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1)

会计理论(1)
会计理论(1)

基本理论

1.理论涵义,特征功能及要素是什么?A

2.什么是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有何特征?其基本功能有哪些?A

3.会计理论实质是什么?利特尔顿是如何说明会计理论的本质的?A

4..会计及会计理论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5.对帕乔利《数学大全》有关会计记账原理简要描述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6.对帕乔利《数学大全》出版的历史背景分析。

7.对经济环境对会计及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描述。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1.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其产生发展过程如何?A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有何作用?其目的是什么?

3.财务会计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理论?A

4.简述西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特点。

5.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两大重要质量特征是什么?两者关系

如何?A

6.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有哪些?A

7.按照FASB第5号概念公告的论述,确认任何一个财务报表项目必须同时满

足哪四个基本确认标准?应如何理解它们?

8.什么是计量模式?总共有哪些计量模式?会计实务中,模式是哪些?A

9.现行的主要计量属性有哪些? 什么是历史成本?其优缺点是什么?A

概念: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计量属性A 计量模式

资产:

1. 叙述资产概念产生发展的演变,其本质特征如何理解?A

2. 如何企业固定资产的循环周转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

3. 如何理解无形资产的商誉,在公司整体价值评估中需要考虑的非财务无形资产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他们对公司的贡献?

4. 存货的期末计价主要方法有哪些?不同计价方法选择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企业有什么影响?A

5. 其他资产包括哪些内容?其确认与计量各有什么要求?

6. 一般购买力单位(general purchasing power unit )A

一般购买力单位是指以各国货币的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换比率作为计量单位。

货币购买力变动采用一般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物价指数是指在某一时日的一组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相对另一特定时日的同类型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比率或对比关系。

利用基年或当年的一般物价指数对不同年份的一般物价指数加以换算,即: (该公式代表,把基年的一般物价指数换算为当年一般物 价指数的基础或系数,从而得出相对可比的计量单位。) 设某企业于2001年12月以$1000购入一台机器,在2002年12月以$1600购入另一台机器。假定2001年的一般物价指数为105,2002年的一般物价指数为115.5,为使两年的数字可比,必须以某一年的一般物价指数进行换算。

1

2 $1000

负债:

1. 叙述负债概念的产生演变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如何理解?

2. 如何理解公司负债的财务约束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3. 负债的确认标准有哪些?

4.或有负债是如何定义的?主要有哪些?A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有哪些特点?

2.比较分析业主权益理论、主体理论、企业理论、剩余权益理论、基金理论和

指挥者理论等对所有者权益的不同解释?

3.比较分析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与资产、负债计量的关系?

4.区分三种不同的资本保全观?A

收益:

1、收益与资本关系是什么?

2、会计学收益概念与经济学收益概念有何区别?

3、什么是资本保持?资本保全主要有哪些?不同资本保全下确定收益有何不

同?A

4、什么是本期经营收益观?什么是全面收益观?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5、收入的定义主要有哪几种?收入确认的方法有哪些?

6、如何理解收入与利得的区别?A

7、描述支出、费用、成本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8、如何理解费用与损失的区别?A

9、试述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关系。如何运用现金流量来评价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

财务报告

1.财务报告体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财务报告有何作用?

2.财务报告能提供哪些种类的信息?

3.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标准主要有哪些?

4.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主要涉及哪三个方面?

5.财务报表附注的涵义是什么?其形式有哪几种?A

6.财务报告其他手段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7.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有何关系?

8.请你对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概念:社会责任报告充分披露原则A 增值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

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会计准则

1.如何理解会计准则与会计原则、会计标准、会计惯例等相关概念?

2.比较评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

3.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价标准和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制

定质量?

会计模式

1.会计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会计模式应当包括哪些主要构成要素?

2.简要分析世界主要会计模式的划分依据与内容?其划分哪些国家可以代表?

3.你认为中国会计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会计规范

1.试析我国会计规范的基本结构关系。如何发挥会计规范的作用?

2.什么是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包括哪些规范?

3.什么是会计技术规范?会计技术规范体系包含哪些规范?A

4.谈谈你对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

实证会计理论与会计理论研究

1.会计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别?A

2.如何选定研究主题?如何确定研究的主要问题?

3.会计理论研究基本程序主要阶段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考试题主要类型: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名词解释

四.计算分析题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一:选择

1:“西方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1494年出版《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A

2:“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1927年创办“潘序伦(立信)会计事务所”,1928年创建立信会计补习学校,1941年成立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至此,潘序伦先生构建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各级各类学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格局正式形成。3:西方会计史划分为五个时代: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单式簿记的演进时代、复式簿记的演进时代、会计学的演进时代、电算化会计时代。

4:我国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个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5: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

6:美国FASB认为相关性(它具有三个次要质量特征: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和可靠性(它具有三个次要质量特征:反映真实性、可核实性、中立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

7: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负责。

8:我国会计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或账簿或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报告。

9: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支出、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

10:《会计法》于1985年颁布,历经了1993年和1999年两次修订。

1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在2000年由国务院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

12: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包括: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7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13: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有四个层次:会计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主席令的形式发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会计行政法规(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部门规章(由财政部以准则、制度、规范、办法的形式发布)、地方性会计法规。

14:我国实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工作规范制度四方面。

三:名词辨析(2×5’)

1: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答: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当局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既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两种观点分别立足于资产委托者和决策者两类不同的服务对象,侧重的角度不同.受托责任观是从监督角度考虑,主要是为了监督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信号角度,即会

计信息能够传递信号.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2: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A

答:所谓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可验证性强,数据易于获取但决策相关性差,物价剧烈变动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收益;公允价值决策相关性强,具有及时的特点但信息可靠性较差,可操作性较差,不具有可验证性。

3:相关性和可靠性

答: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会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存在的意义。四:论述(5×12’)

1:结合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谈谈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A

答:会计的发展史表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同人们对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信息需求是分不开的。从上古时代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剩余产品出现后的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记账员,从复式记账法的诞生到现代审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产生,无不反映了会计正是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推动下而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会计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从会计的发展历史上也可以看得出,会计与社会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依存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会计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反过来,会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如何认识会计既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是一种信息系统A

答: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这种观点强调会计工作是一种管理工作,因此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这种管理工作是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扩大,逐渐地从综合管理中分离出来的。

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近代美国会计学界的最新提法,其基本点起源于系统论我国会计学者从国外引进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强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必然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这一特点。

以上两种观点并不是对立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不断地将企业和单位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只是管理活动论从一个侧面出发,强调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控制和监督,不是信息提供;而信息系统论则出自另一个侧面的考虑,强调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为决策和咨询服务,对管理起支持作用。

3:如果让你对会计下个科学完整的定义,应如何定义。并说明理由

答: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汇总和分析,向有关方面报导财务信息,并直接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促使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定义包含如下要点:首先,会计总是被用于“一定单位”,这个“一定单位”就是会计的主体。其次,会计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的,这个“经济业

务”就是会计的客体,亦即会计对象。第三,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导”,这就是会计的方法和程序。第四,会计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尺度。第五,会计既向有关方面报导单位的财务信息,又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这就是会计的主要职能。第六,会计既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这就是会计的本质属性。

4: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是怎么规定的,并说明理由

答: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会计目标被界定为:“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种对会计目标的定位既体现了“受托责任观”,又体现了“决策有用观”,是对二者的有机统一。

现代会计目标的主导观点已经由受托责任观逐渐向决策有用观转变。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的提供已经不仅仅是为资源的所有者,而是面向广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环境的改变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涉及的人员日益扩大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使用会计信息,以实现自己的投资决策。因此,财务会计目标逐渐向决策有用观转变。

5:举例说明在传统财务会计体系中,有哪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四个会计基本假设的情况答:不符合基本假设的情况例如破产清算会计和物价变动会计:前者突破了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企业处于清算状态时的会计处理不同于持续经营状态,如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下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只能够采用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而各类预付、待摊等概念在清算状态的财务报表中将不复存在;后者则突破了货币计量的会计假设,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且假定币值稳定不变”的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考虑高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而对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修正,以反映和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6:在现在的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假设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1:会计主体假设:可能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基于企业破产风险和并购浪潮的加剧,可能向“项目经营假设”转变,这种假设可表述为“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的存续期”。3:会计分期假设:“时点报告”使得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趋于无穷小,变“历史信息”为“即时信息”,各时点连在一起又可反映企业经营过程的全貌,可能未来会计分期假设可直接纳入持续经营这一前提。4:货币计量假设:随着“电子货币”的交易形式成为主流,“币种唯一”的假设可能被打破,从而实现货币多元化。

7:我国是否应当保留“利润”这个要素,并说明理由

答:可以保留。原因如下:1.我国有利润的传统,在生产销售中等环节中构建了许多相关指标,例如利润率、净利润等。2.“利润”要素全面体现了会计目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会计为企业服务,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目标。3.利润是确认、计量“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目的和出发点。4.利润是利润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5.收入、费用作为基本要素,利润也应该作为基本要素之一。

8:“利得”和“损失”应如何定义,会计应该怎么处理?

答:西方国家将利得、损失作为基本要素,宜于理解和更方便使用“利得”、“损失”,而我国未将利得、损失作为基本要素,将利得定义为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定义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样在具体的实务中对于这方面的处理就相对复杂并且难于理解。会计上应当效仿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其定义为基本要素,直接计入利润表。

9:评价我国各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答:1:历史成本:(1):优点: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2):缺点:物价变动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3):适用于: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1):优点:能避免价格变动虚计收益。(2):缺点:重置成本的确定缺乏客观性。(3):适用于: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的入账成本。3:可变现净值:(1):优缺点与重置成本几乎一样。(2):适用于: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可收回价值的备选口径之一。4:现值:(1):优点:能评价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消除费用分摊的主观随意性。(2):缺点:无法反映企业预期使用资产的价值。(3):适用于:分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分期收款实现销售收入的入账成本确定等。5:公允价值:(1):优点: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符合配比原则。(2):缺点: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实际操作问题和成本问题。(3):适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量口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口径之一等。

10:试比较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答:所谓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可验证性强,数据易于获取但决策相关性差,物价剧烈变动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收益;公允价值决策相关性强,具有及时的特点但信息可靠性较差,可操作性较差,不具有可验证性。准则规定企业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我国只在部分经济业务的核算上使用公允价值。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以公允价值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仍将长期存在。

11:举例说明如何看待处理“可靠性”与“相关性”排序的问题

答:尽管相关性和可靠性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在某一时期,其中一方必定起着主导作用,相对另一方而言显得更加重要。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虽高,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很普遍,所以可靠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些。会计信息失真与我国国情有关,比如: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造成法人治理结构中制衡机制失效、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尚未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使得会计法规之间难免冲突、不协调。这些都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土壤。因此在我国,目前应该着重关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把为投资者和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摆在第一位。只有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尽最大可能地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12:我国原来准则规定了13项会计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是怎样规定的,并说明发生改变的理由

答:新准则中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保留了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新准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融合,只有重要的会计信息才能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才是值得提供的,因此,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作为其首要特征,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还必须具备可理解性;建立在重要性和可理解性基础之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求;可比性、一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要求;谨慎性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起修正作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应当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属于会计计量范畴,所以理应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13:如何评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情况,并存是永远的还是暂时的,并说明理由

答:首先要认识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存在着以下方面的区别:两者规范的对象和规

范的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不同且两者的体系也不相同,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规定比较抽象,而制度则较为具体。由于以上区别的存在,我国准则与制度并存有其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准则可以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制度是准则的具体运用,为补充准则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会计制度可以保证会计准则的目标性与科学性;两者并存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将依旧并存,共同发展,但考虑到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会计作为国际贸易的商业语言的通用性,两者将会慢慢融通,直至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

一、业务题:

1、甲公司为一家生产性企业,有关业务资料如下:A

(1)20×1年12月31日,甲公司购置了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价值为13000000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公司预计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650000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3)20×5年12月31日,公司在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有可能发生减值,现时的销售净价为2050000元,未来4年内持续使用以及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

流量现值为2808000元。

(4)20×7年12月31日,公司在检查时发现,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对公司产生有利影响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5600000元。

(5)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设备在20×5年12月31日以前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设备一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一直没变;

预计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更;本例假定该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要求:根据以上业务,请作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2、某公司在2000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大型机床,原价1200000元,预计使用10年,预

计净残值率5%,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该公司于每年年末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定期进行逐项检查,2001年至2004年各年末该设备的预计可收回金额分别为960000元、844000元、830000元和780000元。

要求:计算甲公司该台机床各年的折旧额以及各年年末应计提(或冲销)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某公司6月30日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4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为192000元(没有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市场上A材料价格的大降,市场上用A材料生产的甲设备的总售价也从400000元下降到340000元,但该设备的单位生产成本仍需

360000元。将A材料加工成甲设备尚需投入12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4000元。

要求:计算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确定其期末价值并编制存货跌价的会计分录。

4、某公司有A、B、C、D四种存货,分属甲、乙两大类(如下表所示),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各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1)采用单项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计价;

(2)编制会计分录。

5、某工厂生产的D产品因市场销售发生变化,售价每台10000元下降为8000元,生产成本仍为7800元,现存D产品的F材料账面价值4000元,生产成D产品还需投入人工费3800元,销售费用及税金估计为600元。

要求:计算F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判断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计提则编制会计分录。

6、甲工厂生产A、B、C三种产品,A产品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20台,每台售价3500元,现存库存只有12台,现行市价每台3800元。B产品与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10台,每台售价2200元,现有库存40台,现行市价2300元。C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现有库存6台,现行市价每台4000元,请计算全部产品的估计售价。

7、甲企业于2006年1月20日销售一批材料给乙企业,不含税价格为2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按合同规定,乙企业应于2006年4月1日前偿还货款。由于乙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偿还债务,经双方协商于7月1日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协议规定,甲企业同意减免乙企业30 000元债务,余额用现金立即偿清。甲企业已于7月10日收到乙企业通过转账偿还的剩余款项。甲企业已为该项应收债权计提了20 000元的坏帐准备。甲乙企业会计处理?

8、不同资本保全观下收益计算。A

练习题:

1.公认会计原则概念是什么?A

2.会计准则会导致哪些经济后果?A

3.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价标准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4.区分三种不同的资本保全观?A

5.什么是本期经营收益观?什么是全面收益观?两者的区别是什么?A

6. 充分披露原则概念是什么?A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一) “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似乎成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这种看法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也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不仅必然、可能,而且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一、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融合的理论前提“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是国内会计本质论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对于会计信息论最早的权威性解释是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66年在其发表的《基础理论说明》中提出的。该说明指出“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就本质而言,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后的1978年,FASB在其发表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指出“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娄尔行译,1992)。我国以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论者也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起反映职能;又能起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葛家澍,1983)。应当承认,会计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刻契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等单式记账到复式簿记的发展历程;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及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业主靠自身的积累难以满足规模急剧扩张的要求,向外筹资已成必然。会计信息从而成为联系股份公司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财务会计则主要承担了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的工作。若循着这些“轨迹”的表象来看,得出会计是一个按照特定规则处理、以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合乎逻辑的,“财务会计对外”也就顺理成章。但是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仍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不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等防弊措施也无不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一)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对现象和实践的抽象,必须透过现象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系统论的原理也告诉我们,本质是“结构的描述”,“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统一组合的秩序和方式”,功能是“过程的秩序”;系统的特性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结构的不同可以使同类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只是由于结构不同,以致面貌、功能和性质完全不同。亦即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会计职能作为客观内在于会计系统中的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体现,它回答了会计能干些什么的问题。既然信息系统者自始至终也承认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并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或者说,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葛家澍,1986),那么会计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种管理活动,形成会计管理的概念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二)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AAA.1966)。这个过程也是对各种行为及产权关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计始终发挥“反映及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即使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也要做大量的抉择工作,如分析确认各项资产、负债及各种营业收入和费用;选择据以计量各种资产的属性——原始成本、现时重置成本、市场价值、预计可变现净值或期望的现金流量现值等;从可供选择的众多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方法,将成本在各产品、各期间(如计算折旧),或者在各工序之间进行分配;最后还必须就财务报告所载信息汇总或分解程度作出抉择。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分成几个业务或地区分部?应将哪些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的范围?尤其是在编制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 (4)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 (5)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6)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原则一:风险收益的权衡——对额外的风险需要有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 原则二: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 原则三:价值的衡量要考虑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原则四:增量现金流——只有增量是相关的。 原则五:在竞争市场上没有利润特别高的项目。 原则六:有效的资本市场——市场是灵敏的,价格是合理的 原则七:代理问题——管理人员与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 原则八:纳税影响业务决策。 原则九: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些可以通过分散化消除,有些则否。 原则十:道德行为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在金融业中处处存在着道德困惑。 原则十一:权责利综合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行使多大权力,就担负多大责任,同时分享多大利益。 原则十二:动态平衡原则——是指企业每年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应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货币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 1.不是所有的货币都有时间价值,只有把货币作为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产生时间价值。 2.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时间价值率是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时间价值的意义: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构成会计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论,它 是研究和说明会计活动的理论,也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反映客观经 济活动的理论。会计理论一般应包括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和 审计理论等内容。从会计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历史最悠久, 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从其开始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 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理解水平。因为会计理论 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使得会计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发布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 究能够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 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 范围以及因为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 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 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 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绝大多数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 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实行研究。 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 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 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 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持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 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实行。会计假 设对于实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 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 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

一、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复习考题(一)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的是()。 2、会计的事前核算是对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未来经济活动进行的记录和计算,是()。 A. 编制财务计划的过程 B ?会计控制的过程 C.产生历史资料的过程 D ?会计分析的过程 3、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的是()。 A.核算会计 B ?成本会计 C.财务会计 D ?管理会计 4、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是()。 A.登记会计账簿 B .复式记账 C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D .编制会计报表 5、关于会计核算中记账本位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什么企业,都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B?企业可以随意选用会计核算中的记账本位币 C.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该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D. 记账本位币可以随意变动 6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财产权利归属来看,一部分属于投资者,另一部分属于 ()。 A.企业职工 B .债权人 C .债务人 D .企业法人 7、某企业月初资产总额为50万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1)向银行借款30万元存入银行(2)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2万元:(3)收回应收账款8万元存入银行(4)以银行存款偿还借款6万元。则月末资产总额不正确的为()万元。 A. 80 B . 74 C . 82 D . 72 8、下列关于所有者权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 B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 的余额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1.概念: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a.起点、前提和导向:环境、假设、目标; b.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原则、方法; c.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 管理、企业分配管理; d.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并购、国际企业、集团、 小企业、通货膨胀、破产; e.财务管理理论的其他领域:发展理论、比较理论、教 育理论; 第二节财务管理环境 1.概述:概念、分类、意义; 2.宏观环境:经济、法律、社会文化; 3.微观环境:企业类型、市场环境、采购环境、生产环境;第三节财务管理假设 1.理财主体假设 - 自主理财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 理财分期假设; 3.有效市场假设 - 市场公平假设; 4.资金增值假设 - 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5.理想理财假设 - 资金再投资假设; 第四节财务管理目标(右边四种)1.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 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 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 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 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 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 b.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 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c.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 化; 2.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 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概述

项目一会计差不多理论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进展历史; 2、理解会计的差不多职能、会计核算的差不多前提; 3、理解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4、掌握会计要素的类型及定义特征; 5、了解会计计量属性; 6、理解会计等式含义及几种差不多经济业务类型; 7、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构成。 任务一学习会计差不多原理 任务导入: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又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经济治理的进展而进展的。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掌握会计差不多

原理首先要了解会计产生的动因及进展历程。 任务1.1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进展 (一)会计产生的动因 概括地讲,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进展和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为治理好生产而起作用的。 具体地讲,会计是基于对生产过程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有效地反映(计算、记录)和监督,借以了解和操纵生产活动,使生产活动按预期目标进行的客观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二)会计进展简史 1、古代会计时期 会计在中国古代就有所进展。 ①西周时期: 据史籍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 ②唐宋时期:

宋代官厅中,办理钞票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通过“旧管(起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我国会计学科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 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 ③明末清初,手工业和商业趋于繁荣,为适应计算盈亏的需要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即利润表)和“存该表”(即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上计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 进-缴=存-该

会计理论知识点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采用了归纳、分析、比较、综合与数学等基本会计研究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过程1、确立研究课题。会计中存在大量可作实证研究的课题,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受何因素影响,公司为何采用某一信息披露策略,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选择和变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对管理人员、投资者、信贷者和职员的影响,选择和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变更对企业、企业股票价格、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过程2、进行文献评述。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寻找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已有的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和评述。通过这一主要环节,了解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如所涉及的理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结果、研究特点和缺陷、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可能性等等。 Gaap安然钻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根据GAAP的规定,对于股权不超过50%的子公司,无须合并其会计报表。对于结构非常复杂,层级很多的安然。而对很多层级较低的公司,在股权比例上都很低,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不出来。该做法使得安然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得惊人 为什么需要国际会计准则 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内地因为反倾销问题,每年资产损失超过800亿元。排除其他原因,懂得国际会计准则的人才匮乏是主要的原因,企业屡屡败诉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不能提供有关产品生产的准确会计资料。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已经在全球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们的会计准则没有完全趋同于国际,所以遭受了很多巨大的损失。中国的会计准则在几年之内势必要跟IFRS保持一致。为此,AIA国际会计师公会的资深学术会员苏淑欢教授根据中国的国情,把AIA国际会计师公会的IFRS文凭引进了中国,并且亲自做了中文的翻译,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综合性国际化人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资产负债观的相关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收入费用观不一致 先进先出法转变为后进先出法 如果企业最初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时期改用后进先出法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因为企业的存货品种多,收发比较频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无法合理地确定其累计影响数,所以通常的存货计价方法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调整。 会计政策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 持续经营假设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或有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计量假设指当会计为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时,是以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综合计量为前提的。全面收益: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之上的报告期内企业与所有者以外的其他各方之间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额; 商誉: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所要达到或者满足的质量标准,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当追求的质量标志 经济交易观:确定一个期间的会计损益,应分析该期间实际发生的交易,按应计制确认和计量各种收益和费用,根据“收益-费用=利润”计算确定该期间损益。 损失: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项与情况的净资产减少

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一)

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一) 摘要: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和说明会计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结构应包括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内容。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假设会计准则会计环境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构成会计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论,它是研究和说明会计活动的理论,也是研究人们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理论。会计理论一般应包括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等内容。从会计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历史最悠久,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从其开始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由于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使得会计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发布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会计假设对于进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一般地说,前提偏重于公认的真理,假设则注重于合理的假定,所以应采用会计假设更为合理。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有相当多的经济业务会脱离会计基本假设,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特殊的处理。如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并没有遵循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破产清算时显然与持续经营假设相背,短期经营行为就不需要对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分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会计假设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曾经是美国会计理论界的主要特点,认为会计假设应该是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它应该能够指导会计原则的制定,并且对会计实务有相应的影响。但其存在的问题是,究竟需要设定多少条假设才是科学的,至今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

会计基础理论概述

会计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会计职能 2、会计目标 3、会计分期 4、持续经营 5、可比性原则 6、历史成本原则 7、权责发生制原则 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9、重要性原则 二、判断题 1、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都是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2、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3、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4、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某一项会计核算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5、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计量理论的基本依据。 6、会计准则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要求。 7、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正确进行资产、负债计量的基本准则。 8、会计分期不同,对利润总额不会产生影响。 9、货币计量前提还包括币值稳定这个前提。 三、选择题 1、下列可作为会计核算主体的()。 A 、某一企业 B、某企业部实行独立核算的分厂 C、由若干独立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某村级组织 2、下列有关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关系的说确的是()。 A、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B、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3、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空间围的基本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4、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时间围的基本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5、上市公司的下列行为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 A、由于增加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会计理论

名词解释 1.所谓资产计价,就是要用货币数额来确定和表现各个资产项目获取、使用和结存。另外,资产计价还可以应用于负债和产权的计量。因为,负债往往可以称为负资产(negative assets),而所有者权益又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剩资产或净资产(netassets),它们都离不开计价或计量。 经过一定时期,资源的变动状况和变动结构也要通过定量化才能反映出来,这就是收益决定,即通过对收入、费用和净收益等要素的衡量、比较,才可以提供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定量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关决策的需要。 2名义货币单位,也称面值货币单位,名义货币就是各国法定的流通货币单位,如美国的美元、美分,中国的元、角、分等。货币是计量购买力的,现实中的购买力是经常变动的,而按照名义货币单位进行计量,则对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不予调整。理想的计量尺度是时间流逝而其稳定不变。这样,根据名义货币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就显得简便和可靠。 不变货币单位,又称一般购买力单位,即以各国货币的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换比率作为计量单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货币保持在不变的基础上。由于不同时期的货币购买力是不断变的,有必对其加以调整,而以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以一般物价指数近似地表示),调整或折算不同时期的名义货币单位。 3.资本应视为一种财务现象,即包括由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源(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货币等值。所以,财务资本保持就是要求所有者投入或再投入资本的价值保持完整,而收益就等于以货币额表示的净资产增加(扣除业主往来交易),或者是企业成果超过原投入资本的部分。在这种观点下,资本被视为一种实物现象。也就是说,它是指所有者投入或再投入资源所代表的实际“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可以有三种涵义: 一是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即企业要能够重置其已消耗或用尽的原资产; 二是在下一年度可以生产出与本年同等实物数量的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三是在下一年度可以生产出与本年同等价值量的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4.全面收益,是一个企业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的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所谓总括收益就是指根据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济交易或重估价(但不包括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所确认的关于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 5.思路一:给定总体原则,让企业留有“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空间; 比如,收入实现的两条标准: 收入的赚取过程实质上已经完成; 与该项产品或劳务上相关联的风险实质上已经转移出去; 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思路二:针对每种情况,具体规定; 美国:专门制定会计准则,对软件销售收入、衍生金融工具等进行约定; 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也有这种特征; 6.所有权说的业主产权观念产生于最早对复式薄记所作的解释,即,∑资产-∑负债=业主产权。在这个会计等式中,业主居于中心地位,资产是业主所拥有资源,负债则是业主的债务。因而业主产权即业主所拥有的资产净值。当企业开始组成时,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的投资、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价值等于原始投资加累积收益减业主提款。所以,上述业主产权观念实际上是一种财产观念。 所有权说是传统会计所使用的一种产权理论,它主要适用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形式。 主体说认为企业主体本身是独立于业主个人而存在的,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它所依据的会计等式是:资产=产权(负债+股东产权)。依据主体说,企业收益并不是股东个人的收益,收入和费用不代表股东权益的增减,收入只是企业的成果,费用就是企业为获取收入而消耗的物品和服务。所以,费用只是收入的减项,其差额则代表必须以股利形式分给股东和以重投资形式留给企业的公司利益。 主体说是传统会计所强调使用的另一种业主权益理论,它主要适用于公司形式的企业组织。除了公司组织外,主体说对独立于个别业主生命而持续存在的非公司形式也是相关的。如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这时相关概念是经济主体而不是法律主体。 简答 1.人们总是希望会计信息既可靠又相关。虽然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可达统一,但有时也可能出现矛盾。当会计方法的变动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从事财务核算及投资分析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54课时;3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本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建立三个层次,由学校、教师、学生分别在实施、教学、学习中进行选择。三个层次为: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考核以基本知识为主体。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或“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或“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四)内容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新会计准则》处理各项经济业务。 2、能办理日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并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能进行日常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3、能填制和审核常用的银行结算凭证,能办理常用的几种银行转账结算业务。 4、能说出常用的几种银行结算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结算程序;能选择适当的银行结算方式为企业供、销部门办理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的款项结算。 5、能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处理。 6、能登记总账和各种格式的明细账。 7、能填制各种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8、能根据会计账簿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二)技能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认知实习,即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在多媒体课件中将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下列选项关于资产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D.现在就应该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的是()。 A.所有者权益 B.负债 C.利润 D.资产 4.下列各项资产中,企业不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 A.已经付款并收到发票,但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融资租出的设备 D.预付的购货款 5.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A.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提供劳务收入收到的价款 6.根据负债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不是负债的是()。 A.应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其他应付款 D.预付账款 7.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8.A公司2007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种处理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实质重于形式 B.权责发生制 C.谨慎性 D.历史成本 9.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可变现净值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10.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B.可靠性C.重要性D.可比性 1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1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

会计实务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会计实务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 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差不多前提是()。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 会计分期的前提是()。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3.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A.打算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托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 4. 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下列

5. 各项中能够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权益法下年末确认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盈利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将一项房产用于抵押贷款 6. 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C.出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7. 下列会计等式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8.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9.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以后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10.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纳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11.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 )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12.企业关于差不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早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 “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潘序伦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内部信息)和道德风险(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 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财务报告中管理当局法律职责的权限,以及会计人员为什么常常会陷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困境之中。书的写作背景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认为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认为该经济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的类型有逆向选择即一些人掌握了另外乙烯二所没有的信息,另一种则是道德风险即交易中的一些人不能观察到另外一些人采取的可能影响到各方利益的行为。 书中所讨论的基本点是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会计信息不对称意味着投资者最终会同时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章会计实务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确定会计核算空间围的基本前提是()。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 会计分期的前提是()。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3.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委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 4. 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下列 5. 各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权益法下年末确认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盈利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将一项房产用于抵押贷款 6. 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7. 下列会计等式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8.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9.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10.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11.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 )要求。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12.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14.如果会计信息的表达含糊不清,就容易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歧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这违背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