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胃癌病例分析

106例胃癌病例分析
106例胃癌病例分析

106例胃癌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26T08:51:11.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姜巍[导读] 胃癌的发生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饮食营养因素、胃部疾病史等因素有关。

姜巍(黑龙江省急救中心 161005)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154-02 【摘要】本文根据5年内通过胃镜、病理诊断对1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详细阐述了胃癌的发生与精神、遗传、饮食、营养及胃部疾病等因素的关系,在诸多因素中饮食营养与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精神抑郁、高度紧张、直系亲属中有胃癌发病者、生活贫困、饮食单一,有烟酒嗜好者患慢性胃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胃息肉、胃手术后均为胃癌的高发人群。预防胃癌的几点措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水平保证饮食营养的合理调配,对有遗传倾向者,胃部疾病者要进行追踪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胃癌病因防治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年死亡率为15.41/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3.03%属第一位,对胃癌发病原因的探讨是找防治胃癌的重要途经。本文根据我院5年来内镜及病理诊断106例胃癌的资料进行病因分析,提示预防胃癌的几点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胃癌并有完整资料者106例。男77例,女29例,男女之比约3.8 :1发病年龄39~75岁,49~60岁为高发年龄。106例中农民及林区工人76例占72%。30例为市内居民占28%,(我市属山区煤城,工农大部分混合、生活环境、习惯基本相似)。就106例胃癌的发病因素做一分析。

1.1精神因素与胃癌的关系精神抑郁及精神高度紧张易使机体内因素发生改变而使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经调查了解本组病人8.5%性格内向。不善宣泻内心情感,遇事易生气,受到精神创伤不能解脱,精神长期承受沉重负担,(来自社会、家庭及对疾病的恐惧)。这部分人多为中年患者,最小年龄39岁。

1.2遗传因素与胃癌的关系肿瘤的遗传顷向已有不少报导。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本组病人中有三个家族七人患胃癌。家族中其它人胃癌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三个家族的发病如下所示: 1.

2.1父→长子胃癌,次子患胃溃疡伴浅表萎缩性胃炎。

1.2.2父→长子、次子胃癌,三子、四子均有胃病史。

1.2.3父→子胃癌,其叔父、姑父患肝癌。

上述资料支持胃癌的遗传倾向,但有些资料报导有些国家胃癌的发病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这种遗传内因素是在某些外因或诸多外因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也说明在遗传因素中不是肿瘤的遗传而是易患胃癌的倾向性。这种遗传倾向可能与酶、染色体、基因、免疫系统等异常有关。

1.3饮食、营养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有人认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虽能满足机体热能需要,但不能满足组织和细胞发挥最大正常功能的需要,从而降低机体清除毒素、化学致癌物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动物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可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很多入怀疑一些食物可致癌,如高盐、高香料食品、烹调时产生的环芳烃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霉菌、真菌污染产生的毒素等。烟酒可使胃粘膜对致癌物质敏感。不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经济发达的社会胃癌发病率低,以我地区人群调查中表现肥胖者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消瘦者,生活富足注意合理调配饮食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贫困,不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单一嗜烟酒者。不幸、忧愁、贫穷三个不利因素中生活的人发病率最高而且多为中年。

本组胃癌病人的饮食营养状况支持上述观点。我市地处东北边远山区煤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全年长达四分之三的时间多食腌制的酸白菜、碱萝卜及窖储土豆、生活较贫困的工农家庭很少吃到新鲜水果、蔬菜及蛋白食品而这部分人多喜烟酒且量较大,这可能是偏远山区和农村发病较城市居民高的原因之一。

1.4消化道疾病史与胃癌的关系

1.4.1 胃溃疡多数人认为胃溃疡可以癌变,本组中有9例有胃溃疡病史,而病史较长(10年以上)恶变年龄在43~54岁。支持胃溃疡可能癌变的观点。

1.4.2慢性胃炎不少报道认为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率为53~91%。

我院自使用胃镜以来,直观和活检的大量资料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随年龄而增加的,大部分老年胃癌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较年轻的胃癌病人伴有萎缩性胃炎的较少,而多育溃疡伴浅表-萎缩性胃炎,45例伴萎缩性胃炎的病例中,42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3例在55岁以下且有胃癌家族史者说明萎缩性胃炎也有家族遗传倾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与胃癌的发病年龄相平行,这也说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

1.4.3 胃息肉胃息肉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有人报道恶变率高达18~62%,也有人报道恶变率仅10%。本组病人发现两例腺瘤样息肉恶变,男女各1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息肉直径均大于2cm,顶部粘膜浅糜烂,术后病检癌仅在粘膜层,由此可见腺瘤样息肉易癌变,中老年人发现息肉特别是腺瘤息肉应手术切除。

1.4.4残胃癌有文献报道胃良性疾病切除后的残胃可发生癌变,发病时间短者数年,长者可达40年。本组残胃癌者3例均在胃术后10年以上。我院使用胃镜以来追踪观察13年发现部分残胃有不同程度的胆汁反流,重者致残胃炎,吻合口粘膜浅糜烂或溃疡,说明胃术后癌变发生较一般人群高,而且历时越长残胃癌发生危险性越高。

2 讨论

2.1本文对106例胃癌病因分析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饮食营养因素、胃部疾病史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饮食营养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精神抑郁高度紧张,直系亲属中有胃癌发病者,生活贫困,饮食单一,烟酒嗜好者,有慢性胃病史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胃息肉,胃_手术后为胃癌的高发人群。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 唐某,男,50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15年。近半年疼痛加剧,疼痛无规律、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差。半小时前排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迷,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化验:WBC 5×109/L,N 0。70 ,L0.25 ,M 0。04、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黏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黏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黏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橘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被布满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 讨论题、 一、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得各种临床表现。、 二、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三、患者死因就是什么? 四、结合本病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得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病理诊断: 1、慢性胃溃疡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3、肝脂肪变 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5、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 6、失血性休克 诊断依据: 1、慢性胃溃疡: 病史: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饱食后溃疡病胃液中得胃酸刺激溃疡局部得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病史: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癌变),经常呕吐(幽门狭窄)。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恶病质,低蛋白血症)。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出血),突然昏倒(失血性休克)。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癌细胞淋巴道转移) 尸检: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 唐某,男,50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15年。近半年疼痛加剧,疼痛无规律。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差。半小时前排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迷,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化验:WBC 5×109/L,N0.70,L0.25,M 0.04。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黏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黏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黏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橘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被布满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 讨论题. 一、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二、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三、患者死因是什么? 四、结合本病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病理诊断: 1、慢性胃溃疡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3、肝脂肪变 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5、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 6、失血性休克 诊断依据: 1、慢性胃溃疡: 病史: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饱食后溃疡病胃液中的胃酸刺激溃疡局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病史: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癌变),经常呕吐(幽门狭窄)。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恶病质,低蛋白血症)。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出血),突然昏倒(失血性休克)。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癌细胞淋巴道转移) 尸检: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上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约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问题3以上体格检查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解说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处于嗜睡状态,说明目前有神经系统异常。②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说明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③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可能是有

病例讨论

前言 在病理学实习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并加强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网络课程适当安排临床病例讨论(CPC),为了做好临床病例讨论,请注意以下问题: 1、课前预习:课前应抽出一定时间预习病例,熟悉病例内容并了解讨论要求,温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归纳分析:在详细阅读了病例资料后,应首先将有关资料按系统归纳分类,按病程划分阶段,明确病变在何系统,如患有多系统疾病应分清主次,看哪种疾病为主要疾病和原发性疾病,哪种疾病为继发性病变,哪种为合并症。对于复杂病例,需联系病理与临床、大体与镜下、经过与进展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3、初步诊断:经过上述归纳分析最后做出初步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除确定疾病名称外,还应进一步分型,即确定疾病的类型、阶段,以提示病变的特征(类型)和进展(分期)。如患者已死亡,还应对死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可将临床病例讨论方法归纳为“归系统、抓重点、找联系、看发展、细鉴定、定诊断”,最后还要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以修正和充实自已的认识,积累经验,为以后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 病例1 A. 3171男性42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回家卧床休息。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于伤后2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拆除原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未得明确诊断。留察4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病理病例分析题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 男,65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右足趾变黑、坏死。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 唐某,男,50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15年。近半年疼痛加剧,疼痛无规律。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差。半小时前排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迷,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化验:WBC 5×109/L,N 0.70 ,L 0.25 ,M 0.04。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黏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黏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黏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橘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被布满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 讨论题. 一、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二、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三、患者死因是什么? 四、结合本病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病理诊断: 1、慢性胃溃疡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3、肝脂肪变 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5、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 6、失血性休克 诊断依据: 1、慢性胃溃疡: 病史: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饱食后溃疡病胃液中的胃酸刺激溃疡局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病史: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癌变),经常呕吐(幽门狭窄)。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恶病质,低蛋白血症)。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出血),突然昏倒(失血性休克)。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癌细胞淋巴道转移) 尸检: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肿瘤病例分析

肿瘤病例分析唐某,男,50岁,上腹部周期性疼痛15年。近半年疼痛加剧,疼痛无规律。经常呕吐。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差。半小时前排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突然昏迷,急诊入院。体检:消瘦,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8/5Kpa,心音快而弱。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化验:WBC 5×109/L,N 0.70 ,L 0.25 ,M 0.04。入院后出血不止,血压急剧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全身水肿,两下肢及背部为甚。胸腹腔内分别有500ML淡黄色澄清液体。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黏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黏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型腺体已穿过黏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橘红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肾小管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被布满针尖大小伊红色颗粒。 讨论题. 一、作出病理诊断,并按病变发展解释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二、肝,肾发生什么病变,分析其原因。 三、患者死因是什么? 四、结合本病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病理诊断:

1、慢性胃溃疡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3、肝脂肪变 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5、胸腹腔积水及全身浮肿 6、失血性休克 诊断依据: 1、慢性胃溃疡: 病史:上腹部疼痛15年,常在饭后1~2小时疼痛发作(饱食后溃疡病胃液中的胃酸刺激溃疡局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胃癌伴左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转移: 病史:近二年余疼痛无规律,近半年腹痛加剧(癌变),经常呕吐(幽门狭窄)。两个月来,面部及手足浮肿,尿量减少,食欲极差(恶病质,低蛋白血症)。半小时前排黑色柏油样大便,并呕吐鲜血(出血),突然昏倒(失血性休克)。两腋下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显着肿大,质硬。(癌细胞淋巴道转移)尸检:胃小弯幽门区有4cm×5cm×5cm肿块一个,质硬,表面出血坏死呈溃疡状。取肿块处胃粘膜作病理检查,镜下见局部正常胃粘膜破坏,异型细胞生长,细胞大,核大,染色深,可见不对称核分裂像,腺上皮增生,腺体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异体已穿过粘膜肌层浸润达胃肌层及浆膜。 3、肝脂肪变: 尸检:肝大、黄色、质软、油腻,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之圆形空泡,核被挤向一侧,无异型性,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胃癌造成的严重营养不良,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

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19.6u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教学条件>>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 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

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 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 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 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 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③上消化道出血:

医学临床病例分析题 - 副本

病例分析 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19.6u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 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5分)

53个经典病例分析及答案

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 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109/L,尿蛋白(++),比重,镜检(-),BUN: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 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5分) 1.冠心病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外科学病例分析

病案分析 某女,65岁,因右下腹痛并自扪及包块5小时而急诊入院,伴有腹胀、呕吐不适,既往无类似发病史。体检:T 37.8℃,P 98次/分,R 20次/分,BPl05/70mmHg,腹部查体:腹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于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圆形肿块,约4x3cm 大小,有压痛、界欠清,且肿块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下方。实验室检查:WBC 5.OxlO9/L,N78%,尿常规正常。试述诊断及其依据,处理原则。 答案要点:最可能的诊断是嵌顿性股疝。 依据:①右下腹痛并自扪及包块6小时;②有腹胀呕吐,类似肠梗阻表现;③有轻度毒性反应或是中毒反应,如T 37.8℃,P101次每分,细胞中性分类78%;④腹股沟区包块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下方,即股管处。 处理原则:应予急诊手术治疗,由于嵌顿时间短,局部症状轻,中毒反应轻,估计疝内容物尚未至绞窄坏死,术式为疝囊高位结扎及McVay疝修补术,或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嵌顿时间短,未致水电解质失衡,术前仅需做一般性处理即可 病案分析 1.45岁男性,高山滑雪时身体失去平衡,摔至雪道两旁木护栏上,出现昏迷。人院后查:血压70/30mmHg,脉搏112次/分,颜面苍白,四肢湿冷,神志模糊。腹腔穿刺抽到不凝血。试述抢救治疗原则和措施。 答案要点:积极抗休克治疗,重点检查有无脑胸腹的合并伤。腹腔穿刺已证实有腹腔内出血,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尽早行剖腹探查术。剖腹探查应先迅速控制明显出血点;根据受伤情节和体征,最怀疑哪个脏器就先探查哪个脏器;凝血块附着处一般为出血处;控制出血后按顺序系统、有序地探查,以决定有效、适宜的术式,减轻创伤,缩短手术及低血压时间。2.一中年男性不慎从飞驰的汽车上摔下,伤后自觉呼吸困难伴左季肋部疼痛,被人急送至医院。入院后检查:血压80/55mmHg,脉搏108次/分,呼吸28次/分,神志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气管向右侧移位,左侧胸廓饱满,捻发音(+),并可触及骨擦感,叩诊浊音,左侧呼吸音减弱,心律齐;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以左上腹为甚,伴反跳痛,肝浊音界无缩小,左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不凝血。化验检查:Hb78g/L,WBC 13.5×109/L;尿常规:RBC30~50/HP。 试述(1)此病人的诊断是什么?(2)诊断依据(3)抢救治疗原则。 答案要点:(1)诊断复合伤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血气胸 闭合性腹外伤:脾破裂、左肾挫裂伤 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闭合性胸外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气管向右侧移位,左侧胸廓满, 捻发音(+),并可触及骨擦感,叩诊浊音,左侧呼吸音减弱。 脾破裂: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以左上腹为甚,伴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不凝血。化验检查:Hb78g/L。 左肾挫裂伤:左肾区叩击痛(+),尿常规:RBC30~50/HP。 失血性休克:血压80/55mmHg,脉搏108次/分,面色苍白、四冷; (3)抢救治疗原则:在积极输血补液抗休克的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病例分析】 1.12岁女病人,发热(体温38—39℃)四天,伴有咳嗽、全腹疼痛。检查右下肺有湿罗音,全腹轻度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稀薄无臭味脓汁。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简述治疗方案。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106例胃癌病例分析

106例胃癌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26T08:51:11.5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姜巍[导读] 胃癌的发生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饮食营养因素、胃部疾病史等因素有关。 姜巍(黑龙江省急救中心 161005)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154-02 【摘要】本文根据5年内通过胃镜、病理诊断对10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详细阐述了胃癌的发生与精神、遗传、饮食、营养及胃部疾病等因素的关系,在诸多因素中饮食营养与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精神抑郁、高度紧张、直系亲属中有胃癌发病者、生活贫困、饮食单一,有烟酒嗜好者患慢性胃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胃息肉、胃手术后均为胃癌的高发人群。预防胃癌的几点措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水平保证饮食营养的合理调配,对有遗传倾向者,胃部疾病者要进行追踪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胃癌病因防治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年死亡率为15.41/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3.03%属第一位,对胃癌发病原因的探讨是找防治胃癌的重要途经。本文根据我院5年来内镜及病理诊断106例胃癌的资料进行病因分析,提示预防胃癌的几点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胃癌并有完整资料者106例。男77例,女29例,男女之比约3.8 :1发病年龄39~75岁,49~60岁为高发年龄。106例中农民及林区工人76例占72%。30例为市内居民占28%,(我市属山区煤城,工农大部分混合、生活环境、习惯基本相似)。就106例胃癌的发病因素做一分析。 1.1精神因素与胃癌的关系精神抑郁及精神高度紧张易使机体内因素发生改变而使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经调查了解本组病人8.5%性格内向。不善宣泻内心情感,遇事易生气,受到精神创伤不能解脱,精神长期承受沉重负担,(来自社会、家庭及对疾病的恐惧)。这部分人多为中年患者,最小年龄39岁。 1.2遗传因素与胃癌的关系肿瘤的遗传顷向已有不少报导。胃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本组病人中有三个家族七人患胃癌。家族中其它人胃癌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三个家族的发病如下所示: 1. 2.1父→长子胃癌,次子患胃溃疡伴浅表萎缩性胃炎。 1.2.2父→长子、次子胃癌,三子、四子均有胃病史。 1.2.3父→子胃癌,其叔父、姑父患肝癌。 上述资料支持胃癌的遗传倾向,但有些资料报导有些国家胃癌的发病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这种遗传内因素是在某些外因或诸多外因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也说明在遗传因素中不是肿瘤的遗传而是易患胃癌的倾向性。这种遗传倾向可能与酶、染色体、基因、免疫系统等异常有关。 1.3饮食、营养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有人认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虽能满足机体热能需要,但不能满足组织和细胞发挥最大正常功能的需要,从而降低机体清除毒素、化学致癌物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动物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可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很多入怀疑一些食物可致癌,如高盐、高香料食品、烹调时产生的环芳烃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霉菌、真菌污染产生的毒素等。烟酒可使胃粘膜对致癌物质敏感。不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经济发达的社会胃癌发病率低,以我地区人群调查中表现肥胖者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消瘦者,生活富足注意合理调配饮食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贫困,不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单一嗜烟酒者。不幸、忧愁、贫穷三个不利因素中生活的人发病率最高而且多为中年。 本组胃癌病人的饮食营养状况支持上述观点。我市地处东北边远山区煤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全年长达四分之三的时间多食腌制的酸白菜、碱萝卜及窖储土豆、生活较贫困的工农家庭很少吃到新鲜水果、蔬菜及蛋白食品而这部分人多喜烟酒且量较大,这可能是偏远山区和农村发病较城市居民高的原因之一。 1.4消化道疾病史与胃癌的关系 1.4.1 胃溃疡多数人认为胃溃疡可以癌变,本组中有9例有胃溃疡病史,而病史较长(10年以上)恶变年龄在43~54岁。支持胃溃疡可能癌变的观点。 1.4.2慢性胃炎不少报道认为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率为53~91%。 我院自使用胃镜以来,直观和活检的大量资料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随年龄而增加的,大部分老年胃癌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较年轻的胃癌病人伴有萎缩性胃炎的较少,而多育溃疡伴浅表-萎缩性胃炎,45例伴萎缩性胃炎的病例中,42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3例在55岁以下且有胃癌家族史者说明萎缩性胃炎也有家族遗传倾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与胃癌的发病年龄相平行,这也说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 1.4.3 胃息肉胃息肉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有人报道恶变率高达18~62%,也有人报道恶变率仅10%。本组病人发现两例腺瘤样息肉恶变,男女各1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息肉直径均大于2cm,顶部粘膜浅糜烂,术后病检癌仅在粘膜层,由此可见腺瘤样息肉易癌变,中老年人发现息肉特别是腺瘤息肉应手术切除。 1.4.4残胃癌有文献报道胃良性疾病切除后的残胃可发生癌变,发病时间短者数年,长者可达40年。本组残胃癌者3例均在胃术后10年以上。我院使用胃镜以来追踪观察13年发现部分残胃有不同程度的胆汁反流,重者致残胃炎,吻合口粘膜浅糜烂或溃疡,说明胃术后癌变发生较一般人群高,而且历时越长残胃癌发生危险性越高。 2 讨论 2.1本文对106例胃癌病因分析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饮食营养因素、胃部疾病史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饮食营养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精神抑郁高度紧张,直系亲属中有胃癌发病者,生活贫困,饮食单一,烟酒嗜好者,有慢性胃病史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胃息肉,胃_手术后为胃癌的高发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