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

一、血液流变学概述

(二)什么是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的血管的流变性质及

变化规律的学科。

(二)什么是临床血液流变学?

研究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及药物的作用原理等有关

的血液流变性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 )。

(三)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围

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即粘度。

2血细胞的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

3血浆成分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

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

(一)血液的流动

血液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而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故又称层流。

液体层流的模式图

(二)血液流变学参数

1 内摩擦力(F ):快慢两层液体间能够驱使整体血液流动的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称为 内摩擦力。单位:达因

2 切应力(τ):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粘滞力。单位:Pa (帕斯卡),1Pa= 10达因/平方厘

τ = F/S S:两液层之间的面积

3 切变率(g ):反映快慢两液层之间的速度差和距离差。单位:1/秒(s -1)

公式:

4 粘度(η):切应力(τ)与切变率(g )之比。衡量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或阻力的度量。

单位:毫帕斯卡·秒(m P a ·S )

牛顿粘滞定律:

血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

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差,粘度愈低流动性愈好。

5 非牛顿液体和牛顿液体

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即全血的粘度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而血浆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的粘度与切变率无关。 dH

dV g =

g

τ

η=

6 血液的相对粘度(ηr )

ηb : 全血粘度

ηp : 血浆粘度

7 表观粘度ηa :

全血等非牛顿液体,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的粘度称为这种液体的表观粘

度。

8 还原粘度ηr e :用Hct 校正后的表观粘度。消除Hct 对粘度的影响。

ηr e =ηb —ηp /ηp *1/H c t

Hct 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

9 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不论在高或低切变率范围内总是一个常数,

即为牛顿液体。

血浆粘度的高低与其中所含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高分子物质含量有关。其中蛋白

质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

10 血浆比粘度

比粘度一般指某液体的粘度与标准参照液粘度的比值,常以水或生理盐水(NS )作对照。 实际测定多采用血浆和已知粘度的净水互相比较的方法,二者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之比即粘

度之比,这个比值就称作血浆的比粘度。

11 卡松粘度(ηc ):是足够高切变率(红细胞变形到极限)下血液粘度趋向的极限值。

根据Casson 方程推导得:

ηc 为卡松粘度 τ 为切应力

τc 为卡森屈服切应力 g 为切变率

12 屈服切应力(τc )

屈服切应力是低切变率下,纤维蛋白原的桥联作用使红细胞形成立体网络结构而致。 故与H c t 和血浆蛋白含量有关,其大小影响微循环中的血液流动性,反映了微循环中的血

液郁积状况;也影响低切变率下血液流动中的红细胞的取向和相互作用

13 红细胞聚集指数

通过低切变率下血液的相对粘度(ηr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

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的成分影响到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量减少,则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 ηηηp

b

r =g

c c ττη-=

?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聚集性有特殊的改变正常的血液,一般50·s-1以上的切变率即

可使在静止状态下因红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聚集体解聚,但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的血

液在500·s-1的高切变率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聚集体,显示了红细胞聚集

性的异常增高。

?通过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的表观粘度来判断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14红细胞刚性指数T K

?

?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其它指标

(三)血液流变学检验

1 血液粘度

(1).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

(2).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卡松粘度

(3).血浆粘度

(4).全血还原粘度

?指红细胞在低切变率下形成聚集体的性质

2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聚集性测定或计算方法:

(1)在低切变率(1s-1)下的全血粘度

(2)根据粘度计算出红细胞聚集指数

(3)血沉(E S R)和血沉方程K值

K值是去除红细胞比容H c t影响,评价红细胞聚集性的一个更可靠的指标。

(4)红细胞电泳率

3 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变形性指正常红细胞具有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毛细血管的能力。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或计算方法:

(1)高切变率,一般是150s-1条件下全血粘度。

(2)根据粘度计算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

(3)红细胞滤过指数

(4)激光衍射法

?红细胞比容Hct、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性、体外血

4 其它指标:

栓形成测定

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1.血粘度降低

临床上血粘度降低的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量失血后机体体液代偿和医源性补偿所致血液稀释化引起。这类病人很少做血液流变学检验,所以出现全血粘度较大幅降低时,一般都是仪器或抽血错误所致。如果出现了全血粘度降低较多时,一定要看红细胞压积是不是有降低,如有是结果可靠性较大,如压积正常就要多检查一下。血浆粘度下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但不大。

?这是高危人群、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依次为高纤维蛋白原>高2.高、中、低切都升高,且幅度较大

红细胞聚集指数>高Hct。但是如果其他指标正常,或增加不明显,那么检测结果可能有问题,要复查。

3.低切高、高切不高

?这一类多为缗钱样红细胞聚集引起,可能是红细胞电荷减少,也可能是温度过低使得红细

胞易聚集,引起粘度升高。而这种聚集因为高切变速度的稀释效应而减少,所以高切不高。

由于末梢微循环是在低切变速度下进行的,所以对于末梢微循环不好的病人,如老年人、高危人群也有很大的危险性。

4.高、中、低切都略有升高

如果其他指标正常,只有Hct升高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到高原);有时Hct可能很高,而粘度上升并不高,这主要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调节血粘度的能力。当然也可能是高粘血症代偿期。

但若其他正常,而血浆粘度高,也可引起全血粘度高, 这类病人有可能处于高凝前期,有很强的预报作用。

5. 血浆粘度升高

最大的可能是纤维蛋白原等链状蛋白升高,这类病人可因为链状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引起全血粘度升高,一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很危险。至于血糖、血脂高引起的血浆粘度一般只是略有升高

?血脂升高病人一般都存在血流变学改变,血脂对血液流变的影响主要表现不在粘度上,而6. 血脂升高

是表现在血管上。因此,血粘度高同时伴有高血脂的病人是双重因素的影响,即使粘度升高不大也要注意。

四、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

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若血液流变性质的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为高粘滞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为低粘滞综合征

高粘滞综合征:由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组织血液与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高粘滞综合征的病因

(一)血管性疾病

1.高血压

2.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4.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

1.糖尿病

2.高脂蛋白血症

3.高纤维蛋白血症

4.高球蛋白血症

(三)血液病

1.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白血病

4.多发性骨髓瘤

(四)其他

1.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与血液分析有关的案例分析

血常规中的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案例经过】 下午5点10分,门诊已就诊患者处理完毕,笔者打开工作台,没有新挂号的,准备下班。刚要收拾,进来一对母子,妈妈手持一张化验单,焦急的说:“大夫,快给我看看,我儿子血检有异常,呼吸科医师说要检查骨髓,我可舍不得让孩子吃这个苦。大夫,你看看这个化验单,没事儿吧,不会是血液病吧?”这是一个16岁孩子,因发热伴咳嗽、咳痰2周于呼吸科就诊,呼吸科医师检查了血常规:白细胞(WBC)2.3х109/L,中性粒细胞(N)30%,淋巴细胞(L)43%,单核细胞(M)25%,血红蛋白(Hb)120g/L,血小板(PLT)70х109/L。胸片提示两肺感染。笔者马上告知患者家属确实需要进行骨髓检查,可是母亲看着孩子,怎么也不愿意穿刺。于是,笔者只好建议患者先进行外周血分类,20分钟后接到形态室电话:外周血可见10%幼稚细胞,疑为急性白血病,立即收住院。 血小板低时手术是否叫停 有一个在胸外科住院的中年女性患者,因为咳嗽、发热待查,在外院做X 线胸片发现纵膈肿物,建议手术切除。入院后马上进行检查。血常规是最早回报的结果,血小板只有20х109/L。检验科当时就打电话通知笔者说患者血小板很低,一定要查明原因,建议行血涂片和骨髓穿刺进一步确诊。笔者也马上进行了这些检查。骨髓穿刺回报: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考虑纵膈肿物也是淋巴瘤的表现,于是首选化疗。转给血液科化疗后,纵膈肿物明显好转。这个患者因此也避免了手术的打击和风险。 另外一个因脑膜瘤住在神经科的患者,也是在术前查血小板很低。因为有以前经验,首先排除了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血小板功能是正常的,又赶紧查了一些血液方面的检查,结果都是阴性。经过和检验科教授讨论后,考虑送检试管中的抗凝剂(EDTA)可能对血小板计数有影响,于是改用其他抗凝剂试管(枸橼酸盐)送检,这下血小板计数正常了。之后,患者顺利的接受手术治疗,最后康复出院。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3-07-23T11:15:35.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林双平 [导读] 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如感染、贫血,及临床疑难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异常疾病诊疗的意义。 林双平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疾控中心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如感染、贫血,及临床疑难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异常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近5年来363名感染、贫血疾病患者和128名血小板异常、初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临床价值。结果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有效地协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并对临床较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提示价值。结论尽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普通应用,但不能取代外周血涂片检查。 【关键词】外周血血涂片检验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76-02 近年来,检验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血细胞检查方面,全自动血细胞仪已经非常普及,不少检验科工作人员特别是年前工作者已对这一技术手段非常陌生。我国学者王少玉报道,4年来近12万左右的病例,近7%进行了血涂片检查,且绝大部分是由实验室技师发现血细胞异常主动提出进行涂片检查的[1]。其实,血细胞分析仪也有其内在缺陷,并非十全十美。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恶液质、不易控制症状的疾病,常需要进行末梢血涂片或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可以较快速提出对临床有诊断价值的检验结果。为此,我们汇总总结了我中心近5年来血涂片检查的资料,先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分析 1.1 感染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严重感染可出现核左移,甚至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患者252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进行血涂片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主要以升高为主)、形态异常有209例,占82.94%。其中形态异常主要有:①核左移,即杆状细胞增多;②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即胞浆内内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③空泡变形: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空泡,常见于较严重感染,与细胞发生脂肪变形有关。④核变形:出现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根据血涂片检查,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有121例,占48.02%(121/252);考虑为病毒感染的有88例,占34.92%(88/252)。根据以上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即考虑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考虑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有效率达81.34%(170/209)。 1.2 贫血 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更多见的是属于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这时如果单纯对症治疗贫血而不去寻找和去除病因,则可能会导致暂时贫血被纠正.但实际延误病情的后果。通过血涂片寻找、分析贫血的原因是一种既简单又准确可靠的方法。我们资料汇总显示,近5年来诊断为贫血(成年男子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且进行血涂片分析的成年患者111例,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发生有红细胞异常的有72例,占64.86%。正常的红细胞形态为圆盘状,双面微凹,染色呈淡红色。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状红细胞、钱串状红细胞等。染色异常有:①红细胞染色过浅:红细胞中心染色过浅提示血红蛋白不足,见于缺铁性贫血;②嗜多色性红细胞:有学者认为这类细胞实际上就是网织红细胞,为未成熟的细胞,若这类细胞明显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③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深蓝色颗粒,这类细胞的出现多见于铅中毒。 通过红细胞涂片可将贫血进行分类,这对于临床寻找贫血的病因有重要指导意义。分类有: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变小,染色变浅,多数病因为缺铁性。常见的缺铁原因有慢性失血,如女性常见月经过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等。临床医师根据血涂片结果可仔细询问病史,查清贫血的原因进行对因和对症同时治疗;②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巨幼细胞贫血,涂片见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时中性粒细胞出血分叶过多,巨型粒细胞出现。巨幼细胞贫血主要的病因为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应予以补充。③溶血性贫血:常见原因为先天性的,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可通过外周血涂片中特殊的红细胞形态提高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④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贫血,如疟疾,在红细胞中可找到疟原虫,对临床可提供确诊依据,对后续的治疗和疗效的监测也起着重要作用。 1.3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异常是临床较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常为某些疾病的特殊表现。血小板异常主要包括数量异常、形态异常、分布异常。近5年在我疾控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血涂片发现的血小板异常有98例,其中数量异常是最常见的,占90.82%(89/98)。数量异常主要是数量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人工血涂片检查血小板与自动化分析仪相比有明显优势,因为部分红细胞碎片和血小板的体积相似,仪器常常不能完全区分。而且自动化分析仪对血小板形态异常,如体积过大或过小的血小板也漏计。另外,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短,可因血小板离体后一过性的可逆聚集而血细胞分析仪误分析为血小板数量过少。因此对于仪器分析血小板异常的血标本应常规进行血涂片检查,排除假性血小板增多和减少。血小板分布异常,主要是指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是凝血的重要过程。一些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可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出血。 1.4 异常细胞 通过血涂片可发现血液中的异形细胞,对早期发现、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异常细胞有:①幼稚细胞:常见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刘杰[2]研究发现周血涂片栓出幼稚红细胞对血液肿瘤性疾病与血液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液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幼红、幼粒细胞应引起重视,严密随访;②异形淋巴细胞,血涂片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水痘、流感、放射病、免疫损伤及应激状态多种疾病[3]。周茜[4]研究报道感染类疾病,免疫肿瘤类疾病,先心病和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外周血涂片异性淋巴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见于嗜酸性细胞白血病;④狼疮细胞:狼疮细胞是在狼疮因子作用下形成的,涂片发现狼疮细胞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估都有重要意义。 2 讨论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传统、简单、易掌握、易普及的血液检查方法。但其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费时,费力。全自动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流变分析报告单 血流变分析仪检测的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增高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一般分为五种亚型,血液高浓稠型:多见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等。 血液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白血病等。 红细胞的聚集增强型,血沉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如:脑梗塞、心机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红细胞的刚性增强型,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指

数增高,如:镰状血红蛋白症、酸中毒症。 血液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增加。 (二)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非一过性降低所致的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称为血液低粘滞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许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往往已引起若干血液粘滞因素增高,这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通过血流变分析仪指标异常进行综合分析,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时,进行跟踪检查,尽可能查出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防治。 山东海力孚血流变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可以检 测哪些项目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主要检查哪些项目 血流变是体检中重要的一项检查,主要是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医学上常利用血流变检查来预报脑血管病。检测血流变的仪器是血流变分析仪,就国产品牌来说,海力孚HF5000血流变分析仪主要针对基层检验机构研发生产,具有价格合理,工作性能高等特点。 海力孚HF5000血流变分析仪性能特点: 1、先进的锥板测试方法与国际接轨,机芯永不磨损。 2、领先的管路设计技术,无机械故障。 3、配备R232/USB接口,实现数据通讯,可与血沉压积仪联机。 4、牛顿与非牛顿流体质控,可编辑质控数据,打印质控图。 5、切变率由低到高1024点连续测量,真实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动态特性。 6、唯一采用工控机控制技术 7、自动(人工)浮动界标,根据不同地区分析血液粘度 8、自动校准功能,实现仪器零漂移。 9、临床急诊位测量。 10、血样异常报警,防堵孔功能。 11、血样混匀:层吸法或吞吐法。 12、血浆液位自动感应,全血离心后不用更换原试管。 13、支持Lis/His系统、条码扫描输入。 14、采用真空泵负压抽空,自动循环清洗,无废液残留。 15、人性化软件操作平台,简便灵活,全自动并行工作模式。 16、样本用量少,降低病人采血量。 血流变检查的人群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二是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定期进行血流变检查,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可防患于未然,这应该成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 海力孚支持仪器的一年免费保修,6个月包退,一年内包换新机,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包含的具体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 1、全血粘度检测 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下列疾病的发生: 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 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先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临床意义] 血浆粘度越高,全血粘度也越高。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血流变分析仪技术参数

血流变分析仪技术参数 1、测试原理:全血测试方法:锥板法;血浆测试方法:锥板法、毛细管法; 2、测量方式:锥板法采用快速、全量程、逐点、稳态测量方式;毛细管法采用微量毛细管快速测量方式(压力传感式) *3、锥板法信号采集方式采用高精度光栅细分技术,实现全血快速、全量程、逐点测量; *4、毛细管法信号采集方式采用自跟踪液面微分捕获技术,保证血浆结果准确性高、抗干扰性强 5、工作模式:双针双盘、双方法学双测试系统可同时并行工作 6、测量精度:准确性误差≤±1% 7、变异系数:重复性误差CV≤1% 8、测试时间:全血测试时间≤30秒/标本,血浆测试时间≤0.5秒/标本; 9、切变率范围:(1~200)s-1 *10、加样量:全血加样量200~800ul范围可调,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血浆加样量≤200ul *11、机芯材质:钛合金 12、样品位:双90孔位,全开放、可互换,适用于任意试管 13、混匀方式:采用优化的多点变量动态吸吐式混匀方式,混匀更充分、更彻底,完全避免破坏红细胞 14、进排液系统:均采用挤压式蠕动泵,加样针具有液位感应功能

15、仪器控制:采用工作站的控制方式实现仪器控制功能,RS-232、485、USB 接口任选 16、温度控制:37℃±0.1℃ *17、质控:具有原厂配套的经药监局注册的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可溯源至国家级非牛顿流体标准物 18、定标功能:牛顿流体采用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提供的一级标准粘度液进行定标,投标产品制造商所生产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标准物质获得国家标准物质证书19、报告单模式:开放式,报告单版面自定义、现场可修改 注:本参数无指向性、排它性,仅为满足医院需要。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实验四 血涂片形态检查

实验四血涂片形态检查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 实验原理 血细胞经涂片、固定和染色后,可体现出不同发育阶段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白细胞,在细胞体积、细胞质成分及酸碱性、细胞核染色质含量及空间排列状态的差异,借助显微镜对上述差异进行总体分析而将各种白细胞区别开来。 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略呈碱性。制成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血红蛋白与染液中呈酸性的伊红结合而显桔红色或淡粉红色。同时也展现出红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试剂器材 1.试剂香柏油、二甲苯或乙醇—乙醚清洁液 2.器材经瑞氏染色的血涂片、拭镜纸、目镜测微尺。 操作步骤 1.肉眼观察血涂片的外观和染色情况,正面向上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2.镜检 (1)调试好显微镜。 (2)低倍镜观察:采用10×目镜观察血涂片的质量,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细胞排列不拥挤(即红细胞单个分散不重叠)的区域(一般在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准备进一步检测。 (3)高倍镜观察:转换40×目镜,整体观察血涂片细胞着色,有无特殊细胞。 (4)油镜观察:在选定的观察区域,滴加香柏油1滴,转换油镜,仔细观察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细胞内有无内容物,以及血红蛋白的充盈度和着色是否正常。同时作好记录。 2.结果统计与报告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报,对异常形态白细胞描述;对所见大小、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按百分比报告;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及血红蛋白充盈度异常和着色异常者按有或无报告。 注意事项 应用低倍镜浏览全片,特别是血膜的两侧和尾部,以防异常成分漏检。 参考范围 一、镜下所见正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μm ~15μm,细胞核呈分叶和单个杆状两种形态。核染色质疏密不匀,部分聚集成块状,DNA和组蛋白分别被美蓝和伊红着色染成深紫红色。细胞质内因充满大量细腻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染色后呈均一的呈粉红色。一般以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者,视为分叶核;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即为杆状核。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核形多样,胞核细长,弯曲,可呈C形、S形、V形或不规则形。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核分2叶~5叶,甚至5叶以上,叶间以核丝或核桥相连。 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体呈圆形,直径约13μm ~15μ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多分为两叶,中间以细丝相连呈“眼镜”状,偶见分为3叶~4叶者。细胞核染色质粗糙,染成紫红色。胞质中充满粗大、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颗粒富有立体感,排列整齐、紧密。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体呈圆形,直径约10μm ~12μm,略小于中性粒细

血流变学之粘度测定方法

血流变学之粘度测定方法与要点 血粘度的测定是血流变学检验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测定方法: 目前测定血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毛细管法和旋转法。两者测定的原理和理论依据也不相同。 1、毛细管法: 毛细管法是最初的血粘测定方法,毛细管法测血粘度的测定的理论依据是泊肃叶定律:流量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管道半径成正比,并与管道长度和流体粘度成反比。 管道半径R、长度L、压力都可以在实验条件下恒定,那么流量Q就只与粘度η有关,而如果我们恒定流量Q,那么粘度η就与时间t成正相关,即η=f。如果用一已知粘度的流体做对照就可以测出血液的粘度。 初期由于条件的限制,检测在开放的环境下以大气压和重力势能为动力,以水为对照,只能测出比粘度。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后来人们用泵和阀作为压力的控制,将整个系统放于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减少了其他影响,因此也可以用毛细管法测出粘度。 2、旋转法: 旋转法是后期出现的血粘测定方法。其理论依据是根据粘度的定义:粘度是切变应力和切变速度之比η=τ/(dV/dH),只要测得切变应力和切变速度就可以知道粘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 ①同轴的双筒或锥板,一个静止悬垂B,一个转动A,中间放入满血液,当转子A转动时,由于粘滞性将给悬垂体B一个力,这就是粘度产生的内摩擦力,使垂体转动一个角度,同时,金属丝L就有一个α扭曲,如果L的弹性强度已知,则可以计算出切变应力,同时两转子之间不动层的速度差就是转子速度之差,距离当然也是知道的,根据η=τ/(dV/dH)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粘度。 ②同轴双转子浸于血液中转动,由于外转子转受血液粘滞力阻碍,较内转子有滞后,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很容易可以求得内摩擦力,所以也可以如上计算出粘度。 二、方法学评价: 当然,不管从那方面来讲,旋转法都较毛细管法为好。 首先,毛细管法的理论依据是泊肃叶公式,而泊氏公式是一个涉及很多因素的经验性近

血液流式分析步骤

小鼠血液淋巴细胞流式分型 1. 在每个肝素抗凝管中分别加入200ul全血。 2. 每个肝素抗凝管中加入50ul的荧光标记的流式抗体(抗体用PBS 缓冲液稀释成合适的浓度);并用枪头轻轻混匀。 3. 避光冰浴30分钟。 4. 每管分别加入2-3ml RBC lysis Buffer(之前预热恢复至室温),混合均匀。 5. 室温避光孵育3分钟,待样品透明后,4度2000rpm离心4分钟,并弃去上清。 7. 用2ml 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一次。 8. 0.5mlPBS重悬细胞后上流式仪检测。 9. 试验结果分析。(注:若要对多个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多色标记,则同时加入荧光标记抗体后按以上操作步骤进行孵育和细胞洗涤;操作尽量保持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包含有不同的亚群,其中较为重要的有:CD广(总T细胞)、CD广(辅助与诱导T细胞)、CD 广(抑制与细胞毒T细胞)。它们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调节因子和趋化因子有所不同。 [检测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 [方法学原理] 利用不同荧光物质标记的抗CD3、CD4、CD8单克隆抗体,与待测成分作用,然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待测细胞。待测细胞随流动室内的流动鞘液排列成单列,一个个迅速通过激光聚焦区,激光在对每个细胞进行照射时可同时得到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2种散射光以及激发荧光标记物质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可计算出CD3+、CD4+、CD8+的相对含量,从而得出各细胞群的相对比值。 [标本准备] EDTA抗凝静脉血2ml。 [试剂] 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抗CD3、CD4、CD8单克隆抗体,同型阴性对照荧光物,溶血剂,固定剂,荧光微球。 [仪器] 流式细胞仪 [检测步骤] 1.100u1抗凝血加20ul荧光单克隆抗体,同时做阴性对照。 2.避光室温作用20rain溶去红细胞后,固定剂固定。 3.上流式细胞仪测定,以阴性对照测出本底参数,设定阳性参数值,计算机将读出阳性值。 [正常参考值] CD3+:60%一85% CD4+:28%一58% CD8+:19%~48% CD4+/CD8+ 细胞比值:0.8~2.0 [注意事项] 1.为保证所得结果的可靠性,每次试验前应以标准荧光微球检测仪器的变异系数。 2.每次应做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正常对照、质控对照,以确保将各种试剂及操作过程对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 [临床意义] 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在感染性疾病中,因为CD4+T细胞是辅助、诱导T细胞的标志,CD4+T细胞下降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AIDS、巨细胞病毒感染、瘤型麻风。而CD4+T细胞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常提示患者易于被病毒等微生物侵袭。CD8+是抑制、杀伤T细胞的标志,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中,CD8+T 细胞常升高。CD4+/CD8+细胞比值下降,除肿瘤等疾病外,常见于AIDS、瘤型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血吸虫病等。

心理学试卷及解答

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詹姆斯B。冯特C。弗洛伊德D。马斯洛 2.大脑左半球的(D)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D。威尔尼克区 3.研究以证实,(C)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情绪B。动机C。需要D。思维 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A)。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C)。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 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的等都是利用了(B)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D。诱导运动 7.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特将智力划分为(D)。

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语言智力,数字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8.打当过度学习程度为(A)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性格的(C)。 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B)。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B。伟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A)冲突。 A.双避B。双趋C。趋避D。多重趋避 12.心理学家把活泼好动,灵活多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D)。A.胆汁质B。抑郁质C。粘液质D。多血质 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B)。 A.内隐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技能记忆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C)。 A.90 B。100 C。110 D。120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及意义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2T15:17:20.8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作者:赵杰 [导读] 血常规检验以血细胞分析仪为主,可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检验质量较高,报告时间少。 赵杰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经济试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意义。方法:将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320例分组对照组,其中正常组120例、异常组200例,均采取血涂片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正常组血涂片分析异常率显著低于异常组,而正常率则显著高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涂片分析对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有很高的准确率,临床意义较高,可借鉴。 【关键词】血常规;血涂片;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36-02 Blood Smear Analy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Blood Test Analysis Zhao Jie. Youxian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smear blood test analysis. Methods 320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ing a packet in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tests, in which the normal group of 120 patients, 200 cases of abnormal group, are taking blood smear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alysis of normal blood smear abnormaliti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abnormal group, the normal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bnorma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blood smears blood test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very high accuracy, high clinical significance, can learn. 【Key words】 Blood; Blood smears;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血常规检验以血细胞分析仪为主,可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检验质量较高,报告时间少,但过度应用则可能出现漏报或误报等[1],影响疾病诊断与鉴别。血涂片分析指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血液推片、染色等分类白细胞[2],从而有效检验血小板、红细胞形态等,逐渐成为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手段[3]。为了进一步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意义,我院有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共有320例,均为我院接诊的血常规检查患者,入组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组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自愿接受血涂片分析处理,其中经血常规检验异常有200例(异常组)、正常有120例(正常组)。异常组:男性105例、女性95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均值48.6±5.1岁。正常组: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在18~79岁之间,均值48.5±5.6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实施血常规检验,然后实施血涂片分析,采集血液标本后用EDTA抗凝,仪器为血细胞分析仪及其相关配套试剂、光学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血常规检查异常组患者标本用血涂片分析,而正常标本于油镜下涂片观察后染色[4]。两组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形态学、计数、分类,以及白细胞形态正常与否、淋巴细胞有无异型、细胞形态学正常与否、红细胞有无淡染区域增大、有无畸形等,并记录血小板数量,分析形态与凝聚性。其中血常规检查正常而血涂片分析异常为假阴性;血常规检查异常而血涂片分析正常为假阳性;血常规与血涂片均正常为阳性,均异常为阴性[5]。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正常组血涂片分析异常率显著低于异常组,而正常率则显著高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表两组患者血涂片分析结果比较[n(%)] 组别例数血涂片检查正常血涂片检查异常 正常组 120 115(95.83) 5( 4.17) 异常组 200 101(50.50)* 99(49.50)* 注:与正常组相较,*P<0.05 3.讨论 血液检测仪可完成血常规检查,但以往忽视了血涂片分析,而血液检测仪可根据标本大小与分布及相互间比例来诊断是否报警,这种方式无法充分分析细胞异常[6]。基于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针对血常规检验,要结合血涂片分析,可对血液病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我院针对接诊的32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进行对照,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然后均进一步采取血涂片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患者经血涂片检查显示正常率95.83%、异常率4.17%,与异常组50.50%、49.50%相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血常规检查中若检测N%不断升高,则需进一步实施血涂片检查,可对有无中毒颗粒、核左移及空泡等明确,若发现这种现象,则有可能伴有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从相关报告来看,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受到血常规检查相关不良事件投诉,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检查人员每天工作量较大,可能存在害怕繁琐重复检查而忽略血涂片分析;部分检查人员未能完全掌握血液分析仪,忽视血涂片操作,同时对相关检验知识掌握不够,未能足够认识细胞,无法准确反应患者真实情况[7]。总的来说,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其全细胞计数分析仅仅是初步筛查方式,若有异常则显示检验结果并不准确,还需进一步予以血涂片分析[8]。可见,血涂片分析对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有很高的准确率,临床意义较高,可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冬蕊,张志琴,严国栋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66-267.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作者:左大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一、血液流变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从研究角度上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方面的内容: 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即粘度。 2、血细胞的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 3、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 从研究领域上分,又可分为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两方面。 二、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点 (一)实验室检查方面 1、检测指标的建立,常用的实验室指标要反映: (1)血液粘度,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两类。 (2)红细胞的聚集性和红细胞的变形性。 (3)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 (4)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血脂成分的检测。 2、实验室方法学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1)粘度计的设计要求和校正。 (2)质控品的研制以及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开展。 (3)其它检测指标方法学的标准化,例如血脂测定。 (二)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1、阐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某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血液流变学变化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血液流变学参数可做为某些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4、观察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疗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已报道的血液流变学相关的疾病,见表1。 表1 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 一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血常规检查过程中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分析与总结

血常规检查过程中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分析与总结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350例患儿血检资料,按照随机数表原则进行分组后,对两组血检异常患儿近一步进行血涂片镜检查,最后计算全自动血检仪假阳性百分比率并对比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一组28例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百分比为16.0%)患儿中,经过血涂片镜检确认异常的有17例,血常规检查异常中的假阳性百分率为60.7%,与治疗二组相比,数据结果一致(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的检查确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确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 [关键词]血涂片镜检,血常规,重要性,准确度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blood smears in routine blood tes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smear in 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s: To summarize 35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lood test data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principle, with abnormal blood tests in two groups of blood smear examination step, difference calculated automatic blood tester for false positive percentage and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28 cases of abnormal blood (blood abnormal percentage is 16%) in children with confirmed by blood smear abnormalities in 17 cases, false positive percentages of abnormal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s in 60.7%,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th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0.05). Conclusion: blood smear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ere screened by automatic analyzer, and then the use of blood smear examination for diagnosi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Key words] blood smear examination, blood routine, importance, accuracy Of renal function 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血涂镜片的检查,这也是检验科检验员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