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北部铁路D1K198巨型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方案比选

埃塞俄比亚北部铁路D1K198巨型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方案比选
埃塞俄比亚北部铁路D1K198巨型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方案比选

埃塞俄比亚北部铁路Weldia~Mekele段

D1K198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方案比选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埃塞俄比亚北部铁路沃尔迪亚~默克莱段D1K198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方案比选

专业设计负责人:唐林、张昆(地)、常啸(线)、杨昉(路)、汪勇(隧)

所总工程师:毛邦燕、李云(线)、王智猛(路)、郑伟(隧)

地勘岩土公司主管副总工程师:赵平、胡海(线)、赖紫辉(路)、朱勇(隧)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专业工程师:李光辉

集团公司主管副总工程师:王茂靖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目录

0 前言 (3)

0.1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3)

0.2勘察目的与任务 (3)

0.3勘察工作评述 (3)

1 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5)

1.1 地理位置 (5)

1.2 气象水文 (5)

1.3地形地貌 (5)

1.4地层岩性 (5)

1.5水文地质特征 (6)

1.6地质构造及地震 (6)

2 滑坡形成机理及基本特征 (7)

2.1滑坡形成机理 (7)

2.2 滑坡基本特征 (8)

3 滑坡稳定性评价 (11)

3.1变形的影响因素 (11)

3.2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11)

3.3 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11)

4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11)

4.1滑坡发展变化趋势 (11)

4.2危害性预测 ................................................................................................ 125 综合分析与建议.. (12)

5.1 综合分析 (12)

5.2 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12)

6 D1K195+650~D1K203+000段方案比选 (12)

6.1 方案情况概述 (12)

6.2 方案主要站前工程投资比较及优缺点分析 (14)

6.3 方案比选综合分析与建议 (15)

附图

1. 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1:1000)

2. 滑坡工程地质断面图(比例1:500)

3. 物探成果图(比例1:5000)

4. 钻孔柱状图

5. 岩心照片

附表

1. 水质分析汇总表

2. 土工试验汇总统计表

3. 滑带土残余剪切试验汇总统计表

4. 易溶盐试验汇总表

5. 岩石试验汇总统计表

0前言

0.1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埃塞俄比亚北部铁路沃尔迪亚~默克莱段D1K198滑坡(以下简称“198滑坡”)位于埃塞俄比亚提格雷州州府默克莱市市郊,铁路分布为里程D1K198+320~D1K198+780。该滑坡区域总面积约1500×1100m2,滑体体积约495×105m3,属岩层顺层、推移+牵引式、自然诱因、巨型深层滑坡。目前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及长期降雨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至基本稳定状态。

整个滑坡区的滑体物质(包括滑体表层覆盖的松散土层和覆土以下的滑动过的岩块),在滑坡发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扰动和破坏,有破土、切坡等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变形、溜坍,甚至形成新的滑坡,若任其发展将导致滑坡体沿其贯通性较好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失稳,继而影响整个滑坡的稳定性。

198滑坡区属埃塞高原山区不稳定斜坡,最大高差达百余米,斜坡上陡坎、陡崖与缓坡或平台交错,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滑坡区内滑体厚度变化大,物质成分较为杂乱,结构复杂,滑动岩块完整性极不均匀,有多层软弱夹层分布。线位行走于东非大裂谷边缘,地质构造及重力地质作用强烈,岩体破碎,节理发育。滑坡区内地下水类型虽只有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但补、径、排关系较复杂,渗透系数变化大,多具侵蚀性,滑坡区地质情况复杂。

0.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及可研阶段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滑坡边界条件,提出滑带土有关物理力学指标及计算参数,为线路方案比选或滑坡治理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1、查明滑坡区域地形地貌,地表裂缝及其发展过程,井、泉、湿地等的分布与变化,植被及滑坡要素。

2、利用多种勘察手段(遥感解译、地质调绘、勘探、物探及室内试验等)进一步查明该滑坡的边界条件、滑体规模、物质成分、性质、厚度,滑动带的位置、个数及形态特征。

3、查明滑坡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结构面特征及组合关系、层间软弱夹层,含水层性质、厚度、补给源等水文地质条件。

4、综合分析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铁路施工前后各工况条件下滑坡的稳定状态,作出危险性评估。

5、提出有关物理力学指标及计算参数,计算最不利工况下滑坡剩余下滑力,提出滑坡选线意见或者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和建议。

0.3勘察工作评述

0.3.1 技术依据

(1)《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3)《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2012)

(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

(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

(8)《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

0.3.2勘察概况

2014年8月可研阶段对北部铁路沃尔迪亚~默克莱段不良地质的分布进行了遥感解译工作,初步判定铁路里程D1K198附近周边区域为一巨型滑坡群;2015年2月地质专业人员及地勘队伍进场后,立即开展了现场地质调绘及勘探工作,2015年4月完成勘探工作,室内试验与勘探工作同时进行;物探外业工作于2015年5月14日开始,6月3日结束。

本次遥感解译采用的图像系美国world view卫星拍摄的分辨率为0.5m的卫星立体影像,采用MapMatrix数字摄影测量平台,影像拍摄时间为2014年5月~7月中旬。从卫星立体影像上可见该范围坡面凌乱,土体杂乱堆积,坡面不顺直且分布多级平台。现场踏勘和可研审查提出后,随着方案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查明滑坡范围、厚度、规模及其特征,为方案比选提供充分依据,按滑坡工点勘察要求,开展本次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0.3.3勘察工作量

本次滑坡勘察工作主要采用航空像片遥感判释、地质调绘、钻探和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手段,经专业会审,共布置9个钻孔,6条滑坡地质断面,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

表1 D1K198巨型滑坡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0.3.4勘察质量

本次滑坡勘察工作严格进行质量管理,按照规范规程进行实施。

(1)工程测量

本次勘察实测的地形图采用埃塞俄比亚国家高程系统,独立工程坐标系。

测量工作采用平板仪、全站仪进行平面图、断面图、勘探点及地质点定位测量,其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2)工程地质调绘

地质调绘采用1:2000地形图,测绘范围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的地区。

(3)工程钻探

对于基岩滑坡,若采用一般的干钻方式或冲洗液钻进,遇到滑动岩块不易钻进,对于滑面的扰动较大,不利于发现滑动面,所以我单位采用双层单动岩芯管钻进。

钻进过程中,对松散、软弱的滑体、滑带土一律采用干钻;对较坚硬的巨大滑动岩块和滑床亦采用严格控制冲洗液量的无泵反循环钻进。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土层<1.0m,岩石<1.2m,接近滑面(带)每回次<0.3m。

(4)岩土样

土样在钻孔中采用双层单动岩心管进行原状样采集,并用塑料薄膜、铁皮筒、腊封或封口胶带进行多层密封包装;岩样用塑料薄膜、及封口胶带进行密封包装。为保证样品质量,采用专车运送至试验中心,运送过程中样品间以稻草作垫层,防止对样品的损坏。

本次勘察工作做到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整个野外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1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地理位置

滑坡位于埃塞俄比亚提格雷州州府默克莱市市郊,沃尔迪亚~默克莱铁路D1K198附近,附近有两个小型村庄,有乡村公路可通达。

1.2气象水文

测区属于高原气候,气候凉爽,年平均温度约为18℃,雨季为7、8月,其他月份为旱季,年降雨量为286~755mm,沟中旱季水量较少,在雨季水量较大。

1.3地形地貌

滑坡区所处地貌属低中山区,地面坡度12~17°,局部为5~10°,滑坡后缘为陡坡地形,坡度为30~90°,测区地形如图1、图2所示。

图1 滑坡群航拍地形地貌

图2 滑坡群实地地形地貌

1.4地层岩性

根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滑坡区上覆第四系崩坡积层(Q4dl+col)块石土、滑坡堆积层(Q4del)粉质黏土、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Jg)页岩夹灰岩夹薄层石膏,滑坡后缘可见第三系(Tlm)侵入岩辉绿岩。现分述如下:

<2-5>块石土(滑动岩块)(Q4del)

黄褐色,灰褐色,稍湿,稍密~中密,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质成分为灰岩、页岩,为滑体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埋深在10~82.9m,厚15~70m,在滑坡后缘与滑带土交替出现,该层透水性相对较好,大气降水容易渗透到滑体内。

<2-7>滑带土(Q4del)

灰褐色、黄褐色、灰黑色,滑坡后缘滑带土多以软塑状黏土为主,可见搓揉痕迹,与块石土多层交替出现,埋深在27.2~81.6m,厚0.3~1.5m;滑坡中部和前缘滑带土多以硬塑状黏土为主,可见擦痕和镜面,埋深在11.3~41.4m,厚0.1~1.5m。其天然密度ρ=1.79~2.03g/cm3 ,天然含水量w=6.5~29.6%,天然孔隙比e=0.6~0.98,液限W L =26.8~49.9%,塑限W P =16.1~23.9%,塑性指数I P =10.8~26,饱和快剪凝聚力C=15.2~33.6 kPa,内摩擦角φ=4.5~13.3°,反复剪切(慢剪)凝聚力峰值C=10.6~26.8kPa,内摩擦角峰值φ=1.8~11.6°,凝聚力残余值C=4.3~6 kPa,内摩擦角残余值φ=1.7~9.3°。

<6-5>块石土(Q4dl+col)

黄褐色、灰黄色,松散,稍湿,主要分布在滑坡后缘陡坎下部平缓地段,岩质成分主要为辉绿岩,岩质较硬,厚2~10m。

<10-3>页岩夹灰岩夹薄层石膏(Jg)

灰褐色,灰白色,页岩呈薄层状,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滑坡前缘可见夹有薄层石膏,遇水极易软化,埋深在12.7~82.9m。灰岩天然密度ρ=2.48~2.93g/cm3 ,吸水率0.76~2.55%,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4.36MPa,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8.86MPa;页岩天然密度ρ=2.46~2.92g/cm3 ,吸水率1.99~2.81%,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6.48MPa,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 7MPa,饱水后页岩强度值变化较大,强度急剧降低。

1.5水文地质特征

滑坡区域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以滑坡前缘的沟水为主,勘察期间正值旱季,基本无水或水量较小,雨季从四面斜坡而来的雨水汇集于主沟,水量暴涨。

地下水以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滑体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两侧斜坡松散层孔隙水和四周地表水补给,再通过滑体中的孔隙运移,最终排泄入主沟;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灰岩中,页岩为相对隔水层,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并沿基岩裂隙运移,最终排泄到滑体前缘主沟,地下水埋藏较深,钻孔均未揭示初见水位,仅08和09号钻孔有稳定水位,水位在56.4~81.6m。

在滑坡前缘取得基岩裂隙水,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类型为SO42-—Ca2+.Mg2+ 型水,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 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2,水中Cl-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L1,盐类结晶环境作用等级为Y3。

1.6地质构造及地震

测区附近未发现地质构造,滑坡前缘岩层产状N30°W/8°N,岩性为页岩夹灰岩,发育两组垂直节理,一组N30°W/90°,一组N70°E/90°;后缘辉绿岩中发育两组裂隙,一组N30°W/90°,一组N80°E/90°,裂隙间距张开5~25mm,裂面粗糙,充填有粉质黏土。

埃塞本国地震基础资料缺乏,根据2012年4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CCCC)与埃塞俄比亚铁路公司(ERC)签订的沃尔迪亚-默克莱铁路项目EPC 总承包合同约定,参考埃塞有关地震资料,结合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的经验,经报请业主审批,在合同中明确同意该铁路地震区划参数按下表考虑。

表2 测区地震动参数区划表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Ⅶ0.1g 0.40s

1.7人类活动

该滑坡附近有两个小村庄,滑坡坡体范围无建筑,人类活动较少,滑坡体周边有少量当地人从事农耕活动。

2滑坡形成机理及基本特征

2.1滑坡形成机理

控制该区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滑坡具有塑流滑坡的特征,即下部缓倾坡外结构面蠕滑、后缘拉裂以及中部锁固段剪断。在边坡形成过程中,由于坡体整体的卸荷回弹变形,驱动边坡沿坡脚的缓倾结构面发生回弹错动性质的表生改造,在坡顶形成张拉应力区,坡体在自重应力的长期持续作用下,后缘拉裂向下扩展,形成前缘蠕滑和后缘的拉裂段,随着蠕滑段和拉裂段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完整岩体构成边坡的锁固段,坡体的稳定性主要由锁固段来维系,当锁固段应力积累使这部分岩体进入累进性破坏阶段,发生脆性破坏,如图3所示,这是该滑坡滑体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且厚度较大,在滑坡主轴和副轴断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滑体在整个坡体上明显呈“头重脚轻”的态势,在后期降雨入渗、自重应力等条件下,向滑坡中部及前缘发生推移式蠕滑,当软弱基座临坡端压缩变形较大时,上部硬岩产生上宽下窄的张拉裂隙,崩塌表现为倾倒式运动,如图4所示。

图3 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示意图

图4 坡体上部灰岩产生的张拉裂隙

2)该地区地壳上升作用较明显,河流下切作用显著,滑坡前缘岸坡位于主沟冲刷岸,特别是在支沟与主沟的交汇地带,受到了水流的强烈冲蚀及环流旁蚀作用,使岸坡前缘的临空面不断增大,基本没有阻滑段,从而牵引滑坡中部加速向前缘蠕滑。

3)滑体岩性为页岩夹灰岩,岩层倾角为8~12°,由于该滑坡位于东非大裂谷边缘,经受了多向、多期的区域应力作用,加之受主沟下切作用影响,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滑坡大致沿着N70°E及N30°W方向各发育一组陡倾节理,此二组节理应为滑坡边界的主控条件。

4)该区雨季降水集中,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相对隔水的页岩层面排向主沟,而页岩长期受地下水浸泡不断软化导致强度急剧降低,产生塑性变形,导致滑坡产生蠕滑。

滑坡体上可见较为明显地层扰动迹象,但张裂缝、鼓丘等明显活动迹象不明显,依据滑体厚度、物质组成、滑面与层面关系、诱发原因、运移形式及滑体体积等滑坡分类条件判定:在河流的长期冲蚀、旁蚀及地下水的软化作用下,受主控节理及顺层制约,在持续降雨、洪水涨落、坍岸、动水压力变化等不利条件组合下,高度临空的岸坡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滑动,形成了深层、岩质、自然诱因、推移+牵引式、顺层为主的巨型滑坡。

2.2 滑坡基本特征

2.2.1滑体特征

通过本次勘察,滑坡滑体的物质组成基本是一致的,表层主要由第四系滑坡堆积的粉质黏土、块石土等松散物质组成,块石土成分,厚度变化很大,松散覆土之下,即为滑动岩块,滑动岩块呈块石状或巨块状,石质以页岩、灰岩为主,岩芯节长20~100cm,部分滑动岩块体积巨大,仍保持母岩的结构构造,状如基岩岩体,块石土(滑动岩块)是组成滑体的主要物质,厚度达2~70m。

从地质断面上来看,滑坡后缘滑体厚度是中部和前缘滑体厚度的5~10倍,且滑体多层出现,其中1#主轴和2#副轴滑坡后缘滑体多为块石土,局部为粉质黏土,且滑体均有6层,单层厚度1.2~22.7m,累计层厚28.6~68.3m;滑坡中部滑体有2层,单层厚度1.1~4.2m,累计层厚5.3~7.4m;滑坡前缘滑体只有1层,层厚10.2~12.2m;3#副轴前缘滑体存在5层,单层厚度1.9~7.2m,累计层厚18.9m。

2.2.2滑床特征

滑床岩性为侏罗系(Jg)的页岩、灰岩夹薄层石膏,缓倾坡外,倾角7~9°,灰岩为灰色、隐晶质结构;页岩褐灰色,薄层状构造,以泥质胶结为主,岩质软,易风化剥落,遇水极易软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沟边滑床前端基岩堆积滑坡体,滑坡前缘在主沟中局部有基岩反翘现象,如图5、图6所示。

图5 滑坡前缘基岩扰动

图6 滑坡前缘主沟旁基岩上堆积的滑坡体

2.2.3 滑带(面)特征

本次勘探揭示,滑坡区内的滑带土物质成分以粉质黏土、黏土为主,多为软塑状,局部为硬塑状,厚度度化较大,厚0.2~1.5m,可见揉皱、镜面及擦痕;滑面形态近似呈直线型,倾斜角度与岩层倾角大体一致,滑带特征描述详见表3。

代表性滑带土照片见图7~图10。

图7 04#孔滑带土擦痕镜面明显(深度11.3m)

图8 05#孔滑带土揉皱现象明显(深度57.5~58.6m)

图9 08#钻孔软塑状滑带土(深度32.3~32.9m)

图10 08#钻孔软塑状滑带土夹角砾(深度29.7~30m)

3滑坡稳定性评价

3.1变形的影响因素

198滑坡区范围内影响变形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滑体岩土组成、结构;大气降雨、地下水的作用及人为活动则将进一步促进变形的发展和扩大。

(1)滑体岩土组成结构

滑体岩土包括表层松散覆土和其下滑动岩块,在198滑坡形成和以后不同期次的下滑过程中,这些岩土迭遭破坏、扰动,导致覆土结构疏松,强度不高,滑动岩块尽管多保持母岩结构,甚至貌似“基岩”,实则岩体破碎,部分已呈块石状,即使貌如“基岩”的巨大岩块,也仍然是节理裂隙发育异常,完整性极差。因此,组成滑体的物质,不论岩、土,整体稳定性很差,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自稳能力甚弱。

(2)大气降雨和地下水的作用

由于滑体岩土结构的原因,大气降雨极易入渗,转化为地下水,并得以很快排泄,但在其入渗径流过程中,表层覆土和其下滑动岩块相应总有一个充水过程,尤其在覆土中黏土类细颗粒集中之处,因滞水而造成土体饱和软化;或因滑动岩块中某些部位节理、裂隙被充填、堵塞,导致地下水局部排泄不畅,造成其重度加大,强度降低。当有这类情况发生,又将使滑体岩土的稳定性更为恶化,在有自然或人工临空面存在之处,斜坡更易失稳。

(3)滑坡前缘隆起段的阻抗作用

滑坡中上部滑体在自重下滑力的驱动下,沿坡体内的层间软弱夹层产生顺层滑移,坡脚岩层不出露区域产生被动挤压,使得岩层只能通过产生垂直于层面的变形,即“弯曲—隆起”来协调上部坡体的作用力。这种主传力区的滑移和被动区的挤压隆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系,控制斜坡变形—破坏的进程,一旦被动挤压区的“弯曲—隆起”加剧,岩体将最终被剪断而导致滑坡的发生。3.2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外部因素有大气降雨、主沟水流侧蚀作用和滑坡体上的人工活动等,其中大气降雨和主沟水位的变化是最主要的因素。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内在因素主要为区域地质构造、滑体土、滑带土的物质结构组成及工程物理力学指标,因此定量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对评价滑坡的稳定结果十分重要。

3.3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结合勘探及地质调绘结果,部分钻孔发现滑动带有镜面、擦痕及搓揉现象,所有钻孔滑带土特征明显,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根据野外地面调查,目前滑坡是基本稳定的,但如果遭遇强降雨天气及工程活动的影响,随着变形加剧,一旦切穿滑体浅部局部具有一定贯通性的软弱层,滑坡浅部有可能整体失稳,甚至可能破坏滑坡整体平衡。

4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4.1滑坡发展变化趋势

198滑坡区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大气降雨,河流水位的变化、河流的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影响和多种不利的因素组合的条件作用下,滑体局部变形有加剧的趋势。有可能引起滑坡失稳,导致滑坡局部复活,并进而引

起整体失稳。雨季期间主沟水流暴涨,并在滑坡前缘形成大型旋涡状回水带,强烈冲蚀、旁蚀着滑体前缘,一旦滑坡前缘残留的支挡性质的破碎倒转、扰动的岩体被淘蚀到不足以抗拒下滑力则会影响整个滑坡的稳定。

4.2危害性预测

如果滑坡复活,将严重威胁铁路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

5综合分析与建议

5.1 综合分析

根据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危害性预测的结果,建议铁路工程予以绕避,若选择通过该滑坡,宜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5.2 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根据该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变形情况,各种工况下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失稳后的危害性以及保护对象在滑坡上的分布特征,在针对主滑面采取整治措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次级滑动或越顶剪出的可能性,工程处理措施建议如下:

(1)采用抗滑桩、抗滑键对滑体进行挡护,桩长、桩间距及桩径应经过检算后确定。

(2)做好坡体防排水措施,在滑坡边缘及锚固桩后缘设置天沟及截排水沟。

(3)滑坡后缘陡坎存在危岩落石,易崩塌下来对后缘加载,应加强坡面防护,加之后缘滑体很厚,宜清方减载,并在前缘回填反压。

(4)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应采取相应的抗侵蚀材料和措施。

(5)该滑坡规模巨大,宜分区分段、考虑地震和无震工况下进行滑坡稳定性检算。

(6)施工中应注意避免大面积开挖造成新的工程滑坡。

6D1K195+650~D1K203+000段方案比选

6.1 方案情况概述

D1K195+650~D1K203+000段落位于越岭段尾端的低中山区,前进方向即为Mekelle高原平台面。该段落地形复杂、冲沟深切,滑坡、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广泛分布,前文所详述的D1K198巨型滑坡也在该段落范围内。结合该段落地形情况和不良地质分布,本次对该段线路进行了绕避全部滑坡方案、穿越不良地质区域方案和高桥方案的比较,见图11。

图11 DK195+650~DK203+000段线路方案比选示意图(1)穿越不良地质区域方案(整治滑坡方案):方案始于D1K195+650,折

向北以一座连续梁特大桥跨过一条深沟后,一路向北行进直到比较终点,沿线穿越了数个滑坡体。线路长度7.35km,桥梁7座2.5km,桥比34.22%,无隧道,主要工程投资估算约6.282亿元RMB(该投资不含整治滑坡的支挡圬工工程费用)。

穿越不良地质区域方案通过滑坡、岩堆、不稳定斜坡及含石膏软岩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差。D1K198+320~D1K199+780左490m~右590m范围内发育一个特大型滑坡(可分为多个区块),该滑坡主轴长约1120m,滑体主轴方向与线路方向夹角76°,为N49°E,宽约1000~1600m,呈不规则四边形分布,为超深层塑流滑坡,滑体物质成分主要为块石土及滑动岩块,碎石角砾及粉质黏土充填,滑坡体厚度约10-65m。本段路基多以挖方形式通过,中心挖深≤10m,挖方边坡最大高度16m。由于该滑坡规模巨大,滑面较深,虽中下部滑床较平缓,但其后部堆积体厚,存在多个软弱面,还有可能其后缘陡坎上岩体崩塌加载,以及工程施工对滑体的扰动,在今后长期的自然及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下,可能会引起滑坡整体或局部复活,严重影响工程安全,且铁路工程通过滑体中后部,为不利部位,对滑坡稳定将带来不利影响,需结合清方减载及预锚固桩对滑坡进行综合加固处理,方能确保工程安全。整治该处滑坡的初步工程措施如下:

1)D1K198+949~D1K199+317,长368m;D1K199+528~D1K199+814,长286m,左侧距线路88m处设置第一排抗滑桩,D1K198+128~D1K199+681,长1637m,右侧距线路355m~587m设置第二、三排抗滑桩,抗滑桩间距均为6m,桩径2×3、2.5×3.5、3×4,桩长25m~30m,共638根桩,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具体布置见图12及路基专业的平面图。

图12抗滑桩布置横断面示意图

2)D1K198+600~D1K199+814,长1214m,右侧233m~458m采用清方处理,断面清方量2600~4000方/m,详见横断面设计图及平面图。

3)滑坡边缘及锚固桩后缘5m处设置天沟及截排水沟,沟型采用0.4×0.8梯形沟,总长2282m。

上述整治滑坡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投资估算约为10.124亿元rmb。

(2)绕避全部滑坡方案(隧道方案):方案始于D4K195+650,迅速以小半径曲线调头折向西进入隧道,以隧道工程避开沿线数个滑坡体、岩堆、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区域(见示意图中浅紫色范围)。线路长度8.76km,桥梁6座1.92km,桥比21.92%,隧道1座4.09km,隧比46.69%,主要站前工程投资估算约9.238亿元RMB。

若采用该方案为贯通方案,则D4K198+060~D4K202+150处隧道即为全线最长的隧道,该隧道概况如下:

1)范围及埋深

进口里程D4K198+060,出口里程D4K202+150,全长4090m,全隧为20‰的单面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

2)地质概况

上覆崩坡积碎块石土,坡残积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侏罗系地层,岩性为

薄层页岩夹灰岩及泥灰岩,含石膏,洞顶平台陡崖处可见第三系辉绿岩水平状侵入。隧址区地处东非大裂谷边缘,岩体较破碎,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不甚发育,出口为岩堆,全隧围岩级别划分:V级围岩373m,IV级围岩3737m。

3)隧道衬砌

隧道V级围岩采用Vc、Vb衬砌,设全环I16工字钢架(或格栅钢架)及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IV级围岩段采用IVb衬砌,设拱墙三肢格栅钢架加强支护。

4)辅助坑道

为满足工期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本隧采用“进口平导+斜井”方案。于隧道进口段线路左侧30m设一座平行导坑,平导长1000m;于洞身D4K200+600线路右侧设一座斜井,斜井长约630m。

5)施工组织

全隧设进口工区(含平导)、斜井工区、出口工区共三个工区,全隧土建工期30个月(包含准备工期3个月,每月按30天计)。

6)存在问题

A. 出口为岩堆,需要一定的防护加固措施。

B. 本隧长4090m,在埃塞人机、材料缺乏的情况下,施工工期难以保证。

(3)高桥方案:方案从比较起点引出后先向东北方向行进跨过一条深130m 的沟谷,遂折向北在该沟谷东侧向北行进,避开该沟谷西侧的不良地质区域,以数个高桥分别跨过该沟谷及其支沟最后到达比较终点。线路长度8.996km,桥梁11座4.29km,桥比47.67%,无隧道,主要站前工程投资估算约9.399亿元RMB。

该方案为躲避不良地质区域多次跨越深沟及其支流,导致桥梁总长为三方案之最,且高墩、大跨桥梁较多,最高桥达130多米高,有超过3座桥高超过70m,在埃塞人机材料都缺乏的条件下施工如此高墩、大跨的桥梁难度极大,投资也高,经过和总包商协商,此方案已基本被放弃。

6.2方案主要站前工程投资比较及优缺点分析

两方案站前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比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表中的“穿越不良地质区域”不包含整治D1K198+320~D1K199+780段落大型滑坡的支挡圬工数量及投资。

6.3 方案比选综合分析与建议

由于在埃塞高桥方案的可实施性太低,经过与总包商协商已经,已基本放弃,在此不再赘述。

穿越不良地质区域方案(整治滑坡方案)线路短直,桥梁工程量较小、无隧道、且桥梁高度普遍较低,便于施工。但穿越了不良地质区域存在一定工程安全隐患,需要极强防护加固措施,在可研阶段和未探明D1K198处巨型滑坡群的规模之前,我方根据与总包商的协商结果。暂推该方案为贯通方案。初步设计定测阶段我方已完成对该巨型滑坡的地质勘探工作,发现该滑坡规模巨大,结合国内的铁路项目地质选线经验,遇到如此规模的不良地质体绝对建议绕避。

绕避全部滑坡方案(隧道方案)出现4.09km的隧道,设置辅助坑道条件较差,需要设置长1km的平导,在埃塞施工技术水平较低;钢筋、水泥等主要建材和施工设备匮乏且都依赖进口的情况下,施工难度较大,工期也难以保证,但该方案建成后安全性较高,不存在穿越不良地质区域方案(整治滑坡方案)那样的安全隐患。

由于该项目是国外EPC项目,在考虑工程安全性、经济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国外人机、材料缺乏条件下的工程可实施性、工期要求等诸多因素。最终采用何方案,尚需与总包商及相关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高速铁路勘察特点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特点 摘要针对高速铁路的设计要求,结合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实践,从工程地质勘察理念、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岩土适宜性评价、勘探的密度和深度、岩土设计参数的统计分析、高烈度地震区的勘察、建筑材料的专门勘察、综合勘探方法的应用、成果的综合分析等方面论述了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 高速铁路勘察设计不同于常规铁路的勘察设计,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近两年,笔者先后参加了武广客运专线和福厦快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地质勘察监理,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系统总结了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1 工程地质勘察理念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任何对岩土环境、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都不应提倡。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要分析评价铁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措施和建议,使高速铁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2 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岩土适宜性评价 高速铁路建设对工程场地区域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速铁路选线阶段,工程地质工作者就应从区域地质稳定性角度参与线路方案的比选,避免线路方案走行于活动断裂带、不稳定地块及高烈度地震区,同时也要避免线路方案位于人为坑洞密集、时间久远、不宜查清巷道空间位置的古老采空区,地表明显形成移动盆地且处于移动活跃的大型煤矿采空区或活跃移动盆地边缘地带,以及地表移动和变形可能引起边坡失稳、山崖崩塌地带;此外,线路方案还要避免走行于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溶蚀谷洼地区、易产生大面积湿陷的黄土塬区,以及明显存在危及线路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不稳定斜坡地段。总之,工程地质勘察应从区域稳定性角度对线路方案给予评价,确保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一开始就走行于场地稳定、地基适宜、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 高速铁路建筑物对沉降变形要求极高,《京沪设计暂规》(铁建设[2004]157号)规定: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cm,桥梁墩台工后沉降小于3,相临墩台沉降量差不大于15mm;无碴轨道的工后沉降量小于2cm。对沉降的严格控制要求基底下岩土层有极高的强度,因此,在高速铁路勘察中,必须对基础下部的岩土适宜性做出准确评价,确保各类工程基础置于满足极高工后沉降要求的岩土层中。 松软土是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而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特

长沙市雨花区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滑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五年四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勘察证书等级:综合甲级勘察证书编号:180018-kj 院长: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五年四月

一、前言 受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委托,我院承担了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蔡家冲路为长沙市城市主干道,为长沙市重点项目.其西接湖南省人民政府及天心区人民政府,东接长沙南北大动脉万家丽路,路幅宽86米,滑坡前已基本建成。 蔡家冲路K1+520~K1+720段现路面标高在55.00-56.25m,其右侧为湖南省森林植物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公园,右侧全为挖方区,边坡坡度为1:1.5,切深14.00~26.00m。2005年3月上旬雨后,K1+580~K1+660段出现山体滑坡,大量土体及树木随雨水冲刷至道路上,严重影响交通。且滑坡体上方为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且有二个电力铁塔,勘察时,一个电力铁塔已受滑坡影响正准备搬迁。而时正值雨季,山体滑坡仍在继续发育,已严重威胁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及电力铁塔的安全,情况十分紧急,破坏后果将很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次勘察技术要求详见《蔡家冲路边坡塌方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我院于2005年3月20日组织设备进场勘察,于2005年3月31日结束全部外业工作。本次勘察我院采用了现场调查、位移测量监测、综合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常规的岩、土、水试样的室内试验,特别对滑动带取原状土样进行重复剪切试验,以求得滑动带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钻探时,对第四系地层采用冲击钻探,套管护壁,对基岩采用回转钻进。采用薄壁敞口取土器重锤少击法进行原状土样采取,土样质量达到Ⅰ级。 本次共完成工作量如下表(表一)。 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一 本次勘察原由设计单位布置钻孔11个,后由于勘察时滑坡范围扩大,长已为K1+540~K1+660段,纵深已接近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根据滑坡处理需要经建设方同意增加钻孔11个,本次勘察实际施工钻孔22个,勘察范围也调整为K1+540~K1+660。 钻孔定位由我院测量技术人员采用全站仪测定。坐标采用长沙市直角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各钻孔坐标及孔口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和《勘探点一览表》。 本次勘察依据为: 1、设计单位提出的《蔡家冲路边坡塌方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创建品质工程实施方案(2)

创建品质工程实施 方案(2)

创立“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我省公路建设自推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成效显著,“三集中”得到全面推广,现场规范化施工深入人心,工程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十三五”规划,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用新理念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标准化管理新理念,将品质工程建设理念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争创典型示范,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交安监发[ ]216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立工作的通知》(交办安监[ ]193号)、《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创立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赣交质监字[ ]4号)和《江西省创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品质工程现场会暨建设推进会》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以理念提升、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制度完善为途径,全面提升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争创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品质工程的典型示范。 (二)建设目标 经过优化设计、创新管理、控制质量,整合科技信息、保障绿色安全、提升智慧运营,力争建成一条“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和谐美观”路,争创省级交通优质工程;探索适合江西省情的公路改建技术,形成

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打造江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品质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的“江西样板”。 二、实施内容 (一)工程管理 1.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模式。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落实工业化建造理念,统筹协调施工期交通组织,合理降低建设与养护成本,工程被纳入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模式当中,建设过种程将积极探索PPP管理模式优缺点和创新机制。 2.探索公路工业化建造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标准化管理新理念,工程将探索公路工业化建造模式,实现“五化”.、“三突破”。“五化”:“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装配化施工”。“三突破’’:场站布局由“零散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突破,生产方式由“作坊式”向“工厂化、流水化”发展的突破,管理手段由“人工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突破,引领江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新模式。 (二)科技创新 1.积极推行钢筋智能加工、智能喷淋养生、智能张拉压浆、视频监控等应用系统。 2.积极推行“四新技术”。以提升质量,改进安全,提高工效、解决通病为目标,积极推行梁板一体化封端、空心板聚苯乙烯泡沫内芯模、防撞墙复合钢模板和防撞墙模板安装台车等四新技术。 (三)工程质量

滑坡勘查技术要求

滑坡勘查技术要求 一、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要求 ㈠工程地质测绘内容 工程地质测绘应严格按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执行。具体测绘内容如下: ⒈测绘比例尺为1:500。 ⒉地质界线与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 ⒊地质点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地质构造、地层接触线、岩性分层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体单元应有地质观测点; ⑵天然露头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处应有地质观测点。 ⒋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①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具体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②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特别是易滑地层的分布与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以及可能可能形成滑动带的标志性岩层。现场应调查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应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应区分新近沉积土、各种特殊土(在本区应注意红粘土);并通过现场调查,查明岩体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岩、土接触面和软弱夹层的特性等。 ③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以及地震活动、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通过现场调查,查明新构造活动的形迹,并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④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规模、性质、方向、活动强度、特征及其地貌地质证据,

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的关系。 ⑤调查各种构造结构、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⑥调查了解工程岩组,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的关系,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 ⑦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城市、村镇、乡村、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规模、趋势及其与滑坡的关系。 ⑧充分收集水文、气象资料,包括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暴雨及降雨季节、勘查区沟谷最大流量、气温等信息。通过现场调查,调查勘查区内植被发育情况、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淹没范围等。 ⑨通过现场调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 ⑵滑坡工程地质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测绘范围应包括滑坡后缘壁至前沿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至滑坡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当采用排水工程进行滑坡防治时应对滑坡外围拟设置的地面排水沟所在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②当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对对下部河流堵江,应测绘包括危害区的纵向控制性剖面。 ③地形地貌测绘包括: 宏观地形地貌:包括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与堆积体、河道变迁及冲淤等; 微观地形地貌:包括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沿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后缘洼地、反坡、台坎、前沿鼓胀、侧缘翻边埂等。 ④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包括:周边地层、滑床岩(土)体结构、滑坡岩体结构与产状或堆积体成因及岩性、软硬岩组合与分布、层间错动、风化与卸荷带、滑带(面)层位及岩性。 ⑤滑坡裂缝测绘包括:裂缝的分布、长度、宽度、形状、力学属性及组合形态,

白沙河1#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工程概况 白沙河1#滑坡区前缘为省道208线,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S208线乌(斯河)金(阳)公路起于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经甘洛、越西、中所、普雄、昭觉、金阳,止于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全长354.56 公里。拟整治滑坡段为S208线乌斯河-金阳(芦稿镇)中的一段,位于越西与过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滑坡主滑方向30°,纵向长约140m,滑体中部横向宽约215m,滑坡面积约25700m2,滑体厚约4m,滑坡方量约10.3×104m3,其规模较大,属中型浅层滑坡。 据现场调查,白沙河1#滑坡K72+660~K72+750段内侧挡墙已推移变形,出现局部垮塌现象。 为分析评价滑坡坡稳定性及其对拟设线路的危害性,本次主要工作内容为工程测量及地质测绘,并辅以控制性钻探、采样测试等。工作中,主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展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通过本次勘察,基本达成了以下预期目的与任务:调查滑坡区地质环境,详细查明滑坡范围、成因、滑动史、活动迹象;了解滑坡结构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规模;提供了滑坡防治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中山地貌特征。 白沙河1#滑坡位于S208线甘洛县城与越西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地形地貌属于剥蚀构造中山地貌,主要为砂泥岩分布区。地表被滑坡堆积层(Q4del)覆盖,其前缘剪出口标高约1375m,滑坡后缘标高为1400~1405m,相对高差25~30m。滑坡后缘边界呈“圈椅”状,滑坡体地表坡度25°~30°,坡体基本解体,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测区内,坡体地形变化较大,多斜台、陡坎等微地貌,植被稀疏,多生长杂草及低矮灌木水,无居民居住。 2.2地层岩性 场区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地层。 2.2.1 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泛,其成因类型主要为滑坡堆积层(Q del4)、坡残积层(Q dl+el 4 )等。 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5~20m。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主要由碎石土、角砾土及粉土、粘土组成,为附近基岩全(强)风化产物,现多为农田,松散,稍湿~潮湿,厚度2~10m。 2.2.2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 岩性主要由灰紫、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灰岩、灰黑色页岩组成。厚度260~383m。 泥岩:褐红色,成分以泥质物为主,含少量粉细砂,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岩性软弱,呈泥状,采取岩芯失水易开裂,采取岩芯极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少许呈10cm~15cm的柱状,RQD=15~46%。 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泥质物为主,泥钙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岩性较软,锤击易断,采取岩芯失水开裂。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10~40cm的柱状,少量呈1~7cm的碎块状;RQD=31~81%。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区域断裂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凉山陷褶束内,其西侧紧邻康滇地

工程质量保证方案

工程质量保证方案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责任制 由总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质量责任状,明确项目经理责、权、利以及奖罚措施;项目与班组签订质量责任状,明确职责及奖罚措施。对分包单位的工程质量也用合同形式严格明确奖罚措施。 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 1、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1.1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 1.1.1项目部各成员、各工种均严格执行已通过的有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其目的在于能“一次建成用户满意的产品”,防止建筑安装产品从材料采购到施工、安装直至服务的全过程出现不合格现象。同样也是我们公司贯彻质量方针,达到质量目标,承担质量责任和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基本文件。 1.1.2在执行过程中公司及项目均设专人进行针对性管理,并且按文件的程序内容逐项办理,并统统地整理好执行过程中的资料(存档)。 1.2组织保证、实现目标管理 1.2.1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班子 对该项目的质量目标承诺是经过周密考虑及安排的。我们认为要搞好一个工程,不论工程大小,首先要做到组织保证,即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班子是搞好该工程的关键,所以我们精心地选择了曾施工过类似工程的现场管理班子为主要人员,再充实一部分优异人员组成工程项目部,进驻该项目进行施工。该项目班子有以下几点特点: a.配备较为全面: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预算员等组成,做到人员齐全、职责明确,整个项

目管理班子成员都受过专业知识教育,并从事本专业工作十余年,甚至数十年,具有十分丰盛的施工经验。 b.有创优夺杯的丰盛经验: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特选公司中曾创出过省市级优质工程的项目班子进行施工。 c.对抓工程质量有敢创敢拼的精神,并富有创杯特色处理的办法。 d.有团结互助共同进取的工作作风。 e.并在推广应用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方面有一技之长。 f.在工程施工协调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 根据上述项目班子的特色,特点及公司内部一系列质量管理条例、措施、责任制等,我们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1.2.2对项目班子实行目标管理及控制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环境及一些特定条件,公司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实现各项目标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所在,因此应当坚持以控制论原理和理论为指导进行全过程的科学控制。故针对项目制定如下几项控制目标: a.质量控制目标 b.进度控制目标 c.安全控制目标 d.现场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e.工程成本控制目标 由于在施工项目目标管理及控制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各种风险因素有随时发生的可能性,故应通过组织协调。所以公司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这样可随时处理及排除所发生影响目标的不利因素,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

目录 1.勘察概况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 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2) 1.2.2.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3.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2) 1.3.1.勘察工作布置 (2) 1.3.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气象与水文 (4) 2.3.地质构造 (4) 2.4.地层岩性 (5) 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5) 2.6. 水文地质条件 (5) 2.7. 水土腐蚀性评价 (6) 2.8. 特殊性土-填土的评价 (6) 2.9. 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 (6)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6)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6) 3.2 野外重型动力触探(N63.5) 原位测试 (6) 3.3. 岩石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6) 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9) 4.地震效应评价 (10) 4.1场地类别评价 (10) 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11)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1) 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1) 5.2.边坡稳定性评价 (11) 6.场地地基评价 (23) 6.1.场地地基均匀性评价 (23) 6.2.地下水作用评价 (23) 6.3. 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 (23) 6.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23) 6.5.基础型式建议 (23) 6.6. 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论证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证 (24) 7.结论与建议 (24) 7.1结论 (24) 7.2建议 (25) 附图表目录 1.勘探点平面图NO:1 2.工程地质剖面图NO:2-1~61 3.钻孔柱状图NO:3-1~252 4.动探试验曲线图NO:5-1~6 5.钻探点数据表NO:6-1~12 附件目录 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 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1份 3.室内岩土试验成果1份 4测量成果表1份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概要 一、铁路工程各专业所需的地质设计参数 (一)路基 1、路堤 1)一般路堤:基底土承载力小于200kP地段土的沉降计算,设计参数为e、e-p曲线 2)高路堤(粗粒土>20m,细粒土>12m) (1)填料的γ、c、φ值—稳定计算,最佳含水量—稳定分析,用于沉落加宽计算 (2)基底土的γ、c、φ值,e、e-p,e-Lgp曲线—沉降计算 3)陡坡路堤(横坡>1:1.25,即22°) (1) 填料的γ、c、φ值稳定计算 —稳定计算 (2)基底土的γ、c、φ、σ (3)支挡建筑物基底与岩土的摩擦系数f 4)浸水路堤 (1) 填料的γ、c、φ值—稳定计算 、f等 (2)防水措施所需的设计参数,如支挡的σ 2、路堑 1)土质路堑 (1)边坡土的γ、c、φ地下水位—稳定计算 (2)基底土的σ 、e、e-p,e-Lgp曲线—沉降计算 (3)边坡率 (4)支挡工程的设计参数(挡土墙、抗滑桩、锚杆等) 2)石质路堑 (1)石质边坡的γ、c、φ或φe(岩体,结构面) (2)边坡率 (3)加固工程所需的设计参数 3、不良地质地段路基 1)崩塌地段 (1)石块的弹跳高度、块度 (2)各类防护和支挡建筑所需的设计参数 ①遮挡建筑—棚洞、明洞(按隧道要求) ②支挡建筑—按支挡建筑要求 ③拦截建筑—拦石墙等 2)岩堆地段 (1)路堑边坡率 (2)路堑边坡土的γ、c、φ、σ 、f—稳定计算 (3)支挡建筑的设计参数 3)岩溶及人工洞穴地段 (1)洞穴顶板的安全厚度:完整基岩厚跨比为0.5,不完整基岩,顶板厚度>5倍洞高 (2)洞穴距路基的安全距离:坡脚距洞穴的水平距离必须满足路堤填料扩散角的要求 (3)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视处理工程的种类而定) 4)煤矿采空区地段 (1)确定移动盆地范围 (2)在路基范围内埋深<40m,宽度>2m的坑道必须处理 5)地震地区路基

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2

XX-XX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一、概况 1、地理位置:说明工点的行政划分,与附近村、镇位置关系等。 2、工程规模:中心里程桩、长度、结构形式等。 3、勘察工作概况:说明进出场时间、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利用以前资料情况。应有勘察工作布设及完成工作量表。 4、勘察手段与方法:主要说明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测试、 试验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按时代、岩土工程层) 3.地质构造(桥址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构造形态特点。 对有断层断裂的,应着重论述通过桥址区时的几何形态、宽度、性质、破碎带岩性特征、含水性、活动性等等,以及对桥梁工 程的不良影响和作用。 4.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5.水文地质条件:主要说明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的发育特征。 6.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主要说明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发育 程度、类型、性质、特点、分布情况。(如有多点应分开论述) ⑴.不良地质 ⑴.岩溶(如无可忽略) ⑵.滑坡(如无可忽略)

⑶.强震区(如无可忽略) ………… ⑵.特殊性岩土 三、工程地质评价 1.岩土工程层物理力学性质与设计参数(主要是建议值) 应有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应有设计参数选取成果表及过程中的表。 2.环境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有试验的工点进行评价,无试验的工点引用相邻点的评价结论。 3.不良地质现象对桥梁的影响评价(如无可忽略) ⑴.滑坡 重点是与该桥有关的滑坡定性、定量评价(一般计算天然工况,暴雨工况的稳定系数,给定安全系数的推力), 对桥梁的影响程度,防治措施和建议。 应有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推力计算成果表(如有单独的 滑坡勘察报告,该表只反映结论性内容) ⑵.崩塌、岩堆 (同滑坡) ⑶.地震液化 重点是地震液化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对桥梁影响程度,防治措施和建议。

打造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文莱高速公路路桥工程十三合同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文莱高速公路路桥工程十三合同项目经理部 2018年6 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和《高速公路建设纲要》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文莱十三合同品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品质工程评价体系研究,积极探索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特制定文登至莱阳高速十三合同品质工程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莱高速公路路桥工程,是荣成至潍坊段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荣成至文登高速公路(在建),西连潍坊至莱阳高速公路(已通车)。拟建项目呈东西走向,自东向西依次经过威海市的文登、乳山和烟台市的海阳、莱阳等四个县市。 工程施工主要内容为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共划分13个合同段,本工程为第十三合同预制标。 预制标为路基7-11合同段供应预制梁,设计起点K70+700,设计终点K134+000,长度63.3km。 本标段预制箱梁统计:20m箱梁784片;30m箱梁1610片;40m 箱梁168片。 2、编制依据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公路水运品质工程评价标准(试行)》 《工程建设指导意见》 《高速公路建设纲要》 二、品质工程建设实施措施 我标段坚持品质工程目标导向,鼓励采用先进工艺工法,健全质量通病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同时深入推进建设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工程管理精细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班

组管理规范化“五化”建设,动态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场区内本着施工专业化、生产工厂化,作业机械化的原则,坚决执行齐鲁标准化要求,力争打造优秀品质工程。 1、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场区作业,需要经过人脸识别系统确认,非作业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区。 人脸识别系统 2、根据齐鲁集团标准化要求,我标段将钢筋加工场打造成智能 化、精细化、现代化的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内,进行分片划区, 分为钢筋存放区,钢筋加工区,半成品区以及废料区,加工好的钢筋 按照规格尺寸整齐码放到相应钢筋存放区域,待加工到一片预制梁所 需钢筋数量时,统一送至胎架区,集中绑扎。 在钢筋加工场内摆放钢筋大样图,方便工人查找钢筋结构尺寸, 节省加工时间,既提高了工作准确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 浏览次数:654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彭轩明、张茂省、郑万模、赵松江、郭建强、张开军、李晓春、黎力、刘安云、张斌、马飞、孙党生、陈红旗、杨旭东、魏兴丽。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引言 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并结合市政与工程建设,自然地质景观保护等编写而成。本规范将滑坡勘查作为动态过程,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强调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自然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也可用于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城建、矿山等行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本规范中除特别注明外,可适用于崩塌防治工程勘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J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8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9—1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注:本规范中泛指已经发生的滑坡和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的不稳定斜坡或变形体。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 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法规类别】铁路运输 【发文字号】铁建设[2009]62号 【发布部门】铁道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9.04.05 【实施日期】2009.04.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 知 (铁建设[2009]62号) 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现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铁建设[2007]169号)、《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建设函[2004]121号)、《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铁建函[1998]1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 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 [2007]76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6号)、《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7号)、《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

建设[2003]127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铁建设 [2006]181号)、《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7号)、《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 [2006]85号)、《铁路轨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7]163号)、《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48号)、《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答器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 123号)、《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7]37号)、《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5号)、《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铁建设函[2007]1369号)、《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培训教材)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二○○四年四月

目录 1 概述 (1) 2 滑坡可行性研究勘察 (8) 3 滑坡初步设计勘察 (9) 4 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 (11)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3)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17) 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23)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29) 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 (27)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1 概述 1.1 一般规定 1.1.1 工程地质勘察宜按设计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按不同设计阶段要求,查清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范围、稳定状态、滑动面(带)特征、主滑方向及危害性,提出防治方案建议,供设计参考。 1.1.2 地质勘察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施工图设计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设计勘察合并为一个勘察阶段。 1.1.3 滑坡地质勘察应充分搜集分析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重视地质测绘、工程勘探、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报告、图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地质资料准确可靠。 1.1.4 应根据勘察阶段、区域及滑坡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滑坡类型、勘察手段的适宜性,经济、合理地开展综合勘察工作。 1.2 工程地质测绘 1.2.1 地质测绘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遥感图像、气象、水文、地震、降雨资料,前人滑坡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当地防治滑坡的经验。 1.2.2 图上宽度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必须描绘到地质图上,对评价滑坡形成过程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如裂缝、鼓丘、滑坡平台、滑动面(带)、前缘剪出口等,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应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实际数

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实施方案.pdf

高速公路建设“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提升基础设施品质,推行现代 工程管理,开展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打造 品质工程”要求,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建设“品质工程” 的部署和安排,全面提升集团公路建设项目品质,制定建设“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打造“品质工程”的有 关要求,以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 通”发展为核心,以“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 交通”为抓手,以提升公路建设项目内在质地和外在品位为 目标,全面推行“五化”管理,实现公路建设项目“优质耐 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促进集团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内涵及要求 品质工程的具体内涵及要求是建设理念体现以人为本、本质安全、全寿命周期管理、价值工程等理念;管理举措体 现精益建造导向,突出责任落实和诚信塑造,深化人本化、 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技术进步展现科技创新 与突破,先进技术理论和方法得以推广运用,包括先进适用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标准的探索与完善;质量管理以保障工程耐久性为基础,体现建设与运营维护相 协调、工程与自然人文相和谐,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 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均衡发展;安全管理以追求工程本质安 全和风险可控为目标,促进工程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和使用 安全协调发展;工程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保、资 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公路建设项目“品质工程”应达到“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四个方面具体要求。 1、优质耐久首先是倡导和注重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控等全过程的工作质量,从而实现公路交通产品内 在质量和外在服务功能的综合提升;其次是在设定的使用周 期内和规定的使用与维护条件下,公路交通产品自身应具有 持久的坚固耐用性。 2、安全舒适是指公路交通产品首先在建设过程中所涉 及的人员、设备、产品等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其次是在全 寿命周期内,公路交通产品能够为正确使用的服务对象提供 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三是在提升公路交通产品内在质量和 外在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公众提高适应性服务能力 和便捷性服务水准,提高公路交通产品的普适性感觉。 3、经济环保是指公路建设项目在规划、勘察、设计、 施工、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首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大余县吉村镇解放村团结组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二次)中标公示

大余县吉村镇解放村团结组滑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二次)中标公示 1.勘察设计质量要求: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应现行规范要求并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审查; 2.施工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经招标人组织,评标委员会(小组)评审,中标候选人排序如下: 中标候选人排序 中标候选人名称 单位资质等级 项目负责人姓名等级、证书编号 中标价 第一 核工业华东二六八基础工程公司、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 设计负责人:陈保平、岩土工程高级工程师、(略) 建造师:毛凯、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赣(略) 1.地质勘探费:单价132元/米; 2.地质勘探外业见证费:地质勘探费结算价的20%计取; 3.设计费:费率1.18%; 4.施工费:下浮让利费率3.1%。 第二 江西核工业工程地质勘察院、江西江汇地质工程勘察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 设计负责人:罗剑、岩土工程高级工程师、(略)

建造师:曾广亮、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赣(略) 1.地质勘探费:单价132元/米; 2.地质勘探外业见证费:地质勘探费结算价的20%计取; 3.设计费:费率1.18%; 4.施工费:下浮让利费率3.1%。 第三 江西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院、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甲级、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 设计负责人:彭霑、岩土工程中级工程师、(略) 建造师:杨人焱、市政公用工程二级、赣(略) 1.地质勘探费:单价132元/米; 2.地质勘探外业见证费:地质勘探费结算价的20%计取; 3.设计费:费率1.18%; 4.施工费:下浮让利费率3.1%。 中标候选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业绩:/ 中标工期:总工期120日历天,其中设计工期20天,施工工期100天。 现初步确定中标排序第一的核工业华东二六八基础工程公司、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为中标单位。 公示开始时间:2020年3月30日公示结束时间:2020年4月2日 监督单位:大余县自然资源局 监督电话(略) 大余县吉村镇人民政府 2020年3月30日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特点

################################################ 楔形体稳定计算中,首次采用向量表示的方法,严密地推导了楔形体分析计算的全套公式。对任意给定的4个平面产状,可分析计算其形成楔形体的可能性,确定楔形体的滑动面和滑动方向,并计算多作用力下的稳定性,以及锚固措施的锚固自由段最小长度,实现了对楔形体的“智能”化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1] 楚涌池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2] 朱志澄,宋鸿林.构造地质学[M].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0 [3] 肖树芳,杨淑碧.岩体力学[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3 [4]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050628作者简介:王茂靖(1964—),男,1985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特点 王茂靖 (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31)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Wang Maojing 摘 要 针对高速铁路的设计要求,结合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实践,从工程地质勘察理念、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岩土适宜性评价、勘探的密度和深度、岩土设计参数的统计分析、高烈度地震区的勘察、建筑材料的专门勘察、综合勘探方法的应用、成果的综合分析等方面论述了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工程地质勘察 高速铁路勘察设计不同于常规铁路的勘察设计,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近两年,笔者先后参加了武广客运专线和福厦快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地质勘察监理,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系统总结了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1 工程地质勘察理念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任何对岩土环境、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都不应提倡。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要分析评价铁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措施和建议,使高速铁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2 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岩土适宜性评价 高速铁路建设对工程场地区域稳定性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因此,在高速铁路选线阶段,工程地质工作者就应从区域地质稳定性角度参与线路方案的比选,避免线路方案走行于活动断裂带、不稳定地块及高烈度地震区,同时也要避免线路方案位于人为坑洞密集、时间久远、不宜查清巷道空间位置的古老采空区,地表明显形成移动盆地且处于移动活跃的大型煤矿采空区或活跃移动盆地边缘地带,以及地表移动和变形可能引起边坡失稳、山崖崩塌地带;此外,线路方案还要避免走行于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溶蚀谷洼地区、易产生大面积湿陷的黄土塬区,以及明显存在危及线路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不稳定斜坡地段。总之,工程地质勘察应从区域稳定性角度对线路方案给予评价,确保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一开始就走行于场地稳定、地基适宜、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 高速铁路建筑物对沉降变形要求极高,《京沪设计暂规》(铁建设[2004]157号)规定: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cm , 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 ,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cm ,桥梁墩台工后 沉降小于3cm ,相临墩台沉降量差不大于15mm ;无碴4 5铁 道 勘 察2005年第4期

最新创建“品质工程”实施方案.pdf

创建“品质工程”实施方案 我省公路建设自2010年推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成效显著,“三集中”得到全面推广,现场规范化施工深入人心,工程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十三五”规划,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用 新理念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标准化管理新理念, 将品质工程建设理念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争创典型示范,根据《交通运输部 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交安监发[ 2016]216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交办安监[ 2016]193号)、《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 知》(赣交质监字[ 2017]4号)和《江西省创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品质工程现场 会暨建设推进会》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以 理念提升、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制度完善为途径,全面提升工程的内在质量和 外在品位,争创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品质工程的典型示范。 (二)建设目标 通过优化设计、创新管理、控制质量,整合科技信息、保障绿色安全、提升 智慧运营,力争建成一条“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和谐美观”路,争 创省级交通优质工程;探索适合江西省情的公路改建技术,形成一套可复制、可 推广的建设经验,打造江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品质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的“江西

样板”。 二、实施内容 (一)工程管理 1.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模式。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落 实工业化建造理念,统筹协调施工期交通组织,合理降低建设与养护成本,工程 被纳入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模式当中,建设过种程将积极探索PPP 管理模式优缺点和创新机制。 2.探索公路工业化建造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标准化管理新 理念,工程将探索公路工业化建造模式,实现“五化”.、“三突破”。“五化”:“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装配化施工”。“三突破’’:场站布局由“零散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突破,生产方式由“作坊式” 向“工厂化、流水化”发展的突破,管理手段由“人工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突破,引领江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新模式。 (二)科技创新 1.积极推行钢筋智能加工、智能喷淋养生、智能张拉压浆、视频监控等应 用系统。 2.积极推行“四新技术”。以提升质量,改善安全,提高工效、解决通病为 目标,积极推行梁板一体化封端、空心板聚苯乙烯泡沫内芯模、防撞墙复合钢模 板和防撞墙模板安装台车等四新技术。 (三)工程质量 1.落实质量责任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工作的实施意见》(赣交质监字[ 2015]1号)做好项目质量和安全责任登记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