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大纲

儿童文学大纲
儿童文学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代码:00887 2012年10月版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必考的科目。

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础理论,儿童文学常见的体裁和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改编,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等。内容重点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与鉴赏方面。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向考生介绍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引导考生学会选择与鉴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考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为面向儿童开展文学教育活动做准备。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项目三、四、五、六、七和十一,尤其是每章中的作品导读部分。

II.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项目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构成;理解儿童文学的四个基本特点;了解儿童文学的作用和功能;了解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童文学概说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被儿童接受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两类。

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

(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氛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任务二儿童文学的特点

(一)故事性

(二)幻想性

(三)趣味性

(四)朴素性

任务三儿童文学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二)审美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娱乐功能

任务四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

(一)幼儿文学也是独立的文学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0至六七岁婴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二)儿童文学的特点

(三)儿童文学的功能

(四)幼儿文学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一)儿童文学概说

识记: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二)儿童文学的特点

1. 识记:儿童文学的四个特点。

2. 应用:联系儿童文学作品,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四个特点。

(三)儿童文学的功能

1. 识记:儿童文学的四个功能。

2. 应用:选择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分析评价其功能。

(四)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

1. 识记:幼儿文学的概念。

2. 领会:幼儿文学相对独立的标志是什么?

项目二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史前儿童文学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任务二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18世纪以前的外国儿童文学

(二)18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三)19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四)20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我国有哪些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中,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

(四)19世纪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五)20世纪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四、考核要求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1. 识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我国有哪些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儿童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分别涌现出了哪些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2. 领会: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中,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

(二)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1. 识记:在外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哪些贡献突出的作家,他们的代表作是

什么?

2. 领会:19世纪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20世纪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项目三儿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儿歌的概念,了解儿歌的功能,理解儿歌的特点,知道儿歌的特殊形式,学习创作或改编儿歌。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概念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三)儿歌的功能

任务二儿歌的特点

(一)内容浅显,单纯活泼

(二)篇幅短小,易记易诵

(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四)趣味性强,娱乐性强

任务三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艺术形式

(一)儿歌的分类

(二)儿童的传统艺术形式

任务四作品导读

任务五儿歌创作

(一)学习仿写阶段

(二)学习修改阶段

(三)学习创编阶段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歌的概念。

(二)儿歌的特点。

(三)儿歌的分类及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四)儿歌的分析与鉴赏。

(五)儿童的创作与改写。

四、考核要求

(一)儿歌概说

1. 识记:儿歌的概念。

2. 领会:儿歌的功能。选择一首儿歌,分析说明它有哪些功能?

(二)儿歌的特点

1. 识记:儿歌的特点。

2. 应用:联系儿歌作品,举例说明儿歌的特点。

(三)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艺术形式

1. 识记:常见的儿歌类型及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2. 领会与应用:一一列举各类儿歌形式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四)作品导读

1. 识记:背诵教材中列出的儿歌。

2. 应用:能分析教材中列出的儿歌的功能和艺术特点。

(五)儿歌创作

1. 领会:联系儿歌作品,举例说明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2. 领会:联系儿歌作品,举例说明创作儿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3. 综合:选择一首优秀的儿歌作品,仿写出一首新的儿歌;选择一首当代儿歌作品,

对其进行修改,提升其艺术表现力;结合当代儿童的生活内容,自主创编一首新的儿歌。

项目四儿童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儿童诗的概念,了解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了解儿童诗的分类,理解儿童诗的特点,学习儿童诗创作。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童诗概说

(一)儿童诗的概念

(二)儿童诗的特点

(三)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任务二儿童诗的分类

(一)抒情诗

(二)叙事诗

(三)童话诗

(四)儿童题画诗

(五)儿童散文诗

(六)寓言诗

(七)科学诗

任务三儿童诗作品导读

任务四儿童诗的创作

(一)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抒写儿童的情感(二)运用简明精练、具体可感的语言

(三)富于想象,写出儿童情趣

(四)掌握多种表现方法

拟人法

比喻法

假设法

摹声法

反复法

夸张法

疑问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童诗的概念。

(二)儿童诗的特点。

(三)儿童诗的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四)儿童诗的分析与鉴赏。

(五)儿童诗的创作。

四、考核要求

(一)儿童诗概说

1. 识记:儿童诗的概念。

2. 领会:儿童诗的特点;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二)儿童诗的分类

1. 识记:儿童诗的类型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儿童诗的代表作有哪些?

2. 领会: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三)儿童诗作品导读

1. 识记:背诵教材中列出的儿童诗。

2. 应用:能分析教材中列出的儿童诗的艺术特点。

(四)儿童诗创作

1. 识记:儿童诗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2. 领会:儿童诗创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 应用:阅读更多的儿童诗,并为它们配上导读介绍,以准备将其推荐给儿童。为幼儿创作一首儿童诗。

项目五童话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童话的概念和起源发展,理解童话的特点,了解童话的分类,掌握童话创作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童话概说

(一)童话的概念

(二)童话的起源

(三)童话的发展

任务二童话的特点和分类

(一)童话的特点

(二)童话的分类

任务三童话作品导读

任务四童话的创作

(一)处理好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二)展开孩子式的想象,进行自由幻想

(三)追求“奇”的幻想

(四)掌握多种表现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童话的概念。

(二)童话的特点。

(三)童话的分类。

(四)童话的分析与鉴赏。

(五)童话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要求

(一)童话概说

1. 识记:童话的概念。

2. 领会: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二)童话的特点和分类

1. 识记:童话的分类。

2. 领会与应用:结合一部童话作品分析说明童话的特点。

(三)童话作品导读

1.识记:《小青虫的梦》是冰波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品之一。小巴掌童话是张秋生独创的

特色文体,即微型童话。

2. 领会:能够描述教材中所列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应用:能够分析说明教材中所列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童话的创作

1. 领会:童话创作的注意问题有哪些?

2. 综合:搜集并阅读更多的童话作品,并对其进行分析评鉴。联系当代儿童生活内容,

创编一部童话作品。

项目六寓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寓言的概念及其发展,理解寓言的特点及分类,了解著名寓言作品的内容,掌握寓言改编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寓言概说

(一)寓言的概念

(二)寓言的构成

(三)寓言的形成与发展

任务二寓言的特点

(一)寓意鲜明,富有哲理

(二)浅显生动,比喻形象

(三)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任务三寓言的分类

(一)按寓言的形象分类:人物寓言、动物寓言、植物寓言、非生物寓言

(二)按寓言的叙述对象分类:拟人体寓言、超人体寓言、常人体寓言

(三)按寓言的体裁分类:散文体寓言、诗体寓言

任务四寓言作品导读

任务五寓言的改编

(一)选择作品,确定主题

(二)扩展情节,增添细节

(三)丰富形象,生动语言

三、考核知识点

(一)寓言的概念与构成。

(二)寓言的特点。

(三)寓言的分类。

(四)寓言的分析与鉴赏。

(五)为幼儿改编寓言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要求

(一)寓言概说

1. 识记:寓言的概念。寓言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哪里?印度、希腊和中国分别有哪些著名的寓言作品?

2. 领会与应用:寓言的构成。选择一部寓言作品,分析其本体和寓体分别是什么。

(二)寓言的特点

领会与应用:结合寓言作品,阐明寓言的特点。

(三)寓言的分类

识记:寓言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寓言作品分别有哪些特点,并且有哪些代表作?

(四)寓言作品导读

1. 识记:能复述教材中所列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应用:能分析说明教材中所列作品的艺术特点。

3. 综合:分别搜集并阅读三到四部适合幼儿阅读的印度寓言、《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和中国现代寓言,并为其撰写导读。

(五)寓言的改编

领会:为幼儿改编寓言要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选择一部寓言作品,将其改编为适合幼儿欣赏的寓言。

项目七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和掌握儿童生活故事和儿童小说的特点,提高鉴赏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能力,学习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改编规律。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童故事

(一)儿童故事概说

(二)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三)儿童故事的分类

(四)儿童生活故事

任务二儿童小说

(一)儿童小说的概念

(二)儿童小说的特点

(三)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

任务三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作品选读

(一)儿童故事选读

(二)儿童小说选读

任务四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作品创编

(一)儿童故事的创编

(二)儿童小说的创作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二)儿童故事的分类。

(三)儿童生活故事的艺术特点。

(四)儿童小说的特点。

(五)儿童小说和儿童故事的异同。

(六)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分析与鉴赏。

(七)儿童故事的创编和儿童小说的创作。

四、考核要求

(一)儿童故事

1. 领会:儿童故事的定义。

2. 应用:结合一篇儿童故事,分析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3. 应用:结合一篇儿童生活故事,分析儿童生活故事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儿童小说

1. 应用:结合一篇儿童小说,分析指出儿童小说的特点。

2. 领会: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

(三)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作品选读

1. 识记:能描述教材中所列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应用:能分析说明教材中所列作品的艺术特点。

3. 综合:分别搜集并阅读三到四部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并写下读书感悟。

(四)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作品创编

1. 领会:结合一篇优秀的儿童故事作品,分析指出如何为幼儿创编儿童故事?

2. 领会:结合一篇优秀的儿童小说作品,分析指出如何为幼儿创编儿童小说?

项目八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儿童散文的概念与特点,了解儿童散文的类型,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概念,掌握并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分类,了解儿童散文及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要求。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童散文

(一)什么是散文

(二)什么是儿童散文

(三)儿童散文的特征

(四)儿童散文的类型

(五)儿童散文的创作

任务二儿童报告文学

(一)什么是儿童报告文学

(二)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三)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要求

任务三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导读

(一)儿童散文作品

(二)儿童报告文学作品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童散文的定义。

(二)儿童散文的特征。

(三)儿童散文的类型。

(四)儿童散文的分析与鉴赏。

(五)如何创作儿童散文。

(六)儿童报告文学的定义。

(七)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八)儿童报告文学的分析与鉴赏。

(九)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儿童散文

1. 领会:儿童散文的定义。

2. 应用:结合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作品,分析指出儿童散文的特征。

3. 识记:儿童散文的类型。

4. 综合:理解儿童散文的创作方法,尝试创作一篇儿童散文。

(二)儿童报告文学

1. 识记:儿童报告文学的定义。

2. 领会:结合一篇优秀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分析指出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3. 综合: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对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请结合当前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现状谈谈你的理解。

(三)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导读

1. 应用: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联系儿童散文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评鉴。

2. 应用:阅读孙云晓的《你为什么不原谅》,联系儿童报告文学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评鉴。

3. 综合:分别搜集并阅读三到四部适合幼儿阅读的儿童散文与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并

为其撰写导读。

项目九儿童科学文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理解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知道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阅读并评鉴一定数量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

(一)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

(二)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任务二儿童科学文艺的分类

(一)儿童科学童话

(二)科学幻想小说

(三)科学诗

(四)科学相声

(五)科学小品

任务三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导读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童科学文艺的定义。

(二)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三)儿童科学文艺的分类。

(四)儿童科学文艺的分析与鉴赏。

四、考核要求

(一)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

1. 领会:儿童科学文艺的定义。

2. 应用:结合一部优秀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分析指出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

(二)儿童科学文艺的分类

识记: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型。

(三)儿童科学文艺作品导读

应用:阅读《圆圆和方方》、《谁丢了尾巴》和《“小伞兵”和“小刺猬”》,并联系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分析评鉴作品。

项目十儿童戏剧文学与儿童影视文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儿童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阅读与鉴赏儿童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能够为幼儿改编或创作儿童戏剧作品,并能够组织幼儿排演儿童戏剧。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儿童戏剧文学

(一)儿童戏剧文学的概念

(二)儿童戏剧文学的发展

(三)儿童戏剧的作用

(四)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

(五)儿童戏剧的分类

任务二儿童影视文学

(一)儿童影视文学概述

(二)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三)儿童影视的分类

任务三儿童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导读

任务四儿童戏剧改编

(一)选择适合改编的作品

(二)对作品进行设计加工,使其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

(三)按剧本格式正确书写剧本

三、考核知识点

(一)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

(二)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

(三)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四)儿童影视文学的分类。

(五)儿童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分析与鉴赏。

(六)儿童戏剧改编。

四、考核要求

(一)儿童戏剧文学

1. 识记:黎锦晖和《果园姐妹》。我国著名的儿童戏剧作品有哪些?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

2. 领会:儿童戏剧文学的特征。

(二)儿童影视文学

1. 识记:我国著名的儿童电影、儿童电视剧和动画片有哪些?儿童影视文学的分类。

2. 领会: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三)儿童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导读

应用:阅读《小熊拔牙》和《小小鸭子》,并结合儿童戏剧文学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评鉴。

(四)儿童戏剧改编

综合:儿童戏剧改编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选择一部文学作品,按照戏剧改写的要求,将其改编为儿童戏剧。

项目十一图画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图画书的概念、艺术特征和基本形式,知道图画书的构成,了解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图画书的发展概况。

二、课程内容

任务一图画书的含义和发展

(一)图画书概念的界定

(二)阅读图画书的意义

(三)图画书的发展概况

任务二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一)图画书的艺术特征

(二)图画书的基本形式

(三)图画书的构成

任务三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

(一)文字要求

(二)图画要求

任务四图画书作品选读

(一)中国图画书

(二)国外图画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图画书的概念。

(二)阅读图画书的意义。

(三)图画书的艺术特征。

(四)图画书的基本形式。

(五)图画书的构成。

(六)图画书的分析与鉴赏。

(七)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图画书的含义和发展

1. 识记:图画书的概念。国内外著名的图画书有哪些?

2. 领会:阅读图画书的意义。

(二)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1. 应用:结合一部图画书,分析图画书的艺术特征。

2. 识记:图画书的基本形式和构成。

(三)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

应用: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要求有哪些?请为幼儿创作或改编一部图画书。

(四)图画书作品选读

1. 识记:能描述教材中所列图画书的主要内容。

2. 应用:能分析说明教材中所列图画书的艺术特点。

3. 综合:搜集并阅读三到四部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并联系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对其进行分析评鉴,并撰写导读。

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的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这里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问题的说明

1. 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工具和依托,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的扩展与发展。

2. 考核要求的设计。对考核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大致按照识记、领会、应用和综合四个层次来设计的。

识记:知道儿童文学的概念,各类体裁的含义,以及一些相关知识,了解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突出贡献,知道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的名称。

领会:全面把握儿童文学各类体裁的艺术特征,并且能够联系作品进行解释说明。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联系儿童文学的艺术特点来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

综合:在掌握儿童文学创作或改编要求的基础上,能联系当代儿童的生活,自主改编或创编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在教材提供的赏读篇目的基础上,能自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对作品进行分析评鉴,或撰写导读推荐给幼儿。

二、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王杰,杨红霞,周杏坤主编. 儿童文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1. 本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不同体裁作品的知识,以及中外儿童文学作

品的赏读。首先,考生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把握不同体裁儿童文学的概念与艺术特征。接着,考生应当对教材中提及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阅读,并联系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评鉴。最后,考生应当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链接,以及其它信息渠道,自主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加强提升自己的阅读赏鉴能力。

2. 主动联系学前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学习。首先,考生应当在教材提供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之外,自主搜集并阅读更多适合幼儿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为作品撰写导读,准备将其推荐给幼儿。其次,在掌握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或改编要求之后,考生应当能够联系当代幼儿生活实际,为幼儿创作或改编儿童文学作品。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社会助学者应当依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引导考生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教材中提及的儿童文学作品,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

2. 社会助学者应当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考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全面提升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防止考生机械地记忆教材内容。

3. 社会助学者应当充分地利用自身教学条件和资源,为考生提供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作品获得渠道,帮助考生开阔在儿童文学方面的视野,养成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

4. 社会助学者应当熟悉当代儿童生活与学前教育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当代幼儿生活内容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5、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课程内容助学学时

项目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5

项目二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

项目三儿歌13

项目四儿童诗13

项目五童话13

项目六寓言12

项目七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10

项目八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9

项目九儿童科学文艺9

项目十儿童戏剧文学与儿童影视文学9

项目十一图画书13

总计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课程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来确定考试范围和目标。考试范围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考试目标应突出对基础知识的领会与应用能力,整体要求不要过高或过低。

2. 试题对不同能力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25%,应用占30%,综合占25%。

3. 试题难易程度合理。试题的难易程度可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 试题类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把它的标号涂黑。)

1. 儿童戏剧作品《果园姐妹》的作者是

A 乔羽

B 黎锦晖

C 叶圣陶 D民间作者

2. 以0至6岁幼儿为接受对象的儿童文学是

A 婴儿文学 B幼儿文学 C童年文学 D少年文学

二、名词解释题

1. 连锁调(说出连锁调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2. 《萝卜回来了》(请简要写出作品的主要内容。)

三、简答题

1. 儿童文学的功能有哪些?

2. 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对作者有哪些要求?

四、论述题

1. 结合儿歌作品,谈一谈儿歌的特点。

2. 结合童话作品,分析说明童话创作的注意事项。

五、材料分析题

请结合儿童诗的特点对《绿的西湖》进行分析评鉴。

绿的西湖

山绿了,

水绿了,

堤绿了,

塔绿了,

燕子一飞过,

西湖全绿了。

唐宋诗人词人简介1

唐宋诗人词人简介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望岳、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江南逢李龟年、绝句、夔州歌、赠花卿、兵车行春望春夜喜雨登高水槛遣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有《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的

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故称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刘江永 2013-2-22 10:38:38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英文标题】Japan's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Strategy and China Policy 【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084)。 【内容提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论19世纪后半叶日本对华政策渐变的思想根源

论19世纪后半叶日本 对华政策渐变的思想根源 渠长根 内容提要 19世纪后半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西方势力的强力渗入打破了幕府的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形成了巨大压力;幕府的倒台与明治政权的建立,集中实现了社会变革的价值;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的渐次解体,则为日本的变革与崛起提供了双重动力———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激发了日本发愤图强的意志和决心,清王朝的腐朽堕落激起了日本步西方后尘走对外扩张之路的野心和行为。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日本对华态度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亲和膜拜理念,加入了疏离、贬抑的色彩,继而采取窥视、试探的手法,最后孤注一掷地发动了甲午战争,向中国的权力和权威挑战。导致这种渐变的原因是复杂的,日本社会各界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方式炮制出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国的扩张思想主张,并最终付诸实施,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些扩张思想来自于日本社会的不同层面和领域,对明治政府的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通过酝酿、传播,或包容于政治家、学者、文学艺术家及其他社会权威人物的言论作品里,或流布于国民教育、战争动员、道德评判、社会规范之中,或潜藏在民间人士的野史絮语中,甚至广泛地渗透于国民的心理意识、风俗习惯里。它们间处杂陈,相与为进,共同写实了侵略中国基调下的近代中日国家关系。 关键词 日本 19世纪后半叶 对华政策 思想根源 19世纪后半叶日本渐改传统的对华政策,从一种状态走向一种极端,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渐次加深的过程;也不是无端的、随意的,有一个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激发、诱导的历史背景。其中,越来越明朗、系统、坚定化的离华、反华、侵华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精神性因素。 19世纪后半叶日本对华政策的渐变 19世纪后半叶时值日本江户幕府末期和明治天皇政府的确立和鼎盛时期。 众所周知,19世纪上半叶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东方文化的中心地位,引领着整个东方世界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方向,成为该地区公认的权威和顶礼膜拜的对象。地理上孤悬汪洋、独处一隅,疏离于中国中心而处边缘的日本,源于文化的后起和荒陋,对繁盛的中国恭诚遥望,崇尚有加,主动交通,从中国汲取了大量的文化涵养。因此,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东亚政治格局里,中国始终处于上势主导地位,日本处于下势依附地位;而且,在中国的传统国际视野里,日本的地位和影响是极其微弱的,甚至比朝鲜、越南、印度、阿拉伯等其他亚洲国家都要逊色得多。但是,自从中日发生邦交以来,两国基本能够和平相处、友好交往,形成了友好敦睦的历史传统(除却13世纪忽 761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五、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试题整理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山水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名词解释 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田园初唐四杰 1、 他们是王勃,杨烱,卢照邻,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朝宋谢灵运,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其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山水田园期,他们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提倡刚健反对纤巧绮靡,追求: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骨气。他们的诗风代表了与宫廷诗风不同的一般士人的诗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鸟风。其代表作有卢照邻的《行鸣涧》等,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杨炯的《从军行》边塞诗派、4沈宋 2、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盛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唐边塞诗全面成熟。该派诗人大都有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边塞生活体验,描绘了壮阔苍凉、绚型。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

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想感情。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句的形式。杰出诗人及作品高适《燕。《渡汉江》 山水田园诗派、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歌行》、3. 征》等。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 诗史、5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他们具有“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独特的审美品味,他们在艺术上力求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代表作韩愈的《晚春》、孟郊的《游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子吟》。《潼活画面。代表作《新安吏》8、不平则鸣;总称“三吏”《石壕吏》关吏》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了“不平则鸣”理论。他的。总称“三别”“不平则鸣”,包括抒发各种、大历诗风6类型的情志。因此,从本质上李端、大历时期的诗人司空曙、看,“不平则鸣”应是和司马卢纶等的创作风格,集情趣于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山水,寄心绪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书本重点概括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思想7社会教化思想。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1宏观看,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与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的特性2从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看,具有明显的早熟性3就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总体特征而言,大部分思想家的社会福利主张都带有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很多思想家往往把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寄托于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社会史。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分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孔子社会福利主张的理论依据:1,重礼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还是一种约束人们一切行动的行为规范。2,贵仁仁是其核心思想基本包括''爱人""孝悌""忠怒"三个方面主张"仁者爱人"。 有道社会论述:1,在这种理想的有道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是安定的,和睦的,愉快的,这应市君子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2,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事老人和儿童。 惠民利民思想:1,救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a,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b,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论述孟子社会福利的理论依据:1,人性善说(a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b孟子任务四心事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四端c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任然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评价: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成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2民为贵。 从民贵君轻出发进一步展开了其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评价: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平天下,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制民恒产论的主要内容:1,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2制在这里看来有规定或制定之意3,孟子还奖人们的经济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了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穷的原因2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3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的问题。 韩非反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论和自利自为(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自为自利2君臣关系中的自为自利3一般社会职业中的自为自利评价:他通过事实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戳破了儒家为人伦关系披上的一层温情面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原则无疑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把人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极端地片面地夸大了,绝对否认人类间还有亲情的一面,陷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 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有几点:1统治者的有为是百姓的灾难

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案例

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掌握 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的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概括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一、制作课堂多媒体教学网页《秦汉文化》栏目介绍。

二、学生自学预习题:查阅工具书,了解名词“汉学”“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阴阳五行”及地动仪的原理等;每人在教材内外寻选一段“汉赋”或“汉乐府诗”,朗诵体会一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在政治制度创新、社会经济、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这些发展培育出丰富的秦汉文化。与那些在当时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相比,文化方面的成就往往显得波澜不惊,但恰恰是这些成就,也往往是留给后人的最主要遗产,影响深远。 我们首先要掌握秦汉时期中国人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文化成就。 一、知识网络 秦汉时期中国先民在科技、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印发空白知识网络表,每人一份,可以在课前填充完成;屏幕显示空白知识网络表,以下依次请学生结合对教材的阅读来概括) 1.科技成就 (请学生概括天文方面的具体成就后,教师补充) 我们的祖先历来关心宇宙形态、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天文历法又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尤其古人相信天象与人世间的事是有联系的,因此对天文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秦汉时期在天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提问:汉初制订的太初历有什么优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太初历比以前的历法完整,准确程度提高。 汉代还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屏幕显示材料,教师解释) “(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汉书·五行志》

唐代著名诗人+名句

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唐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唐代)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摆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风,给诗坛带来清新健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闻一多先生称他们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首先表现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体现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再次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时之思。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简答和论述 试述陈子昂诗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

秦汉文化之旅历史教案

秦汉文化之旅历史教案 活动目的: 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厚、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初中生了解秦汉时期宗教、史学、艺术三个领域的文化成就,是提 高个人素养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力图通过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 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学会认识 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 活动准备: 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把握。 因此,我在课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由组合形成四个学习小组,确立 小组名称和口号,推选组长。以小组为单位从下面四个话题中,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个,展 开课前的社会调查,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准备时间为两周。 1.本地有哪些和佛教、道教有关的景点? 2.在生活中有哪些和宗教相关的事物? 3.你身边是否有人信仰宗教? 4.收集有关兵马俑的知识介绍,探究秦朝劳动人民是如何制作兵马俑的? 活动步骤: 第一步:自主空间(1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本组的探究内容,自主学习。 第二步:合作空间(20分钟) 小组之间相互开放,交流在课前收集和调查获取的知识和感受,展示本小组撰写的调 查报告。 第三步:生活空间(5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现场调查。 第四步:创造空间(25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绘图及历史画配文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自读自问,自己探索。(自主空间) 1.教师:看到大家能够从自我、他人、集体三个角度出发,自由组合成四个学习小组,并确立了本组的学习口号,老师感到非常欣慰。有一句广告词说“我选择,我喜欢。”我 相信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会牢记本组的学习口号,做到人人参与,享受学习。下面 让我们进入学习的第一站:自主空间。 2.学生:各组在组长的负责下,结合课文中的第一目内容和课前通过调查获取的知识,边读边思考,通过组内交流、探索,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阳光组:探究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中国的?为什么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 快乐组:探究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是怎样发明火药的? 火箭组:探究宗教和迷信、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智慧树组:探究道士、和尚会不会长生不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帮助他 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当好促进者、引导者的新角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目的的开放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 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虽然开始存 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在组长的协调下,大家达成共识,确立了共同学习的内容。学生 在参与中初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 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合作空间) 1.成果展示 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课前完成的调查报告,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2.小组间相互开放, 交流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课外知识和遇到的有趣事情。 3.学生评价交流(鼓励点评和鉴赏有创造性的学生) 学生一:认为快乐组同学展示较为成功,确定的学习主题很好,全班同学对他们的探 究结果都很感兴趣。智慧村组也很有创意,让我们知道了人不会长生不老。(教师肯定并 鼓励) 学生二:认为火箭组同学在内容上质量更高,能够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提出 了自己的一家之言,这是很有创意的。(教师肯定并鼓励)

唐宋古文八大家

3000名语文文学常识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南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巍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引五代史》、《新五代史》、《宋书》、《辽书》、《金书》、《元书》、《明书》【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