数的比率,单位为%,

计算公式为:

(无人值班变电站座数/全部变电站座数)×100%

10、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一个周期内检修完成的设备数量与计划检修的设备总

数的比率,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检修完成的设备数量/计划检修的设备总数)×100%

11、反事故技术措施完成率:一个周期内反事故技术措施完成的条次数与应进

行反事故措施的总条次数,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反事故技术措施完成的条次数/应进行反事故措施的总条次数)×100%

12、现场作业指导书应用率:一个周期内现场作业指导书应用次数与现场作业

总次数的比率,单位为%,计算公式为:

(现场作业指导书应用次数/现场作业总次数)×100%

五、输电指标

1、可用系数

2、计划停运率

3、非计划停运率

4、强迫停运率

5、跳闸率(线路雷击跳闸率、线路污闪跳闸率)

6、缺陷消除率

7、设备完好率

六、工程和继电保护

1、大修技改项目计划完成率指实际完成的大修技改项目数量占计划完成的大修技

改项目数量的比例。

大修技改项目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的大修技改项目数量/计划完成的大修技改项目数量)×100(%)

2、工程结算完成率指实际完成的工程结算数量占计划完成的工程结算数量的比例。

工程结算完成率(%)=(实际完成的工程结算数量/计划完成的工程结算数量)×100(%)

3、继电保护装置正确投入率

4、继电保护整定正确率

七、电网结构

1、网架

(1)中压配网线路总长度

指所有10kV线路的架空线长度和电缆长度总加,包括主干线、支线、分支线。一般采用千米(km)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line )=∑=n

i i L 1

,其中

L i :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线路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2)中压配网架空线路长度

指所有10kV 线路的架空线长度总加,包括包括主干线、支线、分支线。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line )架空=∑=n

i i L 1架空 ,其中

L i 架空: 表示第i 条线路的架空线路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3)中压配网电缆线路长度

指所有10kV 线路的电缆长度总加,包括主干线、支线、分支线。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line )架空=∑=n

i i L 1电缆 ,其中

L i 电缆: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电缆线路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4)中压配网架空线路平均分段数

指配网中10kV 架空线路干线分段总和除以10kV 架空线路干线总条数所得数据。一般采用段/条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平均分段数=

n

L

n

i i

∑=1

,其中

L i :表示第i 条线路的干线分段数; n: 表示架空线路干线总条数;

(5)中压配电变压器总容量

指10kV 配网线路中,配网线路上T 接的所有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和,一般采用千伏安(kV A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变压器容量)=∑=m

i i S 1

,其中

S i : 表示第i 台配电变压器的容量; m: 表示变压器总台数;

(6)中压配网线路N-1比例

指10kV 线路中满足N-1校核的线路条数除以线路总条数所得数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N-1比例= n

m

,其中m ≤n,

m: 表示满足N-1的10kV 线路总条数; n: 表示10kV 线路总条数;

(7)中压线路平均配变装见容量

指10kV 线路所T 接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和除以10kV 线路总条数。一般采用千伏安/条(kV A/条)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平均配变装见容量=

n

S

m

i i

∑=1

,其中

i S :表示第i 台变压器的容量

∑=m

i i S 1

:表示m 台10kV 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加

m: 表示10kV 变压器总台数; n: 表示10kV 线路总条数;

(8)中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

指所有10kV 线路供电半径之和除以10kV 线路总条数。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

n

R

n

i i

∑=1

,其中

i R :表示第i 条10kV 线路的供电半径,计算方法为自第i 条线路的变电站出线间隔位置至

该线路主干线最末端点的线路长度。

∑=n

i i R 1

:表示n 条10kV 线路供电半径总加

n: 表示10kV 线路总条数;

2、设备指标 (1)绝缘化率

指10kV 绝缘线路(包括架空绝缘线长度、电缆线路长度)长度总和除以10kV 线路总长度。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绝缘化率=

∑∑∑===n

i i

n

i i n

i i L

L L

1

11

绝缘架空线

电缆

+ ,其中

L i 电缆:表示第i 条线路的电缆长度; L i 绝缘架空:表示第i 条线路的绝缘架空线长度; L i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线路总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2)城区配网电缆化率

指城区内10kV 电缆线路长度总和除以城区10kV 线路总长度。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城区配网电缆化率=

∑∑==m i i

m

i i L

L

1

1电缆

,其中

L i 电缆:表示第i 条线路的电缆长度; L i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线路总长度; m: 表示城区10kV 线路总条数;

七、电网结构 1、网架

(1)配电线路总长度

指配电网中所有架空线长度和电缆长度总和,包括主干线、支线、分支线。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line )=∑=n

i i L 1 ,其中

L i :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线路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2)配电架空线路长度

指配电网中所有架空线长度总和,包括包括主干线、支线、分支线。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line )架空=∑=n

i i L 1架空 ,其中

L i 架空: 表示第i 条线路的架空线路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3)配电电缆线路长度

指配电网中所有电缆长度总和,包括主干线、支线、分支线。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line )架空=∑=n

i i L 1电缆 ,其中

L i 电缆: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电缆线路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4)架空线路平均分段数

指配网中架空线路干线分段总和除以架空线路干线总条数所得数据。一般采用段/条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平均分段数=

n

L

n

i i

∑=1

,其中

L i :表示第i 条线路的干线分段数; n: 表示架空线路干线总条数;

(5)主干线大于5公里条数

指配网中主干线长度大于5公里的线路条数。

(6)中压配电变压器总容量

指10kV 配网线路中,配网线路上T 接的所有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和,一般采用千伏安(kV A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SUM (变压器容量)=∑=m

i i S 1,其中

(7)中压配电容量与高压配电容量比

指中压配网线路上T 接的所有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和与高压配网线路上T 接的所有配电

变压器容量总和之比。

(8)线路N-1比例(手拉手比例)

指线路中满足N-1校核的线路条数除以线路总条数所得数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线路N-1比例= n

m

,其中m ≤n,

m: 表示满足N-1的线路总条数;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9)电缆线路单辐射比例

指单辐射式线路条数占电缆线路总条数的比例。

(10)标准接线模式比例

(11)负载率大于75%比例(条数)

负载率大于75%的线路条数占线路总条数的比例。

(12)公用配变平均负载率大于50%比例

平均负载率大于50%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台数占公用配电变压器总台数的比例。

(13)中压线路平均配变装见容量(MVA )

指10kV 线路所T 接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和除以10kV 线路总条数。一般采用千伏安/条(kV A/条)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平均配变装见容量=

n

S

m

i i

∑=1

,其中

i S :表示第i 台变压器的容量

∑=m

i i S 1

:表示m 台10kV 配电变压器容量总加

m: 表示10kV 变压器总台数; n: 表示10kV 线路总条数;

(14)线路配变装见容量>12MVA 线路条数

指T 接配电变压器容量大于12MVA 的线路总条数。

(15)城区中压变压器平均供电半径

指城区所有中压变压器供电半径之和除以中压变压器总台数。一般采用千米(km )作为其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中压变压器平均供电半径=

n

R

n

i i

∑=1

,其中

i R :表示第i 台中压变压器的供电半径。

∑=n

i i R 1

:表示n 台中压变压器供电半径总和

n: 表示中压变压器总台数;

(16)标准供电小区数量 (17)标准台区数量 (18)变电站间隔利用率 2、设备指标 (1)绝缘化率

指10kV 绝缘线路(包括架空绝缘线长度、电缆线路长度)长度总和除以10kV 线路总长度。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绝缘化率=

∑∑∑===n

i i

n

i i n

i i L

L L

1

11

绝缘架空线

电缆

+ ,其中

L i 电缆:表示第i 条线路的电缆长度; L i 绝缘架空:表示第i 条线路的绝缘架空线长度; L i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线路总长度; n: 表示线路总条数;

(2)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比例

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台数占配电变压器总台数的比例,单位%。

(3)城网电缆化率

指城区内10kV 电缆线路长度总和除以城区10kV 线路总长度。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城区配网电缆化率=

∑∑==m i i

m

i i L

L

1

1电缆

,其中

L i 电缆:表示第i 条线路的电缆长度;

L i :表示第i 条线路的线路总长度; m: 表示城区10kV 线路总条数;

3、 管理指标 (1)可靠性(Rs3)

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间的供电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Rs3)

=(1-统计期间时间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2)新装用户带电作业接火比例 (3)计划反措执行率 (4)一级用户双电源比例

一级用户中,有两个电源供电的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

(5)单线图准确率 (6)项目建设完成率 (7)年度资金完成率 (8)停电计划准确率 (9)百公里线路跳闸率 (10) D 类电压合格率

实际运行的D 类电压在允许电压偏差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的电压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

11

1V 1100D n n

i i n

i ===??

? ?? ? ?

??

∑∑∑电压超上限时间+电压超下限时间(%)=-%电压监测总时间 (11)绝缘线路雷击断线次数 (12)反措计划完成率

(13)电缆线路非计划停运次数 (14)客户原因线路跳闸次数

(15)停电计划准确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电力行业名词解释

统调最大负荷 统调负荷包括发电厂厂用电,自备电厂自发自用负荷以及从主电网供电的负荷,网供负荷就只是主电网供电的负荷。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q 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全社会最大负荷 全社会所需最大发电负荷。 负荷曲线 电力系统中各类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调度电力系统的电力和进行电力系统规划的依据。电力系统的负荷涉及广大地区的各类用户,每个用户的用电情况很不相同,且事先无法确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增加哪一类负荷。因此,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带有随机性。人们用负荷曲线记述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据此研究负荷变化的规律性。 全社会用电量 全社会用电量是一个电力行业的专业词汇,用于经济统计,指第一、二、三产业等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

发电量 发电量是指发电机进行能量转换产出的电能数量。发电量的计量单位为“千瓦时”。 发电量包括全部电力工业、自备电厂、农村小型电厂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其它动力发电(如地热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和生物能发电)。发电量包括发电厂(包括自备电厂)自用电量(通称厂用电)、新增发电设备未投产前所发电量以及发电设备大修或改造后试运转期间的发电量;凡被本厂或用户利用,均应统计在发电量中,未被利用而在水中放掉的则不应计入。发电量中不包括电动的交直流变换机组、励磁机、周波变换设备的发电量。发电量按发电机组的电度表本期与上期指示数的差额计算,电度表指示数以期末一天的24时为准。 特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内所有电力生产部门(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潮汐发电等等)生产出的所有电量总和。 什么是上网电量,落地电量,供电量,售电量,购电量,线损,网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前两个电量是对应发电厂的: 上网电量可以理解为发电厂向电网输送的电量; 落地电量可以理解为发电厂送出的在电网公司输入关口的电量,可以理解为发电厂净送电量,也可以称为电网公司的购电量; 中间三个电量是对应电网公司的: 购电量是电网公司从发电厂买入的电量; 供电量是电网公司向用户输出的电量;

复习题电力电子

6.调试图所示晶闸管电路,在断开负载R d测量输出电压U d是否可调时,发现电压表读数不正常,接上R d后一切正常,请分析为什么? 习题2图 解:当S断开时,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即使晶闸管门极加触发信号,此时流过晶闸管阳极电流仍小于擎住电流,晶闸管无法导通,电流表上显示的读数只是管子漏电流形成的电阻与电压表内阻的分压值,所以此读数不准。在S合上以后,Rd介入电路,晶闸管能正常导通,电压表的读数才能正确显示。 7.画出图1-35所示电路电阻R d上的电压波形。 图1-35 习题3图 解: 8.画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当 =60°时,以下三种情况的d u、T i及T u的波形。 1)电阻性负载。 2)大电感负载不接续流二极管。 3)大电感负载接续流二极管。 解:(1)波形如图

(a )电阻性负载波形图 (b )电感性负载不接续流二极管 1. (c )电感性负载接续流二极管将直流电逆变为某一频率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直 接( 供给 非电源 负载 )的过程称为无源逆变。 2. 在晶闸管有源逆变电路中,绝对不允许两个电源电动势( 反极性串 联 )相连。 3. 单相全控桥电阻性负载电路中,晶闸管可能承受的最大正向电压为( C ) A. U 2 B.2U 2 C. U 2 D. U 2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三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相位按相序依次互差 ( 120° )。

4.双窄脉冲触发是在触发某一号晶闸管时,触发电路同时给 ( 前)一号晶闸管补一个脉冲。 5.晶闸管是四层三端器件,三个引出电极分别为:阳极、阴极和 (门)极。 6.将直流电逆变为某一频率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直接( 供给非电源 负载)的过程称为无源逆变。 7.在晶闸管有源逆变电路中,绝对不允许两个电源电动势( 反极性串 联)相连。 8.电力电子器件是直接用于主电路中,实现(电能)的变换或控 制的电子器件。 9.降压斩波电路中通常串接较大电感,其目的是使负载电流( 连 续) 10.在电力电子电路中GTR工作在开关状态, 在开关过程中,在(截止 区)和(饱和区)之间过渡时,要经过放大区。 11.根据(面积等效原理),SPWM控制用一组(等 幅不等宽)的脉冲来等效一个(正弦波)。 12.斩波电路有三种控制方式:(:脉冲宽度调制)、 (脉冲频率调制)和(混合型)。其中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是:(脉冲宽度调制)。 11、电力电子电能变换的基本类型:(AC/AC)、(AC/DC)、(DC/DC)、(DC/AC)。 13.抑制过电压的方法之一是用(电容)吸收可能产生过电压的能 量,并用(电阻)将其消耗。 14.把晶闸管承受正压起到触发导通之间的电角度称为( 触发 角)。 15.为了保证晶闸管可靠与迅速地关断,通常在管子阳极电压下降为零之后,加 一段时间的( 反向)电压。 16.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当电感性负载接续流二极管时,控制角的移相范围 为( 0~ 180 )。 17.由于电路中共阴极与共阳极组换流点相隔60。,所以每隔60。有一次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

1、串联谐振回路和并联谐振回路哪个呈现的阻抗大? 答:串联谐振回路阻抗最小,并联谐振回路阻抗最大。 2、现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高阻抗和低阻抗,请问为保证精确度,这两块表该如何接线? 答:对低阻抗的测量接法:电压表应接在靠负荷侧。对于高阻抗的测量接法:电流表应接在靠负荷侧 3、大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大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划分标准是依据系统的零序电抗X0与正序电抗X1的比值。我国规定: X0/X1≤4~5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 X0/X1>4~5的系统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 4、什么叫大接地电流系统? 答:电力系统中零序电抗X0与正序电抗X1的比值X0/X1≤4~5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通常,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均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5、什么叫小接地电流系统? 答:电力系统中零序电抗X0与正序电抗X1的比值X0/X1>4~5的系统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通常,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均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6、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哪几种? 答:有三种;分别是:直接接地方式(含经小电阻、小电抗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接地方式(含经间隙接地)。 7、什么是消弧线圈的过补偿? 答: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后,补偿后的感性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或者说补偿的感抗小于线路容抗,电网以过补偿方式运行。 8、小接地电流系统当发生一相接地时,其它两相的电压数值和相位发生什么变化? 答:其它两相电压幅值升高倍,超前相电压再向超前相移30°,而落后相电压再向落后相移30°。 9、小电流接地系统中,中性点装设的消弧线圈以欠补偿方式运行,当系统频率降低时,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答:当系统频率降低时,可能使消弧线圈的补偿接近于全欠补偿方式运行,造成串联谐振,引起很高的中性点过电压,在补偿电网中会出现很大的中性点位移而危及绝缘。 10、为什么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可以继续运行1~2h?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

1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转换成电磁形式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有功 2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电路内电磁场交换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无功 3电力系统——由发电机、配电装置、升压和降压变电所、电力线路及电能用户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中性点位移:在三相电路中,电源电压三相负载对称的情况下,如果三相负荷也对称,那么不管有无中性点,中性点的电压均为零。但如果三相负载不对称,且无中性线或中性线阻抗较大,那么中性点就会出现电压,这种现象称为中性点位移现象。 4操作过电压——因断路器分合操作及短路或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电压升高,称为操作过电压; 5谐振过电压——因断路器操作引起电网回路被分割或带铁芯元件趋于饱和,导致某回路感抗和容抗符合谐振条件,可能引起谐振而出现的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6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系统中,为满足预定的功率传送方式和运行等要求而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电路。 7双母线接线——它具有两组母线:工作母线I和备用母线l。每回线路都经一台断路器和两组隔离开关分别接至两组母线,母线之间通过母线连络断路器(简称母联)连接,称为双母线接线。 8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每两个元件(出线或电源)用三台断路器构成一串接至两组母线,称为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又称3/2接线。 9厂用电——发电厂在启动、运转、停役、检修过程中,有大量以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组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灰、除尘及水处理等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这些电动机以及全厂的运行、操作、试验、检修、照明等用电设备都属于厂用负荷,总的耗电量,统称为厂用电。 10厂用电率——厂用电耗电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厂用电率是发电厂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 11经常负荷——每天都要经常连续运行使用的电动机;. 12不经常负荷——只在检修、事故或机炉起停期间使用的负荷;’’ 13连续负荷——每次连续运转2h以上的负荷; 14短时负荷——每次仅运转10—120min的负荷;: 15断续负荷——反复周期性地工作,其每一周期不超过10min的负荷。 16电动机的自起动——厂用系统中正常运行的电动机,“当其供电母线电压突然消失或显著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

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 1

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2、高频闭锁距离保护:利用距离保护的启动元件和距离方向元件控制收发信机发出高频闭锁信号,闭锁两侧保护的原理构成的高频保护。 3、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 4、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大地进行再一次的连接叫重复接地。 5、距离保护:是利用阻抗元件来反应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因阻抗元件反应接入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U/I=Z),即反应短路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而线路的阻抗与距离成正比,所以称这种保护为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 6、零序保护:在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后,就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和零序功率出现,利用这些电量构成保护接地短路的继电保护装置统称为零序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就是常用的一种。 7、后备保护:是指当某一元件的主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够以较长时限(相对于主保护)切除故障元件的保护元件。

8、高频保护:就是故障后将线路两端的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转化为高频信号,然后利用输电线路本身构成一高频电流通道,将此信号送至对端,以比较两端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一种保护。 9、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是指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和避免电力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的自动保护装置。 10、电力系统事故:是指电力系统设备故障或人员工作失误,影响电能供应数量和质量并超过规定范围的事件。 11、谐振过电压:电力系统中一些电感、电容元件在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可形成各种振荡回路,在一定的能源下,会产生串联谐振现象,导致系统某些元件出现严重的过电压。 12、断路器失灵保护:当系统发生故障,故障元件的保护动作而断路器操作失灵拒绝跳闸时,通过故障元件的保护作用于本变电站相邻断路器跳闸,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通道,使远端有关断路器同时跳闸的接线称为断路器失灵保护。 13、谐振: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电路,若电源的频率和电路的参数符合一定的条件,电抗将等于零,电路呈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这种现象称为谐振。 14、综合重合闸: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采用单相重合闸方式;当发生相间短路时,采用三相重合闸方式。综合考虑这两种重合闸方式的装置称为综合重合闸装置。综合重合闸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培训v1.0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 1 简介 在交流电路中,由电源供给负载的电功率有两种:一种是有功功率(P ),一种是无功功率(Q )。它 们的矢量和为视在功率(S ),S =22Q P + 。 有功功率――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即将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 热能、光能等等) 无功功率――用于电路内电场和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功率(如:电 动机的转子磁场、变压器原边产生的磁场、交流接触器等),由于它不对外做功,才被称之为“无功”。 无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a) 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发、输、变、配及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指的是视在功率) b) 降低输、变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c) 造成电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的增加。 d) 造成低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容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功率因数――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属于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电感性负载。电 感性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相量间存在一个相位差,通常用相位角 ?的余弦cos ?来表示,cos ?称为功 率因数,又叫力率。 一次二次回路――对于电气设备,如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电动 机起动装置等,都同时具有两种接线,一种是与电源连接的主回路,它是把电网的电流接到设备上做功的主体元件,输送的是大电流;另一种是主体元件的辅助电路,如监察测量仪表、控制及信号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控制及监测或反馈装置、远动装置等,这些装置一般是由互感器、蓄电池组、低压电源继电器、插件、供电装置等组成,它们的工作状态及逻辑功能决定着主体元件的工作状态并监控主体元件,这些装置使用低电压、小电流却控制着主回路的高电压、大电流。我们把这些装置的接线称为二次接线或二次回路、辅助回路,而把主体元件的主回路称为一次接线或一次回路、主回路。二次回路用于监视测量仪表,控制操作信号,继电器和自动装置的全部低压回路均称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依电源及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回路:( 1 )电流回路;( 2 )电压回路;( 3 )操作回路;( 4 )信号回路。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高压成套配电设备,二次回路通常使用直流220V 或110V 作为其工作电源,一般电力系统中的低压成套配电设备,则使用交流220或380V (直接从主回路上取电源)作为工作电源。另外,对于发电厂的高低压配电设备,由于其设备的运行重要性,一般都使用直流220V 或110V 作为其工作电源。

四、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上机实习内容2 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1、 平均数(Mean ) (1) 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 ① 简单算术平均数(Simple arithmetic mean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算数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n i i n x n n x x x x x 1 3211 练习1 求上海市1873-1940年100年内的年平均降水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调用Excel 中的average()函数求样本的简单算数平均数*/ 注意: 样本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有以下样本资料: 表1-1 13个样本的属性值 样本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属性值 5 7 5 4 6 7 8 5 4 7 8 6 20 全部资料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约为7.08,实际上大部分数据(有10个)不超过7,如果去掉第13个属性值20,则剩下的12个数的平均数为6。 ② 加权算术平均数(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 ) 设有n 个地理数据n x x x x ,,,,321 ,其权重系数分别为n f f f f ,,,,321 ,其加权算术平均数x 可按下式计算: ∑∑=== ++++++++=n i i n i i i n n n f f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1 1321332211 练习2 根据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的分组数据求其加权算术平均数。 表1-2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 (单位:ha ) 分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组中值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频数 25 96 136 214 253 286 260 203 154 85 24 /*运用Excel 中的相对引用功能和求和sum()函数*/ 494.524 962524 *5.1096*5.125*5.0≈++++++= x

电力常用术语 及名词解释

常用术语 输电线路常用专业术语主要有:杆塔高度、杆塔呼称高度、悬挂点高度、线间距离、根开、架空地线保护角、杆塔埋深、跳线、导线的初伸长、档距、分裂导线、弧垂、限距、水平档距、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导线换位、导(地)线振动、杆塔。[3] 1、杆塔高度:杆塔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高度。用H1表示。 2、杆塔呼称高度:杆塔最下层横担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呼称高度,简称呼称高,用H2表示。 3、悬挂点高度:导线悬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导线悬挂点高度,用H3表示。 4、线间距离:两相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线间距离,用D表示。 5、根开:两电杆根部或塔脚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根开。用A表示。 6、架空地线保护角:架空地线和边导线的外侧连线与架空地线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架空地线保护角。

7、杆塔埋深:电杆(塔基)埋入土壤中的深度称为杆塔埋深。用h0表示。 8、跳线:连接承力杆塔(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两侧导线的引线,称为跳线,也称引流线或弓子线。 9、导线的初伸长:当导线初次受到外加拉力而引起的永久性变形(延着导线轴线伸长),称为导线初伸长。 10、档距: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称为档距,一般用L 表示。 11、分裂导线:一相导线由多根(有2根、3根、4根)组成型式,称为分裂导线。它相当于加粗了导线的“等效直径”,改善导线附近的电场强度,减少电晕损失,降低了对无线电的干扰,及提高送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12、弧垂:对于水平架设的线路来说,导线相邻两个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连线与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用f表示。 13、限距:导线对地面或对被跨越设施的最小距离。一般指导线最低

电能质量的性能指标与改善方法

电能质量的性能指标与改善方法 摘要:介绍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并对其指标进行了分类,指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和应用领域;重点就国家已颁布的六 个电能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阐述电能质量的几种改善方法与措施;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介绍了它们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稳态时的电压质量问题;文章还就电能质量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提出系统 化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治本"途径,以解决动态电能质量问题。得出结论:运用FACTS和电力新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系 统地综合补偿,将是电能质量问题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和有效解决途径。 关键词:电能质量 SVC 动态电能质量综合补偿 1 电能质量概念 电能质量包括四个方面的相关术语和概念:电压质量(Voltagequality)即用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间的偏差(偏差含电压幅值,波形和相位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给的电力是否合格;电流质量(Current quality)即对用户取用电流提出恒定频率、正弦波形要求,并使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以保证系统以高功率因数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并降低网损;供电质量(qualityofsupply)包含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个方面: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包括供电企业对用户投诉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格等;用电质量(qualityofconsumption)包括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它反映供用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用电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地,电能质量的定义: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这个定义简单明晰,概括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成 因和后果。随着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与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改变,即变频装置、电弧炉炼钢、电 气化铁道等非线性、冲击性负荷造成对电能质量的污染与破坏,而电能作为商品,人们会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已逐渐 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关电能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工领域的前沿性课题,有必要对其相关指标与改善措施作讨论和分析。 2 电能质量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是电能质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参考IEC标准、从电磁现象及相互作用和影响角度考虑 给出的引起干扰的基本现象分类如下: (1)低频传导现象: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与电流不平衡,电压暂降与短时断电,电网频率变化,低频感应电压,交流网络中的直流; (2)低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 (3)高频传导现象:感应连续波电压与电流,单向瞬态、振荡瞬态; (4)高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电磁场(连续波、瞬态); (5)静电放电现象。 对于以上电力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稳态现象可以利用幅值、频率、频谱、调制、缺口深度和面积来描述,非稳态现象可利用上升率、幅值、相位移、持续时间、频谱、频率、发生率、能量强度等描述。 保障电能质量既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供电企业应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是用户(拥有干扰性负荷)应尽的义务,即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安全用电;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电能质量指标国内外大多取95%概率值作为衡量依据,并需指明监测点,这些指标特点也对用电设备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电气设备不仅应能在规定的标准值之内正常运行,而且应具备承受短时超标运行的能力。 3 电能质量标准 综合新颁布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中低压电能质量标准分5大类13个指标。 (1)频率偏差:包括在互联电网和孤立电网中的两种; (2)电压幅值:慢速电压变化(即电压偏差);快速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暂降(是由于系统故障或干扰造成用户电压短时 间(10ms~lmin)内下降到90%的额定值以下,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会使用户的次品率增大或生产停顿);短时断电(又称电压中断,是由于系统故障跳闸后造成用户电压完全丧失(3min,电压中断使用户生产停顿,甚至混乱);长时断电;暂时工频过电压;瞬态过电压; (3)电压不平衡; (4)电压波形:谐波电压;间谐波电压;(由较大的波动或冲击性非线性负荷引起,如大功率的交一交变频,间谐波的频率不是工频 的整数倍,但其危害等同于整数次谐波)。

电力系统分析名词解释、简答、模拟试卷说课材料

额定电压: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设备都是按一定标准电压设计和制造的,在这以标准下运行,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将达到最好,这一标准电压称之为额定电压。 2. 分裂导线:引致损失发生或者增加损失程度的条件。 3. 负荷:电力系统中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的总和。 4. 变压器的变比:三相电力系统计算中,变压器的变比指两侧绕组空载线电压的比值s。 5. 标幺值:电力系统计算中,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及功率用相对值表示,并用于计算,这种运算形式称为标幺制。一个物理量的标么值是指该物理量的实际值与所选基准值的比值。 6. 电压降落: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是指元件始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是相量。 7. 电压偏移:线路始端或末端电压与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值差,是标量。 8. 电压损耗:两点间电压绝对值之差,是标量。 9. 输电效率:线路末端输出的有功功率与线路始端输入的有功功率的比值,常用百分值表示。 10.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如果负荷始终等于最大值Pmax,经过Tmax小时后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全年的用电量,Tmax称之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11. 最大负荷损耗时间τ:如果线路中输送的的功率一直保持为最大负荷功率Smax,在τ小时内的能量损耗恰等于线路全年的实际电能损耗,则称τ为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12. PQ节点:这类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给定的,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是待求量。通常变电所都是这一类型的节点 13. PV节点:这类节点的有功功率和电压幅值是给定的,节点的无功功率和电压的相位是待求量。 14. 平衡节点:它的电压幅值和相位已给定,而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待求量。 15. 耗量微增率: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在该点的输入增量与输出增量之比。 16.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按耗量微增率相等的原则在各机组间分配负荷,可使消耗的一次能源最少。 17. 电源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发电机组的原动机机械功率与角速度或频率的关系。 18. 单位调节功率:发电机组有功功率特性曲线的斜率称为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KG=-ΔP/Δf 19. 频率的一次调整:对于负荷变动幅度小,周期较短而引起的频率变化进行的调整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采用发电机组上装设的调速系统完成. 20. 频率的二次调整:对于负荷变动较大、周期较长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采用发电机组上装设的调频系统完成。 21. 无差调节:无差调节是指负荷变动时,经过自动调速系统的调整作用,原动机的转速或频率能够恢复为初值的调节。 22. 有差调节:有差调节是指负荷变动时,经过自动调速系统的调整作用,原动机的转速或频率不能恢复为初值的调节。 23. 有功功率平衡: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应满足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和传送电功率时在网络中损耗的有功功率之和。电源所发出的有功功率应能随负荷、网络损耗的增减二相应调整变化,才可保证整个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24. 无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的基本要求是:系统中的无功电源可能发出的无功功率应该大于或至少等于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和网络中的无功损耗之和。25. 同步调相机:同步调相机相当于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在过励磁运行时,它向系统供给感性无功功率起无功电源的作用;在欠励磁运行时,它从系统吸取感性无功功率起无功负荷作用。 26. 电压中枢点:指某些能反映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或变电所母线。 27. 逆调压:在大负荷时,线路的电压损耗也大,如果提高中枢点电压,就可以抵偿掉

电能质量限值计算汇总

第3章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计算 3.1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的定义 对供配电电网特定供电点的供电指标限值和用电质量指标限值称之为该供电点的电能质量限值。 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不包括设备定型试验时对无条件接入公用低压供电系统的设备的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和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供配电网供电质量指标限值包括供电电压偏差限值、电力系统频率偏差限值、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限值、电压波动和闪变限值、谐波电压限值、间谐波电压限值、电压暂降限值等。 供配电网用电质量指标限值包括负序电流限值、波动负荷产生的电压闪变限值、谐波电流限值、单个用户引起的间谐波电压限值、功率因数限值、有功冲击限值等、。 用电质量恶化是使供电质量变差的主要因素,因此用户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干扰水平常用用电质量指标衡量。 3.2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计算的必要性 严格地控制用户或电力设备对电网的干扰水平和提高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需要较高的电网控制和管理成本,但是可以降低电网损耗,净化电网和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使电网和电力设备更加安全高效运行,降低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费用。反之,如果放宽用户或电力设备对电网的干扰和降低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则会降低电网控制和管理成本,但是将使电网损耗增大,电网和电力设备运行环境恶化,增加电网和电力设备的运行故障,增大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难度和费用。 为了协调维护电力公司、用户和电力设备制造商三者之间的利益,以在整体社会成本最小的条件下,把电能质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需要一套统一而且完整的电能质量标准。电能质量限值计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关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按照标准为相关各方提供一个共同的遵守规范,进而在整个社会成本最小的条件下,通过相关各方的合作,在电力公司、电力用户和电力设备三者之间实现最大的兼容。 3.3供配电网电能质量考核 3.3.1公用电网公共连接点的电能质量考核(电网公司内部管理考核) (1)考核点

电路名词解释

电路名词解释 1 电流(current):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有序运动形成电流,衡量电流大小的量是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其量值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路某一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用符号i(t)表示,单位为A(安培)。 2 电压(voltage):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是衡量电场力做功能力的物理量。用符号u(t )表示,单位为V(伏特)。 3 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电源正极所做的功,是衡量局外力做功能力的物理量。用符号e(t )表示,单位为V(伏特)。 4 电位(electric potential):在电路中任选一点为参考点,由某点到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V(伏特)。 5 电能(electrical energy):在一段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用符号W表示,单位为J(焦耳)。 6 戴维宁定理(Thevenin’s theorem):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个含有独立源的二端网络,对外电路而言,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电路等效代替。电压源的电压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 7 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均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8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称KCL):电路中任一瞬间,流入任一结点的支路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该结点的支路电流之和。或表述为电路中任一瞬间,任一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9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简称KVL):电路中任一瞬间,任一回路各元件电压升之和恒等于电压降之和。或表述为电路中任一瞬间,任一回路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10 欧姆定律(Ohm’s law):表示电路中电压u、电流i和电阻R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即。 11 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分析电路时任意假定的电流或电压的方向。规定了参考方向以后,电流或电压就是一个代数量,若电流或电压为正值,则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否则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2 额定值(rated value):各种电气设备在工作时,其电压、电流和功率都有一定的限额,这些限额表示它们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工作能力。额定值一般用下标N表示。 13 功率(power):单位时间内电路吸收或发出的电能。用符号P或p(t)表示,单位为W(瓦特)。 14 有功功率(active power):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也称为平均功率,用大写字母P表示,单位为W(瓦特)。 15 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以瞬时功率的幅值来衡量电感或电容元件与电源之间交换能量的规模,称为无功功率,用大写字母Q表示,单位为Var(乏尔)。 16 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在交流电路中,端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称为视在功率,它表示电气设备的容量。用大写字母S表示,单位为V·A(伏安)。 17 瞬时功率(instantaneous power):瞬时电压与瞬时电流的乘积。用小写字母p表示,单位为W(瓦特)。 18 电阻元件(resistor):表征电路中电能消耗的理想元件,简称电阻。用R表示,单位为(欧姆)。 19 电感元件(inductor):表征电路中磁场能储存的理想元件,简称电感。用L表示,单位为H(亨利)。 20 电容元件(capacitor):表征电路中电场能储存的理想元件,简称电容。用C表示,单位为F(法拉)。 21 理想电路元件(ideal circuit elements):从实际元件中抽象出来的表征单一物理性质的电路元件。 22 电路模型(circuit model):用理想电路元件或它们的组合模拟实际元件的电路。 22 电压源(voltage source):提供一个恒定不变或交变电压的理想电路元件,是理想电压源的简称。 23 电流源(current source):提供一个恒定不变或交变电流的理想电路元件,是理想电流源的简称。 24 受控源(controlled source):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受其他电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的电源。 25 阻抗(impedance):无源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之比,即。阻抗是一个复数,也常称为复阻抗。单位为(欧姆)。 26 导纳(admittance):无源二端网络的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之比,即,它是一个复数,也常称为复导纳。单位为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