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1、对地形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对水文的影响:

⑴、对河流的影响

①.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②. 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⑵、对湖泊的影响

①.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 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⑶、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⑷、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 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 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 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⑸、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

⑴、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⑵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⑶、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热带经济作物、地中海气候的水果园艺业等、喜光喜阴作物等)

5、对交通的影响:

⑴、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⑵、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⑶、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⑷、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⑸、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⑹、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⑴、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

⑵、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7、对水电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8、对旅游业的影响:

⑴、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

⑵、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⑶、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

9、对战争的影响----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功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

10、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

11、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⑴、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如北欧的酸雨

⑵、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⑶、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

12、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

⑴、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

⑵、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⑶、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

13、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⑴、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

⑵、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

⑶、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

⑷、对服饰的影响

①.光照强,风沙大的地区,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饰特点

②.气温低的地区,如蒙古族的服饰特点

1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专题三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衡山)

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衡山) ——13级地理科学2班4组 一、实习任务 1.实习目的与任务概述 通过攀登衡山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收集,并且进行记录与拍照,使用通风干湿表和空盒气压计对于每一个选点的气压和气温进行数据记载,并对于选点的海拔、经纬度和测量时间做出简单记载。在下山回到基地之后对于所登记数据进行汇总,做出相应的图表,最后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规律。 2.实习时间:2014年11月22日 3.实习路线 衡山基地——介石林——半山亭——慈爱亭——铁佛寺——湘南寺——南天门——天王殿——祝融峰 4.实习仪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仪器:滴管,蒸馏水,通风干湿表,空盒气压计,GPS (2)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通风干湿表: a.温度计的水银柱:检查通风干湿表温度计的水银柱是否 连接。 b.仪器精度:检查2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其差值不 超过0.2℃。

c.测量时应选在空旷的地方,且人应远离仪器。 d.读数时,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②空盒气压计: a.挤压气囊时,气压不应高于106kpa。 b.测量时,应将空盒气压计水平放置。 ③ ④ 二、实习内容 11月22日上午八点,在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登山,进行气象实验。 测量内容如下表:

间修正值为0。湿表编号354号,在-20℃~+32.5℃之间修正值为0。 由以上图表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数据测量可得,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的海拔的上升,单位面积垂直上方空气柱的体积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气压将

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小。 (2)总体而言,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但在基地测量中,因为清晨气温尚未完全回升,在基地出现不同于其他点的低温。在介石林和半山亭的测量中,由于太阳逐渐升起气温开始回升,半山亭的温度稍高于介石林,但是高幅不大。另外,在南天门和祝融峰,因为人流量比较多,气温测量有一定误差,但是总体上来说,气温都是遵循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的。 (3)在上山过程中,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总体是呈下降趋势。其中,在介石林中,所测量地区位于林荫树下人迹罕至之处,太阳辐射弱,湿度有一个超出规律的变化。同理,在铁佛寺和湘南寺的测量中出现相关波动。但总体上,随时间接近正午,太阳辐射增强,气温上升,大气饱和水汽压增大,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 三、实习总结 今天我们在熊老师和郭老师的带领下,攀登上南岳最高峰祝融峰。我们熟悉掌握了通风干湿表和空盒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总结出气压和气温以及相对湿度与海拔变化之间的相关规律。一路上我们一边实习一边记载,在野外实习收获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人生经历中也受益匪浅。这是衡山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实习过程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天。

(完整版)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1、对地形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对水文的影响: ⑴、对河流的影响 ①.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②. 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⑵、对湖泊的影响 ①.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 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⑶、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⑷、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 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 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 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⑸、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 ⑴、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⑵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⑶、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环境对于工业的布局的影响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环境对于 工业的布局的影响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环境对于工业的布局的影响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 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 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 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 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 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 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 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 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 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 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 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 情景导入【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 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精品教案】《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卢成树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试标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总分结构进行阐述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清晰,脉络一致生物进化、灭绝和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两个小标题是并列关系。结合考试标准,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在生物进化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环境反而来对生物也有影响,最后是人类活动这个特殊的自然地理要素(书本用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的编写是以生物要素为例来对应课标,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整体性,需要再设计,笔者把课标的“某自然地理要素”限定为以蕨类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要素,从教材出发,又落在教材上。以“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展开设计,将主要内容融合在五个问题中。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并概括蕨类植物生长环境,说出蕨类植物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②结合已学,通过获取表格信息,正确填写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进化序列,识记相应地质年代。 ③通过解读图形信息,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得到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原因,识记两个生物灭绝的时期,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计算家庭碳足迹,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提高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科普,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技能,比如读图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喜欢没有听过的知识。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对较多信息难以整理成较完整的体系,渴望增强读图和推理能力。教材中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没有详细介绍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需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学重点】:根据省考试标准,确定生物进化的序列,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为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教材文字和学生能力,确定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灭绝的影响为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到微课、希沃授课助手、mindmanager思维导图,碳足迹计算器APP等,直观性强,增强知识的动态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蕨类植物,说明桫椤这种蕨类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意图:以仿真蕨类植物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已知,为后续做良好开端。 过渡:为什么同时代的其他蕨类植物灭绝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已蕨类植物为例,通过“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学习本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节一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前半段,回答:“一问以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生长在何处”。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后半段,结合课本P66-P67阅读部分,回答:“二问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如何影响生物进化?” 意图:学生能够将视频有用的文字、图片信息和已学知识,将蕨类的生长环境通

微专题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微专题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知识构建】 【知识补充精析】 2.对水文的影响: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3.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 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与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5.对交通的影响 (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7.对水电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8.对旅游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 (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 9.对战争的影响----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功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 10.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 12.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 (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 (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3)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 1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 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 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回答1~3题。 1.图示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B.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C.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气候凉爽 D.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1.B 2.C 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 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 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化学能分解 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 力能 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 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 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 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 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 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 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 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 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 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 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气候要素特征描述

【自学】 【定标自学】总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对话】 【问题情境1】气温影响因素的分析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1 图2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评价1】 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问题情境2】气候特征描述 读图,回答问题。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评价】 1.(2013·山东文综,5)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015·海南地理,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2.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3.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2014·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4~5题。 4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5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6.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B.上海C.开普敦D.悉尼 (2011·四川文综,12~13)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9~10题。

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设计探究

微专题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精析】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有光照、热量、降水量、昼夜温差及气象灾害等,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1.主要气候类型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我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比较、评价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1.分析角度 (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2. 农业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了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 由于农业生产时会大量的砍伐植物,谁将会没有阻挡,造成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气候要素知识整合

高考地理气候要素知识整合 目录 一、气候类型 (一)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二)非地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二、气候要素分析 (一)气温要素 1、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2)气温的水平分布 (3)等温线走向的判读方法 2、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3、气温特征的描述 4、影响气温的因素 (二)降水要素 1、降水的规律 (1)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 (2)降水的水平分布 2、降水特征的描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干旱的因素 (三)风要素 1、风向 (1)影响风向的因素 (2)风向的判读 2、风力 (1)影响风力的因素 (2)风力的判读 (3)影响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因素 (4)开发风能的条件 (四)气候特征的描述 1、描述某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2、描述某大区域气候特征 (五)气候成因的分析 三、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一)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2、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3、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4、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对人口、城市、建筑的影响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气候对工业的影响 4、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5、气候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6、气候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7、气候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8、气候对能源资源的影响 9、气候对旅游的影响 四、参考答案

一、气候类型 (一)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注意】1、该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查,需要考生从海陆位置、纬度分布两方面把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该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查,还需要考生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如0°、180°、东西经60°、东西经120°、西经100°、东经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纬60°等等),能够准确定位,判断气候类型。 【典型例题1】 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图8为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 描述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指出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的气候类型。

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导学案

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导学案 知识精析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有光照、热量、降水量、昼夜温差及气象灾害等,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主要气候类型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1.分析角度 (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2. 农业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了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 由于农业生产时会大量的砍伐植物,谁将会没有阻挡,造成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3)土地盐碱化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卢成树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试标准】: 本节教材以总分结构进行阐述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清晰,脉络一致生物进化、灭绝和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两个小标题是并列关系。结合考试标准,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在生物进化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环境反而来对生物也有影响,最后是人类活动这个特殊的自然地理要素(书本用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的编写是以生物要素为例来对应课标,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整体性,需要再设计,笔者把课标的“某自然地理要素”限定为以蕨类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要素,从教材出发,又落在教材上。以“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展开设计,将主要内容融合在五个问题中。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并概括蕨类植物生长环境,说出蕨类植物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②结合已学,通过获取表格信息,正确填写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进化序列,识记相应地质年代。 ③通过解读图形信息,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得到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原因,识记两个生物灭绝的时期,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计算家庭碳足迹,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提高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科普,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技能, 比如读图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喜欢没有听过的知识。 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对较多信息难以整理成较完整的体系,渴望增强读图和推理能 力。教材中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没有详细介绍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 人类活动 对环境变迁的影响需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学重点】:根据省考试标准,确定生物进化的序列,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 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为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教材文字和学生能力,确定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灭绝的影响 为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到微课、希沃授 课助手、mindmanager 思维导图,碳足迹计算器 APP 等,直观性强,增强知识的 动态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蕨类植物,说明桫椤这种蕨类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意图:以仿真蕨类植物引入,弓I 发学生兴趣,调动已知,为后续做良好开端。 过渡:为什么同时代的其他蕨类植物灭绝了, 它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已蕨 类植物为例,通过“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学习本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环节一■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前半段,回答:“一问以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生长在何处”。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后半段,结合课本 P66-P67阅读部分,回答:“二问桫椤为代 表的蕨类植物如何影响生物进化?” 意图:学生能够将视频有用的文字、图片信息和已学知识,将蕨类的生长环境通 ? * 壹 _ -- 宣 宅二八*=君仝 £学 =-』 zi - - -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据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本书绪论曾扼要地讨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基本内容。这 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以图建立关于这个研究 对象的立体的和动态的观念,并以此作为以后深入阐述其各种基本规律的出 发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分层性。整个地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 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这些地球圈层称为地圈(图2.l)。 地球的外部笼罩着大气圈,其中还可再分为散逸层、电离层、中间层、 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圈的下垫面是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地球固体部 分的外层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刚体部分),岩石圈的表层分布着很 薄的一层沉积岩石圈及地表风化壳和土被层;岩石圈以下的地球内部是地幔 的大部和地核;此外,在海陆表面还存在生命物质,它们组成生物圈。所有 这些地圈的组合形式具有两种类型: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 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而 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 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这后一种组合形式的四个地圈不仅是紧密地接触, 而且是多方面地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比较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 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的一个复合圈层,即地理圈。 它镶嵌于地球的表层,以自己的表面朝向宇宙空间,正像一个包围着(固 体)地球的“壳”。因此,人们也把自然地理环境称作“地理壳”。这个名 称突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外形和空间位置。 然而,要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位置,即确定它的范围和边界,却是 一个棘手的科学课题。我们知道,客观物体的边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 类是突变的鲜明边界。这类边界在空间上呈一个面(没有厚度),界面两侧

气候要素特征描述

【自 学】 【对话】 【问题情境1】气温影响因素的分析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1 图2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 目录 世界地理 学案序号 课题 气候要素特征描述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1 编写人 滕祖华 审核人 高二地理组 学科联系人签字 管西森 学习 目标 1、 分析影响气候要素的因素 2、 掌握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的特征分析

【评价1】 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问题情境2】气候特征描述 读图,回答问题。据图乙分析,与 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 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 要因素是什么? 【评价】1.(2013·山东文综,5)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015·海南地理,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2.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3.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2014·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 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读图,回答4~5题。 4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5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6.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中地理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专题

微专题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精析】 1.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1)根据工业的环境要求 2. (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①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图1中A处。 ②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如图2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 ③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图3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④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图4中的A、B处。

(2)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图5河流由A流向B,在选择时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化工厂宜布局在D处。 3.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示意图 填表完成不同污染类型企业的布局 【高考例析】(新课标I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任答1点)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任答1点)(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任答1点)(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数据中心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角度作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通信、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数据需求大,接近用户,且多高端人才,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2)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如根据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可以判断其政策支持力度大;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根据图中贵安新区与贵阳距离的较近,可以判断其贵安新区距离贵阳近,基础设施较好。益处的实质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地

微专题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微专题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微专题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知识构建】 【知识补充精析】 2.对水文的影响: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3.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 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与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5.对交通的影响 (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7.对水电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8.对旅游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 9.对战争的影响----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功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 10.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 12.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 (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 (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3)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 1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 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 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回答1~3题。 1.图示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B.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C.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气候凉爽 D.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3.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沙漠气候,火烈鸟天敌少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鱼类资源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2017·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