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

小儿灌肠
小儿灌肠

摘要】综述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内容主要为肛管的改良、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及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等。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关键词】儿童;保留灌肠;护理;综述文献

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保留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和给药途径,因其操作简便,起效快,对患儿无伤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患儿、家长的欢迎。现就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1 肛管的改良

经临床应用发现,橡胶管存在以下缺点:①管径粗,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疼痛而不配合造成插管失败。②管壁透明度小,观察难度大。③管径粗致管腔内残留药液多,剂量难以精确。④反复使用,易致医院感染。鉴此,刘玉华等[2]研制出一种新型灌肠管,即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用乙醇灯烤尾端片刻,使其黏合成钝圆形盲端,再在盲端剪3~4个侧孔,孔直径2.0 mm,消毒后即成;李翠萍等[3]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接一次性注射器给小儿灌肠;陈玉敏[4]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给患儿灌肠;王爱英等[5]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给婴幼儿灌肠,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陈海燕等[6]采用气囊导尿管为患儿灌肠,可以防止药液立即泻出,使药物在肠内保留一定时间。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管,管径细、质地软、前端圆滑、透明易观察、刺激性小,克服了传统橡胶管的缺点,减轻了患儿痛苦。

2 灌肠管插入的深度

小儿灌肠插入深度为7~10 cm[4],也有报道为10~12 cm[]或10~15 cm[]。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10岁以后增至成人长度,而乙状结肠变化不大,平均长度为38.0 cm。刘敏等[11]将90例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0 cm)肛管前端仅达直肠,药液只能达到直肠下段,可直接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致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显效时间长,无效率为20.0%;B组(~15.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下段,单位时间内灌肠流入直肠的液量减少[12],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可使药液在乙状结肠内保留15 min 以上,显效时间短,无效率降低(16.6%);C组(~2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中段,因结肠容量大,引起便意的机会少,疗效高,无效率为零。说明肛管插入15~20 cm效果最好。

3 灌肠液的选择

3.1 温度

灌肠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药物吸收[13]。据报道,灌肠液38.0℃与肠腔温度比较接近,可减少药液对肠道的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12]。若用于降温,灌肠液的温度应为28.0~32.0℃[1]。若患儿体温高于38.5℃,则用室温下或4.0℃的灌肠液灌肠降温[4]。灌肠液传统的保温方法是将药液浸泡在温开水中加热,此法在天冷时升温太慢,且不宜保温。而采用电热恒温水温箱保温,保持药液能以38.0℃的恒温灌肠,操作简单,效果好。

3.2 灌肠液种类

3.2.1 高热及高热惊厥:①高热患儿。高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正盛邪实、邪正相争的表现。近年来,用中药煎剂或合剂给患儿灌肠退热取得显著疗效。如大黄煎水为85例高热患儿行保留灌肠,1 d内体温降至正常达72.9%,2 d内体温降至正常达100%[9],且体温不再反弹。又如取柴胡20 g、青蒿20 g、大黄20 g、野菊花20 g、钩藤15 g、芒硝30 g、白茅根30 g、竹叶10 g、甘草10 g配制成浓缩液,对外感发热的181例患儿,先予100~200 ml清洁灌肠,5 min左右排便后臀部抬高10 cm,再予20~50 ml高位保留灌肠,2~3次/d,结果总有效率为88.2%[14]。刘爱敏[15]自拟热速停为高热症患儿灌肠,即取热速停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浓缩至100 ml,分装入灌肠袋内,每袋20 ml;患儿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继用热速停高位保留灌肠,取得显著效果。以上3剂中药灌肠液,均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②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常用10%水合氯醛灌肠,该药液吸收后,肝脏、肾脏都能将它还原成三氯乙醇,该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很强,催眠作用快,一般20 min内发挥药效,使患儿产生生理性睡眠,醒后无嗜睡及头晕[16]。镇静效果与口服给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哭闹呛咳和呕吐发生率比较,灌肠组显著低于口服组(P<0.01)[17],灌肠法优于口服法。

3.2.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面红耳赤、咳嗽、气喘、咽部充血等。俞建等[18]应用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由柴胡、黄芩、细辛3味药组成)给4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保留灌肠,有效率达93.0%。赵德满等[19]自拟祛感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 ml,板蓝根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5 ml,维生素C 0.5 g等混合而成)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保留灌肠,1次/d,体温39.0℃以上持续不退者可每12小时1次,若细菌性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阴虚内热而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不宜用本法。此方具有解热镇痛、凉血解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效,结果总有效率93.6%。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常用抗生素静脉输液,上述2种灌肠液的运用,效果显著,减少和避免了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3.2.3 肺炎、咳喘症:①肺炎。朱盛国等[20]自拟肺炎栓剂(组方:麻黄5 g,桂枝5 g,杏仁10 g,厚朴10 g,半夏10 g,细辛3 g,熟附子5 g,椒目10 g,黄芩10 g,象贝母10 g,知母10 g,黑白丑10 g,槟榔10 g,侧柏叶10 g,礞石滚痰丸6 g,生甘草5 g,上述药水煎2次,反复过滤,浓缩成100 ml,制成10支栓剂,每支含10 ml药液)为30例肺炎患儿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达90.0%。②咳喘症。高幼琴等[21]自拟清肺泄痰猴枣汤为咳喘症患儿灌肠,有效率为98.0%。袁水花[8]自拟麻杏石甘汤为64例热症咳嗽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95.4%。肺炎和咳喘症患儿病情较重,病程长,在行西药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灌肠,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2.4 肠炎:王艳新等[22]将黄连素10~15 mg/(kg·d),研碎后用生理盐水5~10 ml溶解后对50例腹泻患儿行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李华等[23]用必奇(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加黄连素为腹泻患儿保留灌肠,也取得显著效果。李洪丽等[24]应用贝飞达联合思密达为26例腹泻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80.8%。贝飞达主要含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活菌,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肠道菌群紊乱等疾病,尤其对抗生素应用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更有效[25]。思密达重要成分为蒙脱石,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膜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26],二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患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3.2.5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主要在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灌肠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胡喜华[27]用大蒜煎液(大蒜捣碎成混合液,用纱布过滤去渣;甲泼尼龙片50 mg研末;与呋喃唑酮1.0 g,2%普鲁卡因10 ml混合)为1例痢疾患儿保留灌肠,每次20~30 ml,1次/d,结果灌肠1次后,患儿腹痛减轻,安静入睡,3 d后大便正常。张茂香[28]用加味白头翁汤(组方:白头翁15 g,黄连12 g,黄柏12 g,木香10 g,甘草10 g,水煎浓缩至500 ml)为90例菌痢患儿保留灌肠,30~50 ml/次,2次/d。唐娟等[7]用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25例,全部治愈。随着痢疾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强,常用抗生素的疗效渐减。上述结果表明,为菌痢患儿行中药或中药加西药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虽可累及结肠,但以乙状结肠与直肠病变最显著,所以采用中药或中药加西药保留灌肠,可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较快地发挥作用。

4 灌肠前后的体位

小儿保留灌肠一般取侧卧、俯卧位或抱侧、抱俯位[29]、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膝胸卧位[30]。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较低水平,液体可顺利进入结肠,使灌肠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延迟,且肛门位置高,便于保留灌肠液。灌肠结束后,迅速将导管拔出,并将患儿肛周臀部皮肤、肌肉向肛门处捏紧,让患儿保持原位或平卧、侧卧、抱侧位,然后诱导患儿转移注意力,以免灌肠液过早排出。

在儿科临床中,中西药灌肠用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肠道黏膜给药可将药物通过肠黏膜转运入大循环而起到全身给药作用,既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病原对机体的损害,又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酸的破坏作用。药代动力学表明,黏膜给药的峰浓度比口服高3~10倍,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5~9倍,与静脉给药相似。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故吸收率明显较成人高,因而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药物保留灌肠不仅避免了小儿静脉穿刺和服药的痛苦,又可避免苦寒药损伤中焦脾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小儿常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 1、10%水合氯醛常用于MRI检查儿童,MRI检查需要患者制动、安静,由于MRI 检查时间长、噪声大,患儿对周围环境和仪器陌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大多数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不能配合检查。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通常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持续6?8h,醒后无不适感。 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要是由甘油和其他辅助药物组成。临床上 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肠 腔表面,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损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效果。临床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吸收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存在依赖性。 4、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具有显著的清热、消炎、抗风湿作用。吲哚美辛可 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留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通过肠道直接被吸收,可辅助退高热。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灌肠目的、注意事项,以及物品

灌肠操作教案

灌肠法护理技术操作教案

灌肠术护理技术操作讲稿 概念:是将一定量的液体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 排便、排气或由肠道输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分类: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药液量又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少量不保留灌肠。 分类: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 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一、目的 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计划 (1)护士准备 (2)病人准备 (3)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三、实施 核对解释 ↓ 安置卧位 ↓ 润管排气 ↓ 插管灌液 ↓ 拔出肛管 ↓ 整理记录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状况、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2)排尿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1)治疗车上层备:一次性灌肠袋一套、肛管、血管钳(或液体调节开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手套,橡胶或塑料单、治疗巾、弯盘、水温计。 (2)治疗车下层备:便器、便器巾。 (3)输液架 (4)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 5、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保持合适的室温。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6、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位,为患者遮挡。 (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5-1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7、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四、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为肝昏迷患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查体温。 4、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作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五、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的重要性。 2、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维持正常排便。 3、指导患者灌肠时的配合方法。 小量不保留灌肠 一、目的 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2、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2、患者准备 3、护士准备 4、用物准备:“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 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 180ml。溶液温度为38℃。 5、环境准备 三、操作步骤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1、目的 ⑴解除便秘、肠胀气。 ⑵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⑶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⑷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评估 ⑴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⑵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⑶患者心理状态及对灌肠的理解、配合程度。 ⑷患者肛周围皮肤、黏膜情况。 3、操作程序 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⑵洗手、戴口罩 ⑶准备用物 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 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⑷按医嘱配灌肠液 ①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 ②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⑸二人对查

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①查对患者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并嘱患者排尿。 ③关闭门窗,遮挡患者。 ④将枕头稍移向操作者,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用棉被覆盖病床准备患者胸、背及下肢)。暴露臀部,臀部稍移至床沿,将双膝屈曲。高龄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盆)。 ⑤臀下垫一次性尿布。 ⑥调节输液架的高度(患者肛门至灌肠筒内液面40~60cm)。 ⑦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橡胶管前端放置弯盘内(如灌肠袋已连接肛管,可将肛管放于灌肠袋内)。 ⑧备4块卫生纸于尿布上。 ⑺灌入 ①戴手套。 ②取卫生纸涂凡士林润滑肛管前端10~15cm。 ③将肛管尾端与橡胶玻璃接管衔接(冲洗袋已连接)。 ④排除管内气体(排气时将液体至于弯盘内),夹紧肛管。 ⑤左手取一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 ⑥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持肛管按解剖特点轻轻插入直肠(即先向前,再向后)7~10cm,小儿约4~7cm。 ⑦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⑻观察 ①控制流速,观察患者的反映。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二、评估要点 评估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及耐受程度、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治疗巾内备注洗器及肛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肛管)、血管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防水垫单、水温计、一次性清洁手套、小垫枕、手消毒剂;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10%水合氯醛或者其他抗生素溶液10-20 毫升;温开水2-5毫升; 3、其他:输液架、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便盆、便盆巾。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协助患儿先排便。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医嘱取灌肠溶液进行配置,测量溶液温度38℃。 5、酌情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6、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 7、协助患儿脱去裤子,取仰卧位,将小垫枕垫于患儿臀下,使

臀部抬高10cm,解开尿布,如无大小便,可用尿布垫在臀部和便盆之间。 8、置垫单于臀下,患儿臀部放于便盆宽边上,双膝屈曲,约束固定患儿,适当遮盖患儿保暖。 9、再次核对,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夹管。 10、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 2.5-4cm,幼儿 5-7.5cm)。 11、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年长配合患儿指导作深呼吸,置入后固定肛管,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护士一手持肛管,同时观察灌肠液下降速度及患儿情况。注入完毕后再注入温开水 2-5ml。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 2.5-4cm,幼儿 5-7.5cm)。 12、抬高肛管尾端,待液体全部注入后,用卫生纸包裹后拔出肛管,清洁肛门。 13、撤出治疗巾及小垫枕,脱去手套。 14、协助患儿平卧,合作患儿嘱尽量忍耐保留药液数分钟后再排便,如果患儿不配合,可用双手夹紧患儿两侧臀部。家长行相关知识宣教。 15、再次核对。协助排便,擦净臀部,取下便盆,包好尿布,整理床单位。 16、核对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 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20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灌肠过程中,患儿有便意,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

灌肠技术试题

灌肠技术试题 [A型题] 1.肛管排气一般取: A.右侧卧位 B.半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强迫卧位 E.头高脚低位 [答案]C 2.对慢性菌痢患者,用2%黄连素溶液灌肠时,下述哪项不妥: A.于晚上睡前灌入 B.药量<200ml C.病人取右侧卧位 D.肛管插入肛门15~20cm长 E.嘱病人保留l小时以上 [答案]C 3.为伤寒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其灌肠液量及液面与肛门的距离是:A.1000ml,不超过50cm B.1000ml,不超过30cm C.500ml,不超过20cm D.500m1以内,不超过30cm E.500ml以内,不超过40cm [答案]D 4.需行直肠造瘘术者,作肠道准备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式: A.通便灌肠 B.小量不保留灌肠 C.保留灌肠 D.清洁灌肠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5.需行直肠造瘘术者,灌肠时选用的溶液是: A.“1,2,3”溶液 B.生理盐水 C.温开水 D.50 %硫酸镁 E.第一次用肥皂水,以后用生理盐水 [答案]E 6.需行直肠造瘘术者,灌肠时的溶液温度是:

A.39℃~41℃ B.42℃~43℃ C.28℃~32℃ D.26℃~30℃ E.4℃ [答案]A 7.下列灌肠的卧位正确的是: A.大量不保留灌肠取右侧卧位 B.慢性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C.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D.清洁灌肠取头高足低位 E.大量不保留灌肠取半坐卧位 [答案]C 8.下列情况可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病人是: A.中暑病人 B.心肌梗死病人 C.急腹症病人 D.消化道出血病人 E.妊娠早期病人 [答案]A 9.下列哪些不是大量不保留灌肠的适应症: A.为便秘者软化、清除粪便 B.急腹症病人的肠道准备 C.腹腔手术前的准备 D.分娩者的肠道准备 E.为高热病人降温 [答案]B 10.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长度约: A.7~10cm B.15~20cm C.21~24cm D.10~14cm E.12~14cm [答案]B 11.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如溶液流入受阻,应采取的措施是:A.拔出肛管 B.可稍转动肛管 C.将肛管往前插入少许 D.嘱患者转换体位

小儿灌肠药物的四种总结

小儿灌肠药物的四种总结 小儿腹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个让医生头疼家长发愁的事。治疗小儿腹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辨别病因,根据患儿的年龄,体温,喂养情况,大便性状,发病缓急,发病病程,发病季节,实验室检测,脱水程度,精神状态等思路辨别: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肠道内还是肠道外的,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根据这些病情基本可以确定治疗方案。好多患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吃药,或轻度脱水没有达到需要补液的程度而束手无策。灌肠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灌肠在基层卫生院也是独树一帜,用的药物也是五花八门,治疗的疾病更是五花八门。本人搜集了几套灌肠组合,希望对大家有用。 灌肠1号:利福平,治疗菌痢效果很好,抗菌谱涵盖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直达病灶部位,机体吸收少,肝肾副作用小,保留时间很长尿液才会出现粉红色。病情严重的加呋喃唑酮,腹痛加654-2。. 灌肠2号:吡哌酸,鞣酸蛋白,(水样泻改思密达)呕吐加witb6,肠鸣音亢进加654-2,治疗大肠杆菌性肠炎,吡哌酸属二代喹诺酮类,教科书注禁用于18岁以下,本人多年经历也没有发现不良反应,但有癫痫患儿,脱水严重,精神萎靡的患儿为了安全起见也是不用的。 灌肠3号:鞣酸蛋白,思密达,叶酸,654-2,呕出加witb6,病程长加cowitb.适合病毒性肠炎水样便,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叶酸具有很好的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灌肠4号:婴儿健脾散,叶酸,适合肠消化不良的患儿,配合肠道有益菌口服。保留时间长可能会出现黄色尿液。 以上方法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根据患儿体重药品和生理盐水确定用量。药量约为每天口服用量的一半。每天两次。灌肠前嘱患儿排便,左手提起患儿脚踝,右手在腹部做逆时针旋转,并转动身体,使药液逆流,延长保留时间。

小儿灌肠用中西药协定处方

小儿灌肠用中西药协定处方(我看了一下,里面18岁以下禁用的氟喹诺酮类的药物都在小儿灌肠处方中出现,严重违背用药原则,家长应该看看) 注意:下列处方只是某些培训班的内容,但是其处方原则大多数严重违规。请网友看过自行斟酌。后果自负。 用西药协定处方 上感佳 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病毒灵片0.1gX6片 维生素C片0.1gX6片 潘生丁片25mgX3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3片) 腹泻停(止泻停) 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10mgX6片 强的松片5mgX3片654—2片5mgX3片 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 请注意:炎热天气季节,维生素C片容易变质,可用浙贝母3g代替。特告! 止喘散1号 (止咳散1号或止嗽散1号) 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地塞米松片0.75mgX3片 盐酸异丙嗪片12.5mgX3片 舒喘灵片2.4mgX3片 浙贝母3.5g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 适应病程初期的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止喘散2号 (止咳散2号或止嗽散2号) 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地塞米松片0.75mgX3片 盐酸异丙嗪片12.5mgX3片 舒喘灵片2.4mgX3片 川贝母3.5g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 适应病程较久的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二常用中药处方及中药药袋的制备 肺炎宁散1号 麻黄3杏仁6生石膏12甘草6款冬花6桑白皮6全瓜蒌15黄芩6海浮石12葶苈子6金银花10连翘6鱼腥草15板兰根15麦冬6茯苓6大枣10浙贝母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初期小儿上感、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肺炎宁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肺炎宁散2号 麻黄3杏仁6生石膏12甘草6款冬花6桑白皮6全瓜蒌15黄芩6海浮石12葶苈子6金银花10连翘6鱼腥草15板兰根15麦冬6茯苓6大枣10川贝母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恢复期小儿上感、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肺炎宁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香苏感冒散 香附12苏叶10陈皮10藿香15金银花15厚朴10白芷10半夏10桔梗10柴胡10连翘10香薷12 滑石15板兰根15苍术10大枣12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表化湿宣肺化痰理气和中 适应症:四时感冒不论风寒、风热、夹暑、夹燥皆可,尤以胃肠型感冒、夏令感冒为佳! 用法;香苏感冒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生姜一片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

灌肠技术试题(建议收藏)

灌肠技术试题 [A型题] 1.肛管排气一般取: A.右侧卧位 B.半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强迫卧位 E.头高脚低位 [答案]C 2.对慢性菌痢患者,用2%黄连素溶液灌肠时,下述哪项不妥:A.于晚上睡前灌入 B.药量<200ml C.病人取右侧卧位 D.肛管插入肛门15~20cm长 E.嘱病人保留l小时以上 [答案]C 3.为伤寒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其灌肠液量及液面与肛门的距离是: A.1000ml,不超过50cm B.1000ml,不超过30cm C.500ml,不超过20cm D.500m1以内,不超过30cm

E.500ml以内,不超过40cm [答案]D 4.需行直肠造瘘术者,作肠道准备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式:A.通便灌肠 B.小量不保留灌肠 C.保留灌肠 D.清洁灌肠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5.需行直肠造瘘术者,灌肠时选用的溶液是: A.“1,2,3”溶液 B.生理盐水 C.温开水 D.50 %硫酸镁 E.第一次用肥皂水,以后用生理盐水 [答案]E 6.需行直肠造瘘术者,灌肠时的溶液温度是: A.39℃~41℃ B.42℃~43℃ C.28℃~32℃ D.26℃~30℃ E.4℃

[答案]A 7.下列灌肠的卧位正确的是: A.大量不保留灌肠取右侧卧位 B.慢性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C.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D.清洁灌肠取头高足低位 E.大量不保留灌肠取半坐卧位 [答案]C 8.下列情况可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病人是:A.中暑病人 B.心肌梗死病人 C.急腹症病人 D.消化道出血病人 E.妊娠早期病人 [答案]A 9.下列哪些不是大量不保留灌肠的适应症:A.为便秘者软化、清除粪便 B.急腹症病人的肠道准备 C.腹腔手术前的准备 D.分娩者的肠道准备 E.为高热病人降温 [答案]B

小儿灌肠

摘要】综述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内容主要为肛管的改良、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及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等。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关键词】儿童;保留灌肠;护理;综述文献 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保留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和给药途径,因其操作简便,起效快,对患儿无伤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患儿、家长的欢迎。现就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1 肛管的改良 经临床应用发现,橡胶管存在以下缺点:①管径粗,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疼痛而不配合造成插管失败。②管壁透明度小,观察难度大。③管径粗致管腔内残留药液多,剂量难以精确。④反复使用,易致医院感染。鉴此,刘玉华等[2]研制出一种新型灌肠管,即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用乙醇灯烤尾端片刻,使其黏合成钝圆形盲端,再在盲端剪3~4个侧孔,孔直径2.0 mm,消毒后即成;李翠萍等[3]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接一次性注射器给小儿灌肠;陈玉敏[4]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给患儿灌肠;王爱英等[5]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给婴幼儿灌肠,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陈海燕等[6]采用气囊导尿管为患儿灌肠,可以防止药液立即泻出,使药物在肠内保留一定时间。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管,管径细、质地软、前端圆滑、透明易观察、刺激性小,克服了传统橡胶管的缺点,减轻了患儿痛苦。 2 灌肠管插入的深度 小儿灌肠插入深度为7~10 cm[4],也有报道为10~12 cm[]或10~15 cm[]。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10岁以后增至成人长度,而乙状结肠变化不大,平均长度为38.0 cm。刘敏等[11]将90例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0 cm)肛管前端仅达直肠,药液只能达到直肠下段,可直接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致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显效时间长,无效率为20.0%;B组(~15.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下段,单位时间内灌肠流入直肠的液量减少[12],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可使药液在乙状结肠内保留15 min 以上,显效时间短,无效率降低(16.6%);C组(~2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中段,因结肠容量大,引起便意的机会少,疗效高,无效率为零。说明肛管插入15~20 cm效果最好。 3 灌肠液的选择 3.1 温度 灌肠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药物吸收[13]。据报道,灌肠液38.0℃与肠腔温度比较接近,可减少药液对肠道的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12]。若用于降温,灌肠液的温度应为28.0~32.0℃[1]。若患儿体温高于38.5℃,则用室温下或4.0℃的灌肠液灌肠降温[4]。灌肠液传统的保温方法是将药液浸泡在温开水中加热,此法在天冷时升温太慢,且不宜保温。而采用电热恒温水温箱保温,保持药液能以38.0℃的恒温灌肠,操作简单,效果好。 3.2 灌肠液种类 3.2.1 高热及高热惊厥:①高热患儿。高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正盛邪实、邪正相争的表现。近年来,用中药煎剂或合剂给患儿灌肠退热取得显著疗效。如大黄煎水为85例高热患儿行保留灌肠,1 d内体温降至正常达72.9%,2 d内体温降至正常达100%[9],且体温不再反弹。又如取柴胡20 g、青蒿20 g、大黄20 g、野菊花20 g、钩藤15 g、芒硝30 g、白茅根30 g、竹叶10 g、甘草10 g配制成浓缩液,对外感发热的181例患儿,先予100~200 ml清洁灌肠,5 min左右排便后臀部抬高10 cm,再予20~50 ml高位保留灌肠,2~3次/d,结果总有效率为88.2%[14]。刘爱敏[15]自拟热速停为高热症患儿灌肠,即取热速停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浓缩至100 ml,分装入灌肠袋内,每袋20 ml;患儿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继用热速停高位保留灌肠,取得显著效果。以上3剂中药灌肠液,均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实训八 灌肠术

灌肠术 灌肠术,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协助诊断或治疗。 根据灌肠的目的不同,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两大类。不保留灌肠又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称为清洁灌肠。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不保留灌肠 (1)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 (2)手术、检查或分娩前保持肠道清洁;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2.保留灌肠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常用药物有镇静剂、催眠剂及肠道杀虫剂。 (二)禁忌证: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排便失禁病人,均不宜作保留灌肠。 二、术前准备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病人解释灌肠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用物准备 (1)大量不保留灌肠:治疗盘:灌肠筒、橡胶管、玻璃接管、肛管、止血钳、液状石蜡、弯盘、手纸、水温计、橡胶单和治疗巾(或棉垫)。常用灌肠液:0.9%生理盐水、降温用冰生理盐水、0.1%~0.2%肥皂水,成人液量每次用500~l000ml,儿童每次200~500ml,1岁以下小儿用50~100ml/次。液体温度39℃~41℃,降温用28℃~32℃,中暑用4℃等渗盐水。另备便盆、屏风、输液架。 (2)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盘:注洗器、量杯或小容量灌肠筒、肛管、温开水5~10ml、血管钳、润滑剂、棉签、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常用灌肠液:“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1、甘油60m1、温开水90m1);甘油或液体石蜡50m1加等量温开水;各

小儿灌肠操作流程(保留)

小儿灌肠操作流程(保留) 物品准备 1 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观察局部情况 2 仪表端庄,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3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备助洗器、量杯或小容量灌肠筒、肛管(小儿常选用8-10Fr号导尿管)、血管钳、石蜡油、手套、5—10ml温开水、治疗盘外备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弯盘、便盆、输液架、水温计、屏风、小垫枕。 4 溶液量不超过200ml,温度38~40℃。 操作流程 1.将物品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并解释 2.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嘱病儿大小便 3.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卧位(仰卧或侧卧),双膝屈曲,腿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垫小垫枕于臀下(臀部抬高10cm),置弯盘于臀边,大便失禁者取仰卧位,臀下放便盆,盖好被子,暴露臀部 4. 戴手套,用助洗器抽吸灌肠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段,拍尽管内气体,夹管,一手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8~12cm 5.固定肛管,开放管夹,缓缓注入溶液,注毕夹管,取下助洗器再吸取溶液,松夹后再行灌注直至溶液全部灌入,灌完后再注入温开水5~10ml。注药毕,夹紧导管,捏合臀部,尽可能保留较长时间 6. 肛管拔出放入弯盘,擦净肛门

7. 取下手套,协助病人舒适卧位,保留1小时以上。 8. 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9. 清理用物 10. 洗手,记录灌肠结果。 保留灌肠 一、目的: 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或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二、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应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便采取合适位置。如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应取左侧卧位,如病变在回盲部应取右侧卧位。 2.肛管要细,插入要深,使灌入药物能保留较长时间,有利于肠粘膜充分吸收,增强疗效。 3.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的患儿及排便失禁的患儿均不宜保留灌肠。

灌肠术.doc1

灌肠术 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目的的技术。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目的】: 1.解除便秘和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内有毒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温病人降温。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使病人和家属清楚灌肠的目的,并能积极配合,学会深呼吸和取 合适的卧位,嘱病人排空膀胱。 3.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橡胶管和玻璃接管,全场120cm,筒内盛灌肠溶液),管(24~26号)。弯盘,血管钳,润滑剂,棉签,卫 生纸,橡胶单及治疗巾,水温计。 (2)常用灌肠溶液:0.1%~0.2%肥皂液,等渗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酌减。溶液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 28~32℃,中暑病人用4℃等渗盐水。 (3)其他:便器及便器巾,输液架,屏风,绒毯。 4.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保持合适的室温,照明充足,遮挡病人。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目的和需配合事项,以取得合作。 (2)安置卧位: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脱裤至膝部。 臀部移至床沿(对不能自控排便者可取仰卧位,臀下放便器), 臀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巾,臀边放弯盘。 (3)润管排气: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前端,连接肛管,排净管内空气,夹管。 (4)插管灌液: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 固定肛管,去钳松管,使溶液缓缓流入,待溶液即将灌完时夹 管。 (5)拔出肛管:用纸巾包住肛管轻轻拔出置弯盘内,擦净肛门。 协助平卧,嘱病人尽量忍耐5~10min后再排便。 能下床的病人协助其入厕排便或提供便器,不能下床的病人, 将便器,手纸,呼叫器放在易取处。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撤 去橡胶单和治疗巾。 (6)整理记录:协助病人穿裤,使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换气。 注意观察粪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灌肠技术

灌肠技术 什么是灌肠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灌肠的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灌肠怎么做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为患者遮挡。 (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3.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灌肠的注意事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灌肠的种类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解除便秘;降温;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稀释并道内清除肠道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一、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况。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灌肠溶液为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液体量为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 (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二、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