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第二课时)

1、将抛物线y =-13

(x -1)x 2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顶点是(5,0),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 =-2x 2

都相同的二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抛物线y =m (x +n)2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是y =-4 (x -4)2

, 则m =______,n =_______.

4、若抛物线y =m (x +1)2过点(1,-4),则m =_______________.

5、求y =2 x 2

一8x +7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6、如图所示的是桥梁的两条钢缆具有相同的抛物线形状.按照图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左面的一条抛物线可以用y=0.0225x 2

+0.9x +10表示,而且左右两条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你能写出右面钢缆的表达式吗?并求出钢缆最低点到桥面距离及两条钢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3),且图像过点(-3,-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8、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 ,O 恰在圆形水面中心,OA=1.25米.由柱子顶端A 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的路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与高OA 距离为1米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米.

(1)如果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不致落到池外?

(2)若水池喷出的抛物线形状如(1)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米,要使水流不致落到池外,此时水流最大高度应达多少米?(精确到0.1米,提示:可建立如下坐标系:以OA 所在的直线为y 轴,过点O 垂直于OA 的直线为x 轴,点O 为原点)

9、如图,在△ABC 中,∠B =90°,AB =12mm,BC =24mm,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B 以2m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C 以4m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Q 分别从A.B 同时出发,那么△PBQ 的面积S 随出发时间t 如何变化?写出函数关系式及t 的取值范围.

10、如图2-4-24,在Rt △ABC 中,∠ACB=90°,AB=10,BC=8,点D 在BC 上运动(不运动至B 、C ),DE ∥

CA ,交AB 于E .设BD=x ,△ADE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求当tan ∠ECA=4时,△ADE 的面积.

Q

P

C

B

A

51单片机实验报告9489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王瑛 学号: 0913140319 班级: B1403 专业:网络工程 层次:本科 2016年9月

目录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第一章)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第二章) 实验题目:基本指令实验(第三章)4 实验题目:定时器/计数器实验(第五章)4 实验题目:中断实验(第六章)4 实验题目:输入接口实验(第八章)4 实验题目:I/O口扩展实验(第九章)4 实验题目:串行通信实验(第十一章)4 实验题目:A/D,D/A转换实验(第十七章)4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了解51单片机的组成和工作方法 掌握项目工程的建立、编辑、编译和下载的过程方法 熟练单片机开发调试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Keil集成开发环境:

STC-ISP: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点亮一个LED小灯 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点亮一个LED小灯 点亮LED小灯的程序: #include //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sbit LED = P0^0; sbit ADDR0 = P1^0; //sbit必须小写,P必须大写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void main() { ENLED = 0; ADDR3 = 1; ADDR2 = 1; ADDR1 = 1; ADDR0 = 0; LED = 0; //点亮小灯 while (1); //程序停止 } 2、程序下载 首先,我们要把硬件连接好,把板子插到我们的电脑上,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所使用的COM 口,如图所示:

51单片机20个实验-代码详细

第一章单片机系统板说明 一、概述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是一种多功能、高配置、高品质的MCS-51单片机教学与开发设备。适用于大学本科单片机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电子设计比赛。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减小了系统面积,同时增加了可靠性,使得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能满足从简单的数字电路实验到复杂的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并能一直延伸到综合电子设计等创新性实验项目。该系统采用集成稳压电源供电,使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又具备完备的保护措施。为适应市场上多种单片机器件的应用,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板+外围扩展板”结构,通过更换不同外围扩展板,可实验不同的单片机功能,适应了各院校不同的教学需求。 二、单片机板简介 本实验系统因为自带了MCS-51单片机系统,因此没有配置其他单片机板,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配置。以单片机板为母板,并且有I/O接口引出,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所有实验。因此构成单片机实验系统。 1、主要技术参数 (1)MSC-51单片机板 板上配有ATMEL公司的STC89C51芯片。 STC89C51资源:32个I/O口;封装DIP40。 STC89C51开发软件:KEIL C51。 2、MSC-51单片机结构 (1)单片机板中央放置一块可插拔的DIP封装的STC89C51芯片。 (2)单片机板左上侧有一个串口,用于下载程序。 (3)单片机板的四周是所有I/O引脚的插孔,旁边标有I/0引脚的脚引。 (4)单片机板与各个模块配合使用时,可形成—个完整的实验系统。 三、母板简介 主要技术参数 (1)实验系统电源 实验系统置了集成稳压电源,使整个电源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功能,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 主板的右上角为电源总开关,当把220V交流电源线插入主板后,打开电源开关,主板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2.4二次函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利润等的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例3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并指出顶点、对称轴、与坐标轴的交点、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 2.各类二次函数顶点位置与a、b、c的关系? (顶点在x轴上、y轴上、原点、经过原点) 3.求二次函数y=-2x2+10x+1的最大(或最小)值? 思考:如何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 y=-2x2+10x+1(3≤x≤4) (2)y=2x2+4x+5 (3)y= 1 100-5x2 (4) y=x2+1 x2 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例题讲解 例题2:B船位于A船正东26km处,现在A、B两船同时出发,A船发每小时12km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船发每小时5km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何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分析:设经过t时后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A’B’=AB'2+AA'2=(26-5t)2+(12t)2 =169t2-260t+676 。因此只要求出被开方式169t2-260t+676的最小值,就可以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s的最小值。 解:设经过t时后,A,B 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 S=A’B’=AB'2+AA'2=(26-5t)2+(12t)2 =169t2-260t+676 = 169(t-10 13) 2+576 (t>0) 当t=10 13时,被开方式169(t-10 13) 2+576有最小值576。 所以当t=10 13时,S最小值=576 =24(km) 答:经过10 13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24km 例3某饮料经营部每天的固定成本为200元,某销售的饮料每瓶进价为5元。

51单片机实验课题集

51单片机实验课题设计要求 1.1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学习和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对51单片机硬件系统进行了解和研究,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51单片机开发技术,培养学生面对实际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设计根据实验大纲提供的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课题,并通过课题资料收集、原理分析、理论计算、实际编程、系统调试、测试和故障排除,解决在实际设计中的问题,使设计系统能正常工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超出题目要求任意发挥设计。 (1)基本要求: 根据课题要求,研究51单片机实验(如AT89S51_V1.4等)开发板或其它实验开发板的功能和实验样例,学习和掌握keil集成开发环境或Medwin集成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仔细研究课题功能,重新设计实验所需要的电气原理图,编写相对应的应用程序,实现其功能,学生课题实验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准衡量: 1.只会使用标准测试程序和资源实现课题部分功能; 2.使用标准测试程序及其他资源实现部分功能; 3.通过修改标准程序实验全部课题基本要求者; 4.完全自主编程实现全部课题基本要求者; 5.软硬件技术应用自如,超越课题要求者。 (2)发挥要求: 在完成本人选题的基本要求前题下,完成发挥部分要求,并具有新内容的自主 发挥和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 (3)分类标准: 1.完成了实验(1)的全部要求,并熟练运用开发工具。 2.在完成实验(2)的部分要求,并具有创新内容。 1.2分组和实验注意事项 本实验提供的实验课题根据教学要求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实验工作要细心认真、防止意外,有问题及时向指导老师反映,同学间可以通过研讨、互相学习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每组同学实验过程包括: (1)听课,了解实验方法 (2)调研和了解课题,进行课题的方案选择 (3)学习开发工具,包括实验板,编程软件,仿真软件等 (4)学习汇编语言以及C语言在51编程上的使用 (5)学习系统测试、调试和故障排除,功能实现 (6)自主实验,包括课题实现和相关资料整理提交 1.3报告要求 (3)基本要求:写明实验内容和方法,画出所用部分资源的原理图等。 (4)提高要求:说明选题依据,资源的选择和该资源在设计中的功能说明,原理图设计,程序结构框图和说明,操作使用说明。 (5)发挥部分:提出设计思想,设计原理图,提供源程序,说明创新点。提供程序

九年级数学: 22.1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22.1 二次函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形如y = ax 2 的二次函数图象,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通过观察图象,能说出二次函数y = ax 2 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3.在类比探究二次函数y = ax 2 的图象和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观察图象,得出二次函数y = ax 2 的图 象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抛物线的图像特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新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二、学习新知 1、例1、画二次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有学生自己完成)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找一名学生板演画图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2、归纳: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 顶点.顶点坐标(0,0) 3、运用新知 (1).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课件出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在对称 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当X>O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 当X=______时,函数值y=ax2 (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点亮流水灯 实验现象 Led灯交替亮,间隔大约10ms。实验代码 #include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void main() { while(1) { P0 = 0x00; Delay10ms(50); P0 = 0xff; Delay10ms(50); } }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 unsigned char a, b; for (;c>0;c--) { for (b=38;b>0;b--) { for (a=130;a>0;a--); } } } 实验原理 While(1)表示一直循环。 循环体首先将P0的所有位都置于零,然后延时约50*10=500ms,接着P0位全置于1,于是LED全亮了。接着循环,直至关掉电源。延迟函数是通过多个for循环实现的。 实验2 流水灯(不运用库函数) 实验现象 起初led只有最右面的那一个不亮,半秒之后从右数第二个led

也不亮了,直到最后一个也熄灭,然后led除最后一个都亮,接着上述过程 #include #include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main() { unsigned char LED; LED = 0xfe; while (1) { P0 = LED; Delay10ms(50); LED = LED << 1; if (P0 == 0x00) { LED = 0xfe; } } }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 教案.doc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2.4二次函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例2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值问题。出示上节课的引例的动态图形(在周长为8米的矩形中)(多媒体动态显示)设问:(1)对角线(l)与边长(x)有什何关系?(2)对角线(l)是否也有最值?如果有怎样求? l与x 并不是二次函数关系,而被开方数却可看成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引导学生回忆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被开方数越大(小)则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小)。指出:当被开方数取最小值时,对角线也为最小值。二、例题讲解例题2:b船位于a船正东26km处,现在a、b两

船同时出发,a船发每小时km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船发每小时5km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何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多媒体动态演示,提出思考问题:(1)两船的距离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2)经过t小时后,两船的行程是多少?两船的距离如何用t来表示?设经过t小时后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a’b’=ab’2+aa’2 =(26-5t)2+(t)2 =169t2-260t+676 。(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刚才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只要求出被开方式169t2-260t+676的最小值,就可以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s的最小值。解:设经过t时后,a,b 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 s=a’b’=ab’2+aa’2 =(26-5t)2+(t)2 =169t2-260t+676 = 169(t-1013 )2+576 (t>0)当t=1013 时,被开方式169(t-1013 )2+576有最小值576。所以当t=1013 时,s最小值=576 =24(km)答:经过1013 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24km 练习: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2,求斜边的最小值。三、课堂小结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2.4二次函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

51单片机20个实验-代码详细

51单片机20个实验-代码详细

第一章单片机系统板说明 一、概述 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是一种多功能、高配置、高品质的MCS-51单片机教学与开发设备。适用于大学本科单片机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电子设计比赛。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减小了系统面积,同时增加了可靠性,使得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能满足从简单的数字电路实验到复杂的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并能一直延伸到综合电子设计等创新性实验项目。该系统采用集成稳压电源供电,使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又具备完备的保护措施。为适应市场上多种单片机器件的应用,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板+外围扩展板”结构,通过更换不同外围扩展板,可实验不同的单片机功能,适应了各院校不同的教学需求。 二、单片机板简介 本实验系统因为自带了MCS-51单片机系统,因此没有配置其他单片机板,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配置。以单片机板为母板,并且有I/O 接口引出,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所有实验。因此构

成单片机实验系统。 1、主要技术参数 (1)MSC-51单片机板 板上配有ATMEL公司的STC89C51芯片。 STC89C51资源:32个I/O口;封装DIP40。 STC89C51开发软件:KEIL C51。 2、MSC-51单片机结构 (1)单片机板中央放置一块可插拔的DIP封装的STC89C51芯片。 (2)单片机板左上侧有一个串口,用于下载程序。 (3)单片机板的四周是所有I/O引脚的插孔,旁边标有I/0引脚的脚引。 (4)单片机板与各个模块配合使用时,可形成—个完整的实验系统。 三、母板简介 主要技术参数 (1)实验系统电源 实验系统内置了集成稳压电源,使整个电源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功能,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内容: 将8031内部RAM 40H—4FH单元置初值A0H—AFH,然后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 50H—5FH单元。将程序经模拟调试通过后,运行程序,检查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内容。 源程序清单: ORG 0000H RESET:AJMP MAIN ORG 003FH MAIN:MOV R0,#40H MOV R2,#10H MOV A,#0A0H A1:MOV @R0,A INC R0 INC A DJNZ R2, A1 MOV R1,#40H MOV R0, #50H MOV R2, #10H A3: MOV A, @R1 MOV @R0, A INC R0 INC R1 DJNZ R2, A3 LJMP 0000H 思考题: 1. 按照实验内容补全程序。 2. CPU 对8031内部RAM存储器有哪些寻址方式? 直接寻址,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3. 执行程序后下列各单元的内容是什么? 内部RAM 40H~4FH ___0A0H~0AFH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部RAM 50H~5FH___0A0H~0AF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实验内容: 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加数首地址由R0 指出,被加数和结果的存储单元首地址由R1指出,字节数由R2 指出。将程序经模拟调试通过后,运行程序,检查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内容。源程序清单:ORG 0000H RESET: A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 #60H MOV R0, #31H MOV @R0, #22H DEC R0 MOV @R0, #33H MOV R1, #21H MOV @R1, #44H DEC R1 MOV @R1, #55H MOV R2, #02H ACALL DACN HERE: AJMP HERE DACN: CLR C DAL: MOV A, @R0 ADDC A, @R1 DA A MOV @R1, A INC R0 INC R1 DJNZ R2,DAL CLR A MOV ACC.0 , C RET 思考题: 1. 按照实验内容补全程序。 2. 加数单元、被加数单元和结果单元的地址和内容为? 3130H,2120H,6688H 3. 如何检查双字节相加的最高位溢出? 看psw.3 的溢出标志位ov=1 则溢出 4. 改变加数和被加数,测试程序的执行结果。 实验三数据排序实验

51系列单片机实验系统指导书

51系列单片机实验系统指导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下载式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1.1 软件安装与启动 1.1.1 1.1.2 文件操作 1.1.3 建立工程项目(汇编) 1.1.4 调试程序 第2章软件实验 2.1 数据传送实验 2.2 清0实验 2.3 数据转换实验 2.4 拆字、拼字实验 2.5 散转程序实验 2.6 时钟实验 2.7 计数器实验 2.8 无符号十进制数加法实验 2.9 数据排序实验 2.10 单字节BCD码除法实验 2.11 查找相同个数实验 第3章硬件实验 3.1 P1口彩灯控制实验 3.2 数码管显示实验 3.3 顺序控制实验 3.4 8031和8155接口扩展与数码管显示实验 3.5 键盘、数码管显示综合实验 3.6 A/D转换实验 3.7 D/A转换实验 3.8 A/D与D/A转换综合实验 第4章89C51系列实验 4.1 顺序控制实验 4.2 数码管显示实验 4.3 键盘、数码管显示综合实验

4.4 A/D转换实验 4.5 D/A转换实验 前言 目前,51系列单片机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各大专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均开设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方面的课程,这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软硬件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好、学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适应这一学习上的要求,国外厂家开发了多种实验、开发系统,但普遍存在集成度高,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作者集多年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产品开发的经验,完全摒弃了以前各种实验设备的那种思维模式,重新开发出一种实验、开发系统,专从产品开发角度出发,安排各种硬件实验,并且做到每一个实验就是一个小产品,每个实验就是一个产品开发的过程,从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始,逐步扩展功能,从单一功能到功能多样,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系统给人一种完整的学习思路,让学习者概念清晰、直观明了、易学易懂,特别是加强了硬件故障排除方法的指导,解决了学习者中普遍对硬件故障排除难的问题;其次是加强了软件调试的指导,提供了一些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帮助初学者很快入门,帮助熟练者更加深化。 本实验系统采用模块式设计,为各学校单片机的课程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硬件设备,该模块可反复使用、任意组合、方便经济,解决了各单位研究与实验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在开发产品中更加适用,一个产品谈妥后厂家往往要求几天之拿出产品样机,你可用此系统很快拼装成一个产品样机,供编程人员仿真,同时进行印制板设计。若出现问题,硬件可及时修改、添加,一切开发成功后,再作印制板,一次成功,减少经费损失,缩短了开发周期,为产品开发提供了方便。 本实验指导书分四章:第1章,下载式实验系统的使用;第2章,软件实验;第3章,硬件实验;第4章,89C51单片机实验,特别第4章完全讲解的是一个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力求使学习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51单片机PWM实验

假如说,第一个灯肯定比第二个灯亮的话,可以直接把8个LED灯的限流电阻弄成不同阻值的。就像楼上说的那样。 但如果想随便变换不同的灯都能有不同的亮度话,硬件电路可以不变,限流电阻都一样。可以在程序里这样写: 首先,例如你要最亮的灯先点亮,隔几十微秒后点亮第二个灯,再相隔同样时间点亮第三个灯……依次类推间隔一定时间点亮八个灯。但间隔时间不要太大,超过十几毫秒就不行了。 然后再间隔相同的时间一次性把灯全关了,再间隔几十微秒回到上面的状态依次点亮灯。……一直这样循环。 这样的话因为人的视力有一定的滞回效果,只要间隔时间不大,你就能看到八个灯不是闪的,而是同时亮,但亮度又不一样。这是单片机设计中,PWM控制的思路。 LED PWM调光C程序 #include<>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 sbit LED1 = P2^0; sbit LED = P2^1; //定义LED灯,通过LED显示调光效果 sbit LED2 = P2^2; unsigned char CYCLE; //定义周期该数字X基准定时时间如果是10 则周期是10 x unsigned char PWM_ON ;//定义高电平时间 /******************************************************************/ /* 延时函数&nbs/******************************************************************/ void delay(unsigned int cnt) { while(--cnt); } /******************************************************************/ /* 主函数*/ /******************************************************************/

51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51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

目录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实验 (4) 实验二现实人体视觉暂留特性测试实验 (7) 实验三实施时钟制作实验 (9) 实验四简易电子琴制作实验 (10) 实验五EEPROM应用—数字密码锁 (13) 实验六综合实验:教学板自检程序设计 (15) 实验七数据采集—火灾报警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17) 附录一实验教学板 (17) 附录二实验用软件使用说明 (18)

实验须知 一、预习要求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 2.实验前应做好预习报告,在报告中,要求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原理图、程序流程图,编写好程序,并对程序加以注释,还要拟订好实验步骤。 二、实验要求 1.按实验中心安排的时间到指定实验室上实验课,不要迟到、缺席。有特殊原因不能在原安排时间来实验时,须提前一天通知实验中心负责教师。 2.认真完成每次实验的各项任务,实验结果要请指导教师检查。教师对实验内容提问,并对完成者进行记录。 3.爱护设备,保持清洁,不得在实验室内大声喧哗,不要将食物带入实验室,不擅自更换设备。 4.在实验箱(板)通电状态下,不要用手随意触摸电路板上除按键和开关以外的芯片等其它元器件。,严禁带电操作,即所有接线、改线和拆线操作均应在不带电的状态下进行。 5.实验中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向指导教师报告,检查原因,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6.实验完毕,请整理好实验设备后再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必须使用实验报告专用纸,书写要工整、清楚,并在下一次实验时交给指导教师。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实验人姓名、学号、班级、同组人姓名。 2.实验目的、任务(内容)。 3.各任务程序流程图、自编程序清单,对程序须给出适量注释(例如:变量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课时教案

第2课时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体会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有关拱桥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问题 为满足市场需求,某超市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前夕,购进一种品牌粽子,每盒进价是40元.超市规定每盒售价不得少于45元.根据以往销售经验发现;当售价定为每盒45元时,每天可以卖出700盒,每盒售价每提高1元,每天要少卖出20盒. (1)试求出每天的销售量y (盒)与每盒售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每盒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天销售的利润P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为稳定物价,有关管理部门限定:这种粽子的每盒售价不得高于58元.如果超市想要每天获得不低于6000元的利润,那么超市每天至少销售粽子多少盒? 答案 解:(1)由题意,得()7002045201600y x x =--=-+. (2)P =()()()2 2402016002024006400020608000x x x x x --+=-+-=--+,∵x ≥45,a =-20<0,∴当x =60时,P 最大值=8000元,即当每盒售价定为60元时,每天销售的利润P (元)最大,最大利润是8000元. (3)由题意,得()2206080006000x --+=.解得150x =,270x =. ∵抛物线()220608000P x =--+的开口向下,∴当50≤x ≤70时,每天销售粽子的利润不低于6000元.又x ≤58,∴50≤x ≤58.∵在201600y x =-+中,20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58时,y 最小值=-20×58+1600=440,即超市每天至少销售粽子440盒. 二、探索新知 探究 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桥离水面2m 时,水面宽4m ,水面下降1m ,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提问 (1)石拱桥桥拱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抛物线吗? (2)将本体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需要求出二次函数解析 式,根据题中条件,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前提是什么? (3)题中“水面下降1m 的含义是什么?”水面下降的同 时水面宽度有什么变化?如何求宽度增加多少? 解决问题: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坐标系.设这条抛

51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51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51单片机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任务:制作并调试51单片机学习板 2.要求: (1)了解并能识别学习板上的各种元器件,会读元器件标示; (2)会看电路原理图; (3)制作51单片机学习板; (4)学会使用Keil C软件下载调试程序; 用调试程序将51单片机学习板调试成功。 二、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1.总原理图 2.元件清单 三、模块电路分析 1. 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分为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 振荡电路选用12MHz 高精度晶振, 振荡电容选用22p和30p 独石电容;

图 1 图 2 复位电路使用RC 电路,使用普通的电解电容与金属膜电阻即可; 图 3 当单片机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会使电容两边的电位相同,此时RST 为高电平,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电源负极通过电阻对电容放电,放完电时RST 为低电平。正常工作为低电平,高电平复位。 2. 显示模块: 分析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 图 4 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分析: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常简写为

LED。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图中一共有五个发光二极管 其中一个为电源指示灯,当学习板通电时会发光以指示状态。其余四个为功能状态指示灯,实际作用与学习板有关 分析数码管显示电路 图 5 数码管显示电路分析: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图中所用为八段数码管(比七段管多了一个小数点显示位),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数码管主要用来显示经电路板处理后的程序的运行结果。图中使用了八个八段数码管,可以显示八个0-15的数字。使用数码管可以直观的得到程序运行所显示的结果.也可以显示预置在学习板上的程序,主要通过16个开关来控制。 四、硬件调试 1、是否短路 用万用表检查P2两端是短路。电阻为0,则短路,电阻为一适值,电路正常。 2、焊接顺序 焊接的顺序很重要,按功能划分的器件进行焊接,顺序是功能部件的焊接--调试--另一功能部件的焊接,这样容易找到问题的所在。 3、器件功能 1)检查原理图连接是否正确 2)检查原理图与PCB图是否一致 3)检查原理图与器件的DA TASHEET上引脚是否一致 4)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虚焊,引脚短路现象 5)查询器件的DA TASHEET,分析一下时序是否一致,同时分析一下命令字是否正确 6)通过示波器对芯片各个引脚进行检查,检查地址线是否有信号的 7)飞线。用别的的口线进行控制,看看能不能对其进行正常操作,多试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课时

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学习目标: 会画出k ax y +=2这类函数的图象,通过比较,了解这类函数的性质. 学习重难点: 了解形如k ax y +=2这类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函数性质. 学习过程: 同学们还记得一次函数x y 2=与12+=x y 的图象的关系吗? ,你能由此推测二次函数2x y =与12+=x y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那么2x y =与22-=x y 的图象之间又有何关系? . [实践与探索]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2x y =与222+=x y 的图象. 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6.2.3所示. 回顾与反思 当自变量x 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探索 观察这两个函数,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有那些是相同的?又有哪些不

同?你能由此说出函数22x y =与222-=x y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例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12+-=x y 与12--=x y 的图象,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12+-=x y 得到抛物线12--=x y . 描点、连线,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7.2.4所示. 可以看出,抛物线12--=x y 是由抛物线12+-=x y 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 回顾与反思 抛物线12 +-=x y 和抛物线12 --=x y 分别是由抛物线2 x y -=向上、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探索 如果要得到抛物线42+-=x y ,应将抛物线12 --=x y 作怎样的平移? 例3.一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2 2 1x y =相同,顶点纵坐标是-2,且抛物线经过点 (1,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 由题意可得,所求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 轴,顶点坐标为(0,-2), 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可看作)0(22 >-=a ax y , 又抛物线经过点(1,1), 所以,2112 -?=a , 解得3=a . 故所求函数关系式为232 -=x y . 回顾与反思 k ax y +=2 (a 、k 是常数,a ≠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归

二次函数第二课时.doc

二次函数+c的性质 开口方向: ①函数y = ax2-^c图像< 对称轴: 顶点坐标: ②增减性:③最值: (3” = —3 兀2+1 (4)y = 3”+l 在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然后从上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函数图像的性质。 2、二次函数y = a(x-h)2的性质 开口方向: ①函数y = a(x-h)2图像 < 对称轴: 顶点坐标: ②增减性:③最值: (5)y = -3(x-2)2(6)y = 3(x+2)2 在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然后从上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函数图像的性质。 3、二次函数y = a(x-h)2+k的顶点坐标为(从),函数尸做2的顶点坐标为(0,0),可以看 成是由y = 向右平移力〉0个单位,向上平移£〉0个单位。 (7)y = -3(x-2)2+l (8)y = 3(x-2)2+l 在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然后从上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函数图像的性质。 例1、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函数y = x2-\的图象是一条,顶点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兀轴的交点 为_____________ 与y轴的交点为: ____________ ,图象有最点。

2?二次函数y = -(x-2)2+l开口向___________ ,顶点坐标为: ____________ ,与x轴的交点 为_________________ 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____ ,对称轴为:__________ o 3?二次函数y = _(x + 2)2-4顶点坐标为:______ ,对称轴为:__________ ,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____ ,与兀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_____ O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函数尸(兀-2尸-3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x轴的交点 为 _______________ ,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____ o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函数尸_3(兀+2尸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兀轴的交点 为 _______________ ,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_____ o 6?二次函数y = -3〒_4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 ,对称轴为:,与x轴的交点 为 _______________ , 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______ o 4、二次函数y = ax2+bx^c的性质 思考: 1 ) 是否任何的一个二次函数 y = a^2 +/2X + C都能化成y = °(兀-加『+力的形式?如果能,怎么化? 特别的,当b = 0时,二次函数

51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80C51存储器数据传输实验: 1、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交叉开发环境,结合简单的应用实例,完成工程的建立、应用程序的编写,并进行编译、调试,观察相关寄存器及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 2)熟悉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Keil C51,掌握80C51单片机内部数据存储器、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特点和应用。 2、实验内容: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p87),从12、14、15、16中任选2题进行实验验证 要求:回答题目中问题,并列写出程序执行完后所涉及的各寄存器的值。 实验二、80C51汇编语言编程实验: 1、实验目的: 1)熟悉80C51单片微机汇编语言设计及编程技巧。 2)掌握逻辑运算程序的设计方法。 3)掌握多字节无符号十进制数加、减法程序的设计。 2、实验内容: 1)逻辑运算 设:A=63H ,B=82H ,C=C5H ,D=36H ,根据下列逻辑运算式,编写程序计算运算结果。 Y =A?B ?C ????????????????D +A ???????? 2)十进制加、减运算 286729 + 652430 -752196 = ? 在8051片内数据存储器的20H~22H 中放入3字节被加数(低位在先)、23H~25H 放入加数(低位在先)、26~28H 放入减数,结果存入29H~2BH 单元(低位在先)。 附:实验二参考例程 1)逻辑运算: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80H MAIN: M OV A, #63H ;将A 值给累加器A MOV R0, #36H ;将D 值给R0 ORL A, R0 ;将A 与D 逻辑或,即A+D 存入累加器A CPL A ;求A +D ???????? MOV R1, A ;将A +D ????????存入R1 MOV A, #82H ;将B 值给累加器A MOV R0, #0C5H ;将C 值给R0 ANL A, R0 ;B 与C 逻辑与,结果存入累加器A CPL A ;求反,即B ?C ?????? MOV R0, #63H ;将A 值存入RO XRL A, R0 ;A?B ?C ??????,存入累加器A CPL A ;A?B ?C ??????????????? ANL A, R1 ;A?B ?C ????????????????D +A ???????? END

51单片机实验-实验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Pl口的使用方法。 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进一步熟悉星研Star16L仿真器系统的操作,和EL-Ⅱ型通用接口板实验电路结构,学习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实现单片机的虚拟仿真。掌握虚拟仿真与实际系统仿真的有机衔接。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PC机、星研Star16L仿真器系统+仿真头PODPH51(DIP)、EL-Ⅱ型通用接口板实验电路,PROTEUS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P1口做输出口,经过74LS04反相器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选作)P1口既做输入又做输出,在P1.0~P1.3口接四个平推开关,通过开关的不同位置向P1.0~P1.3输入不同的状态,然后利用输入指令读取所设开关状态,为验证输入结果的正确与否,将它们输出到P1.4~P1.7,经过74LS04反相器驱动发光二极管。四、实验结果 1)循环点亮八只发光二极管。取P1.0口接出第一个二极管,以此类推,第八个接P1.7口。Proteus 仿真图 ①循环左移,即从第一个二极管开始点亮到第八个二极管 实验程序:

ORG 0000H START:MOV R2,#8 MOV A,#01H ;先让第一个发光二极管点亮 LOOP: MOV P1,A ;从P1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 LCALL DELAY RL A ;循环左移(从第一个发光二极管开始一直往下一个二极管)DJNZ R2,LOOP ;判断移动是否超过8位,未超过则继续循环 LJMP START ;循环发光 DELAY:MOV R5,#5 ;延时0.5秒子程序 DEL1: MOV R6,#200 DEL2: MOV R7,#126 DEL3: DJNZ R7,DEL3 DJNZ R6,DEL2 DJNZ R5,DEL1 RET END 仿真结果:发光二极管从D1开始发光,依次往下到D8,然后循环这一过程。 实验结果:发光二极管从第一个开始发光,依次往左到第八个,然后循环这一过程。 ②循环右移,即从第八个二极管开始放光,依次到第一个。 实验程序: ORG 0000H START:MOV R2,#8 MOV A,#80H ;先让第八个发光二极管点亮 LOOP: MOV P1,A ;从P1口输出到发光二极管 LCALL DELAY RR A ;循环右移(从第八个发光二极管开始一直往前一个二极管) DJNZ R2,LOOP ;判断移动是否超过8位,未超过则继续循环 LJMP START ;循环发光 DELAY:MOV R5,#5 ;延时0.5秒子程序 DEL1: MOV R6,#200 DEL2: MOV R7,#126 DEL3: DJNZ R7,DEL3 DJNZ R6,DEL2 DJNZ R5,DEL1 RET END 仿真结果:发光二极管从D8开始发光,依次往上到D1,然后循环这一过程。 实验结果:发光二极管从第八个开始发光,依次往右到第一个,然后循环这一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