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词意。

4、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8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9~6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1、学习课文1~8段。

(1)学生自由读1~8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

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4)重点研读第6段。

①抽生读第6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需“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6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段。)(5)重点研读第7段。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②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通”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

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③重点词句研读后的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习课文9~16段。

(1)学生默读课文9~14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①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②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抽学生读课文第16段。感悟“我”思想的转变。理解句子:“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表达了

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3)小结第9~16段内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我”了解其特点后对马蜂的忏悔、惦念之情。

四、回归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1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采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作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2 捅马蜂窝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本文内容浅近,思路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4. 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 ● 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力图围绕学生

【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写“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至“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通过“我”挨马蜂蜇后对马蜂的再认识,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 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小主人“捅马蜂窝”的过程,还要仔细品读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一些动作和细节描写来展现出儿童性格特点的手法,同时也要仔细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文章,能简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 3,初步体会“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一提纲导学 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时候,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导纲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2、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3,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提示:谁干了什么事) 二,合作互动 小组讨论: 展示评价: 1,重点字音:蛰粘沉甸甸、罪孽一刹那 2,重点字形:疙瘩痊愈指名读,齐读,正音。 3,词语理解:纠缠捣毁罪孽惊吓摇撼 4,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018年中考科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慈溪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科学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II和答题卷。试题卷共10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学校、、班级、座位号、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上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II的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规定区域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Ba-137 5.本试卷g取10N/kg。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 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图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邮票。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邮票中动物均用鳃呼吸 B.邮票中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 C.邮票中虾、蟹属于软体动物 D.邮票中的鱼、乌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2.下列各图所表达的相关科学容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取氯化钠 C.光的折射 D.杠杆的力臂

3.某太空站的能量转化示意图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电转换器中光能转化为电能 B.水电解系统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在能量转化中水可以被循环利用 D.燃料电池系统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与防止试管炸裂无关的是 A.保持试管外壁干燥 B.试管夹夹在试管中部 C.先预热再对药品集中加热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下图是氢核聚变简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b核和c核的质子数不同 B.氢核聚变过程中元素种类不会改变 C.图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核 D.原子弹主要是利用了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 6.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土移植---减少根部损伤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太 C.移栽剪枝---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树怕扒皮---导管受损减弱无机盐的运输 7.小科对新型LED灯带很好奇,取一段剖开后发现,灯带中的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交流电)。取其中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灯不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灯亮了,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是 A.LED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能 B.单只LED灯工作电压是220V C.灯带中一只LED灯断路后其他灯还能亮D.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5 捅马蜂窝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至“‘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第二部分从“我站在一旁,”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写“我”捅马蜂窝挨蜇的经过。第三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到“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通过“我”挨马蜂蜇后对马蜂的再认识,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第四部分,最后一段,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4、听写词语 纠缠褂子捣毁复仇罪孽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1)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2. 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3.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 4. 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2 5. 学校意义上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 6.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 7. 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 8.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2分)

9. 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10. (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 11. 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 12.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 14. ()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2 15.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 17.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2分)

初中英语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

初中英语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 I.单项选择(共15分,每题1分) ( )1.What about _______ an English song? A.singing B.sing C.to sing ( )2.I spend a lot of time ______ basketball. A.playing B.to play C.play ( )3.My parents prefer to stay at home rather than_____ to parties. A.going B.go C.to go ( ) 4.The factory ________ since the March of 2013. A.has been open B.has opened C.was open ( ) 5.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where does he work B.where he works C.where he worked ( ) 6.Mr Black encouraged his children _____ the library as often as possible. A.go to B.to go to C.going to ( )7.—Jim.How________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一My home isn’t far from my school.It’s about a______walk. A.1ong,five minutes' B. far,five-minutes' C.far,five-minute ( )8.---Look! Ii’t raining heavily._______ take a raincoat with you? ---Well,I’ll take one right now. A.Why not B.Why don’t C.Would you mind ( ) 9. I have never seen ______ picture before. A.such a beautiful B.so beautiful a C.a such beautiful ( )10.—Are you sure if Lucy_____ for dinner tomorrow? 一I’m not sure.If she______ we will ask Lily instead. n’n’ ( )11.一There will be a sports meeting tomorrow.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一I have no idea.Why not_____ the radio and listen? A.Turn off B.turn down C.turn on ( )12.Our parents always worry we talk instead of _____ homework. A.do B.doing C.to do ( )13. Neither I nor Jane and Mary ______ interested in science. A.is B,are C.am ( )14.He used to _____ much meat, but now he’s used to ______ fruits and vegetables. A.eat;eating B.eating; eat C.eat; eat ( )15.Would you mind ______ to movies? I want ______ tennis with you. A.not go, to play B.not going , to play C.don’t go , to play ( )16.The shoes are much too small for him.They ______ be his. A.can’t B.mustn’t C.needn’t ( )17.---Tom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_______________. A.So did I B.So was I C.So do I ( )18.I like music _______ I can sing along with. A.that B.who C.where ( )19.---It’s sunny today.Let’s go mountain climbing,_________? A.shall we B.will you C.won’t you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_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

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di āndiā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1学习课文1~7段。

教学设计皮连生课后答案

教学设计复习题 教学:1、“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2、“教学是由教师教授,学生听讲,思考以获取知识的过程” 3、“教学是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 4、“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 狭义的教学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双向互动。teaching广义的教学不仅包含狭义的教学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包括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课前教学准备如制定教学目标,开发教材、教具,和准备课后的测量、评价与诊断以及补救教学措施等instruction 学习:1、“学习是读书,听课以获取知识的过程”; 2、“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3、“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 4、“学习是学习者外部信息刺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一方面对新的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又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 设计: 1、“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选择方法、绘制图样等的过程。” 2、“所谓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3、“设计是精确的计划过程。” 4、“设计的实质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思考如何教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造性给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的过程。是给出有效帮助学习者学习的方案的过程。 3.教学设计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为学习者建构学习环境、安排学习内容及过程的活动。 4.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和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及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学习内容: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形式、方法、媒体和程序等因素进行总体考虑安排。是教学设计方案的核心内容。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 相对评价:在群体或集合中确定标准,以此评价该群体或集合中的个体的方法;绝对评价:在群体或集合之外建立评价标准,用些标准评价群体或集合中的个体的方法;

人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含详解)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 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00分)﹣的相反数是() A.﹣B.C.﹣D. 2.(3.00分)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元,数据“214.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147×102B.0.2147×103C.2.147×1010D.0.2147×1011 3.(3.00分)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厉B.害C.了D.我 4.(3.00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3=﹣x5B.x2+x3=x5 C.x3?x4=x7 D.2x3﹣x3=1 5.(3.00分)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2013~2017 年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2.7%,15.3%,14.5%,17.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12.7% B.众数是15.3% C.平均数是15.98% D.方差是0 6.(3.00分)《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 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还差3 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x 人,羊价为y 线,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C.B.D. 7.(3.00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A .x 2 +6x +9=0 B .x 2 =x C .x 2 +3=2x D .(x ﹣1)2 +1=0 8.(3.00 分)现有 4 张卡片,其中 3 张卡片正面上的图案是“ ”,1 张卡片正 面上的图案是“ ”,它们除此之外完全相同.把这 4 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 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正面图案相同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9.(3.00 分)如图,已知 AOBC 的顶点 O (0,0),A (﹣1,2),点 B 在 x 轴正 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 OA , OB 于点 D ,E ;②分别以点 D ,E 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 内交于点 F ;③作射线 OF ,交边 AC 于点 G ,则点 G 的坐标为( ) A .( ﹣1,2) B .( ,2) C .(3﹣ ,2) D .( ﹣2,2) 10.(3.00 分)如图 1,点 F 从菱形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 A →D→B 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B ,图 2 是点 F 运动时 △,FBC 的面积 y (cm 2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值为( ) )随时间 x (s ) A . B .2 C . D .2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 題卷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1.(3.00 分)计算:|﹣5|﹣ = .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插()尸()拖()胶() 播()户()托()郊()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考模拟试题(一) 命题:欧祥科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2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1 (D )2 1- 2.计算)3(62 3 m m -÷的结果是( ) (A )m 3- (B )m 2- (C )m 2 (D )m 3 3.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全市投入环保资金约3730000万元,那么3730000万元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为( ) (A )37.3×105万元 (B )3.73×106万元 (C )0.373×107万元 (D )373×104万元 4.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5.将如图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6.已知⊙O 1的半径r 为3cm ,⊙O 2的半径R 为4cm ,两圆的圆心距O 1O 2为1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 7.分式方程 13 21 =-x 的解为( ) (A )2=x (B )1=x (C )1-=x (D )2-=x 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200 (B )1200 (C )200或1200 (D )360 ? D C B A C B A 5 题图

5捅马蜂窝 教案

5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马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学习与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一)了解马蜂 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 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

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活动:展示交流资料) 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 (二)导入新课 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 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做辅导)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 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冒失鬼:称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2.集体反馈。(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1.自由认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 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捅马蜂很可怕,弄不好会蜇死人的。课文又是怎么叙述捅马蜂窝一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为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3.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4.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5. 场依存性学习风格: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6. 场独立性学习风格: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8. 抛锚式学习模式:①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②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③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9. 随机进入式学习模式: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②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10. 支架式学习模式:①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②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③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11. 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C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工具书”。D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12.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组织竞争力。 13. 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 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14. 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学习管理系统):是一套用来建立、储存、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15. 绩效技术:它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策略,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16.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配合投影仪、电脑等工具,实现无尘书写,随意书写、远程交流等功能。从结构外形看有正投式、背投式以及书写板等多种形态。从硬件原理上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的测试技术等。17.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人们对信息活动态度以及对信息获取,分析,利用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18. 信息库(Information banks):信息的来源或仓库。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19. 符号簿(Symbol pads):符号簿被用于支持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如记录思路、写下要点、处理方程等等。符号簿可以是卡片、练习本以及计算机编辑器等。20. 建构工具箱(construction kits):用于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某种设想等等。实验室设备是最常用的工具箱。

捅马蜂窝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写“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至“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通过“我”挨马蜂蜇后对马蜂的再认识,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 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小主人“捅马蜂窝”的过程,还要仔细品读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一些动作和细节描写来展现出儿童性格特点的手法,同时也要仔细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旨。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 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文章,能简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 3,初步体会“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一提纲导学 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时候,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导纲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2、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3,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提示:谁干了什么事) 二,合作互动 小组讨论: 展示评价: 1,重点字音:蛰粘沉甸甸、罪孽一刹那 2,重点字形:疙瘩痊愈指名读,齐读,正音。 3,词语理解:纠缠捣毁罪孽惊吓摇撼 4,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儿时因为淘气捅马蜂窝挨蛰的故事

中考模拟题及答案

莱西市二○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第1—7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8—23小题为“阅读”;第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②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③,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④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温庭筠) ⑤,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⑦,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⑧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周敦颐) ⑨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⑩: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两句诗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B.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C.曹操的《观沧海》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D.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愿化为春泥报效家乡。

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捅马蜂窝启发引导教学设计冀教版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薄”;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纠缠、乐园、难以抑制、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相关语句说一说“我”的情感变化。 3、思考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相关语句说一说“我”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思考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4、听写词语:纠缠、褂子、捣毁、复仇、罪孽、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结果? 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2)布置学生默读感悟批注,教师巡视适度照顾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1、感悟捅马蜂窝的原因。 (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相机出示: A、“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