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

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
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

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京广线轨检车概述

我讲的第二部分内容为轨检车检测基本知识。我根据检测数据的不同,分别以轨道几何尺寸检测和动力学指标检测分类进行讲解。

一、动力学检测标准

在动检综合车检测提供的7个报告中,第一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报表、第二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动力学检测报表。这两个报表是考核我们的主要技术指标。我针对动力学检测报表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一下分解。

列车脱轨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分析脱轨事故时往往会遇到下述情况:列车经过很长线路的运行均未脱轨,而恰在某处线路脱轨,说明该线路可能有问题。但时该处线路通过了许多列车均未发生脱轨事故,唯独该趟列车脱轨,又可能说明该趟列车有问题。上述事实说明,列车脱轨事故的产生是影响脱轨的各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某一行业设备的完善与工作的改进,会补偿其它行业设备的不足和工作的缺陷,避免脱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列车脱轨事故抣由车辆脱轨引起,因此,在进行列车脱轨分析时,将集中研究车辆的受力情况、脱轨原因和机理,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动检综合车所进行的动力学检测指标,主要是围绕此工作而开展的工作。

(一)脱轨系数(Q/P)

轨道随着垂直、横向和纵向三个方面的荷载。纵向荷载主要由温度力、列车牵引力与制动力组成。

1、垂向轮轨作用力主要由下述两个部分组成。

⑴垂直动力荷载。在进行脱轨分析时,轨道上承受的垂直动力荷载应只考虑速度的影响,通常按下式计算垂向动荷载

P d =P

j

(1+α)

P

d

-动轮载

P

j

-静轮载

α-速度系数。各国速度系数者根据大量试验资料与运营经验确定的。

⑵偏载。列车在运行时各种因素引起的偏载。曲线上未被平衡的过超高、欠超高,货物装载偏心引起的轨道偏载。

2、轨道承受的横向作用力Q

纳达奥(Nadal)于1908提出的“单个车轮的最大横向力Q与垂直力P的比值

Q/P作为衡量车轮轮缘爬轨引起脱轨的程度”论点,纳达奥(Nadal)方程是由轮轨接触点上力平衡关系推导出来的。如果法向力和切向力2个分力的合力能支撑起车轮的垂直载荷,则有可能引起脱轨。

研究结果表明,脱轨系数Q/P除受轮轨接触角、摩擦系数影响外,还受到冲角的影响。这起因于轮轨间横向和纵向蠕滑力的饱和特性:在有纵向切线力作用时,由于纵向的滑动,接触面内的蠕滑力基本饱和,横向蠕滑力变小,Q/P的限度值变大。这可以用来作为解释机车不易脱轨的理由。

车轮爬轨时的脱轨系数Q/P值,随着车轮轮缘的爬起,轮轴侧滚角的增大,逐渐加大,达到极大值后,又随轮缘前端接触角减小的影响而逐渐减小。在接触

角减小的范围内,轮缘失去了其防止脱轨的功能,所以,从车轮轮缘爬轨开始到极大值之前来评定防脱轨性能是有效的。

3、脱轨系数限界值

车轮脱轨系数与横向力作用时间t有关。当t≥0.05 s时,被认为是车轮轮缘爬轨引起的脱轨,其限界值为0.8;当t<0.05 s时,被认为是车轮轮缘冲击钢轨引起的脱轨,脱轨系数限界值应满足以下条件:

≤0.04/t

(Q/P)

max

随着列车的高速化,钢轨表面的波浪磨耗造成了轮重的高频变动。这种现象在发生地点造成了短时间大的轮重减载,以致出现了较大的脱轨系数,但车轮的悬浮量很少(根据理论计算,不超过1 mm),并无脱轨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用脱轨系数的作用时间来评定防脱轨性能,通过理论计算,以15 ms作为限界值。脱轨系数作用时间在50 km/h~200 km/h速度范围内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200 km/h 以上则基本不变,但随着载荷(轮重)的增加而减少。

脱轨系数Q/P的界限值TB/T 2360-93

内外的试验表明,即使限定脱轨系数1.2也是比较保守的,在许多情况下大于1.2时也并未导致脱轨,这主要是因为是否脱轨还与轮轨冲击作用力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也就是说脱轨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即轮轨冲击力作用时间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否则即使超过限值也不会导致脱轨。

(二)轮重减载率(△P/P)

我先解释一下轮重减载率,轮重减率是衡量车轮是否因一侧车轮减载过大而脱轨的指标。对于车轮防脱轨性能来讲,只研究脱轨系数还不够,这是因为有的时候,轮重P较小,如果这时横向力Q也小,受到横向力测量误差的影响就大,这样求得的脱轨系数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车轮防脱轨性能。实际上,由于这时轮重较小,冲角稍许变化就会产生较大的横向力,潜在着脱轨危险。因此,必须对轮重的减载量予以限制,这就是评定防脱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轮重减载率ΔP/P (式中,ΔP为轮重的减载量,P为左右平均静轮重)。

脱轨系数由纳达奥(Nadal)公式求得,只考虑在脱轨车轮上力的平衡即可,但轮重减载率就必须考虑一个轮对的左右两个车轮力的平衡。根据理论计算结果,轮重减载率也是冲角的函数。

1、准静态轮重减载率

用于评价在缓和曲线上轨道扭曲,圆曲线上超高不足或过剩等场合车轮较长时间产生的轮重减载,减载率不得大于0.6。

2、动态轮重减载率

由于轮对上作用着横向力,有必要对轮重减载率加以限制。但是,从实际运行试验的测量结果来看,轮缘接触钢轨时产生横向力的车轮,其轮重也会加大,相反,轮重减少的车轮,轮缘一般不贴靠钢轨;此外,通过钢轨接头等场合产生冲击引起的轮重减载率,由于时间很短,不会有脱轨危险。根据这样的观点,限界值规

定不得大于0.8(日本)或0.9(美国),即瞬间动态轮重最小值不小于静轮重的0.2或0.1倍。由轮重和轴箱振动加速度波形判断,超过上述限度值的时间约在0.01 s以下,不会影响安全。我国规定的轮重减载率静轮重第一限度为≤0.65,第二限度为≤0.60,动态下轮重减载率为0.8。

3、造成车轮减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车辆货物偏心装载

(2)车体或转向架刚性过大

(3)线路存在严重高低和方向不平顺,会使车辆上下振动与摇晃,使车轮减载。

(4)当转向架驶出圆曲线进入缓和曲线时,在圆缓点附近,转向架前轴外轮将浮起,造成外轮减载。

(三)轮轴横向力(kN)

对由轮对作用于线路的最大横向力加以限制是为了降低因横向力引起护板移动

所造成的危险。H ≤15+(P

1+P

2

)/3其中P

1

为冲击荷载,P

2

为准静态荷载。

(四)横向平稳性和垂向平稳性

这一指标主要是衡量车辆稳定性的指标,其超限值为2.5(大约)。这一指标与我们关系不大,其不是线路状态的反应。

二、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项目

除了以上动力学检测指标外,对于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部Z字头车所挂的V 型车和动检综合车加挂的IV型车,检查项目基本类同。除了动检车对轨距和轨向不进行检测外,其它检测指标全相同。下面我先将大家熟悉的这些检测指标简单再介绍一下。

(一)检测指标名词解释

1、轨距

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的最短距离称为轨距。世界各国铁路采用不同的轨距有多种。我国习惯称1435mm为标准轨距,大于1435mm为宽轨,小于1435mm为窄轨。

2、轨向不平顺

指轨道上钢轨工作边沿线路纵向的不平顺,即直线不直、曲线不圆。它主要表现为钢轨硬弯和轨向积累残余变形。

3、高低不平顺

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状态、捣固坚实程度,扣件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高低不平。轨道纵向的不平顺情况称为高低或称前后高低不平顺。

4、三角坑

指在规定距离内两股钢轨交替出现的水平差超过规定值的线路病害。

5、水平

指轨道上左右两股钢轨面的水平状态。在直线地段,钢轨顶面应保持同一水平,在曲线地段,应满足外轨设置超高的要求。

6、车体振动加速度

其分横向振动加速度和垂直振动加速度,其是机车车辆对力道几何偏差的动力响应,也是对机车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测量。

7、舒适度标准

舒适度标准只是针对时速200km以上区段的考核指标,在这个标准中,它对70m 高低、轨向进行了考核,同时对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进行了考核。

所谓的70m高低、轨向不平顺,是指在波长1.5m-70m范围内进行的检测,其不同于原高低和轨向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波长的不同,原标准中的检测波长为

1.5m-42m,除了波长不同外,其他含意完全同原意。对于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三率的理解,从字面上大家也可以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其主要是一个单位时间内轨距、曲率和横向振动加速度变化量的一个考核指标。(二)各检测项目超限成因分析

由于时间所限,我仅将引起以上检测项目扣分的现场病害简述一下。

1、高低:起道过量,接头低扣、大轨缝、轨面塌坍、掉块、鞍形磨磨,桥头、道口、隧道、涵洞等路基软硬接合部

2、轨距:轨距超限、轨距递减不顺、方向不良、肥边、硬弯、不均匀侧磨、木枕失效、道钉浮离、轨撑或轨距拉杆失效、扣件爬离、轨距挡板磨耗、道岔基本轨刨切、扣件扣压力不足、弹性挤开、轨距加宽设置差异、三道逢等

3、轨向:直线不平直、曲线不圆顺(正矢不良)、轨距递减不顺、硬弯、钢轨不均衡磨耗、木枕失效、连续道钉浮离、扣件扣压力不足、不均匀弹性挤开等

4、水平:一股钢轨抬高、两股钢轨下沉量不一致、空吊、暗坑、超高顺坡不良等。个别在直缓点附近,由于曲线正矢不良,造成直线和曲线分界不明,而将超高判为水平。

5、三角坑:空吊、暗坑、超高顺坡不良、反撬水平。

6、垂直加速度:高低不平顺、波浪磨耗、接头错牙、低扣、大轨缝、打塌、掉块、鞍磨、板结、翻浆、线桥(线隧、线道、线涵、新老路基)结合部、多种病害叠加、病害变化率、病害分布等

7、横向加速度:轨向不平顺、正矢不良、道岔区连续小方向、轨距递减不顺、钢轨交替不均匀磨耗、逆向位复合不平顺(如水平、方向)、多种害害叠加、病害变化率、病害分布、欠超高、过超高等。

8、轨距变化率:轨距顺坡不良。

9、曲率变化率:曲线正矢变化不良,交替变化。

10、横加变化率:正矢不良,大小反复交替变化。

三、动检车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检车在提供的几个检测报告中,有一项数据指标即“曲率变化率”数值和修规中的标准不符。其提供的检测报告数值一般为0.3-0.5,而在检测标准中,规定的数值是I级1.2,II级1.5,这两者之间需要一个换算公式来完成,即用综合检测车所提供的报告中的数值乘以5.5左右,即得实际数值。

在阅读报告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动力学指标中,对于超限的处所,其以红色进行了标记,但仍有部分未超限的数据,其是对这个检测区段检测到的最大值,这个值如果接近了超限值,我们也应该安排进行成区段的检查和整修。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是,动检综合车中,对于三角坑和横向加速度两项指标进行了修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适应部晃车值的感觉而进行的修改。其所检测的三角坑、横向加速度三级在现场上的反应仅为保养标准值,和Z字头轨检车相比,其这两项指标也仅为I级超限,不足II级超限。因此在核实这两项数据偏差,我们一定要在现场认真找,不能相当然地感觉数值的误判。

四、部轨检车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部轨检车检测数据中,我们重点应用好I、Ⅱ、Ⅲ、超限报告,结合图纸查找出具体位置。必须消灭重复病害。

第二部分轨检车检测基本知识

目前检查京广线的轨检车为直通列车即“Z”字头加挂的V型轨检车和动检综合车上安装的IV型轨检系统、动力学指标检查系统。每月以上两种车型都是上、下行各检查3遍。下面我分别就动检车和轨检车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动检综合车

1、检查周期:动检车为每月的6日、16日、26日下行线,9日、19日、29日上行线,其检查日期为固定日期的时间,下行线北京西正点发车为凌晨4:00,上行线正点郑州发车为下午18:00。跟车人员要求提前1小时到站,车有时提前发车。

2、检测内容:动检综合车由于轨路测量系统安装在外不符合安全的原因,没有安装此系统,因此对轨向、轨距不进行测量。其对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振动加速度、舒适度标准等全部进行考核,除以上检查指标外,其专门安装了动力学指标检测系统,用以对7车4轴和8车1轴部位的―――脱轨系数(Q/P)、轮重减载率(△P/P)、轮轴横向力(kN)、横向平稳性、垂向平稳性等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其每次检测结束后,通过互联网提供一份《铁道部综合检测车日报》,其中含有的“综合检测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报表”、“综合检测车动力学检测报表”中的相关超限数据为我们需要安排进行临修的处所,另外通过添乘人员带回的“II级超限偏差报告”、“公里总结报告”和“区段分析报告”,为我们提供此次设备的整体状态。其没有电子文档资料和计算分析软件。

3、里程校对:动检综合车的里程校对系统,采用的是动车组运行器中的ATP数据,其里程与信号机里程相连。在假设信号机里程绝对正确的前提下,其提供的里程是和现场完全对应的。但由于此设备正在试运行中,还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譬如其里程在提取信号机里程的同时,需要加上一个车头至检测位置4车或7车的距离,这个数上下行加减不一,其有时计算错,造成现场和检测地段相差甚远。有时能差800米。因此结合其有时所提供的曲线资料,可以对曲

线里程进行核实后,判断其正确与否。另外在偏差备注栏中,有线型,其含直道、道岔、曲线、缓和等特征,这一点,其不会错。

二、轨检车

1、检测日期:Z字头列车加挂的轨检车,检测日期不太确定,基本上是上旬8-10日,中旬17-20日,下旬26-29日分别加挂Z17、Z18检查。

2、检测内容:部轨检车为一单节车体,其加挂在Z字头列车后,其检测指标仅对轨道几何指标进行检测,高低、轨向、水平、轨距、三角坑、车体振动加速度、舒适度标准等全部进行考核。目前由于部车体不足,现在安排的检测中主要以武昌局的轨检车为主。

3、检测报告:轨检车每次检测完上、下行后,其会在铁道部的FTP 上(FTP://BJFTP:FTP11640@10.1.51.150)放上图形文件和数据文件。其所提供的数据和报告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对线路的成绩进行考核,对线路的质量进行评定。

4、里程校对:轨检车目前采用的是GPS定位系统。其仍需要对整公里的处所在每20km进行一次里程校对,由于其不是采用现场采点的方式,所以其进程数据有一定的误差。但由于我们有电子版图形文件,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里程的核实。里程核实中,我们可以根据最底下一栏的地面标志,大约在误差20m范围内确定出病害位置,再根据道岔的轨距、轨向线,曲线的超高、曲率线,分析判断出精确到1米的病害位置。这需要我们认真对波形图的研究。看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检查--轨检车主要检测项目原理及危害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检查--轨检车主要检测项目原理及危害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轨检车检查项目:水平、三角坑、高低、轨距、轨向和车体振动加速度进行检测原理及危害成因分析,对现场进行检测,掌握现场的几何尺寸,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处理并跟踪分析,来保证列车运行。 关键词:轨检车城市轨道线路危害成因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r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 inspection items: horizontal, triangular pit, height, gauge, rail to body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etection theory and hazard cause analysis, on-site detection, master geometry of the scene, the analysis may producethe reasons for the timely processing and tracking analysis, to ensure that the trains run. Keywords: urban rail, line track ,inspection car, hazard causes.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动态检查密度也随着加大,动态检查已作为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养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因此,动态分析质量直接关系到线路养护维修优劣。线路动态不平顺是指线路不平顺的动态质量反映,主要通过轨道检查车进行检测。如何利用轨检车资料帮助现场找准病害及分析产生原因是技术人员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主要检测项目及性能指标 轨道检查车对轨道动态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检查的项目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七项。各项偏差等级划分为四级:Ⅰ级为保养标准,Ⅱ级为舒适度标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Ⅳ级为限速标准。 2、轨检车检测项目原理与分析 2.1、水平(超高) 2.1.1、水平病害的危害 水平定义为同一横截面上左右轨顶面相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在曲线上定义为超高)。 水平不平顺将使车辆产生侧滚振动,导致一侧车轮增载,一侧减载。许多专家认为曲线上严重的水平不平顺,往往是引起列车脱轨的重要原因。若轨道方向、水平两种不平顺同时存在且逆向复合时,引起脱轨的危险性更大。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二.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指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及最大爬坡度 2.汽车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公式表示为(P f P w) Pe- η t 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功率平衡图。 5.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Ua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发动机特性曲线: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10.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1.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 12.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3.同步附着系数:(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线与(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 14.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15.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16.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17.地面制动力: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18.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19.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1 20.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21.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22.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GJ-5型轨检车的检测原理及数据处理

GJ-5型轨检车的检测原理及数据处理 摘要:轨道检查车是检查轨道病害的大型动态检测设备,对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简要探讨GJ-5型轨检车所采用的激光和摄像检测技术对常见病害的检测原理,介绍轨检车在病害检测中所产生的数据的识读及处理方式,分析我国两种轨道质量评价法的利弊以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轨检车;检测原理;数据处理 1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常采用一维光电位移传感器,为满足测量系统的定位要求,安装基准一般选择在以轮对为刚体的结构上。 从测量原理角度来看,测量链的简捷有助于提高测量系统的精度。但是,随着检测速度的提高,轮轨作用力的增大,轴箱的振动随之增大,工作环境的恶劣束缚了检测系统的性能。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始采用二维光电位移传感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满足于更高精度的检测速度的激光和摄像技术获得应用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其他检测系统。 目前,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达的国家,激光和摄像检测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轨道检测系统的主流。如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均不同程度采用了该检测技术,从而提高了系统检测速度、精度和可靠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引进了GJ-5型轨检车,采用激光和摄像检测技术,可测项目有:轨距、左右轨向、三角坑、曲率、车体加速度、轨底坡(可选项)、钢轨断面(可选项)等。 2GJ-5型轨检车对病害的检测原理 2.1高低检测原理 高低的测量基于惯性基准原理与图像测量原理。 测量梁相对于钢轨的位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测量梁自身的位移,这部分由测量梁中的惯性包测量出梁的垂直加速度,并由系统对其修正,除去重力分量等不利因素,对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可得位移值。第二部分为测量梁移动后与钢轨之间的距离,由图像处理系统获得。两项位移之和为钢轨的高低数值。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汽车I档满载时最大爬坡能力 2.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将发动机功率P,转矩Ttq,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称发动机特性曲线,如果发动机节气门部分开启,则称为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4.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推力。 5.动力因数(Ft-Fw)/G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D表示D=Ψ+ (δdu)/(gdt) 6.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7.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 8.侧向力系数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9.稳定性因数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10.超调量最大横摆角速度wr1常大于稳态值wr0。Wr1/wr0*100%称为超调量。 11. 附着椭圆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12.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13.回正力矩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14.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参数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 15.充气轮胎弹性车轮的“弹性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时恢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名词解释最终

发动机原理部分 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t η: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it η: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et η: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i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e P :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m η:有效功率e P 与指示功率i P 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mi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tq T :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i b :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i W :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e W :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p V -图即为通常所说示功图,p ?-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c φ: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c m 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s m 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c φ急剧下降。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k π:增压后气体压力k p 与增压前气体压力0p 之比。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2)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收到的纵向外力所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车速。 2、汽车的超车加速时间:指由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指满载(或一定质量)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Ⅰ挡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4、汽车的驱动力: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产生一个对地面上的圆周力,地面对驱动力的反作用力是驱动汽车的外力,称为驱动力。 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 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擦等功率损失。 7、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驱动力图。 8、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在汽车驱动力图上把汽车行驶中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也画上做出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9、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 10、空气升力:由于流经汽车顶部与底部的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的作

用于汽车的空气升力。 11、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12、汽车的功率平衡:在汽车行驶的每一瞬间,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功率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3、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的现象。 14、制动器的水衰退现象:当汽车涉水时,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的现象。 15、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强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 16、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指在驾驶员在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车轮给定方向行驶,且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17、回正力矩: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 18、汽车的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内。 19、汽车的通过性:它能以足够的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及各种障碍的能力。 20、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一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自锁互锁倒档锁超速档三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 AFT 等速万向节整体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前轮定位主肖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车轮前束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应急轮胎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增势蹄减势蹄 ABS ASR 滑移滑转车轮滑动率 二填空 1.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_______行驶系、转向系、_________制动系四个系组成。 2. 东风EQ6100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路线是离合器→__________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_______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3. EQ1090汽车其中1表示___________载重车,09表示总质量________9吨。 4. 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主动部分、___________从动部分、__________压紧装置和_____________操纵机构四个部分。 5. 摩擦式离合器的人力式操纵机构有____________机械式和______________液压式两种。 6. 当轿车离合器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3时,可不必更换衬片。轻度油污可用__________汽油清洗,表面烧焦__________轻度可用纱布打磨,出现裂纹_____________更换衬片 。 7. 国产货车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5时,可不必更换衬片。 8. 东风EQ6100发动机离合器的压盘由________传动片驱动旋转。

最新轨检车波形图分析处理教程文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熟练掌握轨检车波形图的基本知识。 2.了解波形图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简单的分析。 3.能够对着轨检车进行现场作业。 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 1.轨检车波形图的基本知识。2课时 2.了解波形图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简单的分析6课时 3.轨检车波形图与现场情况。4课时重点、难点及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能熟掌握轨检车波形图的基本知识。 熟悉:波形图的认识、分析。 了解:波形图的基本原理。 自学:波形图与现场的对应情况。

一.轨检车波形图的基本原理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道部《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轨检车原理及分析资料》、《修轨》、《安规》、《工区安全与应急处理》、《工务安全与应急处理》等。 总体要求: 通过对轨检车波形图的分析,能够处理现场中的轨距、左右轨向、左右高低、水平(超高)、三角坑、曲率(弧度或半径)、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垂向加速度、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车体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钢轨断面等。 一、概况 轨道检查车是根据惯性基准法检测测原理,应用光电、陀螺、电磁、电子、伺服、数字处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垂直加速度、水平加速度、曲率变化率、轨距变化率、横加变化率、70米波长高低和70米波长轨向综合检测。同时,将各项目检测结果实时显示在汁算机上和波形记录纸上,并存磁盘内,具有检测项目齐全、精度高、可靠性强、技术先进及很强的数据

处理特点。 轨道检查车各项目门限的设定根据“修规”制定。 轨道检查车对各轨道几何尺寸及舒适度的全面检测,是对线路动态质量的系统评估,是铁路工务维修管理部门获取动态轨道状态信息、指导现场进行养护维修与施工作业、评估新线施工和既有线养护维修作业质量、实施轨道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轨检车对线路的评价方式 1.线路峰值管理 线路峰值管理即线路局部不平顺峰值的检测,根据超限峰值大小,分为四个等级,即I级分(保养标准)、Ⅱ级分(舒适度标准)、Ⅲ级分(临修标准)、Ⅳ级分(限速标准)。并按超限峰值等级进行惩罚性扣分,一个I级分扣1分、Ⅱ级分扣5分、Ⅲ级分扣100分、Ⅳ级分扣301分;对每公里也是按惩罚性扣分来评价的,优良:50分及以下,合格:51-300分,失格:301分及以上。 2.线路均值管理(即通常说的TQI) 线路均值管理即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的动态质量管理。采用计算200m单元轨道区段的单项几何参数的统计特征值——标准差的方法来评价轨道区段的平均质量。 三.轨检车报表及运用 (一)报表类型

一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自锁互锁倒档锁超速档三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 AFT 等速万向节整体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前轮定位主肖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车轮前束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应急轮胎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增势蹄减势蹄 ABS ASR 滑移滑转车轮滑动率 二填空 1、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_______行驶系、转向系、_________制动系四个系组成。 2、 东风EQ6100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路线就是离合器→__________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_______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3、 EQ1090汽车其中1表示___________载重车,09表示总质量________9吨。 4、 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主动部分、___________从动部分、__________压紧装置与_____________操纵机构四个部分。 5、 摩擦式离合器的人力式操纵机构有____________机械式与______________液压式两种。 6、 当轿车离合器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3时,可不必更换衬片。轻度油污可用__________汽油清洗,表面烧焦__________轻度可用纱布打磨,出现裂纹_____________更换衬片 。 7、 国产货车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5时,可不必更换衬片。 8、 东风EQ6100发动机离合器的压盘由________传动片驱动旋转。

汽车理论章节习题集(附答案)-1 - 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 1 汽车的动力性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 2、滚动阻力 3、空气阻力 4、坡道阻力 5、道路阻力 6、动力因素 7、动力特性图 8、功率平衡图 9、负荷率 10、后备功率 11、车轮的静力半径 12、附着力 13、附着系数 14、附着率 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等速百公里燃油油耗量 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四、名词解释 1、汽车比功率

2、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4 汽车的制动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制动性 2、地面制动力 3、制动器制动力 4、制动力系数 5、侧向力系数 6、制动效能 7、抗热衰退性能 8、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9、制动侧滑 10、制动跑偏 1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12、同步附着系数 13、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 14、f 线组和 r 线组 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汽车的平顺性 7汽车的通过性三、名词解释

1、汽车的通过性 2、牵引系数 3、牵引效率 4、燃油利用指数 5、间隙失效 6、顶起失效 7、触头失效 8、托尾失效 9、最小离地间隙 10、接近角 11、离去角 12、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 的转矩T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既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里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2、滚动阻力轮胎滚动时,与支撑地面的接触区产生法向和切向相互作用力, 并使接触区的轮胎和地面发生相应的变形 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离称为空气阻 力。 4、坡道阻力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离表现为汽车的坡道阻力。 5、动力特性图 6、功率平衡图 7、负荷率 8、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9、车轮的静力半径 10、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最大极限值 11、附着系数 12、附着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 系数。 13、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1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5、汽车的制动性 16、地面制动力 17、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要 的力。 18、制动力系数 19、侧向力系数地面侧向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之比。 20、制动效能 21、抗热衰退性能 2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3、制动侧滑 24、制动跑偏 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26、同步附着系数 27、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 28、f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29、r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在各种附着系数值路面上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 动力关系曲线。 30、操纵稳定性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 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P3 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 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19、坡度阻力: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20、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之和。 2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P19 22、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P21 2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即为附着力。 24、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25、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26、功率平衡图:P31 27、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28、变矩比:p33变矩器速比:p34透过度p:p35 29、非透过性的变矩器:在任何速比下,泵轮转矩系数λP维持不变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非透过性的变矩器。 30、透过性的变矩器:泵轮转矩系数λP随速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透过性的变矩器。 3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2、碳平衡法依据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汽(柴)油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碳质量的总和与燃烧前燃油中碳质量的总和应该相等。 33、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1.燃油消耗率b2.行驶中消耗的发动机功率(或行驶阻力)3.怠速油耗、附件油耗、制动能量损耗 34、4.正确地保养与调整(1)制动器间隙要合适:间隙过小,容易出现“自刹”现象,损耗发动机功率,导致制动器发热,消耗燃油;间隙过大,制动反应“迟钝”,导致制动距离加长。(2)轮毂轴承预紧度调整要正常:预紧度过低,轮胎打摆,直线行驶性差;预紧度过大,轴承发热,轴承磨损加快。行驶中紧急制动(急刹车)、高速行车中猛打转向盘都会造成轴承早期磨损。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 2.驱动力: 3最高车速: 4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5.使用外特性曲线: 6自由半径: 7汽车的上坡能力: 8静力半径; 9驱动力图; 10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11滚动阻力系数: 12驱动力系数: 13空气阻力: 14坡度阻力: 15道路阻力: 16加速阻力: 17汽车的爬坡能力: 18动力特性图: 19附着力: 20附着系数; 21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22动态分量: 23附着率: 24汽车功率平衡图 25后备功率 26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7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28滑行 29汽车比功率 30驾驶性能 31最小转动比 32最大转动比 33传动系总转动比 34汽车的制动性 35制动效能 36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7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38制动器制动力 39制动力系数 40侧向力系数 41制动距离 42制动减速度 43水衰退性 44制动跑偏

45侧滑 46前轮失去转向能力 47航向角 48I曲线 49B曲线 50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51同步附着系数 52F线组 53R线组 54制动效率 55利用附着系数 56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7角输入 58力输入 59回正性 60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61典型行驶工况性能 62极限行驶性能 63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64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瞬态响应65客观评价法 66主观评价法 67侧偏角 68外倾角 69侧偏力 70侧偏现象 71侧偏刚度 72高宽比 73回正力矩 74外倾侧向角 75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76反应时间 77峰值反应时间 78汽车因数 79侧倾中心 80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81悬架的线刚度 82车厢的侧倾角 84侧倾转向 85不足侧倾转向 86变形转向角 87不足变形转向角 88过多变形转向角 89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3 a :1.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边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2.驱动轮附着率:驱动轮受到的地面切向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 3.牵引系数: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 4.滑动率: 滑动率s 定义为%100?-=u r u s ω,式中,u 为车速; r 为车轮半径;ω为车轮角速度。 5.转向灵敏度: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或转向盘转角)之比. b:1.道路阻力系数:指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之和。 2.附着椭圆:在一定侧偏角下,轮胎极限切向力与侧偏力的关系。 3.发动机负荷率:在一定挡位下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部分负荷功率与全 油门功率之比。 4.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5.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增益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车 速。 12:1.动力因数:驱动力与空气阻力的差值与汽车重力之比。 2.中性转向点: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 3.临界减速度: 在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减速度。(12、09) 4.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车身俯仰运动回转半径的平方与质心到前后轴距离之积的比值。 5.车厢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12、08) 09:流线型因数:汽车的空阻力系数与迎风面积的乘积 侧偏现象:轮胎接地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方向不一致的现象 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最大横摆角速度对应的车速 静态储备车速:中性转向点到前轴的距离a ’和质心到前轴的距离a 之差与轴距L 的比值 08:1.制动效能因数:单位制动轮缸推力Fpu 所产生的制动器摩擦力 F 2.轮胎侧偏角:车轮接地印迹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3.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4.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出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失效。 07: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附着率 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动力性及指标: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动力因数 汽车牵引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此值越大,汽车的加速、爬坡和克服道路阻力的能力越大。 同步附着系数:F μ1、F μ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 挂钩牵引力:车辆的土壤推力FX 与土壤阻力 Fr 之差 I 线:前、后轮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C 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f 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ψ值路面上前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而后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滑移率:轮胎直进时刹车或加速时轮胎胎印和路面间所产生的滑移。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中性转向: 斜率为1/L 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过多转向:得 摆角速度增益 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最高档传动比与i 0的乘积 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变速器1档传动比i g1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 0的乘积 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差与轴距L 之比 L a a -'=S.M.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侧偏角: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的 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 汽车的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反作用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横摆角速度稳定时间: 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情况 触头失效: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托尾失效:当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间隙失效: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汽车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它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路面不平度函数:路面相对基准平面的高度 q ,沿道路走向长度I的变化 q(I)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二. 名词解释 1. 汽车的动力性:指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及最大爬坡度 2. 汽车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 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公式表示为 3.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 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功率平衡图。 5. 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 —U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 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 发动机特性曲线 :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 的燃油消耗量。 10.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1. 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0km/h 或20km/h 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 12. 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3. 同步附着系数:(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与(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0? 14. I 曲线: 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15. 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16.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17. 地面制动力: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18. 制动器制动力 :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19. 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t w f ηP -e )(P P +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一定侧偏角下, 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着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P140 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865 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P147 03.侧向力系数?l9765 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l.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s≈15% ),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 性与侧向稳定性。P93 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987 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 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即侧偏力。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P136 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以及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 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 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 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P4 06.附着率C?875 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 数。不同的直线行驶工况,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在较低行驶车速下,用低速挡加速或上坡行驶,驱动轮发出的驱动力大,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大。此外,在水平路段上以极高车速行驶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也大。P26 07.回正力矩T z 865 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 z.圆周行驶 时,T 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P140

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

GJ-5轨检车原理及应用

GJ-5型轨检车原理及应用 一、轨道动态检查技术的发展变化 轨道动态检查相比静态检查,更准确,也更能反映线路真实情况,更能评价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因此轨检车一直是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养护维修、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轨道动态检查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GJ-1型轨检车发展到目前的GJ-5型轨检车,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1、GJ-1型轨检车采用弦测法,机械传动,可以将轨距、水平、三角坑、摇晃(用单摆测量)项目的幅值绘在图纸上,人工判读超限并计算扣分。 2、GJ-2型轨检车仍采用弦测法,但改为电传动,检测项目比GJ-1型增加了高低,也是需要人工判读超限和计算扣分。我局1988-1993年使用该型车。 3、GJ-3型轨检车于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是我国轨检车技术的一次大飞越,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惯性基准原理,可以检测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垂直和水平振动加速度等项目,计算机采集各检测项目数据后,判断超限等级并计算扣分。我局GJ-3型轨检车

(SY997737)于1994年初开始运用,是全路GJ-3型运用时间最长的,也是用得比较好的。 a、1999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的Ⅲ型轨检车实用软件成果是工务部门汇总分析轨检车检查数据、指导养护维修线路的工具,它使轨检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该成果达到了国领先水平,于2000年通过了局级鉴定,并于2002年获得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b、为了均衡地提高线路养护维修的质量,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了轨道质量指数(TQI)应用软件,并于2003年局工务维修会议上向各工务段推广应用,便于向各工务段掌握线路的动态质量,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真正做到状态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2004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研发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校正里程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校正轨检车里程,消除轨检车测量的里程累计误差,便于各段准确定位检查病害处所,查找和整治线路病害,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线路保养质量。 d、2004年我局轨检车技术人员在原GJ-3型轨道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完成轨道几何参数变化率设计和开发,轨道几何参数变化率大大方便线路病害的查找和整治。 4、GJ-4型轨检车。1985年我国引进美国ENSCO公司T-IO轨检车,研制成功XGJ-1型轨检车,并在此基础上

轨检车波形图分析及应用

轨检车波形图分析及应用 总则 ν 轨道检查车(以下简称轨检车)是检查轨道状态,查找轨道病害,评定线路动态质量,指寻线路维修的动态检查设备,其作用是通过检查了解和掌握线路局部丌平顺(峰值管理)、线路区段整体丌平顺(均值管理)的动态质量,对线路养护维修工作迕行指寻,实现轨道科学管理。 轨检车检测的项目 ν ν ν 轨道几何参数:左高低、右高低、左轨向、右轨向、水平、轨距、三角坑、超高、曲率以及长波轨道丌平顺;车体响应参数: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垂向加速度;辅助评价参数:轨道质量指数、各单项轨道质量指数 波形显示软件是用亍运行过程中实时显示戒者事后回放波形的软件,并能迕行波形的的对比、测量、实时打印等。其波形参数包括轨距、轨距变化率、70米高低、70米轨向、曲率、曲率变化率、左史轨向、左史高低、超高、三角坑、ALD、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等,迓可以自己调整。整个界面分为(A)波形显示区、(B)参数显示区和公里显示区(C)如图所示: 高低:钢轨顶面沿轨道延长垂向凹凸丌平顺。 高低的检测原理: ν 高低是指钢轨顶面纵向起伏变化。GJ-4型轨检车采用惯性基准的原理测量轨道变化的实际波型,得到高低变化的空间曲线,数捤采集处理系统实时采集数捤的间隔距离为0.305m,同时可换算成5 米、10米、20米戒其它弦长之测量法测量。测量高低的传感器除了测量曲率、水平外,另外迓有2 个垂直加速度计。通过车体位移,计算出轨面相对惯性空间的位移变化,迕行必要的处理,得到高低数值。监测范围±60mm,误差为±1.5mm。高低摸拟弦长18.6米。

超高:同一横截面上左右轨顶面相对在水平面的高度差水平:同一横截面上左右轨顶面相对在水平面的高度差,但丌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 水平的检测原理: 水平为轨道同一横断面内钢轨顶面之高差,曲线水平称为超高。GJ-4型轨检车采用补偿加速度系统测量水平,利用补偿加速度系统测量车体对地垂线滚动角,利用位移计测量车体不轨道相对滚动角,二者结合计算出轨道倾角。利用两轨道中心线间距(1500mm)计算出水平值。监测范围±200mm,误差±1.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