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性探讨

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性探讨
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性探讨

初中思品课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98-01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种方法值得提倡。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在每堂课教学之前,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比如说,可以进行图片展示,如“理解他人”一课主要是要教育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懂得尊重他人,能将心比心,体

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案例-文档

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思品与社会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无情的灾害。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知道学生阅读《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和《中公河流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洪灾。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洪灾带上。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珍惜我们现在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会看地图,冰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间一图片、音乐。 生准备:搜集一些重大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1.图片导人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谈感受(多媒体播放图片)。 生:大自然风景真美啊! 生2:这些xx 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和即将学的新知自然灾害形成鲜明的对比,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师:大自然总是这么xx 多姿吗? 生:不是,大自然还有很多的自然灾害。 (引出新知,师板书课题:灾害)

2.出示教学目标(略)(指名读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做到心 中有数。) 3.出示自学要求,自学36~ 39页 (1)大自然有哪些灾害,这些灾害给人类造成哪些后果?(2)阅读《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看看我国有哪些地区位于地震带上,你的家乡离地震带近吗? (3)阅读《中国江河分布图》,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你的家乡在河流带上吗? (出示自学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学、思考、并组织好语言回答)检查自学情况: 师:大自然有哪些灾害? 生: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师板书)师:这些灾害给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生:地震使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道路损毁。 生2:洪水吞噬了许多村庄和市县,毁坏了大片良田和很多工厂。生:台风把大树连根拔起,吹倒房屋和通信设施。生:中国四川汶川地震 69227 人遇难,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3000多人被夺取生命。 (此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事例和数据中,感受灾难的无情,师板书危害生命,财产损失)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自然灾害? 生:汇报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组灾难中的图片,看看你们又有了哪些新感受。 (多媒播放图片,并配乐“孤独”营造悲伤心痛的气氛,感受灾害的无情,从而

初中思品教学随笔-5页word资料

初中思品教学随笔 走进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堂,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意味声长的人生启迪,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无论形式多么新颖,课堂多么活跃,仍然没能摆脱为考试而教学的束缚,课程的育人目的常被功利性目的所取代。如何让思品课堂回到原点,实现课程标准中“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的核心理念,才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施以真挚情感演绎课堂真实 在思品课上,学生们总是言不由衷地表达着正确但并非真实的想法,他们不愿说出真实感受,师生间无法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 教学“男生?女生”这一课时,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小明收到了班上一个女生要求跟他交往的纸条,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处理?(学生讨论)生1: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生2:告诉家长,寻求家长的帮助;生3:自己跟这个女孩子好好谈谈,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生4:置之不理;生5:告诉好朋友,让同学帮忙。…… 师:同学们的做法都不错!老师相信你们的建议会帮助小明走出困惑。课后反思,认为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课。看看孩子们的回答多么公式化,他们回答的是教师想要的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当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时,又有几个孩子告诉老师、父母,寻求我们的帮助呢?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异性充满好奇,有些甚至很期待这样的情感。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无法使学生袒露自己的心声,在课堂上只讲正确的话,不讲真话。当标准答案成为教学常态,德育课堂还有多少价值可言?如果学

生的道德认知得不到情感认同,也难以内化成内在精神力量,更难以自觉地物化为一种道德行为。 “德育无痕”是思品教育的至高境界,要真正让学生敞开心扉,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情景,选用真实材料,以自己的真诚智慧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现情感上的升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以此作为增强学生情感的推动力。 二、把握对话深度演绎课堂魅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重要生活过程,教师不是演员,也不是“教育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员;学生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也不是等待统一切割的“教育产品”,而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精灵。让学生理性思考、自由表达,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追求。 教学“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引导:师:我们说要尊重他人,是否所有的“他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呢?学生反应:沉默!(显然,学生对提问产生疑虑、分歧)接下来,教师安排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诚实地对待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由于存在道德判断上的难度,学生开始认真讨论起来。生1: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尊敬,譬如罪犯、恶人,他们做了坏事,不值得我们尊敬。生2:我赞成他的看法,对于罪犯、恶人我们应该鄙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构成了危害。生3:我觉得对犯人也应该区别对待。有过失犯罪也有故意犯罪,对于过失犯罪者,也许他本身并不想犯罪,值得我们宽恕,而对故意犯罪者则不然。生4:那还要看他的认罪态度如何,认罪态度好的,也值

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哪些word版

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哪些_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举例-精品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举例思想品德课是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使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举出一些例子,架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而,教师所举的事例也不能随心所欲,托口而出,“捡到篮里就是菜”。教师所举的事例要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必须精心选择,巧妙设计,合理安排。 一、所举事例要健康向上,真实准确,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思想品德课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所举事例要力求高雅文明,切忌低级庸俗。要健康向上,催人奋进,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精神。要从正面引导学生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情感得到升华,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知法守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拼搏的精神。如果教师信口开河,不加筛选地举例,这样的事例虽然有可能说明一定问题,但是,同时也把一些低级的、庸俗的、糟粕的东西传递给了学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害而无益的。 举例是为了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理解观点和原理提供佐

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所举事例的时间、地点、情节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客观真实,有根有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特别是使用数据作为例子时,数据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 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胡编乱造,否则无说服力。 有的教师为了能引起学生注意,故意把事实夸大,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在“作假”、“吹牛”。 那种华而不实,活泼有余而真实不够的例子定会使学生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可信度。 二、所举事例要生动新颖,典型恰当,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所举事例如果是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教师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往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唤起学生的思考。有的事例虽然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开创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的新意来,仍不失生动和新颖,仍富有趣味,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本地区的热点新闻等,这些生动新颖的事例定会使学生趣味横生,“食欲大增”。真实、新颖、生动、有趣的事例摆脱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幡然醒悟,激起无穷的思考,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之后,那就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想学,我要学了,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从事了十几年的政治教学,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政治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政治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 1.坚持联想式教学: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2.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 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 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互相尊重作为课堂教学的基准。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堂教学要增强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并从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对每一门学科始终充满一种神秘感,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惰性,抛弃“等”“靠”“畏”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始终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并努力创设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文在阐述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它借助网络平台,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有机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量小,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教学将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教育环境,把深奥或生硬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受到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而网络的虚拟课堂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讨论,原本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三)网络教学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学生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如何,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同时,网络环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过调查交流交通事故的事例给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培 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通过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常识。 3、通过探讨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 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通过探讨分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三、教学准备课件:事故照片、录像、统计数字等、案例背景: 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平面图、路线图并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至教育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新林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时有发生交通事故,这无 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这条公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五、案例描述:

师:今天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非常的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 想看吗? 生:想。 (课件一:播放新林小学门前的场景,公路上车来人往,时有行人违反交通规则……) 师:你们对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这是我们的学校和学校前面的马路。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每天要经过这条马路?(生举手示意) 师:每天在你过马路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会怎样嘱咐你们呢? 生:嘱咐我们要小心。 师:家长为什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嘱咐我们呢? 生:担心我们路上出危险。路上的车太多了。现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太多了。 片段二: 师小结:是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迅速,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交通事故。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本组为内交流,然后选取你们组最为令人震撼的交通事故讲给大家听。小组内交流并选取最打动人心的事例在全班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老师课前也用电话对我市的交通大队做了采访,由此我了解到以下几组数据。 (课件二:展示课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以及死伤中小学生人数,并进行对比。 师:这些是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数据,由此数据你们有何感触呢?

初中思品教学案例

初中思品教学案例 ——《我们向往公平》 监军中学樊宝恒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在本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思品(全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思品(全册)第一课第一个节内容《我们向往公平》,本课时主要相关知识是公平的基本含义,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涉及到心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本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合作的各个领域,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利益与责任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则是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目的和归宿。 从课标要求看,需要学生懂得公平的含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三、案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理智地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2、能力: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能与人进行良好的合

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3、知识: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懂得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 重要性。 2、难点:认识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图片 六、案例教学过程 1、欢迎您的光临。 同学们:《正气歌》中有一句:有一种信任值得珍藏,那是百姓心中的衡量。本堂课,看谁回答最优秀、表现最突出。 2、播放视频《三个和尚》并认真思考: ①为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吃? ②为什么两个和尚还能合作? ③为什么有了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吃了呢? 一个和尚则不存在公平问题;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等到三个和尚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3、出示课题《我们向往公平》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针对网络、电视上自己感

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丰富多彩且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笔者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笔者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

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摘要:不断提高创新人文精神的水平,加大力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渲染之下,不断的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水平,完善了思政课教学的体系。 关键词: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 为了大幅度的去提高高等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高校都对思政课的实践体系进行了改革,就目前的改革阶段来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不小的成就。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随意性过强、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对于以上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地区抓住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突破口。 1创新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教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了广泛的推行,许多学校对思政课进行了新的改革。就目前的改革成果来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仔细的去分析课程的整体教学,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些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过程当中,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学术性比较强,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说教气息非常浓厚,所讲解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在整体的教学方式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过

于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感觉到疲劳,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际上的各种思想进行文化碰撞,多元化的文化在进行融合,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思想文化发展的更加多元和多变。当代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并且年轻人的思维非常的活跃,自我的个性意识非常强,对于现下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也具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当中,言论自由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当代的大学生非常喜欢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想法,这些都和传统枯燥的思政理论课相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教师一直是机械式的传授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如果一直沿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政教师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不断的去提高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此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创新和改革的大潮流。培养学生创新人文精神,在对思政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融入时代的特色,多采取学生的意见,增强教学整体的时效性。 2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及定位 高校思政课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之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们精神,不断的去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践目的。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较为健全的创新思维人格,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这点相应的措施去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1、小学思想品德教案:《上课守纪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学难点: 上课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板书设计:上课守纪律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教科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 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 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 什么问题。 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 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 和教师的感受等等。 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 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得道成仙,长生 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 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

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 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 的原因。 第三步:教师讲解佛教起源传说和故事,并强调佛起源于印度在西汉的末年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与道家学派的区别。 提问:佛教道教的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小结:佛教由于宣传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意志,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 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只能对两种宗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可能作更深入 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调查。第四步:要求学生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地?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人有哪些思想观念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①活动主题:调查道教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②活动目标:学会调查和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活动动准备:笔纸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2)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时光了,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政治课老师变为思品课老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现实的矛盾又让人难以适从。的确,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下方简单谈一下自我的几点熟悉。 首先,三维目标的关系。 此刻思品课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用心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殊是知识目标必须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务必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潜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样考?没法考。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就如学生所念叨的“背多分”。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兴奋了,但往往轻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能够说没有足够时光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爱好。我们就必须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用心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其次,学新课与复习的关系。 相信大家都会做相同的事情,那就是用最短时光讲完新课,然后展开复习、练习、检测。争取期末考过其它乡镇,思品课就是如此,每一单元后面都有走进生活、活动在线等资料。按理就应活动,让同学们实践或是放松一下。但这样能提高成绩吗?最起码短期内不可能,所以很多就放下了。 本学期我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学新课时,尽可能适应新课标要求,强调并注重情景创设、情感目标的实现。运用多种手段应用教学,有时光的话还能组织学生看点视频、电影之类的。我自认为在这一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但进入复习后,就不可能顾及许多了。惟有把知识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考出成绩。而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的成绩。学校就是以此来衡量老师,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呢?因此,我认为,课改与考核脱节,是老师对课改爱好不高的主要原因,因为很多课改的成果是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分数来衡量的。像我们班张××、陈×等同学,品行端正,学习十分刻苦,但一考试,就是班级倒数,思品也不例外,你说这样的学生是好还是坏?简单甚至是唯一的考试方法,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体验成功的权利,“老师,我真的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还是这么差?”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呼声,我都不知该怎样回答他们。说心理话,眼看着不少学生一天天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却无能为力,再好的说教又有什么好处呢?考核制度不变,展示课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表演课,就像昙花一样,漂亮却很难坚持。对课改我们怀着极大的热忱,但大家都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呢?就像我们坐在那里搞什么论坛,心里想着的却是下节课如何复习一样。 第三,时光与效率的关系。 小课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的被动,每周两节课,一个自习。学新课时还能够,可临到考试就明显觉得不够了。又要讲、又要记、又要练;而练了后又没有时光检查再落实。此刻每节课只有40分钟,就更要精打细算,不讲怕学生不明白,讲多了肯定占用学生记的时光。好多时候是当时记住了,可过后又忘了。在我们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几句话就是把握不了。而老师则随着学生的把握状况喜怒哀乐。提高复习效率则是最重要而又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第四,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坚持传统必然行不一样。当前我们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好的。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有职责、有义务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提起成绩很多人咬牙切齿,很多时候我们又斤斤计较成绩,其实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学生潜力的直接体现。像思品课,又能够说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体现。因此,一方面我们高举课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9-04-08T11:55:38.9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作者:李怡珂 [导读]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用新课改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常训练,方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李怡珂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雒容中学 545616 【摘要】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用新课改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常训练,方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01-01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用新课改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方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文章要写好开头,乐章要奏好序曲,好戏要演好序幕,电影要拍好开场,以致先声夺人,激发读者或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那么,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如何一开始就将学生吸引住?我认为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设计 在进行准备时,作为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能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备课。同时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能够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设计,这是备课环节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课堂导入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出示两张照片,一张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人们在碧绿的草地上尽情欢畅。另一张照片是干枯的田地,枯萎的树木,灰色的天空,高大的烟囱……通过照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蓝天白云,地球上没有了生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种导入,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很成功的。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讲讲故事、视频导入、图片展示等等的形式创设情境,有时刚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思想品德课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我们应在课堂学习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给孩子们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这样,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合理分组才能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分组原则。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二)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拔。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这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 三、注重复习和练习反馈 要注重复习以及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关键因素。复习是教学工作的常规环节。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是以老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往往整个复习过程学生疲惫不堪,结果收效甚微。更使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不能学以自用。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平时要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义,狠抓基础,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知识体系的结构,可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要点。避免了学生只孤立地掌握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现象。 总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之外,应设法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一堂的思想品德课更有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 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初一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学案例 古竹初中朱海生 【课题】法不可违 【教学依据】本课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在内容设计上共两目,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意在帮助学生了解 什么是违法,课文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尤其不能违反法律。之后通过三个情景引出违法的含义,填表 区别三种违法含义及区别。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引导学生了解什以是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什么原因, 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 的守法意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 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 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 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二、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三、教学构思: (1)针对初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采用参与活动合作学习,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辩一辩”、“我是司法官”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谁都不能违法 教师引导:播放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的录相(资源设计)。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引导:对,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不可违”,请翻开课本P91。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请看“小勤拾荒”。 学生活动:看书“小勤拾荒”的故事,并回答后面的问题。(略)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因为谁都不能违法,那么什么是违法呢请继续看书“情景一、二、三”。 学生活动:看书“情景一、二、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