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制度名称: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制度人气:浏览164 次

文章内容

(一)、教学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各教研组和教师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

(二)、公开教学、经验交流、调查研究、学术报告等教学研究活动,应有计划地进行,全校性公开课的每学期不少于2次,教研组每学期研究课、评优课不少于本组人员的50%。

(三)、教研组应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教育动态和信息,钻研课标和教材,探讨改进教学方法;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听课,交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四)、教学改革实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应以积极慎重的态度认真对待教学改革实验。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实验(包括学制、教材及教法改革),在改革实验之前均须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学校批准方可实施。教学改革实验要有始有终,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际推广意义的实验,学校对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对本规定内容,学校一并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

151601科学实验竞赛活动方案

福州市聋哑学校科学实验竞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兴国,教育兴国的大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精神,配合国家“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提高聋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聋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高聋生的科学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特由福州市聋哑学校教务处和理科老师联合举办关于科学实验竞赛。 二.活动阶段与时间安排: 1.第13、14周: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要做好比赛的宣传引导工作,可由各任课理科老师负责,做好参赛学生的报名工作,最后将参赛选手名单交给理科组余秀菊老师处,逾期作弃权处理。 2.第15周:比赛、展示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学校统一组织各班报名的学生进行比赛,按照能力情况分组进行。根据比赛的成绩,决出个人名次。 3.第16周:推荐、推广阶段 这个阶段可由教务处完成。教务处及相关教学部以此次活动作为契机,鼓励和引导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练习,将此类活动作为学校常规工作去抓,今年有了,以后每学年都要有。 四.比赛主题: “我是一名小小称量员”科学实验竞赛 五.比赛地点: 物理实验室或五楼会议室 六.比赛时间: 2014年12月9日星期三上午第四节、下午一、二节课 七.参赛对象: 八、九年级、高一(2)、高一(3)、高二(2)共八个班级,人数53人 八.比赛规则: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机房。迟到5分钟不得参赛,作弃权处理。 2、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实验器材有问题可举手请监考老师解决。 3、比赛时间以秒表计算。 4、实验结束后,参赛选手自动离开实验室,如自行提前离开,作零分处理。 5、比赛结束后,由指定的老师负责实验时间的记录,需将比赛时间,实验的正确率抄录下来,并交给余秀菊老师汇总,然后进行排名。 每位参赛者应认真阅读以上注意事项,如违反以上规定,比赛成绩一律记为“零”。 九.奖项设置 个人奖 个人奖项以参赛人数总数50%设置,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20%,二等奖30%,三等奖50%。 一等奖 5名 二等奖 8名 三等奖 13名 十.比赛组织名单 1、活动负责:吴国梁余秀菊 2、竞赛巡视:翁苏健、潘峰华、黄伟琳 3、评委成员:教务处代表、理科组教师

6400017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6400017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是高师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共34学时,旨在培养具有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改进和探究能力、不同类型实验设计能力等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学化学教育师资。 2.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性”、“规范性”、“示范性”、“探究性”四个方面的要求,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科学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与应用。“安全性”要求实验应保证人身安全、减少污染;“规范性”要求仪器组装、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及报告科学规范;“示范性”要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快速、便于观察;“探究性”要求学生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验的改进或设计,认真探索非预期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原因。 每次实验课应包括以下环节:⑴教师下发讲义、布置预习内容;⑵学生预习、书写预习报告;⑶教师课堂检查实验预习情况,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⑷学生实验实施,教师引导实验问题的发现及探究;⑸教师总结实验课堂情况。 教学大纲 实验一、仪器的领取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实验目标: 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基本要求;熟悉实验室概况及实验室管理规则;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1.理解本课程安全性、规范性、示范性、探究性的特点和要求; 2.清点本课程实验所需仪器; 3.进行固体和液体药品取用、不同熔沸点药品的加热、试管操作、仪器组装等实验基本 操作技能训练。 课时安排: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实验要求:1.学会根据药品性质进行合理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2.养成根据实验需要判断药品合理用量的习惯;3.爱护公物,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安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建议: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单人独立进行,同组同学在旁观察、指正;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错误操作及时帮助纠正,对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加以解决。 实验二、安全性化学实验研究——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目标: 1.学会排除放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中的安全隐患,养成实验安全意识; 2.掌握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原理; 3.探讨本实验现象演示改进的方法; 4.学会利用启普发生器代替装置设计实验。 实验内容: 1.学习实验过程中稀硫酸配制、氢气制取与性质实验安全隐患的排除方法; 2.探讨使实验现象明显、直观、生动的最佳条件; 3.利用启普发生器代替装置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4学时 实验要求:

教育实验研究一

教育实验研究(一) (总分:33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78.00) 1.下列选项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是( ) (分数:2.00) A.多重实验排除了干扰 B.统计回归√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D.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 解析: 2.检验一个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首要标准是( ) (分数:2.00) A.价值判断√ B.科学性分析 C.有效性评价 D.可操作性评价 解析: 3.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解析:[解析] 教育实验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自然科学实验。 4.假设的特征不包括( ) (分数:2.00) 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确定性√ 解析: 5.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 )

(分数:2.00) A.科学实验√ B.特殊实验 C.特殊教育 科学教育D. 解析: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他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C.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解析: 7.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 ) (分数:2.00) A.静态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解析: 8.被誉为教育实验创始人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裴斯泰洛齐和蒙台梭利 B.杜威和梅依曼 C.梅依曼和拉伊√ D.杜威和蒙台梭利 解析: 9.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 ) (分数:2.00) A.研究的一致性√ B.研究的差异性 C.研究的多样性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地策略研究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地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地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地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地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地作用.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地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地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地培养极为不利. 一、实验教学低效性地具体表现 (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匮乏或具浅表性 学生地科学实验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地层次,把一个个实验当作体育课里地游戏,“图”个热闹,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小科学家”来研究问题.虽然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实验地更重要地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地基础上,对后续地学习存在着很大地隐患. (二)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 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形式是活动地主要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莫不做声,只顾自己做事,毫不理会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去研究地,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觉得自己是“观众”;也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把这份探究地权利留给自己,并没有合作地意识,这大大影响着实验地开展. (三)实验活动操作不规范,处于无序自由状态 新课开始,学生往往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不能坚持很久,他们总想自己操作,总认为实验很简单,无需老师讲得那么清楚,坚信自己能顺利完成实验.随即带来地自由探究带来混乱地状态,学生地学习处于一种发挥性、无序性,对科学地真理现象蛮不在乎,远离了教材地意图,陷入了“玩玩”地状态. 除上述三点外,实验教学低效性地表现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在科学课中,学生地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稳定,总凭着一时地兴趣进行学习.这样地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地积累、科学能力地培养,好多学生地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探究问题地兴趣和动手创造能力更是不能充分发挥,那么怎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实验教学研究记录

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学校:安乐小学时间: 2012年3月22日地点:三楼会议室参加人:全体科学教师、联校教研室 主持人:蔡军主讲人:吴俊明 主题: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内容: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现在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

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实验教学和仪器》等杂志,专职老师要积极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体内部的秘密》、《人的一身》这两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学习《生活中的机械》一单元时,能提高劳动技能。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 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对于完成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依据教师或 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背景,通过实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概括等 多样化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在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全面认识事物,学会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理性认识。 但是,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 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故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性实验少,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严重。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采取 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优劣的 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较少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种情形显然与我国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可以说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当前深化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然而,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在注重实验过程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方 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挖掘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创造有效 和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等策略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 要求.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 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 施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课题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中存在的轻过程、重结论、形式化、低效化等弊端, 试图探索出一种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应用新课程理念改革中学化 学实验教学,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 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 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 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 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 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 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 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 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doc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 作为一名热爱化学的学生,敢于质疑一切,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化学实验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名称: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更是在此次小课题研究工作中取得佳绩。我们生化组承担的两个小课题均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称号,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虽然已经结题,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无止境,我们在小课题中所做的这些工作只能说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学校开展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小课题研究活动之际,我们申请了科研小课题课题《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其目的是以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做深入的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做好充分的预设尤为重要,如: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预设,对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对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的预设,对实验现象的预设,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预设等等,教师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展。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妙不可言。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有突发事件或意外现象,该如何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呢?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完全按部就班,只为了完成预设教学内容而回避生成性问题,正如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正如课堂不能全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一样,化学实验的教学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地预设教学?如何使生成的资源更具科学性?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不得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须录 单位:市汝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董晓晖、杰、红军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属初中,位于城区西部,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

程改革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围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项目名称: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jx06--40 项目负责人:李建恒教授 所在单位:河北大学药学院 本课题组自201X年起,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药学教育中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问题,完成了预期计划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一)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药学本科实验经费不足这一普遍现象,已经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下降,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严重不 足。本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在药学教育中如何将高校现有的科研资源转 化为本科教学资源,通过综合科研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往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是本科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科研实验室全面向本科学生开放: 全部的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仪器均向学生开放;全部学生都要参加 这一教学项目;全部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指导。这种将科研资源转化 为本科教学资源的方法更能体现出高校以学生为本,服务教学的精 神。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1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 1.1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和药学专业培养目

标,药学本科教学中设置的实验课多达十几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基础课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生理解剖学实 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三是专业课 实验,包括:药理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实验、生物制药实验等。 1.2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特点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具有以下特 点:一是实验课时多。同一门课的理论课与配套的实验课课时比例达1:0.5 ~1: 1,在大 三、大四学年,实验课占总教学课时的30%以上。二是教学目标要求高。由于药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因此每一堂实验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培养学生某种操作技能或掌握某类实验方法。这就需要准备足够数量、适宜规格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使学生能够充分动手练习。三是涉及学科多。药学本科实验涉及化学、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都逐步运用到药学实验中,有些甚至成为常规技术。四是所需经费多。药学相关实验专业性强,首先,对实验室基础建设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平稳的实验台,足够负荷的供电,方便的上下水,专门的通风管道、排污管道,并有室温、湿度、无菌级别的要求;其次,仪器设备昂贵,所需仪器少则几百元多则十几万元,几百元、几千元的常规仪器购买多台也是不小的数字。高效液相色谱、酶标仪等高档的仪器设备已经普及,成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建立药学本科实验 室至少需要几百万。再次,耗材费用高。常用的耗材包括:化学试

2017年教研教学研讨系列活动-上海宝山试验学校

1、宝山实验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继续沿用) 2、2017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3、教学研讨活动照片 宝山实验学校校本研修制度 (继续沿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深化课程改革,真正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新型的教研文化,现就加强小学校本教研制定如下制度。 一、明确职责,确保校本教研的和谐整合 (一)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准备充分,积极参与;要强化自主学习,将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开发、研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同伴互助,发挥个性特长和发扬团队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二)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融合学校教研工作重心、学科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期教研工作重点,制定好活动计划;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探索从问题确立到问题解决中的行动策略,做好资料积累;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组内教师通力合作,营造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成长。(三)教导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构。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要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善于发现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有的经验可转化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教研的常规制度;要尝试建立跨学科的教研组或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使各科教师加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方式方法的迁移融合;要探索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师研训体系;要研究年级组办公形式中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二、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一)各教研组要聚焦课堂,就教师在三类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与突出的困难,整体思考教研组等教研工作目标和过程,并追随课改与教师的发展,不断调整研究目标与内容。(二)教导处要组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层次教研活动,责任到组,落实到人,务求实效。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事先“公开”活动内容,使参与者“有备而来”;要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参与者围绕主题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研讨;梳理、提炼共性经验和认知过程,积累案例;要关注“行为跟进”,“以点带面”,使教研与教学有效互动,互为促进。 (三)重视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科研处要从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实际以及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出发,确立学校专题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与教师的发展。教研组要善于将常规研究与专题、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带着课题进课堂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教师共同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题攻关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四)教导处依据学校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发展阶段,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的校本教研形式,如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综合教研、师带徒研、志愿组合教研、网上教研等;要充分认识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具有学校个性的合作共进的教研模式与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理论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化学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生动、活跃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全面落实化学实验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验推动化学发展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度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不仅强调学生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规律,更重视通过化学实验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实

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化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化学实验中探寻现象的本质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实验作为一种操作性教学活动,在真正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验证性实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试剂量及操作水平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的化学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在实验中验证某些理论的正确性;部分实验具备理论基础,但由于操作步骤复杂困难,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无法有效地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都是小型实验,但毕竟化学实验是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化学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与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一、化学实验贴近生活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 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XX 申请部门:XX学院 联系电话:13507XX E-mail: [email protected] 填表日期: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 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 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 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

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 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 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 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 技术专业的13级学生(软件技术3131-3134班)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络传播为基本要求 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 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 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 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 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列入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之中,这标志着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还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 随着新一轮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开展,广大的物理教师逐渐意识到要彻底改善实验教学,才会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改革。探究性实验由于重视其过程和方法,具有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发挥等功能,越来越受到物理教育的重视[1]。所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二.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状况 1.科学探究 在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并根据研究所获得的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或者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的科学概念,领悟证据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2]”在物理教育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个包括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的过程;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未知结果的情景下,,通过教师引导和配合,使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物理知识及实验技能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实验形式。探究性实验不同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让学生去亲自体验认识客观世界的经历。[2]探究性实验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更着力于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是一个探求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认为物理探究性实验是为了探求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方法的而进行的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的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科学探究可是其中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但必须至少涉及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