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

内容简介: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所以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力培养思路显得尤其迫切。依据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一些方面体现出中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说在所有教材的安排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视品德教育,应把两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和美育。比如小学美术课本第二册教材中《小军号》一课中除了鼓励学舌功能有选择性地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体验做小军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革命年代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共和国而奋勇前进,当他们加入少先队站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小军号有吹响了号声,它昭示着新一代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无疑是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思想教育与美术活动想联系的美术课。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传授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技能时,加强培养学生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可见美术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是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说,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渗透德育的过程。

在绘画教学中,素描教学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色彩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国画教学则能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克服焦躁的心理,陶冶情操。在工艺制作课中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利于培养知识和能力素质

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促进,美术教学便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的形式来完善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的。例如在讲授《走进青铜》一课中,要使学生明确目的。

青铜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生活很少见,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就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的探究。如何才能用画笔把学生感兴趣的青铜器画下来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同时结合分析与比较使观察结果更深入具体。又如《戏剧脸谱》一课,除了教学生绘制脸谱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中国戏曲脸谱的分类及其夸张的色彩和造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对吸取脸谱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美术

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战线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美术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如何将课堂巧妙设计使教学充满活力,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就需要独特的教学智慧了。例如《泥公鸡》一课在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品——“泥公鸡”

以后,运用揉、搓、捏、塑、黏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爱的泥公鸡。同学们用各自带的可塑性材料捏了一些生动作品,其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最深。有一个调皮的男孩捏了一个人骑在一只肥大的公鸡背上。当我把这件作品展示给学生们看的时候,全班同学哄堂大小,接着那个男孩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原来男孩家养了一只鸡,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它一起飞上天去看看。我对这件作品赞赏不已,对所有同学说“这种想法很好啊!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意,这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非常喜欢!”男孩高兴不已,沾沾自喜。从那以后我发现同学们都比以前更爱想象了,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到了他们个性的融入。

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小学生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绘画,更爱读带有画面的书,他们渴望从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们分辨善恶、美、丑,自觉地加强抵制或吸收能力还很差。针对这些现象,我利用美术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展开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画笔表现出来,使学生爱憎分明,把情感高尚的事物吸取出来,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从而有利于抵制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对于改造不良影响,保护他们心灵健康的成长,提高其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行为习惯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具体规定去做。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人们常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美术教学中首先便提到了这一点,坐立姿势要端正,否则会影响作画效果、健康发育及精神面貌。坐姿直接影响到手的活动,眼睛与画面的距离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就一定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深有感触,美术教材的课题中蕴涵着有许多素质教育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说是学生素质中鲜活的细胞,要想让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吸取,单凭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是达不到的,只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摘要:我国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人感到欣慰。但笔者综合权衡,又不得不承认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还得再进一步创新教学。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生美术课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儿童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美术绘画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我对此颇有感触。如果学生能对事物形态、位置观察得透彻,理解得深刻,他就能选取相应的用笔方法,画出某种景物的长短、粗细、向背、俯仰、方圆等形态各异的笔画来。开学初,为了解学生绘画程度,我给他们出了个题目《美丽的……》内容可以是动物、人物、风景等,让其画想象画。布置完作业,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马上提起笔,先在纸上画一个太阳,几片云彩,然后托着下巴,冥思苦想下面的内容;有的则是先画一条横向贯串画面的波浪线再说,还有的先画一座小房子,或是一棵苹果树。快到下课的时候,有些学生的画面显得太空,于是我给他们建议再加上些别的东西,

不约而同的是有几个孩子最后都在画上空旷的地方加上了云彩。我问他们为什么都这样添,他们的说法是,以前都是这样画的,还问我他们画的怎么样。看着这些蓝天、白云、太阳、小鸟,我苦笑不得,不由产生想探索这个现象原因的兴趣来。基于社会对少儿美术教育目标要求与现状落差太大的现实,为了寻求平衡,教师不得已采用示范——临摹简笔画的教学方法。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出来不错的作品。其结果是孩子在美术方面获奖多了,但是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却下降了。

小学生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的方面。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为某种目的而服务。这是站在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方式都代替不了孩子在对生活的感知中获取绘画上的灵感来得有效。目前这种圈在教室内单一的学习形式对孩子今后美术方面的后续学习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少儿绘画不同于成人绘画,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关于小学生画的分段,目前有几种提法。有一种倾向于分成以下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写实期。因此,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儿是艺术人才早期开发的最佳时期。

也就是7--12岁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就是学画的最好时期。我教了5年8-11岁的学生绘画。这个阶段正处于表现期,由小学生画向成人画时期过渡。表现期的少儿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界探讨的老话题了,这一阶段孩子较为难教,孩子在这一阶段中也较为痛苦,容易丧失绘画兴趣。这是因为孩子发育到了这个阶段,不再满足于原先幼稚的小学生画,对自己的写实能力有了较高的期望。但是孩子的专业基础还不够深厚,往往是眼高手低,绘画出的形象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时间一久,在这个时期孩子容易丧失绘画兴趣。此时,在学画道路上前三个时期积攒下的问题也在这一阶段充分暴露了出来。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例如,长期以来形成模式化的绘画形象在脑子里形成固定思维,很难一下子纠正过来。孩子以自己作画的习惯、头脑中的意想代替正确的观察,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些绘画形象。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明显发觉孩子的画突然停止不前了,画中出现的人物总是一种类型,小姑娘长的总是大眼睛、双眼皮、花裙子,画的树总是苹果树,画的房子总是三角形的房顶,四四方方的房身,难道这真是小学生眼中的世界吗?分析其思想根源是由于老师以前教过的,孩子以前画过的小学生画形象就是这样的,掌握起来非常简单,又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而且长期以来一直经常训练,运用自如,对于自己表现来说是轻车熟路了。而通过自己的重新观察,将观察过的事物完美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对自己来说是个新事物,是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更多的时间的,还有可能要经历失败的危险。因此为了逃避可能到来的作画失败的危险,许多学生都选择了用自己以前惯用的方式来代替现在应该进行的方式。结果就是孩子在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如画眼睛就是中间有个黑点的椭圆形,而不管事实上眼睛的结构以及呈现给人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再如画人物的手总是像花瓣,手指一样长,胳膊总是像面条,软软的,并随意弯曲着。这些都是孩子没有养成正确观察习惯,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的事物本来面目所致。如果教师不纠正学生的观察习惯,这个坏习惯将跟随学生一生。除此问题以外,这一阶段孩子的审美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家长常说学生几年如一日,绘画没见什么变化,这其实与学生审美能力没有提高有关。孩子只有“眼高于手”的审美能力指导,才能完成优秀的作品。而往往只知埋头去画,却心中没数,不知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具体表现每次绘画时在构图、色彩、技法重复、单一、创新不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种风格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知道美术是多种风格,不求统一答案的。小学生美术教育并不只是教会小学生绘画,它将会对孩子以后的从艺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人员,我们应该为孩子在美术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长远发展考虑。明确小学生美术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对生活的敏悟以及兴趣和感

在小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农村美术教育也积极投入,像制作黑板报,纸版画、书法美术创作比赛。但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美术老师,即如何突出农村美术课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绘画的个性,因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如何针对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小学生学习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形象,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地美术活动,使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实际活动对视觉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阐述他们自身所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所运用的个人方式,进而逐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还应当注重乡土化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挖掘学生认识农村日常生活所具备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个人对于美的修养,尽管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并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家,但由这些美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这诸多的问题,相比较城市小学而言,条件上有很大的限制,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把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办的更有特色。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主观认识不足。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未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开齐开足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家长和学生也极少甚至一点也不把时间花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决定了农村美术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其次是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有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次是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

没有针对农村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艺术活动,农村孩子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及与教材的内容出现了断层。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教材内容,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材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没有将美术与农村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

除了以上的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下两个方面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村美术教育的环境在环境条件上的三个制约:1.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2.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3.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学方式落后,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美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2001年新世纪课程改革进入实验状态,美术学科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运用,更多的进行了一些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美术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就会好些;而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占优势,对美术缺乏兴趣,绘出的图形就会差一些,教师就应鼓励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作品加以肯定,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正常发展。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农村孩子虽然在经济条件等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农村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激发人们无限的美感;端午节、元宵节、七夕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这些都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认识并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只有这样,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我们主要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小学美术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更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我发现,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可以看出,教材里有关农村题材的内容比以往都有明显的增多,这些情况的出现,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因地制宜的讲授提供了前提。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里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创造力及价值观念。让学生走进身边农村作坊等具有艺术教育价值的地方,使学生与家乡事物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让学生直接面对身边的艺术品或直接参与家乡艺术的创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更好地融为一体。每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艺术历史文化,都可以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基础美术教育都应该从这些本土美术资源入手,使教学更加的直观。

二、美术教材里的乡土气息

(一)乡村题材增多

从整体结构上看,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版教材里乡村题材的内容明显增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充了有关农村内容的题材。如《家乡的桥》结合农村地区的环境,可以画小河上的独木桥,也可以画一些石桥等,甚至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去寻访写生的方式完成,再比如,《农民大叔的喜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几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把自己家或者街坊邻居家的“喜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还有《家乡的文物古迹》,可以结合不同地域特色经行讲述,同时起到了认识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作用。有的则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园里、田野里,比如《二月的风筝》,我想这课在城市里是不太好上的,但在农村,到处都可以作为“课堂”,让学生自己制作风筝的同时了解风筝的结构和飞翔原理,让学生放飞风筝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农村题材的内容比过去更具有趣味性

由于贴近了农村的实际,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因而教材更具有趣味性,因而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从不同层面都进行教学设计。实践证明,快乐的课堂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配合新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再现了真实的教学。教材提供给老师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度,我想以我上过的《会动的小纸人》这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会动的小纸人》这一课包括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两个领域,我们可以从这两大领域之中任意选择适合的点为切入口。我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人手,先与学生交流弹簧人、沙发、席梦思床垫等生活中常见的与弹簧有关的用品;从材质的不同到感受的各异,进而结合孩子们刚学会的拼音让他们拼读课题。有学生说:为什么在手电筒里也有弹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有一点儿生活经验,当时确实无法解释清楚。于是,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隐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我只能回答的是这个知识当中的一点:弹簧的伸缩性很强,当手电筒的后盖用力压在电池上时,才能接通电路。关于更深的问题我们课下再查找资料进一步研究吧。”由此可见,教材中蕴藏的不仅仅是美术学科间的综合知识,还隐藏着各学科之间的综合知识。

(三)教材内容多元化

教材内容也有有关城市题材的,这样既可以让农村的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能学到其他的美术知识,因而教材内容多元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材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发展的同时,也追求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想要熊掌与鱼翅皆得,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研究,寻求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与需要为优先的合理性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尽可能地顾及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三、如何讲授美术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教材里越来越多有关农村的题材,农村小学美术课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逐渐开展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农村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一)结合不同年龄段授课

小学生身心素质处于懵懂阶段,对社会上的事物既好奇又一知半解,有很强的求知欲,美术课程更多的是要去动手去做的,而由于小学六个年级,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侧重于对于一些美术概念的简单练习,使其了解这种概念传达出来的具体形式,例如对“对比色”这个概念的学习,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侧重于把对比色运用到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例如运用对比色来穿衣服、装饰自己的小房间等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自然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深入,补充对比色如果运用不好,也会产生色彩搭配不和谐等,这样做到区别对待,更有针对性了。再比如制作房子,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的讲课的时候让学生直接去用彩纸、胶带和小刀直接制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制作之前先在脑子里想想你要制作什么样的房子,可以在纸上画出草图,然后根据草图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

(二)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授课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类型,教师要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掌握,以提高教学效率。农村小学生有的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往往有自卑心理和叛逆心理,有的学生因此故意捣乱或者故意沉默,这些需要老师有耐心去辅导学生。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更好的把握,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多数的女同学画出来的作品的很细腻但缺乏创意,而多数的男同学有很好的创意但往往设计出来的图形粗枝大叶。我掌握这样一种情况后就开始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作图细腻但缺乏创意的同学,将一些有创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以启发他们在这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有创意但不够细腻的同学,我在班里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把作图细腻的作品展出来,这样他们也受到了启发,知道了不足,从而促进了教学。

(三)结合农村的实际授课

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城市教育的发展还是滞后的,农村艺术教育更是如此。然而农村却又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更要结合这种优势安排教学内容。我记得小学美术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让学生去航天城看航天模型,这个显然不适合农村小学是实际,但老师可以根据农村的特点,农村有什么,泥巴呀,可以用泥巴制作航天器和航天模型,并鼓励学生在泥塑的航天器上染上喜欢的颜色,这样既结合了课本又结合了农村的实际,同时完成了教学,并且学生在做泥塑的航天器的时候肯定是兴趣十足。再比如有一篇课文是要求学生做一个城市的旅游路线图的,这个也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我记得我是这么讲课的。由于我任教的学校附近有淮河,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一个“淮河旅游路线图”,怎么样让游人既观赏到沙场,又观赏到渔船,又能吃上附近河里的鱼,结果学生们想的很认真,做的很用功,有的同学设计出来的路线很合理,这就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安排教学

内容。还有就是如果要让学生用石膏去制作东西花费太大,这也是不现实的,不如让每个学生花一两元钱买一盒橡皮泥,这样就可以满足制作课的需要,又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利用效率。

(四)农村小学美术课程开展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那种单纯的灌输式学习,主动思考可以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体现着时代对“育人”的要求。

我想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关爱学生,用平等的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平和的心态包容学生的不足,让他们在老师面前变得自信,而真正是一个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意志”的人站在了自己面前。因此当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活泼的时候,变得奔放自由的时候,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自由意识和民主思想在一步步的凝聚,最终可能成就“人”的完善。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继承关系,自鸦片战争以来,人民思想逐渐解放,但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接连发生,智慧的鲁迅还“彷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忙于发展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现在的中国面临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改造,并使这种改造在更深的领域内培养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我如此重视小学美术课程,也就是希望小学生能在他们人生之初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拥有他们一生都要具备的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通过对这种能力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这也就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

最后我想用余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教育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素质是一种历时久远的磨砺”,希望部分老师不要太急功近利,要知道,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

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09-05-19T14:47:45.170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总第36期供稿作者:孙欣梅[导读] 审美能力,又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这表明社会对生活对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各类人才的造就者的教师,更新传统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并以此去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的任务就越发显得重要。 审美能力,又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这表明社会对生活对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各类人才的造就者的教师,更新传统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并以此去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的任务就越发显得重要。 一 从本质上说,学校教育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审美素质的作用也不例外。教师一方面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又以自身的品德、学识、情操以及仪表影响学生。而这后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这些学生,精力充沛,富于想象力,除了旺盛的求知欲外,对美的追求,也是处于人的一生中最为强烈的时期。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繁荣,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对美的追求更加强烈和迫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要感知丰富多样的美的对象和形式,又要与学生的多方面审美需求进行交流。 优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审美素质,成为学生心目中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陶冶和熏染作用。闻一多、朱自清这样的一代名师,他们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绝不单单是文学和艺术的知识,而且包含着道德和人格,这是一个远比传授知识复杂得多、深刻得多的道德和审美施教与受教过程。 因此,从教育实践上看,忽略教师审美素质的作用,学校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将难以圆满实现。许多学生的某些兴趣、爱好和专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他们的老师身上得到“启蒙”的,如文学、书法、绘画等。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其自身的审美方面的“某些因素”,对学生施教,寓教于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二 老师应具有高品味的审美修养。审美修养包括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水准、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的心灵和符合美的规律的自觉律已行为。审美修养也意味着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和谐统一;意味着自我为社会做出奉献后精神上得到无限愉悦感;意味着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昂然向上,意味着对自我人生和社会他人的双重创造。对作为人师的教师职业来说,审美修养是非常珍贵的心理品质。 高品味的审美修养其实质是高尚审美人格的建构。一个有着高品味审美修养的教师必然是具有美的师德,这是审美化人格的外化力量。他会画龙点睛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他的娓娓道出会让学生如梦方醒,他会使课堂高潮迭起,生动活泼,他会让学生高扬创造性思维风帆,千帆竞游。这里完全不必考虑是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不必去刻意追求“演员式”的哗众取宠,尽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而取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最佳效果。所以说真正具有高品位审美修养的教师,是能在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透出卓而不群的魅力而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 教师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而且教师自我完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审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审美教育的任务和途径,掌握正确的审美教育方法。 美育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三项。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使他们爱美的愿望和要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力所能及地动手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在日常生活方面,在思想行为方面,做一个语言美、外在美和心灵美的人。教师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要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不可忽视任何一项,否则,美育任务就无法完成。 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语文课上,教师可通过教授中外名著,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既使是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也包含着审美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审美素质影响,自觉、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欢快和愉悦。 总之,教师的审美素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以较高的审美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去选择和接受美的对象,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影响和塑造自己的教育对象,象艺术家创造作品一样,塑造未来一代人的美的心灵。

如何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

如何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等基本素养。下面是OK给大家搜集的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

3、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4、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素养。“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工作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怎样的世界观的问题。 5、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为了完成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所教专业的知识深钻吃透,准确把握,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所谓深,就是要比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在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曾有人说“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提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做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最近,国家又在着手制定十一五教育发展改革长期规划纲要,其中,更是将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重点项目研究。那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做一个有风格的人、有风度的人、有风骨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行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适应新的教育观念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正努力实施全面的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才是学校取胜的关键,我们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因此,我们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

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非示范性高中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非示范性高中教师位置较特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一、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保证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平庸的教师,无视教育的伟大和自身的使命,只会照本宣科,不思进取,不信学生有创新潜能,不会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用冷眼,教鞭摧残创造幼芽;新型教师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各项素质。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征,使传统形态的“说教”变为学习者思维形态的感悟,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完备性。教师应不求人人语数优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处理好“减负”与全面负责的关系。帮助学生立志、乐学、慎思、立志是学习的动力;乐学可以使学生持之心恒,坚持不懈,慎思能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处理好师生、教学的辨证关系。做到转化有决心,提高有信心,思想要关心,辅导要耐心,对学生有爱心,以朋友的真诚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文化知识。今天全球化的网络知识已使人目不暇接,而知识进入书本就陈旧了。因此,提出了“联系生活,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知识的传统是有限的,有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就更无限了。变“教书匠”为“研究型”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全面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掌握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语言实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遵循教育规律,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素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对“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教育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研究系统的学科方法论。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需要。如,学科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学科知识的学与教,学科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学科改革的方向,如何迎接知识的挑战。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

论教师审美素质

论教师审美素质 李瑜 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06级小学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吴光章 【摘要】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教师的审美素质在其素质要素中常常被忽略。教师的审美素质包括道德美、智慧美、情感美和时空美。无论是从时代特点还是从职业特点看,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教师;审美素质;培养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名言:“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追溯历史,当劳动使人和猿相区别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执着追求,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每一个历史的脚印,都放射出那个时代的美的光辉。以往我们在探讨教师素质的时候,大多是从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科研等方面来予以考虑的,而很少关注知识经济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于是就忽略了对教师审美素质的研究。 一、教师审美素质概述 (一) 审美素质概念界定 学校是实施美育加强学生审美修养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当的审美素质。然后以较高的审美能力、健康的审美情操去选择和接受美,获得丰富的美的感受,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那什么是审美素质呢? 审美是指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并在实践中传播美、创造美。素质是指通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学习、实践不断积累而内化为个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事物,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它的形成是长时间磨砺的产物。审美素质亦即审美修养,是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指包括美学知识、美感能力、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具体而言,审美素质是一个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审美素质,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中形成的感受、理解、评价、创造各种美的能力。审美素质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素质,它是比文化、道德素质更高、更综合的一

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

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最近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感触颇深,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我需要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一、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业素养。“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当然,不是说要学生做你的信徒,而是说,要让学生变好,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是一个知识丰富,讲原则,有素养,懂生活的人,他们见识到你的美好,会渴望成为和你一样的人。 二、提高师德素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为本,重在立德。”高尚的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我们生活在学生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倍受学生关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三、平等对待,不吝赞美。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忽略小疵,润物无声。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有些教师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阵疾风骤雨,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常行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听到或看到有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那都视为错误,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应该严厉制止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规范从教行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汇编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小洋镇中心小学魏屹 要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可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以满足时代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 二、教师的思想素质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在培养学生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个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学习、理解、贯彻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无私奉献,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全心全意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去工作,为人师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使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用自己具体的、鲜明的、光彩的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现代教育赋予我们启迪年轻一代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与时代合拍,就必须不断充实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长期不懈的坚持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的业务水平。首先要努力钻研本专业课程,深刻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内容,掌握驾驭该学科知识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同时教师不能固守成规、停滞不前,应该始终朝前看,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了解学科新动向及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宽知识面,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能加以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还应学习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是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只具备该学科知识远远不够。他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对待某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既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向周围同事学习,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再次,教师还应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对哲学、社会学、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四、 五、 六、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形成,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和才干的发挥,制约认识活动的进程和质量,所以教师应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优化,从而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42326.html,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 作者:李如密王禧婷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18年第05期 摘要:教师审美素养的发展是学生审美素养形成的重要保障,教师审美素养提升是形势之需、现实之需和教育之需。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教师审美素养发展提供了方向,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尊重审美多样性,提高审美判断力,注重审美生活化。发展教师审美素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主要包括教师主动进行自我提升,学校创造美育氛围以及教师培训部门改进教师审美培训。 关键词:教师;审美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18)10-0021-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不仅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要求和导向。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面,想要学生形成审美情趣,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审美素养,并能够将自身审美素养与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相结合。可以说,提升教师审美素养是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一、教师审美素养提升是形势之需、现实之需、教育之需 (一)政策形势呼唤教师提升审美素养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也都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一系列关于美育的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要求,还显现了对教师审美素养的重视。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综合深化阶段,2014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提出了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方面核心素养目标,其中,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素养中的基本要点之一。教师不仅

教师素质提高

教师素质提高

一、课题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人才竞争导致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乃至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2002年,教育部就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现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就充实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其中也指出,加强教师进修学校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当前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进入了一个无限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清醒判断,抓住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当务之急必须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外,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归根结底也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本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本地区开展教师培训、自学进修、业务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区域内教师教育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分析,我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确立了《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与措施研究》作为近两年的重点研究工作,以解决师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比任何时期都重要。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教师无论哪一方面的素质不合格,都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知识陈旧率很高,这就更应在教育行为中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既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不断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本领。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所以我们的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内容。 教师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方法:树立科研意识 以往教师过多地关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成绩分析、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却忽视了教育科学研究,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科研兴教”的重大意义。作为教师要懂得“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的道理,懂得教育科学研究要立足于教育实践,科研成果要引导教育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兴教的意识,主动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探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增强革新意识,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合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规避不足之处,扎扎实实的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方法:更新教育方法

教师要解放我们的学生,首要的是先解放教师自己,去陈出新,转变认识,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由原来的“一桶水”逐渐转变成源源不断的“活水”,这需要每位教师在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做到两者并重,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特别是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努力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充当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学习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习惯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信心和勇气,去承担新的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大踏步地前进。 教师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个体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而当前的教育形式是倡导“师师合作”。教师需要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只有教师集体智慧得到发挥作用的时候,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顺势提高。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要毫无保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真题与答案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 教师的劳动自由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 A. 道德义务是劳动自由的反面 B. 劳动自由是道德义务的前提 C. 没有劳动自由就没有道德义务 D. 道德义务是劳动自由的前提 2 . “道德”二字合用,最早见之于我国古代典籍() A. 《论语·述而》 B. 《孟子·公孙丑下》 C. 《荀子·劝学篇》 D. 《墨子·尚贤篇》 3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视和担心。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杨雄 D.

朱熹 4 . 道德的本质是() A. 神的意志 B. 主观精神 C. 先验的善良意志 D. 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 5 .某市教委在教师中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 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A. 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 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首先境界 C. 教师缺乏信心 D. 教师缺乏爱心 6 .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是() A. 换位思考 B. 善用表扬 C. 采用书面形式 D.

积极倾听 7 . 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是() A. 热爱教育 B. 献身教育 C. 教书育人 D. 学问至上 8 .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 A. 教师活动 B. 国家法规 C. 教育实践 D. 传统习惯 9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充分说明教师的() A. 劳动具有个性化 B. 劳动具有精细性 C. 劳动具有特殊性 D.

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总结

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总结 一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总结篇一 桦甸市教育局在特岗教师中开展了"一德双功一绝"活动,为了加快特岗教师的成长,更好的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学校给我们每一个特岗教师都配了师傅,希望在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已各方面素质的修养,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制订以下计划: 1、与师傅谈心交流:师傅是一个从事教育二十多年,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要时常与其交流,学习她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思想上,我们要多听听师傅的教诲,如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青年教师在遇到挫折时该如何面对等等。我需要师傅来给我指路,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 2、班主任工作方面:向师傅学习如何做好学生工作的,如怎样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怎样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怎样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等。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自己解决不了或者是解决不好时,我们就应该向师傅讨教,虚心学习,这样自己会收获很多。 3、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习他们如何备课,在课堂上如何组织语

言、板书、驾驭课堂,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由于我们新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又缺乏经验,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听课,吸取老教师的经验。我们新教师也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不能照搬照抄老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合理地借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在吸取别人丰富的经验的同时再加入自己的想法以后,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日趋成熟,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更快地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每月向师傅提供一份典型教案(每学期三次),请师傅指教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每月至少听师傅一节课(每学期至少三次)每学期做组内汇报课一节 (3)每月至少请师傅听一节课(每学期三次) (4)在师傅的指导下,每年完成一篇论文 (5)在师傅的指导下,每月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或教育教学随笔 不管是培养自己哪一方面的素质,都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向师傅学习,也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新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在向老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五中的明天而奋斗! 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总结篇二 一、自身状况分析 从教几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教学方面我取

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近日,全国组织系统召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组织系统要带头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走在全党创先争优的前头,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努力让先进和优秀成为组工干部的自觉追求。作为教师更应该坚持不断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先进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探讨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谈及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能力的研究。教师的能力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制约着课改的进程。因此面对新课改和新形势,教师急需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 作为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就应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

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坚持各种渠道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教育发展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还应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果只一味关注教学实践而无理论指导,往往是事倍功半,如盲人摸象,也容易使我们在教学中产生厌倦情绪。再者,有些时候,我们经过很长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自己觉得很独特,很有价值,但到理论书上一看,人家有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总结出来了,如果我们每天读点书,说不定可以节省几年的摸索时间,所以说,了解教育理论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节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这样,我们就会有时间做一些对教学更有意义的事。 教师应加强教育素养,提高业务水平。坚持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基本功包括三笔字、朗读、普通话、作业设计、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批改作业等。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坚持三笔字、朗读、等基本功的练习。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之外,还要有收集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操作、教学课件的制作、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教学上有创造性,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使用集体教案时,要渗透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认真反思课堂中的成功及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在集体备课时

加强提升语文教师的审美修养

加强提升语文教师的审美修养 发表时间:2016-06-29T15:25:31.36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作者:廖裕新[导读] 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和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重庆市开县西街初级中学廖裕新 405400【摘要】: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和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对于看出或发现语文美,按照美的规律传达语文美和创造教学美,乃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由于担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加上信息社会也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加强阅读学修养,是现实的需要。【关键词】:语文教师、阅读修养、探究性教学、教育中,语文教师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导。无论是语文审美化教学,还是课外的语文审美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实施,特别是离不开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作用和影响。 一、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 素养即素质、修养,通常是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个性、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培养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由此获得的能力和品质。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则指他们为获得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塑造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所进行的自觉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及成果。其实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符合个性发展、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自我完善、自我塑造。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活动、过程;二是锻炼、陶冶的效应、成果。这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前者重在动态描述,后者重在静态表达,共同构成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整体。从审美素养的纵向逐级升华角度看,它大体包括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到悦志悦神三个层级的由低级到高级、由肤浅到深刻、由简单到丰富的审美境界。从横向静态构成来看,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应包括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和身正垂范的榜样力量、高雅的风度仪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及较高的审美能力等内容。 二、学会并善于“探究文本”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假如教师唯“教参”是瞻,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很难想象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语文课上教师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裁判学生的答案。比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百个人来写,可能有一百种开头法,很难说谁对谁错,应是个有千秋,至多是有高下之分。因此,语文学科是一门最适合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学科。它能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讨论,各种思想火花发生碰撞,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向学生奉送现成答案,而是重在展示获得答案的过程,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课前准备和课中应变可能变得异常艰难。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带着儿童走向学科,而不是带着学科走向儿童”。 三、学会并善于“探究文本”能促进教学科研的开展 教学科研往往起步于教材教法研究。当教师从“教参”中解放出来,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时候,对教材的研究应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由于许多文本充满了人文精神,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旦产生个人独到的认识,并寻求诉诸于人,或发言或写成文章,就有了研究成果。 研究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一些有学术建树的老师,都是从做这样的“小块文章”开始的。 四、学习审美教育理论 审美教育学是教育学和美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美学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自从席勒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审美教育理论以来,教育学与美学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审美教育是美的规律在教育领域里的实际应用和具体体现,也是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学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但却不能代替审美教育理论。与美学理论比较起来,审美教育理论与语文审美教育有着更为直接、更为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只有掌握审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懂得审美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懂得审美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懂得审美教育实施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懂得审美教育的途径,才能在语文审美教育的各个环节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在系统掌握美学理论的同时,重点学习审美教育理论知识,对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有着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的意义。 总之,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就可以在语文审美教育中高屋建瓴,在宏观总体上显出开阔视野,在细微之处见出全局精神,就会更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审美陶冶和锻炼。虽然并非不学习美学理论知识就不能进行审美修养,美学理论的学习也不就是审美修养的全部,但古今中外审美修养的实践证明,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是提高审美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探究文本”应该抱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 语文教师除了学会并善于“探究文本”,来加强自己的阅读学修养以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学修养呢?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更新观念,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首先,应当做到搜寻信息、博览群书。 众所周知,语文新教材所选的课文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科学技术,风俗人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时驾驭自如,游刃有余,才能不被学生突如其来的“怪”问题所问倒,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教师。 其次,应当做到情感交融、传播审美。 形成审美修养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关键在于提高对审美素养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仅要把它看作语文审美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视为社会和个人理想生活的必然要求,视为个人全面发展、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审美素养才能横向不断扩展,纵向不断升华,逐步臻于理想境界。每个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应该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使学生引起强烈的审美直觉,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导读:范文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范文一: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培养青少年的教师更应该有“学习”的素质,要以学习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己任,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动个人的主动性,以确保教研的成功和高效。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以下是我对自己制定的成长计划。 一、自身情况分析 20XX年毕业后就踏上了三尺讲台,至今从事教学工作9年。在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在教学一线。在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之余我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它为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2、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从教9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关怀下,我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二、两年成长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为了能与时具进,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课改理论》等有关内容,平时还要多借阅《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有关数学教学和教研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全面、真实的了解小学教学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一些名师课例,更好的指导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大教研的力度,争做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扎实的学习新课标,以新课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