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解析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解析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解析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解析

摘要:本文将向读者详细介绍“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报告包含的十一套报表进行详细讲解,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掌握“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以及报告所涉及的能源领域知识。

本文的主要章节:

第一部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介绍

第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表格及表样

第三部分表1详细介绍

第四部分表2详细介绍

第五部分表2附表详细介绍

第六部分表3详细介绍

第七部分表4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介绍(1)

一、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企业向节能主管部门定期上报的有关企业能源消费、利用及各用能环节能源利用状况的数据。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套表,是一套承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信息的报表,报表由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主导,由行业专家经过试点、示范调研后,于2008年规划设计完成。

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建立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

1.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三、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

1.能源消费情况

能源消费情况包括用能单位、单位的次级部门、主要耗能设备或工艺三个层次的能源消费情况。用能单位还应包括能源的购入量、消费量、拨出量、期

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情况;另外还应报告能源的成本价格,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能源加工单位应报告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源的投入、产出,及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情况。

用能单位次级部门的能源消费情况包括各次级部门(车间、产品生产单元、能源加工转换单元、耗能工质生产单元等)的各种能源实物消费量(包括单位自产能源消费量、余热余能消费量),各次级部门的产出量(产值或产品产量),对有余热余能产出的还应报告余热余能产出总量;重要的能源加工转换、耗能工质生产部门应列为单位的次级部门,其产出量为自产能源、耗能工质产出量。

报告填报的能源消费数据应真实,相关指标的逻辑关系正确,并应采用表3(能源实物平衡表)填报。

2.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包括用能单位、单位的次级部门、主要耗能设备或工艺三个层次的能源利用效率;对用能单位,应采用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作本单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对单一产品生产工业企业,可采用产品能源单耗作为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对各次级部门应采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作为次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对工艺应采用工艺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或主要能源消耗作为次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对设备应采用设备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比或节能监测指标作为设备能源效率指标。

报告的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总量应达到本单位能源消费总量的80%。若根据上述要求,产品个数超过5种的,可只填报能耗大的前5种产品。确定产出量时,应选择与能源消费关系最密切的量。例对多规格产品,可以常见规格产品为标准,把其他规格产品产量折算为标准产品产量,折算系数可根据统计资料或测算得到。对规格型号繁多的产品,可灵活采用原材料加工量等数据作为产出量,计算能源效率指标。对生产产品种类不多,产品生产流程较长的情况,应计算产品工序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用能单位应将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与本单位的历史先进水平、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横纵向比较,分析差异情况,采用有力措施提高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利用效率未提高的指标,应开展具体分析,查找原因。

能源利用效率数据,应采用表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情况表)填报。

3.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应是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率(对单一产品生产工业企业,可为产品能源单耗下降率)和能源消费控制总量。报告应列出上年度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值、节能目标实际完成值,节能目标按十一五节能目标分解到每年。对未完成节能目标,报告应详细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采用表6(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填报。

4.节能效益分析

节能效益的分析应有二个角度三个内容:分析角度之一是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变化情况,分析节能效益;分析角度之二对实施节能技术措施取得的节能效益进行分析。

节能效益分析则应包括三个内容:1.节能量;2.经济效益;3.社会效果。

节能效益情况,反映在表1、表4、表6、表7、表8 和表11中。5.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节能技术措施。报告应报告用能单位上年度未完成的节能措施和下年度计划实施的节能措施有关信息。对上年度未完成的节能措施,在措施内容中应说明实施进展情况;对计划实施中的节能措施,在措施内容中应列出项目资金情况、节能量,完成时间等信息。

各项节能措施的有关信息应填报完整,对措施的节能效益分析正确,列出的计划措施,与节能目标相匹配,应能确保目标的完成。节能措施,应采用表10和表11填报。

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相关指标解释

1.能源消费总量

指企业生产系统和非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的总和。非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指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生活用能是指企业系统内的宿舍、学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商业服务和托儿幼教等方面用能。

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做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2.综合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是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对能源加工转换企业,应按统计制度规定扣除外供能源量。

能源及耗能工质在企业内部进行贮存、转换及分配供应(包括外销)中的损耗,也应计入企业综合能耗。

3.能源加工转换系统

对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单元属于辅助生产系统内的单元,对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单元属于生产系统内的单元。由于能源加工转换单元与一般生产、辅助单元的特殊性,在计算能源指标时把能源加工转换单元从生产、辅助系统从分离出,组成能源加工转换系统。

4.自产能源或耗能工质

指企业采用外购能源或自产能源生产加工转换成二次能源或生产用工质。

5.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综合能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

6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是生产某种产品时主要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与期内产出的合格品总量的比值。对同时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应按实际耗能计算;在无法分别进行实测时;或折算成标准产品统一计算;或按产量分摊。

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是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在产品生产的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以及各种损耗折算为综合能耗后分摊到该产品上的综合能耗量。

产品是指合格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对某些以工作量或原材料加工量为考核能耗对象的企业,其单位工作量、单位原材料加工量的综合能耗的概念也包括在本定义内。

7.设备产出投入比

设备产出投入比指设备运行时设备的统计期主要产出量与期内设备能源消耗量的比值。例蒸汽锅炉的汽煤比,空气压缩机的单位产气量电耗等。

8.节能目标

指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下降目标,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十二五节能目标由政府下达,集团公司或企业分解落实。

9.节能效益分析项目

节能效益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例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有较大下降时,可分析产品能源成本下降情况;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后,可分析设备运行能源成本减少情况;实施某项节能技术措施,可对措施的综合节能效益进行分析。每一个角度可作为一个节能效益分析项目。对分析项目中的节能效益与其他分析项目的节能效益有重复时,应在分析中说明。

10.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一般分为管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改造措施二大类。从实施情况上可分为已实施、正在实施、计划中三类。已实施的节能措施信息请在表11填报,正在实施、计划的节能措施信息请在表10中填报。

第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表格及表样

一、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表格

?表1 重点用能单位基本情况表

?表2 能源消费结构表

?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

?表3 能源实物平衡表

?表4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情况表

?表5 影响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变化因素的说明

?表6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表7 节能目标责任自评价考核表

?表8 主要耗能设备状况表

?表9 合理用能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表

?表10 规划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列表

?表11 与上年相比节能项目变更情况表

第三部分表1详细介绍

(一)重点用能单位基本信息

重点用能单位基本信息,类似于企业在国家节能主管部门注册的一个用能帐户,帐户登记了企业所在地,所属行业,单位类型和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等信息。企业填报此信息时必须检查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的正确性,联系电话和信箱是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与企业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利用软件填报时,软件会利用邮件自动发送提示信息。另外,行业和企业所属地区必须要填报正确,否则会影响节能主管部门对行业能源消耗指标和区域能源消耗指标数据的计算。

(二)重点用能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重点用能单位主要经济指标,包含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源成本和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等内容。

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用能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数据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工业总产值(现价)和工业总产值(可比价),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10年产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

1.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的产量×基期价格

2.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现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例如:2008年工业总产值(可比价)=2008年工业总产值(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

数)

(三)重点用能单位产品信息

重点用能单位产品信息,要求登记企业主要产品的产能、产量和单位产品能耗等内容,如果企业产品类别较多,在此只需填写能耗合计占总能耗80%的前几类产品。

重点用能单位基本情况表,是一张综合性表格,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宏观能源消耗指标和相关的经济指标,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品信息三部分。

第四部分能源消费结构表详细介绍

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

能源消费结构表,主要填报用能单位能源购入、消费和库存数据。其中消费分为工业生产消费和非工业生产消费。

购进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外购的、用于本单位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购进量统计计算原则:一是能源已经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能源已经经过验收、检验合格的;三是购入能源已办理完入库手续。

报告期:指报告填报的期间,单位可以是月份、季度、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告期单位为年度,每年上报一次。

消费量:指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数据。消费量的统计计算原则:

(1)谁消费、谁统计;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强调时点性原则,什么时候投入使用什么时候计算消费量。

(3)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不应重复计算,应扣除二次能源的产出量和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量;计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该扣除二次加工转化产出的能源和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因这部分能源再次消费时被计入了消费量中或对外销售。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在能源消费结构表中不包括耗能工质的统计项目,生产耗能工质消耗的能源直接统计在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的能源,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

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它是由能源经过一次或多次转换而成的非热性属性的载能体,例如工业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保护气等。

工业生产消费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他与生产相关消费的能源。

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指能源产品不作能源使用,即不作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另外一种产品(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或作为辅助材料使用,作原料使用时通常构成这种产品的实体。它与用作加工、转换的区别是:用作加工、转换,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还是能源(或产出的产品属于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不作能源使用的其他副产品和联产品)。而用作原材料时,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却是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包括产出的某种产品在广义上可以用作能源(比如可以燃烧以提供热量),但通常意义上不作能源使用的产品。

非工业生产消费包括:

(1)基建项目用能;

(2)生活用能。是指企业系统内的宿舍、学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商业服务和托儿幼教等方面用能;

(3)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

能源库存量:指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

库存量的计算原则:

(1)时点性原则。库存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所以必须按照制度所规定的时间点盘点库存,不得提前或推后。对于报告期为年度的报告,能源期末库存量应该是12月末盘点的实际库存量。

(2)实际数量原则。企业在库存盘点后,可能出现帐面数字与实际库存数量不一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盘点数量为准来调整帐面数字,差额作盘盈或盘亏处理。

(3)库存量的核算,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未经验收或不合格的能源,不能计入库存量。

能源消费结构表在填报时应该注意如下几项:

(1)煤制品下的子项目合计值应该小于等于煤制品栏目值。

(2)其他燃料下的子项目合计值应该小于等于其他燃料栏目值。

(3)电力折标系数等价值应参考火力发电行业计算的本年行业发电标准煤耗平均值,如不能获得本年值可参考上年值。

其他焦化产品:指除焦炭、焦炉煤气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如煤焦油、初苯等。焦化产品很多,目录中只列出了焦炭、焦炉煤气这两个品种,统计时为了简化,把除这两个品种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归并在“其他焦化产品”一个目录下一起

填报。

其他石油制品:指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以外的其他石油制品,如润滑油、润滑脂、石脑油、石蜡、石油沥青等。石油制品很多,目录中只列出了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这几个主要品种,统计时为了简化,把除这几个主要品种以外的其他石油制品归并在“其他石油制品” 一个目录下一起填报。

液化天然气:指经过液化后的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折标系数为1.7572。

其他燃料:指统计目录以外的其他燃料。注意:填报时每个品种都要按照各自的实际折标系数折算成标准量(标准煤)计算。

第五部分表2附表详细介绍(1)

表2:能源消费结构附表

能源消费结构附表,主要填报企业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产出能源量,该表填报完整后可计算企业能源净消费量。表中的前四列与“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对应列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利用填报软件,数据会自动从表2 中复制到附表中。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量不包括:

(1)加工转换本身的工艺用能。

如发电装置的电动机用电,发电点火用燃料,通风设备用电;炼焦炉预热原料用的焦炉煤气和设备运转用的动力等。

(2)车间用能。

(3)辅助生产系统用能。

(4)经营管理用能。

(5)除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生产用能。

能源加工转换能源投入区域:用于填写八个能源加工转化系统的能源投入量,各能源加工转换系统对应的列为白色格的区域是可填写的,灰色区域表示对应的能源不能作为该加工转换系统的投入。

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区域:用于填写能源加工转换系统产出能源量和余热余能产出回收利用量。

其中: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煤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指标系数。

第五部分表2附表详细介绍(2)

用能单位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

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区域:利用公式:“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能源合计 - 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 - 回收利用合计”计算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计算后的结果回填到表1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中。

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有能

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扣除这部分回收利用的能源。计算公式如下: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

公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注意:在此表设计时存在疏漏,对于发电企业计算等价综合能源消费量时,由于产出电力折标量计算时折标系数默认采用等价折标系数,而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计算折标量时是按当量折标系数计算的,所以按公式“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计算时会出现等价综合能源消费量为负数的情况。所以对于电力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中电力等价和当量折标系数都填写1.229即可。

第六部分表3详细介绍(1)

表3:能源实物平衡表

能源实物平衡表是一张综合性报表,可反映企业账面上能源消费的全貌、能源流向和能源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能源平衡表需要企业根据实际能源消耗品种和企业能源消耗环节进行定义。能源实物平衡表与能量平衡表不同之处在于,能源平衡表数据可全部来自于企业现有账表,不需要测量计算每一个环节有效能和损失能,不需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遵守的是能源在流转过程中一级帐表消费统

计数据等于二级部门帐表合计加能源损失这一总分关系。

能源实物平衡表填报的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总综合能源消耗情况、(二)二次能源加工转换情况、(三)生产系统能源消费情况、(四)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费情况、(五)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情况。

(一)总综合能源消耗情况

总综合能源消费情况区域包括企业各项一次能源实物的购、消、存和能源消费成本情况,以及二次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和工艺产出余热余能库存和对外输出情况。与表2不同之处在于,能源项目与企业实际消耗能源项目相同,数据可直接来自企业能源库存报表。通过此区域能够计算出企业每项实物能源的消费总量和折标量,以及成本。

(二)二次能源加工转换情况

能源加工转换区域,全面反映企业二次能源及耗能工质加工转换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加工转换系统由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义,不能遗漏系统,否则会影响平衡结果。与表2 附表不同之处在于,能源转换项目不只限于8项,而且包括耗能工质能源转换项目。

第六部分表3详细介绍(2)

(三)生产系统能源消费情况

生产系统能源消费情况,需要企业按生产工艺流程,将产品生产涉及的分厂、车间、工序按层级进行全面定义,如果企业统计计量水平达不到工艺层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能源消耗数据统计定义到车间或分厂级。

(四)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费情况

辅助生产系统是指企业内没有直接产品经过生产单元,为生产系统提供辅助服务,辅助生产系统在平衡表中不需要分层展开,只需定义到分厂或车间级就可以。某一项能源在生产系统中统计的消费量与辅助生产系统中统计的消费量合计应与表2中该项能源“工业生产消费量”统计的数据一致。

(五)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情况

非工业生产消费只需填写每项能源消费的合计数量,数值与表2中该项能源“非工业生产消费量”统计数据一致。

在能源转换系统中,消耗的能源在其对应的数量值前加“—”号,表示负值。

能源实物平衡表是一张综合性报表,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附一份样表供参考学习。

能源实物平衡表

企业名称:龙岩XXXX有限公司年度:2008

填报负责人:X X X 填报人:X X X 填报日期:2009-02-05

第七部分表4详细介绍

表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指标名称:因行业不同,企业需填写的各项指标名称也不相同,企业参考《22项单位产品能耗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的国家标准,按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填写各自的指标。企业亦可参照统计局的P207表来填写。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代码:先不填

说明:表5至表11,内容较为简单,在此不做详细解析。不明之处,可电话咨询,或记录汇总待培训时统一交流。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规定,了解掌握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重点用能单位依法定期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的制度。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加强和改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安排重点节能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进行节能表彰的重要依据。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重点用能单位的法定义务,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报告制度落到实处。 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填报要求 (一)填报单位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二)填报内容

内容包括: 表1:基本情况表。填报单位基本信息、能源管理人员资料、经济及能源消费指标、以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情况等。 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填报统计年度内重点用能单位各类能源购进量、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库存量等。 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主要填报统计年度内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环节的能源投入量、加工转换产出量以及回收利用能源量等。 表3:能源实物平衡表。填报能源在重点用能单位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的能源统计数据,并计算能源损耗情况。是对重点用能单位内部能源利用分配情况的综合反映,同时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真实性进行校对。 表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情况表。填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以及与上年期比较的变化情况。 表5:影响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变化因素的说明。是对表4能耗指标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和简短说明。 表6: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用能单位“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逐年完成情况。 表7: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表。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 表 8:主要耗能设备状况表。对主要耗能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概况、运行情况、淘汰更新情况等进行说明。 表 9:合理用能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表。根据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国家标准对用能情况进行自评。 表10:规划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列表。包括项目类别、名称、改造措施、投资金额、时间安排以及预期节能效果等。 表 11:与上年相比节能项目变更情况表。与上一年相比,节能项目的变更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五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释义: 作为耗能大户的重点用能单位,国家要对其加强节能管理,首先需要了解重点用能单位在能源消费、能源节约等方面的情况,此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本条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义务。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源消费情况。即用能单位的能源用在了什么地方,如产品加工、储运、技术更新改造等;主要消费的能源种类有哪些,如煤、电、油、气等;各个方面和各类能源的消费量是多少,如吨、千瓦时等。 2、能源利用效率。即一个用能单位有效利用的能源与实际消耗能源的比率。它是反映能源消耗水平和利用效果,即能源有效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单机能耗等。 3、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即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的节能目标完成了没有,完成到何种程度,差额比例是多少,超额比例是多少等。 4、节能效益分析。即用能单位为节能所支出的费用与节能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分析。 5、节能措施。即用能单位为节约能源采取了哪些措施,如培训、奖励、技改等,效果如何。 6、其他应当报告的内容。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宾馆、商厦、院校试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沈阳市节能监察中心印制 说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2、根据《辽宁省节约能源监察办法》第十八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等。不得伪造、销毁、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编写提纲 一、能源利用状况概述 (一)企业经营情况简述 1.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 2.生产总值 3.与去年相比产值增加或减少值 4.销售收入 5.利润总额 6.税金 (二)主要能源利用指标 1.能源消耗总量(按能源品种统计消耗量及折算标准煤量)2.能源消耗费用(按能源品种统计费用及汇总) 3.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指标 (1)万元产值能耗与综合能耗 (2)万元产值能耗与综合能耗与去年相比增减值 (3)主要产品单位产量能耗值 (4)主要产品单位产量能耗与去年相比增减值 (5)能源加工转换情况和自产能源使用情况 二、企业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购进品种和数量 2.企业每月消费能源品种和数量(含自产能源消费) 3.能源库存和转供情况

4.企业生产工艺特点介绍 三、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万元产值能耗增减原因分析 2.主要产品单位产量能耗增减原因分析 3.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与先进水平差距对比 4.主要用能设备效率分析 (1)设备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时间、耗能指标 (2)设备改造情况 (3)设备使用管理情况 (4)设备能耗增减值和原因分析 四、节能技术改造情况 1.落实国家明文规定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工艺情况 2.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含新建工程)项目情况:含项目名称、总投资、改造内容、项目技术先进程度,改造前后设备工艺效率和产品能耗对比、节能量、经济技术效益 五、报告期内能源管理工作活动情况 1.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情况 2.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3.节能工作责任制和经济考核情况 4.能源计量、统计、分析等日常工作情况 5.节能宣传、人员培训情况 6.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中相关问题的解释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中一些问 题的解释 1.标准煤与标准油: 标准煤(又称煤当量)是指按照标准煤的热当量值计算各种能源时所用的综合换算指标。国家标准GB 2589—1990《综合 能耗计算通则》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等于 29.3076MJ (兆焦)的燃料,称为1kg (千克)标准煤。在统计计算中可采用t (吨) 标准煤做单位,用符号表示为 tce 。 标准油(又称油当量)是指按照标准油的热当量值计算各种能源量时所用的综合换算指标。与标准煤相类似,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油当量标准。中国采用的油当量(标准油)热值为41.87MJ (10000kcal/kg ),常用单位有标准油(toe )和桶标准油( boe)。 2.当量热值与等价热值: 当量热值是指某种能源本身所含的热量。具有一定品位的某 种能源,其当量热值是固定不变的,如汽油的当量热值是 42054 kJ/kg,电的当量热值是电本身的热功当量 3600 kJ/ (kW- h), 折为标煤耗为 122.9g/kWh。 等价热值,是指为了获得某一个计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如

汽油、柴油、煤油、焦炭、煤气、电力、蒸汽等)或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氧气、水等)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其中,耗能工质只有在作为能量形式使用时才具有等价热值和当量热值。等价热值与当量热值的关系为:等价热值=当量热值 / 转化效率。电的等价热值与全国发电厂的平均水平有关,电力等价折标系数按当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 2007 年,全国平均发电标煤耗为 350g/kWh,因此2007年电的等价热值就为 350g/kWh。 填表 1 要先填表 2,因为填表 1 中的综合能耗填表 2 就可以得到。 3.标准煤和标准油折算方法: 要计算某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煤或标准油的数量,首先要计算该种能源的折算系数,能源折算系数可由下式求得:能源折算系数 =能源实际含热值 / 标准燃料热值然后再根据该折算系数,将具有一定实物量的该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的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标准燃料数量=能源实物量x能源折算系数 下面仅以标准煤折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能源标准煤折算系数(折标煤系数)要分别采取当量计算和等价计算两种方法。 (1)燃料能源的当量计算方法。即以燃料能源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依据。例如,我国原煤 1kg 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为 20910kJ ( 5000kcal ),则: 原煤的折标煤系数=20910-29307.6=0.7143 如果某企业消耗了 1 万 t 原煤,折合为标准煤即为: 10000x0.7143=7143(tce ) (2)二次能源及耗能工质的等价计算方法,即以等价热值为 计算依据。例如,2007年我国电的等价热值为 0.35kgce/ (kW?h) 如果某企业消耗了 1万kW- h的电,折合为标准煤即为: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精心整理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五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释义: ???作为耗能大户的重点用能单位,国家要对其加强节能管理,首先需要了解重点用能单位在能源消费、能源节约等方面的情况,此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本条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义务。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单机能耗等。 ???3???4 ???5 ???612、根据《辽宁省节约能源监察办法》第十八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合节能监察工作,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样品等。不得伪造、销毁、篡改有关证据”。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能源的标准量单位采用标准煤。应将煤炭、热力、电力、燃油、燃气等能源折算成标准煤。能源发热量及品质不同时,应分段折算标准煤,然后合计总量。 4、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期为上一年度。 5、表2是指不同种类能源管理的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如:电、热力、原煤等,可能不属同一职能部门管理。

6、表3中对建立的规章制度有则填写(文件名称和文件号),无则填写“无” 7、表4中“消费量分析”是对不同种类能源消费总量和过程的分析。 8、表6中的“淘汰设备”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设备。 9、表7中“节能措施”是指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制度或使用节能产品(技术)达到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的具体办法。 一、单位自然状况 四、能源消费量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作者: ————————————————————————————————日期: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五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释义: 作为耗能大户的重点用能单位,国家要对其加强节能管理,首先需要了解重点用能单位在能源消费、能源节约等方面的情况,此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使节能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本条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义务。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源消费情况。即用能单位的能源用在了什么地方,如产品加工、储运、技术更新改造等;主要消费的能源种类有哪些,如煤、电、油、气等;各个方面和各类能源的消费量是多少,如吨、千瓦时等。 2、能源利用效率。即一个用能单位有效利用的能源与实际消耗能源的比率。它是反映能源消耗水平和利用效果,即能源有效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单机能耗等。 3、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即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的节能目标完成了没有,完成到何种程度,差额比例是多少,超额比例是多少等。? 4、节能效益分析。即用能单位为节能所支出的费用与节能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分析。 5、节能措施。即用能单位为节约能源采取了哪些措施,如培训、奖励、技改等,效果如何。? 6、其他应当报告的内容。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宾馆、商厦、院校试用) 填报单位: (盖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能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稿

关于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刘婷 学号: 班级:2011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 指导老师:李佳高 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6日 关于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人和相关部室附后,调查范围广,涉及到公司节能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能源管理制度、企业节能技改情况、能源计量管理、公司用能情况等,并最后得出调查结论和建议,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6日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对象: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竞拍收购原国营昆明市宜良钢铁厂,新组建的民营企业。 金和铸造材料公司依托近邻曲靖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以及自身人力资源和生产经验,企业专门生产铸造用生铁,现有年生产能力20万吨。产品主要供应省外铸钢厂,部分供应本省铸造企业。到2011年底拥有职工352人,其中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固定资产净值3452.21万元。2011年生产铸造生铁103273吨,产值31251万元,工业增加值2050.3万元,利税1447万元。

金和铸造材料公司成立之后,于2006年先后淘汰55m3、61m3高炉等一批耗能高、效益差的设备,同时新建了一条步进式烧结生产线,一座360 m3高炉,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为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等工作,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率,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铸造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与现有高炉配套行成“短流程”铸造工艺,将高炉热铁水直接用来浇注,年可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该项目预计在2012年12月份可投入生产使用。 总之公司在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在增强,成为宜良县骨干企业,跻身昆明市销售收入和纳税百强企业,公司属于云南省重点用能企业,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名单。 二、节能管理人员 金和司能源管理人员共12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 兼职人员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人,中专学历的有5。 三、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 (一)总经理能源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能源法律、法规。 2、负责年度能源目标的鉴订,确定能源目标定额。 3、制定能源规划 (二)能源管理部门职责 1、制定公司能源目标分解及奖罚措施。 2、建立和完善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3、规范能源管理台帐,并按时上报能源数据。 4、广泛开展能源宣传,组织有关人员参与能源培训。 5、依照能源消耗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挖潜增效。 6、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消耗数据准确性。 (三)车间、各部室能源管理职责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附件: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规定,了解掌握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重点用能单位依法定期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的制度。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加强和改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安排重点节能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进行节能表彰的重要依据。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重点用能单位的法定义务,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报告制度落到实处。 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填报要求 (一)填报单位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二)填报内容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采用统一套表格式(详见附件),主要内容包括:表1:基本情况表。填报单位基本信息、能源管理人员资料、经济及能源消费指标、以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情况等。 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填报统计年度内重点用能单位各类能源购进量、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库存量等。 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主要填报统计年度内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环节的能源投入量、加工转换产出量以及回收利用能源量等。 表3:能源实物平衡表。填报能源在重点用能单位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的能源统计数据,并计算能源损耗情况。是对重点用能单位内部能源利用分配情况的综合反映,同时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真实性进行校对。 表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情况表。填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以及与上年期比较的变化情况。 表5:影响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变化因素的说明。是对表4能耗指标变化原因进行分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模板

奎屯市第五中学2016年公共机构 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报告 奎屯市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 现将2015年度同2016年度能源资源统计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一、公共机构基本概况 (一)建筑面积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总建筑面积为6273.94平方米,同比无变化。 (二)用能人数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用能人数为800人,比2015年增加了53人。原因:学生人数增加。 (三)车辆数量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共有车辆 0辆,与2015年相同。 二、能耗消耗情况 (一)能源消耗情况及构成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能源资源综合能耗202270.69千克标准煤。其中:电力4955.28千克标准煤,原煤0千克标准煤,天然气0千克标准煤,液化石油气0千克标准煤,汽油0千克标准煤,柴油0千克标准煤,热力197315.41千克标准煤。 2016年公共机构能耗情况一览表(表一)

(二)水消耗情况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水消耗9334.36立方。 三、能源消耗分析 (一)人均综合能耗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人均综合能耗为252.83千克标准煤,比2015年减少(增加)了17.17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上升)-6.3%。是否达到降耗目标。 2016年与2015年人均综合能耗对比表(表二) (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2016年奎屯市第五中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32.24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上升)了0.3%,是否完成降耗目标.. 20xx年与20xx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对比表(表三)

(三)人均用水 2016年,州直公共机构人均用水11.67千克/人,同比减少了2.15千克/人,下降率为-15.56%。 20xx年与20xx年公共机构人均用水对比表(表四) (四)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对2016年与2016年人均综合能耗(见表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见表三)和人均用水(见表四)比较,奎屯市第五中学2016年度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上升)了-6.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上升)了0.3%,人均用水同比下降(上升)了-15.56%,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体形势向好,但个别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控制仍需加大力度。 2016年与2015年公共机构能耗消耗对比表(表五)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总则 第一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安排重点节能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进行节能表彰的重要依据。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重点用能单位的法定义务,为切实搞好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机构设置 第二条由公司节能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设置部门、各值、班组三级能源利用状况工作网络。 第三条部门为第一级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单位,各部门要各指定一名能源统计员;运行部各值为第二级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单位,各值要指定一名能源统计员;班组为第三级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单位,各班组要指定一名能源统计员。 第二章报告要求 第四条各部门因工作需要,要求有关单位填报的定期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为确保报告数据的正确可靠,各单位负责人应对上报数据进行认真审查,签字后方能报出。 第五条各单位提供报告资料,一律以本单位的统计人员所掌握的能源统计资料为准。 第六条各科室、车间编制对已经过时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本单位主管领导核准,方可销毁。

第七条报告资料发出后,如发出错误,必须立即订正。受报单位发现数据错误,应立即通知报告单位订正,报告单位不得推诿或拖延。 第八条文字说明与分析是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报告时:月报有文字说明,季报、年报有分析报告。 第三章职责 第九条能源统计三级网员,应在每月的最后一天填写《银河有限公司能源消费月报表》经车间主任签字后,一份留存,另一份上报到第二级能源统计工作网络。 第四章考核 第十条对于节能办要求随时提报的相关资料,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准时给予提报。 第九条以上各项要求,各单位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不能缺项漏项。 第十一条各项上报资料迟报一次,对统计员罚款20元,连带单位负责人罚款50元,对拒报单位,对统计员罚款50元,连带单位负责人罚款100元,月底上报产量、成本、消耗要与财务、计量数据统一,否则对统计员罚款100元,连带单位负责人罚款200元,以上罚款自单位当月工资中扣除。 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节能降耗、求真务实,建设节约型企业2006-2008年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回顾和总结三年来的节能工作情况,明确了十一五节能目标和工作重点,安排部署了节能工作任务,动员和带领全体员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降耗为第一要务,以搞好环境保护为第一使命,以创造安全、平稳、和谐为第一责任,以提高全员素质为第一目标。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为实现恒昌持续有效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创造恒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为实现社会发展,公司、个人双赢而努力。 2006-2008年,在节能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公司认真分析节能形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圆满完成了三年的节能目标任务。 一、狠抓产品质量,减少加工能耗损失,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三年来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通过职工培训、岗位大比武、岗位竞赛、班与班之间赛产量、赛质量,并且对产量、质量第一的班组进行了奖励,而且月月兑现,对个人技能操作比赛获得名次的进行了奖励。通过比赛,赛出了质量,赛出了势气,赛出了好的作风,人人都苦练本领,学技术,熟料28天强度平均52.2MPa,fCaO合格率增加,水泥掺合材最高达到26.06%,年平均达到21.77%,,而且强度符合国家标准,创历史最高。通过分质堆放,入库搭配使用我们生产的32.5级及42.5级水泥

深受客户青睐。在质量上我们严格过程质量管理,提高每一道工序质量又是我们一项措施。我们在使用电石灰、电石渣时,因每天的吨位不一样,给我们工艺配料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我们采取勤检测、多观察,工艺加强监督,确保了产品质量,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人定胜天,每道工序都必须确保质量,上道工序保下道工序的原则。生料车间年在确保下一道工序质量方面做得非常好,真正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工艺上及时分析化验判定各半成品质量,并分质堆放管理,有效地防止因上道工序质量波动,影响下道工序质量。同时工艺上对违反工艺纪律的进行了严肃查处和批评,有效地防止了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尔宾”牌水泥在宜宾的地位。 二、狠抓原料进厂管理,确保能源消耗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们从源头入手,狠抓原燃材料进厂质量,实行按质论价,对不合格品坚决拒收,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三年共拒收石灰石50车,共扣250车次357.5吨;煤20车,共扣80车次217.3吨;页岩40车次25吨,煤渣200车次70吨。为寻求合格、合适、合理的原材料、废渣,我们跑遍了宜宾所有厂矿取样、检测、实验,最后用到生产中去。 三、狠抓生产管理,确保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节能降耗不动摇,牢固树立科学才能发展生产力,管理才能出效益的原则来指导生产。针对固定成本费用增加,零配件、电价、原材料等上涨实际情况,我们

能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2)稿

关于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 刘婷 学号: 1153001201382 班级: 2011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 指导老师: 李佳高 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6日

关于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人和相关部室附后,调查范围广,涉及到公司节能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能源管理制度、企业节能技改情况、能源计量管理、公司用能情况等,并最后得出调查结论和建议,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6日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对象: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节能管理及能源利用状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云南宜良金和铸造材料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竞拍收购原国营昆明市宜良钢铁厂,新组建的民营企业。 金和铸造材料公司依托近邻曲靖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以及自身人力资源和生产经验,企业专门生产铸造用生铁,现有年生产能力20万吨。产品主要供应省外铸钢厂,部分供应本省铸造企业。到2011年底拥有职工352人,其中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固定资产净值3452.21万元。2011年生产铸造生铁103273吨,产值31251万元,工业增加值2050.3万元,利税1447万元。 金和铸造材料公司成立之后,于2006年先后淘汰55m3、61m3高炉等一批耗能高、效益差的设备,同时新建了一条步进式烧结生产线,一座360 m3高炉,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为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等工作,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率,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铸造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与现有高炉配套行成“短流程”铸造工艺,将高炉热铁水直接用来浇注,年可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该项目预计在2012年12月份可投入生产使用。 总之公司在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在增强,成为宜良县骨干企业,跻身昆明市销售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年度分析报告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年度报告》 填报讲明

2011年北京培训会培训材料讲解人:徐家栋 188********

表1 重点用能单位差不多情况表 所属地区:填入企业所属的行政区域的名称,范围包括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个特不行政区(香港、澳门);22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陕西、青海、浙江、甘肃、安徽、台湾、海南);5个自治区(内蒙、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行业:参考国家统计局最新行业分类标准,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56990.html,/tjbz/hyflbz/ 企业类型:按国家工商行政治理局颁布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进行填写,范围包括:100 内资企业、110 国有企业、120 集体企业、130 股份合作企业、140 联营企业、141 国有联营企业、142 集体联营企业、14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49 其他联营企业、150 有限责任公司、151 国有独资公司、159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60 股份有限公司、170 私营企业、171 私营独资企业、172 私营合伙企业、173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74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190 其他企业、2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0 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220 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230 港、

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00外商投资企业、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30 外资企业、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编号:编号由国家汇总部门统一编写,企业不需填写 行政区划代码:参考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https://www.360docs.net/doc/e24656990.html,/tjbz/xzqhdm/ 培训号:填入能源治理负责人或能源治理人员参加国家正规能源治理培训注册登记号。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支付给非物质生产的费用-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 能源消费总量:指填报年度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计算能源消费总量时,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依照生产活动的性质,能源消费总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确实是企业工业生产消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解析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解析 摘要:本文将向读者详细介绍“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报告包含的十一套报表进行详细讲解,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掌握“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以及报告所涉及的能源领域知识。 本文的主要章节: 第一部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介绍 第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表格及表样 第三部分表1详细介绍 第四部分表2详细介绍 第五部分表2附表详细介绍 第六部分表3详细介绍 第七部分表4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介绍(1) 一、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企业向节能主管部门定期上报的有关企业能源消费、利用及各用能环节能源利用状况的数据。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套表,是一套承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信息的报表,报表由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主导,由行业专家经过试点、示范调研后,于2008年规划设计完成。 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建立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 1.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三、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内容 1.能源消费情况 能源消费情况包括用能单位、单位的次级部门、主要耗能设备或工艺三个层次的能源消费情况。用能单位还应包括能源的购入量、消费量、拨出量、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