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现在正在向第二阶段,也就是全面深化阶段加速推进。其中一项新课改的任务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校转型也就是说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此次改革中成效显著的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说过:“这场育人模式的改革以构建一个推动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课程方案,最终实现我们教育的本质,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正是因为北京十一学校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分层走班制”这一名词才悄然进入大家的视线,并且被誉为衔接高考改革的一种新潮流。许多学校都认识到:当前教育最紧迫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的自主权重新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已出现许多棘手的关系着改革能否顺利进展并进行推广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通过对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展望。分层走班制及其由来

01

何为分层走班制

分层走班制顾名思义是“分层”和“走班制”两个概念的组合。“分层”指根据学生在不同学科方面的不同能力,进行层次划分,以使其在该学科上取得应有的发展,这是目前中学阶段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解决学生差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走班制”指上课的教室和进行教学的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进行层次划分,选择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班级中上课,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难度等都是不同的,这就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走班不单单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作用,也体现在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堂中,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学生和教室完全固定的情况,符合因材施教,是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此外,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主要选择的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学科。因为在这种学科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显著,极易造成学习上的“马太效应”,即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自信心不断提高从而不断进步;相反,成绩差的学生得到的却是来自教师和家长的批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严重打击,致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学习,不断进步。这样不仅做到了因材施教,而且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各个成绩阶段学生的自信心,也给予他们适当的压力,从而通过竞争促使自身不断地提高。

说到底,分层走班制的宗旨就是尊重并接受每个学生的发展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发展。

02

分层走班制产生的背景

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由于这一教学模式适应于当时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于批量化人才的需要,所以很快被应用于学校教育并发挥效用,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自此成为日后三百多年间学校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班级授课制固有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如何培养个性突出的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和开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素质教育等问题上,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长期以来都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进传统班级授课制势在必行,这就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符合“因材施教”理念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已经走进了许多学校,各学校也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更好实施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资源与条件。分层走班制把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课程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更大意义上成了“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而不再是被动受教。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少矛盾,但总体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利大于弊。

03

分层走班制的借鉴与发展

我国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实际上根源于美国的选课走班制。走班制的产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爱好和成长需要,自由地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课程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美国几乎每一位高中生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程表。但是要以某种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评价,于是学分制相伴而生。美国的三大课程实施制度为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并且这三大制度保证了美国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我国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对美国的课程制度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借鉴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几个年头,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目前许多学校引进了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譬如近来备受关注的首先进行分层走班制改革试验的北京十一学校,就给国内许多学校实行这一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实践的范本与相关的改革经验。并且,在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为各学校所关注。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且改革成效显著。不少学校表示: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生在各方面的协调沟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普遍认为:改革以来教学有了更大的动力,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为教而教”。分层走班教学需要教师极大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从而让学生喜欢并且愿意走进自己的班级,聆听自己的教学。此种改革充分利用了学校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教育理念真正在朝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转变。

分层走班制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分层走班制的推进实施本是为了解决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总有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该问题的解决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下诸多问题便凸显出来并牵制着改革的持续有效进行。

分层选班中出现新的不平衡

分层走班制的实施首先要站在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的起点之上,然后再对学科、学生、教师进行合理分层分班。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进行分层分班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科层面上,分层一般针对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学科,如英语、数学等。但如何对这样的学科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呢?就数学学科而言,整体可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这里主要说的是初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又可以有认识数、图形、方程、函数、简单统计与可能性等各学习部分的划分,且各个学习部分还可以继续进行划分,如方程学习可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些内容会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如何更好地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就数学一门学科而言已经分出几个层次,且不说各部分知识的难易程度把握。这样,在学科分层上就存在着多种分层知识学习与高考升学压力的矛盾。

学生层面上,总有学生会“吃不饱”,他们觉得老师给的练习太容易,缺乏挑战性;同时也总有学生“吃不了”,越是学不会,就越没兴趣……有些学校便将“层”分为A拓展层、B提高层、C基础层,但是这样的分层是否做到了既给学生分层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尤其是对C层同学,这一点还有待思考。有调查表明,在218名C层学生中,有30.28%的同学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努力,分在哪个层无所谓。但是仍有45.88%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是有歧视看法的,他们认为C层就是被抛弃的。基于此,学生极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公平心理和标签效应,进而严重打击学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另外,在分层选层问题上,家长因素也必须考虑。如果改革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分层选层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情绪调整,如何把伤害降到最低并取得家长支持与认可,仍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教师层面上,鉴于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师资分配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进行分层走班制,要求有更多的专业型教师。但是,各个学校的师资基本上是稳定的,这就对学校实施分层走班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层选层时,很多学校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分配在C层的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如此便会使这些教师产生自己“不被重视,技不如人”的心理。再加上学生和家长对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不信任,就进一步加剧了年轻教师的

不自信,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所以,从教师的教学能力、男女比例上对老中青教师的合理分层搭配,也成为分层走班制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一环。

管理难度加大,面临新挑战

高考改革将选择权更多地交还给学生和学校。高考除必考的数学、语文、外语外,其余3门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里选,应该有2O种组合方法,学生可根据报考学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考试科目。但是,每个学科又都有选修组合,如此一来将会产生许多种的组合方式。所以,运用和管理好学校现有软硬件资源就十分重要。由于各学校的教室和师资力量有限,走班可能会造成教室不够、师资不足的现象,这样极易使部分资源闲置或紧缺,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故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时,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也成为重要的方面。

实施分层走班制,使行政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教学班和兴趣班。这样一来,学校教学过程的管理难度陡然加大。学生“来去匆匆”俨然成为学校课间走班时的亮丽风景,可能会出现走班不及时造成过程混乱,学生没能按时到教室、忘带东西的现象;教师收发作业、课间找学生会存在困难;会给一些自我约束力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可乘之机,出现学习懒散、逃课等现象;会淡化学生的班级观念,对学生班级认同感、荣誉感的培养造成影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都表明分层走班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学校各方面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问题就亟待解决。

评价难以真正做到科学、公正、有效

评价问题历来争执不休,即使是实施分层走班制后,这一问题仍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与探讨。实施分层走班制,对开展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提出了更严的要求。

首先,学生评价困难重重。由于实行分层走班,学生一直在“走”,教师难以实时把握学生的现时现况;行政班的取消也对学生评价产生影响,虽然仍设有学生走班上课后的自习室,但是班主任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进而无法对学生作出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走班制打破了原先“同桌的你”这一排座方式,致使同桌评价无法进行。另外,若采用书面评价的方式,也存在着如何把握试题难度及其后的结果评价等问题。是采取同层内评价、不同层评价还是二者兼具,是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抑或借鉴国外引进学分制,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其次,教师评价也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按照以前的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优劣来评价的话,相对于以前无疑是止步不前,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长期发展。由于高考升学压力的存在,极易使教师将A、B、C层扭曲为“快慢班”。如果一个教师同时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授课,而各层学生的基础不同,易使教师产生“倾向”心理,出现不公平现象。这个时候,如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使教师公平对待各层次学生就十分值得探讨。

解决分层走班制问题的对策

日本的小原国芳说过:“所有学科,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求他们步

调一致地在两三年内学完,我认为这是一种荒唐透顶的教育方法……我们要让飞机按照飞机的速度飞,让燕子按照燕子的速度飞,让蚯蚓按照蚯蚓的速度爬。让飞机每小时飞行一公里,让蚯蚓每小时爬二百公里,这是极其荒谬的。张三有张三的速度,李四有李四的速度。”关于分层问题,首先要尊重关系各方,也就是学科、学生、教师三个方面。其次,在分层过程中,要明白层不是分得越多越细就越好,要充分照顾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有学者提出,分层应当遵循“细化尖端学生分层,弱化中等及其以下学生分层”的原则。北京四中在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具体是以五个行政班为一个走班单元,分成一个A1班,一个A2班,三个平行B班,这样整体上存在三个层次,各层之间梯度小,利于刺激学生挑战自己的决心。再次,要认识到分层不固定,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具体实施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在人数比较多时,可以在保证分层有效性的前提下增加行政班;也可在学期末通过教学效果考量,对所设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与增删等。最后,要适时对各层级进行合理性评估,随时关注各层的动态变化,切实做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动态走班,强调“动态”二字,也就是要灵活管理走班。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学生流动到哪一层次并非固定,可以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定期的调动,且调整间隔时间不宜太短。另外,对于调整人数而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调动过程中,更要及时关注调层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调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争取做到动态调整、合理分层,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轻松学习。

实施分层走班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分层走班制的实施初衷和具体实施方案,解决自身疑问,进而全身心投入改革。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教育的基本伦理,如公平、正义等,教师还要学会自主调整心态,每位教师都可能到知识基础略显薄弱的班级任教,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进步,而并不是所谓的“好老师教好学生”。分层走班一定要坚持教师全员育人、分层负责。

首先,在师资分配上,为避免“好老师教好学生”,教师应当进行交叉分层任教。具体就是每一任课教师既要担任A层的教学任务,又要担任B层的教学任务。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学,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在教师搭班时,要注意老中青教师搭配,这样年轻教师可以跟着老教师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更好更有效地解决教学难题。同时,老教师也可以通过与青年教师的交流和相处,接受其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潮的教学方式,从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丰富自身。再次,要注意男女教师合理搭配,因为男女教师各有其自身独特的性别魅力与特点,考虑到男女教师对学生不同的人格影响,在搭班时要进行混合安排。此外,还要注意师资调配时教师的心理状态,一定要让教师满意并认可当前的安排,避免教师产生不平等的心理以影响教学情绪。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它直接关乎活动的效率。关于学校管理,我国古代张骞曾说过:“军队无放任,学校无放任,此今日世界各共和国之道例。军队放任,则将不能以令,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将不能令则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其为国忠,莫此之尤。”分层走班制的实施,给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加大了难度,却为教师、学生进行更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关于学生管理,学校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加强学生自治。例如,任课教师可以指定或由学生自荐成为本层次该学科的课代表,帮助教师完成考勤记录、作业收发等工作。并且要实行轮换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样,既锻炼学生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又减轻任课教师的管理压力,使其专注于教学以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关于教师管理,安排班主任时应该两个班级一组,在考虑老中青教师搭配的基础上,任命某科任课教师为该教学班的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班主任要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并主动与副班主任沟通合作,二者协同管理。为了实现管理经验及学情的共享,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要经常交流班级情况、学生情况,从而更好地承担起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另外,学校应该孕育属于自身的特色文化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有效管理

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师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孕育积极向上的与当地风俗传统相关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全校师生创建一个更加和谐有意义的校园环境。

新课改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评价时,因学生基础不同,各层次要自己组织考试检测;因命题难度不同,评价标准也要不同。总之,应在同层次内进行横向比较。另外,评价不应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应该把平时成绩加进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评价。因此,要注重过程评价,如可以引进成长记录袋评价等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方式引进学分制,但是运用时要把学分制本土化,以符合我国学校的评价实情;可以效仿大学的评价方式,进行学分绩点评价,但也要加以改进,以适应中学的学习和评价特点。

进行教师评价时,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即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定教师的工作业绩,或仅凭一两节公开课或一两次常规听课就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会使教师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教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所以,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如有些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捆绑评价”就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对教师评价可以强化团体整体评价、弱化个体评价,可以加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自我评价,不再一味地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升降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另外,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不定期的相关政策与理论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水平,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持续进行自我评价与检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努力做到教学研相结合,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终身学习型教师。

教育本身是一件涉及多方关系的事情,自然推行某种教育改革也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需要社会、学校及所有参与改革人员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有学者认为,因为考上名牌大学是学生的最大目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和学生在执行时,可能会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教育要形成合力,积极

汲取各方建议与意见,稳步推进改革。首先,政府和社会要为分层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软硬件资源的支持,并为改革顺畅进行开展有效引导与宣传,减少改革阻力。其次,学校要走在改革的前面,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问题应对措施,如分层问题、资源管理、为实施改革制订详细的操作方案以取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最后,所有参与改革人员要摆正心态,积极看待改革,用全员负责的态度推进改革,为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自身的力量。

分层走班制的反思与展望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践中的摸索也已有七八年,究其成效与问题所在,这一教学模式改革又该如何继续向前推进呢?

第一,分层走班制是借鉴美国的选课制、走班制发展而来,但是美国的选课制、走班制是与其相关的学分制配套实施的。在这一点上,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学校只单单引进这一教学模式而没有建立相关配套的评价体系,这样改革的成效无疑会大打折扣。学校分层走班制未来的发展不能盲目崇洋,需要紧密联系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与改革环境,并不断完善各种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体系和设施,让改革的成效达到最大化,从而惠及每一位参与改革的师生。

第二,在学校管理上,改革要大胆创新。随着分层走班制的不断深化,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也不断增强,在这个时候学校就要敢于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自身的学习与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认识集体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地实现自主自助快乐成长,体会成为主人翁的主体感觉。

第三,教师成长与评价工作需要重新建构,以适应当前改革环境中的种种变化与挑战。在任何一项学校改革中,教师始终扮演着重中之重的角色,如果在改革中教师不能调整自身以适应改革的步伐,这项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失败的。在此次分层走班制改革中,教师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其原先完全主导地位的动摇,而主动权现在掌握在学生的手里,教师变成在教室里等待着选自己课程学生的角色,这会让教师产生主体危机感,所以在这次改革中对教师各方面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相关素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及时对参与改革的教师进行培训并对其提供全面的支持,让教师尽快进入自己的新角色,以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

第四,纵观全局,学校要在改革前对自身各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学校还需要对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借鉴相关学校的改革经验,减少改革中不必要的弯路,同时需要坚持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走属于自己的特色改革之路。

分层走班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必然会伴随惊喜与困难的交替出现。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学校改革要逐渐适应群体多样性和个体独特性共存的校园变化,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从实践中获得更大的成效,为分层走班制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改革环境,从而推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完整版)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古城初中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因 目前,我校部分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差距较大,老师授课难度大,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好处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三、分层教学目标 1、发展中上游学生 这一层次主要结合学校提出的“双十”目标,面向班内中上游学生(前15名),这些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加教学深度和难度,扩大课堂容量,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之更多的学生学好、学精。 2、帮助中下游学生 这部份学生基本上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分层科目:前期,自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效果比较理想。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实际情况,决定在英语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把语文、数学两科教学纳入分层教学的范畴。 2、实施分组:认真研究每个班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将九一、二班为一个整体和九三、四班为一个整体分别重新组合成一个提高班和一个基础班。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3、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A、备课。任课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安排教学计划。 B、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深度上要有梯度,练习选择上要适合分层教学学生特点,使课堂教学有有容量、有质量。 C、作业。学生作业根据分层情况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提高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提高班学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基础班教师要配合提高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备课、阅卷、学生思想工作等) D、评价:分层班级成绩主要采取捆绑式评价。具体评价办法见《古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价办法》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禄丰广通中学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

关于开学第一周工作总结五篇

关于开学第一周工作总结五篇 关于开学第一周工作总结五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 开学第一周工作总结篇1 第一周已经结束了,现在对本班在第一周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人们常说,安全重于泰山,学生安全压倒一切。我对本班学生的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开校第一天就专门利用时间给学生灌输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由于学生比较小,我不但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也注意去观察他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要求改正。 一、开学第一周,除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外,我还和全班学生一起初步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教育学生要时时刻刻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不准在学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不允许不经家长允许跟同学去他家,让家长随时了解其子女的去向。 三、要求学生平时在校内外,不允许学生做危险的游戏。如;互相

追打、奔跑等。 四、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不卫生的水和饮料,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五、教育学生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 六、教育学生不爬栏杆、围墙,不爬树。 七、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电、不玩爆竹、不到河边玩耍。 八、教育学生不带危险的物品到学校(如:木棒、小刀、匕首、枪等利器进入校园)。不在井边、变压台旁、高压电线下等危险的地方玩耍。 九、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体育课,都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随意离开集体自己活动或不听指挥,遇到他人生并遇险等,要及时报告老师。并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救电话。 通过老师的教育,多数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增强,一周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还是很守规矩,基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的做,老师还是很满意的,相信学生们能一如既往重视自己的安全,高高兴兴来校,平平安安回家。 开学第一周工作总结篇2 眨眼间,一周的时间即将过去,回顾本周工作,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在开学的第一天,南校区团委主要进行了学校的卫生大扫除和和学生的仪容仪表检查。 卫生打扫方面,在十点以前,要求对全校各个班级的室内卫生和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走班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趋势,出现在我们眼前。它的特点鲜明,并具有一定针对性,但自出现以来,对于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如何看待“走班教学”的利与弊,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下面,就由我来谈谈对于“走班教学”利与弊的一些观点。 “走班教学”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在保持原行政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成绩或结果以及学生的意愿,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班级进行授课,实行动态流动式分层次教学。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出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规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问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走班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彰显了学生主体的地位。除此之外,“走班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起来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但“走班教学”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会乘此逃课。因此,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首先,“走班教学”必然会使班级增多,学生自由选课必然使课程变动加大,教学管理将更加纷繁复杂:课表安排、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学研究、学生评价、社团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成绩分析、教师评价、教学评估等等,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走班教学绝非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走班制对自觉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自理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有很大优势,这类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学科来学习,并且学得好,还可以与今后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但是对基础差、自觉性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班主任老师管理、督促,没有班主任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放任自流,会越来越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很容易就会出现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了,不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下去的局面。从教师的

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有哪些

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有哪些要使分层教学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在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做好分层教学的贯彻、实施、落实和保障工作。 教学计划中贯彻分层教学思想。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市场多变性和一专多能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就业岗位群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我们把各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平台。对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个平台上部分课程,如高等数学、英语等设置合格、标准和升学三种不同的目标,通过分层学习的方法来实现相应的目标。对于专业课平台中的同一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将专业课程按不同方向进行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基础情况等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参加学习。 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方法。分层教学实施初期,可采用不同层次分班授课和同一班级分层授课相结合的方法。 不同层次分班授课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们是按合格、标准和升学三个目标分别组织教学。合格目标,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内容和基本的运算方法,形成基本能力,在教学中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加强实践和操作练习。这类学生将来可进入职业岗位群的第一岗位,从事具体的操作

工作升学目标,主要针对参加本科入学考试的高职学生,对于该层次的学生,利用选修课,按照有关考试大纲组织教学。标准目标,这一目标下的学生人数众多,他们虽属于同一层次,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又可归结为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教学范畴。 同一班级分层授课对于同一班级分层教学必须切实做好分层备课、讲授、练习和辅导等工作。 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时间和策划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把握讲授内容的深浅度和运用知识的难易度,并体现出层次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分层目标,做到分层设疑、分层提问、分层解答,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不同层次之间起到巩固和激励的作用o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内外练习的安排在数量和难度上要区别对待,对每个练习做到认真选择题型、精心设置层次。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愉悦,又让他们有继续努力的目标。 课外辅导工作是此类分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可采用固定时间和随机时间相结合的方法,固定时间由教务部门统一安排,随机时间由教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自由确定;在形式上,宜多样化,如采用集体与个体辅导相

关注选课走班制(杭师大附中)

关注选课走班制:来自一线的实践与思考案例 2014-05-28 12:44:0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朱建民石杏元任学宝“选课走班”已经不只是一个理念问题,许多学校开始了探索性的实践。本期话题,我们试图从学校、学科及一些关键点上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希望能为一线学校提供些许现实路径。 “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为走班奠基 当前,单一、同质化、固化的教学系统与不断丰富的课程种类和课程资源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相对固定的行政班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所以,在课程资源足够丰富和教学环境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以“选课走班”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我校以培养“五有”人才为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底蕴,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力,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五有”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建立了“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第一个“五”是指建立“五制”教育教学实施与管理体系,即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二”是指共同基础通修课程和兴趣素质拓展选修(专修)课程两大课程类别;“八”是指八个课程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创新素养、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个“五”是指实施“五证”教育,即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诚信证书、志愿者经历证书、才艺证书、体育健身技能证书。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我超越,争取为每一个学生“全面扎实、个性发展”打牢基础,在赢得高考的同时,也为学生在“后高考”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终身发展种下希望的种子,奠定一生的基础。在此课程及实施体系基础上,我们开始对选课走班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选课走班”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而是建立在丰富多元的、可选择的课程基础之上。这里包含了教师真实的指导和真诚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会选择和承担责任的人生教育。把开发阶梯式、组合式的学科学习课程作为重点,每个学科设置多个层次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为不同的学生铺设学科学业修习的路径和阶梯。 按需分层是让学生选课的基本出发点。比如,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必修和选修)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英语课分为A、B、C三层,A层以英语应用和英语思维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B层兼顾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能力、应试能力,C层重点在英语基础能力和应试成绩的提升。实行一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意度非常高,收获也非常多。在艺术课程的全覆盖走班选课模式下,我们开设了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的艺术主题课程:“艺术在身边”的体验欣赏课程,因“生”施教的兴趣特长发展课程,“因地制宜”的艺术素养课程等,都深受学生喜欢。学校国际部按发展方向分层走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应两类课程,学生选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共同基础普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一般不设门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作出选择,完成修习。在兴趣素质拓展选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基础或特殊潜质和兴趣,才可以选择,任课教师可以对选课的学生进行考核选拔。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走班制”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分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论。分层教学研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现实背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下进行。“普九”后,小学直升初中,初中取消升留级制度,学生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逐渐增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面对差异悬殊的学生,教师虽然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往往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受不了,既抓不好优等生,又放弃了中下生。 素质教育发展规划,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但是缺少文化底蕴的社会环境和参差不齐的生源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打击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人数众多的学困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做到优等生有所提高、中等生有所突破、学困生有所收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班级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班级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使课堂活跃有序,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目标,都能充分发展,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班级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素质教育和课改的必然,是素质教育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对新时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普九后对传统

(完整版)分层教学的思考

分层教学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 的群体。福州市教育局明文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快、慢班或尖子班、特色班。学生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教学面向中等生时,由于学生差异过大,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状况长期存在,并引起了主要是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尤其是他们家长担心:优秀的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能否得到良好、高效的教育。也使原来不同类型学校从过去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如“高难度,高速度”,“抓中间,带两头”,“低起点,小步走,缓坡度”等受到了由于生源变化的挑战。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些学校开始寻找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几种模式及其利与弊 分层教学从模式看主要有二大类型:分科不分班和同堂异步式,从层次看主要有分A、B二层式,A、B、C、D四层式。

1.分科不分班式 分科不分班式特点是:不改变原教学行政班,在部分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突破班级界限,依据学习水平和个人意愿重新组合成层次不同的教学班,使差生有了发言机会和勇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优生也能“吃得饱”,以确保教和学都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班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测试,平时表现和学生的人个意愿适时进行调整。 (1)分A、B层式。这是把学生分成A、B二层,即把相邻二个班如:1、2班学生分A、B层再合为A、B班,由原来行政班教师来上A、B二个班课程。这种分法比较适合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因为教师教学对象稳定,与原来行政班挂钩,便于教学管理。且由于各位教师所教学生总体水平仍相近,便于对教师评估,由于与行政班关系紧密易于形成班组氛围,这种班集体相对较稳固。但处于中间状态学生难以分班,尤其是有的学生数学好些,有的是英语好些,该往哪个班分,产生了矛盾。 (2)分A、B、C、D四层次,也有的分为A、B、C三层式。这种分法注意到学生层面差异必须缩小,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但相对而言打乱了原行政班,组成班级学生来源较分散,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适用于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由于学生较难与行政班挂钩,给教师评估带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青雅丽发学校 宋冬)

探究分层走班模式,强化培优补基效果 教心学与管理我校2016-2017学年试行初一数学科目分层走班,参 照对象为城区某中学初一年级,多次统考对比情况如下: 初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平均分差距-6.6,第一学期期末考 试数学平均分-0.95;第二学期全区质量抽测数学平均分差距+0.29;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平均分差距-0.25。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挑战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预料中和意料之外的问题,但经过不但的总结得失,及时调整,最终分层走班下的数学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及一致好评,教师综合水平迎接了新的挑战和也得到了有效的全面提升。不断的摸索过程为如何最有效地实施分层走班总结了可行的经验。 一、如何做到有效的分层走班 (一)优化教师资源 1.对教师人数配置需要增加 分层走班层次分得越明显,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在教 师配置上需要增加人手,因为分层后的班额会变小,尤其 是A班人数越少越好。 2.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是一种的巨大的挑战,教

师需要调整以往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接受和适应分层走班,另一方面要学会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分层走班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不便,如由于上课时间的同步性与固定性导致教师很难调课,也很难互相实时听课。这就需要老师们学会克服困难的同时创新听磨课方式,如改变实时听课,利用录播室录课回放的形式进行听、评课和磨课。课后及时辅导问题也可以继续采用微课辅导的形式,不断将这种模式进行优化,让辅导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3.对各个层次的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每一个分层班的老师既是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该分层班的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各学生成绩的变化原因分析、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与沟通、与家长的联系等等。 其次,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具有差异性,这也需要对应层次的老师具有相关的能力水平来应对。C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优异,学习十分自主,这就要求该班老师有很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让学生十分信服,高效地引导学生更好的拔尖。B班的学生整体成绩中等,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自觉,基础也较为牢固,但学习弹性空间较大,时而进取,时而会掉队,这就需要该班老师能够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鼓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走班制与工作室制的感想 看了深圳中学新课改中关于美术办学的模式很受启发,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其学生走学制和老师工作室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个办学模式可以说在美术教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很值得各学校借鉴和学习。下面我相结合实际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一.关于走学制。 5个班级250个学生同时上课,9个教学模块同时开放,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模块。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另外,选择自己想学的模块,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想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应试教学模式。只要是高考科目,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强制性的统一上课学习,而非高考科目,学校一律不会安排课时。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美术课,但在3+1高考模式的要求下,不得不开设美术课了。于是,它们就不

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硬性规定只开《美术鉴赏》课,或者把《美术鉴赏》作为必学模块,另外再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开设两个模块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在九个模块中只选择《美术鉴赏》、《绘画》和《书法》,而《雕塑》、《设计》、《篆刻》、《摄影》等其他六个模块根本不会涉及。这样就出现好多学生想学某一模块而不能学,不想学〔或者已经学得很好没必要学〕某一模块而必须去学的现象。这其实是对学生学习其他模块权力的一种无形剥夺,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 作为我们学校,其实校领导一直都非常响应国家美术新课改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自去年起,学校就配备专任美术老师开设开全了美术的所有模块。只是,我个人觉得不足的是,学校仍然沿用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学生也不能像走学制模式那样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一律都要学习这9个模块。其实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让所有的学生同时都把这9个模块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又是一个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不是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恰恰又是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因此,我觉得从学生的利益这方面来考虑,实施走学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工作室制。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编号: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分层教学实施方案1 一、课题的背景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初中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由于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生活阅历的影响,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形成了独特的个人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智能、特长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正像黄海如沙,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颗沙砾;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对叶片;人海茫茫,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位学生。实践证明,不同家庭特色的孩子

具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接受能力。而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位学生,每位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长期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着历史课的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的教学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和潜在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没有活力,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不能顺利达成等。而这些问题明显是与新课标相违背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一群机械化的人,他们没有了个性,没有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没有了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进行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确立研究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先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发现其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针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科兴趣和爱好,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学科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学科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

学生分层走班排课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

学生分层走班排课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 (陈永林拟) 改革背景: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在学校除了要学习必修课程,还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一、分层走班制界定: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兴趣、潜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分学科去对应层次班级上课的学习模式,传统行政班保持不变。 二、分层走班学习的优点: 1. 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教学活动。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 3. 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

新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与分析-二一排课

新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之前我们讨论过了什么叫走班制?为什么要推行走班制教学?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弊关系。 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利 1、走班制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对于增加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与特长,确定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自主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如何正确的评价自己,准确的估计自身的能力,提升对自身的了解,并逐渐找到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 3、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提升。在走班制度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身的发展需要,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班级,在这种符合自身的教学下,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减轻学历上的压力,让学生们保持一个自信,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4、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增加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高中走班排课的弊 1、分班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如果在分班之前的宣传发动不到位的话,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们的选择,因此受到相对应的影响。因此,在分层走班之前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的铺垫,让学生们感觉到分层后,对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2、走班制的成绩教学阴影。如果分层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那将很极大程度的危害学生的发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所以如何更好的减少成绩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制度上也应该有相对应的改变。 3、走班制给学生带来的自由性。走班制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的选课自由、充分主动权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有些同学的兴趣爱好广泛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选课的时候产生了盲目性,无目的性,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在分层排课宣传时,学校应根据课程的关系,建立出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发布新学期的课程设置、课程意见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教师们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顾虑与需求,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 在新高中走班制度教学的初步实施,将会存在许多的利弊问题,因此还需不断的改进制度,以更好的高中走班制度,增强国内的教育水平 同时更多的分层走班教学信息,可关注“二一排课”,二一排课合理实现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大大减少排课教师排课压力。

课程改革与走班制教学 (沈献章)

课程改革与走班教学 ——看清走班教学的“坡”和“坎” 作者:沈献章 伴随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新一轮改革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也迈开了新的步伐。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转变,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育人模式的转变,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焦点。新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学业水平考试,浙江按照7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35种组合;上海按照6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20种组合。把相同组合的学生组成各种班,必然要大幅度增加班级,这样需要大量增加教师,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备也不足,很难满足大幅度增加班级的要求,所以,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倒逼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必须实行走班制教学。 有丰富的“菜品”,才适合搞“自助餐”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自主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发展环境,成为学校发展的研究重点。学校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搭建起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像我们吃自助餐,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菜,这个选择其实意义不大。这个自助餐只是自己给自己盛,你可以盛多盛少,或可以不盛,也许是你想吃的没有,不想吃的却有,也就这几种选择。真正的自助餐可能要有几十种菜,甚至几百种菜,有了足够的菜后我们才开始进行自助餐,这个时候你才有更多选择。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要确保学生吃完以后营养全面。但是现有的课程体系非常单一,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问题,其次才是解决选择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