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营养水平对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然而日粮中的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种类和含量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妊娠母猪的日粮基本上是由谷物和植物性饼粕等组成,含有较多的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而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少,甚至不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因此,导致了母猪日粮中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过高,进而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主要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合成途径、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机理及使用效果等方面阐述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合成途径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

按照ω编号系统可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9、ω-7、ω-6、ω组。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通常是ω-3组和ω-6组,常见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常见的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LA)、r-亚麻酸(GLA)、双高-ω-亚麻酸(DHGLA)和花生四烯酸(A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等。

1.2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在哺乳动物体内,合成长链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共用一套酶系统,并且合成途径中第一步的△6-去饱和酶是限速酶,因此存在相互竞争,并且两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能相互转换(Calder,2001)。所以种猪日粮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适宜比例比它们的绝对含量更重要。一般认为,日粮中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不应大于10∶1。Sprecher(2000)和Wallis等(2002)提出了合成二十二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新途径,其中最后一步β-氧化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微粒体内,而其他合成过程则在内质网,这也说明了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效率低于二十碳五烯酸的原因。Li等(2000)证实,14日龄仔猪的肝脏中存在这种合成途径,不过在胎儿的肝脏中没有发现这种合成途径。

2 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

2.1 影响特定细胞的脂肪酸组成

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猪大脑、视网膜和精子的脂类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Rooke 等,2001)。在妊娠后期,胎儿的大脑和视网膜中多储存相当数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日粮缺乏二十二碳六烯酸会导致视力下降和大脑功能受损(Das,2003)。Penny等(2000)报道,精子中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比例降低及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升高与受精能力降低有关。一般认为,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高的细胞膜更具弹性、伸缩性,更容易从伸展态转化为环状结构。

考虑到在种公猪的整个利用期中,精子的常规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会发生显著变化,人们现已开始深入研究能减少这些变化的可行方法,便提高公猪的商用价值。由于二十碳和二十二碳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精子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两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2.2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

在哺乳动物体内,经磷脂酶A2催化,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被释放出来,随后经过环加氧化酶和脂加氧酶的催化途径形成两类主要的类二十烷代谢产物:一类是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包括前列腺素(PG)、凝血垩烷和环前列腺素;另一类为白三烯。其中花生四烯酸产生2-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包括前列腺素F2α、E2、D2、I2和A2)和-白三烯,其中E2型前列腺素和F2α型前列腺素有刺激子宫收缩和破坏黄体的作用。而二十碳五烯酸被转化为3-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和5-白三烯,这类前列腺素的生物学效能低于2-前列腺素。

饲喂二十碳五烯酸可降低细胞膜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二十碳五烯酸还抑制催化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的磷脂酶A2的活性和竞争性抑制环加氧化酶和脂加氧酶的活性,从而最终减少由花生四烯酸转化的2系列前列

腺素的产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此外,体内和体外的试验结果都显示,增加日粮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Rooke等,2001)。

2.3 影响机体的基因表达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基因表达:1)通过改变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受体的活性。Bhathena 等(2001)报道,体内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受膜流动性的影响较大,饲喂玉米油和油鲱鱼油的结果发现猪生物膜的流动性和胰岛素受体的结合程度密切相关。2)膜磷脂的衍生物即三磷酸肌醇和二酰基甘油酯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磷脂酶C作用于磷脂酰肌醇产生三磷酸肌醇和二酰基甘油酯。猪日粮中补加鱼油可增加心脏肌细胞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而导致三磷酸肌醇释放减少蛋白激酶C活性下降(Nair等,2001)。3)脂肪酸可以和核内受体及转录因子发生交互作用。油酸提高猪脂肪组织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多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黏结蛋白α活性,它们的mRNA水平升高(Ding和Mersmann,2001)。Kachhap等(2000)报道,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关,通过细胞培养发现,增加亚油酸和雌激素水平可影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基因的表达,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升高。

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1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二十碳和二十二碳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精子及精浆中的浓度相当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高达总脂肪酸的60%~70%。此外,精子及精浆中的脂肪几乎全部由磷脂组成。精子中脂肪的这些特点是为满足精子的各个特定功能,满足完成受精过程中的特定需要,并且和精子的浓度、活力和成活率有关。

Paulenz等(1995)研究表明,添加鳕鱼肝油可使精子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增加,而ω-6系列二十二碳五烯酸则显著减少。公猪日粮中添加金枪鱼油后,精子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持续增加,并且脂肪酸持续增加的时间和精子重新发育时间相一致,精液的精子浓度显著提高,精子活力和每100头母猪出生的活仔猪数显著增加。Rooke等(2001)指出,公猪日粮中添加30 g/kg金枪鱼油可使活精子数、运动精子数和具有完整精子顶体的精子数显著增加,但精液的精子浓度差异不显著。此外,通过日粮添加鱼油来提高精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有利于提高低温和冷冻贮存精液的精子存活力,改善精子的功能。考虑到精子的发育特点,建议在公猪日粮中持续适当添加鱼油。

3.2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仔猪大脑在胎儿时期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妊娠母猪提供适宜水平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满足仔猪大脑发育需要,则有利于提高仔猪出生后的存活率。不过,在妊娠后期,脂肪酸通过胎盘效率较低,胎儿脐带血中二十二碳六烯酸浓度比母体血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很多。Bazinet等(2003)给分娩前10 d到分娩后14 d的母猪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亚麻酸,使日粮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0.5,而对照组则为0.05,仔猪14日龄时断奶并屠宰。试验结果显示,高α-亚麻酸(18∶3ω-3)日粮可使母乳中18∶3ω-3和22∶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41倍和86%。试验组仔猪胴体的亚麻酸含量比对照组高4.23倍,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高4.60倍。

Rooke等(1998)在妊娠90 d的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豆油和金枪鱼油,结果显示,添加鱼油后出生仔猪体内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增加,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花生四烯酸含量减少。因此,尽管日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转移到胎儿的效率较低(<5%),但通过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仍可使胎儿大脑和视网膜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增加。

在母猪排卵前或排卵期间,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早期胎儿的存活率。Perez-Rigau等(1995)在青年母猪初次配种前28 d的日粮中分别添加40 g/kg椰子油(中链脂肪酸)、大豆油(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鲱鱼油(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并且一直持续到配种后35~37 d。结果显示,与淀粉对照日粮相比,油鲱鱼油可增加初产母猪的活胎儿的数量,豆油和椰子油则没有效果。经产母猪的试验结果则显示,已产多胎的经产母猪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青年母猪饲喂鱼油的时间较早或经产母猪体内二十二碳六烯酸贮存较多的缘故。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猪哺乳期日粮中补加ω-3型脂肪酸,使得母猪下一胎的存

活数比上一胎有明显提高。在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补充5%亚麻仁油不仅可以提高其窝产仔数,而且还可使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均增加,同时也可以降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汪勇等,2004)。袁巧灵等(2003)利用妊娠95 d到产后21 d的母猪比较了日粮添加5%的葵花籽油、胡麻油和猪油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高亚麻酸含量的胡麻油母猪组的仔猪个体出生重较高,死亡率和仔猪腹泻率较低。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母猪妊娠60 d后及泌乳期,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4小结

由于机体内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存在着相互竞争,所以种猪日粮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适宜比例比其绝对含量更重要。补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原料,如深海鱼油或鱼粉等可使精子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增加,精液的精子浓度显著提高。母猪日粮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但是,目前有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还不多,并且试验结果大都是通过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获得的,因此很难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从脂肪的能量效果中区分开来。今后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以下两个方面:1)不同类型猪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量的差异;2)富含亚麻酸的植物油能否代替深海鱼油。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分析及防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公猪不育症及母猪不孕症为主要特征[1]。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大中型饲养场最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病原性因素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猪伪狂犬病(Swine pseudorabies,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温和性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猪肠病毒综合征(Stillbirth mummification embryonic death infertility,SMEDI)等因素。此外,某些细菌、衣原体、寄生虫、真菌毒素、有毒气体和矿物质元素钙、磷、铜、碘、锌、锰、硒、铬及维生素E的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也是造成猪繁殖障碍的原因。有时一些药物的应用、霉变饲料毒素等也可导致猪只的繁殖障碍,但这通常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予以阐述。 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性因素、药物的运用、霉变饲料以及母猪的便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比如猪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瘟、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案。在预防上提倡防重于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②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③加强母源抗体检测;④严把引种检疫关;⑤加强饲养管理;⑥处理好霉变饲料; ⑦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 1 病因分析

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一、母猪问题根源 近几年,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平衡、滥用性激素和繁殖障碍性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日本乙脑炎、黄曲霉素中毒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母猪整体机能下降,影响繁殖机能障碍,引起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不排卵、配不上种、子宫内膜炎等。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繁殖障碍最主要原因。 1、母猪妊娠是一种生殖激素,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生理问题 母猪从怀孕开始因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可以引起乳房水肿、便秘等,特别是母猪分娩时生理变化最为明显,非常容易出现由于分娩过度疲劳,机体功能恢复过慢或不能恢复后造成产后疼痛应激等导致产后高热、产后厌食和产后“三联症”(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等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生。 母猪从怀孕开始,体内激素发生急剧变化,迅速使全身血容量扩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骤降,或者母猪泌乳时大量白蛋白随乳汁排出等,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和乳房水肿等。 怀孕开始时由于血液中孕酮的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减慢,怀孕后期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大量水分进入组织引起水肿,肠内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使粪便变硬,或者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压迫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而使粪便变硬,或者产后过度疲劳和过度疼痛应激等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或者由于大量使用劣质麦麸和统糠等粗纤维(非膳食纤维)引起大便秘结,或者妊娠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药源性便秘,或者天气炎热造成热应激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便秘,诸如以上众多因素均可引起母猪便秘、高热和厌食。 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食欲下降、营养失调;便秘的坚实粪球直接压迫子宫和阴道,引起流产、弱胎、死胎和子宫炎;便秘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造成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腺炎,造成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损伤肝肾、心肺、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 母猪怀孕开始时由于全身血容量的增加,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起贫血;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对血红蛋白的需求大增,以及后期易出现高热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加重了贫血过程。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分娩无力,由于怀孕时营养失调,缺乏额外的补充钙剂、铁剂和硒等,而热应激有会引起钙、碘的需求增加而导致血钙、血碘下降,继而导致母猪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2、后备母猪不发情及第一胎母猪断奶后不发情 后备母猪在70kg以后的营养需要就已经不同于一般商品猪,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佳的料肉比并不是后备母猪所需要的。后备母猪的未来是为了繁殖小猪,但通常发现不少猪场存在后备母猪由于不发情、发情不正常不能怀孕被淘汰,淘汰率可达30%左右,严重的达50%

测定金霉素对母猪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测定金霉素对母猪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Study Examines Chlortetracycline Influence on Sow Reproductivity John H. Goihl SW4--95 测定金霉素对母猪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John H. Goihl 黄昌澍译 有几个研究报道,在不同的环境和卫生条件下,饲粮添加抗生素能提高肥育猪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2—4%。但对妊娠和泌乳母猪的研究资料很有限,而且约已过时30年。 有时似乎没有环境或卫生原因使猪群的受胎率、产仔率和仔猪自初生到断乳的存活率下降,在母猪的饲粮中加入某种抗生素不能提高繁殖性能;或说在配种期饲喂抗生素能否作为提高母猪繁殖力的一种方法? 过去有些试验报道,或说在妊娠期饲喂抗生素能增加每窝的活仔猪数和分娩率;还有说在分娩和泌乳期饲喂抗生素能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断乳时体重。这些报道都指明无论在配种期或分娩期饲喂抗生素是有利的,但其结论都来自配种期或分娩和泌乳期饲喂抗生素相对效率的间接比较(节译者按:未作对照试验000)。 在美国亚利桑那、佛罗里达、俄克拉何马、得克萨斯A&M大学和弗吉尼亚五个试验站进行一个区域协作研究,测定在母猪的配种和/或分娩和泌乳期饲喂金霉素(chlortetracycl- ine)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试验共包括850窝猪,从配种季节开始前1周起到配种季节后15天止和/或从妊娠期第110天起经过整个泌乳期,每公斤饲料加入220毫克金霉素,测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试验设计是直接估计各时期的相对效率,并尽可能测定从繁殖周期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残留效应。 因为母猪繁殖数据的高度变异性,需要有大量的母猪用于试验,才能产生有意义的资料(表1)。 表1 母猪的数据 * 原表误为阿肯色,现据正文订正——节译者 每个试验站的母猪、根据体重和胎次(包括初产和经产者)在配种时按生产群随机分为4种处理。4个站的母猪在配种和妊娠期饲养于舍外的场地上,另1个站为关闭饲养。所有的母猪都在通用的分娩架中分娩。4种处理如下: 1. 对照,整个配种、妊娠和泌乳期都饲喂不加抗生素的饲粮I。 2. 在配种季节前1周起(经产母猪从断乳开始)到配种季节后15天止饲喂加抗生素的饲粮Ⅱ。 3. 在配种期和大部分的妊娠期饲喂饲粮1,自妊娠期的第110天起经整个泌乳期饲喂伺粮Ⅱ。 4.从配种季节开始前1周起到配种季节后15天和自妊娠期的第110天起持续于整个泌乳期饲喂饲粮期饲喂饲粮Ⅱ。 5个站均以玉米或高梁? 大豆粕为基础的强化饲粮。两种饲粮的化学组成相同,唯饲粮Ⅱ每公斤加220毫克的金霉素。饲粮含14%粗蛋白质、0.64%赖氨酸、0.80%钙和0.60%磷。妊娠期母猪在3月1日到11月30日间每日饲喂1.82公斤,在12月1日到2月28日间每日饲喂2.27公斤(节译着按:可能因天气寒冷增加饲喂量)。金霉素的饲喂量每日维持400毫克。泌乳期的母猪均自由采食。 记录每窝仔猪数及生后24小时内、21日龄和断乳时每猪体重。在生后48小时内给予注射用的铁剂。有必要时在同—处理组内进行横向寄养。21日龄起给补饲。 断乳后,母猪回到相同的妊娠处理组,并在第—次发情时在配种。淘汰最多经3次配种不受孕和不健康的母猪,以后备母猪替补之。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选择高产品种与个体如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在个体选择中,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怀孕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喂给过多的能量,否则将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而使哺乳能力下降。同时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个月~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在母猪配种前10 –15天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短期优饲可以增加排卵)。妊娠前期即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1.8千克~2.2千克。但蛋白不低于13%/日/头~14%/日/ 头。但如膘差,仍应给予高营养。在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的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2.5千克/日/头。进入妊娠后期(妊娠后80天~107天)后,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初生重的2/3。这时要给母猪营养水平略高的饲料3千克/日/头。粗蛋白16%~18%。采用这一方法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初生子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母猪发情开始时,经其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国际单位,可增加其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三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母猪初配年龄:过早配恶果多:产仔数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体质弱、生长慢;母猪本身也生长发育不良,未老先衰,种用期缩短。过晚配又减少产仔胎数。本地母猪:6~8月龄,体重70kg以上配;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在7月龄左右。杂种体重不低于80~100kg;国外中型猪:如中约克夏,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配;国外大型猪如大约克夏:体重120kg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利益是决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从分娩到育肥整个过程中,生长育肥猪消耗了70-75%的饲料。因此,适应目前在营养配方组成、营养要求、饲料成分、加工过程中的新进展将会对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生产者除了将目标集中猪体重上之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需要。这就是要求肉品高质量,低脂肪。 一、因型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猪消耗饲料主要用于三个目的,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护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对于不同种群,由于不同的动物生长潜能、健康状态、体重、采食及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不同,日常饲料中的营养水平有极大不同。瘦肉生长率是育成—育肥猪中决定日粮中氨基酸需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需要和瘦肉生长遗传潜能之间的关系在猪的营养中将继续起重要作用。高瘦肉基因型猪比中等瘦肉基因型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8到95%),以达到最快的瘦肉生长和日增重。那些具有高瘦肉沉积的猪比中等能力的猪每天饮食中多消耗20%赖氨酸,总量都平均少消耗9%饲料。但是,要想达到实现瘦肉型猪的瘦肉增长能力,则在日粮中要相应调整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因为种猪生产者,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具有瘦肉生长潜能的猪,为达到最大瘦肉生产潜能,在日粮配方中应考虑到基因型和性别的差异,后备猪比去势猪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和较少的饲料摄入,因为比去势猪有更高的瘦肉率。Friesen等(1992)证实后备猪能够增加中等和高瘦肉率基因型猪的差别。这个研究表明为实现高瘦肉基因猪的潜能,必须注意性别在日粮中的差异。虽然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但是高瘦肉后备母猪的需要高。这个研究也证实饲喂不足会导致高瘦肉基因型猪与中等瘦肉率基因型有相似的生长表现。 二、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1、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多种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影响猪采食行为及采食量。AB01富安宝是一种新型动物采食中枢调节剂,在猪体内能刺激神经肽Y(NPY)的分泌,使用AB01富安宝,血液中NPY的浓度可提升20-30%,NPY具有激发猪摄食中枢兴奋性,使猪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神经肽Y(NPY)具有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甲状腺激素(T3、T4)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猪生长。 2、年龄和摄入的能量对蛋白沉积的影响 大家普遍认为育肥猪的自由采食量是由日消化能量决定(Forbes等,1989;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988),当日粮能量密度增加,自由采食量下降。然而,在生长猪(直到最大体重50kg),肠容量限制日采食量。大多数育肥猪,能量(饲料)摄入影响其生长,日能量摄入随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育成猪随能量密度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长率也增加。 在育肥阶段,能量摄入通常并不限制瘦肉增长。因此,在能量摄入和机体蛋白沉积之间没有关系,采食并不影响日氨基酸需要。另外,瘦肉生长更受蛋白驱动,育肥猪日粮应该以氨基酸摄入为基础组成。 3、可消化氨基酸供应与体重和瘦肉相关性 赖氨酸日粮水平可获得氨基酸与可消化能量比,摄入能量限制了瘦肉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能量摄入能够增加蛋白沉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日常的氨基酸需求。育肥猪能量摄入不影响瘦肉生长,氨基酸需要每天以克计。这样,该需要就不依赖于采食,尽管采食量在不同猪群和生产单位相差极大。为在配方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育成猪日粮的能量密度不同,应按下述方法调整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水平:对于育成猪来说,当能量摄入限制生长,日粮必须根据每日可利用赖氨酸对可消化能比率进行配制(克,赖氨酸/大卡可消化能)。对于育肥猪来说,当能量摄入不影响生长时,日粮应以每日赖氨酸摄入配比。 三、蛋白质量对生长表现的影响 1、日粮配比中不同的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对以玉米为主日粮的育成猪开展研究,以肉或骨肉粉来代替日粮中本来以大豆提供的50%蛋白,正如预计,粗蛋白替代降低了日增重和料/肉比率,当添加色氨酸,提供和对照组等量的色氨酸时,生长表现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当同时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时(达到和对照组相同),平均日增重明显改善,并且超过了对照组。Tanksley和Knabe(1984)的另外研究表明,以高梁为基础日粮中,棉籽饼代替豆饼来提供蛋白时,结果也显示以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比以粗蛋白或总赖氨酸为根据组成配方更好。) 2、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猪并不需要蛋白本身,但需要个别氨基酸达到一定水平,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在大多数实际猪日粮中,氨基酸时限制性氨基酸。这样首先大致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然后推导其它氨基酸的水平,建立理想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因为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理想蛋白的概念以赖氨酸作为标准氨基酸,还有是因为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机体蛋白合成,而且不同年龄猪群对赖氨酸需求比其它氨基酸相对容易确定。另外,赖氨酸容易分析,原材料中的赖氨酸众所周知。 猪群体重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氨基酸平衡也不同。当体重增加时就需要更多的蛋白来维持机体功能,因为维持机体功能的许多蛋白包含大量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当猪体重增加时,就需要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其中一部分以赖氨酸形式表述。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它表现在母猪不能正常的怀孕,即使怀孕也不能顺利的产仔。 有的母猪在不足月的情况下会产生流产的现象;有的仔猪在怀孕的初期就已经死在母猪的肚子里,生下来的时候,全身发黑,只有骨架和外皮,俗称木仍伊胎;有的仔猪虽然已经发育完整,却不能健康的活下来。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很多猪场都有发生,给农民朋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与防治。 片花: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 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我们先来看看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繁殖障碍先天性繁殖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等等。 科学地选留后备母猪,对提高其生产、繁殖和性能,防止先 1 / 6

天性繁殖障碍有很大的好处。 选留后备母猪时,应询查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成绩,无遗传缺陷,同胎至少九头以上,仔猪初重 1. 21. 5 公斤,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形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除了仔猪选留时要询查系谱以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要多次选留。 70 天左右时,选择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乳头粗大而突出,阴户发育良好的小猪留种; 5 月龄左右,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不肥不瘦,能够如期发情配种的种猪留种。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也是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 配种或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都会造成子宫内膜发炎。 感染子宫炎后的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 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中,胎衣不下是最常见的原因。 胎衣一般在胎儿产出后10-60分钟即可排出。 产后2-3小时内未排出胎衣,或者只排出一部分的现象叫胎衣不下。 饲养员在母猪生产完毕后,一定要检查胎衣的数目,胎衣的数量必须和所产仔猪数对起来。 如果胎衣长时间不下或下不全,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

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母猪叶酸营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Krider等(1946)、Ensminger等(1951)、Otel 等(1972)研究表明,叶酸具有改进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叶酸的吸收与转运 绝大多数饲料中都存在叶酸,谷物饲料中叶酸盐含量变化很大。在谷物饲料中主要以四氢叶酸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之前必须降解转化为一氢或二氢叶酸形式。饲粮叶酸(四氢叶酸)和分解的四氢叶酸在由钠泵介导的活性叶酸结合蛋白运输系统作用下经小肠黏膜吸收,在各种体组织(包括胎盘、脉络丛和乳腺)存在3种类型叶酸盐结合蛋白受体(Combs,1992)。 叶酸衍生物在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中作单碳单位的受体或供体。DNA合成的限速步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需要叶酸盐,在胚胎发育早期,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高时,对叶酸的需要也较其它时期多。叶酸在胚胎、胎盘中的活性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叶酸对母猪体内叶酸盐状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Matte等(1984a)对大约克夏和长白母猪研究表明;母猪体内血清叶酸盐浓度出现2个下降峰值,第1个是配种期间,从断奶时的99.5ng/mL骤降到68.5ng/mL下降率为30%以上,这可能与排卵时的生理活动有关。另一个在妊娠第60d,由59.4ng/mL下降到39.6ng /mL,由此推断母猪怀孕中期叶酸可能缺乏。Trembley等(1986)用大约克夏、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进行4种补饲水平(0、3、9和27mg/kg)和1种肌注水平(15mg/头)的试验,结果发现,注射叶酸组母猪血清叶酸水平高于补饲叶酸组,补饲叶酸组母猪断奶和妊娠第56d的血清叶酸浓度又较未补饲组提高许多。Matte和Girard(1989)从分娩后第2天到断奶给母猪每周肌注15mg叶酸,发现母猪血清、乳汁和仔猪血清叶酸盐含量增加。Birgit等(1988)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导致叶酸经过胎盘转运至卵泡的量以及初乳和乳中叶酸含量均增加。 Gannon等(1988)报道,在怀孕母猪饲粮中补加1mg/kg叶酸后,发现其仔猪血细胞比容值提高5.5个百分点。Tremblay等(1989)研究发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对血清铜、铁含量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血清锌含量影响显著。 3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从已有的资料可见添加叶酸盐似乎能改善胚胎存活率,补充的最关键时期是妊娠60d。Matte等(1984b)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注射叶酸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Tremblay等(1989)报道,添加叶酸可增加妊娠34d 母猪胎儿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浓度,当排卵率高时(如用PMSG处理),叶酸减少胚胎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Stancic等(1993、1994)。Hsu等(1994)、Fuchs等(1995、1996)的研究也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或降低死胎猪数。Matte等(1993)研究了长期添加叶酸对小母猪叶酸盐状况。生长性能、发情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叶酸添加水平为0.5mg/kg和15mg/kg饲粮,试验从9周龄开始至妊娠7周结束。结果表明,添加

影响猪繁殖力的因素及对策

陈彪动物生物生物技术200830380102 影响猪繁殖力因素及对策综述 【摘要】繁殖力是指母体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影响猪繁殖力的因素可以 分为母猪自身因素和猪场管理因素。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因素及其对策。【Abstract】Maternal fecundity is the maintenance of normal reproductive function the ability to procreate. Factors affecting pig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self-sow farm management factors.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these two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母猪繁殖力饲养管理 【Keyword】Sow fecundity feeding and management 猪繁殖力的高低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猪的繁殖力是每个猪场都关心的。影响猪繁殖力的因素可以分为母猪自身因素和猪场管理因素。 一、母猪自身因素 母猪繁殖力的好坏主要由自身的品种、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下面是从母体自身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方法。 1 重视遗传因素 1.1 通过杂交将高产仔数基因导入被改良群体 如将梅山猪与外来品种杂交,可显著提高外来猪的产仔数。 1.2 在分子水平上,选择携带高产仔数基因的个体 影响繁殖性能的基因有:雌激素受体基因(ESR)能提高产数;转铁蛋白基因(Tf)提高产仔数;乳蛋白基因(-lac)提高泌乳量;猪白细胞抗原(SLA)提高产仔数。 1.3 利用二元母猪杂种优势生产商品猪 繁殖力是低遗传力的性状,二元母猪比其他猪更具有繁殖力高的优势。 1.4 选择繁殖力高的品种或品系作母本 在不同的品种和品系间,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应选择繁殖力高的品种。 2 注重母猪生殖系统 猪的正常生殖是一个系统。生殖过程的诸多环节,从繁殖的发生、配种、受精、妊娠和泌乳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或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孕症。除先天因素外,有些不孕症是可逆的,通过正常的饲养管理和治疗可以恢复其正常的生殖机能。当然也有些治疗不及时会永久丧失生殖能力,造成不育.在生殖生产中也意味着牛产力的丧失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二、猪场管理因素 猪场的管理对猪繁殖力的影响非常大,这其中包括母猪人身各阶段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饲料的供应量,还有何时配种、何时给仔猪断奶以及从授精到分娩整个阶段的管理,这些都可以对猪繁殖力产生影响。 1 饲料供应 1.1 配合(全价)饲料是最经济的饲料 有啥喂啥、随意配料不利于提高繁殖力,也会大大降低饲料利用率。 1.2 饲料分阶段配制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养猪者对优良品种、优质饲料、加强管理和严格防疫的认识越来越高。那么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 一、驱虫、健胃、去势、免疫接种猪群适应环境后,在猪群健康状态下及时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具体操作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现况制定规范的免疫程序。同时尽早进行去势、驱虫、健胃。驱虫最好采用驱虫针剂进行逐头注射,这样可以使剂量准确,能取得较好驱虫效果。在猪群前期工作结束后,应尽量让仔猪多采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以最大程度地挖掘优良品种猪的生长潜力,为育肥打下基础。 二、育肥猪的管理育肥猪分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原圈原群饲养,个别调整的原则,必须注意饲养密度,使每头猪有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每天喂料量按干饲料计算,占体重的3—5%,可分三至四顿喂给,每顿间隔时间尽量均匀,至少最后一顿为夜食,每次喂八九成饱,以槽中无剩食为最好。更换饲料要逐渐过度。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将饲喂时间避过当天的最高温时段,防止产生厌食现象。 2、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圈内卫生清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冬季躺卧处应注意保暖,以防止散热;夏季应在地面洒水,定时通风,使猪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3、配合日粮应按各阶段的营养要求采取不向的日粮水平。育肥前期消化能/公斤,蛋白质含量16%;育肥后期消化能/公斤,蛋白质含量14%。育肥后期以能量饲料为主,蛋白饲料逐渐减少。 4、提倡生饲干喂,饲料生饲可以保持饲料中维生素不受破坏,干喂可使饲料充分咀嚼保证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生饲喂猪易感染寄生虫,应每月进行一次驱虫,降低饲料损耗,加快增重效果。 5.适时出栏,从仔猪进入培训猪舍到出栏,经135天左右,平均体重达85-90公斤时应及时出栏。三、建舍猪舍选址应在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圈舍建筑遵循因地制宜、冬暖夏凉、饲管方便,经济适用的原则,配有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设施。有条件的最好建造培育仔猪舍,配有供热保温设施,便于控制猪舍温度,减少温度应激带来的各种疾病,从而提高断乳转群仔猪的成活率。 四、培育仔猪的管理购进仔猪前,须先将培育猪舍清扫、冲洗、消毒5-7天后,舍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以平缓温和的气氛迎接仔猪进圈。在仔猪进圈一周之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仔猪进圈后前三天内实行24小时猪舍照明,以便仔猪熟悉环境。 2、按品种、大小、吃食快慢进行合理分群,保证10-45公斤的仔猪每头不得少于平方来的占圈面积,密度不能太大。 3、调教仔猪饮食、排粪、睡眠三点到位,保持圈内卫生、干燥。 4、经常观察猪群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5、一周内要限量饲喂,饲喂以容易消化吸收的仔猪前期料,防止仔猪下痢、水肿病发生。 6、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素,保证仔猪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矿物质。 五、选种育肥仔猪应选用瘦肉型杂交仔猪,以瘦肉型猪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为父本与当地母猪或培育母猪杂交而成二元或三元仔猪为好,因其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03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xx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第二节、猪营养需要与配方设计 一、猪的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一)猪品种介绍 1、我国的优良品种:生长慢,脂肪沉积多,瘦肉率低,性成熟早,产仔多,耐粗,肉质鲜,例:太湖猪、荣昌猪、金华猪等。 2、外国优良品种: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瘦肉率高,性成熟晚,产仔少,不耐粗,例;大约克、长白猪、汉普夏、杜洛克等。 3、杂交商品猪:应用杂交优势,例二元杂交猪(长白等)、三元杂交猪(长大杜等)。(二)、养殖过程与阶段划分 1、养殖过程及阶段: 2、饲料分档; 商品猪:乳猪料——7天左右开始诱食,喂至断奶后7-10天,体重约5千克-15千克。 仔猪料——断奶后7-10天(体重约15千克)开始喂,喂至仔猪体重约30千克, 生长育肥猪前期料——体重在30千克-60千克猪 生长育肥猪后期料——体重在60千克-90千克上市猪 母猪料;妊娠后期(约15-20天)和哺乳前期(约15天左右)母猪饲料基本相同妊娠前期和哺乳后期母猪饲料基本相同 空怀母猪料 二、猪的生物学特点: 1、产仔多,繁殖率高,周转快。猪是一种成熟早、繁殖率高的动物,一般在3-5月龄就达到性成熟,母猪的初配年龄在6-8月,公猪的初配年龄在8-12月,体重要求达到成年体重的50%,母猪的妊娠期较短,平均为114天,年产胎次在2.5左右,平均每胎产仔数在10头左右,其中太湖猪的产仔数平均可达15头。 2、猪的生长周期短,生长强度大,各年龄生长情况不同,根据下图结论,一般商品猪生长控制在90千克左右,超过此范围时,其脂肪沉积加快,饲料效益下降。在满足其养分的需要和管理恰当,生长肥育猪5月龄左右即可达到90千克体重,以后则脂肪沉积能力加快。

应用生殖激素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应用外源生殖激素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何来君1 张宏2 (1、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00 2、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26) [摘要]:利用生殖激素可以调控家畜的生殖机能。笔者通过一定种类和剂量的生殖激素对断奶母猪进行生殖调控,在母猪断奶后24小时内注射氯前列醇钠(PG-Cl),对经PG-Cl处理十天后不发情母猪再注射复方血促性素、绒促性素(CSG600),研究两种药物对母猪生殖机能的调控作用。试验选择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健康母猪,分两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试验一组为在母猪断奶后注射PG0.2mg,断奶10天后对不发情母猪注射CSG600 一头份;试验二组为在母猪断奶时注射PG-Cl 0.2mg,之后不用激素处理;对照组为空白组,即在母猪断奶后不用任何生殖激素处理。分别得出各组母猪的发情、妊娠和产仔等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PG-Cl和CSG600均对母猪生殖具有调控作用,试验一组为最佳调控方案。[关键词]:氯前列醇钠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母猪发情 注射用氯前列醇钠(PG-Cl)是PG F2α类似物,氯前列醇钠作用选择性较强,活性高,用量小,毒副作用少,又不影响泌乳,是较理想的前列腺素类似物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溶解生理性和病理性黄体,使动物血液中孕酮含量下降,解除孕酮对GnRH释放的抑制作用,促使母猪的发情周期恢复正常;能特异性兴奋妊娠与非妊娠子宫肌肉,并且舒张宫颈肌肉,可加快胎衣排出及恶露排尽,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促使母猪子宫复原,为下一个生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孕马血清(PMSG)具有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双重作用,目前在治疗动物的生殖疾病、促进动物发情、超数排卵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尤其乏情母猪对PMSG的反应较明显,治疗效果显著且稳定[1,2]。另外,PMSG是孕马子宫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含糖量高,尤其是唾液酸含量高,故其体内半衰期长,单独使用可导致个别母猪的卵巢囊肿,并且单独使用PMSG诱导乏情母猪发情时发情率高,但受胎率不理想[3,4]。研究表明,应用外源性PMSG+ HCG能够显著促进母猪的发情起动和增加母猪的排卵数[5]。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CSG600)是由400单位血促性素(PMSG)和200单位绒促性素(HCG)经过特殊工艺制成。其药理作用为血促性素和绒促性素协同促进卵泡发育;促进排卵和黄体的形成,诱导母猪发情,起动母猪发情周期,并可增加每窝产仔数。 母猪从分娩开始到下一次妊娠,无不受机体内的分泌的生殖激素所支配,但因舍饲母猪营养水平高、运动量少、应激、疾病等饲养管理因素,母猪机体分泌的生殖激素往往不能满足其生殖生理需要。笔者利用PG、CSG600等外源性生殖激素诱导生殖生理过程的正常发生,探讨其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母猪 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健康断奶母猪,品种均为长大,胎次为2-8胎,母猪饲养管理条件一致。 1.2试验药品 1.2.1 注射用氯前列醇钠(PG-Cl):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毫克,批号:060315、070104 1.2.2 注射用血促性素、绒促性素(CSG600):宁波市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PMSG 400单位+HCG200单位,批号060316、070108 1.3试验方法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330752.html,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 作者:岳振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和谈论了导致母猪繁殖性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即猪伪狂犬病、非洲猪瘟、脑心肌炎、猪圆环病毒病,以上四种病毒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是可导致母猪发生流产。现简要介绍以上四种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病毒;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136-02 1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疾病,该病毒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净化,因此在这些净化地区不再会有猪伪狂犬病毒的危害。 1.1 临床症状 如果该病毒进入某个未感染的阴性繁殖群,通常会引起流产和呼吸道症状。处于妊娠期前1/3期的母猪会发生胎儿吸收,导致后期返情;处于妊娠后2/3期或者末期的母猪感染后,分娩时会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仔率升高。一旦过了该病的急性感染期,一部分母猪会潜伏带毒并间断性排毒,此时很难观察到临床症状。 1.2 防控措施 目前没有针对猪伪狂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抗生素能预防二次感染。对于繁殖猪群进行疫苗免疫预防,预防效果较好。一旦猪确诊为伪狂犬病时,全部猪群应该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免疫,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和减少病毒传播。若猪场位于猪伪狂犬病毒地方性流行地区,要对猪群进行常规免疫。 2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是家养猪和某些品种野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 2.1 临床症状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畜牧兽医站吴志峰 摘要:从猪的生长发育,以及体重和体长测量,阐述猪各阶段的生长指标和种猪选择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猪;生长发育;繁殖;测定 猪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有三个时期,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肥育阶段。了解各阶段的特点对饲养管理和选种繁育有很大作用。 哺乳阶段:指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一般为3~5周。哺乳期仔猪处于生命早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生病,饲养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仔猪死亡,因此,加强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效益的关键环节。 保育阶段:指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加上饲料类型和环境发生改变,对其生长发育是很大的应激,这一阶段的猪容易掉膘,体质虚弱,发病率增加,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 生长肥育阶段:指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直至出栏这一阶段,一般为16.5周(约70~180日龄)。此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饲养管理中应加强营养供给,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工作,以保证猪只充分的生长发育。 我国长江流域的地方猪种,成年母猪活重90 kg的品种与成年母猪活重150kg的品种比较,它们的肥猪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达到经济成熟的生长发育的速度似乎并无多大差别,6月龄大致都为75 kg左右、而且成年母猪活重在90kg以上的地方品种,其肥猪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速度甚至也并不比种猪成年活重在200 kg左右的中白猪、巴克夏猪和华北改良品种猪等中型品种的肥猪的生长速度低。 猪的生长发育是猪最主要的直接生产指标,在选种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鉴定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测量体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文献检索综述 题目: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院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13动科2班 姓名:张智安 学号:2013061089

文献检索综述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张智安730070) 摘要:提高母猪的繁殖力选母猪,母猪营养,产仔猪数,人工授精和工厂化养猪从建立和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加强母猪各饲养阶段的管理,严格控制繁殖障碍性疫病等方面,总结了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相关技术措施,并提出了有效增加母猪窝产仔数的技术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母猪;窝产仔数;生产性能;繁殖率;繁殖性能;营养平衡 母猪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猪是多胎高产繁殖潜力很大的家畜,它一般每次发情平均能排卵20个左右,但只有60%~70%的卵子能够受精并正常发育,这主要与遗传和营养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科学饲养管理和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猪繁殖利用率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够提供的合格断奶仔猪数,它是将母猪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规模养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对指导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1选择优良种母猪 从仔猪开始,要求乳头间隔均匀,无瞎乳头,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母猪在6~8月龄时体重达50~60kg,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和杂种母猪应在8~9月龄,体重达80~90kg开始配种为宜。一般避开头两个发情期,到第3个发情时期再配种。要选生长快、瘦肉率高,身体各部器官都健全,在配种季节里,发情年龄较早的母猪影响初产母猪断奶发情和2 胎产仔的诸因素中, 主要是营养和生殖激素分泌失调。大多数初产母猪尚未完成自身的生长, 加之妊娠中、后期胎儿迅速发育和产后哺乳的大量消耗极易造成营养负平衡[1]。 2 合理安排母猪的营养 初产母猪日粮中应含消化能12.55MJ/kg,蛋白质15%。日采食量不少于2~3kg/d,日喂3次,饮足新鲜清洁的水,猪舍每天要清洗粪尿。妊娠母猪的营养妊娠期应控制采食量,前低后高。采食量过高,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产活仔数降低,而且会增加难产及仔猪被压发生率。配种后一周,根据不同母猪体况,日采食量控制在1.7~2kg;7~75d,日采食量1.8~2.2kg;95~110d,采食量增加到2.5~3.5kg;110~114d,采食量降低到2.0~2.5kg。妊娠母猪舍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哺乳母猪的营养为使母猪获得最大限度的泌乳量,从而保证仔猪最大的日增重及减少母猪的失重,要适时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其方法:增加饲喂次数;保证充足饮水;降低分娩舍温度;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可向日粮中添加脂肪,脂肪添加量不超过5%。否则会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必须保证饲料的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