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的故事 和 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故事

巴蛇吞象的故事 和 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故事
巴蛇吞象的故事 和 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故事

【巴蛇吞象】的故事:

巴蛇,神话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记载,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这个成语就是比喻人心贪得无厌,面对巨大的目标、利益,自不量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

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

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

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

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

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乐不思蜀的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解释: 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南柯一梦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

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关于蛇的成语150个

关于蛇的成语150个 关于蛇的成语(一): 1、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剩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宜。 2、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3、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4、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5、骇龙走蛇——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6、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7、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8、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9、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10、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11、弓影杯蛇——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2、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13、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齐。 14、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15、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16、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17、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18、鲸吞蛇噬——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19、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20、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21、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22、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23、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24、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25、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26、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景的不一样而变更。 27、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28、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29、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数字成语故事

数字成语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字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赞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即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规定来稳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包罗万象,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感悟;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聚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恩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有一次,他们三个人坐着说话,齐相晏婴走过他们面前时,他们没有站起来行礼,于是晏婴说他们“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礼,内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敌”,建议齐景公除掉他们三人,并定下了以二桃奖赏三人的计谋。 景公派人给他们送来了二个桃子,说是要论功行赏,奖给最勇敢的两人。公孙接明知是计,但觉得假如不敢接受桃子,也算不上勇士,于是他对田开疆和古冶子说:“三个人两颗桃,只好各摆功绩了。我陪主公外出打猎,杀死过野猪和老虎,我大概有资格吃一个桃子吧?”因此他拿了一颗桃子。田开疆说:“我两次率军退敌,我大概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于是他也拿了一颗桃子。古冶子不紧不慢地说:“我曾在危急时刻以身试险救过主公的性命,难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资格吃一颗桃子吗?”说着站起来拔出了剑。公孙接说:“论勇敢我不如你,论功绩我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毫不辞让地拿了一颗桃子,是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我敢做敢当。”说完交出桃子,拔剑自杀了。田开疆也一声不响地交出桃子,拔剑自杀。看着两具尸体和两颗桃子,古冶子歉疚地说:“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现在他们却因我而自杀了。我假如独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羞辱勇士,是不义;悔恨做错了事还不肯死,就是不勇。”说完,他把两颗桃子放在两具尸身上,也举剑自杀。 诸葛亮曾在《梁甫吟》中写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篇一: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煮豆燃萁(曹植)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围魏救赵(孙膑)卧薪尝胆(勾践)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三顾茅庐(刘备)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惊弓之鸟(更赢)程门立雪(杨时)毛遂自荐(毛遂)胸有成竹(文与可)草船借箭(诸葛亮)铁杵成针(李白)精兵简政(毛泽东)四面楚歌(项羽)草木皆兵(符坚)赤壁之战(周瑜)约法三章(刘邦)老马识途(管仲)滥竽充数(南郭)老骥伏枥(曹操)逼上梁山(林冲)草船借箭(诸葛亮)明镜高悬(秦始皇)开门见山(寓公)名落孙山(孙山)悬梁刺股(苏秦)班门弄斧(梅之滨))按图索骥(伯乐)暗箭伤人(公孙子都)杯弓蛇影(杜宣)鞭长莫及(伯仲)不寒而栗(火纵)车水马龙(马皇后)出尔反尔(孟子)出人头地(欧阳修)唇亡齿寒(宫之奇)打草惊蛇(王鲁)大义灭亲(石鹊)东窗是发(秦桧)东山再起(谢安)汗流浃背(曹操)鸡鸣狗盗(孟尝君)骄奢淫逸(州吁)口蜜腹剑(李林甫)口若悬河(郭象)鹿死谁手(石勒)洛阳纸贵(左思)门庭若市(邹忌)南辕北辙(季梁)怒发冲冠(蔺相如)破镜重圆(徐德言)骑虎难下(杨坚)巧取豪夺(米芾)日暮途远(伍子胥)如火如荼(夫差)投笔从戎(班固)兔死狗烹(范蠡)

退避三舍(垂耳)望洋兴叹(河伯)嫣然一笑(宋玉)偃旗息鼓(赵云)阳春白雪(宋己)叶公好龙(叶公)夜郎自大(夜郎)一败涂地(刘邦)一筹莫展(蔡幼学)一鼓作气(曹刿)一箭双雕(长孙晟)一目十行(萧纲)一窍不通(纣王)一丘之貉(杨恽)一日千里(周穆王)以德报怨(孔子)以身试法(王尊)越俎代庖(许由)亦步亦趋(颜回)易如反掌(褚遂良)朝三暮四(狙公)中流砥柱(大禹)自惭形秽(王济)捉襟见肘(曾参)鞠躬尽瘁(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精中报国(岳飞)江郎才尽(江郎)凿壁偷光(匡衡)乐不思蜀(刘禅) 篇二:乐不思蜀的典故及人物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

有关象的成语

有关象的成语 1、拽象拖犀: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动犀牛。形容勇力过人。 2、黄金铸象: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3、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4、遗风馀象: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5、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6、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7、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8、渡河香象:渡:横渡江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9、包罗万象: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0、拔犀擢象: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11、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12、狗口里吐(生)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13、忘象得意: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14、象箸玉杯: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15、遗风余象: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16、太平无象: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 17、众盲摸象:许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互相争论不休。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18、合眼摸象: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19、象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20、象简乌纱: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手执象牙笏,头戴乌纱帽。指旧时大官的装束。 21、超以(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22、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23、盲人说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24、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对全局作判断。 25、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26、险象环生: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27、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28、香象渡河: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29、无可比象:没有什么可与譬比。 30、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31、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 32、森罗万象: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33、万象森罗: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 34、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35、得意忘象: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36、一蛇吞象: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后生可畏 【拼音】: [hòushēngkěwèi]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举例造句】: “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成语故事】: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

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2]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乐不思蜀的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乐不思蜀的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 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成语解释: 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南柯一梦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

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返回查字典首页

和蛇有关的成语

和蛇有关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和蛇有关的成语 1、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2、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4、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5、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6、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9、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0、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11、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2、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13、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14、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15、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16、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17、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18、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19、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20、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1、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22、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23、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24、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5、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3 富而有礼(通用)

13 富而有礼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但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子贡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高兴,反而特别生气。他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子的话,那么我的老师孔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所以有人不懂得他的好。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很容易就被人看到了。”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这些话之后,不仅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也更加尊重子贡了。 子贡的一个好朋友对他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强吗?”子贡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 子贡的这段话表示了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他用天比作老师,用天之高比作老师的德之高,用所有人都不能衡量的高度,来形容老师德行高度的不可比及。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也是孔子晚年的依靠,给予老师各方面的照顾。可以说,对于当时丧子丧妻的孔子来说,子贡成为老师的唯一安慰,作为老师最亲的人陪伴与照顾老师。孔子去世后,他又为老师守丧六年,之后回到卫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我们知道,子贡是个有礼貌的人。但是,他也做过一件让他羞愧的事。 孔子的弟子原宪为孔子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草泽”之中隐居起来。原宪很穷,住在茅屋里,吃些粗茶淡饭。茅草屋狭小,蓬草门漏风,桑条作门轴,破瓮为窗户,上漏下湿之中,原宪尚能自得其乐弹琴唱歌。 有一天,已经当了卫国之相的子贡来见同学,高头大马,一身华贵,只可惜原宪贫民窟的窄巷过不去他的马车,只好下车步行,叩响柴门。原宪戴着裂口的帽子,穿着破跟的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一见原宪这个样子,非常惊讶,问道:“哎

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完整版

《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 问题:乐不思蜀的主要人物 答案:刘禅 【相关阅读】 乐不思蜀说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国破后,被虏至晋朝,被照顾得很好,一次司马炎故意让人奏了一支蜀地民曲来试探他的态度,原蜀国大臣听后无不痛哭失声,只有他依旧大吃大喝没反应,皇帝问他,他于是就说了这句名言: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它的由来,其实我觉得这是刘禅的自保策略,我觉得他很聪明! 乐不思蜀成语来源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 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样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 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与蛇有关的成语

关于蛇的成语 1、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4、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5、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6、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7、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8、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9、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10、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11、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12、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13、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4、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15、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16、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7、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18、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19、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20、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21、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22、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23、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24、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25、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26、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27、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28、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29、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30、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有关蛇的歇后语 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 长虫(蛇)吃棒槌——直脖啦 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窜蛇盯小鸟——列奏(逮住) 打蛇不死打蚯蚓——怯大欺小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打蛇打到七寸上——正好;恰到好处;击中要害;抓住了关键 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打蛇随棍上——因势利导, 大虫头,长虫(蛇)尾——虎头蛇尾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韦编三绝的历史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的历史成语故事 :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他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中还编着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史记·孔子世家》 【求解驿站】编连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活学活用】我们提倡~的勤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妙语点拨】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的故事启示我们:一学习要勤奋;二学习要用心,和知识交朋友;三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重复。重复帮助记忆,重复是记忆之母,

有相关典故的成语故事

有相关典故的成语故事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

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

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故事

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故事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下面请欣赏给大家带来的乐不思蜀相关典故内容。 乐不思蜀的意思 [释义]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语出] 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 蜀;不能写作“属”。 [近义] 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反义] 叶落归根恋恋不舍 乐不思蜀的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

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用乐不思蜀造句 1) 而此时的龙文傲,根本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向他逼近,还是天天沉浸在温柔乡里,乐不思蜀。 2) 赵钢镚眼睛一亮,自己到摩洛哥都没有看到她,还以为她跟自己的老子双宿双飞乐不思蜀了呢,没想到这时候却是突然出现了。 3) 两人在船上谈谈说说,天南海北,流连忘返,不觉日已平西,小岛的阴影覆盖了这条石舫,这两个被美景被理想所陶醉的女孩子,乐不思蜀,把什么都忘了。 4) 特罗赛斯也是与艾尔玛等人会合,那满头大汉以及兴奋的神情,显然之前对战两名少将让他很是激动,若不是受大阵的影响,恐怕都乐不思蜀了。 5) 说真的,这云中客栈真是一流,光是这一道道闻之垂涎的美食,就足以让人乐不思蜀了。 6)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7) 这个富翁到了纸醉金迷的巴黎后,便乐不思蜀,决定不再回香港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精选作文

人心不足蛇吞象精选作文 民气有余蛇吞象做文(一) 《山海经国内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没其骨。伸本的《地理》:一蛇吞象,厥年夜奈何。罗洪宪诗曰:民气有余蛇吞象,世世到头螳捕蝉。云云一说,贪心是人的原性也便屡见不鲜了。 竖不雅桑田,擒不雅今古。汉武帝时代淮北王刘安起兵用意替代汉武帝刘彻登上年夜宝;唐终有上将军安禄山战史思亮正在唐代的颓丧上挨了一针催化剂,史称安史之治,其希图否念而知;正在谦族人统乱的浑晨,冲冠一喜为朱颜的吴三桂也念立上万平易近之主的位子。试念,他们制反是果为职位地方不敷下吗?借是说他们的权力欲太甚旺衰? 贪心取也家口是人人城市有的,巨细之分罢了。 年夜的人人皆晓得,小的便没有是这么隐而难睹了。时高邪值严冬,是西瓜的下产期。正在下战书尔切了蛮年夜的一块给本人,虽然尔亮知叙本人是不成能把它全副吃完的,然而,当姐姐说为尔分管的时分,尔没有经仅一心回绝,借

快捷分开。成果出有出乎意料,尔吃了泰半胃便再也拆没有高了。 那件工作是微乎其微,但那件工作面显匿的工作借会是那样吗? 正在承平乱世高,糊口无虞金衣玉食的人念经由过程制反那一条捷径登上皇位,没有便是果为口外的信口战贪心正在差遣着他们那样作吗? 前人正在便说过,民气有余蛇吞象,世世到头螳捕蝉。人人皆大白那个叙理,但为何借是有人亮知不成为而为之呢? 民气有余蛇吞象做文(两) 今古外中几多事,《摸索汗青》背尔诉。 原本尔是没有怒悲汗青的,否是自从订买了《摸索汗青》那原刊物后,尔对汗青孕育发生了浓重的趣味。 亮晨时的皇宫内,父士们从低到下皆有着特定的称谓,划分是:淑人、选侍、秀士、朱紫、嫔、妃、贱妃、皇贱妃,曲至皇后。打开书模板的第一页,它便背尔叙述了二个贪婪父士的故事 第一名,郑贱妃为儿子贪。她为了让本人的儿子祸王接办皇位,使尽了父人的招数,对神宗皇上一哭、两闹、三上吊,前后造制了梃击、红丸案,念关键

关于蛇的成语大全

关于蛇的成语大全 含有“蛇”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虚与委蛇 牛鬼蛇神笔走龙蛇虎头蛇尾 打草惊蛇斗折蛇行蛇头鼠眼 草蛇灰线惊蛇入草蛇蝎心肠 龙蛇混杂佛口蛇心龙头蛇尾 封豕长蛇灵蛇之珠春蚓秋蛇 三蛇七鼠岁在龙蛇飞鸟惊蛇 龙蛇飞舞一龙一蛇杯中蛇影 拨草寻蛇蛇口蜂针龙蛇飞动 蛇欲吞象握蛇骑虎弓影杯蛇 笔底龙蛇毒蛇猛兽骇龙走蛇贪蛇忘尾蛇食鲸吞膝语蛇行为蛇画足 龙屈蛇伸一蛇两头龙鬼蛇神长虺成蛇枭蛇鬼怪豕分蛇断封g修蛇 杯蛇鬼车打草蛇惊壁间蛇影鲸吞蛇噬养虺成蛇为蛇添足杯蛇幻影 蛇蝎为心画蛇著足行行蛇蚓 含有“蛇”字的五字成语大全: 打蛇打七寸一字长蛇阵 含有“蛇”字的七字成语大全: 人心不足蛇吞象强龙不压地头蛇 含有“蛇”字的八字成语大全: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含有“蛇”字的十字成语大全: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描写蛇的成语(一)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杯弓蛇影: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 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 打草惊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虎头蛇尾: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 来劲头很小。 画蛇添足: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 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虚与委蛇: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一字长蛇阵: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

祸起萧墙的成语故事

祸起萧墙的成语故事 : 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从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 季孙氏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伐颛臾。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故址在今平邑县柏林乡,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周成王时颛臾成为鲁国附庸。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孙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季孙氏家臣子路和费邑宰冉求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孔子。孔子讲了一番季氏不应伐颛臾的道理,最后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君。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相关人物介绍: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什么意思,乐不思蜀的典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三国之中,刘备统治的国家被称为蜀。刘备死后将蜀汉的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小名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在世时,呕心沥血地几次向魏国发动北伐,最后因为食少事烦,病死军中。诸葛亮去世后,改由大将姜维辅佐刘禅。 公元263年,魏国军队大举进攻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军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做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大臣。 刘禅投降以后,魏国统治者司马昭

为了笼络人心,封他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县公”称号,并将他和原来蜀汉的群臣迁居魏国都城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话说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于是有意要试探他。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有一次,司马昭设宴,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乐不思蜀什么意思跟随刘禅的蜀国大臣看了,想起亡国之痛都难受得掉眼泪。而刘禅却咧着嘴看得高兴,司马昭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意思是:“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旧臣郤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陛下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

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司马昭和左右都哈哈大笑。 从此司马昭知道刘禅确实胸无大志,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乐不思蜀的出处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民间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

民间故事:人心不足蛇吞象 鲁中南部有一座不大的山叫凤凰山,山虽然不大,却因上面有一 座山神庙而闻名,因年代久远,神像的面目已看不清了。 庙里香火一直很旺盛,每年都有很多善男信女来庙里烧香许愿, 据说非常灵验。四月初八是庙会的日子,每逢这个天,方圆几十里的 人们都穿戴整齐赶来,唱戏跳舞以示庆贺。 南面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小王庄,庄头路旁开着一家小饭馆,饭 馆主人是个老汉,姓刘,是不久前从外地迁来的,至于因啥来到这里,谁也说不清楚,只知他膝下无子无女,只和老伴靠这小饭馆维持生计。 一天中午,小饭馆里忽然走进一个长胡子老头。刘老汉见是生客,就笑脸相迎,问要点什么。老头环视了一下小店说,来四样小菜和一 壶酒。 很快刘老汉给老头做好菜端了上来,又从柜台里拿出一壶酒。酒 菜齐全,老头开始自斟自饮起来。 因今天是庙会,所以刘老汉的饭馆里很冷清,刘老汉闲着没事, 就问老头怎么没去赶庙会。 老头放下筷子,叹了口气说:“唉!我就在这附近住,平时不愿 出门,因今天是我的生日,每年这天一大帮儿孙们都闹哄哄地为我祝寿,而我又喜欢清静自在,不堪其扰,就抽个机会溜出来了。” 刘老汉想这老头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一大帮孝顺的儿孙,不 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反而在这里一个人喝酒。想到这里,刘老汉不禁 有些嫉妒,自己膝下半个子女都没有,这么大年纪了还和老伴靠开小 饭馆养活自己,这也是他不愿逛庙会的原因。说起来有些好笑,他们 自从来到这里,山神庙一次都没去过呢。 约一个时辰,老头吃喝完毕起身付账的时候,一掏口袋,脸竟红 了起来,说:“这位大哥,实在对不起,我出门的时候,走得匆忙,

忘带钱了,你看以后补上行吗?”刘老汉大度地说:“算了。既然今 天是你的生日,这顿饭就算赠你的了!” 老头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连连作揖感谢。 从这之后,一连好多天老头都没来过,刘老汉竟有些想念。 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这天又是庙会的日子,人们一清早就打扮 得漂漂亮亮去赶庙会。看看天近中午,一个客人也没有,刘老汉闷坐 在饭馆里,不禁想起去年老头在他这里喝酒的情景来。 他正要休息一下的时候,门口忽然走进一个人来,仔细一看,竟 是去年的老头。刘老汉一阵心喜,赶忙起身迎接:“老先生又来了, 咱们可有一年没见了,你还好吧?” 老头说道:“还好。这回差一点来不了了!”刘老汉连忙问是咋 回事。老头说因为去年他偷偷溜了出来,让儿孙们好不高兴,今年对 他有了防范,幸亏他又想了个法儿,才溜了出来。 老头还和往年一样,点了四样菜和一壶酒,开始自斟自饮。看着 老头自得喝酒,刘老汉直叹自己没有这样的福气,有一大帮儿孙祝寿,还嫌热闹,这真是人心不足啊。 没想到老头吃喝完毕临付账的时候,又红着脸说道:“这位大哥,实在不好意思,刚才出门的时候,为了能溜出来,换了一身衣服,所 以又没带钱,你看下次行吗?” 刘老汉一听,虽有些不情愿,见事已如此,只好说:“没关系, 这顿饭也算赠你的,你这位老寿星来,我就挺高兴了!” 看着老头飘不过去的背影,刘老汉的老伴不高兴了,她撇着嘴说道:“说什么一大帮儿孙给他祝寿,是为了图清静出来的,我看八成 是骗子!”刘老汉安慰道:“我看他或许有什么难处才这样的,帮他 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