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诗歌曾经是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我们从诗歌中听到了时代的潮音。在五四时期,在抗战时期,甚至是在政治运动频繁的20世纪50年代,那些通过艺术方式呈现的充满诗意的诗篇,为我们传达了时代的苦难和欢乐。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历史前行的脚步声。这一切,在历史转折的20世纪80年代,在新诗潮的高潮中,诗歌当然更是充实、完整地保持了时代的特有精神。而现在,诗歌的公共空间却是空前地消匿和弱化。

诗歌的公共空间之所以成为话题,原因在于诗歌固有的“私人性”。在于诗歌的发生总是与私人的情感抒发有关。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的缘起总是私人性的。因为诗有一个由个人因情而动,然后及于他人的过程,于是就有了对于公共生活的“疏离”乃至“忽略”的警惕,因而也就有了历来关于诗歌不可脱离公共空间的强调与提醒。

诗的个人性与公共性始终是一对互为依赖又互为排斥的概念。对于一首诗而言,它的充分的个人性可能产生优良或杰出,而它的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与彰显,则必定与诗的伟大与永恒相关联。这已是诗歌史屡见不鲜的事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的《示儿》都是这样的作品。后人评陆游此诗曰:“‘家祭无忘’之语,千秋而下亦为长恸。此其用心与子美何以异哉!”又说,“耿耿忠心,千秋遗训,呼唤着后世的热血男儿。”陆游此诗嘉定二年十二月作于山阴,这一年年底逝世,是他的绝笔。

通常说诗歌到底是个人的,这话并没有错。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个人化,其大背景是文革动乱,成为反抗“政治第一”的诗人们的无言的默契。诗歌一旦打开了私人空间,自由的阳光和人性的温馨一下子涌了进来,使当日的诗歌充满了活泼的生机,而且开拓了较之以往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事情一旦过了界限,其原本的性质便受到了伤害。

反顾当今的诗歌,个人的空间几乎取代了公共空间而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主潮。相当多的诗人忘记了周遭的世界,忘记了世界上的善恶和是非、公理和正义,沉湎于个人,写着极端自恋的诗篇。他们自以为是,实行着彻底的“个人至上”甚至“个人唯一”的宗旨,只是咀嚼着小小的的欢乐和悲哀,一些别人无法破解的自言自语。当诗歌的主潮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可以断言,这就是一种病态。

人们可以把这一切归咎于是对以往的政治强加的反抗,但是他们没有理由因为倒脏水连同婴儿也一并倒掉。是的,政治曾经肆虐,但政治本身并不意味着灾难。政治与一切攸关。它涉及的总是重大的事件和主题,特别是关于天下兴亡、社会盛衰、民生苦乐这样一些重大的话题。这些,诗人能回避、能充耳不闻吗?诗人关怀这一切。当然并非“为政治服务”的卷土重来,更不意味着排斥诗歌的个人性。而是更高地要求于诗人,以富有个人特征地表达他们对于世事的牵挂和关切。

这就是我们此刻讨论的诗歌的公共空间的要谛,也许就是此时,一个充分个性的、同时又是充分公众的;既是非常独特的、又是充盈着时代精神和公众关怀的诗人,正向我们走来。

5_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方法

6/7/2014
`
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
一、“空间组合形式”的概念; 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类型。
1
一、“空间组合形式”指的是什么?
? 空间组合形式是指若干空间是以什么方式衔接在一起的。 空间组合应反映不同功能联系的特点。
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
2.1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2.2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2.3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2.4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2.5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2
1

6/7/2014
`
分隔性空间组合的特点是以交通空间为联系手段,组织各 类房间。
`
各房间在功能上基本独立设置,因此,各房间(空间)之 间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如走道、过厅、门厅等,形 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也称之为“走道式”建筑布局。
`
该组合形式对某类型公建尤为适用,如行政办公建筑、学 校建筑、医院建筑等。
3
4
2

6/7/2014
5
6
3

6/7/2014
7
?行政办公建筑中会议厅 或礼堂,应考虑疏散的 安全和环境的安静等问 题。 ?在安排大会议厅的位置 时,由于它具有空间大、 人数多的特点 人数多的特点,可考虑 考虑 布置在楼房的顶层。其 优点是节约用地、空间 灵活及结构合理等;缺 点是上下不方便,若处 理不好甚至会影响中间 层环境的安静和正常的 活动。 ?也有将会议厅布置在底 层,其部位可以在建筑 的门厅后部或底层尽端。
8
4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当代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艺术介入空间》的解读及启示

当代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艺术介入空间》的解读及启示 【作者】翁剑青 【作者简介】翁剑青,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题】理论探讨 【正文】 法国艺术史与美学博士卡特琳·格鲁(Catherine Grout)著述的《艺术介入空间》(注:Pour de I' art dans notre quotidian. (des oeuvres en milieu urbain)/Catherine Grout. [法]卡特琳·格鲁著;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Pour de l' art dans notre quotidian. )1书,从社会学、艺术学及文化学的多重视角,记叙和阐释了西方当代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建构中的某些方式和意义,它并非1部着重在纯粹的理论上进行抽象阐述的著作,而是借助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具体实践与观念的考察而进行的独到的评介。该著作中所阐述的公共艺术观念及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国内外相关著述中的理论见解。它通过40余件公共艺术介入都市空间的典型个案,向人们推介和剖析了具有创造性及观念艺术特征的都市公共艺术之现象和方式。这对于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之公共艺术建设,显然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尤其是对于当下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的深化,有着某些可贵的启示及借鉴的作用。 本文试对该著作的部分解读,概要地梳理和明晰其内在思想的倾向,以及对我们相关领域事业的显在启示,并为寻求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坐标增添某些参照和比较的对象。下面将以原作者的言说及观念为蓝本,并伴以本文笔者对相关问题的认知,从4个基本方面加以有限的解读和阐述。 1、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艺术”的再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公共空间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再仅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广场、道路节点或公园、会所等场域。这些场所大多只是设计者或城市历史使之形成的1些实体空间,实际上它们在今日已经很少能够真正成为人们进行公共交流的场域,而人们更多地需要依据自身的环境条件、生活方式,创造出多样的乃至即兴的可供公众参与和互动的共享空间。况且,当代公共空间在相当的程度上已经隐形在诸如电子网络、电视、报刊等其他公共媒体之中,这使得公共空间形态(及社会政治学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形成了多元化、非物质化或非固定化的存在方式。同时,现实中的人们又永久地需求在真实的空间中进行面对面的群体生活和社会交流。因此,作为供市民大众了解复杂多样的世界和进行交流、聚会、娱乐及休闲的公共空间,就产生了各种相应的概念和形式,这显然是为了适应多元社会和现代技术的发展。 卡特琳·格鲁所著的《艺术介入空间》(以下皆简称为《艺》)认为,公共空间的诞生和存在,并非就是由即定的实体空间范围所划定的,而是由于生活着的人们的需要和行为所建构的。西方国家中以往城市广场等空间形式的存在,却不能掩盖“西方城市空间中公共空间的消失或缺席”之情形的存在。因此,从1定的意义上讲,公共空间建构的要点,是适应社群交流的具体需要和方便。《艺》以古希腊城邦国家为背景言及典型公共空间的原始语意: “在初始,公共空间不等于城市空间,它有时会被放在1个称为…公民广场,(agora)的空间,它在此聚集了自由及平等的人们。这么1来,…真正的公众不是实体空间的城邦(地理位置或是建筑设置);它是人们群体的动员,这些共同行动、发言的人,以及他们为此目的所拓展、使用的空间……当人们聚集在那儿,它既非必需也无法永久存在?。在每个人为自由地行动或言论聚集的地方(可预见共同的目标),公共空间即因交流或相互的效仿竞争而活跃起来。这需要他人的参与,当我们谈到公共空间,它不只是众多个体集结的空间,它尤其是1个可以让人相遇、相互聆听的空间,1个含有视觉与听觉的空间。……公民广场,这个希腊专有名词的来源是公众思想的空间化,生而平等的人在其中聚集,并共同决定城邦的未来”(注:同上书,第21页。) 但由于世界城市及空间性质之历史的演变,其语意和实质也随着语境的变换而变换着。于是,在现代都市的公共艺术介入及与之相匹配的公共空间(它可以是非永久性的或即兴的)的建构中,重要的不是刻守传统意义(名义)上的公共空间的概念,而是要注重这种空间是否可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是否可能形成公

个人空间理论

个人空间理论 摘要:有关个人空间意识的获得的唯一理论是从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方法借用过来的,那就是社会学习原理。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个人空间意识的形成,而从社会学的层面上,需要着重关注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联系与差别。所谓个人空间的真正界限,那就是个人空间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中,现实世界的表现只是我们人类这一具有相同思维模式的高级动物之间的默契合作罢了。 关键词:个人个人空间公共空间个人空间边际界限 正文:个人,或称个体,一般是指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中的特定的主体或结构, 也是一种自我称呼。它与私人这一明显带有财富归属性质的词语有着迥异的差别,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作用也要大于私人这一形近词。 “个人空间”本身是一个多意词,互联网上的个人空间又叫个人主页,个人主页是你自己用软件编辑出的网页,之后上传到指定申请位置的一个空间,可以是FTP或HTTP上传。现实中的个人空间泛指私人空间。具体是指,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私人的一些隐私,不能让公众知道的一些事情。这些都可以笼统的归类于狭义的个人空间范畴,而我在这里要着重论述的则是心理学上的个人空间理论,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个人空间范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不自觉的努力寻找或是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个人空间,当然我们也并不排斥那些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必须融入的外向型空间。至于我们会有这种行为的原因,则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潜意识里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真正就这个问题深入的探究下去,我们可能会发现,除了说“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下意识的这样做”之外,我们无法提出一个更加合适的答案了。在这一问题上,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各类人群都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就好像无法解释在远古文明还未相互接触的年代里,各个文明几乎同时都装备上了弓箭这一高端攻击型兵器。有些人认为个人空间意识是我们作为人这一高级物种从遗传里得到的,但这却与基本的常识有些矛盾,我们都知道,在人类刚刚出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上的时候,面对危险的自然环境,我们的祖先都是下意识的相互靠拢,依赖着集体的力量获得食物,进而生存进化而成今日的地球霸主,如果说个人空间意识是作为人而遗传下来的话,那么这一意识也不可能是在最初的人类的大脑中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一意识是在人类的漫长进化途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个人空间意识是某个人类祖先在生活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有关个人空间意识的获得的唯一理论是从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方法借用过来的,那就是社会学习原理。杜克(M.Duke)和诺韦斯基(S.N。-wiCki)(1972)认为,个人空间意识是在个人不断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的行为。父母等一些长辈经常会教育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上学路上要尽量远离有水的地方”“在马路上行走一定要注意靠右行走”“要跟在父母的背后,不要到离父母过远的地方玩耍”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我们还在孩童时代父母们共有的口头禅,也正是在这一心智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由于受到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我们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某些概念,比如有水的地方不安全,还比如陌生人对自己意味着危险等。随着我们自身的成长,这些概念里的不合理之处也被我们自我修改整合,就会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个人空间意识。我们不再惧怕有水的地方,但是却会自觉在水边保持警惕;我们会落落大方地和陌生人交流,却也不会轻易将内心的深展示在人群的面前,这些就已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田沛荣鲁睿编著 一.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内涵与基本观点 1.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内涵是指这项创作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指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功能性质、空间形式和投资标准,运用美学原理、审美法则、物质技术手段,创造一个满足人类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特征需求,表现人类文明和进步,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的特定的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环境。它反映了人们的地域、民族的物质生活内容和行为特征。体现当代人在各种社会生活中所寻求的物质、精神需求和审美理想的室内环境设计,其中包括既具有公共活动的科学、适用、高效、人本的功能价值,又能反映地域风貌、建筑功能、历史文脉等各种因素的文化价值。 2. 现代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几个新趋势: (1).回归自然化。(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 (2).整体艺术化。 (3).高度现代化。 (4).高度民族化。 (5).服务方便化。 3.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 (1).使用性质—建筑物和室内空间性质和功能要求基本情况; (2).所在场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周围环境状况的基本情况; (3).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入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4.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基本内容 现代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涉及许多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在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组织布局及装饰处理等方面应体现一下内容: (1).与当代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社会经济、民风民俗密切联系。 (2).设计师文化积累、艺术修养、鉴赏能力和驾驭空间的能力。 (3).施工技术、材料选择、统筹设备。 5.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范围: 文教建筑:幼儿园学校图书馆 医疗建筑:医院诊所疗养院 商业建筑:商场商店超市餐饮店 旅游建筑:宾馆酒店旅店 观演建筑:影剧院大会堂音乐厅 办公建筑:各类办公楼营业厅 体育建筑:体育馆游泳池 展览建筑:展览馆博物馆 休闲建筑:网吧咖啡厅健身美容洗浴游艺厅 交通建筑:车站港口候机楼 科研建筑:机房实验室 6.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中国式陋习: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混乱

中国式陋习: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混乱 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这些陋习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对社会环境和国民形象有着破坏性影响。几年前,就有媒体将中国游客在海外随地吐痰称作为“民族的灾难”。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随大流的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人们甚至认为,不这么做反倒不正常、不便利。这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反应了人们怎样一种心态呢? 莎士比亚说过,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不同男女只是上面的演员而已”。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展现只是一种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一种自我呈现的表演。人们在不同场合自我表现时,有一些微妙的差别,于是他巧妙地借用了戏剧艺术中前台与后台这两个术语构成的二元框架来分析人的表现方式。戈夫曼深信,在前台情境中的自我表演是高度自我控制的,甚至是刻意营造或设计的。他通过自己的表演努力地使自己以符合人们期待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试图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以保持他的形象。而相对于前台而言,人在后台情境中则表现得随意得多,这时候人们往往会以一种更为真实的形象示人。前台和后台的表演是不能颠倒的,否则会闹出大笑话。 戈夫曼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前台与后台不断交替的生活场景中。在前台,我们受到本群体共同意识的制约,迫使我们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以保持一种人们所期待的对象。比如教师应该是一种严谨、有智慧的形象,医生是干净、斯文、敬畏生命的形象。在后台,我们可以随意地表现自己的喜好、生活习性等。与前台相对应的是公共空间,与后台相对应的是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里,我们往往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维持一种特定的社会形象,并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不会过于与他人亲近。在私人空间里,我们以真实面目呈现,彼此亲密。 在“中国式陋习”的背后,正是人们对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这一二元对立的生活空间的混淆。当我们处在公共空间时,我们不得不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以一种社会期待的形象展现在他人面前。只有在私人空间时,我们才可能会做一些诸如东西乱放,大声喧嚣,随便走动等等“隐秘”、“自由”的事情。所谓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不同,比如你和家人住在酒店客房里那就属于私人空间,你随便一点家人也会原谅,但是你进入酒店大堂那就属于公共空间了,你就应该小声说话,因为大声说话会干扰别人,更不用说抽烟乱扔垃圾等等。那在陋习群体中,他们如何把私人空间的事情放大至公共空间去展现?归根结底,陋习的背后反应的是一种公共意识的缺失。 公共空间秩序的维持需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拥有一种共同的集体意识。公共意识的成长

浅谈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浅谈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有感于巴塞罗那的公共艺术何谓公共艺术?城市的公共艺术有着怎样的历史?城市与公共艺术又有着如何的关系呢?近日我借对巴塞罗那——一个被誉为“开放空间的雕塑美术馆”的城市的浅薄研究来谈谈这些问题。 何谓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概念是来自于英文的“Public Art”一词,这是一个由“公共”和“艺术”连接起来的复合词。从表面意思上看,一切开放空间里能让人欣赏、参与或使用的雕塑品、艺术活动和公共设施,都可称之为公共艺术。在“公共艺术”这词未出现之前,人们把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形成的艺术语言指为“公有空间的艺术”。广义的公共艺术,指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与环境美化活动;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有空间中的能符合大众心意的视觉艺术。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公共艺术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陈列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景观、公共设施之类,它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人类一切生活状态下的文化现象,具有了以城市为舞台、以人的交往需求为核心而展开的对空间的体验、对审美的获取,以及对形态、意象的亲历和审美活动。 因此,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在于它的“公共性”。其文化价值的核心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的新关系,它不仅超越物质符号本身、提供隐蔽的教化功能,关键的是经由人、公共艺术、环境、时间的综合感知,批判、质疑或提出新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城市的公共艺术有着怎样的历史? "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这是一件结论性的事实……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这就是‘世界历史’的真正标准,这种标准把它非常鲜明地同人类史区分开来了。民族、国家、政治、宗教,各种艺术以及各种科学都以人类的一种重要现象,市镇,为基础。"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这样说。 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的艺术,与城市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的建设已不能只满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城市也是人类文化和世俗感情的集散地,它的真正魅力在于良好的生活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所以,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许多国家与政府渐渐重视起文化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西方,城市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指向一个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演变的、强调艺术的公益性和文化福利,通过国家、城市权力和立法机制建置而产生的文化政策。其实,从最早的城市美丽运动开始,西方就对城市文化建设和美学风格有所追求了,到后来的“百分比艺术”的出现,再直到现在得几乎每一座欧洲的主要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承载历史文化建设的标志了,因此公共艺术被亲切地称之为“城市名片”。 纵观欧洲的历史传统,公共艺术最早的体现方式是依附在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近现代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文化与公众文化的新需求则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变。因其建筑与雕塑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建筑物艺术”的政策也由来已久。例如,德国魏玛共和时期,魏玛政府宣布让艺术家参与公共建筑物的创作,并且通过公共建筑计划帮助自由创作的艺术家有机会从事建筑物雕塑和壁画创作;德国汉堡市“建筑物艺术”的设置与执行也具有悠久的传统,汉堡市的建筑物、城市规划和户外艺术成为其城市发展的形象需求。接着,城市美化运动兴起,最为显著的城市就是巴塞罗那,1860年的《赛尔达规划案》、1880年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2)水平交通空间 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 ①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 ②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 ③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3)垂直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 ①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②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上下(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③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④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600人。有单向布置、交叉布置、转向布置等形式。 (4)交通枢纽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应从空间的主次关系、序列关系、闹静关系、内外关系、分合关系、洁污关系的处理着手,尤其要注意“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处理。 (2)人流组织 一般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方式有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人流疏散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疏散两种情况。应试考生应熟悉并掌握人流集中、疏散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如火车站、飞机场、剧院等建筑。 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组织 (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方式。 特点:各使用空间相对独立,保证各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多见于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王* (**大学管理学院****030006) 摘要: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表现出了伦理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诸多价值特征,优化图书馆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从空间设计、区域特色和文化讲坛等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为公众营造一个舒心、休闲、开放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价值特征;优化策略 Discussion on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ibrary as Public Cultural Space WANG****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030006)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libra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services,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lace in public life,has showed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ethicality,sociality and umanity,we could scale up implementation in space design,regional specialties and culture foru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library as public cultural space,to create a comfortable,casual and open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Key words:Library;Public Cultural Space;Value Characteristics;Optimization Strategies 1引言 图书馆是人际交流和资源汇集的重要空间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只注重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物理意义,而忽视了它的社会学内涵,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图书馆的文化公共空间职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随着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和不断更新的文化政策的交叉影响,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已经不能满足于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文化需求,它所能够发挥的空间逐渐被压缩,社会认同度和资源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服务中所体现的价值底蕴,人们在阐释图书馆核心价值时,容易遗漏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和梳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研究现代图书馆理念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也具有现实意义。 2图书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2.1内涵相容性 公共空间是一个相对于私人空间的概念,它由私人空间延伸而来,并逐渐成为与公共权力相对立的一个独特领域,作为社会环境中参与人类文化活动的主体之一,图书馆就是以其“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本质属性而服务于公众,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内涵上具有相容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①两者都以促进文化交流、服务公众为己任,各种信息流在公共空间汇集,呈现出多元化但又保留了独立性,这种意义上的空间,是开放式的自由空间,也是人们的关系自由、平等,思想和行为融合,可以把真正地

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

光影和色彩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经常在室内设计中用到,但两者的结合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却不是很受重视。这两种新型的间接材料应该被人们很好地利用。本文介绍了光影和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结合与运用,旨在使设计师们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发现并利用这种间接材料。 一、光影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光”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无论是阳光、日(灯)光和夜间照明均不能缺少。光影就是光线照射在非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背光面留下的灰色或黑色空间,即“影”。而不同形状的物体产生不同形状的阴影,不同的光又产生不同明度的阴影。根据光源的分类,光影有天然光影和人工光影两种。 1.天然光影 太阳光因为色调比较平衡,亮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光束集中,成为最理想的自然光源,也是现实生活中唯一的天然光源,在室内建筑中可以见到阳光被很好地用来创造空间立体感和营造明暗对比效果。太阳光照射物体留下来的光影就称做天然光影,其光影特点是亮度、方位随时间和天气变化,不易控制,这也都是由于光源不易控制的特点造成的。晴天的直射光光影关系强烈,物体的立体感强;而阴天的光、漫反射光和漫透射光比较柔和,光影效果较弱,物体的立体感不强。合适的天然光影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89年竣工于大阪茨木的“光之教堂”是安腾忠雄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作品是天然光影运用十分到位的经典实例,它很好地利用了自然光与墙体在空间方面的加减效果和室内的明暗对比。白天,光源透过十字型墙缝照进室内,在室内未被光照射到的墙体上形成一个大型的十字架,不仅光源进入了室内,而且渲染出一种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气氛。此教堂显然是最与众不同的一种设计,在其中感觉不到基督受难的苦,反而是静心的禅。 2.人工光影 人工光影也就是人工设计的光源(灯)照射在物体上所留下的影。从自然光的利用到电灯的发明,室内光影的装饰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教堂到居室、餐厅,到特殊功能空间,如展览馆、博物馆等,人们逐渐将这种装饰用于包装各种环境,从而达到特殊的空间效果。人工光源种类繁多,其中白炽灯、气体放电灯是常用的光源,其特点是光源形状、大小可随意调节,光束大小、方向容易控制,亮度、色温、显色性可以选择,大大满足了室内装饰的需要,成为室内设计的主选光源,其形成的光影也成为室内利用光影的主要来源。设计师们也正是利用点光源在室内的广泛使用,从而对光影也有了更好的利用。光影产生的气氛关系到人的心理感受。酒吧、迪厅之类的娱乐场,这种场合比较封闭,所以室内绝大部分是用人工灯光和影来处理室内空间的效果和气氛。如酒吧是年轻人的场合,光影比一般家居室内要浓重,色彩用得也很丰富,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而迪厅有灯光的地方较少,大都是带色的灯,这样可以使气氛显得不平静,室内到处都是浓重的光影,又有几盏彩灯照射,给人一种叛逆、无所顾忌的感觉,让人完全沉浸在这个环境里。 二、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室内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色彩基本要素,运用对比统一的规律并结合其他设计要素,创造出优美、实用、舒适的室内环境”。人的心理对色彩的感觉极其敏锐。由于色彩对视觉的刺激,人对客观事物会产生一系列的色彩心理效应。因此,根据人对色彩的心理反映来探讨人们与室内环境中色彩的关系,对于寻求符合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措施分析

2017年第3期 现代园艺我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以飞速提高,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好的艺术景 观设计能够为人们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气氛,让人们在轻松、舒适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市公开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设计出优美、和谐的景观,这是我国所有景观设计师都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特征 景观艺术是形式多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既需要有自身的设计理念,也需要将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效融合,不能将现代景观设计只局限在一些条条框框中,应在生活环境中融入景观设计,进而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稳定发展。景观设计要追求三个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即:艺术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景观设计是一门对综合性要求很强的艺术,其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发展密不可分,想要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就必须要结合自然发展规律。景观设计师要确保社会、艺术和自然因素和谐稳定,这样的景观设计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益,一旦缺少哪个因素,其设计也就不完整了。结合我国景观艺术设计实际情况来讲,当前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它既是一件艺术品,给人带来美好的心情,也能提高整个区域的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析影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三方面因素 2.1社会因素的分析 在我国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并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有着新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当前社会环境担负着文化、生活和社会等职能。其中,城市环境的建设不但能够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美观、漂亮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让人们更好地放松生活和工作压力。城市景观是人们追求物质精神的一大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绿化城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有效利用各项环境资源,以此来营造出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气氛。2.2人文因素的分析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有力维护人类基本价值。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如果缺少了人文素质,即便设计出来的东西再漂亮,也毫无意义。同时,人文思想中既包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但结合我国景观设计实际情况 来讲,我国很多景观设计师都缺少人文素质,所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缺少独特的设计精神,可见 培养和提高我国景观设计师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2.3生态因素的分析 生态保护就是对环境生态平衡建立健全的保护措施。但需要明确的是,生态的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所有景观的建筑活动都应从环境的各个变化角度与生态因素入手,在景观设计中真正落实环境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力度。 3提高环境景观设计水平的对策 3.1基于地域景观特色营造的策略 在设计景观过程中,应有效考察此地区,充分了解此地区的环境特征。如:建筑物自身形态与特征能够反映出与附近环境的关系,这种反映就是在有效地说明附近环境特征,进而突出此地区的环境特征。但如何缓解地区建筑和当地环境二者的冲突,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应深入了解此地区的自然环境,这对于设计出与当地环境要求相符的景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3.2景观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 在确定景观设计项目后,可了解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做好收集资料和调查情况的工作。在设计之前,应搜集并研究具体位置、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等信息。其中,应全面了解地区地理情况,需要掌握的是平原与高原地区的差异,所以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景观中,应全面分析地理形式、地质结构,在设计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唯有做到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能受到当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3.3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景观设计不但是为了美观城市,而且其更为重要的是保持生态的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景观设计由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组合而成,在自然环境设计过程中,要确保生态环境完整才能实施的。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下,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新的要求,而景观设计应彰显出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特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2 夏木华.景观与景观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09(22) (责任编辑禾初) 作者简介:曹阳(1972-),女,湖南人,本科,海口经济学院讲师,从事设计艺术方面的教学工作。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措施分析 曹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景观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景观资源、环境行为、景观生态和设计艺术等知识,这些都是环境艺术 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落实好景观设计工作,就需要做好景观设计,从环境艺术视角入手,深入研究环境艺术特征与内涵,切实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整体水平。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措施 景观设计 116--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城市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在城市中的各种公共艺术作品则生动的反映了其城市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在当代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公共艺术与更大的社会文化语言紧密相连,反映出更加复杂而多元的内涵。本文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和营造,以期待与我们启示。 城市发展与文化的凝聚 城市文化是一个抽象概念,他存在于人们发现自然,改造社会、自我的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言语行为和办事方式、组织构成、道德规则,以及由该活动所演变出的艺术成果、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是一个城市精神力量高度集中的体现。它在确定和指引城市发展走向这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与其他文化相比,城市文化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 1.开放性与创造力 城市中,知识技术等发明积累的速度,文化的创造和变革都远高于乡村社会。原有文化的阻力相对较弱,这也方便了不同文化因素在地区间的传播和交融。 2.多变性与互动性

城市具有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高度集中和快速流动的特点,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也易于产生革新,致使城乡互动、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与村镇等其他地区相比,更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遗失与生俱来的生动特色。 3.高度集约化的生产力和激烈的竞争 由于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人们摆脱了长时间和高强度的手工生产劳动,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各种知识和人才融汇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从而产生了激烈的竞争。 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以艺术的方式创作与之相应的环境设施,并以某种形式为载体,服务于市民大众。它一般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在装饰环境的同时,促进社会民主观念的发展。公共艺术作品被认为面向更广大观众,能够普遍被理解。因此,城市公共艺术需具备下列特性。 首先,城市公共艺术是开放性的艺术。称为公共艺术的作品要符合空间的要求,适应人的发展需要,同时顺应时代审美;展现当代城市精神和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空间形成交流与互动。 其次,城市公共艺术要通俗易懂。不同国家和民

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 发表时间:2014-11-20T09:31:20.51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2月下旬供稿作者:陈霞 [导读] 在进行公共建筑空间全面组合设计分析时,要从建筑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彻底了解公共空间的情况下,再进行功能参数分析。 陈霞CHEN Xia(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亚572000)(Sanya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Sanya 572000,China)摘要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组合设计的多样性,给社会需求提供了最有利的资源服务。为了显示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要求也愈加严格。本文全面阐述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和组合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其中主要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包括公共空间中的接待空间、会议空间、餐饮娱乐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特点要求、构造 等来进行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shows larger developmentspace. The diversity of combination design provides most favorable resource service to the social demand. In order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the building space combination desig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stri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omponents and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space, which mainly aims atthe different needs of building public space in the reception room, meeting room, restaurant and entertainment space design requirements,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关键词院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技术运用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 space;combination design;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院TU24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6-0130-00 引言公共空间在建筑设计与使用过程中,要形成独有的建筑文化风格,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此来构建多角度多方面的空间组合建筑的整体性。 1 简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基本1.1 公共空间的设计概念在进行施工建筑时,在全面考虑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要严格控制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就要根据自身建筑需要的客观情况做好定位,例如具备品位、舒适、时尚,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譬如在酒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置上,就是要提供旅客休闲娱乐的空间场所,以及餐饮消遣等一些公共活动的地方,公共空间的设计主要从商务酒店的进口、出口、休息空间、茶座、会议厅、接待厅、娱乐空间、健身设备及空间等多方面来考虑,把握这样基本的要素,这也是构建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1.2 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公共建筑空间要素构成中,为了能够充分展示出公共空间的组合设计魅力就需要根据建筑实际需求进行。而公共建筑中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电器照明等[2]。除此之外,还要基本具备有接待空间、娱乐休闲空间、会议空间等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空间设计点,譬如入口空间、走廊空间等一些基本的空间组成,具体的位置运用上就是包括卫生间、安全通道等多方面的空间组成要素。 2 概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2.1 自然和谐的空间美感度假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主要是为了突出舒适、美感等和谐的自然空间应用。而从美感出发就需要重视对材料的选用,是否能够在大方得体的基础上对人体无害等因素出发。 2.2 以人为本的总体把握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客户创造一个安心入住的环境。就需要在以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适当融入个性化的设计特点等,这样能够让人感受到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美感性和人文性等综合因素的统一。 3 细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必要要素及附属3.1 空间设计与主题文化的品位运用现代度假酒店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酒店入口、大堂、中庭、楼梯、电梯走廊、屋顶花园等诸多要素,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构建一个整体的节能设计理念,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依据所在的环境包括构图、尺寸、色彩、照明、形式等,譬如在照明等的应用上,在要装修的地面、墙面、柱子以及天花板,在选择适当造型的同时,考虑节能设计,尤其是在照明的运用上,可以融入艺术的特色,做到明暗相间、强弱有别,紧密有致,层次鲜明,让每一个灯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使用一些节能性强、美感感受强、欣赏力度强的照明设施,让设计从大堂一直延伸到客房,渗透到整体公共空间的每一个细节,凸显出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入住上海度假酒店尽享高贵与享受。 独具匠心的自助餐厅汇聚了传统的典雅和现代的豪华,佳肴美食荟萃精华,为各方人士营造完美体验,可容纳130人同时就餐,是商务会谈、朋友聚会的理想之地。二层的休闲吧集咖啡、茶艺为一体,时尚典雅,浪漫温馨。三楼的会议室、接待室,是举办会议进行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商务中心、商品部等服务设施,为各界商务人士提供全面快捷周到的服务。酒店大堂宽敞明快,设有商务中心、贵宾休区。四楼设有会议室、接待室,可接待大中型会议。 3.2 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功能分区公共建筑的空间依据使用性质大概可以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大,造型别异;次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交通联系空间是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联系、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交通联系空间为根本,对主次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丰富多彩的交通联系空间。而交通联系公共空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即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其中水平交通与各部分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并且有比较好的通风和光照;垂直交通空间,主要有楼梯、电梯、坡道形式,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消防需要和功能需要而定,应与交通枢纽接近,布置均匀。 3.3 塑造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局部亮点公共建筑空间包括能够进行餐饮聚会、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就要突出公共空间的某个布置上的一个亮点,这样才能体现企业建设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也是彰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些具有古香古色的老家具或者古董等,就会产生文化的共鸣,这样要比全盘的改造设计更突显效果。 3.4 建筑室内空间处理艺术在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的处理上,要注重色彩与质感的准确把握,可以采用暖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出紧张、热烈、兴奋的氛围,适合运用在观众厅、游艺厅等,体现出一种空间靠近感;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建筑风格,融入一种安定、幽雅、宁静的气氛,适合运用于居室、阅览室,融入一种空间远离感。此外,在度假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全盘考虑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图纸,在确定了度假酒店的营运性质、客源、档次之后,就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房间设计的功能布局,无论是条状性建筑,还是异形的建筑,都应该合力规划客房、餐饮厅、会议厅、休闲游乐厅等和公共区域的面积设计,正确把握好主体建筑、公共空间建筑、后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