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含答案)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含答案)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含答案)

专题四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 A.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英国成为首个工业国家

D.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2.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这是因为( )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D.《马关条约》的签订

3.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A.数字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智能时代

4.2019年5月,华为副总裁鲁勇在《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的高端对话中称:“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原子能技术B.生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D.空间技术

5.弗里德曼认为:20世纪90年代Windows视窗的开启、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局势D.第三次科技革命

6.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 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7. 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A.瓦特

B.本茨

C.斯蒂芬森

D.莱特兄弟

8.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表明人类开始进入()

19世纪70年代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人19世纪80年代

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9.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机器轰鸣,火车奔驰

B.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C.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D.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10.下表反映了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要的时间,这最能说明()

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科研领域不断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D.科技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11.1492年10月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新大陆”指的是今天()

A.非洲的好望角

B.亚洲的印度

C.亚洲的菲律宾

D.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二、简答题

1. 你从三次科技革命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2.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措施。

3. (2019衡阳·改编)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在撰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调查、实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教,并亲自实践。该书共18卷,附有插图123幅,是保存我国科技史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书中记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锌技术,引起了欧美化学家的注意。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认为中外差距主要在军事装备上,从长远的国防意义上考虑,必须取得外国的船炮。租借不如购买,购买不如自造,于是积极倡导引进西方造船制炮的机器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部门,出现了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因此这些老工业基地如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美国的俄亥俄州被形象地统称为“铁锈地带”。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详尽记述了古代农业、手工业哪些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引进的机器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中“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铁锈地带”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

4. (2019菏泽·改编)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以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描绘18世纪英国一个煤矿坑口的绘画(局部)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说明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变革?指出英国基本完成这一重大变革的时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什么?(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5.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荷兰]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材料二1900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材料三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找出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斯蒂芬森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1814年斯蒂芬森(煤矿工人) 英国蒸汽机车

——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部分)

时间

科学发现

及发明者

国别科学发现及发明成果

1831年

法拉第

(物理学家) 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

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

1866年

西门子

(工程师) 德国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

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

初期

爱迪生

(发明家)

美国

碳丝灯泡,留声机、油印

机等,取得1 000多项发明

专利

1885年本茨(工程师) 德国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

车,并取得发明专利1903年

莱特兄弟(自

行车修理工)

美国设计制造“飞行者号”飞机——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里发生了重大飞跃,史称“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1969年,美国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相互连接、对话。互联网创造了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据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哪一类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技领域发生的重大飞跃。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1~6:AABCDD :7~11:ABBCD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国之本。

(2)发展科技要趋利避害,保证其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3)每次科技革命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1)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2)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3)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3.(1)《天工开物》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成就,而且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当时工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操作技术等实际情况,以及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矿物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应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3)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重工业化时

期从繁荣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和帮助;如过度沉迷于网络,其虚拟性、快速传播性、不健康性等特性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危害。(言之有理即可)

4.(1)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或:早期殖民掠夺)

(2)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

(3)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发展。

(4)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5)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5.参考答案:(1)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蒸汽时代。发明了蒸汽机车。

(2)电力。电气时代。爱迪生。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6(1)答:人物(身份):主要是工人(工匠);国家:英国。

(2)答:变化:科学与技术结合;美国、德国发展迅速;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答:重大飞跃: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4)答:认识:技术进步离不开“工匠精神”;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历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2009年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 1、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2、为保卫祖国的边疆不受侵犯,亲自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俄军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 B. 雍正 C.康熙 D.乾隆 3、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黑龙江将军 4、在清朝前期,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①达赖②伊犁将军③班禅④驻藏大臣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毒品鸦片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告诉我们要 ①与贩毒活动斗争②远离毒品③抵制毒品的诱惑④开展禁毒教育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7、《马关条约》中,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9、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员 D.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下列体现这一传统的史实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浪潮 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其实只进行过三次大的由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浪潮。 第一次是以冶金技术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了冶炼金属,能制造金属的农具,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转变,社会从此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伴随这冶炼技术的诞生,在军事上有了金属兵器,人类的战争史也由此进入了冷兵器时代。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千年。 第二次是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制造能产生动力的机器,人工小作坊变成了由动力机器为主的工厂化生产,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蒸汽机的诞生和不断的改进提升,人类学会了制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愚蠢的人类每当有新技术出现总是不忘记运用到军事上,于是新的战争兵器也随之出现,坦克、军舰、作战飞机,人类的战争史也随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这种变革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第三次是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才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快捷方便。无论是你的出行、通信、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社会变化会更加明显。表现在军事领域也出现了信息战、网络战、卫星制导、精确打击。战争的模式悄然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战争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当今就是生活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变革浪潮之中,这种浪潮的冲击才刚刚开始,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人必备的工具,离开计算机就不能做成事的时代就会到来。朋友,认清形势学好计算机吧,这是你参加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即将证明这一点。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时代仍长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

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年,各种各样纪念活动已经登场或准备登场。对于这一百年前所发生的革命,我们站在当下立场上应该汲取怎样的经验、教训或启迪呢? 辛亥革命的目标,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来说,毫无疑问是要模仿美利坚合众国的政治架构重建中国政治体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从孙中山开始闹革命起,模仿的却是法国大革命,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所以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不惧牺牲,一次次失败,依然一次次继续,用武装暴动为中国历史发展营造了一个巨大动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强调清廷在最后十几年确实有过一些政治改革和政治进步的话,这个改良和进步的动力,不再是列强的压力,而是中国社会内部的压力。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提供的脚本进行的,但是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起用先前被废弃的汉人高官袁世凯取代满洲贵族出身的陆军大臣荫昌,全权负责处理武昌起义的善后之后,南北对峙迅速由孙中山所说的满汉冲突转变为汉人之间的对决,孙中山十多年一直倡导的民族革命立马失去合法性、正当性。 更为蹊跷的是,南北对决的双方基本上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无太大关系,南北主力阵容其实都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几年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新军。南方的主力是张之洞的湖北新

军,北方的主体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他们虽然分属两个系统,但毕竟都是汉人,都同样接受了近代东西洋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那时朝廷从来没有想到过军队中立化,而总是鼓励新式军人关心政治,于是这批近代军人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成为左右大局的主要力量。 南北僵持了两个月之久,南方的条件非常简单,先是要求朝廷尽快答应立宪派多年来的要求,这也是朝廷预备立宪规划中已有的项目:提前立宪,立即召集正式国会。这个要求只是将规划中的项目予以提前。然而,朝廷对于这样的要求吞吞吐吐,于是弄得全国不耐烦,十四省相继起义,宣布独立,号称光复。从此,君主立宪也就成了过去,南方革命党人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了要价,要求朝廷承认民主共和,否则就诉诸武力,准备北伐,直捣龙亭。 革命党人要北伐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问题是如果清廷一直僵持,一直不答应南方的要求,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一场混乱,或者如法国大革命那样一场持续数年的政治复仇血腥屠杀,也未必不会出现,于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面临着一场空前的考验。 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中国,外国资本经过甲午战后持续进入,已经在中国经济构成中占据相当份额,持续的政治动荡不仅不合乎中国人的利益,也不合乎列强的要求,国际国内都希望南北中国人能够各让一步,达成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中国新生” 指的是 A .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 B .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 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 件是 A .开国大典 C .三大改造 B .土地改革 D .香港回归 4.协议规定,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 会和军区司令部……此协议是 A .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 》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6.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 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 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 .北伐战争 C .解放战争 B .抗日战争 D .抗美援朝 7.“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60 多年前, 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8.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9.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十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1道,考查频率79%。【真题例证】 1.(2019全国I卷,35)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项;抒发了浪漫情怀是浪漫主义,排除A项;遵循了写实原则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项;突出了理性思维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C项。 2.(2019全国III卷,33)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C 【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 项。 3.(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分专题)汇编:辛亥革命(附答案)

辛亥革命 【2015 厦门】12.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 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A .1912年 B .1924年 C .1925年 D .1927年 【2015 贵州安顺】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 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7.【2015福州】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B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8.【2015龙岩】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A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新中国成立 10.【2015泉州】图3是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 书。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D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015佛山】7.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 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C 】 A .中国同盟会 B .武昌起义 C .中华民国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8.【2015恩施】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8.【2015怀化】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C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7.【2015南京】右侧宣言指导的是【C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2015玉林】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B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13.【2015鄂州】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B 】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8材料分析题专题提分训练

专题(八)材料分析题 专题提分训练 ·题型特点 河北中考非选择题历史部分第一题多以第26题出现,2018年和2019年均为材料分析题(9分),其中2018年侧重考查“世界史”内容,2019年侧重考查“中国史”内容。试题的基本特点是:三段材料、三个设问(分值分配一般为2,4,3),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多为原因、经过、历史人物的贡献、成就等)的能力;第(3)问多设问“影响”“意义”,属于对题干材料“共性”内容的考查。 ·方法解读 本题型为典型的材料分析题,解答时注意:首先要审清设问,准确把握具体的考查对象,即“考什么”,河北中考在这方面多侧重对“原因”“经过”的考查;其次注意相关提示词,如“据材料一”“综合材料”,这就提示答题的范围在所出示的材料中;然后就要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对材料每一句”的合理解读——分析同设问的关系;最后组织答案,做到详略得当、史实准确、论据合理等。 ·针对演练 1.[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了轨道的国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总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是属于哪一党派。却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 材料二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而工商界及学界的人在专制政体下做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学界人士偏于文字方面,古书愈读得多,思想就愈腐旧。 材料三中山先生把建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但是时人不信他,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思想。中山先生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做他的后盾,至于革命军更谈不到。当时军队的政治认识仅限于排满一点,此外都是些封建思想和习惯,只够做反动者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引起内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民国初期国家混乱的原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改编题)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因此,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新产品竞争。上述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 A.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 B.鸦片战争的影响 C.“三角贸易”的影响 D.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 2.(2018?海南中考)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 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史蒂芬孙 D.瓦特 3.(2018?苏州中考)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4.(2019?原创题)2018年7月12日,C919大型客机102

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46分的飞行,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为国产C919飞机(如图)提供动力的重大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C.内燃机 D.发电机5.(2018?呼和浩特中考)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 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A.零项 B.一项 C.两项 D.三项 6.(2018?吉安模拟)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演变 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新的工业部门 ③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④都推动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历史专题复习:辛亥革命

2011年有关辛亥革命的中考题 1.(2011年鸡西)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 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 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答案 (1)鸦片战争(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2)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分) (3)辛亥革命(1分)、孙中山(1分)、100周年(1分) (4)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 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2.(2011年台州)(8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图说历史】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 (1)请结合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4分) 【纪念活动】 2011年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武汉丰富的辛亥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2)武汉市积极挖掘“辛亥旅游资源”体现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什么原则?(2分) (3)百年辛亥,两岸同庆。请说说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意义。(2分) 答案:(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历史资源优势。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革命,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并在辛亥革命精神的推动下,希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3.(2011年烟台)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百年庆典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国台办也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读图: 图一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二孙中山在总统府前接受卫兵的致敬

全国中考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题练习(选择题,含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2016?烟台)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官渡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 【解答】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的推论是正确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B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故C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项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故选D. 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解答】从题干“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可知是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故选B. 3、(2016?菏泽)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解答】据题干框表关键信息“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 故选C 4、(2016?海南)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浅谈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英、德、美、中各国发展轨迹 [摘要] 通过讲述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政府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取得先机;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占尽良机;中国错失良机。 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引起各国社会形态的剧变,随之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十八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探寻每次科技革命中西方大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道路,给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核心技术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业、采煤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国际地位衰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于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首先爆发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转化为工人阶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繁荣、国内交通发达;煤铁等资源丰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胡格诺教徒;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城市迅速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工业霸主地位的确立。19世纪中,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资本输出、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发达,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更加巩固;第三,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错失良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王朝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封建制度,内重农抑商、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依然在封建农业经济的道路上缓慢前行,新的经济结构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初,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扼杀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动地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未能有效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中 第二次科技革命相较第一次科技革命而言,时间大大缩短。科技在这次工业革命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

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略) 学情分析(略) 执教人: 教学目标分析: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本次活动,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4 个小组进行PK。今天表现好的是哪个小组呢?我们拭目以待,各小组可要加油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课:用猜一猜小游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二、学习过程 模块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同学们,没有基础,何来能力,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构建体系、储备知识。(要求6 分钟完成) 1 2、畅所欲言~~~~学生频道 根据你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科技革命成果呢? (设计意图:历史影响就在身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到提高。)模块二:感悟与升华 1、探究活动 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同桌之间讨论)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2、拓展延伸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后完成)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设计意图:从图片资料中找到解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讨论: (1)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2)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2019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部分2 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国旳成立和巩固 一、识记 1.新中国成立旳时间、开同大典图、毛泽东像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1951年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理解 1.新中国成立旳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国旳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旳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旳主人· (3)新中国旳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旳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旳斗争· 2.黄继光、邱少云旳英雄事迹 (1)黄继光、邱少云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旳代表· (2)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旳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旳身躯堵住了敌人旳机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3)邱少云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敌人炮火燃起旳烈;火烧到身上,为了保证战斗旳胜利和潜伏部队旳安全,邱少云严守纪律,纹丝不动,

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表现出了钢铁般旳意志· (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旳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旳人”· 3.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旳意义· 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土地改革旳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旳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旳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旳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九单元社会主义道路旳探索 一、识记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旳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旳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旳宪法· 3.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旳社会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旳任务·我国三大改造旳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旳初步建立·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历史人物二专项训练_(有答案)

8.历史人物 一、选择 1.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张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张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等进行了如下概括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19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③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④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 某同学编写历史剧,要为李鸿章配台词,其中不符合其身份的是( )。 A.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手 B.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C.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4. 晚年的毛泽东,说他自己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另一件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对此,正确的观点是( )。 A.这句话浓缩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 B.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毛泽东一生只做了这两件事 D.毛泽东没有认识到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5. “他是连任四届的轮椅总统,颁布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出席了雅尔塔会议……”“他”是( )。 A.威尔逊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 二、非选择 6.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令我们感动,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虎门销烟,显我斗志——

(2)维护主权,收复新疆—— (2)艰苦创业,“铁人”美誉—— (4)“两弹”元勋,人民楷模—— 7.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让我们探寻人物,见证历史。 【跨越时空碰撞的思想者】 伏尔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民主政治的创立者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然而……伏尔泰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孔子的民本思想,让伏尔泰欣喜不已。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 (1)结合材料分析伏尔泰吸收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伏尔泰启蒙西方”的思想精髓在法国大革命中是以什么文献体现的? 【同一时空,迥异的领导者】 乾隆和华盛顿两个人一个是留辫子,一个是穿西装的总统。乾隆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差异。 (2)“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同一地域,战争的疯狂者】 人物一:……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人物二:他被称之为“战争的召唤者”、“魔鬼的代言人”,因为他给世界带来的是灾难和灭亡,是无尽的战争和流血。一个曾使德国一度辉煌而又亲手毁了德国的人。 (2)材料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都曾想武力统一欧洲,却都以失败告终。你如何评价他们发动的战争? 8.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莱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是谁?他就任“总司令”后的重大历史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材料三中的“恐惧”是哪一事件导致的?“总统”为战胜“恐惧”实施了什么政策?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试题

“三次科技革命”复习题 一.选择题部分 1.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展会期间可能出现在的先进交通工具是: 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外殖民战争 B .工业化及城市化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3.如今汽车已逐渐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为汽车的发明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 .卡尔·本茨 B .亨利·福特 C .莱特兄弟 D .法拉第 4.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属于右图中人物的创造是: A .改良蒸汽机 B .研制汽车 C .发明白炽灯 D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5.1820年7月18日,美国商人乔治·麦卡尔前往英国洽谈一笔业务,下列行为他能够做到的是: A .出发前他给客户发了一份电报 B .他预定了去英国的船票 C .因时间关系,他后来改乘飞机 D .他给客户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6.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听到消息后说:“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 .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网络信息技术 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A .航天技术 B .生物工程技术 C .电子计算机技术 D .电灯照明技术 8.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A .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B .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索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9.第三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可比拟 A B C D

专题三第节辛亥革命

专题三第2节辛亥革命 【测试要求】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民族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组织准备:同盟会 ①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任总理,机关刊物《民报》。 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军事准备: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的发展。 (4)导火线:1911年,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2.概况:领导机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起义,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2.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知识拓展: 1911年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一直到1949年。期间,先后有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袁世凯开始的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8、12)和蒋介石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颁布: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目的),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3.主要内容: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2)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 4.意义: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革命结果:在袁世凯威逼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 2.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3)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上: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知识拓展: 辛亥革命的结果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近代行不通。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