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的基本概念

高中数学-数列的基本概念
高中数学-数列的基本概念

高中数学-数列的基本概念

1.在数列1,1,2,3,5,8,13,x ,34,55,…中,x 应取( ) A .19 B .20 C .21 D .22

答案 C

解析 a 1=1,a 2=1,a 3=2,∴a n +2=a n +1+a n ,∴x =8+13=21,故选C. 2.数列13,18,115,1

24,…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a n =1

2n +1

B .a n =1n +2

C .a n =1

n (n +2)

D .a n =1

2n -1

答案 C

解析 观察知a n =1(n +1)2

-1=1

n (n +2). 3.(·济宁模拟)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 n +1,则1

a 5

等于( ) A.56 B.65 C.130

D .30

答案 D

解析 ∵当n≥2时,a n =S n -S n -1=

n n +1-n -1n =1n (n +1),∴1a 5

=5×(5+1)=30. 4.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a n -1,则a 2 017的值为( ) A .-1 B.1

2 C .2 D .3

答案 C

解析 因为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a n -1,所以a n +1=1-1a n ,所以a 2=1

2,a 3=1-2=-1,a 4=1+1=2,

可知数列的周期为3.而2 017 =3×672+1,所以a 2 017=a 1=2.故选C.

5.(·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a n -1),则a n =( ) A .2n B .2n -1 C .2n

D .2n

-1

答案 C

解析 当n =1时,a 1=S 1=2(a 1-1),可得a 1=2;当n≥2时,a n =S n -S n -1=2a n -2a n -1,∴a n =2a n -1,∴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2,首项为2,∴通项公式为a n =2n

.故选C.

6.(·辽宁)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若数列{2a 1a n }为递减数列,则( )

A .d<0

B .d>0

C .a 1d<0

D .a 1d>0

答案 C

解析 ∵数列{2a 1a n }为递减数列,∴2a 1a n >2a 1a n +1,n ∈N *

,∴a 1a n >a 1a n +1,∴a 1(a n +1-a n )<0.∵{a n }为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1d<0.故选C.

7.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

-10n(n∈N *

),则数列{na n }中数值最小的项是( ) A .第2项 B .第3项 C .第4项 D .第5项

答案 B

解析 ∵S n =n 2

-10n ,∴当n≥2时,a n =S n -S n -1=2n -11;当n =1时,a 1=S 1=-9也适合上式.∴a n =2n -11(n∈N *).记f(n)=na n =n(2n -11)=2n 2-11n ,此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n =114,但n∈N *

,∴当n =3

时,f(n)取最小值.于是,数列{na n }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3项. 8.数列

53,108,17a +b ,a -b 24

,…中,有序实数对(a ,b)可以是( ) A .(21,-5) B .(16,-1) C .(-412,11

2)

D .(412,-11

2

)

答案 D

解析 由数列中的项可观察规律,5-3=10-8=17-(a +b)=(a -b)-24=2,?

????a +b =15,a -b =26,解得a =41

2,b =

-11

2

.故选D. 9.(·山东荷泽重点高中联考)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 个图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f(n)为( )

A.(n +1)(n +2)2

B.

(n +2)(n +3)

2

C.n 2

D.n 2

+n 2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得f(1)=2+1;f(2)=3+2+1;f(3)=4+3+2+1;f(4)=5+4+3+2+1;f(5)=6+5+4+3+2+1;…;∴f(n)=(n +1)+n +(n -1)+…+1=(n +1)(n +2)

2

.

10.(·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a n -1(n≥2),a 1=m ,a 2=n ,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2 017的值为( ) A .2 017n -m

B .n -2 017m

C .m

D .n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计算可得a 3=n -m ,a 4=-m ,a 5=-n ,a 6=m -n ,a 7=m ,a 8=n ,…,因此数列{a n }是以6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且a 1+a 2+…+a 6=0,所以S 2 017=S 336×6+1=a 1=m.故选C.

11.(·湖南长沙模拟)已知S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且S n =(a n +3)(a n +1)8(n ∈N *

),

则a n =( ) A .4n -1 B .4n -3 C .4n -3或4n -1 D .n +2

答案 A

解析 当n =1时,a 1=S 1=

(a 1+3)(a 1+1)

8

,解得a 1=1或a 1=3,∵S n >1,∴a 1=3,当n≥2时,a n =S n

-S n -1=(a n +3)(a n +1)8-(a n -1+3)(a n -1+1)

8,即(a n +a n -1)(a n -a n -1-4)=0,∵a n >0,故a n -a n -1=4,

∴{a n }是首项为3,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a n =3+4(n -1)=4n -1.

12.(·湖北宜昌一中月考)定义a n =5n

+(15)n ,其中n∈{110,15,12,1},则a n 取最小值时,n 的值为( )

A.1

10

B.15

C.12 D .1

答案 A

解析 令5n

=t>0,考虑函数y =t +1t (t>0),易知其中(0,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且当t

=1时,y 的值最小.再考虑函数t =5n

,当0

10

时,a n 取得最小值.故选A. 13.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法搭三角形:

按图示的规律搭下去,则所用火柴棒数a n 与所搭三角形的个数n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是________. 答案 a n =2n +1

14.(·课标全国Ⅰ)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3a n +1

3,则{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答案 (-2)

n -1

解析 由S n =23a n +1

3

,得当n≥2时,

S n -1=23a n -1+13,∴当n≥2时,a n =-2a n -1.又n =1时,S 1=a 1=23a 1+13,a 1=1,∴a n =(-2)n -1

.

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4n -3=1,a 4n -1=0,a 2n =a n ,n ∈N *

,则a 2 013=________;a 2 014=________. 答案 1,0

解析 a 2 013=a 504×4-3=1,a 2 014=a 2×1 007=a 1 007=a 4×252-1=0.

16.(·广东梅州质量检测)已知数列2 016,2 017,1,-2 016,-2 017,…,这个数列的特点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前后两项之和,则这个数列的前2 017项之和S 2 017等于________. 答案 2 016

解析 根据题意可将该数列多写几项出来,以便观察:2 016,2 017,1,-2 016,-2 017,-1,2 016,2 017,1,….观察发现该数列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且前6项的和为0.而要求的2 017=6×336+1,则S 2 017=0×336+a 2 017=0+a 1=2 016.

17.(·广州一模)设数列{a n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对任意n∈N *

,都有4S n =a n 2

+2a n ,其中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 答案 2n

解析 当n =1时,由4S 1=a 12

+2a 1,a 1>0,得a 1=2; 当n≥2时,

由4a n =4S n -4S n -1=(a n 2

+2a n )-(a n -12

+2a n -1), 得(a n +a n -1)(a n -a n -1-2)=0. 因为a n +a n -1>0, 所以a n -a n -1=2,

则数列{a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故a n =2+(n -1)×2=2n.

18.(·北京海淀区一模)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

????2n

-1,n ≤4,-n 2+(a -1)n ,n ≥5,(n∈N *),若a 5是{a n }中的最大值,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9,12]

解析 当n≤4时,a n =2n

-1单调递增,因此n =4时取最大值,a 4=24

-1=15. 当n≥5时,a n =-n 2

+(a -1)n =-(n -a -12)2+(a -1)

2

4

.∵a 5是{a n }中的最大值,

∴?????a -12≤5.5,

-52+5(a -1)≥15,

解得9≤a≤12.∴a 的取值范围是[9,12].

19.已知在数列{a n }中,a 1=1,前n 项和S n =n +23a n .

(1)求a 2,a 3; (2)求{a n }的通项公式.

答案 (1)a 2=3,a 3=6 (2)a n =n (n +1)

2

解析 (1)由S 2=4

3a 2,得3(a 1+a 2)=4a 2,解得a 2=3a 1=3;

由S 3=53a 3,得3(a 1+a 2+a 3)=5a 3,解得a 3=3

2

(a 1+a 2)=6.

(2)由题设知a 1=1.

当n>1时,有a n =S n -S n -1=n +23a n -n +1

3a n -1,

整理,得a n =n +1

n -1

a n -1.

于是a 1=1,a 2=31a 1,a 3=4

2a 2,…,

a n -1=n n -2a n -2,a n =n +1

n -1

a n -1.

将以上n 个等式两端分别相乘,整理,得a n =n (n +1)2.

综上,{a n }的通项公式a n =

n (n +1)

2

.

1.已知数列12,23,34,4

5,…,那么0.94,0.96,0.98,0.99中属于该数列中某一项值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2.对于数列{a n },“a n +1>|a n |(n =1,2,…)”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当a n +1>|a n |(n =1,2,…)时,∵|a n |≥a n ,∴a n +1>a n ,∴{a n }为递增数列.当{a n }为递增数列时,若该数列为-2,0,1,则a 2>|a 1|不成立,即a n +1>|a n |(n =1,2,…)不一定成立.故综上知,“a n +1>|a n |(n =1,2,…)”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已知数列2,5,22,…,则25是该数列的( ) A .第5项 B .第6项 C .第7项 D .第8项

答案 C

解析 由数列2,5,22,…的前三项2,5,8可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3(n -1)=3n -1,由3n -1=25,可得n =7.

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0=1,a n =a 0+a 1+…+a n -1(n≥1),则当n≥1时,a n 等于( ) A .2n

B.1

2n(n +1) C .2

n -1

D .2n

-1

答案 C

解析 由题设可知a 1=a 0=1,a 2=a 0+a 1=2.

代入四个选项检验可知a n =2

n -1

.故选C.

5.(2017·上海松江一模)在一个有穷数列每相邻两项之间添加一项,使其等于两相邻项的和,我们把这样的操作叫做该数列的一次“H 扩展”.已知数列1,2.第一次“H 扩展”后得到1,3,2;第二次“H 扩展”,后得到1,4,3,5,2.那么第10次“H 扩展”后得到的数列的项数为( ) A .1 023 B .1 025 C .513 D .511

答案 B

解析 设第n 次“H 扩展”后得到的数列的项数为a n ,则第n +1次“H 扩展”后得到的数列的项数为a n +1=2a n -1,∴a n +1-1=2(a n -1).∴a n +1-1a n -1=2.又∵a 1-1=3-1=2,∴{a n -1}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

列,∴a n -1=2·2

n -1

,∴a n =2n +1,∴a 10=210

+1=1 025.故选B.

6.(·辽宁沈阳二中月考)数列{a n }中,a n =n - 2 016

n - 2 017,则该数列前100项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分别是( )

A .a 1,a 50

B .a 1,a 44

C .a 45,a 44

D .a 45,a 50

答案 C 解析 a n =1+

2 017- 2 016n - 2 017

,∴a 44<0,a 45>0,且从a 1到a 44递减,从a 45到a 100递减.

7.(·河北省衡水中学模拟)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2

(a n >0,n ∈N *

),则a n =( ) A .10

n -2

B .10n -1

C .102

n -1

D .22

n -1

答案 D

解析 因为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2

(a n >0,n ∈N *

), 所以log 2a n +1=2log 2a n ,即log 2a n +1

log 2a n =2.

又a 1=2,所以log 2a 1=log 22=1.

故数列{log 2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log 2a n =2

n -1

,即a n =22

n -1

.故选D.

8.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

,则a 7+a 8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8

解析 a 7+a 8=S 8-S 6=82

-62

=28.

9.(·广东广州5月月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2

+a n ,用[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1a 1+1+

1a 2+1+…+1a 2 017+1]=________. 答案 0

解析 因为a n +1=a n 2

+a n ,所以

1a n +1

1a n (a n +1)=1a n -1a n +1,即1a n +1=1a n -1a n +1,于是1a 1+1+1

a 2+1

+…+

1a 2017+1=(1a 1-1a 2)+(1a 2-1a 3)+…+(1a 2 017-1a 2 018)=1a 1-1a 2 018.因为a 1=1,a 2=2>1,a 3=6>1,…,可知1

a 2 018∈(0,

1),则1a 1-1a 2 018∈(0,1),所以[1a 1-1a 2 018

]=0.

10.(·安徽屯溪一中月考)已知函数f(x)=2x

-2-x

,数列{a n }满足f(log 2a n )=-2n(n∈N *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讨论数列{a n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1)a n =n 2

+1-n (2)略

解析 (1)因为f(x)=2x

-2-x

,f(log 2a n )=-2n , 所以2log 2a n -2-log 2a n =-2n ,即a n -1

a n =-2n ,

所以a n 2

+2na n -1=0, 解得a n =-n±n 2

+1. 因为a n >0,所以a n =n 2

+1-n. (2)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证明如下: 因为a n +1a n =(n +1)2

+1-(n +1)n 2

+1-n =

n 2

+1+n

(n +1)2

+1+(n +1)

<1, 又a n >0,所以a n +1

11.(·河南洛阳第二次统一考试)已知数列{a n }中,a 1=1,其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2S n =(n +1)a n (n∈N *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记b n =3n

-λa n 2

,若数列{b n }为递增数列,求λ的取值范围. 答案 (1)a n =n(n∈N *

) (2)(-∞,2)

解析 (1)∵2S n =(n +1)a n ,∴2S n +1=(n +2)a n +1, ∴2a n +1=(n +2)a n +1-(n +1)a n , 即na n +1=(n +1)a n ,∴a n +1n +1=a n

n ,

∴a n n =a n -1n -1=…=a 11=1, ∴a n =n(n∈N *

). (2)b n =3n

-λn 2. b n +1-b n =3

n +1-λ(n+1)2-(3n -λn 2)=2·3n

-λ(2n+1).

∵数列{b n }为递增数列,∴2·3n

-λ(2n+1)>0,即λ<2·3n

2n +1.

令c n =2·3n

2n +1,则c n +1c n =2·3n +1

2n +3·2n +12·3n =

6n +3

2n +3

>1. ∴{c n }为递增数列,∴λ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 n a a d m n --=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 或b a A +=2 .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 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7.提醒: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 : ①一般可设通项1(1)n a a n d =+-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注意;公差为2d ) 8..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数列基础知识点 《考纲》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列的概念 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N *或 其子集{1,2,3,……n}的函数f(n).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 1,a 2,…,a n …,简记为{a n },其中a n 是数列{a n }的第项.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a n }的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用一个公式a n =f(n)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为: =n a ?????≥==21n n a n 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其它方法 ⑴公式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采用首项与公差(公比)确定的方法. ⑵观察归纳法:先观察哪些因素随项数n 的变化而变化,哪些因素不变;初步归纳出公式,再取n 的特珠值进行检验,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对归纳出的结果加以证明. ⑶递推关系法:先观察数列相邻项间的递推关系,将它们一般化,得到的数列普遍的递推关系,再通过代数方法由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 例1.根据下面各数列的前n 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3 12?,534?,-758?,9716?…; ⑵ 1,2,6,13,23,36,…; ⑶ 1,1,2,2,3,3, 解:⑴ a n =(-1) n )12)(12(12+--n n n ⑵ a n =)673(21 2+-n n (提示:a 2-a 1=1,a 3-a 2=4,a 4-a 3=7,a 5-a 4=10,…,a n -a n -1=1+3(n -2)=3n -5.各式相加得

一、 过关练习: 1、在等差数列{}n a 中,2,365-==a a ,则1054a a a Λ++= 2、已知数列{}n a 中,() *+∈+==N n a a a n n 3 111,111,则50a = 3、在等差数列{}n a 中,,0,019181=+>a a a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中最大的是 4、设数列{}n a 的通项为()*∈-=N n n a n 72,则1521a a a +++Λ= 二、 典例赏析: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50,302010==a a (1)求通项n a ;(2)若242=n S ,求n 例2、在等差数列 {}n a 中, (1)941,0S S a =>,求n S 取最大值时,n 的值; (2)1241,15S S a ==,求n S 的最大值。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22,21 2 1≥-==-n a a a a a a n n ,其中a 是不为零的常数,令a a b n n -=1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强化训练: 1、等差数列{}n a 中,40,19552==+S a a ,则1a = 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前3m 项和为 3、等差数列{}n a 中,,4,84111073=-=-+a a a a a 记n n a a a S +++=Λ21,则13S 等于 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0,10010010==S S ,则110S = 。 5、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求2tan 2tan 32tan 2tan C A C A ++的值 作业 A 组: 1、 在a 和b 两个数之间插入n 个数,使它们与a 、b 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2、 已知方程 ()()02222=+-+-n x x m x x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1的等差数列,则n m -等于 B 组: 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2=-+-+-b a c x a c b x c b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求证: c b a 1,1,1成等差数列 4、 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是254-=n a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数学基础知识例题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三章数列)答案 例1. 当1=n 时,111==S a ,当2n ≥时,34)1()1(2222-=-+---=n n n n n a n ,经检验 1=n 时 11=a 也适合34-=n a n ,∴34-=n a n ()n N +∈ 例2. 解:∵1--=n n n S S a ,∴ n n n S S 221=--,∴12 211 =---n n n n S S 设n n n S b 2= 则{}n b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1-+=n b b n 又∵2 322111=== a S b , ∴ 212 +=n S n n ,∴12)12(-+=n n n S ,∴当2n ≥时 2 12)32(--+=-=n n n n n S S a ∴????+=-2 2 )32(3 n n n a (1)(2)n n =≥,12)12(-+=n n n S 例3 解:1221)1(----=-=n n n n n a n a n S S a 从而有11 1 -+-=n n a n n a ∵11=a ,∴312=a ,31423?=a ,3142534??=a ,3 1 4253645???=a , ∴)1(234)1()1(123)2)(1(+=???-+????--=n n n n n n n a n ,∴122+==n n a n S n n . 例4.解:)111(2)1(23211+-=+=++++= n n n n n a n ∴12)111(2)111()3 1 21()211(2+= +-=??????+-++-+-=n n n n n S n 例5.A 例6. 解:1324321-+++++=n n nx x x x S ①()n n n nx x n x x x xS +-++++=-132132 ② ①-②()n n n nx x x x S x -++++=--1211 , 当1≠x 时,()()x nx x n x nx nx x nx x x S x n n n n n n n n -++-=-+--=---=-++1111111111 ∴()() 2 1111x nx x n S n n n -++-=+; 当1=x 时,()2 14321n n n S n +=++++= 例7.C 例8.192 例9.C 例10. 解:14582 54 54255358-=-? =?==a a a q a a 另解:∵5a 是2a 与8a 的等比中项,∴25482-?=a ∴14588-=a 例11.D 例12.C 例13.解:12311=-==S a , 当2n ≥时,56)]1(2)1(3[23221-=-----=-=-n n n n n S S a n n n ,1=n 时亦满足 ∴ 56-=n a n , ∴首项11=a 且 )(6]5)1(6[561常数=----=--n n a a n n ∴{}n a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6、首项11=a 、通项公式为56-=n a n 例14. 解一:设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 ????? = ??+??++=?+1732225662256)(635421112121 11d a d d a d a 5=?d 解二:??? ??==+27 32354 奇偶偶奇S S S S ???==?162192奇偶S S 由 d S S 6=-奇偶5=?d 例15. 解:∵109181a a a a =,∴205 100 110918===a a a a 例16. 解题思路分析: 法一:利用基本元素分析法 设{a n }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71151 76772 151415752 S a d S a d ?? =+=?????=+=??∴ 121a d =-??=? ∴ (1)22n n n S -=-+∴ 15 2222 n S n n n -=-+=-此式为n 的一次函数 ∴ {n S n }为等差数列∴ 21944n T n n =- 法二:{a n }为等差数列,设S n =An 2 +Bn ∴ 2 72 157******** S A B S A B ?=?+=??=?+=?? 解之得:12 5 2 A B ?=????=-??∴ 21522n S n n =-,下略 注:法二利用了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 例17.解:设原来三个数为2,,aq aq a 则必有 )32(22-+=aq a aq ①,)32()4(22-=-aq a aq ② 由①: a a q 24+=代入②得:2=a 或9 5 =a 从而5=q 或13 ∴原来三个数为2,10,50或9 338 ,926,92 例18.70 例19. 解题思路分析: ∵ {a n }为等差数列∴ {b n }为等比数列

高 中 数 学 公 式 大 全(简化版)

目录 1 集合与简易逻辑 (01) 2 函数 (03) 3 导数及其应用 (09) 4 三角函数 (11) 5 平面向量 (13) 6 数列 (14) 7 不等式 (15) 8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7) 9 直线与圆 (20) 10圆锥曲线 (23) 11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25) 12统计与概率 (26) 13复数与推理证明 (29)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 B A B B A B A A B A ??=??=Y I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真值表 7.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8. 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假相同 否命题与逆命题真假相同 9. 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

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

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 得: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a 如数列①1,2,3,4,5,6; n n a n =?-+=1)1(1(1≤n ≤6) 数列②10,8,6,4,2,…; n n a n 212)2()1(10-=-?-+=(n ≥1) 数列③ ;,1,54 ;53,52;51Λ 5 51)1(51n n a n =?-+=(n ≥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d m a a m )1(1-+= 即:d m a a m )1(1--= 则:=n a d n a )1(1-+=d m n a d n d m a m m )()1()1(-+=-+-- 即的第二通项公式 =n a d m n a m )(-+ ∴ d=n m a a n m -- 如:d a d a d a d a a 43212345+=+=+=+=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重点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1n a a n d =+- 等差中项:x A y ,,成等差数列2A x y ?=+ 前n 项和()()11122 n n a a n n n S na d +-==+ 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21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n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n a 中的正、负分界项, 即:当100a d ><,,解不等式组100 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 当100a d <>,,由1 0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 (6)项数为偶数n 2的等差数列{}n a ,有 ),)(()()(11122212为中间两项++-+==+=+=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n a a n S Λ nd S S =-奇偶,1 +=n n a a S S 偶奇. (7)项数为奇数12-n 的等差数列{} n a ,有 )()12(12为中间项n n n a a n S -=-, n a S S =-偶奇, 1-=n n S S 偶奇.

高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常用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二、题型选析: 题型一、计算求值(等差数列基本概念的应用) 1、.等差数列{a n }的前三项依次为 a-6 ,2a -5 , -3a +2 ,则 a A . -1 B . 1 C .-2 D. 2 2.在数列 {a n } 中, a 1=2,2a n+1=2a n +1,则 a 101的值为 ( ) A .49 B .50 C . 51 D .52 3.等差数列 1,- 1,- 3,?,- 89的项数是( ) 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知识点: 知识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 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知识点 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 ②定义法:对于数列 a n ,若a n 1 a n d (常数) ,则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 a n ,若2a n 1 a n a n 2,则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知识点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的首项是 a 1 ,公差是 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 n 项和 : n (n 1) ⑥ S n na 1 d 2 ④如果等差数列 a n a n a 1 (n 1)d 知识点 4、等差数列的前 ⑤ Sn n (a 1 a n ) 2 对于公式 2整理后是关于 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知识点 5、等差中项 : ⑥如果 a , A ,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a b 或2A a b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 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知识点 6、等差数列的性质 : 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 且 m n ,公差为 d ,则有 a n a m (n ⑧ 对于等差数列 a n ,若 n m p a n 是等差数列的第 n 项, a m 是等差数列的第 m 项, m )d q ,则 a n a m a p a q 也就是: a 1 a n a 2 a n 1 a 3 a n 2 ⑨若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 S n 是其前 n 项的和, k N ,那么 S k , S 2k S k , S 3k S 2k 成 S 3k a 1 a 2 a 3 S k a k a k 1 S 2k a 2k S k a 2k 1 S 3k S 2k a 3k ①若项数为 2n n * , 则 S 2n n a n a n 1 , 且 S 偶 S 奇 S 奇 nd , 奇 an . ②若项数为 2n 1 n S 偶 a n 1 S 奇 n (其中 S 奇 na n , S 偶 n 1 a n ). S 偶 n 1 奇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性质: 10、 ,则 S 2n 1 2n 1 a n ,且 S 奇 S 偶 a n , 等于( )

数列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1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也叫做首项,排在第2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项数有限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有穷数列的最后一项一般也称为末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a 1, a 2, a 3, … , a n ,…, 可以简记为{a n}.其中a n表示数列的第n项, 称为数列的通项。 一般地,如果数列的第n项a 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a n=f(n) 来表示,其中f(n)是关于n的不含其他未知数的表达式,则称上述关系式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显然,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写出这个数列的任意一项。 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a n}可以看成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子集的函数,数列中的数就是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值时对应的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这也就提示我们,数列也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直观的表示。如此我们用类似函数性质的术语来描述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称为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称为递减数列;各项都相等的数列称为常数数列,简称为常数列。 3.数列中的递推关系 如果已知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且数列的相邻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关系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称这个公式为数列的递推关系,也称为递推公式或递归公式。一般来说,根据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以及数列的递推关系,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每一项。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课 题:2.2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 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5,25,35,45 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一)练习题 答案 及时反馈1.(1) 2 +n n ;(2)1)1(2+-n n 一.巩固提高 1.C.;2.A ; 3D. 二.能力提升 5.(1)n a = ) 12)(12(+-n n n : (2)n a =)1()1(1 +--n n n

(3)n a = n 3174- (为了寻求规律,将分子统一为4,则有144,114,84,5 4 ,……; 所以n a =n 3174 -) (4)n a =110-n (5)n a = 9934(1102-n ). 由(4)的求法可得1a =9934(102-1), 2a =9934(104-1),3a =9934(106-1),……故n a =99 34(1102-n ) 6.(1))12(3--n ; (2) 1 )1() 1(+++n n n n ; (3)?????-=为正偶数)为正奇数)(n n n n a n (2 21 ;或41 )1(2--+=n n n a . (评注:? ??=为正偶数)为正奇数)(n n g n n f a n ()()(,则:)(4)1(1)(2)1(1n g n f a n n n -++--= )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二)

答案:即时反馈1. ???∈≥--==),2(22)1(1 * N n n n n a n 即时反馈2. 分析:) 32)(12(223 2)11(121 1+++= ++ += ++n n n n a n b b n n n 13 844842 2>++++=n n n n , 所以数列}{n b 是单调递增数列. 即时反馈3. 数列}{n a 中最小的项是7a =8a =16 分析:法1:直接由二次函数性质求出 法2:由n a >1-n a 且n a <1+n a 求出: 及时反馈4. (1) 2 1 (2) 1+n a 43= n a (),1*N n n ∈≥ 1+n S 4 3 =21+n S (),1*N n n ∈≥ 巩固提高.1.D 2.D 3.B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