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2012年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与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一)专业背景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筑装饰设计这个职业应运而生。房地产业带来装饰业的新发展,行业需求旺盛,市场广阔。而在今后持续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规范化管理,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充分考虑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的转变的基础上,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作任务引领,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了“做中学,做中教”。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辅以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将专业资格认证列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

(1)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实施教学过程中课堂、设计公司、装修现场的“交替”,强化对学生室内装潢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堂、设计公司与装修现场的“交替”教学,将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将一些工作任务引领下的教学内容放到企业提供的装修现场进行。学生都有一到二个月的时间在装修企业学习或独立完成部分工作。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的开放性,有力渗透了学生对本课程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改变以往的单一全班同一时间一起到企业学习的模式,而是同企业共同考核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到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实行择优学习的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给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2)“双证融通”:一要选择符合中职水平和行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考评与职业岗位的吻合度;二要从有得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上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考评做好必要的铺垫。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考取中级办公自动化证书,接下来陆续考取3ds max图形图像处理证书,室内设计师证书,软装设计师证书。

(3)学生顶岗实习:在学生学习到三年级的时候,由学校负责联系对口的实习单位,来到对应的企业进行实战式学习。企业通过查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品行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为学生定位在企业中岗位;同时选派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采用“师傅-徒弟”的教授形式进行指导;学校选派实习指导老师来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现代设计理念,熟练使用AUTOCAD和3DS-MAX软件进行室内装潢设计,既具有一定的自身艺术素养和设计理论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大众不断提出美化室内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的需求。

(1)专业能力目标

①能对设计方案和构思进行手绘表现,能应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效果图及施工图制作。

②能应用室内装饰原理、室内施工技术规范、室内装饰原理等知识,独自承担一些室内空间方案设计,对相近或相关设计的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③能对展示广告项目进行设计、施工管理、设计监理。

④能进行室内陈设和商业橱窗陈设设计。

(2)方法能力目标

①能收集和处理室内设计相关材料、市场、设计、客户信息等相关资料信息。

②能较好的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③能解决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基本问题。

④能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自学,适应并有一定的创新,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培养对象与学制

(1)培养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

(一)本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施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采用“2+N+实习单位制”方式:“2”指两年在校学习;“N”指参与多个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单位制”指最后一学年学生在实习单位中参与社会项目,完成职业能力岗位培训。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1、深入企业调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主体,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2、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配置转化,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表1-2 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1.学习领域的结构

学习领域的描述格式见表1-4

2.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

“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一(示例)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进程表见表。

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体系结构

(一)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需求,打破传统教学周概念

(二)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三)校外实习实施“滚动”实习模式

六、学生学业评价

在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评价要素分析;建立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兼顾,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补充的学生评价体系;以比赛代替考试的竞赛式考试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取评价的数据和信息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立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生产实习阶段,学生进入实习岗位进行协岗锻炼,推行企业经历证书评价制。

进入定岗实习阶段后,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选定某一生产岗位上岗独立完成任务,采用岗位工作绩效综合评价制。

通过相关学习与实践,完成校内学习规定课程,接受考核,并达到合格标准;参加校内外生产实习,定岗实习,方能毕业。

七“双证融通”

体现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在考取的证书中,坚持把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融入到考试中,切实加强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遵规守纪;爱岗敬业、责任心、团结合作。同时,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将考证的内容融入到课程实施当中,实现课程与证书的有机结合。还要兼顾与地方企业相结合,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

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考取中级办公自动化证书,接下来陆续考取3ds max图形图像处理证书,室内设计师证书,软装设计师证书。

(1)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室内设计师证书。

(2)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图形图像处理员证书。

(3)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软装设计师证书。

(4)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办公自动化师证书

1.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酒店企业中从事服务或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面向酒店服务业与旅游服务业的大学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能力:了解酒店服务及管理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良好职业技能和技巧;熟悉并掌握酒店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具备解决酒店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对酒店企业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语言能力:英语方面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工作交流;能够流畅地应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要求通过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4.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计算机硬软件知识;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一种汉字输入法;熟练使用Word和Excel;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应用能力。 5.身心素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乐观向上,团结友爱,身心健康,能胜任本专业工作,并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与军事技能。 三、主要课程 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有: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英语、酒店服务礼仪、前厅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厅服务技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一)本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包括: 1.核心专业课程实训 (1)前厅服务技能(2)客房服务技能(3)餐厅服务技能 2.专业综合实训 3.专业顶岗实训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印刷技术 专业代码:61040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及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29 (四)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印刷包装企业、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印刷印刷包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等企业(或行业,事业单位),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的岗位,具有印刷包装专业知识,具有实际生产和解决印刷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的技艺型、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能力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印刷包装企业、报社、出版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刷设备和材料销售公司等企业。其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范围是印刷平面设计、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

印刷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和印刷品质量检验。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本方案的制定思想及思路基于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行业特点及专业特点具体构建了印刷技术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4”方联动,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共建”;“3”阶段式教学,即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在三个培养阶段分另对应采取“3”种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如图2所示)和顶岗实习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7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 原则意见 校教字〔2010〕236号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特制定《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的经济发展,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2、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3、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的宽厚性、专业知识的前沿性。 4、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5、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旨在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②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的,③具备……(能力、素养)的,④能在……(部门),从事……(工作)的⑤人才定位(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分解。 3、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四年。 专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三年(五年一贯制除外)。 4、专业主要课程 支撑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指导设置专业主要课程。 5、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前须修满的学分,包括总学分与选修学分的毕业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本科为160-190分,专科为120-143分。其中,选修课程的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20%。 6、教学计划表 四、课程设置具体要求 1、学分计算方法

XX集团管理人才梯队培养方案

XX管理人才梯队培训方案 一、 XX 管理人员梯队培养计划概要 (一)项目类别 1、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潜力优秀主管)——“潜龙计划” 2、针对高层梯队人才(在职潜力优秀部长)——“腾龙计划” (二)培养目的(培养具有XX 魂的 XX 管理人) 1、XX集团 2013 年将进入快速扩张及跨越式阶段,配合公司人才战略,需要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划,发挥梯次 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三)培养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潜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职涯规划和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3、 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集团人力资源部提出,集团部室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 共同实施培养计划。 (四)组织形式 1、集团人力资源部及培训部负责组织实施梯队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公司及部门人才 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二、 XX 管理人才梯队培养项目程序 (一)甄选流程 1、梯队人员选拔标准: 认同 XX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 德才、才德 忠诚、专业、敬业、创新、勇敢、 2、入库程序 1)【报名】部门组织推荐,或由个人自己报名,提交至人力资源部。

2)【初选】 基本资格条件筛选【人力资源部组织】 职业性向测试:性格测试【中层梯队和高层梯队同时进行】 能力潜质考核:笔试和面试【分中层梯队和高层梯队两个群体,人力资源部牵 头组织、各部门和公司领导相关方共同参与考评】 3)【复选】高层领导一对一职业规划面谈 4)【公示结果】选拔结果将通过公司OA平台公示,在 XX形成激励效,公示批准后 的各梯次后备人才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 (二)梯队对照表 储备级别潜龙人才库腾龙人才库 推选来源主管、骨干员工部长 / 副部长 名额(上限)由集团 HR拟定由集团 HR 拟定资格条件由集团 HR拟定由集团 HR 拟定 1、阶段考核,取消不合格者梯队资 1、阶段考核,取消不合格者梯队资格 考核格 2、公司其他中层人员考核优异者后补之 2、其他关键岗位考核优异者后补之 晋升 /晋级公司部长级岗位空缺时优先替补权公司总监级岗位空缺时优先替补权 三、 XX 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一)实施方式 1、培养模型—— TATC TATC是以教育训练( Training)、个人提高(self- Arise)、行动学习(Task assignment)导师辅导( Coaching)为核心环节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2、具体培养方式 中 培养类别培养方式主管部门考核方式 层高层说明 梯队 梯 队 《培训总 专项课程 教育训练培训部结表》及质培训 量考核运用内外部资源进行管理知识、 技能类相关课程的集中学习与● ● 研修。

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本公司的人才梯队,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大学实习生/技、管培生进入各个岗位是公司提升整体人才素质的必要方式。 二、培训原则 1.量化原则;新进实习生/技、管培生的培养目标要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实习生/技、管培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考核指标要能够量化、明确、具体,符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岗位、专业侧重不同。 2.公正原则;考核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不能夸大或贬低实习生/技、管培生实际表现。 3.责任原则;培养导师要热情承担培养责任;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考核责任人须积极主动承担起考核责任,不得推诿、扯皮,或无故拖延考核期限。 4.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

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技术型人才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和实习生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实习生培养指针对在大中专院校已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学习,需提升实践工作经验,但尚未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实习生/技、管培生。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可制定“雏鹰计划”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的新入职大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或各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四、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职责 1)负责实习生的入职报到、岗前培训、岗位分配以及实习期/培养期考核; 2)负责召开实习座谈会工作; 3)定期与新进实习生进行非正式交流与沟通,关注其工作与生活情况; 4)制定《实习生/技、管培生轮岗培训内容》,负责新进实习生培训记录等管理工作; 5)制定培训与活动计划并进行费用预算申报; 6)协助各部门制定、执行帮带培养计划并做好相关记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1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及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文化知识; 2.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 3.具备本专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会计统计核算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 4.职业(岗位)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5.具备获取新知识、自身发展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6年,标准学制4年 学分要求:177学分 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统计学货币银行学 七、实践性教学安排 学生于第2、4学期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完成调查报告一篇;第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4周),完成专业实习报告一篇;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一篇;第7~8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在学习期间,主要的专业实践有: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物流管理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等。 八、职业技能培训要求 在学习期间,原则上要求通过国家英语4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或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通过与经济管理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 九、毕业条件及必要的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 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关于我校修订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把学校建设成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特提出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成果,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扎实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和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教学内涵,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证在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高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的是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反映的是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各专业要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的优势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培养要求:本专业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学生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检索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特色: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培养学生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管理、人才培训和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才测评与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分析技术、劳动法、社会保障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理论 实验 比例(%) 理论 实验 比例(%) 通识课程平台 必 修 344 193 25.7 26 7 20.2 选 修 192 9.2 12 7.4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必 修 592 28.3 37 22.7 选 修 128 6.1 8 4.9 专业课程平台 必 修 440 21.1 27.5 16.9 选 修 200 9.6 12.5 7.7 小 计 1896 193 100.0 123 7 79.8 实践教学平台 课 内(学分/周数) 31/35 课 外(学分) 2 最低毕业学时 2089 最低毕业学分 163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2.1 专业人才培养案建议模版 1.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智能技术(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610107。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 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培养目标 5.1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掌握人工智能应用、编程控制、电子电路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技术,具备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能力,能独立完成行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培养规格 5.2.1素质(Q)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2.2知识(K)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相应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3)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及数理知识; 4)掌握相应的文化艺术及鉴赏知识; 5)掌握相应的创意、创新、创业、就业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_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制图_AutoCAD 和汽车电工电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电气的构造、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原理,汽车边智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流程; 4)掌握Arduino、Python程序语法、结构特点。 5)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安排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同时还要促进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同德育的有机结合。 要重视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要结合实习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每学期主要在课余时间安排适当的校园建设和社会公益劳动。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正规课程的延伸,要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2.面向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立足于龙江经济和地方企(事)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及现实条件,首先满足毕业生第一岗位任职的需要,同时具有适应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近期内发展的能力。教学内容一般应以常规、成熟的理论和技能为主,以生产(服务)第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重点,兼顾专业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3.整体优化,着眼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应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专业设置要宽窄并存,按需调整,灵活设置,一般情况下要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硬技能”的原则。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出发,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新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4.课程体系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贯穿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要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

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宇辉2011培训方案(管理人员) 一、培训目的 宇辉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宇辉培训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破诶寻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自资料搜索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312146006.html,) 海量资料下载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 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心里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目的。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 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

二、培训要求 1、在培训开始前,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培训目标,并让每个参与者了解这些目 标。 2、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突出重点。 3、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 4、演示时,部门主管准备好所用工具,搁置整齐。要求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 示范。示范结束后,每个受训者亲手操作并对操作中产生问题提问。 5、对于部门主管在示训过程中要让受训者了解每个环节质量和时间限制条 件,并告知受训者每个环节完成时的检查方法。 三、培训计划 内容制定 (一):长期计划 (1)确立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特别目标,成为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 (2)研究企业发展动态—企业培训部会同有关的主要管理人员研究企业的生产营销计划,以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来完成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一项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几个员工是否正确地完成任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代码: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掌握软件技术专业必要的数学、外语、法律等知识。 (2)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结构和基本原理。 (4)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5)掌握互联网原理和相关知识。 (6)掌握软件工程的必备知识。 (7)掌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8)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主流计算机语言编程技能。 (2)具有分析、阅读程序代码的能力。 (3)具有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力。 (4)具有熟练使用和管理常用的数据库系统能力。 (5)具备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和维护能力。 (6)具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软件编程工具的使用能力。 (7)具有查阅简单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8)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9)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0)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2)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3)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爱岗敬业。 (5)有探索精神,锐意改革,敢于创新。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多渠道搭建自主研学平台,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

基层管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基层管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目录 一、目的 (2) 二、培养基层管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3) 三、培养通道 (3) 四、基层管理人才梯队培养与使用流程 (4) 五、角色与甄选条件 (4) 六、候选人甄选 (5) 七、基层管理人才梯队候选人培养 (9) 八、人才梯队考察调整 (14) 九、候选人入库考核及使用 (14) 十、后备人才的档案建设 (15) 十一、指导人奖励政策 (15) 十二、实施 (15) 十三、附件 (16)

[背景]在企业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员工都要迫使自己不断的自我提升,跟上企业的发展节奏和步伐;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搭建符合战略需求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人才梯队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在企业迅速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基层管理严重短缺,主要源于员工现有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与发展目标的差距,表现在:个人基本能力,团队管理层次上技能的欠缺。 因此,以岗位胜任能力结构为依据加强基层管理人才梯队培养。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后备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后备人才储备,为公司核心岗位培养人才;发展员工多项技能,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和素质;指明员工发展方向,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实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二、目标 A 有计划的优化人员素质结构,提升专业素质以支撑公司战略发展; B 搭建好人才梯队,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C 建立一支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双高的稳定团队。

三、培养基层管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1.培养后备人才工作方针:充实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合理使用。 2.后备人才的数量至少达到一岗一备,一职一备,力争达到一职多备。提拔任用和调整后应及时补充。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日臻成熟,能够直接走上高一级技术、管理岗位。 4.后备人才的储备注重性别年龄、性格气质、知识结构、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多样性、互补性。 5.备用结合,对后备人才及时优先有效选用 四、培养通道 1、按照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员工培养分为“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和“全员素质提升计划”两部分。 2、人才梯队培养计划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岗位胜任能力要求进行编排,力求课程设置与能力模型相匹配,一门课程促进一项能力的提升。

(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学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麦可思调查),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面向,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通过职业分析(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全面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提炼,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4、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素养养成、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5、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及应用。 6、充分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包括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社团活动实践(课外素质拓展)、社会体验实践(志愿服务)等模块的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二)课程标准 1、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团队精神等融入课程内容。 2、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3、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项目的情况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4、制定的课程标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且充分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教学软硬件条件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