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1.浙江省建德市交通局,杭州311600;2.上海璞辉交通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交通仿真技术已经渗透到交通工程领域的方方面面,鉴于此,本文根据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选用等效最小安全距离和速度标准差的变化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关键词:交通仿真;道路安全评价;等效最小安全距离;速度标准差变化系数

The Method of Road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Traffic Simulation

TANG Jian-feng1,CHEN Hong-xing2

(1. JianDe Municipal 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Hangzhou 311600,China; 2. Shanghai PuHui Trans-consultant Institute,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Traff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the field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is,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oad safety research, choosing the minimum safety distance equation and the speed of the equivalent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s an evaluation index, this paper proposed a road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traffic Simulation.

Key words: Traffic simulation; Road safety evaluation; MSDE; VC

随着我国运输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约有10万人,连续十余年来稳居世界第一,这相当于每5分钟就会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由此可见,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有必要对道路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最有利措施来改善道路的安全水平。

1.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研究中的应用

交通仿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采用计算机数字模型来反映复杂道路交通现象的交通分析技术和方法。从试验角度看,道路交通仿真是再现交通流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模拟技术。交通仿真作为仿真科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随着系统仿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以相似原

理、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利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数字方式或图形方式来描述动态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对现有交通系统或未来交通系统的行为进行虚拟再现或预先把握[1][2]。

交通仿真的优势:

经济性。有些数据无法通过调研和试验得到,或者这一过程花费的人力、物力过大,这种情况下,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交通仿真的方法得到;

安全性。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试验,可以避免实地调研和试验(如交通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

可重复性。一旦建立了一个仿真模型,可以任意重复仿真过程;

易用性。仿真方法比以往的方法更容易应用,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去建立一些解析模型;

可控制性。交通仿真可以针对单一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实验,确定单一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如信号交通量、速度、周期等,从而找出主要的影

响因素;

快速真实性。与实际交通调查相比,交通仿真可以快速获得结果,缩短了数据获取周期,还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发生交通中断等干扰而造成

的数据丢失或失真。

可拓展性。由于利用计算机模拟是对一种设想进行验证,它可以使某些参数(如车速、交通量等)超出实际调查所能得到的范围。利用交通仿真

进行模拟预测还可以再现复杂交通环境条件下的车流运行特性,弥补观

测数据的不足。

一般而言,研究交通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经验实测法;②理论分析法;

③计算机仿真方法。在这三种方法中,经验实测法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且结论的可移植性差;理论分析法在研究交通的子系统、子问题时,常常受到限制。交通仿真技术凭着其独特的优势,有时是交通分析中不可替代的工具,目前仿真技术已经渗透到交通工程领域的方方面面。

2.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目前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事故统计的安全评价方

法;另一类是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安全评价方法[3]。

(1)基于事故统计的评价方法

基于事故统计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是一种以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的、以数理统计分析作为工具的方法。但是,由于交通事故生成特点与统计周期过长等缺陷的客观存在,常常使得这一评价体系的质量,尤其是小区域地点的安全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不尽人意。其弊端主要可概括为:①事故瞬间发生的不可观测记录性影响事故信息收集的真实性;②事故的稀有性导致安全评价的周期延长;③事故的随机性导致安全评价的信度降低;④事故过程的不可重现性影响安全对策的准确性。

由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理论方法普遍存在着的小样本、长周期、大区域、低信度的缺陷,因此仅以交通事故统计样本作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和制定交通改善措施的依据,就明显地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

(2)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评价方法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评价方法是一种以交通冲突技术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交通冲突技术(TCT)是国际交通安全领域中新近开发出的一种非事故统计评价理论方法。经过西方各国交通安全专家们的多年努力,现已趋于完善。虽然西方各国对TCT的研究方向和应用侧重上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但是冲突测量与判别的基础测量标准上趋于明显一致。交通冲突技术可以通过短时间的观测来获取大量的交通冲突样本,从而实现对已有道路的安全评价。

虽然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评价方法有以上的一些优点,但它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在观测获取交通冲突样本时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以交通冲突技术为基础的现场勘测,主要受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调查时间、地点和交通情况等变化因素的影响,不同调查人员冲突判断能力不同,调查结果也不一样,如何提高调查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尚待研究;虽然已经有自动化的交通冲突观测仪,但其价格非常的昂贵。其次,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对已有道路进行评价,对规划中的道路或新建道路由于没有交通冲突样本,就无法进行安全评价。

3.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由前面分析可知,交通仿真是再现交通流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模拟技术,可以得到交通流状态变量随时间与空间变量的变化分布规律及其与交通控制变量间

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车辆长度、车速、加速度、路网中所处位置、前后车辆的距离等车辆行驶数据。本文研究了上述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从而选取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较大的指标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评价。

3.1速度的离散性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由于养护施工区的出现,高速公路的连续车流必然受到阻挡和干扰,必然引起车头时距变小、交通干扰频繁、车速的离散性变大,从而引起交通流的不稳定。而交通流不稳定就会导致车辆在队列中走走停停的拥挤现象,引起交通拥挤甚至交通事故。如果把养护施工区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系统内要素间有很强的制约关系,此时的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速度的离散性与安全密切关联。下面做简单介绍[4][5][6]。

关于车速与事故数,人们的直观感觉是:速度越高,相应事故数越多。但很早就有研究表明事故数与速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1964年,Solomon就研究过道路交通事故和速度两者之间的关系。Solomon在600km公路上观测10000辆车的车速与交通事故的情况,发现车速与交通事故数之间是一个“U”形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车速越接近平均车速,交通事故率越低;随着车速与平均车速的差增大,无论是大于平均车速还是小于平均车速,事故数都呈增加趋势。即车速离散性越大,事故率就会越高。

图1 车速差与交通事故数的关系

Solomon对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进行了交通观测,对不同道路断面的交通事故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开发出最初的车速-事故率模型。公式如下:

20.0006020.006675 2.2310v v I ?-?+= (1) 式中:I ——1万车公里事故率(次/10万车公里)

v ?——速度梯度,即断面的运行车速与平均运行车速的差值(km/h )

蒙纳斯大学事故研究中心在1993年也对车速与平均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也表明,车速与平均车速差值越大,事故率越高,这与Solomon 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是该研究没有得出车速低于平均车速时其差值与事故率的关系。具体模型为:

235000.80.014I v v =+?+? (2) Liu 和Poff 曾对平均车速以及85%位车速和15%位车速之差与伤亡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车速每降低1km/h ,伤亡率降低7%,得出的两个线性模型位:

190.717126.1

0.002980.0405 3.336iff CR v CR v D =-=-+- (3) 式中:CR ——百万车伤亡率(次/百万车公里)

v ——平均车速(km/h )

iff D ——85%位车速与15%位车速之差

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的A.Buruga 研究出的EURO 模型证实,事故率和平均车速与超速行驶者的比例有很大关系,平均车速和车速差异都会对事故率产生影响,当平均车速为60km/h 时,车速差每降低1km/h ,事故率将降低2.56%,具体模型为:

1.536ln ()N v v

?=? (4) 式中:N ——年平均事故次数(次/年)

根据我国成渝、石太、广佛、京石等部分高速公路平均车速、车速标准离差与事故的统计数据,对平均车速、车速标准离差和亿车公里事故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率随着车速标准离差的增大而呈指数增长,即车速分布的越离散事故率越高,具体模型如下:

20.05530.0372 5.216201.71

9.5839AR v AR e v σ=-+= (5)

式中:AR ——亿车公里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v ——平均车速

σ——车速标准离差

Garber 和Gadiraju 研究了速度分布指标与事故记录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与交通安全相关的结论是:对于所有等级的道路,速度方差增大时,交通事故率上升;当公路区间的平均速度增高时,其事故率并不一定上升。此外,国外的研究人员Munden 、West and Dunn 、Harkey et al 、Fildes et al 等都通过各自的实验分析证实了速度方差与交通事故有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尽管采用的指标不一样,但是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车速离散程度与事故率之间存在真正相关的关系,车速标准差越大的地点其安全性能也越差。由于不同断面上车辆的平均速度是不一样的,为了消除车辆平均速度的影响,采用了标准差的变化系数cv 值来评价断面安全的指标,通过分析各断面cv 值变化来确定车流的稳定距离。

cv =速度标准差速度均值

(6) 3.2前后车辆的距离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当前后车辆间的距离太小时,就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车头时距基本可以反映此时的交通安全状况,但这时前后两车的安全性考虑的是两车的距离和后车的速度,和前车的速度没有关系。从前面介绍的车速差值法可知,跟驰两车的交通安全和两车的速度差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不同的后车速度和前车速度的情况下,同样车头时距的安全状况并不相同。

跟驰两车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时距称为极限车头时距或临界车头时距。在车辆跟驰过程中当前车速度大于后车速度,那么两车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增大,此时车头时距小于极限车头时距仍能保证两车的安全。相反当跟驰过程中后车车速远远大于前车车速,就算当时车头时距大于极限车头时距,两车仍可能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且这种危险程度随着前后车速差变大而增加。因此用车头时距来评价前后车辆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美国Sivanaga S. Yadlapati 等人在开发和测试施工作业区的可变速度限制系统中,首次提出了最小安全距离MSDE (minimum safety distance equation )这个道路的安全性指标。它代表的含义见以下的公式0:

221.47()30()

L F L F V V MSDE V h V PRT f g -=?-?+± (7) PRT=t1+t2+t3 (8) 式中:V L ——前车车速(mph )

V F ——后车车速(mph )

h ——车头时距(s )

PRT ——车辆安全时距(s )

f ——路面摩擦力系数

g ——道路纵坡

t1——后车驾驶员感知反应时间

t2——抬脚至制动生效时间

t3——制动开始到制动结束时间

通常条件下t1取决于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和气象条件,t2取决于操作经验和车辆性能,t3是由车辆性能、高速公路条件、气象条件所决定。根据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规定,t1为0.18S ,t2为0.17S ,t3为1~1.15S ,即PRT=2.5~3.0S 。特殊气象和路面条件下需对t1和t3分别进行修正。在本文中车辆安全时距取2.5S 。MSDE 随着车头时距h 的减小、前车车速的减小以及后车车速的增大而减小。当MSDE>0时,代表两车之间保持着安全车距;当MSDE ≤0时,代表两车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且当MSDE 负值绝对值越大,事故风险性也越大。

通常人们在考虑前后车辆的事故风险性时,一般都只考虑前后车辆的距离,或者单独考虑前后车辆的速度差。当单独考虑前后车辆的距离时,前后车辆距离越小,则发生事故的风险性越大;当单独考虑前后车辆的速度差时,前后车的速度差越大,则发生事故的风险性越大。而等效最小安全距离MSDE 将前后车辆的距离和速度差结合在一起,同时综合考虑了这两个因素对事故风险性的影响。

3.3道路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

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通常在两种不同的区域的分界面出现交通冲突,一种

为车辆间的纵向冲突,另一种为两个车道间的横向冲突。横向冲突主要是车辆之间的侧向摩擦、车辆与固定物之间的摩擦等,纵向冲突主要是车辆之间的追尾。提高道路的安全特性也就是要减少车辆之间的纵向冲突和横向冲突。而从MSDE 公式中可以看出等效最小安全距离MSDE可以评判两辆相互跟驰车辆的安全性能,也就是可以评价出车辆纵向间的安全性能;而速度标准差的变化系数cv又可以反映出车辆横向之间速度的差异,由此评价车辆横向之间的安全性能。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道路交通流特性和交通冲突的类型,选取速度标准差的变化系数和等效最小安全距离作为评价道路安全的指标。这种方法相对于现有的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充分利用了交通仿真技术的特点,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其次,它不仅适用于评价现有道路,对于新建道路和规划中的道路同样可以进行安全评价。为求对道路安全性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可以选用多种交通仿真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运通,石建军,熊辉.交通系统仿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邹智军,杨东援.微观交通仿真中的车道变换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2。

【3】黄晓清,柳本民,郭忠印.交通仿真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山东交通科技,2006,(2):50~52

【4】Vivian Robert R and Veeraragavan,“Effect of traffic speed variations on safety of rural highways”.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83rd TRB annual meeting,2004

【5】W J Frith and T L Patterson,“Speed variation, absolute spe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safet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work of Solomon”. IPENZ TRANSPORTATION GROUP,2001

【6】Letty Aarts,Ingrid van Schagen,“Driving speed and risk of road crashes:A review.”.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05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819-68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术3大类。 1.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 通过设计来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为保证安全,路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防止产生汽车滑水现象,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 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系统。其中路侧安全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它的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2.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 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 基于事故避免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 驾驶警报系统。由于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非常常见。为解决这一问

案例1 S201施工图设计道路安全评价报告结论

报告五 新疆S201改建工程 施工图设计审查 报告结论

目录 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道路基本建设情况和运营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主要的技术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评价范围与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评价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评价人员组成及工作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评价小组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评价工作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交通安全状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整体安全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事故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交通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交通参与者.........................................................................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道路安全状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道路线形.......................................................................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路基、路面和排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桥隧构造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交通工程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3.3.5服务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3.3.6路线交叉.......................................................................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车辆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环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4.重点路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相对事故多发路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判别方法和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判别结果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其它重点路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主要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在城市规划交通影响中的应用【摘要】基于城市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对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道路交通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交通评价的意义。对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就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交通评价和交通系统仿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交通仿真数学模型交通评价城市规划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ffic evaluation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Author did the research on the significance oftranspod impact system and made a bdef introduction on the concept of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tatus.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g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raff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ffic impact,and mad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evaluation and traffic simulation.Key words:Traftic Simulation,MathematicaI Model,Traffic Evaluation, Urban Planning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交通系统的问题:交通拥堵逐年加剧,交通污染日趋严重,交通效率不断下降。 近几年来,虽然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系统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但交通问题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时较少考虑交通影响和交通设施的承受能力,在土地的开发和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前没有对未来的交通需求和交通量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分析,即没有形成对城市土地开发、新建、改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运行机制。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我国,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像环境影响评价那样该有的重视,其执行标准和规范性也亟待改进。 交通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从拟开发项目地点的基本条件、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到局部土地开发对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评估,乃至提出交通设施改善,恢复到原先交通服务水平的改进建议,其具体步骤都应有章可循,方可成为一个完整的、精细的交通预测。而交通预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预测结果与真实交通状况的接近程度。尤其对微观交通状况的预测,由于涉及到交通流的随机因素,传统的数学分析方法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实际交通状况,而且由于道路交通通常具有不可再现性和不可实验性,或即使可以再现或实验,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承担巨大的风险。而现代交通仿真技术则可有效地体现交通流的随机因素,可按设想要求预现或复现交通状况,从而大大降低了现场试验要求。因此,交通仿真技术现已成为交通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工具。 2、交通影响评价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Analysis。简称TIA)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如建成区内实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率。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交通影响分析是保证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超强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分为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内容(1)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分析范围确定;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评价;改进措施;结论与建议。(2)分析范围确定:分析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拟建项目所在的由城市主干道围合的区域。对于需在立项阶段进行初步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和对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分析范围应适当扩大。一般来说,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所以交通影响评价是把交通功能目标和资源利用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互动的有效手段,既能从微观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1、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汽车已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在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便捷等优越 70 50、60 升, 年, 30.9亿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印度、美国、俄罗斯。 2、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和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种种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1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2.2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辆是工具,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事故统计中,因为车辆而直接导致的事故比例并不大,但如果能进一步改善车

辆的结构和性能,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从某种角度讲是可以防止驾驶员失误的,至少也可能减轻事故的损失。为了安全快速行驶,汽车配备有前照灯、制动灯、挡风玻璃,安全带及后视镜等。如果某一设施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汽车的使用性能相对于交通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性越好,制动性越可靠,同时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小;随 2. 具有足够强度的路面在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下,不产生过多的磨损、压碎及变形,同时还要保证一定限度内的抗滑能力和平整性,这样才能为安全行车创造有利条件;在道路线形设计时,应该合理安排曲线的半径和转角,通过弯道超高、弯道加宽的办法防止出现横向翻车或滑移的现象,同时有足够的视距能够在发现障碍物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因为汇集在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行

人以及自行车行驶方向各不相同,所以交叉口处存在着大量干扰与冲突,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四路以上的交叉路口,同时采用交通信号控制交叉交通流的相对速度,采用分离车道和隔离式道路为左右转弯车辆的运行提供方便,减少车辆在交叉路口区域的冲突。 2. 3、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与适用性 3.1绝对数引 用绝对数进行评价采用四项指标,即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

道路安全保证措施

项 目 安 全 保 证 措 施 项目名称:吉安市烟叶备货中心道路维修工程编制人:(安全员) 审核人:(项目经理)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小组,实行安全值日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三次。安全管理小组由各作业队的队长,班组组长,施工员及各专业工种的负责人组成。 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安全委员会。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为做到安全工作层层落实,质量安全管理部、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安全检查员,组建现场保卫领导小组。 3、建立现场保卫领导小组。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和施工用火管理,以办公室为主建立现场保卫领导小组,实施现场材料、设备、成品保护和施工用火的安全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在施工现场入口处,竖立醒目的大幅安全标语牌,安全生产“十不准”规定牌,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各种安全色标和安全警示标志,五牌一图齐全,引起施工人员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5、设置安全事故控制点:做到人人抓安全,个个明确防范重点,拟定安全事故的控制点是: (1)、2m以上高空坠落事故; (2)、触电事故; (3)、坑、网(四口)事故; (4)、物体打击事故; (5)、设备、机具伤害事故; (6)、道路高临边危险区域; (7)、民房在施工过程中稳定事故;

(8)、爆炸和火灾事故。 事故控制点的管理应作到分工负责,专人落实,并且应做到检查制度健全无漏洞,检查无差错、设备无事故、人员无违章,安全措施有针对性,施工用火应办理审批手续。 6、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由项目部组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等进行,年、季、月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建筑事故整改单”,责成限期整改达标,工段应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周检和巡回安全检查,安全员应进行日常跟踪监督工作。 7、严格执行工伤事故的调查和申报制度,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防范措施。 8、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实行“安全管理奖罚制度“,安全与效益挂钩,凡发生一般性(轻伤)安全事故应扣罚责任人及班组奖金,重大伤亡事故按有关条例执行,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9、各工种进场前,项目部要组织安全教育贯彻有关安全文件精神,讲现场安全规章制度,对作业队各班组进行安全生产书面交底双方签字对安全生产引起高度重视。 10、加强机电管理专机专人,非机电人员严禁动用机械设备,各种机械要有专人保护,接地接零。装设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施工用电与照明电分别架设,设专职电工管理并定期检查。 11、现场道路应保持畅通各种消防设施消火栓要有明确标记,消防工具不准挪用,明火作业必须有专人看管。 二、确保安全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安全管理组织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体系 道路交通运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通安全自然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话题。目前,由于我国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难以及时缓解、安全设施不尽完善等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逐年增长。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在短时期内要改变我国交通安全整体水平落后的面貌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如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改善道路安全基础设施的步伐、加强社会安全防范机制以及进行全员安全教育、使所有交通参与者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道路交通事故的增长势头可以得到控制。为此,研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路交通事故变化的时序规律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和车辆发展规律,交通事故演变过程一般呈波峰线型,即由逐渐上升达到高峰阶段,然后逐渐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衡状态;车辆保有量迅速增加,而事故变化与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不一定呈正比关系。由此可见,我国未来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与车辆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交通事故数量继续上升,逐渐达到高峰数值;二是交通事故数量在近期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本质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首先是针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再对发生过程、结果进行模拟、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交通事故发生的总体规律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方案、措施。国外许多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道路交通安全不安全因素统称为交通公害,包括交通事故、噪声、大气污染、振动、电磁波干扰、日照影响、环境污染等。 目前我国主要是从交通参与者、车辆和道路等方面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研究具有综合性应用研究的特征,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知识。这包括工程技术(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方面、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技术、力学、实验科学、预测科学、人体工程、医学、心理科学、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适时地丰富和完善交通安全的研究内容。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系统描述 1.1.系统背景 本系统将基于下面的卫星屏幕快照创建一个模型。当前道路网区域的两条道路均为双向,每个运动方向包含一条车道。Tapiolavagen路边有一个巴士站,Menninkaisentie路边有一个带五个停车位的小型停车场。 1.2.系统描述 (1)仿真十字路口以及三个方向的道路,巴士站,停车点;添加小汽车、公交车的三维动画,添加红绿灯以及道路网络描述符; (2)创建仿真模型的汽车流程图,三个方向产生小汽车,仿真十字路口交通运行情况。添加滑条对仿真系统中的红绿灯时间进行实时调节。添加分析函数,统计系统内汽车滞留时间,用直方图进行实时展示。 二、仿真目标 1、timeInSystem值:在流程图的结尾模块用函数统计每辆汽车从产生到丢弃的,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 2、p_SN为十字路口SN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p_EW为十字路口EW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 3、Arrival rate:各方向道路出现车辆的速率(peer hour)。

三、系统仿真概念分析 此交通仿真系统为低抽象层级的物理层模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利用过程流图构建离散事件模型。 此十字路口交通仿真系统中,实体为小汽车和公交车,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资源为道路网络、红绿灯时间、停车点停车位和巴士站,需要实施分配。系统中小汽车(car)与公共汽车(bus)均为智能体,可设置其产生频率参数,行驶速度,停车点停留时间等。 四、建立系统流程 4.1.绘制道路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Road模块在卫星云图上勾画出所有的道路,绘制交叉口,并在交叉口处确保道路连通。 4.2.建立智能体对象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type模快建立小汽车(car)以及公共汽车(bus)的智能体对象。 4.3.建立逻辑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source、Car Move To、Car Dispose、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1、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汽车已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在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便捷等优越性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70多万人,伤残2000~2500万人。20世纪,世界上已有330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交通事故已成为一场“无休止的战争”。 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就显得更为严重。中国的交通事故基本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每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世纪50、60年代为几百到几千人,70年代发展为1~2万人。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1991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强。汽车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等机动车拥有量急剧上升。至2001年,全国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2001年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例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印度、美国、俄罗斯。 2、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和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种种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1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人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主体,起主导控制作用。通常认为,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驾驶人员的观察、判断、操作等方面所发生的错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麻痹大意,车速过快,车与车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等,二是驾驶人员的身体、生理、精神和情绪等状态以及年龄、经验等内在原因。比如抽烟、喝酒、疲劳、药物作用等都会导致驾驶员工作能力的下降。另外,从需求的角度讲,人们总是希望尽可能的节省体力、时间和油耗。出于这个动机,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行人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而翻越交通护栏;遇到排队或阻车时,驾驶员常驶入非机动车道;在瓶颈路段,驾驶员争道行驶,互不相让等等,这些违章现象常常造成人为地诱发交通事故。 2.2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辆是工具,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事故统计中,因为车辆而直接导致的事故比例并不大,

交通安全预防措施

交通安全预防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首先一定要明确,汽车驾驶安全防范措施学习不仅仅是防范措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的养成。请本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在一生中都已安全为最高准则,平安驾驶。 请牢记谨慎驾驶的三条黄金原则: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在驾驶时,必须考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 同时在驾驶员管理中严格执行中石化“十大禁令”和“车辆驾驶十大禁令”,同时按照“夏季八防”和“冬季六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对违反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一、车辆巡回检查要求 1、出车前巡回检查:检查车辆转向、制动、灯光、喇叭、仪表等各种安全设施及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是否达到安全技术要求,有无影响安全行车的隐患。 2、行车中检查:应根据行驶里程,选择适当地点,进行“一停四查”: ①选择合适地点按规定停车。 ②查润滑、冷却系统机油、冷却液有无漏缺。 ③查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要求。 ④查各种机件,有无松、咣、漏、缺。 ⑤查货物装载,有无漏油、漏水,罐体固定绳是否连接可靠。 3、收车后检查:驾驶员应配合归场检查人员做好车辆归场检查。 ①检查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气压、灯光信号、雨刮设施是否良好。 ②检查钢板弹簧、后车轴、轮胎、传动轴、万向节、罐体等是否紧固。 ③检查油、水、电、气是否达到四通四不漏。 ④检查全车外表,驾驶室内及发动机外部是否整洁、完好。 4、车辆进出车场 ①车辆进出场门口,必须设置“强制车辆限速”设施。 ②进出车库车辆,时速不准超过40/公里,并依次顺序进出场。 5、车辆调派 (1)要详细复核有关凭证和单据,发现不清楚或有疑问时,及时与对方取

交通安全状况的调查研究性学习

交通安全状况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交通安全状况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小组长:田野 研究小组成员:付蓉、成煜珍、刘国梁、王鹏、刘华婷、李坤、李梦梅 指导教师:景栋 摘要:本研究首先通过探讨交通安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明确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其次,对本地居民的交通意识和本地交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本地居民的交通意识情况以及本地的交通情况;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与讨论,对这些情况做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告诉我们:交通的发达,虽然带给了我们生活方便与享受,但只有真正注意交通安全,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广饶县日新月异。马路的拓宽,公路的修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繁多的。目前居民未能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而正是因为这些小事,引发了一桩又一桩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所以,提高居民的交通意识,加强交通管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调查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情况,并进行分析。 了解交通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 让居民了解、重视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为交通发展献计献策。 三、课题的探讨过程 (1)探讨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管理跟交通事故的关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交通事故过去和现在,在我国重大事故发生中,不论次数还是造成危害的严重性,都是第一位的,触目惊心的。为什么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呢?综合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涉及每一个人,安全意识强者,交通就可以给你带来方便和效能;安全意识差,它就可能给你带来危害和痛苦。目前,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违章行车(走)、违章载重(客)、违章乘车等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抵制违章行为,那么我国的交通状况,将会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因此,逐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扭转交通事故频发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 2.驾驶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教育状况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决定了当前大部分驾驶员的素质不高。同时,在驾驶员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过程,因此,在现实中,驾驶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况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因素都影响交通安全。 3.人为降低车辆的安全性能。如车辆带病上路,唯利是图;随意改装车辆,擅自变更车辆的构造、用途,有的随意装修报废车辆,有的任意加宽加高加长等;车辆核定载重时,有些车辆制造厂,为了迎合购车者逃避或少交有关税费的要求,将按国家标准规定、实际载重量大的车辆,出厂时核定载重量比实际载重量小。 4.部分损坏路面的修复和路标完善更新不及时。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增大,车速的提高,原来建成的道路的技术要求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改造又不能跟上;另一方面损坏的路面、标志牌、防护墙等没有修复和完善,险要地段尤其突出。

交通安全评价

专业.专注 交通安全评价 交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专注

专业.专注 国内外现有道路交通安全度评价方法 绝对数法(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地点事故率 f运行事故率 C - 事故率法路段事故率

专业.专注 事故密度法运行事故率地区事故率-人口事故率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 车辆事故率 事故次数一事故率综合法绝 对数一一事故率法 f安全度系数法概率论一数理统计法 质量控制法、 当量总事故次数法基于统计推断的鉴别法 累计频率曲线法 模糊评价法 灰色评价法 交通冲突法 层次分析法 成因分析的突出因素法 安全系数法 全系数法 (一)交通事故的绝对指标(矩阵法) 改进的质量控制法

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二)交通事故的相对指标 1、公里事故率R L - L 2、车辆事故率(又叫万车事故率) D 4 R n= 10 N 式中:R n――表示万辆登记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人/万台车)D——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 N ------ 统计区域机动车保有量(辆)。 3、人口事故率(又称10万人口事故率) D 5 R p= 105 p R 式中:R p——表示10万人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人/10万人口)D——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 R――统计区域的常住人口数(人)。 4、运行事故率(又称亿车公里事故率) Rt= D 108 T 式中:Rt——表示亿车公里运行事故率(人/亿车公里); D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 T――统计区域内总运行车公里数(车公里)。 一年间交通事故件数108 R=- AADT 365 I 5交叉口事故率(次/百万车辆) (11 —1) (11 —2) (11 —3)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变成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首要 问题。 据报导,自20xx年以来,我国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投 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但仍无法遏制城市交通拥堵的蔓 延。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从们开始的生活、交往都是在一 个平面内进行的,平面生活、平面交通完全能够满足人们 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用高楼大 厦解决了居住问题,却把交通问题长期地搁置起来了。 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第 一,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的人口大量地增加,增加了对交 通的压力。第二,社会的发展又使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

这也对交通构成了很大的压力。第三,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出行小车化,这对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交通仍然停留在地面上,平面交通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单位面积的交通负荷随之增加,必须采用立体交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采用轻车高架道路解决小车出行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小行出行问题。20xx年我国销售了1300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占70%以上。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解决小车出行的问题,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专为轻型车辆设置一层轻车高架道路。轻车高架道路主要通行轿子、商务车、运动型多功能车的高架道路。 目前的高架道路对车辆的重量没有细分并进行限制,这就造成了高架道路的造价过高,且高架道路的桥墩过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师考试.doc

1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汽车已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在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便捷等优越性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70多万人,伤残2000~2500万人。20世纪,世界上已有330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交通事故已成为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就显得更为严重。中国的交通事故基本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每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世纪50、60年代为几百到几千人,70年代发展为1~2万人。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1991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强。汽车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等机动车拥有量急剧上升。至2001年,全国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

2001年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例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印度、美国、俄罗斯。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和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种种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引发交通事故。2.1 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人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主体,起主导控制作用。通常认为,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驾驶人员的观察、判断、操作等方面所发生的错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麻痹大意,车速过快,车与车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等,二是驾驶人员的身体、生理、精神和情绪等状态以及年龄、经验等内在原因。比如抽烟、喝酒、疲劳、药物作用等都

交通安全设施措施示范文本

交通安全设施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交通安全设施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蓟平高速公路全线为双向四车道,起点位于津蓟高速 公路以南2.7km处,桩号为K100+762,终点位于北京市 平谷区夏各庄镇,桩号为K116+300,全长15.538km, 20xx年7月建成通车。 本次维修范围为K100+762~K116+300之间的桥头 跳车、田家峪收费站外匝道路基路面、伸缩缝的更换与维 修及排水设施。 伸缩缝及桥头跳车施工: 为了保证车辆通行,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单幅施工单幅 通车原则;施工区域与行车区域采用反光桶及反光带明确 的隔离开,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施工区域外活动。固定 专人在施工点200米以外进行警示指挥;所有施工人员外

穿反光衣,严禁施工期间嘻笑打闹,及走出隔离带。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清楚。保证施工及行车安全;每天派专人补充交通设施,保证施工期间设施的完善。 田家峪收费站外匝道路基路面施工: 在宝平公路两侧据匝道300处设置交通提示标志及限速警示牌,在据施工现场30米处开始摆放反光桶,派专人进行警示指挥,所有施工人员外穿反光衣,严禁施工期间嘻笑打闹,及走出隔离带。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清楚。 在田家峪收费站出口处摆放前方施工提示牌,同时派专人进行警示指挥。 田家峪排水沟施工: 排水沟施工期间在道路上方设置警示牌,放置反光桶,并设置隔离带,使车或人远离施工现场,避免落石或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交通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十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成倍增加,虽然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车辆通行需要,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安全状况不断恶化,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道路交通安全成为影响交通事业发展的瓶颈。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根据道路运行的情况和过去的数据统计来分析道路的安全状况,评定道路的安全等级,找出安全度低的道路并适当采取安全措施,其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水平上有重要的意义,一直被各国重视。 通过分析我国道路安全现状,找出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从人、车、路这个交通系统入手,对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都予以考虑。通过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素的分析,把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分解为若干指标,根据若干指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道路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四元评价方法(DHGF)及其基本步骤,并把此方法应用于兰州安宁区建宁东路的交通安全等级评价,客观反映了被评价对象的交通安全状况。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安全评价;四元评价模型(DHGF)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 our country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hile highway mileage is increasing, but stil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raffic, 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accidents,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continued to deteriorate, causing huge casualties and the loss of property, road traffic safety becomes a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study of road safety, according to the main road running situation and past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road safety situation, safety evaluation of road safety, to find out the low degree of road and take appropriate safety measures and in the reduction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road safety level, has been national atten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China's road safety, find ou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ffic safety, mainly from the people, cars, the road traffic system of,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road safe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influence road traffic security factors decomposition of a number of indicators, three levels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a number of indicator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oad safety evaluation (DHGF )method and its basic step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the Anning District, Lanzhou City Jianning road traffic safety assessment,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object of traffic safety status evaluation Key Words:Road traffic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evaluation; four yuan evaluation model(DHG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