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学是让学生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作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音乐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达尔克洛兹说:“审美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审美往往被忽视,学生缺少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感受,这又如何谈得上陶冶情操?那么,如何有效进行音乐审美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呢?

音乐感觉、知觉能力:就存在和传递方式而言,音乐是听觉艺术。要进行音乐审美活动,首先就要通过聆听途径去感知音乐。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健康人,都具有听觉能力。但是如果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的话,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确地感知它,如果说“对牛弹琴”的成语含义有些言之过分,那么“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则生动地揭示了音乐感觉知觉能力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人的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事物密切相关的两个层次,我们通常概括地称为音乐感知能力。但严格地说,音乐感知能力包容了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对音乐的知觉能力。前者主要包括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乐音要素的感觉能力,而后者则是在音乐感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各种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觉能力,如旋律感、节奏感、和声感、力度感、速度感等。当然,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感觉和知觉是交织在一起的,构成了综合性的音乐听觉。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音乐感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人们常说的“音乐耳朵”具有多层次的特征。例如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音乐听觉就必须高于一般的音乐爱好者;而那些从事指挥、演奏的音乐家不仅要有全面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听辨绝对音高能力和音乐内听觉能力。在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感觉知觉能力是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但是在内容和要求上则应该是能够听辨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

节拍、速度、力度、调式、和声等)的基础能力。

音乐鉴别、鉴赏能力:如果说音乐的感觉知觉能力偏重于技术层面的话,那么对音乐的鉴别、鉴赏能力则是审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音乐由感知系统开始了审美心理活动之后,首先必须通过审美判断的检验。即根据主观的审美标准去审视、衡量音乐的美学属性和价值,这是音乐鉴别能力的核心内容。音乐鉴别能力是一定审美价值观的实践体现,面对多元复杂的现实音乐文化,面对良莠不齐的音乐环境,音乐鉴别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审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音乐鉴别能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音乐审美活动。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审美的核心力量。广义的音乐鉴赏是包容了音乐鉴别和音乐欣赏在内整体音乐审美活动。我们这里将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审美能力来思考,就需要联系一些审美心理过程来认识其本质特征。首先,音乐的鉴赏必须从感性介入,能够从流动的音响中感悟到由音乐的形式美所显示出的情感内涵与魅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感欣赏。然后再在这种被感染的心态中去思考、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体裁形式乃至哲理内涵等,进入理性欣赏阶段。由于音乐本体无语义内容,在感悟和理解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因此,音乐欣赏既无止境,也不宜有“标准答案”,其能力是长期生活经验、音乐实践和文化修养等积累后转化形成的。

音乐联想、想象能力: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

音乐联想心理是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将音乐的某些特征和平时积累起来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有选择地建立起联系的心理过程。音乐联想能力犹如打开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感受到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如《百鸟朝凤》的音乐联想到各种鸟的啼鸣、《动物狂欢节》里低音提琴和大提琴音乐激起对大象的联想等,对青少年来说,音乐联想能力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心理活动,但它仅是初级的基础感受能力,应该从自由联想向想象等心理过渡,才有助于审美心理的发展和成熟。

音乐想象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直观感受产生了某些“障

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正是音乐审美的最大优势,它可以提供给人们没有“框框”、没有限制的欣赏空间,凭借着想象能力给音乐插上双翅,从而能够充分自由地领略音乐的美。音乐想象能力特征不仅表现在自由性方面,它的想象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每个人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心理素质、音乐水平的千差万别,因此对同一音乐作品的想象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音乐想象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象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音乐表现、创造能力:音乐审美活动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具有鲜明的参与性,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才能充分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因此,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是音乐审美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是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歌唱和演奏才能产生出真正的音乐,在这些音乐表现过程中,不仅自身可以体验感悟到音乐的美感和内涵,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审美的对象,全面地实践了音乐的审美活动。所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不仅长期将歌唱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演奏教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天地。音乐表现能力具有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从群众自娱性的歌唱、演奏,到歌唱家、演奏家的专业性表演,存在着许多不同水平、不同档次的表演,其音乐表现能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我们的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歌唱和简易演奏技能基础上,能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演,能够正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和内容。

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进入更高境界主观能动性的施展和发挥,也是想象心理活动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音乐创造能力应用和出现的范围广阔,不仅仅是作曲,而且歌唱、演奏、欣赏都有音乐创造能力的体现。和音乐表现能力一样,音乐创造能力也存在着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等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从中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方法,音乐审美能力还有一些(如记忆力、注意力等),但以上的能力在普通音乐教育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只有掌握和具备了这些能力,音乐审美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

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四)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摘要】小学的美术教学中,除了需要注重对学生绘画技术进行教学以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观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审美观的形成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对美的认知提高可以使其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而创造性的思维则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产生促进的效果,使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绘画创作更是如鱼得水。那么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当前的现状基础上,去探索培养小学生审美观和创造力的方法,对小学生的美术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观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小学教育的新课改中对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基础绘画能力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创造力,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以及形式中进行摸索,

使当前的美术教学效果能够达到要求。本文将从当前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培养现状入手,为教师提供一些审美素养提升进而创造力培养的针对性策略,希望可以使小学的美术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 一、小?W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现状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所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将教学大纲的内容传授完成,并且在对学生的绘画能力的教学中,只是让其照瓢画葫,并不注重学生的观察过程。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色彩以及形状的辨识教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思考,使学生在绘画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一切事物的分析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向学生进行美丑的分析,使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不能过得到培养。这些都是在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现状,对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 二、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 (一)什么是美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著作让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可以在每天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中,不知不觉的受到“仁义礼智信忠孝”传统美德的教育。在传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2-04-11T09:42:12.46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耿丽敏[导读]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耿丽敏 (郑州市七中初中部,河南郑州450000)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无忧,产生高级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追求,而由于当前人们对审美认识的提高,所以就必须要求下一代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人们常说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长大才能有好的作为,从小培养审美习惯也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柏拉图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爱美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感受他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有审美的想法还必须有审美培养所必须的场合、环境,艺术教育就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艺术审美环境,家长应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从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是心理成熟和审美理解力增强的表现,而这种转变又不是自动进行的,教育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类在培养小学生审美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细节上培养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小时侯对事物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并不是要孩子成为音乐家、画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家庭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第一次后天环境,也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

音乐(心得)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论文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

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 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 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

培养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趋于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奔放,思想活跃的青少年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每个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成为欣赏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揭示美的形象,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美的最基本特征是形象性,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感知是学生开始审美的初始阶段,此时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认识阶段的唤醒水平上。学生获得的是感官情绪上的愉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审美判断力去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所构成的理性美和艺术美,这就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内容。 譬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粮食》、《牛耕》等时,笔者把话题引到现实生活中来,针对当前学生劳动观念淡漠,歧视劳动,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很积极,想法各有不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没有积极的认识,对劳动者有鄙视的思想,这时笔者就对学生讲到:清晨马路上的清洁工,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厂里、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没有去想他们的劳动多么伟大、崇高、重要,他们的希望就是给孩子筹学费,给年迈的老人挣医药费,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最朴实、真诚的美德,最善良的情感。同学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劳动的经历,有些同学能主动帮助他人,而有些同学偷奸耍滑,因少干活而暗自高兴,实际上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时间一长,偷奸耍滑的人不被人信任,而那些认真踏实的学生不但养成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赞扬。这就是劳动的魅力。通过引导,让学生树立劳动是一种美德的观念,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这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感悟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体会美、鉴赏美的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要充分发掘教材情感的特征,以美感人。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先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以情感的体验反映客观的审美对象,是鉴赏美的能力的提高。 如在讲《宫殿建筑》、《园林与民居》、《现代建筑》等章节的内容时,让学生知道人类文明进展中慢慢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就是我们所称的人文景观。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通过介绍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庙宇、祠堂、园林庭院以及古墓

让童眸映五彩——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让童眸映五彩——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发表时间:2019-04-22T09:39:17.1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作者:李云珍[导读]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既体现出基础文化教育的作用,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李云珍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中学266621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既体现出基础文化教育的作用,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从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形式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一、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审美欲望 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趣的艺术学科。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情感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功能则无可非议,如一次野外写生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捕捉美、感悟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则尽收眼底,可谓美不胜收,那种对祖国及其山川的感情油然而生,美也真的在其心了。 不仅如此,美术作品也常常给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并将其内在美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美情感的感染,身心徜徉于作品之间。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那古铜色的布满皱纹的面容,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巨变,见证着生活的操劳艰辛,一副烟袋更让人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忧郁而又深邃的眼神里饱含着多少的思索、企盼和平凡的愿望追求。此时人们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形象。心中感悟出的也便是那深沉的父爱,内心里所涌动的是无以名状的感恩与回报。所以美术教学要时刻绷紧感情这根弦,善于把握课程内容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将其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要加强情感教育,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外界空间,置身于真实的美境之中,身临其境,感受更真切,感情也更强烈。同时,要多参观、欣赏、解读和临摹作品,从作品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真正领略艺术之美。心之所向,美之所在。 二、培养审美理想,构建审美追求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的关键在于审美的结构。审美活动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对美感而产生出来的情感反应,但这种感受和感化又都受到审美理想的制约。如果将审美喻作大厦,而审美理想就是基石,中学美术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正是身心都在发育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面对生活、面对艺术往往是非难辨、美丑不分,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美术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三、培养形式美感,提高审美素质 美术教学首先要进行的是审美形式的教育,也就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人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无限变化的世界,高矮胖瘦、坐立行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城市乡村、民俗风情尽收眼底。人置身于风光无限的自然界,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变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娇媚……学生就是通过这些形式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发现的、锐利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就要使学生在获得表象记忆的同时用心去感受美,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这种潜在变为真实的存在,学生也会真正感悟到形式美感,并自觉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要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唐代韩晃的《五牛图》就以概括简练的线条,生动地描绘出五头外形特征迥然不同的牛及其不同的神态和不同的性情。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指导学生去欣赏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描述和习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摹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形式美感的培养还在于对色彩感知能力的提高上,世间的万事万物并不是单调一色,在美术课中就要做到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立足创新精神,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倘其无思,即无美术。”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要立足于创新精神,这不仅包括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观念更新,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教育观。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创新精神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实践、创新和创造三个方面。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其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涵盖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独特创造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审美创造力教学要通过欣赏、观察和表现来实现。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整个过程中是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约占全国人口1/3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

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

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及方法

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及方法 一、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耳朵的盛宴,它作为一门艺术,一切实践都需要依赖听觉来实现。可以说,人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然而,人感知美的能力,恰恰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音乐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表现自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表现后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更能促使学生转变心态,由不敢表现转变为勇于表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在人心情低落时为你抚平创伤,在你心情愉悦时为你呐喊加油,它会让你随着音乐的旋律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通过中学音乐教育,并配合知识的拓展,能使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延伸感情,最终达到创造美的效果,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境界,激发学生无限的

创造力。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和暗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音乐教育一成不变的“模板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能改变传统音乐欣赏只靠听觉的局面,让学生眼耳并用,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歌唱祖国》时,笔者播放了建国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视频,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祖国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情感展开想象,激发自身无限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观的最佳效果。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时间和机会。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笔者在教授完音乐技巧知识后,还教给学生一些音乐指挥的要领,让学生根据节奏的跌宕起伏,体验音乐指挥带来的不同感受。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08-05-02 提高孩子提审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早期的审美教育。孩子在2~3岁甚至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把粗浅的审美教育输送到孩子的感官,让他们在娱乐中由浅入深地接受审美教育。 2、通过认识“丑”,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的美妙只能培养孩子对美的赞叹和向往。如果孩子缺乏对丑的增恶,往往会显得对美的理解肤浅、淡薄。因而让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丑陋之处也是审美教育的手段之一。 3、审美教育应注意时代性,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孩子审美教育的重心应倾向现在,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突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观念、情趣、规范等;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应根据孩子特点,循序渐进。 1、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2、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王安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2) (二)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3)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中对培养人才的作用 (4) (一)音乐审美教育使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5) (三)音乐审美教育在客观方面也能够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 (5) 三、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6) (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6) (二)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7) (三)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新内涵 (8) (四)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音乐审美教育 学生姓名:王安国学号:200711010086 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樊子熠职称:讲师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即将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can improve people'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roved from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ur people,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of our country, so it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will soon become the core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development;training;talent 前言:音乐审美教育是现在21世纪新的发展潮流,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样,也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从古至今,中国的音乐无非都是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而很少有人去深入的了解音乐中的美。而到了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音乐美学被一些人单独提了出来,而我现在讨论的就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部分——音乐审美教育。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1]所谓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和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静态和动态和谐,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从而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思想、操作模式和方法。

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需要学生发挥无尽的想象去“描绘”一幅幅可“视”的音乐画面、音乐情景、音乐情绪,他们才能在节奏、旋律、音乐、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音乐表现中与音乐对话、与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由任同祥吹奏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我首先讲述了凤凰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等进行联想,从舒展的慢板乐、稍快的快板乐、鸟叫、华彩乐句和快速尾声中想象一幅百鸟闹春图和大自然万物争荣的繁茂景象,学生们也随着自己的想象,随着律动开始逐渐摇头晃脑,并随着乐曲情绪变化做时大时小的摆动,他们都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体会到了乐曲中人们美好欢乐的心情。 二、锻炼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现艺术,它多元也丰富多彩,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表现形式,也不乏合唱、合奏、集体舞等形式。尤其在小学阶段,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表现好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示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对于第一段的火车的汽笛声,我让学生一起用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和前进。在第二段,我带领学生一起跳一些简单的波尔卡舞步。第三段时,随着音乐的力度和速度的加强,组织学生用椅子、双手搭肩、单手搭肩、另一手做火车的轮子,来表现火车开动、小火车跑得真快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以10人为一小组,创编一列小火车。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感悟了音乐的魅力,也有效锻炼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音乐创造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观摩、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春天来了》一课,我根据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感知歌曲表现的春天美景。在激发学生灵感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诗歌创作,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对春天美的感受。再比如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可以从学生童心、童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创编歌词,在不改变歌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词汇的创编,如把妈妈改成老师、爸爸、奶奶等,这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再重理轻文、重技轻艺,而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体验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不仅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有怡人的韵律感,学会用心弦感受平凡的美,同时在难以比拟的音乐内涵中自觉地发现和追求美。

浅谈有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个策略

浅谈有效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几个策略 发表时间:2013-01-15T10:25:37.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夏辉[导读]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 夏辉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中心小学354504 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有: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音乐的美;形成情感体验氛围,体验音乐的美;营造创作表演氛围,表现音乐的美;加强律动和歌表演,提高审美素质。关键词: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会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要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呢? 一、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受音乐的美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捷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声、画、语言等创造出与题材密切相关的意境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及深刻的感官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用语言描绘意境。如在教学《美丽的夏牧场》一课时,我营造了诗一般的氛围,用语言描绘出美丽辽阔的夏牧场,银色的帐蓬,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早已唱起了那欢快的歌!这景色优美如诗如画,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仿佛置身于美丽辽阔的草原,仿佛看到了草原的孩子围坐在阿肯身旁唱歌。 2.借助多媒体营造意境。如在教唱《小白船》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象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的感染,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的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 二、形成情感体验氛围,体验音乐的美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要让学生动情就得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用艺术加强表现生活,美化自然,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融情生情。 1.在生活情境中体验音乐。例如教学歌曲《风车依呀呀》这首歌,启发学生叙述生活中爸爸妈妈的辛劳,用多媒体展示出爸爸妈妈在田中劳动的画面,指导学生用柔和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又用多媒体展示出小朋友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会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议一议在生活中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再将力所能及的劳动编成新歌词演唱。学生通过倾听、观看、探究、讨论,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2.从大自然中感悟音乐。在教《采茶歌》这首歌时,要使孩子感悟音乐,先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一片茶山上感受音乐的美,边采茶边听音乐,学生兴趣浓厚,自然地从曲调中领会了音乐所表达的美和情感。 三、营造创作表演氛围,表现音乐的美 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音乐课实践过程中可营造创作表演的氛围,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脚、身体等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于艺术殿堂里,再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唱完歌曲《小雨沙沙》这一课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雨沙沙》的影像资料,让孩子们在《小雨沙沙》的音乐声中拿出画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春天小雨的样子。当音乐播放完毕,我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发现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四、加强律动和歌表演,提高审美素质。 律动对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律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从素质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使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真知。在上综合课《健康歌》这一课时,我不仅教同学们边唱边学老爷爷和小姑娘的动作,还鼓励他们利用体育课上学的韵律操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在这种音乐游戏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还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教师一方面可教给学生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学习一年级上册的《两只小象》这首歌,我启发学生小组合作,大胆创编动作,学习小象团结、互助的精神,使他们对音乐形象加深理解;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诸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了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各种美的氛围,创造出各种意境,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