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讲义1

药物化学讲义1
药物化学讲义1

绪论

听课目的:

应掌握执业必备的药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其中以药物的名称、结构、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为主,强调药物作用的化学本质,注重药物体内代谢引发的化学变化,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理解这些变化和相互作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熟悉特殊管理药物的药物化学知识。

什么是药物?

什么是药物化学?

一、药物化学及其研究内容

药物通常是指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或诊断作用的物质,以及对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具有功效的物质。

化学药物是以化合物作为其物质基础,以药物发挥的功效(生物效应)作为其应用基础,可以是无机的矿物质或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或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得到的有效单体,以及通过发酵方法得到的抗生素等等。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这类既具有药物的功效,同时又有确切化学组成的药物,即化学药物。是融合化学学科和生命科学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合成、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新药设计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药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大致为:

①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②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

③寻找和发现新药。创制和发现新药已成为药物化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药物化学的发展

1.人们对药物的应用是源于天然产物,特别是植物。

2.天然药物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是天然药物产生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

3.从有机化合物中寻找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提出了药效团的概念,指导人们开始有目的的药物合成研究。

4.实验药理学推动了药物化学的发展。

5.30年代磺胺药物的发现,发展了利用体内代谢产物进行新药设计和研究,创立了药物的抗代谢作用机制学说;

6.40年代青霉素用于临床,开创了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抗生素的思路。

7.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对体内的代谢过程,身体的调节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蛋白质、酶、受体、离子通道等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8.60年代对受体的深人研究促进了对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发展。药物化学的发展由盲目的设计到有目的的合理设计,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化学的理论。

9.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图像学技术应用,使药物设计更加合理、可行

10.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为新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靶点。

三、药物的质量与杂质控制

化学药物是对疾病有预防、治疗等用途的化学物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药品的质量首先取决于药物自身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即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副作用的产生,一方面来自药物对体内其他受体、酶、器官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

可能来自药物中存在的杂质或药物的代谢产物。

药物的杂质是指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引进或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

四、药物的名称

举例: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是对有效成分的官方约定统一使用的的通用名称,例如阿莫西林。

药物的化学名是根据其化学结构式来进行命名的,以一个母体为基本结构,然后将其他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标出。化学命名的基本原则是从化学结构选取一特定的部分作为母体,规定母体的位次编排法,将母体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视为其取代基,对于手性化合物规定其立体构型或几何构型。

例如:

阿莫西林,(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药物的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保护自己开发产品的生产权和市场占有权而使用的名称,以此来保护自己并努力提高产品的声誉。

药物的三种名称在药品的说明书中都会同时出现,但在药品的标准和国家药典中只有药品通用名和化学名。

练习题:

A型题:

1.药物化学被称为()

A.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

B.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C.化学与生物化学的交叉学科

D.化学与生理学的交叉学科

E.化学与病理学的交叉学科

[答疑编号91100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解析】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和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一、考试题型

药学专业知识(二)

药化56题(40%)

药剂84题(60%)

时间150分钟

二、新版药物化学新特点(考试大纲 P131)

1.新大纲除总论,对各章药物的要求分两类

第一类:(相当于过去的掌握)化学名、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第二类:(相当于过去的熟悉和了解)结构(结构特点)和用途;

药物数目增加,考试难度提高。

2.全书共35章,按系统分10大单元(篇),增加4个新章。

新增加的章:

①15章改善脑功能药物;

②25章平喘药;

③28章胃动力药和止吐药;

④33章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涉及药多的章:

①4章抗生素;

②5~9章抗菌抗结核抗病毒等;

③11章抗肿瘤;

④12~16章中枢神经系统;

⑤17~18章传出神经系统;

⑥19~24章心血管;

⑦31~33章内分泌。

三、2008年执业药师考试卷面分析

说明:数据来源于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2008年执业药师考试各章试题分布表(数据来源于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2008年试题特点分析:

1.各章题的比例与章基本相符(全书35章,56题);

2.大部分以章或系统内容出题,但综和性的题不少;

3.内容涉及基本原理,重点药物的化学名、化学结构特点、药物分类、理化性质、代谢和用途,难度增加,门槛提高,体现新大纲的特点是“以用定考”,侧重于考核分析能力,注重与执业药师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4.结构式的内容占了一定比例(7题,12%);

5.新大纲出现的新药占一定的比例(14题,24%)。

四、练习题及试题举例

执业药师考试试题类型三种题型:最佳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多选题。

答题方式:选择,在答题卡上涂黑

(一)最佳选择题

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其中只有一个

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题干1.※ ※ ※ ※ ※ ※ ※ ※ ※ 是

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例题

1.指出下列哪个药物不是钙通道阻滞剂()

A.维拉帕米

B.地尔硫

C.氨氯地平

D.普罗帕酮

E.桂利嗪

[答疑编号91100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二)配伍选择题

一组试题(2至4个)共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试题2~4个

1。。。。。。。

2。。。。。。。

3。。。。。。。

(可选一次,也可重复选,也可不选)

例题

A.青霉素钠

B.氯霉素

C.头孢羟氨苄

D.红霉素

E.阿米卡星

1.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半合成卡那霉素衍生物

[答疑编号91100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2.长期或多次服用可损害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疑编号91100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3.是一种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

[答疑编号91100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三)多选题

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干1、※ ※ ※ ※ ※ ※ ※ ※ ※是

A、B、C、D、五个备选答案

例题

下列各药物中哪些属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A.氟尿嘧啶

B.巯嘌呤

C.顺铂

D.环磷酰胺

E.甲氨蝶呤

[答疑编号91100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E

五、讲课方法和学习方法

1.讲课方法:

(1)紧扣大纲(以用定考)重点突出重点、难点、考点;

(2)多讲化学,少讲药理,以点带面;

(3)用少量习题讲解题思路。

2.学习方法:

(1)先听课,后做题,按章做,再综合;

(2)做模拟习题要适量;

(3)紧扣大纲,复习重点,不抠非考点的知识;

(4)适合自己的方法。

3.讲课进度(先学第5章)

第一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药效,结构决定功能。

影响药物产生药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

1.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

药物服用〉进入血液循环〉组织分布

2.药物与受体的作用

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和生化的变化,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方面依赖于药物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该结构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药物和受体的结合方式。药物和受体的结合方式有化学方式和物理方式。

药物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药效作用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而与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关系较少;另一类是结构特异性药物:药物的作用依

赖于药物分子特异的化学结构,该化学结构与受体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影响,因此化学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药效。而大多数药物属于结构特异性药物。结构特异性药物中,能被受体所识别和结合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又称为药效团。受体与药物的结合实际上是与药物结构中药效团的结合,这与药物结构上官能团的静电性、疏水性及基团的大小有关。(钥匙和孔)

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

(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和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在对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在人体中,大部分的环境是水相环境,体液、血液和细胞浆液都是水溶液,药物要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为亲水性)。而药物在通过各种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时,这些膜是由磷脂所组成的,又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称为亲脂性)。由此可以看出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药学研究中,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用P来表示,其定义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由于生物非水相中药物的浓度难以测定,通常使用在正辛醇中药物的浓度来代替。C org 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 W表示药物在水中的浓度。P值越大,则药物的脂溶性越高,为了客观反映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常用其对数lgP来表示。

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药物的水溶性因素比较多,当分子中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官能团的离子化程度较大时,药物的水溶性会增大。相反若药物结构中含有较大的脂环等非极性结构时,则导致药物的脂溶性增大。

各类药物因其作用不同,对脂溶性有不同的要求。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吸人性的全身麻醉药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其麻醉活性只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最适lgP在2左右。

二、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子型,脂不溶)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脂溶)同时存在于体液中。通常药物以非解离的形式被吸收,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后,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解离形式而起作用。

酸性药物解离:HA+H20A- + H30+

碱性药物解离:B+H20BH+ + OH-

药物的解离常数(pK a,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值)

由于体内不同部位,pH的情况不同,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使解离形式和未解离形式药物的比例发生变化,这种比例的变化与药物的解离常数和体液介质的pH有关,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酸性药物:

对酸性药物,环境pH越小(酸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

碱性药物:

对碱性药物,环境pH越大(碱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

根据药物的解离常数(pK a)可以决定药物在胃和肠道中的吸收情况,同时还可以计算出药物在胃液和肠液中离子型和分子型的比率。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和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的胃液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如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在胃中几乎全部呈解离形式,很难吸收;而在肠道中,由于pH值比较高,容易被吸收。碱性极弱的咖啡因和茶碱在酸性介质中解离也很少,在胃中易被吸收。强碱性药物如胍乙啶在整个胃肠道中多是离子化的,以及完全离子化的季铵盐类和磺酸类药物,消化道吸收很差。

三、药物结构的官能团对药物理化性质及药效的影响

药物结构中不同的官能团的改变可使整个分子的理化性质、电荷密度等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或影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转运,最终影响药物的药效,有时会产生毒副作用。

1.烃基

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离解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2.卤素

卤索是很强的吸电子基,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及药物作用时间。

3.羟基和巯基

引入羟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4.醚和硫醚

醚类化合物由于醚中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碳原子具有亲脂性,使醚类化合物在脂-水交界处定向排布,易于通过生物膜。

5.磺酸、羧酸、酯

磺酸基的引入,使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解离度增加,不易通过生物膜,导致生物活性减弱,毒性降低。羧酸成盐可增加水溶性。

羧酸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

6.酰胺

在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因此酰胺类药物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7.胺类

第二节药物的电子云密度与立体结构和药效的关系

电子云密度和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一、药物的电子云密度和药效的关系

量子力学理论〉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

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密度分布的一种形象描述。原于核位于中心。

受体和酶都是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分子从组成上来讲是由各种氨基酸经肽键结合而成,在整个蛋白质的链上存在各种极性基团造成电子云密度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的电子云密度较高,形成负电荷或部分负电荷;有些区域电子云密度比较低,即带有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如果药物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正好和受体或酶的特定位点相适应时,由于电荷产生的静电引力,有利于药物分子与受体或酶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药

物-受体或药物-酶的复合物。

二、药物的立体结构和药效的关系

在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时,两者之间原子或基团的空间互补程度对药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来自药物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有:药物结构中官能团间的距离,药物结构中取代基的空间排列,以及药物的手性中心。(举例,钥匙)

(一)药物分子的手性和手性药物

当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如果分子中的手性是由于原子和原子团围绕某一点的非对称排列而产生的,这个点就是手性中心)后,得到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

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对映异构体之间在生物活性上有时存在很大的差别,有时还会带来代谢途径的不同和代谢产物毒副作用的不同。近年来,人们将含有手性中心的药物称为手性药物,以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药效、毒理及体内代谢内容为主的研究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手性药物的对映体之间药物活性的差异主要有:

1.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

2.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相同的药理活性,但强弱不同

3.对映异构体中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活性

4.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相反的活性

5.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

(二)药物的几何异构与官能团空间距离

几何异构是由双键或环的刚性或半刚性系统导致分子内旋转受到限制而产生的。由于几何异构体的产生,导致药物结构中的某些官能团在空间排列上的差异,不仅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且也改变药物的生理活性。例如己烯雌酚,其反式异构体中两个酚羟基排列的空间距离和雌二醇的二个羟基的距离近似,表现出与雌二醇相同的生理活性,而顺式异构体中两个羟基的排列距离比较短,而不具有雌激素活性。

(三)药物的构象与生物活性

构象是由分子中单键的旋转而造成的分子内各原子不同的空间排列状态,这种构象异构体的产生并没有破坏化学键,而产生分子形状的变化。药物分子构象的变化与生物活性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这是由于药物与受体间相互作用时,要求其结构和构象产生互补性,这种互补的药物构象称为药效构象。药效构象不一定是药物的最低能量构象。

第三节键合特性和药效的关系

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时的键合形式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时,一般是通过键合的形式进行结合,这种键合形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二大类。

1.共价键键合类型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与发生的有机合成反应相类似。共价键键合类型多发生在化学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上.例如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对DNA中鸟嘌呤碱基产生共价结合键,产生细胞毒活性。

2.非共价键的键合类型是可逆的结合形式,其键合的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1)氢键氢键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非共价作用形式,也是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最基本化学键合形式。氢键的生成是由于药物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O、N、S等原子和与非碳的杂原子以共价键相连的氢原子之间形成的弱化学键。

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通过氢键相结合的例子在药物的作用中比比皆是,如磺酰胺类利尿药通过氢键和碳酸酐酶结合,其结构位点与碳酸和碳酸酐酶的结合位点相同。

另外药物自身还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一方面可以对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如影响溶解度、极性、酸碱性等。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如水杨酸甲酯,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用于肌肉疼痛的治疗;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酚羟基则无法形成这种分子内氢键,对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药物和受体分子中,当碳原子和其他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N、O、S、卤素等成键时,由于电负性较大原子的诱导作用使得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产生电偶极。药物分子的偶极受到来自于生物大分子的离子或其他电偶极基团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稳定药物受体复合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的作用比离子产生的静电作用要弱得多。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例子通常见于羰基类化合物,如乙酰胆碱和受体的作用。

(3)电荷转移复合物电荷转移复合物发生在缺电子的电子接受体和富电子的电子供给体之间。这种复合物其实质是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4)疏水性相互作用药物结构中非极性链部分和生物大分子中非极性链部分相互作用(5)范德华引力范德华引力来自于分子间暂时偶极产生的相互吸引。这种暂时的偶极是来自非极性分子中不同原子产生的暂时不对称的电荷允布,暂时偶极的产生使得分子和分子或药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时得到弱性的引力。范德华引力是非共价键键合方式中最弱的一种。范德华引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缩短而加强。

上述不同的键合方式是药物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通过这些键合作用,有时是弱性的非共价键合作用,降低了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能量,增加了复合物的稳定性,发挥药物的药理活性作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时不单纯是一种结合模式。

请判断哪项错误

A,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B,对酸性药物,环境pH越小(酸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

酸性药物:

对酸性药物,环境pH越小(酸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

碱性药物:

对碱性药物,环境pH越大(碱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

C,共价键键合是一种可逆的结合形式(错)

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D,含有手性中心的药物的对映异构体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

第二章药物化学结构与体内生物转化的关系

药物进入机体后,一方面药物对机体产生诸多生理和药理作用,即对疾病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对机体来讲药物是一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机体组织将对药物进行作用,设法将其排出体外,这就是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是通过生物转化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泄至体外的过程;

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

第Ⅰ相生物转化(Phase Ⅰ),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

第Ⅱ相生物结合(Phase Ⅱ),是将第Ⅰ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

第一节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第Ⅰ相生物转化)

(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化学变化类型:氧化、还原、脱卤素、水解等反应)

一、含芳环的药物

含芳环的药物主要发生氧化代谢,是在体内肝脏CYP450酶系催化下,首先将芳香化合物氧化成环氧化合物,然后在质子的催化下会发生重排生成酚,或被环氧化物水解酶水解生成二羟基化合物。

含芳环药物的氧化代谢是以生成酚的代谢产物为主,芳环上的供电子取代基能使反应容易进行,生成酚羟基的位置在取代基的对位或邻位;吸电子取代基则削弱反应的进行程度,生成酚羟基的位置在取代基的间位。与一般芳环的取代反应一样,芳环的氧化代谢部位也受到立体位阻的影响,通常发生在立体位阻较小的部位。如果药物分子中含有二个芳环时,一般只有一个芳环发生氧化代谢。如苯妥英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羟基苯妥英失去生物活性。

芳环羟基化反应还受立体异构体的影响,如S-(-)-华法林的主要代谢产物是芳环7-羟基化物,而华法林的R-(+)-异构体代谢产物为侧链酮基的还原化合物。

二、含烯键和炔键药物

由于烯烃化合物比芳香烃的π键活性大,因此烯烃化合物也会被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这些环氧化合物比较稳定,常常可以被分离出并确定其结构。烯烃类药物经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后,可以被转化为二羟基化合物,或者是和体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反应进行烷基化,而产生毒性,导致组织坏死和致癌作用。

例如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在体内代谢生成10,11-环氧化物,这一环氧化物是卡马西平产生抗惊厥作用的活性成分,是代谢活化产物。该环氧化合物会经进一步代谢,被环氧化物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地水解产生10S,11S-二羟基化合物,经由尿排出体外。

炔烃类反应活性比烯烃大,被酶催化氧化速度也比烯烃快。若炔键的碳原子是端基碳原子,则形成烯酮中间体,该烯酮可能被水解成生羧酸,也可能和蛋白质进行亲核性烷基化反应;若炔键的碳原子是非端基碳原子,则炔烃化合物和酶中卟啉上的吡咯氮原子发生N-烷基化反应。这种反应使酶不可逆地去活化,如甾体化合物炔雌醇则会发生这类酶去活化反应。

三、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

烷烃类药物经CYP450酶系氧化后先生成含自由基的中间体,再经转化生成羟基化合物,酶在催化时具有区域选择性,取决于被氧化碳原子附近的取代情况。自由基的中间体也会在CYP450酶系作用下,发生电子转移,最后脱氢生成烯烃化合物。

如镇静催眠药地西泮(安定)(Diazepam)在羰基的α-碳原子经代谢羟基化后生成替马西泮(羟基安定)(Temazepam)或发生N-脱甲基和α-碳原子羟基化代谢生成奥沙西泮(Oxazepam),两者均为活性代谢产物。

处于芳环和芳杂环的苄位以及烯丙位的碳原子易被氧化生成苄醇或烯丙醇。对于伯醇会进一步脱氢氧化生成羧酸;仲醇会进一步氧化生成酮。例如,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的代谢,先生成苄醇,最后形成羧酸,失去降血糖活性。

四、含卤素的药物

在体内一部分卤代烃和谷胱甘肽形成硫醚氨酸结合物代谢排出体外,其余的在体内经氧化脱卤素反应和还原脱卤素反应进行代谢。

氧化脱卤素反应是许多卤代烃的常见代谢途径。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中的二氯乙酰基侧链代谢氧化后生成酰氯,能对CYP450酶等中的脱辅基蛋白发生酰化,是产生毒性的主要根源。

五、胺类药物

胺类药物的氧化代谢主要发生在两个部位,一是在和氮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上。发生

N-脱烷基化和脱胺反应;另一是发生N-氧化反应。

N-脱烷基和氧化脱胺是一个氧化过程的二个不同方面,本质上都是碳-氮键的断裂。

如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代谢,经由二条不同途径,所得产物无生物活性。

胺类化合物N-脱烷基化的基团通常是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烯丙基、苄基以及其他α-氢的基团。取代基的体积越小,越容易脱去。对于叔胺和仲胺化合物,叔胺的脱烷基化反应速度比仲胺快,这与他们之间的脂溶性有关。

六、含氧的药物含氧药物主要有醚类药物、醇类药物、酮类药物和羧酸类药物。

1.醚类药物

醚类药物在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O-脱烷基化反应,生成醇或酚以及羰基化合物。

药物分子中醚的基团大部分是芳香醚,如可待因、维拉帕米、多巴胺、非那西汀等。例如镇咳药可待因(Codeine)在体内约有10%的药物经O-脱甲基后生成吗啡,长期和大量服用可待因也会产生成瘾性。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Indometacin)在体内约有50%经O-脱甲基代谢,生成无活性的化合物。

2.醇类和羧酸类药物

含醇羟基的药物在体内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氧化得到相应的羰基化合物。

在实际中,几乎没有含醛基的药物。只有伯醇和伯胺经代谢后生成醛是这些药物产生毒性的根源。

3.酮类药物

酮类药物在酶的催化下经代谢生成相应的仲醇。如镇痛药S-(+)-美沙酮(Methadone)经代谢后生成3S,6S-(-)-美沙醇。

七、含硫的药物

含硫原子的药物相对来讲比含氮、氧原子的药物少,主要有硫醚、含硫羰基化合物、亚砜和砜类。其中硫醚类药物主要经历S-脱烷基和S-氧化反应;含硫的羰基化合物会发生氧化脱硫代谢;亚砜类药物则可能经过氧化成砜或还原成硫醚。

1.硫醚的S-脱烷基

芳香或脂肪族的硫醚通常在酶的作用下,经氧化S-脱烷基生成硫醇和羰基化合物。如抗肿瘤活性的药物6-甲基巯嘌呤(6-Methylmercapto purine)经氧化代谢脱S-甲基得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

八、含硝基的药物

芳香族硝基在代谢还原过程中可被CYP450酶系或消化道细菌硝基还原酶等酶催化还原生成芳香氨基。

抗生素氯霉索(Chloramphenicol)中的对硝基苯基经生物转化还原生成对氨基苯化合物。

九、酯和酰胺类药物

水解是酯和酰胺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如羧酸酯、硝酸酯、磺酸酯、酰胺等药物在体内代谢生成酸及醇或胺。

R—OOCR→R—OH+R—COOH

R—ONO2→ROH+HNO3

R—OSO2R→ROH+RSO3H

R—NH—COR→R—NH2+R—COOH

第二节药物的结合反应(第Ⅱ相生物结合)(15分钟)

药物在体内生物结合反应类型: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与硫酸的结合、与氨基酸的结合、与谷胱甘肽的结合、乙酰化结合、甲基化结合等

药物结合反应是在酶的催化下将内源性的极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氨基酸、谷胱甘肽等结合到药物分子中或第Ⅰ相的药物代谢产物中。通过结合使药物去活化以及产生水溶性的代谢物,有利于从尿和胆汁中排泄。

药物结合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内源性的小分子物质被活化,变成活性形式,然后经转移酶的催化与药物或药物在第Ⅰ相的代谢产物结合,形成代谢结合物。药物或其代谢物中被结合的基团通常是羟基、氨基、羧基、杂环氮原子及巯基。对于有多个可结合基团的化合物,可进行多种不同的结合反应。

一、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是药物代谢中最普遍的结合反应,生成的结合产物含有可离解的羧基(pKa3.2)和多个羟基,无生物活性,易溶于水和排出体外。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共有四种类型:O、N、S和C的葡萄糖醛苷化。

如吗啡有3-酚羟基和6-仲醇羟基,分别和葡萄糖醛酸反应,生成3-葡萄糖醛苷物是弱的阿片拮抗剂,生成6-葡萄糖醛苷物是较强的阿片激动剂。对于新生儿由于体内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转移酶活性尚未健全,因此会引起代谢上的问题,导致药物在体内聚集产生毒性,如新生儿在使用氯霉素时,由于不能使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形成结合物而排出体外,导致药物在体内聚集,引起“灰婴综合征”。

例2:N-葡萄糖醛酸酐化

氨基

二、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药物及代谢物可通过形成硫酸酯的结合反应而代谢,但不如葡萄糖醛酸苷化结合那样普遍。形成硫酸酯的结合产物后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易排出体外。形成硫酸酯的结合反应过程是在磺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使底物形成硫酸酯。参与硫酸酯化结合过程的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羟胺基。

在形成硫酸酯的结合反应中,只有酚羟基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能生成稳定的硫酸化结合产物。对醇和羟胺化合物形成硫酸酯后,由于硫酸酯是一个很好的离去基团,会使结合物生

成正电中心具有亲电能力,而显著增加药物的毒性。酚羟基在形成硫酸酯化结合反应时,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反应较为迅速。如支气管扩张药沙丁胺醇,结构中有三个羟基,只有其中的酚羟基形成硫酸酯化结合物,而脂肪醇羟基硫酸酯化结合反应较低,且形成的硫酸酯易水解成为起始物。

三、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是体内许多羧酸类药物和代谢物的主要结合反应。参与结合反应的羧酸有芳香羧酸、芳乙酸、杂环羧酸;参加反应的氨基酸,主要是生物体内内源性的氨基酸或是从食物中可以得到的氨基酸,其中以甘氨酸的结合反应最为常见。

在与氨基酸结合反应中,主要是取代的苯甲酸参加反应。如苯甲酸和水杨酸在体内参与结合反应后生成马尿酸和水杨酰甘氨酸。

四、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含有巯基基团的三肽化合物,其中巯基(—SH)具有较好亲核作用,在体内起到清除由于代谢产生有害的亲电性物质,此外谷胱甘肽还有氧化还原性质,对药物及代谢物的转变起到重要的作用。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大致上有亲核取代反应(S N2)、芳香环亲核取代反应、酰化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及还原反应。

例如抗肿瘤药物白消安(Busulfan)与谷胱甘肽的结合,由于甲磺酸酯基是较好的离去基团,先和巯基生成硫醚的结合物,然后生成的硫醚和分子中的另一个甲磺酸酯基团作用环合形成氢化噻吩。

谷胱甘肽和酰卤的反应是体内解毒的反应。

五、乙酰化结合反应

乙酰化反应是含伯胺基(包括脂肪胺和芳香胺)、氨基酸、磺酰胺、肼、酰肼等基团药物或代谢物的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前面讨论的几类结合反应,都是使亲水性增加,极性增加,而乙酰化反应是将体内亲水性的氨基结合形成水溶性小的酰胺。乙酰化反应一般是体内外来物的去活化反应。乙酰化反应是在酰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进行,以乙酰辅酶A作为辅酶,进行乙酰基的转移。

例如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经乙酰化反应后,得到对N-乙酰氨基水杨酸。

六、甲基化结合反应

和乙酰化反应一样,甲基化反应也是降低被结合物的极性和亲水性,只有叔胺化合物甲基化后生成季铵盐,有利于提高水溶性而排泄。甲基化反应一般不是用于体内外来物的结合排泄,而是降低这些物质的生物活性。例如肾上腺素经甲基化后生成3-O-甲基肾上腺素。

第三节药物的生物转化和药学研究

一、药物的生物转化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

(1)药物的生物转化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合并用药、给药途径、解释药物毒副作用

1.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指到达全身循环的药物剂量占药物总剂量的分数。影响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许多,但当药物在达到全身血液水平之前,肝和肠会将他们转化为无药理活性或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这就是前系统首过代谢。前系统首过代谢会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2.合并用药

当两个以上药物在共同使用的时候,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影响较大。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药物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某一种药物对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影响了另一种药物的生物活性,或使药

物疗效增强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或使疗效减弱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3.给药途径

针对前系统首过代谢会降低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临床应用中可以合理地设计不同的给药途径。

4.解释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因此通过对药物代谢的研究从而可以解释药物产生作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也可以解释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为更好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药物的生物转化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药物的生物转化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的前药、硬药和软药对药效的影响利用对药物在体内发生生物转化过程的了解,可用于对药物的结构修饰和改造,发现新的药物。

1.前药原理

前药是指一些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可经过代谢的生物转化或化学的途径,被转化为活性的药物。前药修饰是药物潜伏化方法的一种。

前药的修饰通常是将药物(原药)与某种无毒性化合物(或称暂时转运基团)用共价键相连接,生成新的化合物,即前药,到达体内作用部位后,其中的暂时转运基团在生物体酶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可逆地裂解释放出原药而发挥药理作用。

(1)形成酯基的前药修饰含有醇羟基、酚羟基或羧酸基团的药物,可将这些官能团与暂时转运基团,通过形成酯基而合成得到前药。形成的酯进入体内以后,遇到体内多种酯酶的作用,使前药的酯键水解释放出原药。

(2)形成酰胺的前药修饰

对于胺类药物通常可通过形成酰胺的修饰。但需注意的是酰胺修饰时,通常不使用普通的羧酸进行胺的酰化制备酰胺,因为简单的酰胺在体内酶转化时,速度比较慢,而是选择一些活性的羧酸来制备酰胺,如制成苯甲酰胺,或新戊酰胺,也可以将胺与氨基酸形成肽键,利用体内的肽酶进行水解。

广东药学院-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掌握: 1.掌握药物的国际非专有名(通用名)、化学名称的命名规则以及商品名的作用及命名要求。 通用名: 特点:使用广泛,不能取得专利及行政保护 规则:中、英文对映,音译为主,长音节简缩、且顺口。 Aspirin 阿司匹林Amitriptyline 阿米替林 简单的化合物可用化学名称,乙醚、乙醇 化学名: 特点:准确 规则:英文化学名美国化学文摘(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1、确认基本母核(简单),其他看成取代基 2、英文基团排列次序按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化学名《英汉化学化工辞典》 1. 确定母核, 并编号(位次) 2. 其余为取代基或官能团 按规定的顺序注出取代基或官能团的位次取代基排列次序,按立体化学次序规则,小的原子或基团在先,大的在后,逐次比较。 原子序数大者优先:Cl > O > C > H 双键为连两个相同原子:……. 次序规则表 商品名:为使药品专卖权受行政保护而起的名称 目的:保护利益、提高产品声誉 要求:①高雅、规范、 ②简单顺口 ③不能暗示药品的作用 特点:申请保护 熟悉: 2.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了解: 3.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掌握: 1.镇静催眠药的分类和发展;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体内代谢及合成通法;地西泮的通用名、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合成路线、体内代谢和用途。 分类: ⑴.巴比妥类:异戊巴比妥; ⑵.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⑶.非苯二氮卓类GABA A受体激动剂:酒石酸唑吡坦、格鲁米特、甲丙氨酯。 苯二氮卓类药物: 结构特点:苯二氮?体系-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母核

天然药物化学 重点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1、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醋酸——丙二酸(AA-MA):脂肪酸、酚类、蒽酮类 脂肪酸:碳链奇数:丙酰辅酶A、支链:异丁酰辅酶A、α-甲基丁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碳链偶数:乙酰辅酶A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 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 氨基酸途径 复合途径 2、分配系数: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 K=C U/C L(C U溶质在上相溶剂的浓度、C L溶质在下相溶剂的浓度) 3、分离难易度: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 A/K B(β>100一次萃取分离;10<β<100萃取10-12次;β<2一百以上;β=1不能分离) 4、分配比与PHPH=pKa+lg[A-]/[HA](pKa=[A-][H3O+]/[HA]) 当PH<3酸性物质为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为解离状态[BH+] 当PH>12酸性物质为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非解离状态[B] 5、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阳离子,交换碱性物质 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阴离子,交换酸性物质 糖和苷 1、几种糖的写法: D-木糖(Xyl)、D-葡萄糖(Glc)、D-甘露糖(Man)、D-半乳糖(Gal)、D-果糖(Flu)、L-鼠李糖(Rha) 2、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非还原糖:不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3、样品鉴别:样品+浓H2SO4+α-萘酚—→棕色环 4、羟基反应: 醚化反应(甲醚化):Haworth法—可以全甲基话、Purdic法—不能用于还原糖、Kuhn 法—可以部分甲基化、箱守法—可以全甲基化、反应在非水溶液中5、酸水解难易程度:N>O>S>C 芳香属苷较脂肪属苷易水解:酚苷>萜苷、甾苷 有氨基酸取代的糖较-OH糖难水解,-OH糖较去氧糖难水解 (2,6二去氧糖>2-去氧糖>3-去氧糖>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 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 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 在构象中相同的糖中:a键(竖键)-OH多则易水解 苷元为小基团—苷键横键比竖键易水解;即e>a 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即a>e 6、smith降解(过碘酸反应):Na2SO4、NaBH4,易得到苷元(人参皂苷—原人参二醇) 7、乙酰解反应:β-苷键的葡萄糖双糖的反应速率(乙酰解反应的易难程度) (1——6)》(1——4)》(1——3)》(1——2)这一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

基础知识药物化学讲义

第六章药物化学 绪论 绪论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卫生资格考试简介 第二部分:考纲的“绪论”内容 第一部分:卫生资格考试简介 一、考试特点 1.基础知识共有七、八门课放在一起组卷,难度既大又小。 2.卷面共100题,其中药物化学至少占20题或更多。 3.卷面共100分,60 二、考试题型 基础知识只有两种题型,即A1型和B1型。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B1型题(标准配伍题)(2~3题干共用备选答案) 三、卫生资格考试试题类型举例 1.A1型题(单选题) 由1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其余均为干扰选项。 在100题中,这种题型约占80题左右。 A1型题(单选题) 哪个是逆转录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 A.金刚烷胺 B.齐多夫定 C.利巴韦林 D.阿昔洛韦 E.沙奎那韦 [答疑编号2356060101] 【答案】B 2.B1型题(共用备选答案单选题,标准配伍题) 由5个选项和2~3个题干组成,选项在前,题干在后。若干道题干共用一组选项,且每个题干对应一个正确选项,选项可以重复选择或不选。 在100题中,这种题型占20题左右。 B1型题(标准配伍题)(2~3个题干共用备选答案) [1~2] A.丙磺舒 B.吡罗昔康 C.对乙酰氨基酚 D.美洛昔康 E.萘普生 1.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答疑编号2356060102] 【答案】E 2.对COX-2选择性强 [答疑编号2356060103] 【答案】D 辅导讲课共分17个部分,每部分前面是考点说明,后面会有少量习题。这些习题均来源于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药学[XX]习题集,按不同层次,分成[初级士]、[初级师]和[中级] 共3本。 四、讲课方法 1.紧扣大纲,重点突出。 考纲的要求分三个层次:熟练掌握、掌握、了解。 辅导中多讲熟练掌握和掌握的内容,这些是出题可能性最大的内容,少讲或不讲了解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作为考试辅导,讲课要忠实于和考纲对应教材内容,因此可能有的内容与当前药化界公认的说法有差异,不要误解。 2.多讲化学,药理内容即用途不做解释。 3.辅导课以考试的考点为主,每部分只用少量习题讲解题思路,考生可以通过看网校题库及有关书籍,做更多的习题。 五、学习方法建议 1.先听课,后做题,做题是用来检验和巩固知识点的,而不能代替学习相关内容。 2.基础知识的内容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复习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和掌握的内容上,争取60分。 3.考纲有些内容并不涉及结构式,所以对考纲没有要求掌握药物结构的,不要去抠结构式等纯化学非考点的知识。(说明:讲课中有些不要求掌握结构式的药物,为了解释其性质,加深学员对性质的理解,也会出现结构式。如果在讲课中没有出现考点是结构或结构特征字样,只出现性质,那就是不要求掌握结构式的) 第二部分:考纲的“绪论”部分 绪论 绪论1.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2. 药物化学的任务药物化学的任务掌握 3.药物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掌握 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掌握)考点:掌握药化研究内容

药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A)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镇静催眠作用属于超短时效的药物是( E ) A.巴比妥 B.苯巴比妥 C.异戊巴比妥 D.环己巴比妥 E.硫喷妥钠 3. 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发现其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其具有抗组胺作用,故成为三环类抗组胺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B.大剂量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C.2位引入供电基,有利于优势构象的形成 D.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为受体拮抗剂 E.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 4. 苯并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C )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抗焦虑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C ) 5.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 1 A.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E. 氨基醚类 6. 卡托普利分子结构中具有下列哪一个基团( A ) A.巯基 B.酯基 C.甲基 D.呋喃环 E.丝氨酸 7. 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分类可分成( D ) A.水酸类、苯胺类、芳酸类 B.芳酸类、水酸类、吡唑酮类 C.巴比妥类、水酸类、芳酸类 D.水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 8.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D )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9. 环磷酰胺的作用位点是( C ) A. 干扰DNA的合成 B.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 C. 直接作用于DNA D.均不是 10. 那一个药物是前药( B ) A. 西咪替丁 B. 环磷酰胺 C. 赛庚啶 D. 昂丹司琼 E. 利多卡因 11. 有关阿莫西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临床使用左旋体 B.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C.不易产生耐药性 D.容易引起聚合反应 E.不能口服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 ) 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 B.抑制粘肽转肽酶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学分数: (一)总学时数:108学时 (二)理论学时数:54学时 (三)讨论学时数:6学时 (四)实验学时数:48学时 (五)学分数:6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教研室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药学院中药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生在具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解析、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化学研究、新药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继承、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和全面弘扬、提高祖国药学事业水平奠定基础。 四、所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所用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参考书: 1、吴寿金、赵泰、秦永琪主编《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3、Nakanishi K.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第一章绪论 一、学时数: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3、掌握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原理、各种层析分离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药学中级基础知识精讲讲义

基础知识精讲班第1讲讲义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掌握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波形和产生机制 4.肌细胞的收缩: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和兴奋-收 缩耦联基本过程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它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和细胞的收缩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1)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选择性地通过细胞膜摄入和排出某些物质。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根据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途径有: ①单纯扩散: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容易通过的物质有Q、CQ N2、乙醇、尿素和水分 ②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经载体易化扩散指葡萄糖、氨基酸、核昔酸等;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Na、ci、cf、K等带电离子,离子通道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 机械门控通道。 ③主动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为离子泵(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TC-ATP酶)。继发性主动转运:它是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稳定的负电位。 机制:①钠泵主动转运造成的细胞膜内、外” 6和IC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生物电的基础。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是IC通道开放,K受浓度差的驱动向膜外扩散,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与X隔膜相吸,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当达到平衡状态时,r 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IC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锋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和后电位。产生机制:①上升支的形成:当细胞

药物化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药物定义 药物----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的命名 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药物的命名包括: (1)通用名(汉语拼音、国际非专有名, INN )--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称、INN 的作用 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申请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被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 不能取得专利及行政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以使用的名称。 文献、教材、资料中及药品的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份的名称。 复方制剂只能用它作为复方组分的使用名称。 (2)化学名称(中文及英文)确定母核, 并编号(位次);其余为取代基或官能团;按规定的顺序注出取代基或官能团的位次:小的基团、原子在前, 大的在后。 逐次比较、双键为连两个相同原子、参看书p10次序规则表 英文化学名—国际通用的名称 化学名—药物最准确的命名 (3)商品名----生产厂家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的品牌 举例 ?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 儿童百服咛? 、 日夜百服咛? ? 3熟悉: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任务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发现和设计新药 合成化学药物 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稳定性 (化学) 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体内代谢 (生命科学) 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与靶点的作用 药物化学的任务 有效利用现有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临床药物化学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经济合理的方法和工艺。 -化学制药工艺学 不断探索开发新药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创制更多新药。—新药设计 第 二 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镇静催眠药 1 苯二氮艹 卓类: 母核: 一个苯环和一个七元亚胺内酰胺环骈合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和参考答案(1) 1、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答:促进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2、有些化学成分是中草药普遍含有的如:蛋白质、糖类、油脂、树脂、鞣质、色素等,这些成分一般无生物活性,称为无效成份。 3、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取有效成分是我国《本草纲目》中记载的:(D) A. 香豆素 B.苯甲酸 C.茜草索 D.樟脑 E.咖啡碱 4、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均为有效成分,除了:(E) A.皂甙 B.氨基酸 C.蒽醌 D.黄铜 E.鞣质 5、属于亲脂性成分是:ABCD A.叶绿素 B.树脂 C.油脂 D.挥发油 E.蛋白质 6、衡量一个制剂质量的优劣,主要是检验其有效成分是否存在。(错) 7、有效部位: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8、怎样利用有效成分扩大药源?举例说明。 答:当从某一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分离出一种有效成分后,就可以根据此成分的理化特性,从亲缘科属植物,甚至从其他科属植物寻找同一有效成分。如小檗碱最初从毛茛科黄连分离得到,后发现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许多植物中均含有小檗碱。 9、把下列符号中文名称填写出来: Et 2O(乙醚) CHCl 3 (氯仿) EtOAc(乙酸乙酯) n-BuOH(正丁醇) Me 2CO(丙酮) EtOH(乙醇) MeOH(甲醇) C 6 H 6 (苯) 10、亲脂性有机溶剂是指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亲脂性有机溶剂的特点:选择性强提取成分范围小,沸点低易浓缩,毒性大,易燃,价贵,不易透入织物组织内,提取时间长,用量大。 11、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其含量应达 80%以上,可使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从溶液中析出。 12、结晶法常用的溶剂有冰醋酸,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二氧六环等。结晶法常用的混合溶剂有水/乙醇,丙酮/水,乙醇/氯仿,乙醇/乙醚,氯仿/乙醚,石油醚/苯。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和参考答案(4)蒽醌类 1、Molish试剂反应 答:即α-萘酚试剂反应,指糖或甙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衍生物与α-萘酚缩合而生成紫色缩合物。 2、简述糖的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 答:提取的方法是根据它们对水和醇的溶解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单糖包括小分子低聚糖可用水或50%醇提取;多糖根据可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醇的性质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可用铅盐、铜盐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以及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等。 3、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的基本母核。结构上可看成是顺式邻羟

华东理工大学619药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10年--15年)

本人参加了2015考研,报考华理药学院 有机部分 一、包括中英互译和命名(4小题) TsOH、Y-丁内酯、烯烃的顺反命名… 二、写出反应式 1、第一题就是成环反应,有点难,用环戊二烯参加反应成环。记不清其他的了,这部分要多看指津三、选择题 选这部分比较简单,大致就是比较酸碱性、稳定性什么的。四、简答题(这部分有点难) 1、共振式的稳定性 2、氢核磁共振谱的德尔塔大小比较 3、分离苯酚、苯甲酸什么的(较容易)五、合成题 1、邻二硝基苯的合成,重氮化反应 2、乙炔合成环、成酮等反应 3、CN基的应用,加氢成胺,水解成酸 4、还有一题的,忘记了。好像是成环的,有羟基。六、推断题 有2小题,第一题不会做,哭了第二题是写出旋光异构体,没把握。 生化部分(没有考填空,不代表以后不考)一、中英互译(20分,共10个) 基本上把课本后面附录上的记住就行了,很有把握的!只有一个MTX不太熟 二、名词解释(30分,10个) 移码突变、蛋白聚糖(这两个我不会,其他的都能写点)、断裂基

因… 三、判断题(30分,共20个,对的1分一个,错的2分一个,很明显10正确10个错误。)比较容易的 四、选择题(40分,40个)指津多看看 五、简答题(30分,3个)课本指津都要多看 1、美尔森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2、从糖代谢角度说明氨中毒对大脑的损伤 3、TCA循环及其意义(这个太基础了,所以不要放弃任何知识点。) 首先,我认为619选考科目要看个人兴趣和自己优势,我觉得难易因人而异,有机生化物化总体上而言难度相差不大。我选考的是有机和生化。(有的同学说老师不在意你选的什么,这样说有道理,基本上和复试无关。)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前言 药物化学实验是依据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本实验教材是在药化教研室教学经验的集体总结并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素材下编写而成的,限于水平,难免有误,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正提高。

2005年10月 目录 实验室基本知识 (3) 实验一苯妥英钠的合成 (6) 实验二扑热息痛的合成 (9) 实验三The Preparation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11) 实验四苯乐来的合成 (13) 实验五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16) 实验六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20) 实验七美沙拉秦的合成 (22)

实验室基本知识 一、实验室安全 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希望参加实验者必须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要通晓实验室的一些基本规则,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须知,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情况。 (一)眼睛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中,眼睛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飞溅出的腐蚀性化学药品和化学试剂,进入眼睛会引起灼伤和烧伤;在操作过程中,溅出的碎玻璃片或某些固体颗粒,也会使眼睛受到伤害。为了安全起见,在某些实验中,需戴防护目镜。 倘若有化学药品或酸、碱液溅入眼睛,应赶快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脸部,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若有固体颗粒或碎玻璃粒进入眼睛内,请切记不要揉眼睛,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诊治。 (二)预防火灾 有机药物合成实验室中,由于经常使用挥发性的,易燃性的各种有机试剂或溶剂,最容易发生的危险就是火灾。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实验室中使用明火时应考虑周围的环境,如周围有人使用易燃易爆溶剂时,应禁用明火。 一旦发生火灾,不要惊慌,须迅速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并移开易燃物品,就近寻找灭火的器材,扑灭着火。如容器中少量溶剂起火,可用石棉网、湿抹布或玻璃盖住容器口,扑灭着火;其他着火,采用灭火器进行扑灭,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或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在实验中,万一衣服着火了,切勿奔跑,否则火借风势会越烧越烈,可就近找到灭火喷淋器或自来水龙头,用水冲淋使火熄灭。 (三)割伤,烫伤和试剂灼伤处理 1.割伤 遇到割伤时,如无特定的要求,应用水充分清洗伤口,并取出伤口中碎玻璃或残留固体,用无菌的绷带或创口贴进行包扎、保护。大伤口应注意压紧伤口或主血管,进行止血,并急送医疗部门

药物化学自考复习题

药物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四章总论 一、选择题 1.药物的亲脂性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 D )。 A. 降低亲脂性,有利于药物在血液中运行,活性增加 B. 降低亲脂性,使作用时间缩短,活性下降 C. 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适度的亲脂性有最佳活性 2.用于测定药物分配系数P值的有机溶剂是( D )。 A. 氯仿 B. 乙酸乙酯 C. 乙醚 D. 正辛醇 3.药物在生物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称为( A )。 A. 药物分配系数 B. 解离度 C. 亲和力 D. 内在活性 4.可使药物亲脂性增加的基团是( A )。 A. 烷基 B. 氨基 C. 羟基 D. 羧基 5.可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 C )。 A. 烷基 B. 苯基 C. 羟基 D. 酯基 6.药物的解离度与药理活性的关系是( C )。 A. 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加 B.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C.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D.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10.作用于的中枢药物以( B )形式通过血脑屏障产生药理作用。 A. 离子 B.分子 C. 盐 D. 络合物 11.药物分子以( B )形式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脂质膜而被吸收。 A. 离子 B.分子 C. 盐 D. 离子对 12.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药效的是( A )。 A. 结构特异性药物 B.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C. 原药 D. 软药 13.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与特定的受体相互作用的药物是( B )。 A. 结构特异性药物 B.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C. 原药 D. 软药14.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构象称为( D )。 A. 反式构象 B. 优势构象 C. 最低能量构象 D. 药效构象 15.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 D )。 A. 电子层数相同的 B. 理化性质相同 C. 电子总数相同的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6.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 D)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可以产生相似或相反药理活性。 A. 电子层数相同的 B. 理化性质相同 C. 电子总数相同的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水解反应是( C )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A. 醚 B. 胺 C. 酯 D. 羧酸 18.下列药物的体内代谢途径中属于第I相生物转化的是( B )。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途径。 3.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1575)中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过程。 二、生物合成 1.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 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2.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一) 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 主要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 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起碳链延伸作用的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碳链的延伸由缩合及还原两个步骤交替而成,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均为偶数。碳链为奇数的脂肪酸起始物质不是乙酰辅酶A,而是丙酰辅酶A。 酚类与脂肪酸不同之处是在由乙酰辅酶A出发延伸碳链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 主要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焦磷酸烯丙酯(IPP)起碳链延伸作用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MAPP) 单萜-----------得到焦磷酸香叶酯(10个碳)倍半萜类-------得到焦磷酸金合欢酯(15个碳)三萜-----------得到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20个碳) (三)桂皮酸途径 主要产物: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黄酮类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化学基础综合》考试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化学基础综合》考试大 纲 适用专业:100701药物化学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40% 药物化学30% 天然药物化学3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包括概念解释) 综合题(包括合成题)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有机化学 1.烷烃,环烷烃: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 2.烯烃: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烯烃的加成反应

3.有机的基本反应机理:E1,E2,E1 cb ,S N 1,S N 2 4.炔烃和共轭双烯: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5.立体化学:手性,旋光异构,几何异构 6.卤代烃,醇和醚: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7.醛和酮: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羰基的亲核加成、α活泼氢的反应的机理及应用 8.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9.芳核的亲电取代:苯的一元亲电取代 10.杂环化合物,酚,醌: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11.碳环化合物:周环反应 二、天然药物化学 掌握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熟悉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以及鉴别方法;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 (一)总论 1.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内容与任务。 2.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 3.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4.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5.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程序。 (二)糖与苷 1.掌握单糖的绝对构型、端基差向异构、环氧结构及构象。 2.掌握糖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糠醛形成反应等。 3.掌握苷键的裂解:酸催化水解反应,酶解等。 4.熟悉糖、苷的主要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糖、苷的分类。 6.熟悉糖的核磁共振谱(糖的1HNR-谱、13C-NMR谱基本特征,苷化位移)。 7.了解糖链结构测定的一般程序及方法。 (三)苯丙素类 1.熟悉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了解苯丙酸类的基本结构,重要化合物。 2.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内酯性质等)。

2021初级药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 (5)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方向 第一单元总论 单元细目要点 一、总论 1.绪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及其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 2.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 (3)升华法 3.分离与精制方法 (1)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 (2)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含义及研究内容 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2.天然药物来源 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 3.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 (1)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2)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 (3)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4)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5)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 1.溶剂选择 1)常用的提取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常用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巧记:水、甲乙丙丁蠢、只玩乙醚,仿苯室友 2)各类溶剂所能溶解的成分(相似相溶原理) 溶剂 类别 可溶类型 具体类型 水 最安全,极性最强 能溶于水 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 甲醇(毒)、乙醇、丙酮 亲水性有机溶剂 大极性的成分 苷类、生物碱、鞣质及极性大的苷 元 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亲脂性有机溶剂 中等极性和小极性 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强心苷 石油醚常用于脱脂,即通过溶解油脂、蜡、叶绿素小极性成分而将其与其他成分分开; 正丁醇是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从水溶液中萃取极性较大的苷类(皂苷)化合物。 溶剂提取方法 加 热 提取溶剂 特点 浸渍法 不 水或其他 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 渗漉法 不 水或醇 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 煎煮法 加 水 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回流提取法 加 有机溶剂 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消耗溶剂量大,操作麻烦 连续回流提取法 加 有机溶剂 在实验室连续回流提取常采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物质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常为单一相态,此单一相态称为超临界流体。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CO 2,常用的夹带剂是乙醇。优点是提取物中不残留溶剂,适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1、抗代谢药: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以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代表药物:氟尿嘧啶、甲氨蝶呤 2、前体药物:也称前药,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3、软药: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设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和前药是相反的概念。 硬药:指具有发挥药物作用所必需的结构特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不发生代谢或转化,可避免产生某些毒性代谢产物。 软药是代谢失活过程,前药是代谢活化过程。 4、药物作用靶点: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包括基因位点、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5、先导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6、生物烷化剂:为抗肿瘤药物的一种,这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等)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进行亲电子反应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 分子发生断裂。 代表药物:盐酸氮芥、环磷酰胺、顺铂 7、拼合药物:指将两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进入体内分解成两个有效成分,以期减小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求得二者作用的联合效应。二、结构式、通用名、作用靶点(作用机制)及临床用途 (一)循环系统药物 1、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抑制RAA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或血管紧张素Ⅱ,并能抑制醛固酮分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临床用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症,尤对其他降压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高血压,与利尿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对血浆肾素活性高者疗效较好。也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衰,与强心剂或利尿剂合用效果更佳。 2、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可阻滞AngⅡ的生理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临床用途:抗高血压 (二)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解热镇痛药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影响前列腺的合成。(2)临床用途: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无抗炎作用。(不影响外周系统前列腺素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类 1.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2. 有效部位: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种单体化合物的混合物。如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黄酮、灵芝多糖等。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 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 一、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原理:相似相溶 理想溶剂(ideal solvents ): (1)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2)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 (3)与有效成分不起化学反应;(4)安全,成本低,易得。 二分离方法 1. 根据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1 结晶法(纯化时常用) 条件:合适的溶剂;浓度;温度 1.2 沉淀法: a 溶剂沉淀法:改变极性,如水提醇沉法 b 酸碱沉淀法:改变pH,处理酸、碱、两性成分; c 沉淀试剂:如铅盐沉淀法,酸性、酚性成分加中性PbAc2,形成沉淀。 2.2 酸碱性成分的分离—pH-梯度萃取法 按酸碱性强弱不同分离酸性、碱性、中性物质,改变pH值使酸碱成分呈不同状态。 3.2 硅胶、氧化铝: ①被分离物质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被分离物质极性大,吸附力强,Rf值小,洗脱难, 后被洗脱下来。官能团极性大小排列顺序: -COOH > Ar-OH > R-OH > R-NH2, RNHR ', RNR ' R " > R-CO-NR'R"> RCHO > RCOR ' > RCOOR ' > ROR ' >RH ②溶剂(洗脱剂)的极性与洗脱力的关系 洗脱剂极性越大, 洗脱力越强. 3.3 聚酰胺 ①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 吸附力越强; b.形成分子内氢键者, 吸附力减少; c.芳香化程度越高或共轭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芳香苷苷元>苷,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昆明理工大学真题-625药物化学基础综合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化学基础综合》考 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 40 % 药物化学 30 % 天然药物化学 30 %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包括概念解释) 综合题(包括合成题)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有机化学

1.烷烃,环烷烃: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 2.烯烃: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烯烃的加成反应 3.有机的基本反应机理:E1,E2,E1 cb ,S N 1,S N 2 4.炔烃和共轭双烯: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5.立体化学:手性,旋光异构,几何异构 6.卤代烃,醇和醚: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7.醛和酮: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羰基的亲核加成、α活泼氢的反应的机理及应用 8.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9.芳核的亲电取代:苯的一元亲电取代 10.杂环化合物,酚,醌:结构,命名,性质和制备,反应 11.碳环化合物:周环反应 二、天然药物化学 掌握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熟悉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以及鉴别方法;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 (一)总论 1.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内容与任务。 2.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 3.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4.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5.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程序。 (二)糖与苷 1.掌握单糖的绝对构型、端基差向异构、环氧结构及构象。 2.掌握糖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糠醛形成反应等。 3.掌握苷键的裂解:酸催化水解反应,酶解等。 4.熟悉糖、苷的主要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糖、苷的分类。 6.熟悉糖的核磁共振谱(糖的1HNR-谱、13C-NMR谱基本特征,苷化位移)。 7.了解糖链结构测定的一般程序及方法。

最新基础知识药物化学讲义

基础知识药物化学讲 义

第六章药物化学 绪论 绪论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卫生资格考试简介 第二部分:考纲的“绪论”内容 第一部分:卫生资格考试简介 一、考试特点 1.基础知识共有七、八门课放在一起组卷,难度既大又小。 2.卷面共100题,其中药物化学至少占20题或更多。 3.卷面共100分,60分即可通过。 二、考试题型 基础知识只有两种题型,即A1型和B1型。 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B1型题(标准配伍题)(2~3题干共用备选答案) 三、卫生资格考试试题类型举例 1.A1型题(单选题) 由1个题干和5个选项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其余均为干扰选项。 在100题中,这种题型约占80题左右。 A1型题(单选题) 哪个是逆转录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 A.金刚烷胺 B.齐多夫定 C.利巴韦林 D.阿昔洛韦 E.沙奎那韦 [答疑编号2356060101] 【答案】B 2.B1型题(共用备选答案单选题,标准配伍题) 由5个选项和2~3个题干组成,选项在前,题干在后。若干道题干共用一组选项,且每个题干对应一个正确选项,选项可以重复选择或不选。 在100题中,这种题型占20题左右。 B1型题(标准配伍题)(2~3个题干共用备选答案) [1~2] A.丙磺舒 B.吡罗昔康 C.对乙酰氨基酚 D.美洛昔康 E.萘普生 1.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答疑编号2356060102] 【答案】 E 2.对COX-2选择性强 [答疑编号2356060103] 【答案】D 辅导讲课共分17个部分,每部分前面是考点说明,后面会有少量习题。这些习题均来源于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药学[XX]习题集,按不同层次,分成[初级士]、[初级师]和[中级] 共3本。 四、讲课方法 1.紧扣大纲,重点突出。 考纲的要求分三个层次:熟练掌握、掌握、了解。 辅导中多讲熟练掌握和掌握的内容,这些是出题可能性最大的内容,少讲或不讲了解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作为考试辅导,讲课要忠实于和考纲对应教材内容,因此可能有的内容与当前药化界公认的说法有差异,不要误解。 2.多讲化学,药理内容即用途不做解释。 3.辅导课以考试的考点为主,每部分只用少量习题讲解题思路,考生可以通过看网校题库及有关书籍,做更多的习题。 五、学习方法建议 1.先听课,后做题,做题是用来检验和巩固知识点的,而不能代替学习相关内容。 2.基础知识的内容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复习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和掌握的内容上,争取60分。 3.考纲有些内容并不涉及结构式,所以对考纲没有要求掌握药物结构的,不要去抠结构式等纯化学非考点的知识。(说明:讲课中有些不要求掌握结构式的药物,为了解释其性质,加深学员对性质的理解,也会出现结构式。如果在讲课中没有出现考点是结构或结构特征字样,只出现性质,那就是不要求掌握结构式的) 第二部分:考纲的“绪论”部分 绪论 绪论1.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2. 药物化学的任务药物化学的任务掌握 3.药物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掌握 说明:这一部分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最小,最多1题。 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掌握) 考点:掌握药化研究内容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结构式)

异戊巴比妥 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 ,3H ,5H )嘧啶三酮 地西泮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N N O Cl 124 5 7 唑吡坦 Zolpidem N N O N 1 3 6 苯妥英钠 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N H N O ONa 1 5 卡马西平 酰胺咪嗪 N O NH 2 卤加比 Progabide OH F N Cl NH 2 O 盐酸氯丙嗪 N ,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 盐酸盐 . HCl N S Cl N 25 10 氟哌啶醇 氯氮平 N N N N H Cl 盐酸丙咪嗪 N ,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 ,f]氮杂卓-5-丙胺 盐酸盐 N N HCl 氟西汀 O H N F F F HCl * 吗啡 Morphine 17-甲基-4, 5a-环氧-7, 8-二脱氢 吗啡喃 -3, 6a-二醇盐酸盐 三水合物

O OH N HO 13 4 5 67 8 9101112 1314 1516 17. HCl . 3H 2O 盐酸哌替啶 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N O O . HCl 盐酸美沙酮 N O . HCl 喷他佐辛 N HO H 咖啡因 Caffeine 1,3,7-三甲基-3,7-二氢-1H - 嘌呤 -2,6-二酮一 水合物 N N N N O O . H 2O 137 吡拉西坦 2-(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胺 NH 2N O O 氯贝胆碱 Bethanechol Chloride O O H 2N N +(CH 3)3 Cl -CH 3 毛果芸香碱 N N O H 3C CH 3 O 溴新斯的明 Neostigmine Bromide N +(CH 3)3 Br - O N O H 3C CH 3 多奈哌齐 硫酸阿托品 Atropine Sulphate . H 2SO 4 . H 2O N O OH O CH 3 2 溴丙胺太林 Br - O O O N H 3C CH 3CH 3 CH 3 CH 3 + 哌仑西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