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之能源战

海湾战争之能源战
海湾战争之能源战

海湾战争之能源战

摘要:众所周知,海湾战争,即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原因是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减少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这样它可以偿还这笔债务。相反地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此外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既然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战争,为什么美国又有极大的兴趣呢?纵然,发动一场战争有许多原因,美国来干涉也有许多原因,其中关于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能源,这也是美国干涉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以能源为话题来谈这场海湾战争。关键词:美国中东科威特以色列能源

首先我们看看中东地区的战略资源,中东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特别是海湾地区,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 万桶)的43%。且该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有近30%的石油来自该地区。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就成为像美国这样一些超级大国考虑的问题。海湾地区外运石油的90%—95%要经过该地区的唯一出口——阿曼半岛和伊朗南岸的霍尔木兹海峡。海峡内每天约有80多艘游轮来往穿梭,日输出量高达160万到190万吨。霍尔木兹海峡像

按照美国的设想,如果伊拉克真要是控制了科威特,就相当于控制了世界上一半的石油资源,这无异于卡住了西方工业国的咽喉,到时候国际石油价格还得有你萨达姆说了算,萨达姆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任意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显然,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在伊拉克侵入科威特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2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1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苏联也一反与美国作对的常态,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其实,一方面除了人道主义外,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石油,不然美国、其他

国家和组织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显然,伊拉克不是多国部队的对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的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于是许多伊军官要么投降,要么尽力逃回伊拉克。伊拉克为了改变战争性质,把它的“飞毛腿”导弹投降以色列,以引起以色列人参战美国劝说以不要卷入海湾战争,因为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成员也有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美国担心以色列加入海湾战争,会破坏多国联盟,使海湾战争演变成一场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最终,以色列没有参战。

海湾战争,谁赢了?表面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国部队,我觉得没有赢家。看看战况就知道,大家争夺的石油被浪费了,伊军在撤走时在科威特点燃了大约600口油井,并向波斯湾海域排放了超过了1.25亿加仑的原油。而且被毁油田的战后修复工作将耗资巨大。总部设在旧金山的比克特尔集团同意初期投入 1.5亿美元,而未来的全部修复费用预计接近600亿美元。据估计,伊拉克泄漏到波斯湾海域的石油大约是Exxon Valdaz游轮的1989年泄漏到阿拉斯加海域石油的十倍之多。有关方面估计,清除波斯湾海域石油污染的费用远远超过50亿美元。本来就是未来争夺石油的,可现在大量石油被浪费了,而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美国也为战争耗费了大量钱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海湾地区石油太多了,美国不想放弃他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他很清楚,一旦科威特落入伊拉克手中,就相当于伊拉克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到时国际石油价格还得伊拉克说了算,这样对其工业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会损坏其大量利益。如果换做其他

无关紧要的国家,即使有他国入侵,可能也没有那个国家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中东局势还很紧张,石油又是不可再生资源,现在新能源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石油还是当前最主要的能源,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未来再爆发战争不是不可能的,而未来能源爆发的战争更有可能。所以,要想避免这样的战争,就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同时,也要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军事学概论. 褚良才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海湾惊雷. 郭兵.杨晓林.张宗.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4月美国人眼中的海湾战争. [美]·P.卡莱尔著孙宝寅孙卫国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二○一三年十月

论诺曼底登陆战役 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 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 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

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天气变化所造成的气温、气压、温度、风向、风速的迅速变化以及伴随产生的云、雾、降水、雷电等现象会对战争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主要是天气要素中的风向、风速、降水的变化对登陆的时间产生影响。 2.1盟军对天气的准备 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统帅部队对天气预测非常重视。盟军司令部成立了联合气象小组,下辖一个美军天气预报中心、两个英军天气预报中心,各中心都拥有气象侦察飞机和气象船。任命英国空军上校、气象学教授斯塔格为首席气象顾问,负责每周两次向最高司令部报告天气情况,1944年5月20日起改为每天两次汇报天气情况。 2.2盟军对天气的分析 5月29日-6月2日,斯塔格报告在预定登陆日6月5日会有暴风雨。这些报告领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员忧心忡忡。6月3日航程最远的“U”编队按计划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一、背景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

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争过程 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科索沃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夺战区制空权(3月24日~3月26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轮至第三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防空系统,包括机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通信等设施。主要目的是通过空袭夺取南联盟地区的制空权。 第二阶段瘫痪南军指挥(3月27日~3月31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四轮至第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瘫痪南联盟军事运作机制,瓦解其战斗力。同时,对南联盟全国各地的防空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继续进行轰炸。 第三阶段:削弱南军潜力(4月1日~4月29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八轮至第三十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战场环境分析报告

一、总体分析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幅员20604平方公里。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长春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面积较大,台地略有起伏,地势平坦,便利交通。长春地区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绝大部分为台地,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方便交通。四通八达的自然区位,对长春的交通十分有利。 二、要素分析 长春地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小。地表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耐力比较好。长春地区的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降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丘陵占%。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高台地占%。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低阶地占%,湖积平原占%。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 长春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长春城区地貌共分7个小区。中部平坦分水高地区。位于长春城区西南部,地处宽平大桥、沿北东方向伸延。最高点在宽平大桥和西朝阳桥一带,海拔240米至250米。分水高地顶面,地势平坦,高地两侧分别向西北、东南方向缓缓倾斜。西南部起伏台地区。位于分水高地两则,包括西新沟和孟家南沟两个部分。西新沟在分水高地西侧,由一系列宽浅的沟组成;孟家南沟在分水高地东侧,由两条浅谷组成。这里地势起伏明显,坡度1°至2°,复杂程度7级至8级,不宜建筑。。 长春市气候宜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季风显着,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长春市年平均气温°C,最高温度°C,最低温度°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 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 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

经典战例 海湾战争地面战

经典战例海湾战争地面战 “军刀”出鞘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伊拉克10万大军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仅用10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由此引爆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在持续的5个半月里,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终成泡影。1991年1月17凌晨2时30分,从海湾的美国战舰上发射出的第一颗”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爆炸,终于拉开了海湾战争的战幕。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了长达38天的战略轰炸和战术空袭,出动飞机112000架次,发射巡航导弹288枚,投弹量达20万吨以上,造成伊拉克的军事机器严重瘫痪,并摧毁了伊军前线部队50%以上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心发起地面决战来彻底打垮毁萨达姆的军队,将伊军赶出科威特,以解美国心头之恨。至2月中旬,多国部队共集结了地面部队约60万人,坦克3700 辆(其中美军2000辆)、装甲车3000辆(美军2000辆),大中口径火炮、火箭炮1600门(美军1200门)。直接参加地面作战的攻击部队约45万人,他们来自于美、英、法、埃及、叙利亚、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国家。主力自然是美国,其他国家除英、法各派了一个多师外,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主要是作为象征性力量来参战的。多国部队总指挥为美国中央总部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四星上将。 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计划是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根据他多年研究的“空地一体战”构想和亲自指挥巴拿马登陆作战的经验拟定的。其主要内容是:以大规模的登陆佯动和部分兵力从沙科边界正面突破,牵制伊军主力,并向科威特城及其以北地区推进;集中装甲部队主力,与快速突击部队配合,从伊军防御的侧翼向巴士拉方向实施大纵深迂回,与正面推进的部队呈两面夹击之势,包围并歼灭伊军主力。 为实施“沙漠军刀”计划,多国部队沿沙伊、沙科边界从左至右(由西向东)部署了3个进攻集团。左翼为西攻击集团,部署在沙伊边界中段。编成内有勒克中将指挥的美第18空降军的第101空降师、第82空降师、第24机械化步兵师、第3装甲骑兵团及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其任务是向伊拉克的腹地——幼发拉底河谷大纵深穿插迂回,切断科威特地区伊军的交通线,配合中央攻击集团围歼伊军共和国卫队;中间为中央攻击集团,部署在沙伊边界东段。编成内有弗兰克斯中将指挥的美第7军的第1装甲师、第3装甲师、第1骑兵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3旅和第2装甲骑兵团,以及英军的第1装甲师。其任

浅析信息优势对战场主导权的影响

浅析信息优势对战场主导权的影响 [摘要]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敌对双方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斗争,即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一系列作战活动,因此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拥有信息优势对争取战争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信息优势却并非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信息优势虽是赢得战场主导权的关键,但绝非全部。 [关键词] 信息优势主导权战场 1.引言 20世纪末的几场局部战争,让人们目睹了信息战的雏形。21世纪,新军事革命更是风急浪涌,加速推进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纵观在举世瞩目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信息战已悄然凸现,由“幕后”走向了“台前”,并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展雄姿,信息战正在逐渐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主导。 1.1 信息在未来战场上发挥主导作用 信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生的特殊物质,在军事上的应用历史久远,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直到信息化兵器时代,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各历史时期战争的胜负。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作战方式是集团布阵、短兵相接,拼人力、拼体力。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装甲机械化为主的军队之间的作战,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战争,进行阵地战、消耗战,拼钢铁、拼能源。进入信息时代,战争对抗表现为非物质力量之间的对抗。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信息起主导作用,其重要性日益上升。战场胜负不再仅仅取决于军队数量的多寡、火力与机动力的强弱,信息力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成了整个军队的心脏,成为一种武器。信息化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围绕信息展开,是一种信息密集型的战争,作战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在近乎实时性信息指导下进行的。在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核心是夺取制信息权,进而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 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广、要、密、远、难”。“广”,是指其地幅面积广(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之首),“要”江西地处东南沿海浅近纵深,是主力军团入闽的主要通道,屯兵储物的主要基地;“密”,境内大型军用、民用机场、重要交通干线、杀手锏部队阵地、重要战争潜力目标密布;“远”与台湾本岛距离较远,最近的鹰潭市距离台湾岛480多公里,敌对我空袭密度不可能太大,便于我完成防卫企图;“难”,防守难度大,区内目标众多,分布分散,且区内交通发达,便于敌人袭扰破坏。据此,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和参战力量实际,研究形成“XX、XX、XX”的战法。 (二)着眼特点分区分析。就是根据地形自然构成或明显特征,把敌我双方地形划分成若干地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根据江西省地形,可区分为北部、南部2个区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学习资料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

探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原因

探讨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 摘要:海湾战争的爆发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妥善解决危机、防止爆发大规模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美国在冷战后奉行的战略政策。这对于中国在新时期如何应对国际挑战,巩固自身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词:海湾战争,美国,石油,原因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了军事打击,在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之后,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受到重创从科威特撤军。此次战争被称为海湾战争。 美国之所以如此关注海湾局势,迫不及待卷入海湾危机进而发动海湾战争,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战争开始前,布什总统宣称:美国出兵打击萨达姆的侵略,要达到四项目标,即:(一)伊拉克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二)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权力;(三)沙特阿拉伯和整个海湾地区保持安全与稳定;(四)保护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美国人的生命安全。美国还反复申明,只要伊拉克不进攻沙特,它就不会向伊拉克发起攻击。 上面的声明表明美国出兵是为了恢复科威特主权并保护沙特阿拉伯不受侵犯,保护本国侨民的安全,似乎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是,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领土长达几十

年,而美国却从来没有明确反对以色列,相反是纵容和支持以的侵略。因此美国打这一仗,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解放科威特,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另所企图。其真正意图在于: 第一:夺取海湾石油的控制权。 海湾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到1990年1月1日为止,海湾地区已探明石油储藏量为6551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藏量10120亿桶的64.7%。海湾地区不仅陆地石油储藏量丰富,油层距地面浅,分布集中,而且近海油田也很多。世界70多个大油田中的一半以上在海湾,油井自喷率达90%以上。海湾年产油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30亿吨的25%.其中绝大部分出口,海湾地区出口石油约占世界出口石油量的40%。”[1]而美国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 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世界50%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在利益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美国不惜派重兵打垮萨达姆。 因此海湾战争带有很浓的“石油味”。对于布什为何要出兵?当时的政界和新闻媒体都做了鲜明的回答。“前民主党决策顾问特德说,如果海湾盛产粪,我们绝不会向那里调兵遣将。”[2]“来自

索马里战争的起因

索马里战争的起因 其实索马里是个战乱不断的国家,不仅海盗猖獗,各种内战也无休无止。 下面是分享的索马里战争的起因,一起来看看吧。 索马里内战索马里内战是指非洲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国内爆发的武装冲突,始于1986年,延续至今。 内战起因是发对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高压政策,后随之埃塞俄比亚、美国、基地组织等外部势力的加入,逐渐演变为地区性冲突。 第一阶段1986—1992第一阶段的内战,源于反对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高压政权的叛乱。 于1991年巴雷总统被推翻后,发生了一场反革命,企图令他能够重新领导国家。 越来越多的暴力,令混乱的局面演变成为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而国家则处于无政府状态。 在1991年,索马里兰共和国宣布独立,以图跟产生更多暴力战斗情况的南部地区有所隔绝。 然而,索马里兰共和国并没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 它的疆土主要在索马里的西北部地区(介于吉布提共和国和索马里东北邦特兰地区之间的地域)。 临时政府由索马里联合大会(USC)的阿里·马赫迪·穆罕默德暂时作

为总统。 然而同年11月,USC内部的支持暂时总统的一派与支持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主席一派之间发生了内战。 第二阶段1992—1995联合国安理会根据第733号决议案和第746号决议案,组织第一期联索行动(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Somalia I),首要任务是向索马里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济行动;并帮助已经解散掉索马里中央政府的索马里恢复社会秩序。 安理会于1992年12月3日,一致通过第794号决议案(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794),批准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Unified Task Force)。 其任务是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物品能够实际分发到当地居民的手里,并且在索马里重建和平的社会。 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于1993年抵达索马里,并开始一项为期两年的工作,以减轻饥荒问题。 对美国的批评就指出“在亲美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于1991年被推翻之前,几乎索马里全国三分之二土地的石油开采权都落在刚果石油公司(Conoco Inc.)、阿莫可石油公司(Amoco)、雪佛龙油气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及雪佛龙飞利浦联合化学公司(Chevron Phillips)等美国大石油公司的手里。 刚果石油公司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之前,出借她在摩加迪沙公司的楼房给美国大使馆当临时行馆也有一些日子。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点击】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点击】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点击】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点击】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点击】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

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点击】(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点击】(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点击】“广、要、密、远、难”。“广”,是指其地幅面积广(土地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之首),“要”江西地处东南沿海浅近纵深,是主力军团入闽的主要通道,屯兵储物的主要基地;“密”,境内大型军用、民用机场、重要交通干线、杀手锏部队阵地、重要战争潜力目标密布;“远”与台湾本岛距离较远,最近的鹰潭市距离台湾岛480多公里,敌对我空袭密度不可能太大,便于我完成防卫企图;“难”,防守难度大,区内目标众多,分布分散,且区内交通发达,便于敌人袭扰破坏。据此,并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和参战力量实际,研究形成“XX、XX、XX”的战法。 【点击】(二)着眼特点分区分析。就是根据地形自然构成或明显特征,把敌我双方地形划分成若干地区,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对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比如,根据江西省地形,可区分为北部、南部2个区域,对各个区域的战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对作战行动的独特影响。 【点击】(三)区分要素逐个分析。就是把作战地域内具有战术价值的战场环境要素,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得出每个环境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与对策措施。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我省的交通要素。江西省现有高速公路总里程4260公里路,可概括为“三纵四横”,连接各地市。三纵:即济广、福银、

浅析海湾战争的特点

浅析海湾战争的特点 中国军事科学院博士王辉青曾经在《中国国防报》指出:“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可以说海湾战争揭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那这场战争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规模大、参战国家多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由于伊拉克拒绝从科威特撤军,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向伊军发动猛烈进攻。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空中战役,代号为“沙漠风暴”。在历时38天时间里,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多吨,发射各类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数百枚,使伊军丧失了70%的作战能力。第二阶段是实施地面进攻,代号为“沙漠军刀”。多国部队成功组织了战役欺骗和战役机动,出其不意,收复科威特,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条件。 2、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 以为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力雄厚,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如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的空袭作战除出动大量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外,还动用了大量陆军攻击直升机和大量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救护机等,海军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由各种卫星组成的空间精确定位系统等多种宇航武器,组成一个严密的作战体系对目标实施联合打击。 3、战争信息化程度高 现代高技术战争是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在整个战争中,美国的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体现了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4、战争消耗巨大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至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 5、战争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境内600多口油井大火烧了9个月才被扑灭,空中飘浮的尘埃居然飘落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生态环境被大面积破坏。此外,战争期间泄漏的石油,覆盖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污染了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岸。被伊拉克军队倾倒在科威特沙漠中的6000万桶石油,形成了面积达49平方公里的黑色油湖,并浸入土壤深处,使科境内40%的地下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1991年3月至5月期间,波斯湾北部沿岸的水鸟数量锐减97%。美军使用的贫铀弹爆炸后产生的细微颗粒将长期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受污染地区肿瘤、

2019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选修3 第五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共13页

第7课海湾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及过程。 2.了解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反应,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 3.简述海湾战争中“沙漠盾牌”计划、“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实施状况及结果。 4.认识海湾战争的特点,探究其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① 1.原因 (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债务纠纷:两伊战争使伊拉克负债累累,伊拉克要求科威特将债务一笔勾销,并“租借”岛屿,均遭拒绝。 (3)资源纠纷: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4)国际局势: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 2.经过: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二、“沙漠盾牌”行动┄┄┄┄┄┄┄┄② 1.背景 (1)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伊拉克侵略邻国的野蛮行径。 (2)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 (3)美国为维护自身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显示世界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 (4)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努力失败。

2.行动: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行动,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 (1)1991年1月,多国部队多次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伊拉克军队遭到沉重打击。 (2)伊拉克以各种方式同多国部队对抗。 2.“沙漠军刀”行动 (1)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2)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27日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③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 (1)给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深刻影响中东和世界格局。 ①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美国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有所加强。 ②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①[点拨]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由于得到海湾地区多数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支持,以战争胜利者自居,自以为已经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滋生了称霸海湾地区的野心。侵占力量弱小、石油蕴藏量丰富的科威特成为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作业:_第五单元第7课_海湾战争

一、选择题 1.海湾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其中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主要有() ①边界纠纷②石油问题③债务问题④宗教派别之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领土、石油及债务问题上。两国同属伊斯兰世界,排除④。 2.面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行为,联合国的态度是() A.取消伊拉克成员国的职务 B.积极协调 C.授权美国打击伊拉克 D.直接出兵中东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面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行为,联合国的态度是积极协调。 3.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这表明() A.中国站在伊拉克一边 B.中国要维护自己在海湾的利益 C.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是负责任的国家 D.中国反对美、伊直接会谈 解析:选C。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包含反对伊拉克侵略和外国武装干涉两层意思,和平解决有利于减少交战双方人民的痛苦和维持地区的持久安定。 4.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的战略意图是() A.借机将以色列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B.阻止以色列参战 C.转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目标 D.引诱以色列参战,改变战争的性质 解析:选D。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战略意图是引诱以色列参战,企图将战争变为反对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圣战”,发动阿拉伯人反对多国部队。 5.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主要轰炸的对象是伊拉克的() ①通讯枢纽②指挥中心③情报系统④化学武器基地⑤教育中心⑥共和国卫队 A.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选C。“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主要轰炸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和为军事服务的目标,⑤不属于这一目标。 6. 右图为“沙漠军刀”行动示意图,下列说法与之相吻合的是() A.西线是进攻的重点 B.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五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

第7课海湾战争 [课标要求]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原因 (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也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资源诱惑: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3)国际局势: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被伊拉克领导人看作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2.经过: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伊军很快就占领了科威特王宫,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知识点拨] 海湾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一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保证他们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经济命脉,决定对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 二、“沙漠盾牌”行动 1.背景 (1)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2)西方国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美国为了保证它在海湾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 2.“沙漠盾牌”计划: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一支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8个国家组成的

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3.和平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和各国领导人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进行了多次努力,美国、伊拉克代表也进行了直接会谈,但都未能达成协议。[误区警示] 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提出一系列公正、合理解决海湾问题的建议,探索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可能性。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 (1)1991年1月,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给伊拉克造成巨大损失。 (2)伊拉克以各种方式同多国部队对抗。 2.“沙漠军刀”行动 (1)多国部队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地面攻势。 (2)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最后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知识点拨] “禁飞区”和“石油换食品”计划分别是海湾战争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的军事和经济制裁。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 (1)给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4)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误区警示]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空袭与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形式,也是不接触式战争的重要阶段。 主题一海湾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