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完整版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完整版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完整版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问题一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及平衡的五种策略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是之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3、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知名学生所要答道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4、课堂教学预设太多、生成不够的问题主要有如下表现:(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教师形式主义抄写教案(2)教案设计过于相近,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3)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4)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5、平衡预设和声称关系的五个策略:(1)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2)把我课堂教学中的契机(3)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4)探索课堂提问策略(5)创设情景,创造生成

6、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实行集体备课制的具体做法(1)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2)固定备课内容(3)固定人员整理(4)固定修改(5)固定反馈

7、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做法:(1)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2)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教学结构”

8、探索课堂提问策略:(1)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引起思考

问题2用教学机智最大化”偶发事件”潜价值9、课堂教学机制(概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制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设计)

10、本为所指的“偶发事件“:是仅限于课堂中产生的意料之外的有效问题或现象11、新课改要去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的原因:(1)课程的三位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究,这需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断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1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挤出的积极合作、双边

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

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

作者,教师有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

13、有人认为未来课堂只是将由三部分组成:

教科书及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

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

14、教师遇到偶发时间时常出现的问题:(1)

忽视偶发事件的价值,只顾追求与预设的一

致(2)只管教不管学,无视学生的情绪和反

应(3)无视学生问题的价值,对其避而不谈

或生硬拒绝

15、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不能灵活运用教学

机智的原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

充分考虑“学情“;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结

构存在缺陷

16、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机智:

(1)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将学

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

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2)设计弹

性(教学)方案,拓展自主空间(3)增加文

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

17、学情(概念):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

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

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

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诸多因素)

18、教学机智中的教学策略:(1)难度过大,

变换角度(2)难以抉择,活动缓冲。不妨让

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课后查找资料等教学

活动,老师以此赢得思考、调控的时间和资

源(3)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4)灵活利

用课堂评价的激励转化功能

问题3师生关系的危机与危机的转化模式

19、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的传统教学行为

和模式的主要表现有(教师):(1)教学目标

设定中认识性目标成为唯一主要目标,知识

目标要求讲深、讲透(2)教师备课很少研究

学生或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而是大部分精

力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研究的重点依

然以教材为中心(3)许多教师喜欢独占课堂,

滔滔不绝的讲,很少听听学生的看法(4)教

师常常以权威这的身份出现,常常以长着的

身份自居,以命令的方式对学生发号施令,

缺乏对学生应有的新人和平等的态度

20、由于学生自身情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

影响师生关系重建的因素(学生):(1)独生

子女的个性缺陷,如合作意识淡薄、固执任

性等(2)学生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自我意

识越来越强等(3)学生接受欣喜的途径越来

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等

21、课堂教学中,紧张的(不良的)师生关

系典型表现有很多,例如:(1)“填鸭式“教

学,学生被动接受(2)”强迫式“课堂教学

预设,学生扮演配角(3)思维缺席,问题肤

浅,学生难以有砥砺思维的机会(4)放任的

课堂,缺乏主体性的灵魂

22、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教师观念问

题所表现的几个方面):(1)基础教育的价值

观错位,教师一叶障目(2)传统教育的学生

压抑学生发展(3)传统的课堂观框束学生的

学习内容(4)教师的专业只是结构单调(大

部分教师的专业只是结构局限于“学科知识+

教与学只是“的传统模式)

23、21世纪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教师应该

树立的价值观):基础教育应该为社会发展和

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一个学生

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

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为祖国为

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

的任务

24、价值观错位的表现:狭窄化(就是把“基

础“具体理解为学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

短期化(实质强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

量的考核、评比标准的满足)

25、转化师生关系的模式是怎样的(或转化师

生关系的措施和行动策略、如何建立新型的

师生关系):(1)根据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即使

调整自己的教学(2)巧妙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3)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4)为学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景(合作学习方式)

(5)学生评价要多用激励,慎用批评。

问题4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七点建议

26、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主要表现:(1)被

动学习型,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2)浅尝辄

止型,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3)兴趣杂乱型,

容易转移注意力(4)事不关己型,如课堂学

习的旁观者(5)无可奈何性,像机械学习的

“苦行曾”

27、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1)课堂无

魅力(2)学生性格、人格偏差(3)学习任

务对学习主动性的挤压(4)来自家庭、学校

和社会的畸形评价机制

28、学生性格、人格偏差的原因:一是独生

子女的孤独感,这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

要因素之一;二是部分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差;

三是没有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很茫然;四是由

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性格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人及关系处理能力差,会孤立自己或将自己孤立出来

29、(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行动策略或八个建议)或激活学生自主性的八条建议:(1)创造性使用教材,重建魅力课堂(2)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学习的压力(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4)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5)寻找学科的魅力(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7)巧用情感评价,是学生充满自信【1教师要经常性的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期待和归因2通过情感评价,优法学生学习策略的认知意识3运用情感评价,将批评转化为孤立】(8)保护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1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3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取多种教学芳芳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5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30、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原因:(1)教师存在观念误区,默许分化现象(2)教师上课为完成既定任务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全体(3)备课是忽略学情和差异【教案存在问题;实际上课与教案设计基本不符;教案详细却并没有结合学情做灵活处理;照搬他人的教学记录】

31、加德纳认为认得致力由七种紧密关联但有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他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32、怎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中关注个体差异:(1)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备课(2)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1分层设计教学目标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3)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4)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据学习状态分层引导

33、分层教学设计:实质教师改变大一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根据不同层次完成相应任务

34、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氛围: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

35、老师怎样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分层引导:(1)对积极参与型学生的引导,对他们要鼓励质疑并参与设计,引导自我评

价(2)对自由游离型学生的引导,对他们要

强化诱因作用,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交

由他们作答;小组中合作发挥其作用,从中

认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另外也要老师和

同学的及时提醒(3)受暗示参与性学生的引

导,对这类学生要即使予以激励性评价,课

堂中要给一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

成功

问题6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

36、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课

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

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37、课堂教学目标确定实施和达成方面存在

的问题:(1)教学目标叙写不当。教学目标

的设计考虑不周或是干脆忽略不计,目标叙

写的内容比较空泛或片面,将课标的相关内

容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有

的教案只有单元教学目标,却没有课时教学

目标(2)活动的时效性差(3)教学任务完

不成。教师课前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

学目标确定比较随意;教师基于对新课程的

片面理解,力求面面俱到,把有效的教学时

间都浪费了;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

仍然用“老办法”教“新教材”(4)“教学”

一味跟着“预设”跑(5)三维目标的落实,

顾此而失彼(6)“教学”一味跟着“学生”

跑(7)“教学”一味跟着“考试”跑

38、关于“教学目标”确定、叙写、组织和

实施有效方法(行动策略)或如何纠正课堂

目标的偏差:(1)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

写的新要求(2)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

与局部的关系(3)课前通过访谈、集智备课、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等形式提高教学目标

设定的有效性(4)采用“课例研究”和“课

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

有效性(5)采用访谈、反思和议课的形式来

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

39、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规范:(1)行为主

体学生化(2)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3)行

为条件情景化(4)行为标准表现具体化

40、集智备课重在研讨:一教学内容、课程

标准和学科特点二现实条件三单元整体教

学目标设计

41、教学目标的“三度”:适宜度、操作度、

达成度

问题7教学方案编写的细节和创新

42、当前教师教学方法的编写存在诸多不良

倾向(1)有的教师的教案设计中,目标单一,

过分强调知识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对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关注

不够(2)有的教师照办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

不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课堂教学与学

生的实际生活脱节(3)有的教师的教案过于

详尽,甚至连学生的回答、每个过程的时间

安排都写进教学设计中,导致教学过程绕得

过死,课堂缺乏生成性(4)有的教师习惯传

统的一课一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导致课

堂教学不能有效整合单元内容,以主题单元

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不能进入课堂,学生

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遥遥无期

43、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的编写存在诸多不良

倾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

目标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忽略三位目标落

实(2)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只是传授,忽略方

法渗透(3)照办现成的教案,对学情分析不

够(4)教案过于详尽,过程预设过死(5)

缺乏整体规划,平均用力现象普遍(6)问题

意识薄弱,缺乏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44、教师编写教案存在不良倾向的原因:(1)

教师过分看重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

预设性(22)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衡量

学生,忽略学生的差异性(3)教师习惯于独

立备课,未形成集体备课的机制(4)教师缺

乏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持续追踪的意识

45、缩写教学方案的策略有那些(如何缩写):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目标应该

包括两个要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

教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

体而明确的】(2)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方案设计(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

意方法渗透(4)缩写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方案

(5)缩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问题8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的瓶颈与突破

46、课堂教学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

源或者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

47、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有

哪些(表现及原因):(1)只知有教材,不知

有课程(2)只知有教师,不知有学生(3)

只知要用多媒体,不知怎样用多媒体(4)只

知有应试,不知有素质(5)只知有教不会的

学生,不知有不会教的教师(6)只知临渊羡

鱼,不知退而结网

48、现代教育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资源开

发和利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优先性

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

兴趣性原则(5)广泛性原则

49、怎样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1)提供发展空间(2)抓住即时信息(3)在交流中闪光(4)开启社会的百科全书(5)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6)开发实验室的课程资源【1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2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3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7)开辟现代技术的广泛天地问题9重现课堂魅力的管理技巧

50、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学习不够专心了,一些教学媒体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义,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行动不受拘束,传统的教学规范失去了其作用

51、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发呆、走神;做小动作;讲小话;被课堂中的多媒体吸引,忘记了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久久不能从中拉回神来

52、学习不专心的原因:(内因)心理失衡;验血倾向;有意注意时间过短(外因)(1)学习内容不适当(2)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3)“无爱“的教育方式(4)错误的教学和管理方法(5)其他方面原因:家庭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和期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不重视,造成孩子漠视学习,上课不专心;家庭成员不和谐,影响孩子的情绪,社会因素,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使学生静不下心来学习

53、课堂管理:就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捣乱行为和各种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

54、改变学生不专心(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管理措施“:(一)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二)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三)合理的教师期望与真诚的关爱(四)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五)有趣的学习活动(六)机智地处理课堂问题(七)控制教学时间和节奏(八)提供有意的反馈和评价

55、营造环境: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布置教室:移走无关物品

56、如何创造有趣的学习活动:(1)巧妙导入,教师可以采用联想、启发、推断等不同的语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渴望,也可以让学生猜谜、做游戏、表演,尽快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2)合作学习(3)进行游戏、比赛(4)采用多媒体手段(5)布置

适当的练习【练习的难度要适中,练习要有

所选择,练习要有趣味性、挑战性,教师对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障碍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监测练习进行的过程,告诉学生完成

练习的时间】

57、机智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旁敲侧击法、

目光暗示法、变换语调法、行为指导法、心

照不宣法、小组管理法

58、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学习时间的有效

连续;准备好教学过渡;关注学生情绪,调

控节奏

59、在课堂中的评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

白评估的标准;评价要准确;肯定评价要多

于否定评价

问题10合作学习的“形”、“质”与效率

60、合作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

的学习方式,他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

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

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

学组织形式

61、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62、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合作学习时

间安排不当(2)合作学习的分组不科学(3)

合作学习的规则不明确(4)合作学习的时间

安排不足(5)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不

标准

63、教师对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评价不标准,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

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

二是偏重于对喝血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

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64、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教师方

面的因素。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

内涵2教师缺乏指导”合作学习“的知识和

技能3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1学生参与”合作学

习“的程度不均衡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

技能技巧3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

干扰

65、怎样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1)科学组

建合作小组(2)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

责任分工(3)精选合作内容、体现合作过程

(4)建立面向小组的评价方式

66、(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组建合作小组,

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构

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

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

面存在合理差异(异质)】;

(2)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教师在制定小组

合作学习的规则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一个一个的说,说出自己的见解2别人说过

的,尽可能不重复3轻轻的说,只要组内成

员能听清楚4注意听,听不懂马上问5整理

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大组交流

(3)精选合作内容、体现合作过程:1设计

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流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

空间2合作的问题设计要有思考价值3合作

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与自主探

索有机结合4教师要参与、知道学生的合作

过程

(4)建立面向小组的评价方式:1重视团体

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的团体

小组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为小组取个富有含

义的名字、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组内其他成员、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组间成员2注重情感因素,

实施鼓励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创新3建立合

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4促进小组间的

竞赛与协作5评价切忌程式化

67、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1定期评价小组

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

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法;2以学生

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

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

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

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

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3教师进一步反

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

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

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

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合作

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问题11教师口头评价六大”俗套”及创新艺术

68、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过程

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贯

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69、教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书面评价而言的,

主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

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

况,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

一种区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

70、教师口头评价的特征:一是即使性;二

是真实性;三是自发性;四是主观性;五是

标准的多重性

71、教师口头评价的六大“粗套”:1滥用激励性评价2过于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护士学生内在的感情体验3带有主观偏见,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4评价含糊,该评价是不予评价,缺乏诊断和导向型5评价主题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6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滥用“表扬”现象严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72、不当的口头评价产生的原因:(1)落后的教育评价观念的影响1教师对课程目标把握不够2对口头评价的作用、意义及原理缺乏足够的认识(2)教师口头评价的心理因素1“马太效应”的心理误区2“感情因素”的心理误区(3)教师教育智慧方面的因素73、如何发挥教师口头评价的正确价值?如何进行正确的口头评价?教师如何用发展性评价历年进行口头评价?

(一)从评价内容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综合多种信息,诊断学业情况,指明努力方向2关注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投入(二)从语言习惯入手,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1评价语言力求简洁而具体,有启发性和指向性2评价语言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富有真情实感

(三)从评价时机入手,寻找恰当的口头评价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1即时评价2延缓评价3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口头评价的有效性4把我激励时机的策略

(四)从学生特点入手。因人而异实施口头评价1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口头评价2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学生情况进行口头评价(1期待式评价2欲抑先扬)3评价既关注个体,同时也要关注全体

(五)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2引导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同学评价)3加强教师的评价

74、怎样使情境在课堂口头发挥其独特作用?1有疑问2有惊叹3有笑声4有争议

问题12评价及评价反馈信息的良性互动75、教师存在重评价轻反馈,对评价信息的利用不够等问题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对评估信息反馈不够及时2不能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3评估方式单纯通过书面形式,考察只是技能4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5教师对评估结果利用的方法不当6教师反馈评估结果是重集体反馈,忽略个别差异

76、造成教师重评价轻反馈,对评价信息的利用不够等问题的原因:(1)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历年的内涵认识不到位(2)对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不够(3)过分强调“以教定学“,忽视了”以学论教“、”以学定教“

77、如何科学利用评价反馈信息:(1)科学分析,因材施教(2)及时反馈评价信息(3)分层反馈评估信息(4)探讨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策略1注重分析、反馈的侧重点2主义分析、反馈的方法(要关注个体差异,采取集体反馈、个别交流、书面评语等多种反馈方法)3抓住分析反馈之后的回顾与总结环节(5)明确学生改进的要点,制定改进计划78、分层反馈:就是根据学生差异以及不同的问题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反馈评估结果:其一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其二,反馈方式要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

79、在对评估结果分析时,教师要主义分析的侧重点:(1)难点的分析与反馈,教师重点分析与反馈,如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出现普遍错误的问题(2)注意能力的分析,教师在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时,不能停留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要迁移到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尤其要对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与指导(3)注重错误原因的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80、集中有效的集体反馈方式:(1)教师讲审题,学生议问题(2)教师讲思路,学生议解法(3)教师拓展,学生迁移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导入技能的类型 (一)直接导入 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以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里《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文。 (二)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的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 (三)实验导入 主要是演示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的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未知实验过度,尽量采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象苏教版小语二下《晚上的“太阳”》一课。课始,老师可以先以激情的语言导入实验,然后拿出相关教具,动手操作实验,让孩子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再走入文本中去学习。 (四)旧知识导入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五)直观导入

注意引导观察,并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 (六)设疑导入 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七)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八)悬念导入 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念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念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九)故事导入 应用原则与要点 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使用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 趣味性和艺术魔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有效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中笔者介绍了新课标下的英语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标签:新课标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新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的共同基础,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语言技能,重在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新教材内容多,跨度大,在听、说、读、写方面更是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成了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实行新教材已三年了。通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新教材我有了自己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有效教学”浅谈几点本人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是观念,也是行动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也是符合社会和学生需要的,我们要遵照科学,与时俱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要先做好自己,做好一个业务能力强,有服务意识,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不用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改理念下为了有效教学,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可测性或量化,具备反思意识,敢于创新,用乐观健康的心理和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用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到教学相长。 二、“有效教学”要了解学生的需要 有什么样的需要,学习者就必然有相应的教育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匮乏性教育需要:激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向往,突显学生对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缺乏感,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把强烈的求知欲转换为现实的匮乏性教育需要。要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性教育需要: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教育适度宣泄自己的各种情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展露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魅力,形成丰富性教育需要。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世俗性教育需要:要结合教育内容,尽可能地把书本知识、技能和理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和效仿日常生活,形成健全的世俗性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 人教版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王金铎 200023 概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心词: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建立实施 1.课堂教学目标简述 1.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是课堂教学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形成的根本。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目标引领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也是到达目标,是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作为确定的、可检验的要求提出来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及课堂教学的实际加以调整、变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2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以对人的全面关注为前提,要求通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过去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单一教学目标定位,提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人教育的全面关爱,从而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无疑会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演绎、轻归纳;重理论、轻实践;重注入、轻情感的教育痼疾,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过程。 物理教学是中学生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她在培养学生素质、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特别是在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观察、实验,理解、判断,发现、综合及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为学生中学总的学习目标实现奠定基础,是物理教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现就对新课标的学习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2.课堂教学目标建立的依据: 2.1学生依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根本,课堂教学的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力水平相匹配,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如果目标设定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困难重重,四处碰壁,即使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也无法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目标即使事先规划得再好,也是无果而终的,她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过低,课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把握或者是基本把握的,则课堂上学生即使不太努力、或者只要稍作努力,也可以把握课堂所有内容,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失去了努力的必要,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怀疑,从而对课堂学习感到可有可无,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率。当然,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也要注意他们在思维方式及能力上的差异。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较低,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喜欢以身边的生活现象或事例,通过观察、体验与感悟认识事物,在教师的启发、集体讨论和辨析过程中形成知识。高中学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则希望通过精彩的物理实验、严密的理论推导或严谨的文字叙述,去归纳、理解、探究复杂的物理内涵,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事物。让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不断上升新的台阶。

《新课程课堂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图强中学 二00七年十一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受实证化倾向评价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评价几乎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其他方面的评价或未涉及,或作为一种陪衬,涉及较少。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教学评价理论研究的深入,受人文科学思想的影响而越来越强调对教学过程进度以及对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交流等内容的评价,使教学评价的内容日渐丰富和全面起来,不再局限于学生学习单一方面的评价,因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师生双方的影响而重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亦即对师生双方通过教学达到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对课程及教材的评价已逐渐占显著位置,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也渐渐地从教育评价中分化出来,评价的研究者们专门提出了各种课程评价的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三个。一是泰勒等人在“八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行为目标模式”,即以确定目标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二是美国著名的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他认为泰勒模式中作为评价中心和依据的目标本身也需要受到评价,为此而提出了,以决策为中心,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的评价模式,简称CIPP模式。三是美国的斯克里芬的目标游离模式。这是一种从检查方案的结果来判定其价值,而不考虑目的或目标的评价模式。 目前,教学理论界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些研究性论文,但对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验却很少,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在学校里课堂教学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因此课 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奠定基础。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也改变 了以前教师的应试教学观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实践,倡导教 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 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由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新的时代,教师要超越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单向信息传递,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积极 建构,为此,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重新理解“教学”这一概念,以适应实施新 课程的要求。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主导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学校课程 的开发等,体现出教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 应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质疑、模仿、讨论、 体验等不同方向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 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 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平等、 互动、相互尊重和积极对话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 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培 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新课程体系中的一 些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过程作为课程编制的过程来展开,这样就需要师 生之间平等互动与积极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四、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方式等,显然,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所要考虑的学习方式,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变量。转变学习方式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 重要任务。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第一,自主学习表明学生进行的是主 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它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意愿”。第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 反应,它能够使学生为自己负责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探究学习。学习的过程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活动,这就 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探究学习的特点,首先是问题性和真实性。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 出发点,因而,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 求为学生提出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设计实施策略的探讨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设计”实施策略的探讨 ——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例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董锦春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追求“轻负、高质”的必然要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的必然步骤,它为教学过程制定蓝图,规定教学方向和大致进程,是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一整套有序的方案,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性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就教学设计中如何加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图,教学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效地理课堂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操作流程,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分成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提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和手段选择等;中期实施阶段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设计;后期提升阶段主要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交流研讨等。这三个阶段的关系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理解加深 图1 笔者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教学内容为例,谈一些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希望探寻一条实施有效教学设计的路径,从而达到引领高效地理课堂的目标。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初始,是教学设计中的最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设计的维度、宽度、厚度和效度。前期准备阶段的内容需要涉及课标、教材、学生等多方面的要素,环节多、关系复杂是该阶段的主要特点。因此,厘清前期准备阶段各环节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的达成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该阶段各环节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

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绝不可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好”的课堂教学。 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教学设计中强调的是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即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高效和优化,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这就是备课。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精编WORD版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开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6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探讨不同类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 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有效教师: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管理高超;善于反思;勤于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行为,是高效率的行为。 ●有效学习行为: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本课题着重讨论在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处理的过程中,如何以新课标为基石,确立教学的方向和原则,正确回答课堂文本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形成区域内课堂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因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更要体现“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积极探究,进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 一.课堂提问“主动化”,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做为教师的更应该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多提出问题进行学习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的严重问题”这一框时,笔者精心剪辑了一幅漫画《逃生——妈妈,您不是说鱼儿离不开水吗?》并引用“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这句俗语,引导学生去探究“鱼妈妈为什么要逃离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问题的焦点上来。我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探究式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自主学习中既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学习“合作化”,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由于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自然而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终达到会学、乐学的境地。同时,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讲授“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时,我预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我们当地都有哪些环境问题;假如你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办?并请各小组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 课堂教学“生活化”,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因此,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更要多在“回归生活”方面多做尝试,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生活。例如:在讲授《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这一框题时,我在课堂上开设了“榜样就在身边”这一环节:你认为我们学校、班级或小组内谁的意志比较坚强,他们的坚强意志表现出哪些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学生们各抒己见,列举出自己身边许多感人的好人好事,表达出自己对意志的诠释和理解......这种寓教于生活的形式,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迪,又让他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生存。 四. 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作以下几点改变: 一、应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学为教辅”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无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已经得到了突破等等。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对课堂进行控制,怎么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本次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成效。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

浅谈如何落实数学课堂下新课程标准理念

浅谈如何落实数学课堂下新课程标准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今天,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造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用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难学,产生厌学情绪。我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二)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旌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 教学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理念;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领会教材,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

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新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的精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的深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犹如春天的细雨,给音乐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生机。当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吸吮了新课程标准的甘露后,我们惊喜地发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学生变得灵敏而充满活力,教师变得睿智而充满激情。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唯师独尊”的状况,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 一、走进新课程,教与学重新定位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受益匪浅。学习新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的角色从“一言堂”变成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们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而不用长篇大论讲解和机械、枯燥的训练。这样做让我们教师深感教得容易。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在学习歌曲之前,必须先学习曲谱,然后再填词,搞得学生们不爱上音乐课,甚至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音乐课能不能不唱曲谱,我一看曲谱就迷糊,干脆你就领我们唱唱歌吧。”为此,我们音乐教师也很苦恼。新课标实施以后,我们就尝试用新的教育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在音乐课堂上实施,并以聆听人手。通过感受和鉴赏,聆听教师的范唱,再跟随教师直接填词模唱。简单的歌曲学生们听两遍就很快的学会了。学生们脑海里有了旋律线,再引入视唱曲谱,学生们轻而易举就把曲谱视唱下来,就是很难的节奏或音程大跳及相关的音乐知识也会很快地掌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理解音乐作品,创造和表现音乐作品,学生们对学习音乐有了兴趣,学起来也就更轻松了。例如:听刘远凤老师执教的《拾稻穗的小姑娘》一课时,学生们先随老师模唱完歌后,在学习曲谱时,出现了上波音记号,学生们提出:“波浪线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说:“我知道,就是唱时波动一下”。师说:“你理解得很对。那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们都摇头。师讲解说:“请你们记住,它叫上波音记号。”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还知道这个音为什么要加它。”我们当时感到很惊讶。师问:“为什么?”学生说:“我是根据刚才我们唱的歌词理解的,它是起加重语气的作用的。你看,这首歌唱的是‘今年虽说大丰收,小姑娘从不丢掉一粒粮’,她把掉在地上的稻穗一个一个的拾起来,所以在‘穗’字的音上加上波音记号是强调稻穗来之不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样的课让我们感到教的容易,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行为应具有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和解放性特征,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体现出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此次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发展目标在实践常由教育目的来描述,然后经由课程标准——学校教学目标——学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这一逐渐解释和分解的过程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到每一堂课,有效教学行为则是那些能促成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而从教育目的到课堂教学目标都是判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实依据,在其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行为必然体现出与它们相适应的特征,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变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特征都必然随之变化。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将学生之间孤立、竞争的氛围转变为合作的氛围,教学从片面培养应试能力向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转变。这些新的要求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规.在其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行为也应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新特征。 一、开放性特征 教学行为的开放性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富于弹性的,计划仅作为行动的参考,教师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地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较多地依据自己的能

力、个性来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1.教学行为的开放性表现在认识“异端”的价值,接纳甚至追求“异端”。 学生的异端思想和行为大多来自想像,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无论异端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何处都是学生创造性的释放过程,而且学术学习中的许多异端思想和行为是其理性思维的结果,所以教师接纳异端的实质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空问,对学生的成长极具价值。对教师而言,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往往源于打破常规,教师以新的方式或视角来解决问题,“异端”则有可能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所以在必要时追求“异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2.开放的教学行为能容纳各种类型的知识。 一是容纳其他学科知识。新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因此,教学行为中所负载的信息不再局限于所教学科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对学生提出的跨学科问题,教师不能以与所学课程无关而拒绝回答,应以积极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二是重视学生生成的知识。自我生成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中生成的知识,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存在、获得及使用的条件等线索也被一起纳入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以缄默知识的形态存在,不为学习者所意识到,一旦环境中提供了相通或相似的刺激线索,缄默知识就被激活,促使以显性知识方式存在的主体部分与情境作用,于是就表现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即实现了自我增值。外在灌输的知识往往缺乏情境中的线索,孤立存在于学习者的头脑中,即使存在着知识能够运用的环境也无法被有效利用,更无法实现自我增值。知识的自我增值过程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