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设计

《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设计
《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设计

《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设计

2017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青清请晴情睛蜻》教学设计

2017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青清请晴情睛蜻》教学设计 2017年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青清请晴情睛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 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借助转盘,创设 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理解 字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看图,诵读儿歌,将 形声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 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7)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 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 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 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 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 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 2、会写“短、对”等6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三)情感目标: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我们在识字三学过一篇对对子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对对子。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本课借鉴了有关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xūjiāo ào dànchénɡshíyínɡzàn zhāo duǎn duì 虚骄傲淡诚实赢赞招短对 lěnɡrèqínɡ 冷热情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例如 学习生字骄:音节:三拼音节,偏旁:马字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四)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熟,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分数:2.00)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燥不安,或神昏谵语,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属于 (分数:2.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解析:解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分数:2.00)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虚”的含义主要指 (分数:2.00) A.虚邪中人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气血亏虚 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是下列哪本书 (分数:2.00)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解析:解析: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是提出八纲名称。他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识字7》教学设计

《识字7》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识字7。 【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认识1个偏旁“虎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要求认读的生字及会写的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对子的意思。 【用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前请同学们搜集各种对子。 【教学设想】 对仗工整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可以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学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寻找识字的好办法。通过游戏活动“走迷宫”来巩固识字,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喜读、爱记的特点,运用师生对对子,同桌对对子,男女生对对子,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对对子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欣赏和搜集更多的对子,能促使学生主动认识更多的新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过年的时候,你见过春联吗?你知道春联有什么特点吗?咱们书上114页也有几幅有关人的思想品质的对子,请同学们欣赏。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练习读,要求: 字音要读正确。 2、交流朗读情况: 先读给同桌听一听,注意纠正错误。 指名读给大家听,对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给与纠正,并鼓励学生加强朗读。 3、齐读课文。 三、认识生字 下面咱们要展开小组学习竞赛,看谁学得快,认的准,记得牢。 1、小组合作识字: 小组内互相帮助,想办法记住、认识这些字。 2、小组汇报识字情况: 出示课件: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 指名小组读,谁说怎么认识并记住这些生字的,其他小组有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分数:2.00) A.姓名 B.性别 C.年龄 D.主诉√ 解析:解析: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分数:2.00) A.生活经历 B.精神情志 C.饮食嗜好 D.素体健康状况√ 解析:解析: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有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3.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属 (分数:2.00)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日晡潮热√ D.阳明潮热 解析:解析:日晡潮热为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为骨蒸潮热。 4.厥阴头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B.后头痛连项 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D.巅顶头痛√ 解析:解析: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痛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 5.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分数:2.00) A.胃阴不足 B.脾胃湿热 C.胃火亢盛 D.胃强脾弱√ 解析:解析: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 6.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分数:2.00)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解析:解析: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淤血的表现。因淤血内阻,津失输布,故口干,体内津液不亏乏,故但欲漱口不欲咽。 7.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分数:2.00) 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解析:解析: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多因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 8.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隐痛 B.绞痛 C.胀痛√ D.灼痛 解析:解析:胀痛之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 9.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 (分数:2.00) A.肝胆火盛√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肾精亏损 解析:解析: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雍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物损伤耳窍所致。 10.消谷善饥是因 (分数:2.00) A.脾胃虚弱 B.肝胆湿热 C.胃阴不足 D.胃火炽盛√ 解析:解析:消谷善饥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11.尿后余溺是由下述何项所致 (分数:2.00) A.肾阳不足√ B.肾阴亏损 C.瘀血内阻 D.肾气不足 解析:解析:尿后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住与尿路所致。 12.崩漏的表现是 (分数:2.00) A.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 B.非经期出血不止√ C.经行点滴即止 D.经期经常错后 解析:解析: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引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集体备课复备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集体备课复备教案 科组(语文)年级(一) 课题名称《识字7》中心发言人郑妃时间2012、3、20 地点邦溪中心学校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初步具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中的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形 式的认记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一方面有层次地安排了形式 多样的识字方法:如多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词语;结合生活情景,联 系生活实际识字,比较、感悟句子,理解词义等。另一方面通过自主 识字,适当地拓展了阅读同时又延伸到课外,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 累对子。 二、【课前活动】 玩“唱反调”游戏。教师示范:(教师)低头,(同学们就)抬 头;(教师)伸出右手,(同学们就)伸出左手……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反义词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请大家打开语文书114页,大声地朗读课文。读课文前思考:遇到不 会的生字该怎么办?(可以借助文中的拼音读、可以请教同学、老 师……)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书情况。 建议:

二、学习生字,自主识字 1、大家读课文读得很好,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些词语。小黑板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带读。(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翘舌音:“诚实、招”;平舌音:“赞”;后鼻音:赢;前鼻音:淡)。 2、去掉拼音帽子。同桌互读。如果有不认识或读错的字,互相帮助。 3、剩下生字。小组开火车读。 4、利用词语卡片抽读,再次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想方设法记生字。 ●同桌合作,交流识记方法。 ●全班交流,抓最难记的生字汇报:你记住了哪个最难记的生字呢?介绍给大家听吧! 6、巩固生字读音 ●齐读生字。●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去掉全文拼音,齐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找反义词 1、听老师范读,你发现本文有什么特点? (每一句话上下行字数相同;每一句话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每一句话都有一个对字。) 2、师:这就是反义词对子歌。 3、提出读对子歌的要求。读对子歌要注意读出节奏。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 4、指导朗读对子歌。 5、先由教师拍手示范读后,学生一起拍手读。 6、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是—()长—()()—骄傲热情—()()—虚伪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 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一节水肿p234~241授课学时:3 所属院、部:临床一系中内教研室任教教师:杨薇薇 教具:多媒体、黑板板书、图片展示、提供临床病例 基本教材:张伯礼薛博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一、教学安排:3个学时: 1、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共43分钟。 2、辨证论治60分钟(辩证要点、治疗原则15分钟,分证论治45分钟)。 3、预后转归、护理调摄、研究进展、结语等共17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熟悉水肿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水肿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备要。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使学生能利用中医知识来分析解释临床疾病。 (2)、通过水肿的治疗原则的讲述,复习相关文献,从整体的角度联系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分析对体内液体代谢的影响,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提高学生对水肿病的学习兴趣,能够理解中医 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将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传统养生进行联系,体现中医天人合一 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生活,正确调护重要性,进而对中医内科学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3)、分析肺、脾、肾在水肿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肿之阴水、阳水的辨证。 (2)、水肿临床各证型主症、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治疗原则。 (4)、水肿的变证。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已具备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水肿相关常识有所了解,但对水肿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该专业的学生上学期已开始学习了中医内科学,对中医内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可望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4、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 【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 【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 【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 本题思路: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 【A】.少腹硬满或不满

【B】.口渴引饮或不渴 【C】.小便自利或不利(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大便泄泻或秘结 本题思路: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 【A】.胃 【B】.脾与胃 【C】.胃与大肠(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大肠 本题思路: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 【A】.发热的高低 【B】.有无神志变化 【C】.有无燥屎内结(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腹满的轻重 本题思路: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A】.阳明病证 【B】.厥阴病证 【C】.太阴病证 【D】.少阳病证(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识字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元小阮毅【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3、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4、学会写“亭、闻”2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掌握本课汉字构字特点,会正确书写“亭、闻”2个字。【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课件、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今天,我跟同学们第一次见面,心里很高兴,听说同学们都特别爱学习,我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考验?(教师出示字词卡) 教师总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身边的汉字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平时留心观察思考,就会学到很多很多的汉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识字课。说到“字”,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刚刚有人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文字。后来人们觉得有许多事情需要记下来,于是就画一些符号来表示,这

些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它们很像一幅幅图画,慢慢地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就成了我们现在学的统一规范的汉字。老师这里有几个古代的文字,它们会变成现在的什么字呢?想不想猜一猜? 师(出示古文字卡,逐一让学生认读,猜想): (学生群情激昂,兴奋不已) (设计意图:表示身边事物的汉字和与本课相关联的会意字,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打开思路,为下面的识字做铺垫。努力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会意识字 过渡: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决定请大家看一幅图。你们看这是哪里?(生:公园)那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说:树林、亭子等) 1、学习“亭”“停” 师:你在公园里还发现了什么?仔细看看图,再看看右边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图上是一个小亭子,右边的念“亭”,也就是“小亭子”的“亭”。我还发现,“亭”字的那一点很像小亭子的顶尖;小亭子的窗口很像“亭”的“口”;小亭子第一层的房顶很像“亭”字的秃宝盖。 师(在亭图上显示“亭”字)真得很像呢! 生:就有一点儿戏不像。小亭子是三根柱子,而“亭”字下面的“丁”只有一竖。 师:(在亭图上显示黑色“丁”字,并闪动几下)是呀,这儿是不像。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识字7的教学设计

识字7的教学设计 识字7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7。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听写词语。 课外:朗读韵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7 (板书)。口述目标: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看图学习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投影出示第一幅图。(把字盖上)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右边在字像什么?出示亭,这字谁会读?它跟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有点相似?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出示鸟字。 鸟字的样子像不像图上小小鸟?写鸟要注意什么? 小结:亭就像亭子,鸟就像小鸟,我们把这类字叫做象形字。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 3.投影出示第三幅图。 师问: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师边讲述边板书:停。告诉学生:停是由人和亭组成的,表示人到亭子里休息。停这个字你是怎样记 住它的? 4.投影出示第四幅图。 师问: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字谁会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闻表示什么意思? 5.投影出示第五幅图。 师问: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知道鸣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鸣这个字是把口和鸟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前面我门学过这样的字吗?这些字叫做会意字。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描红。 2.反馈检查:说说鸣、闻、停的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读音。 (1)带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指名朗读,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4.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5.反馈讨论: (1)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做什么? (2)为什么他只听到鸟叫声,而看不见鸟儿? 6.再次朗读,读出树木茂密,环境清幽的意境来。 7.背诵诗歌。 三.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卡片认读,组词。 2.学生看笔顺描红4个生字:侧、耳、深、但。 3.认读词语。 4.练写字词。 5.听写生字词。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各项,不属于燥淫证的是 (分数:2.00) A.干咳少痰 B.咽喉疼痛 C.脉数有力√ D.大便干燥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难度。燥邪侵袭,易伤津液,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咽喉干燥疼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脉象偏浮等,脉数有力是火热证的表现。 2.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分数:2.00) A.无汗出 B.有汗出√ C.大汗出 D.冷汗出 解析: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风邪治病,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无汗为寒淫证的表现。大汗出见于火热证,冷汗见于亡阳证。 3.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分数:2.00) A.湿邪 B.热邪 C.风邪√ D.寒邪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风邪的辨证要点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等;湿邪致病起病较缓而缠绵,头痛如裹,脉濡缓或细;热邪辨证要点以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舌黄干,脉数有力等主要表现;寒邪致病表现为无汗;脉弦紧等为主。 4.火热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发病急剧 B.重浊粘腻 C.游走不定 D.伤津耗液√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故风淫证具有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的特点;湿为阴邪,阻滞气机,困遏清阳,故重浊黏腻;火热证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易伤津耗液。 5.暑淫证与火热证的共同点是 (分数:2.00) A.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B.脉数有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教案

识字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 个生字。 2 .比较“礻、衤”、“宀、穴”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 .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熟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教学重难点 ⒈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⒉能够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⒈生字卡片、“礻、衤”、“宀、穴”偏旁的演变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及文中插图。 ⒉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祖先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这儿有两组字,你们认识吗?出示“江、河、海”、“柳、杨、松”,指名认读。这两组字为什么用这样的偏旁? 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形式出现的看图识字课文,认识一些新朋友。

⒊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图画,初读韵文 ⒈(出示图和第一、二竖行)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⒉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组内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小组长带领小伙伴合作读,互相正音。 ⒊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⒈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⒉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⑴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袜。 ⑵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⑶全班交流。

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教学准备】 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 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 【课前活动】 分一分 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 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

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回答:塑料。 3.教师:对,是塑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很容易找到它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做一做,看一看(实验、观察、比较:塑料的特点) 实验一:塑料不易碎,比较轻 1.谈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塑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