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第一步“齐”

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

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上为右,V5上是左;

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

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

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

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

房早室早一眼看;

室扑室颤最简单;

房颤室速更典型;

房速无P室上速;

规不规则莫区分;

日落二度有I II;

一延二落文莫分。

一、总的阅读

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P波的振幅

2、P波的时程

3、PP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

4、PR间期

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

6、QRS波的时程

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

8、ST段有否抬高或压低,以及抬高或压低的幅度

9、QT间期(注意非QU间期),结合RR间期可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

10、T波的振幅

三、对各波群波形及波群之间相关关系的观察

1、P波的形态:对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很重要。窦性P波的特点是:频率为60-100次/分,通常情况下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窦房结只是一个“点”状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窦房结实际上是长约1-1.5cm的条状结构。如果心房的主导节律点(即起搏点)依次由窦房结的最高点向最低点移行,此时P波的形态就会由“正常”形态向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形态过渡,此即所谓的“游走心律”。也基于同样的道理,不能一见到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即一概认为是“逆行P波”或“冠状窦心律”,因为也可能是窦房结下部发放冲动产生的P波。

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如果QRS波的频率高于P波的频率(即室房分离),则高度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3、QRS波的形态:例如,V1导联表现为rsR’图形时,结合QRS波群时程变宽,即可确诊右束支阻滞。又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常会于梗死区对应的导联上记录到“病理性Q波”。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病理性Q波”均提示有心肌梗死,因为心肌病、脑血管意外也可出现异常Q波。另一方面,当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植入有起搏器时,则易掩盖心肌梗死的特征性Q波改变。

4、T波的形态:注意是否在原应直立的导联,出现了倒立的T波。

5、是否出现振幅明显增高的U波(U波>0.1mV)。如果是,则应高度警惕低血钾的可能。

四、系统总结心电图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主导节律

2、并存的心律失常

3、是否有特征性的P波改变:如传统上所称的“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

4、电轴改变

5、特征性的ORS波群改变:如“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及“QRS波群电交替”等。

6、ST-T改变

7、U波的出现及病理性改变

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诊断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发展,目前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即使是对于心脏疾患,其诊断价值也有局限。例如,心电图表现有“高电压”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未必会有心腔的扩大或心肌的肥厚;又如,有ST段压低及T波的倒立的患者,往往易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但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同位素运动心肌显像检查时,可能未必会有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依据。

当然,心电图也确实可以诊断一部分疾病。例如,它对心律失常即有确诊的价值。不过对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未必能提供充分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可明确。此外,当出现相应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时,结合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急性心包积液等也可获得确诊。另外,虽然单次静态的ST-T 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无意义,但如果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心电图上,ST-T有明显的动态改变(尤其当胸痛发作时),则高度提示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

鉴于以上认识,建议心电图工作者在发报告时,除了上述几种能确诊的疾患外,应慎作临床诊断,一般以描述性分析即可。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分析一份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时,则需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临床情况,具体可按全身→局部、外→内的思路进行排查,顺序如下:

1、全身性疾患或病理状态: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心电图较有诊断意义

的有:低血钾、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

2、胸腔、肺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多表现为肢导低电压。肺气肿时还可能出现P波的高尖。

3、心包疾患:主要是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时,常有QRS波群电交替,有时合并有ST-T改变,是由于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所致。

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疾患:如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等。

5、传导系统异常:即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此有确诊意义。

6、心肌自身的病变:包括心肌的肥厚、炎症、梗死、及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心肌病等。心肌病中,心电图最有提示意义的是肥厚型心肌病。

7、瓣膜疾患:心电图对瓣膜病无直接的诊断价值,只能反映其部分的病理变化。

8、心腔的扩大:心腔扩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往往是其它心脏疾患形成的后果。

一般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基本上能把握住心电图所能传递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了。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

(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V5 V6直立, P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

(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

(4) V1、2R/S<1,V3、4R/S=1,V5、6R/S>1。

(5)RV5+S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V1+SV5<1.2mvV,RV5、R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

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V5、V6 。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

早搏(期前收缩)

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P′-R>0.12s;(3).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

(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3.QRS时限0.12s为完全性,〈0.12s为不完全性。

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

2.II,III,aVF呈rS型,SIII>SII。

3.I,aVL呈qR或qRs或Rs型,Ravl>RI>RavR

房室肥大

1. 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

P波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0mV。

2. 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

P波时间》0.11s,呈双峰,Ptfv1《-0.04mm.s。

3. 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

(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mv;V1R/S>1,V5R/S<1 ;RV1+RV5>1.2mV,RavR>0.5mV;

(2).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0.03s(较左室V5A VT意义大);(4).ST-T改变:V1.V2导联。

4.左心室肥厚诊断条件:

(1).QRS波群电压改变:肢导:RI>1.5mV,RI+SIII>2.5mV,Ravl>1.2mV,Ravf>2.0mV;胸导:RV5+SV1>3.5(女),>4.0mV(男)。

(2).心电轴改变:0-30度只有参考价值;(3).QRS时间延长:>0.09s,<0.11s,(只有参考价值);(4).ST-T改变;

(5).V5室壁激动时间(A VT)>0.06s.

房室传导阻滞

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延长﹥0.20s(老年人P-R间期>0.22s)。

2.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脱漏。

3.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要点:P-R间期等长,有QRS脱漏。

4.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P波与QRS波群无关;(2)房率﹥室率;(3)心室率﹤60次/分。

心房颤动诊断要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2.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平均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心室率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00次/分称为快心室率心房颤动。

3. QRS波多呈室上型。

心房扑动诊断要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2. QRS波多呈室上型;

3.室率可快﹑可慢﹑可规则﹑可不规则,取决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比例。

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

(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1)P-avR倒置,Pv5、v6直立。(2)P-R间距差>0.16s。

急性心肌梗死

1.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而直立,T波倒置、倒置的T 波两支对称。

(2)“损伤型”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而直立或正负双向。

(3)“坏死型”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1/4R。

2.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的导联决定,其中异常Q波为主要依据:

(1)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2)前壁心肌梗死:V3﹑V4﹑V5.

(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2﹑V3﹑V4﹑V5 、V6;(4)侧壁心肌梗死:I﹑aVL﹑V6。(5)下壁心肌梗死:II ﹑III﹑avF。

阵发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频速的QRS-T波群,频率为160-250次/分;

(2)QRS波多呈室上型;(3)R-R间期均等。

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三个或三个以上迅速而连续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240-200次/分。

(2)R-R间期大致相等,略有不齐。(3)常无P波,若有P波则频率<QRS波频率,但P-R 不固定,形成房室分离;

(4)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心电图速读11步法:

首先明白律和率,再看传导和间期

三查旁路预激征,四测高下ST

五审丢R病理Q,六观T波形变异

七辩室大左或右,八诊房大II、V1P

九品轴向左、中、右,可看aVF和I

扫除他因第十步,分割临床莫遗记

窦性心律:IIP立,avrP倒,P-R间期>0.12秒。

心律反常剖析法:P-P、R-R、P-R,三个法则要理好,

宽度、频率最重要,宽、窄、快、慢是法令,自上而下是邪道。

窦性心动过速:窦P距离,少3过速(窦性P波PP或RR距离少于3大格。即心率>100次/分则为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窦P距离,超5过缓(窦性P波PP或RR距离超越5大格,即心律<60次/分则为过缓)

窦性失常心律:窦P距离,3-5格心律安(窦性P波PP或RR距离在3-5大格,即心律60-100次/分则为失常)

P---R间期:0.12秒,3小格的0.12秒,这个数字太重要!

P-R短于0.12秒,很能够就是预激征,旁路传导走了近道。

接壤心律要思考,房室结小要想到。

0.20秒,四小格的0.20秒,这个数字要记牢。

P-R>0.20秒,房室阻滞是I度,分明测量II导。

QRS波群:0.12秒,是个重要目标,把QRS分为宽条和窄条。失常室上性的心律,窄于0.12秒的窄条,失常QRS波群,就是窄于0.12秒的窄条。

窄条、窄条,心功还好,沉着诊治,不用心急火燎。

0.12秒,宽于0.12钞,QRS波群叫宽条。

室性的心律是宽条。风险性大须器重,见宽色变,胆大点好。

宽条是警报,越少见越好。

间断室早是室速,偶见宽条辨室早。

室扑与室颤,就是大齿线与小齿线。

高频、易变扑、颤波,心脏泵血骤缩小,抢救需要争分秒。

宽于0.12秒的宽条,室上性心律也可见到: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别性传导、预激综合症……..室上性宽条真不少。须要认真甄别:室性的、室上性的宽条?

束支传导阻滞:M波后跟T倒,束支阻滞特有貌。右束阻滞见V1,左束阻滞V5瞧。齐全阻滞是QRS宽,不齐全阻滞是窄条。

注:

齐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左前支阻轴左偏,qR波形L、I导见。F、III呈rS型,条窄、T站可诊断。

左后分支阻滞:左后支阻很少见,波形相同与左前半。”L”I呈“rS”型,“qR”波型在A VF 和III。左后支阻轴偏右,雷同是是窄条、T波站。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是右束支阻滞图形,还有电轴左偏,诊断右束兼并左前半。是右束支阻滞图形,还有电轴右偏,诊断右束兼并左后半。

预激综合征(-):-多余房室旁路,领先传向导动:失常房室路径,失常传导冲动,传冲动于心室肌,就叫预激综合征。

预综合征分三类,三类各个有特色:PR短、QRS宽、起始粗钝的预激波型――典型W-P-W

综合征;房室旁路若在左,胸导主波向上是A型。房室旁路如在右,V1主波向下是B型。藏匿旁路逆传导,心动过速折返型。阵发房颤、室上速,惟一线索断此型。窄条兼无预激波,L-G-L征称短P-R征。发育不全房结小,接壤心律常错定。宽条兼有预激波,PR不短Mahaim 征。心动过速呈左束阻,须与室速甄别清。旁路添乱的预激综合征,衰弱人群多见征。别名还叫大伪差,常掩室阻与心梗。危害致人律反常,导管射频可融化。

预激综合症(二):预激综合症,经典特色有三点,W-P-W都占全,一有PR短,二有QRS 宽,三有预激波―――起始粗钝显易见。

有一无二、三,L-G-L征可诊断。、

无一有二、三,Mahaim征扫除难。

ST段:失常ST段,不是程度呈曲线,与T不应成锐角,上、下浮动在等电位线。升高不能超半格,贬低1格是下限;非凡贬低达3格,仅限V1-V3。

ST段贬低:ST段若贬低,弓背向上最不好,室壁瘤时常可见,心梗首先要想到。弓背向下须甄别:心动过速、心包炎,失常变异也不少。

ST段降落:ST降落超越两导联,程度或下斜型扭转,心肌缺血、低血钾,不足为奇早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典型的临床体现,ST.、T、Q动静演化,心肌酶学扭转,三项有二可诊断。

心肌梗死演化图:典型心梗图演化,至多体现两导联。底窄、对称、波顶尖,报警T波最先见。同时伴有ST低,继续长久好看见。内膜缺血T巍峨,外膜缺血T深尖。T波易变随病情,不足为奇早发现。此期称为超急期,发病还未过半天。心肌缺血渐减轻,伤害图形便可见。ST段弓背抬,超越1格可诊断。与T形成单曲线,确诊虽易却偏晚。此期继续仅数日,变好变坏两重天。晚期发现是要害。医治延误现Q波深Q超越1格宽,红旗飘飘典型图,心肌梗死已必定。分秒必争来抢救,深恨未能早发现。

Q波:Q宽不应过1格,深度小于1/4R波。V1、V2无Q波,能够见到QS波。V5、V6是q波,III、L是例外,别离可见深Q波。

左心房瘦小:左房瘦小,V1看P波,负向P深度,大于1小格,负向看宽度,也超1小格,II看P波,宽度超3格,切迹超1格。

右心房瘦小:右房瘦小P高尖,II幅超2格半。双向P波看V1,下向幅超1格半。

左心室肥厚:左室肥厚RV5高,RV5加SV1把40超,电轴左偏作参考,ST低、T平倒。右心室肥厚:右室肥厚RV1高,TV1加SV5把12超。电轴显著往右偏,SV1隐没或变小,ST低,T平倒。

双侧心室肥厚:双心室大图简单,诊断经常很难下,互相对消时失常,大多体现一侧大。有时牲很显著,体现双侧都瘦小。

T波:失常T波随主波,TA VR是倒的,I,II,V3-6,向上至多有六个。其他导联T善变,振幅须超1/10R波

T波低平或倒置:T波低平有余2格,或许小于1/10R波,超两导联有扭转,同时伴有ST 段低。心包炎或低血钾,心肌缺血低T波,T越低平病超重,T波深倒危重波。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79533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ST段改变的诊断一般应根据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及标准进行。由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长时程连续记录、计算机定量检测分析等特点,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等可参照以下标准做出诊断和评价: 1. 心律失常诊断评价标准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 室性早搏以Lown法分级,3级及3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均有病理意义。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才能判定治疗有效; 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 短阵室性心动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速完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续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 min;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3.0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 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2. 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心肌缺血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1.0mV(1.0mm),持续≥1.0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0min。 对于这个标准,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心率对ST段变化的影响及校正: 正常心率时,ST段下移点(L点)在J点之后80ms,如心率增快120bpm 以上L点应自动转点J点之后5ms; 可以ST/HR消除心率的影响,ST段为μV(1mm=100μV),HR为bpm,ST /HR≥1.2μV/bpm为异常。 心肌缺血负荷测算: 根据ST段异常改变幅度、阵次、持续时间计算:ST段下降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 描记ST段趋势曲线的基础上,计算ST段下移的面积(min×min) 根据心肌缺血及缺血负荷检测,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及疗效。 3. 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评价标准: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主要诊断指标有: 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50ms,三角指数<15,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 SDNN<100ms,三角指数<20,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 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评价标准: 以500次心搏、5min短程记录或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以下指标提示心率变异性降低: 所有频带均有功率下降;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 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 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 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

临床护士心电图机使用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使用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正常心电图值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目的】 ◆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了解某些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 ◆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操作步骤】 1.检查供电电源电压与机器规定电压是否相符。 2.检查机器及导线、附件是否齐全、完整。操作步骤:给受检查者讲解检查心电图的意义,告知检查无疼痛,无损害,打消顾虑,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肌肉放松,嘱其仰卧在检查床上。 3.接好地线,并再检查一遍接地是否可靠,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进行机器预热。 4.按规定接好导联线,先将受检者的双侧腕部及两侧内踝上部暴露,并用酒精纱布擦洗脱脂,使皮肤发红。然后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将电极板按照右上肢→红线、左上肢→黄线、左下肢→绿线、右下肢→黑线(此线与地线相通)、胸前→白线的要求固定好。国际上统一规定了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法和电极安放的位置,形成了一个通用的规范的导联体系——常规导联。包括:肢体导联(6个)、标准肢体导联(双极导联3 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3个)和胸前导联(单极导联6个)。胸导联监测电极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 V6,左腋中线V4水平。 V7,左腋后线V4水平。V8,左肩胛线V4水平。 V9,左脊旁线V4水平。 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5.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 1mV。 6.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 V2、V3、V4、V5、V6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7.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2021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欧阳光明(2021.03.07)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 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 6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

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7.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8.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心电图机的原理及分类 2. 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1?标准导联 I:为接连左、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1=左臂(+ )T右臂(一)。 n:为连接左腿和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n=左腿(+)T右腿(一)。 川:为连接左退和左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卩川=左腿(+ )T左臂(―)。 电极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 :即加压单极右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左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L :即加压单极左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F :即加压单极左腿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臂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3?单极导联 VI: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 2与V 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 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紫色 三、实验步骤 1 ?电源开关置于“ON。 2 .电源开关置于“ AC(交流),'此时“ LINE” “T ST” “ PAPERSPEED (25mm/s)“ SENSITIVITY (l)” “ STOF” 晶体灯发出亮光。 3 ?调节基线控制旅钮应能改变描笔的位置,使之停在纪录纸中央附近。 4. 按动“CHECK键,此时“ STO”灯灭,“CHECK灯亮。 5. 按动定标键“ ImV,”使描笔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 按“ START,此时“CHECK灯灭,“ START灯亮,记录纸按25mm/s速度走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页眉内容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 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 6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7.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8.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页脚内容1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动态血压,同时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动态心电图,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监测236例(男156例,女80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找出症状与血压及心脏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及心脏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 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监测时间为24 h,每次监测间隔时间为30 min,白天与夜间一致。7:00~19:59为白天,20:00~6:59为夜间。24 h应获得48个血压监测值,大于80%即获得39个血压监测值为有效监测。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观察同时间段的心电图变化。 1.4其他要求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日记,以便分析症状、心电图和血压之间的联系。 2结果 1)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为89.58%~100%,平均为90.63%,大于80%均为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室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 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 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 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 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 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 P波时间正常。 注解: “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 2.5mV,SV1+RV5≥ 3.5mV(女), 4.0mV(男) 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 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 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另外要注意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最近有人认为传统的诊断标准不够理想,推荐加用以下新指标可供探讨: ① 12导联部振幅(∑QRS)>175mm;

动态心电图简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DCG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

常见心电图识别

授课目的:1、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步骤 2、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3、能够描述房早、室早、房颤、室颤等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能够识别相关心电 图图形 4、掌握起搏器心电图图形的特点 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其操作 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产生生物电流,并经组织和体液传导至体表,丁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差。将这种变化着的电位差用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为心电图,亦称体表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 心房的传导系统: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集成相连的结和束,包括赛房结、房内束、心室内传导束、浦肯野氏纤维及部分人存在的变异的副传导束。 目的及意义: (1) 目的: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及安装有起搏器病人的起搏工作情况。 (2) 意义: ①能明确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激动起源异常和各各种传导障碍; ②确定有无心肌梗塞,并可了解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其演变过程; ③可大致了解心肌疾患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有无心房和心室肥大、急性与慢性心包 炎,或电解质紊乱; ④提示某些茅如洋地黄、奎尼丁竺对心肌的影响,尤其是毒付作用; ⑤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监护,可以及时了解心律变化及心肌供血情况 ⑥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圆满地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 适应症:常规体检、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起搏器工作情况,当患者自觉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协助医生明确诊断。 电极的安装: 导联端颜色红黄绿里 八、、红黄绿棕里 八、 紫 记号R L F N V1V2V3V4V5V6电极位置右手左手左脚右脚(1)(2)(3)(4)(5)(6) 胸导联的标准位置: V3 : V2与V4联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问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问

心电图机的使用流程

心电图机的使用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电图机的使用流程 一、开机前准备 1. 电源连接:使用交流电(220V)或可以使用本机内安装的充电电池。 2. 检查记录纸是否充足。 3. 检查周围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周围环境中无X光机、超声波装置或其他 电器设备等产生干扰。 4. 导联的连接将随机附件的导联线接到机器导联插座。 5. 电极安装 电极的安装是能否记录准确的心电图的重要一环,请注意确保电极接触良好。将电极连接病人时,务必使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1)四肢电极连接 电极应装于两手脚的柔软皮肤上。先用酒精清洗电极安装部位的皮肤。 然后在清洗后的皮肤上涂少量的导电膏。 (右手臂—R—红色;左手臂—L—黄;右脚—RF—黑;左脚—F—绿)(2)胸部电极安装 胸电极安装部位如下: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红)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黄) V3:V2与V4之间。(绿) V4:左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处。(棕)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平面。(黑)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平面。(紫) 用酒精清洗安装电极部位的胸部皮肤上,将导电膏涂在该部位大约25mm直径的范围和胸电极吸碗的边缘上,按压胸电极的吸球,将胸 电极吸着于V1~V6位置。 (3)被检查者的手脚等露出部分不可碰到床的金属部分,以免出现交流干扰。 二、操作顺序 1. 自动记录方式 (1)开机:打开左侧电源开关,然后按面板“ON/OFF”键,液晶显示屏显示整机工作状态及预设的导联波形。 (2)逐一按“MODE”键,选择自动记录模式,显示屏有相应的“自动1、自动2、自动3、自动4”字样显示。 (3)按“START/STOP”键开始描记,描记后自动停止。 (4)自动做图中,若需延长某导联记录时间,可按住“○”键直到不需记录为止。 (5)关机按“ON/OFF”键,液晶显示屏中信号消失后,关闭左侧主电源。 2.手动记录方式 (1)开机后按“MODE”键,使液晶显示为“手动”字样,即选择了手动记录模式; (2)按“LEAD”键,进行导联切换。选择希望开始记录的导联; (3)按“START/STOP”键开始描记; (4)描记过程中,按“LEAD”键切换导联; (5)中断描记时按“START/STOP”键,停止走纸;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及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及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是利用特殊仪器连续采集 24(甚至 48~72) 小时人体心电活动信息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由 Norman J Holter 氏首创并在 1961 年率先应用于临床。 其独特的优势在于记录时间长,能反映活动状态的心电变化,从而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作短暂静态记录的不足。 目前已成为心脏血管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不可缺或的重要手段,并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得到普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长程性: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一般 2~3 分钟,只能记录即刻短暂的心电活动。 动态心电图连续 24 小时记录受检者全日的心电活动信息,因而能显著提高偶发性、短阵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故动态心电图又称长程心电图。 动态性: 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受检者须静卧,其心电图反映的是静息状态的心电活动。 动态心电图 24 小时全程记录患者工作、休息、进食、睡眠以至大小便等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 1 / 4

动态心电图也由此得名。 关联性: 动态心电图仪具有自动计时系统,可以准确记录和报告任何心电变化的发生、持续及终止时间。 结合患者按时记录的当日活动事项及有关反应,可以明确患者活动、症状及用药等与其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定位性: 常规心电图常规采用 12 个导联,能较全面地探测心脏不同部位的情况。 目前的动态心电图多为 2~3 个导联同步记录,只能反映心脏的局部情况,在病变定位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图形质量: 常规心电图由于是静态短暂记录,干扰因素少,呈现图形质量较好。 而动态心电图容易受体位、活动、情绪等影响而造成心电图形失真,医生在评阅分析时需注意识辨。 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用于捕获偶发、短阵的心电异常: 临床上有些患者时常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或晕厥等疑似心血管疾病症状,但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 往往是查无实据,以致不能确定诊断。 此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4节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1961年由美国Norman J. Holter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Holter”。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监测导联由单道、3导联发展到了12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 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CM1、CM5和MaVF三个导联。 表7-4-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 导联正极负极 模拟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aVF(MaVF)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1/3处 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为连续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图,10个记录电极集中在前胸,将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中的3个肢体电极和接地电极移至躯干部与肢

24小时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讲解学习

24小时心电图检查注 意事项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适应人群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适应症: 1、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及评价:由于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时间长,提高检出的阳性率。 2、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可发现心肌缺血或一过性心肌缺血,提高对心绞痛的诊断率。 3、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的及性质的确定。 4、对心律不齐选择是否安装起搏器提供依据。 5、对多种心脏疾病治疗后的随访和功能判定。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优点 一.对患者24小时内的心律变化作全面了解,包括心率高限、低限、平均心率及每小时心率。 二.准确地记录心律失常的种类、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如室上性或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的次数,有无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等情况。 三. 通过ST-T改变可知患者有无心肌缺血以及缺血发生的时间。 总之,就是把心电图异常和日常活动或出现的症状相联系,对晕阙和心悸的诊断、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提供帮助。 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 在衣服穿戴方面,女士最好不要戴胸罩,男人应穿宽松一些的衣服,注意不要多出汗,否则湿的皮肤容易引起相邻电极间短路,测的结果就不准了。

二. 可以看电视。但是最好不要上网,以免产生干扰波,出来的图形不规则,缺乏诊断依据。不能接触辐射、放射性物质。比如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微波炉、半导体收音机等。 三. 与动态心电记录仪接触的皮肤部分应没有局部感染,保持卫生。 四. 做心电图期间不能洗澡,最好不要在测试期间做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引起仪器脱落。佩带记录仪后,日常起居应与佩带前一样,应做适量运动,但不是运动愈剧烈愈好特别是要避免双上肢的剧烈运动,以减少各种肌电干扰和伪差。根据病情和检查目的,住院病人可慢步、上下楼等;疑心绞痛者则可选择可能诱发疾病发作的较为激烈的运动,以便观察运动量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供医生诊断参考。不过病情严重者应遵循医生吩咐。 五. 在检查前一日洗澡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电极贴在前胸皮肤上经导线与记录仪相连,如果皮肤湿漉漉的,电极与皮肤的接触就不好,甚至造成电极脱落,受检者只得重做。临床上常见有些受检者运动得大汗淋漓,结果不是部分电极脱落就是心电图干扰波太多无法分析。 六. 将 24 小时内身体不适和运动时间详细登记,就可找出此时间段的心电图看有无变化,为医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1 / 11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 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 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2 / 11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 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只供学习与交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征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 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 6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7.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8.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2 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指导和规范动态心电图系统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学认知水平和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YY 0885—2013中定义的动态心电图系统。动态心电图系统用于连续记录和分析人体的心电图,供临床诊断,管理类别为二类。 本指导原则的范围不适用于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设备,以及不能对心电图进行连续记录和分析的系统(例如:间歇事件记录仪)。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要求

动态心电图系统的产品命名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要求,按核心词+特征词的方式命名,如动态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系统。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通常由动态记录仪、心电导联线、心电电极、记录读取设备和动态心电分析软件组成。 动态记录仪是指患者随身佩戴或携带的,可以连续记录心脏活动电位的记录设备。动态记录仪一般为内部电源供电设备。 心电导联线连接于动态记录仪和心电电极之间,用于传递人体体表采集的心电信号。心电电极一般采用一次性心电电极,通常为单独注册的二类医疗器械。 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对动态记录仪采集和记录的心电波群进行形态和节律分析,供临床诊断。 制造商应根据具体产品情况确定产品的结构组成。 (三)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 动态记录仪通过放置在患者体表的心电电极,获取患者心脏活动电位,记录各测量点间电位差得到心电图信号。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将相关心电数据信息进行回放、分析、分类和统计。 (四)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产品注册单元的划分应考虑工作原理、性能结构是否相同,采用同一工作原理且性能结构相同则可以作为一个注册单元。

正常人动态心电图

正常人动态心电图(DCG)表现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应综合分析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 bpm,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 运动员更低,约38bpm ,甚至26bpm 2、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0000次 3、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HR>100bpm (2)持续性窦速:24h总心搏数>144000次 4、心律失常 各种均可出现,各年龄段均可见。 (1)窦不齐 (2)窦性停搏:多为1.5—2.0s,多睡眠中。>2.0秒常是异常。运动员>2.0秒占37.1% (3)室上性心律失常: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达90%。 #以房早最多,一般房早<100/24h或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4)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可见,随年龄增多,通常 <100次24h,<1/1000心搏,或5/h, #超过只能说明有心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情况,要结合临床资料来定 #室早的数量不能单独作为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5)传导阻滞: 主要是房室传导阻滞(AVB),占2-8% 多为I度,II度一型,且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运动员更多,II度二型及III度AVB极少见,如出现,通常认为异常 5、ST-T变化: 上斜型压低常发生在活动后,发生率可高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约2%的人,幅度可达1-2mm ST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时目前通常采用3个1标准,即 (1)ST段缺血型压低>0.1mv (2)持续时间>1min (3)二次发作间隔>1min 6、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反映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指标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长程指标主要为SDNN,通常> 100ms为正常

动态心电图的指南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 动态心电图能够在患者自然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二导或多导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获取重要的诊断评价依据,自60年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证 1. 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评价 心律失常可产生心悸、眩晕、气促、胸痛、晕厥、抽搐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连续记录此类症状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作为症状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初步判断。实际上只有约50%患者在检测时再现相关症状,没有症状的患者也可能记录到显著的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既可有明显症状,也可以无症状,而眩晕、晕厥等症状也并不一定是心源性的,因此,如果检测时无症状发生,又未记录到心律失常,一般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价,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复查及进一步检查,如运动试验、心电生理检查等。 动态心电图对于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心脏症状,或者心律变化与症状并不相符时,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以获得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2. 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对ST段变化的检测方法已有很大改进,如增加导联数以了解更为广泛的心壁供血情况,分段数字分析以判定ST段下降形态、幅度,记录并计算ST段下移阵次、总时间、总面积,并已注意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时出现的心率过快及体位改变所造成的假阳性改变,使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成为可能。但动态心电图不能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首选方法。对于不能做运动试验者,在休息或情绪激动时有心脏症状者以及怀疑有心绞痛者,动态心电图是最简便的无创诊断方法。 动态心电图是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最重要手段,但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须在确诊为冠心病的前提下,动态心电图记录到ST段异常改变而无胸痛症状时才能成立。 3. 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 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一些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冠心病、二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力衰竭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对这类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对病情和预后作出有价值的估计;心率变异性是预测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危险及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重要指标,对这类患者应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率变异性分析,以评估其预后;缓慢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障碍等,对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心电图对这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它与有症状心肌缺血一样,是决定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尚未确仍为冠心病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现其有无症状的ST段改变,解释为心肌缺血应当慎重,一些非缺血因素也能引起ST段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