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系统不安全运行的危险源分析

空管系统不安全运行的危险源分析
空管系统不安全运行的危险源分析

空管系统不安全运行的危险源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6T10:04:17.120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3期作者:莫俊

[导读] 摘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民航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空管在确保民航安全的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正是在民航空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摘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民航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空管在确保民航安全的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正是在民航空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国际民航组织提出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相关要求,运用风险管理、安全科学、预警管理等理论对空管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理论意义和实践

价值。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引言

10 年来,中国民航的总周转量以15%的平均速度递增,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民航制定了在 2020年前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进入前三名的民航运输强国战略目标,全民航为此目标开始全面地部署规划和努力。与此同时,民航业的迅猛发展也给中国的空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航空运输呈现出的持续高速发展凸显出空中交通服务保障能力的瓶颈效应,日益增多的运输需求与民航空管安全要求正成为民航管理部门亟需正确处理的一对矛盾。我国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正开始由经验管理转向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发展,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是未来民航发展的必要保障。

在空中交通管制中许多因素都对于保障空中交通安全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管制员其本身的因素以及人机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在管制过程中,管制员了解空中飞行动态,并思考记忆和逻辑加工,在头脑中构成时空状态。在空管系统中,影响其不安全运行的危险源主要有:

1 管制员的自身的管制技能不扎实

在管制员对飞机进行指挥的过程中,管制员不仅要接收信号,而且要对信息的基本特征加以提取和组合,利用反应系统控制认知系统的输出,立即发出指令。如在雷达管制中,当飞行流量较大时,一些不熟练的管制员将注意力分配到进港飞机上,并力图安排最合理的进场次序,这时较容易忽视出港飞机的飞行动态,并造成潜在冲突。

2 陆空通话用语不标准

语音通话是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手段,通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起着传递飞行动态信息,发布指令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尽管有很多高科技的数据网,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网自动传输,世界各国和国际民航组织正在想尽办法来解决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的通话问题,如:欧洲地区己将民用航空使用频率的频段减少到8.33KHZ,还有的国家通过使用数据链来减少管制员飞行员间的通话量。但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大量的通话受到限制,因为人的思想要通过语言和语气表达出来,数据不能稳定地、完全地传递人的一切思想和语言,也没有任何工具可以代替。因此,人的语言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在语音交流过程中的局限性和无线电干扰等因素,已经构成民用航空飞行事故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管制工作中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无线电来完成的。这就意味着为了保证飞行的安全必须保证没有交流的障碍和理解的歧义。实际管制工作中,语速过快是困扰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语速过快的原因是缺乏训练、个人讲话习惯、意想不到的情况等。在飞行流量过大时,管制员的发话也就相应要加快。因此,管制员应加强训练,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个人讲话习惯飞行流量较大时,尽可能采取主动指挥等方式,保证有充裕的时间,以减慢语速。管制工作责任重大,要求指令必须准确、简洁、果断,以杜绝误听。

3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过大和心理状态欠佳

当我们讨论管制工作负荷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为管理当时的状况所需要付出的脑力劳动,环境的要求可以看作客观的工作负荷,而脑力劳动则是管制员所感受到的工作负荷。工作负荷有两类,即可观察的(客观)负荷和认知理解的(主观)负荷。前者可以用量表示,如需要管制的飞机数量、交通形式的复杂程度、航迹的复杂性、需要的通讯和协调量、数据的输入量等。时间紧迫性以可用时间与需要时间之比来定量表示,也与ATC设施有关,如工作台的显示器,操纵器,要求的手动输入,文件工作及与其他管制员的联络等。认知理解工作负荷,则是管制员个人对ATC环境和工作要求提出要求,个人感受或主观的认知理解。

4 管制人员对管制设备自动化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运用,管制员在某些工作任务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应当旨在消除非根本性的任务,减轻工作负荷强度从而让管制员能够将精力集中到更加严重的任务上,例如监视或直接的系统控制。管制员的存在个体差异性。由于管制员个人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经验及当时工作状态(如健康、疲劳度等)的不同,相同的条件下的管制对不同的管制人员产生不同的工作负荷;对于初级管制人员产生高工作负荷的管制环境,对具有20年管制经验的成熟管制员而言很可能就只意味着中等甚至较低的工作负荷。同样的工作负荷对不同的管制员会产生不同的工作压力。个体差异还表现在管制员的素质上,管制员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对相同的工作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工作负荷强度。

6管制系统的体制与管理存在争歧

我国民航空管系统与先进国家相比,无论从技术设施上还是体制与管理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展。现行的民航空管体制是在四五十年前民航事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目前、全国实行“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空管体制、即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空军组织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军用飞机由军航实施指挥,民用飞机和外航飞机由民航实施指挥。这种体制存在着空域多头指挥、军民航协调复杂等问题。近几年曾有一些改革尝试,航路移交民航管制指挥,并逐步形成在国家空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民航和军航分别对航路内外提供管制服务的空管体制。这一改革是个重大进步、但从长远看。应建立由国家统一负责的空管体制。在组织结构上,应将军民航空管部门改组成国家统一领导管理的系统,负责对国家空域实行有效的管理。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974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操作规程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

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3、在有限空间

浅谈危险源与安全隐患异同

编号:SY-AQ-0607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谈危险源与安全隐患异同Discussion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angerous sources and hidden dangers

浅谈危险源与安全隐患异同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在日常安全管理中,经常有人会将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混为一谈,原因就在于二者联系紧密,使人不易辨别。那么它们究竟有何异同?本文将从定义入手,对二者加以评议。 一、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定义 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相同之处均能导致事故。 由定义可知,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造成人员伤害、转化为

事故;安全隐患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上的缺陷,都是由于人的参与形成的,简单来说既是违章,而违章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事故。因此二者均具有导致事故的可能。 安全隐患来自于管理不当的危险源。举个例子,众所周知不能在加油站抽烟、接打电话,因为汽油、柴油是挥发物质,挥发出来的油气达到爆炸浓度后,遇火即炸。在此例中,由于汽油、柴油本身的特性,使加油站成为一个危险源,在危险源范围内发生行为违章,于是安全隐患便产生了。所以安全隐患一般来说都是源于危险源的管理不当,如果没有了危险源,安全隐患也就不复存在。 三、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不同之处 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不同。管理得当的危险源不会导致事故,安全隐患则很可能直接导致事故。例如,机床传动机构在高速旋转中可能将人体某一部位带入而造成伤害事故,是一个危险源。对此种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即为加装防护罩,加装防护罩后传动机构能够造成事故的本质属性虽未改变,但由于防护罩的隔离,转动机构已不能够对人造成直接伤害。如果将防护罩取消,转动机构直接暴露于

危险源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危险源安全管理控制方案

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一、风险源的识别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识别7项风险源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火灾、爆炸; 7.淹溺; 二、对风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脚手架板上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火灾、爆炸——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

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7、淹溺——深基坑积水、泥浆池,对人体造成伤害及财产损失。 三、风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风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风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风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风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七个风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餐饮后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餐饮后厨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总部食堂后厨,包括厨师、厨工、炊事机械操作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时对设备、工具及 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和处置;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餐饮操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其他不防滑的鞋类。 4.3 作业人员不得佩戴项链和其他容易坠落的饰品、挂物。 4.4 进入冷库内长时间作业,应穿戴棉服。 5 后厨卫生和食品留样要求 5.1 食堂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获取健康合格证后,才可上岗操作;健康合格证应随身携带,并

张贴在现场。 5.2 作业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正确佩戴餐饮操作服,并在专用更衣室更衣,遵守生食间进入熟食间更衣的要求;进入作业场所洗手消毒;不得随意在不同功能区域随意走动,避免交叉感染。 5.3 非工作人员禁止随意进入后厨操作间。 5.4 每天清洁作业间卫生,并采取消毒措施,保持作业间通风、干净、干燥;填写消毒记录表;消毒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执行《食堂消毒管理制度》。 5.5 每餐的食品应留样,留样时间和数量应符合当地政府卫生部门的要求;保存食品留样记录。 6 使用天然气安全操作要求 7.3.1 严格分类存放生、熟食品,禁止存放一处;用不完的生、熟食品要分类放置到冰柜中储存。 7.3.2 每天对食品加工案板、刀具、容器等进行一次消毒,并填写消毒记录表。 8 使用炊事机械安全操作要求 8.1 作业前的安全操作准备 8.1.1 检查设备、工具电源绝缘、接地等是否完好有效。 8.1.2 检查设备、工具的防护罩、联锁装置等,是否完好有效。 8.1.3 进入冷库前,应检查内部开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8.2 作业过程的安全操作要求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76534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及全体员工,以及在本公司生产区域内作业的相关方单位与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 《水泥工厂筒型储存库人工清库安全规程》 4、术语和定义 4.1危险作业:是指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或财产损失的、具有较大风险和需采取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进行的作业活动。一般指危险区域动火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大型吊装作业、预热器清堵作业、篦冷机清大块作业、水泥生产筒型库清库作业、交叉作业、高温作业。 4.2责任主体:是指对作业负有主要责任的单位或者人员。 5、职责 5.1安全生产部的职责 5.1.1负责监督《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5.1.2负责《危险作业审批表》的审核、监督执行,并在签字前检查危险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是否与《危险作业审批表》内的安全防护措施相一致。签字确认后方可允许进行危险作业。 5.1.3对各级危险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落实三级以上危险作业监督检查。 5.2危险作业部门的职责

5.2.1部门是本部门人员进行危险作业的责任主体。 5.2.2负责向危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2.3负责危险作业各项安全措施的准备、实施工作。明确作业人员、许可范围、作业风险,指定人员申请办理《危险作业审批表》,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危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5.2.4明确人员对危险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5.2.5部门安全管理干部和安全员确保落实二级以上危险作业监督检查。 5.3审批人员的职责 5.3.1审查《危险作业审批表》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5.3.2应赴危险作业现场,检查确认采取的安全措施符合所进行的危险作业要求后,方可批准危险作业。 5.3.3作业部门(车间)负责危险作业票填写以及报安全生产部审核备案。 5.3.4部门(车间)分管干部负责一级危险作业审批,部门(车间)负责人或部门分管安全干部负责二级危险作业审批;安全生产部负责人或分管安全员负责三级危险作业审批;公司安全主管领导或指定代理人负责对四级危险作业审批。 5.4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 5.4.1经常巡检作业现场,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三违”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5.4.2危险作业监督检查人员设定在一般情况下,一级为班组长,二级为部门分管干部、部门安全员,三级为部门负责人或安全部安全员,四级为公司分管作业部门的领导和安全部负责人。 5.4.3安全部人员、危险作业属地部门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干部和安全员应当对各级危险作业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5.5危险作业现场负责人的职责 5.5.1对危险作业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严禁违章指挥。 5.5.2从人、物、环境、管理方面全面辨识评价安全风险,制定安全措施,在危险作业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并全部参与危险作业人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安排人员进行危险作业。 5.5.3在危险作业区域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5.6.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5.7.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危险作业区域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5.8.6必须在危险作业现场值守,不经上级批准落实代理人员,不得离开。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

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表现; (1)安全防护装置——防护、保险、联锁、信号等装置缺少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劳动组织不合理; (7)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8)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9)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10)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11)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12)其它。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最新版)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场所;具有一定危险程度的分部分项工程,可能会产生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危险的作业;施工现场存在的符合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分类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 6、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机械维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机械维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机械维修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机械维修作业岗位的安全作业。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 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前对设备、工 具及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对生产设备进行维 修前断电措施的检查、作业后对维修现象安 全的检查等; ●负责对本车间设备的机械维修作业,在 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 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使用的台钻、手持电动工 具、砂轮机、登高梯台等设备、工具及其安 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 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

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维修间、现场维修过程发生 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可能伤害的对象 设备维修未停机维修设备或操作不当,导致肢体被设备夹伤机械伤害操作人员 进入设备内部维修,停电但未挂牌和上锁,设备意外 运行 人员伤亡操作人员维修作业操作不当或意外通电,人员接触带电部位触电操作人员 使用台钻台钻皮带防护罩损坏,或人员误操作,肢体接触设备 旋转部位 机械伤害操作人员 钻头、工件未紧固,或操作不当,作业时飞出,或钻 头作业时断裂飞出 物体打击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未及时检测维修,电动工具漏电,或使用的插座、线 路漏电 触电操作人员电动工具防护罩损坏,或操作不当,人员肢体接触工 具运行部位 机械伤害操作人员 使用砂轮机 砂轮片过期使用或砂轮变薄,造成砂轮碎片溅出伤人物体打击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砂轮机防护罩损坏,或操作不当,人员肢体接触砂轮机械伤害操作人员 登高维修登高作业时梯台安全性不良,或人员作业不当,造成 作业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操作人员 4 设备维修作业安全要求 4.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通用要求 4.1.1 作业时穿戴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1.2 作业时,携带工具包,将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放置在包内。

八大高危作业操作规程-详细好用

一、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劳保穿戴整齐,不得酒后上岗,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2.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票》和《高处作业票》等并执行其相关规定。 3.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4.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明确高温熔渣、火星等火种散落或者喷溅的区域,10米内严禁存在易燃物品。 5.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隔离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6.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确认作业周围作业环境,严禁存放易燃可燃物品,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或彻底清理易燃可燃物品。 7.在油管、油罐、喷吹罐等容器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8.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可燃气体等,应检查检测确认,距用火点15 m以内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9.维修煤气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煤气管道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10.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15%。 11.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无防雨措施的雨天,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12.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护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护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二、抽堵盲板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劳保穿戴整齐,不得酒后上岗,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2.抽堵盲板操作前,首先通知煤气防护人员及安全员到场,并通知现场周边的岗位注意现场煤气浓度变化。现场设置警戒线或者安全护栏,并有专人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空压机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空压机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动力车间固定式螺杆空压机的安全操作,包括储气罐的日常巡查。 2 主要设备和安全装置 2.1 螺杆式空压机。 2.2 压缩空气管道和干燥器。 2.3 储气罐,其容量为30L,公称工作压力(表压)为1.5MPa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 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 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使用空压机和管道 作业 空压机运行作业或者排除设备故障时,肢体 误接触设备旋转部位 机械伤害操作人员压缩空气管道、阀门承受高压时破损飞出物体打击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压机或移动空压机电气线路损坏,带电部位 裸露,人员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操作人员进入空压机现场,未佩戴耳塞,导致听力损 失 职业病操作人员 使用储气罐 作业 未定期巡视,储气罐压力升高未及时发现, 造成罐体压力超标 容器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压力安全联锁装置失效,或储气罐安全阀失 效,导致罐体压力超标 容器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 5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5.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5.2 排除空压机机械故障时,不得戴手套。

危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操作规程 1、动火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要求,遵守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焊接焊割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2、必须按规定负责组织办理《安全作业许可书》,严格落实“三不动火”原则,即没有经批准的《安全作业许可书》不动火,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现场无人监护不动火;担当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动火监护人,动火监护人要严格履行看火职责,及时处理、消除火灾隐患。 3、动火作业必须经安全主任进行作业前安全确认,作业部门或操作人员协助确认,经安全主任确认许可,落实《安全作业许可书》要求及有关防范措施后,操作人员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2、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对现场安全确认,明确高温熔渣、火星及其它火种可能或潜在喷溅的区域,该区域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存在任何可燃品(化学品、纸箱、塑料、木头及其它可燃物等),确保动火区域保持整洁,无易燃可燃品。 3、对确实无条件移走的可燃品、动火时可能影响或损害无条件移走的设备、工具时,操作者必须用严密的铁板、石棉瓦、防火屏风等将动火区域与外部区域、火种与需保护的设备有效的隔离、隔绝,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4、高处动火作业前,操作者必须辨识火种可能或潜在落下区域,明确周围环境是否放置可燃易燃品,按规定确认、清理现场,以防火种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室外进行高处动火作业时,5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5、凡盛装过油品、油漆稀料、可燃气体、其它可燃介质、有毒介质等化学

品及带压、高温的容器、设备、管道,严禁盲目动火,凡是可动可不动的火一律不动,凡能拆下来的一定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特殊情况下必须动火时,要保证容器、设备、管道处于常温、常压状态,通过切断、加装符合要求的盲板等措施保证动火设备或管道与生产系统的物料彻底隔离,动火前必须检查分析容器、设备、管道中的化学品性质及周围环境,利用空气、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水蒸汽、水等经过充分的吹扫、清洗、置换后,经反复确认无危险隐患后,方可动火;该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安全作业许可书》,并派人监火,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6、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丙烷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点须保持不少于10米的安全距离,气瓶严禁在阳光下曝晒,氧气瓶口及减压阀、阀门处不得沾染油脂、油污,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运输、储存、使用气瓶时,严禁碰撞、敲击、剧烈滚动,且气瓶要放置牢固,防止气瓶倾倒。 7、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机、气瓶(减压阀、胶管、割炬等)、砂轮、修整工具、电缆线、切割机等器具,确保其在完好状态下,电线无破损、漏电、卡压、乱拽等不安全因素;电焊机的地线应直接搭接在焊件上,不可乱搭乱接,以防接触不良、发热、打火引发火灾或漏电致人伤亡。 8、动火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对周围现场进行安全确认,整理整顿现场,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方可离开现场。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危险源存在的结果。这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由于约束条件的失控(第二类危险源)所出现的事件,并造成的人员伤害、死亡或任何损失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失控,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例如高压锅炉本身应为能量(机械能)的载体,这是第一类危险源。已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特性,可以是工作压力为10Mpa。锅炉炉体因失修而造成严重腐蚀,则应为第二类危险源。当锅炉炉体因腐蚀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小于10Mpa 时(第二类危险源特性),则可能出现的事件是锅炉爆炸。而由于锅炉爆炸这一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厂房或设备的损坏,则属锅炉爆炸所造成的事故。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两类危险源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会发生事故。例如前例中正常运作的高压锅炉,这是能量的载体,客观上存在由高压而产生的机械能,这是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只有在锅炉炉体失修、严重腐蚀这种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高压锅炉爆炸等事故。在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这种高压锅炉仍然会正常运作,而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反之,如果运作的不是高压锅炉,不存在高压产生的机械能,自然也不存在锅炉爆炸的可能性。因此,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上述中的事故,应属高压锅炉贮存的机械能在锅炉炉体失修腐蚀,使能量释放的约束条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 又如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行人这一事故。其中汽车的高速行驶具备一定的动能,这是第一类危险源,这是撞伤行人的物理本质。这样高速行驶的汽车必须在第二类危险源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将行人撞伤。例如这第二类危险源可以是驾驶员的酒后驾车。由于驾驶员的酒后驾车这一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行驶车辆失控这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才发生了行驶的车辆撞伤行人的事故。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引发汽车撞人的必要条件。当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则不会发生撞人事故。反之第一类危险源也必须存在,才有可能发生撞伤行人的事故。因为静止的汽车不具备一定的动能,自然不会发生撞伤行人的事故。因此按事故发生的轨迹交叉理论,这一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行人事故中,驾驶员的酒后驾车(第二类危险源),应属人的不安全行为,与高速行驶的汽车(第一类危险源)失控这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的意外交叉所造成的结果。如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交叉,则仍然不会发生事故。例如驾驶员酒后驾车这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已经存在,但仍然存在侥幸情况下的行驶车辆尚未失控,则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在同一时

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修订稿

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 工业安全部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工业安全部制订和修订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工业安全部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督查的职责。 重大危险源的所在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管理。 4.管理要求 车间或部门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同时确定一个安全承包人,负责所属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具体管理措施依照《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防火防爆禁烟禁火管理制度》等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维护好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滤毒罐等应急器材保持完好。 公司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每年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公司每季不得少于一次安全综合检查;车间或部门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安全综合检查。 当班操作人员必须定时对所有危险源进行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重大危险源有严重缺陷,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向车间或部门负责人报告,车间或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妥善处理,同时报告工业安全部。 重大危险源运行时,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做好运行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做与本岗位无关的事。 班组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 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合格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工业安全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维修及动火作业必须办理许可证审批手续。 车间或部门主管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安排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重大危险源区域内静电接地、搭车线、静电跨接线必须保持良好接地。谢谢分享!安全第一!谢谢观看不一样的时代学无止境看,天上有灰机!了解了啊

(完整版)叉车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叉车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各类叉车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柴油车和电动车。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负责本岗位叉车装卸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 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叉车的充电或加油过程的安全作业,严格按规定进行安全操作; ●负责本岗位叉车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 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4 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其他不防滑的鞋类。 5 叉车作业安全要求 5.1叉车驾驶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厂内机动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作业时应随身携带证书,证书由所在单位统一保管时,应随身携带证书复印件。

5.2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检查燃油储油量、电瓶电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油管、水管、排气管及各附件有无渗漏现象; ●检查车轮螺栓紧固程度及各轮胎气压是否达到规定值; ●检查转向及制动系统的灵活住和可靠性; ●检查电气线路是否有松动现象,喇叭、转向灯、制动灯及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查看叉车行驶路线的作业环境是否无异常情况,包括道路、照明、等是否正常。 5.3 叉车装卸和行驶安全要求 5.3.1 严禁酒后驾驶,行车中不准吸烟或与他人闲谈,行驶中严禁拨打手机。 5.3.2 严禁超速驾驶: ●厂内主干道上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0km; ●进出车间仓库转弯时时速不得超过5km; ●在车间内,时速不得超过3km; ●在较差的道路条件下作业,起重量应适当降低,并降低行驶速度。 5.3.3 严禁超负荷装载,装载和行驶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在装载货物时,应根据货物大小调整货叉距离,货物的重量应平均的由两货叉分搭,以 免偏载或开动的货物向一边滑脱; ●货叉插入货堆后,叉壁应与货物的一面贴紧; ●叉车开动前,应将叉架后倾到固定位置上防止货物倾倒;行驶时起重门架要后倾;将货 叉升起离地面300mm左右再行驶,距地面始终保持距离; ●搬运大体积货物时,货物挡着视线,叉车应倒车低速行驶; ●叉车开动时,必须先鸣笛、观察前后是否有人或障碍物; ●叉车转弯、进入现场必须鸣笛,减速缓行;严禁急刹车、高速转弯、行走时起升或下降 货物。 5.3.4 作业中应遵守“八不准”: ●不准将货物升高做长距离行驶; ●不准用货叉挑起翻盘的方法卸货; ●不准用货叉直接铲运危险品,易燃品; ●不准用单货叉作业; ●不准用惯性力取货; ●不准在货盘或货叉上带人作业,货叉带起后,货叉下严禁站人; ●不准用制动惯性溜放圆形或易滚动的货物; ●不准两车装载同一物体。 5.3.5 叉车中途停车,发动机空转时应后倾收回门架,发动机停车后应使滑架下落,并前倾

『安全生产』八大危险作业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八大危险作业操作规程 临时用电操作规程 1、电气设备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维修必须符合《施工临时用电规范》(JGJ46-2012)。 2、电工作业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非电工严禁进行电气作业。 3、电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酒后不准操作。 4、所有绝缘、检测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5、线路不得拴在金属脚手架、龙门架上,严禁乱拉、乱拖;各类移动电源及外部自备电源不可接入电网。灯具需要安装在金属脚手架、龙门架上时,线路和灯具必须用绝缘物与其隔离开,且距离工作面高度在3m 以上。 6、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防雨性能或有可靠的防雨设施。配电箱必须牢固、完整、严密。使用中的配电箱内禁止放置杂物。 7、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保护零线必须通过零线端子板连接。 8、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的配电箱为固定式配电箱,其箱底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配电箱不得置于地面上随意拖拉,应固定在支架上,其箱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6m,小于1.5m。 9、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制,严禁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 10、逐级漏电保护。施工现场的漏电保护开关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上安装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50—100mA ,保护该线路;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30mA 以下。 11、在开关上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开关应断电上锁并加挂安全警示标牌。 12、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所有的临时用电线路应采用耐压等级不低于500V 的绝缘导线。 1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使用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源及电器元件,并采取相应的防爆安全措施。 14、临时用电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铜芯线,并应架设在专用电杆或支架上。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

事故经过: 1、2005年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在一次重压操作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 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 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颤动不稳。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作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 1、被切割材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材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材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作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问题:上述原因分析完整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消防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以及适用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二、编制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 高安全生产率,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火 灾、坍塌、空中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亡等事故发生。2、确保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实现,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达到 目的。 3、建设过程中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避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目标。 4、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交通事故、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三、组织机构 组长:郑立军(项目经理) 副组长:陈刚(总工) 组员:范东升(工程科)、金英子(安全科)、程远(材料科) 职责:

1、项目经理的职责: 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 规程、规定和办法等,结合单位或者工程项目实际,制定 具体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制定本单位各工种安全生产 岗位责任制,并负责检查落实。 ②、认真做到“五同时”。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生产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③、在施工前,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安全措施。对新、难、险工程和不良条件下的工作场所,组织编制安全设计或安全措施,按规定报批后施工。 ④、保证各种生产建筑物、技术设备和工具等,符合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标准。组织编制全段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报经工程处批准后,积极组织力量按期完成。 ⑤、经常深入现场及时检查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现场或关键岗位要实施重点检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要定人、限时解决。对本单位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迅速采取措施并及时上报。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⑥、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重点检查新工人的“三级”教育情况,经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操作(包括一般工种调换的工人)。协助上级组织好特殊工种工人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对特种作业无操作合格证的工人不得分配工作。 ⑦、充分发挥安全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作用,保证安全监察检查人员在位到岗,保证他们履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职责。

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构成特种设备的承压锅炉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燃气、燃油和燃煤作业安全要求,包括司炉、水质化验岗位作业的安全要求,不包括煤场起重机械作业岗位的安全要求。 2 锅炉设备和安全装置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检查处置等;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 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 锅炉作业共性安全要求 4.1外部取证要求 4.1.1锅炉操作人员应获得质检部门颁发的锅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1.2锅炉水质化验人员应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锅炉水质处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1.3 煤场构成特种设备的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起重机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2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要求 4.2.1做好本班运行记录,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正确处置,并在运行记录内登记。 4.2.2 当班作业人员接班时,向前一班作业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等,并认真查阅交接班记录,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察看、报告,并采取措施。 4.2.3 锅炉运行时,锅炉房人员应两人当班。 4.3劳防用品通用要求 4.4.1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4.2 进入噪声区域应佩戴耳塞; 4.4.3 接触高温设备管道、阀门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帆布手套。 4.4禁止性要求 4.4.1进入生产区域不得吸烟; 4.4.2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锅炉现场;参观、检查等外来人员有企业人员陪同时,登记后方可进入现场。 4.5其他 4.5.1操作机组的人员必须取得该岗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操作;取得实习操作证的人员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方能上岗操作; 4.5.2 不准随意打开、拆卸、桥接和损坏锅炉安全连锁装置;锅炉运行时,禁止擅自调整锅炉上各种仪表的数据和阀门的位置; 4.5.3 严禁将手、工具和抹布伸入机器运转部位、高温部位; 4.5.4 人员离开岗位时,应与同机组其它人员联系,严禁设备在无人看管状态下运转。 5 各岗位危险源和安全操作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