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气候学 重点

气象与气候学 重点
气象与气候学 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

第一、二章

1、300千米以上大气层气温达1000℃以上,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原因()

a 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动,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2、关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臭氧层有臭氧

b 臭氧在大气层中均匀分布

c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d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密切

3、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

a 太阳辐射最强

b 地面辐射最强

c 大气辐射最强

d 气温最高

4、层具有无线电波的反射能力。()

a 中间层 b平流层 c 暖层 d散逸层

5、关于等温线与等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越大

b 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越小

c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越稀疏 d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相等

7、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

a大于入射波的波长 b小于入射波的波长

c等于入射波的波长 d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

8、“大气保温效应”中起作用的是()

a水b大气逆辐射c二氧化碳d尘埃

9、关于气温空间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a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b 气温从山麓向山顶降

c 夏季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

d 冬季大陆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

10、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

b.20°----25°N

c.30°N----25°N

d.副热带

11、在干洁空气中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气体成分是:()

A、氮气;

B、氧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12、在低纬度对流层顶的高度是:()

A、8-9公里;

B、10-11公里;

C、11-12公里;

D、17-18公里。

13、一天中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在:()

A、太阳高度最大时;

B、12-13时;

C、气温最高时;

D、云量最多时。

14、我国年总辐射量最大的地区在:()

A、新疆;

B、西藏;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

15、空气与地面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交换;

B、传导;

C、对流运动;

D、潜热交换。

16、有关空气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饱和差越小;

B、比湿随气温上升而减小;

C、水汽压的大小与空气体积变化无关;

D、露点温度愈高,露点差愈小,空气愈干燥。

17、有关气温年变化和年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B、气温年较差一般随温度增高而增大;

C、同温度地区年较差海洋大于陆地

D、气温年较差一般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

18、在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最大的层次所在的高度主要是:()

A、12-15公里;

B、15-20公里;

C、20-25公里;

D、25-35公里。

19、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主要取决于:()

A、云量的变化;

B、有效辐射的变化;

C、空气的垂直运动;

D、冷暖平流的活动。

20、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特点:()

A、年平均气温南半球高于北半球;

B、年平均气温最高在北纬10附近;

C、1月大陆上等温线凸向赤道,海洋上等温线凸向极地;

D、暖洋流经过的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21、当r>rd 时,大气层结处于:()

A绝对稳定; B、绝对不稳定; C、中性平衡; D、条件性不稳定。

22、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吸收都起重要作用的气体成分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水汽;

D、固体杂质。

23、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被分成四部分,其中数量最大的部分是:()

A、吸收;

B、散射;

C、反射;

D、透射。

24、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年平均值达到平衡的纬度大致在:()

A、35附近;

B、30-35;

C、35-40;

D、40-45。

25、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共同点:()

A、干洁空气成分占的比例相同;

B、均为逆温分布;

C、风速随高度增大;

D、以西风环流为主。

26、受海陆因素影响,海洋上等温线的分布:()

A、全年凸向赤道;

B、全年凸向极地;

C、夏季向南弯曲;

D、冬季凸向极地。

27、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D. 取决于气温。

28、北半球海上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是()

a.1和7

b.2和8

c.1和8

d.8和2

29.地面温度的升或降主要决定于()

a.太阳辐射

b.辐射差额

c.有效辐射

d.太阳高度

30.辐射逆温常形成于()

a.早晨

b.夜间

c.晴朗无云的夜晚

d.晴朗无云、少云、微风的夜间

第三章

1.大规模暖湿空气缓慢上升绝热冷却可形成:()

A、雨层云;

B、积雨云;

C、浓积云;

D、层积云。

2.我国夏季午后出现的雷阵雨,按降水成因类型划分应属于:()

A、地形雨;

B、对流雨;

C、气旋雨;

D、台风雨。

3.绝对湿度的水平分布特点是:()

A、随纬度增高而减少;

B、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C、以副热带最低,两极最高;

D、同纬度地区沿海高于内陆。

3.影响蒸发的诸多因素中,最经常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空气湿度;

B、蒸发面的温度;

C、风速;

D、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

4.大气强烈对流可形成:()

A、层积云;

B、雨层云;

C、浓积云;

D、积雨云。

5.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A、同纬度地区海洋比大陆降水多;

B、同是陆地,距海愈近降水愈多;

C、常年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D、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多。

6、在各类云中,降水总量大、多连续性降水的云是:()

A、积雨云;

B、层积云;

C、雨层云;

D、浓积云。

7、不同性质和形状的蒸发面E不同,在同温度下:()

A、冰面大于水面;

B、溶液面大于纯水面;

C、小水滴大于大水滴;

D、凹水面大于凸水面。

9、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绝热冷却,形成大量降水,这种降水属于:()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10、按降水强度划分标准,暴雨的强度至少达到:()

A、每小时16毫米;

B、每小时25毫米;

C、每日50毫米;

D、每日100毫米。

11、大气波状运动可形成:()

A、积雨云;

B、卷积云;

C、高层云;

D、雨层云。

12、某场雨下了三小时,降雨量为18毫米,按降水强度划分标准应为:()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第四章

1.温度高的地方比温度低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的()

a.快

b.一样

c.慢

d.以上三项均可能发生

2.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

a.升高

b.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再升高

3.冬季有冷空气来临时,沿途各地的气压将()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不变

d.先升高再降低

4.低层气流辐合,空气将产生()

a.乱流运动

b.下降运动

c.上升运动

d.水平运动

5.气压日变化的周期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8小时

d. 6小时

6.1500m高度上气压的数值约为()

a.900 mb

b.700 mb

c.850 mb

d.750mb

7.海平面与空间一组等压面相割,得到许多闭合的交线,此交线是()

a.等高线

b.等压线

c.等温线

d.平行线

8.下列哪个系统属于深厚的对称系统()

a.蒙古高压

b.副热带高压

c.东北冷涡

d.青藏高原的热低压

9.下列哪个力是实力。()

a.G

b.C

c.F

d.A

10.地转风的风速大小是。()

a.Vg=1/ρ?1/ωsinФ?Δp/Δn

b.Vg=-1/ρ?1/ωsinФ?Δp/Δn

c.Vg=-1/ωsinФ?Δp/Δn

d. Vg=-1/ρ?Δp/Δn

11.在同一气压场中,V g、V c、V ac的关系是()

a.V ac >V g >V c

b.V ac >V c >V g

c.V c >V g >V ac

d.V g >V c >V ac

12.在北半球,热成风的方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北风

d.南风

13.汽车转弯时,人总是要倒向车的外侧,这是因为。()

a.A的作用

b.C的作用

c.G的作用

d.R的作用

14.季风属于环流。()

a.大

b.中间

c.中

d.小

15.南半球赤道西风的方向是()

a.NE风

b.SW风

c.SE风

d.NW风

16.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属于永久性的是()

a.蒙古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北美高压

d.印度低压

17.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属于半永久性的是()

a.夏威夷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冰岛低压

18.位于140°E附近的、强度最大的槽是。()

a.北美大槽

b.东亚大槽

c.欧洲浅槽

d.太平洋大槽

19.能产生大范围天气现象的环流是()

a.经向

b.纬向

c.经向—纬向

d. 东到西的环流

20.水平气压度力G、地转偏向力A、摩擦力R与风向的关系是:()

a.G始终与A垂直;

b. G始终与R相交;

c. G始终与风向垂直;

d. A始终与风向垂直。

21 .在北半球,地面风吹东北风,按风压定律,高压应在:()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2、在全球风带中,风速风向稳定,影响范围广大的是:()

A、极低东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信风带;

D、赤道西风带。

23.在北半球地面等温线与等压线垂直,低层地转风为东风有暖平流,风随高度改变为:()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24.有关部门对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经向环流向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B、以水平纬向运动为主;

C、近地面层东、西风带相间分布;

D、对流层中上层均为西风。

25.中低纬度近地面层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是:()

A、冬季北美高压增强,冰岛低压减弱;

B、夏季亚速尔高压增强,冰岛低压加深;

C、冬季高压增强,低压加深;

D、夏季海上高压增强,路上低压加深。

26.南半球地面等压线与等温线垂直,低层地转风为东南风有冷平流,到高层风向转为:()

A、北风;

B、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28、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班机,飞行约3.5小时,该机返航回到北京只需3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关系 C中纬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的影响

第五、六、七、八章复习题

1、下列各组城市,属同一气候类型的是()

a 北京、东京、罗马 b新加坡、伦敦、温哥华

c 悉尼、雅加达、巴西利亚

d 马赛、洛杉矶、珀斯

2、当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北太平洋为低压控制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吹。()

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某台风位于厦门以东120千米的台湾海峡上,此时厦门的风向是()

a 西风

b 西北风

c 东风

d 东南风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面积大,所跨的纬度广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5、我国寒潮活动最多的季节是。()

a1-2月 b3-4月 c11月-次年的4月 d12月-次年的3月

6、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

a 20°N

b 20-25°N

c 30°N附近

d 25°N

7、寒潮来临时,可用熏烟的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

a 熏烟加热大气使气温有所上升

b 浓烟可阻挡寒潮前进

c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

d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8.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依据是___。

a.温度

b.干燥度

c.降水

d.动物

e.植物

9.南半球夏季赤道西风的方向是______。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11.秦岭是_____的气候分界线。

a.暖温带与北亚热带

b.北温带与南亚热带

c.暖温带与亚热带

d.温带与亚热带

12.____有暖流通过。

a.格棱兰岛西侧

b.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c.澳大利亚西岸

d.秘鲁西岸

13.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___。

a.赤道

b.20°----25°N

c.30°N----25°N

d.副热带

14.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共同具备的首要条件是___。

a大气层结不稳定 b.水汽充沛 c.有对流冲击力 d.云层较低

15.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台风路径是____。

a.西路

b.蛇形路径

c.转向路径

d.西北路径

16.纬度带分类法的代表人是____。

a.柯本

b.亚里斯多德

c.苏本

d.斯查勒

17.赤道辐合带中的主要云系是_____。

a.积雨云

b.高积云

c.卷云

d.积云

18.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是_____。

a.赤道

b.副热带

c.中纬度

d.极地

19 .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的天气特点是_____。

a.温暖

b.有云雨

c.干旱

d.大风

20.影响我国的台风是指在____东经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生成的。

a.120°

b.140°

c.130°

d.150°

21.副热带高压的雨带位于脊线以北的____个纬度上。

a.4-5

b.6-7

c.5-8

d.5-7

22.菲律宾群岛属于___气候。

a.热带海洋

b.热带季风

c.热带雨林

d.副热带海洋

25.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的地区是____。

a.美国的圣迭戈

b.挪威的卑尔根

c.英国的伦敦

d.意大利的罗马

26.美国西海岸附近的洋流有_____。

a.拉布拉多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墨西哥湾流

d.北大西洋暖流

27、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太阳辐射使地球各纬度热量不均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8、秋季我国广大北方的天气特点是“秋高气爽”,主要是由于此时这些地区:()

a受气旋控制 b受反气旋的控制 c受台风的控制 d受伏旱的影响

29、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

a我国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天气寒冷 b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强盛

c大陆等温线向北凸 d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存在昆明准静止锋

30、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31、下列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湿润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32、下列句子中,表示气候的是:()

a今天风和日丽 b近来阴雨绵绵 c昆明四季如春 d将有台风登陆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b迎风坡一定多雨

c副热带地区降水都很少 d内陆地区降水都很少

34、上海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高出7℃,其原因最可能是:()

a9日有寒潮到达 b9日有台风影响 c9日受梅雨影响 d9日受副高控制

35、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直接控制我国雨带分布的是:()

a阿留申低压 b印度低压 c亚速尔高压 d西风带大陆内部

36、当长江出现伏旱时:()

a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湿季节 b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c南亚地区正值雨季 d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37、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 b亚热带季风 c温带季风 d亚寒带针叶林

38、有关气旋的正确叙述是:()

a中心气流下降 b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c中心气流上升 d过境时多晴天

39、下列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 b“清明时节雨纷纷”——反气旋控制

c台风——气旋 d冬季寒潮——气旋

40、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

a快行冷锋天气 b慢行冷锋天气 c反气旋过境天气 d暖锋天气

45.海面与海面之下热量的交换方式是____。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乱流

51.锋面经过时,天空出现层状云系,风向南转北,锋后降连绵小雨,这种锋面属于:()A、暖锋; B、缓行冷

锋; C、急行冷锋; D、囚锋。

52、我国南海有一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1级,此热带起旋属于:()

A、热带低压;

B、热带风暴;

C、强热带风暴;

D、台风。

53、热带大陆东岸冬季气温比大陆西岸低得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受热少;

B、地面积雪反射率大;

C、陆地面积大冷却迅速;

D、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大。

54、有关小气候一般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垂直变化小;

B、昼夜温度变化大;

C、绝对温度小,相对湿度大;

D、愈近地面湍流交换作用愈强。

55、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中没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欧洲。

5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年降水不多,但仍属湿润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

B、沼泽面积广空气湿度大;

C、有永冻层,水份渗透少;

D、积雪原土层含水量大。

57冬半年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最大的气团是:()

A、北极大陆气团;

B、温带大陆气团;

C、北极海洋气团;

D、热带海洋气团。

60温带大陆东岸冬季气温比大陆西岸低得多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小,地面受热少;

B、地面积雪反射率大,吸收太阳辐射少;

C、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大;

D、陆地面积大,比热小,冷却迅速。

61热带四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是:()

A、气温高低;

B、气温年交叉大小;

C、有无季节变化;

D、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不同。

62中间尺度天气系统指:()

A、热带辐合带季风;

B、副热带低压、温带气旋;

C、副热带高压、西风长波;

D、台风、切变线。

63第二型冷锋天气的特点是:()

A、冷气团推进快,锋面坡度大;

B、云系以层状云为主;

C、锋线附近出现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

D、锋前为偏北风,锋后为偏南风。

64活动于我国境内的冷高压:()

A、属强大而深厚的天气系统;

B、一年四季均有;

C、多数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生成南下入侵我国;

D、在冷高压控制下形成大风阵雪天气。

65西南涡:()

A、属深厚暖低压;

B、由西南季风与西风辐合形成的涡旋;

C、位于四川盆地上空1500-3000米处;

D、对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天气有很大影响。

66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A、同纬度地区海洋比大陆降水多;

B、同是陆地,距海愈进降水愈多;

C、常年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D、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多。

67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最主要的差别是:()

A、降水量多少;

B、降水变率;

C、气温高低;

D、气温年较差大小。

68地形对辐射和温度的影响:()

A、总辐射随高度增强;

B、辐射差额在低地为正高地为负;

C、气温日、年交叉低地大于高地;

D、我国山地气温日较差北坡大于南坡。

69中纬度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

A、气温年较差大;

B、降水集中夏季;

C、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D、天气非周期变化显著。

70锋面经过某地时,天空先后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连绵阴雨,历时一天,继而风向转南,气温上升,降水停止。此锋面天气过程属:()

A、暖锋;

B、缓行冷锋;

C、急行冷锋;

D、准静止风。

71夏半年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最大的气团是:()

A、热带大陆气团;

B、温带大陆气团;

C、热带海洋气团;

D、赤道气团。

72锋面经过时,锋前形成积雨云带,锋线附近出现阵性大风和雷阵雨天气,这种锋面属于:()

A、暖锋;

B、缓行冷锋;

C、急行冷锋;

D、准静止锋。

73入侵我国寒潮的路径有四条,其中出现辞书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是:()

A、东北路;

B、西北路;

C、西路;

D、北路。

74在温带大陆东岸夏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B、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C、气旋活动频繁,多气旋雨;

D、沿岸有暖洋流经过,增温增湿。

A、全年高温长夏无冬;

B、气温日、年变化小;

C、降水丰富,有干湿季变化;

D、降水变率大。

76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年平均值达到平衡的纬度大致在:()

A、30附近;

B、30-35;

C、35-40;

D、40-45。

77受洋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等温线:()

A、全年凸向赤道;

B、全年凸向极地;

C、1月凸向赤道7月凸向极地;

D、1月凸向极地7月凸向赤道。

78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A、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干燥少雨;

B、热带海洋气团控制为晴热多云天气;

C、暖气团移至冷区多雷阵雨;

D、冷气团移至暖区而产生不稳定性天气。

79准静止锋的特点:()

A、都是又冷锋衰变而形成;

B、锋面坡度比暖锋小,云雨区比暖锋大;

C、降水强度小,历时长;

D、我国夏半年无准静止锋活动。

80阻塞高压的特点:()

A、西风带中大型暖性高压;

B、自爱北纬40-50出现次数最多;

C、亚洲阻高以冬季最多,5-7月最少;

D、阻高西侧有暖平流,天气和暖多阴雨。

81我国南海上有一低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每秒26米,此低压属:()

A、热带低压;

B、热带风暴;

C、强热带风暴;

D、台风。

83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A、各种气候类型沿赤道两侧对称分布;

B、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候都不同;

C、洋流使大陆东岸形成湿润气候,西岸形成干燥气候;

D、气候分布的基本特点是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经线防线更替的。

84高山气候的特点:()

A、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B、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的山地,都可划分出寒温热三带;

C、三地所在纬度越低,寒带分布的海拔高度也越低;

D、同一山地,逆湿润风坡森林气候带的界限比背风坡低。85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与苔原气候的主要差异是:()

A、有无暖季;

B、气温年较差;

C、年降水量;

D、降水的季节分配。

86,“厄尔尼诺”现象:()

A、指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增高现象;

B、指南美西岸水稳异常偏低现象;

C、使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D、使印度尼西亚一带降水异常减少。

87暖锋过境天气变化特点:()

A、先看到雨层云,随后看到高层云、卷层云、卷云;

B、降水区主要在锋前;

C、锋前吹西南风,锋后转西北风;

D、锋后气压回升,雨过天晴。

88锋面气旋特点:()

A、是一个温压场不对称的暖性低压; B低压中心轴线自下而上向冷区倾斜;

C都是由地面静止锋波动发展而成; D前部多连续性降水,后部分多阵性降水。

89有关梅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交汇而形成;

B、属准静止锋天气过程;

C、每年6月至7月为梅雨期;

D、梅雨时节阴雨连绵,降水强度变化小,历时长,雨量大。90洋流对降水的影响:()

A、寒流沿岸多露、多降水;

B、寒洋流沿岸少雾少降水;

C、暖流沿岸多雾多降水;

D、寒、暖流交汇处多雾。

91小气候的形成最关键的因素是:()

A、下垫面局部特性;

B、地面辐射差额

C、局地环流特性;

D、活动层的热力特性。

A、气温高低;

B、气温年较差大小;

C、年降水量;

D、降水季节分配。93假设地轴比现在更加倾斜,黄赤交角增大,地球上将出现:()

A、极昼极夜范围缩小;

B、热、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C、中高纬度气温年较差增大;

D、高低纬度间温差增大。

94、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

A B C D

95、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年降水不多,但仍属湿润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蒸发弱;

B、沼泽面积广空气湿度大;

C、有永冻层,水份渗透少;

D、积雪原土层含水量大。

第一章

1、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是什么?

(1)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地区逐渐降低,这是一个基本特征

(2)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路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低。而夏季相反 (3)最高温度带不在赤道上,而是冬季在5-10度n 处,夏季在20度n 左右 (4)南半球不论夏冬,最低温度都在南极,

北半球最低温度在极地附近,而冬季最冷的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林兰地区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成因是什么?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 (2)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的对流运动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印象最大,而地面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 因此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第三章

2.为什么晴朗无风的夜晚多霜多雾?

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冷却,

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快,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不多,

风速过大的时候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

均不利于露和霜的生成。

对于霜,除辐射冷却形成外,在冷平流以后或洼地上聚集冷空气时,都有利于其形成。

3.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有哪些?

(1)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同温度下:a 冰面的饱和水汽压 < 过冷却水面的水汽压

b溶液面饱和水汽压 < 纯睡眠的饱和水汽压

(3)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形状的关系

同温度下:凸水面的饱和水汽压 > 平水面的水汽压 > 凹水面的水汽压

第五、六、七、八章复习题

4、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是指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它的位置用500hpa高压脊线的平均纬度来表示

在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是副高发出的偏南气流。与大陆内部南下的

6、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8、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

第一章

2、设山高为l000m,r m=0.65℃/100m,一团末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

3、有一未饱和湿空气经一座高3000m的高山,已知气温t0=20℃,露点T d=15℃,

试问:(1)凝结高度等于多少?

(2)在山顶处的温度等于多少?

(3)在背风山麓处温度等于多少?(假设r m=0.5℃/100m,r d=1℃/100m,凝结出来的水全部下降掉)。

第四章

五、计算题

1、某气压站,本站气压为1000hPa,大气温度为-0.3℃,海拔高度为100m,r=0.6℃/100m,求海平面的气压。(已知lg1013=3+1/184)

2、已知山底的气压为1000 hPa,大气温度为20℃,山顶气压为850hPa,大气温度为8℃,求山顶的高度。(lg1000=3, lg850=2.9294)

高压

低压

第四章

四、在下列图中分析各质点的受力或风向或气压场或温度场

1北半球自由大气地转风,绘出左图中质点的受力和风向,右图中气压分布情况。

2北半球自由大气梯度风,绘出左图中质点的受力和风向,右图中气压分布情况。

3北半球摩擦层地转风(左图)和摩擦层梯度风(右图),分析质点的受力和风向。

4 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对称:暖高 - 冷低 冷高 -

暖低

垂直

? Vg

Vg

低 高

?

Vg V T

暖 高

冷 低

5、作图题

全球三圈环流、三风四带示意图

6、如下图高空温压场配置所示,用—→分别指出 A 、 B 、 C 各点的风向和温度平流的性质(需说明理由);指出什

么形势下,有利于地面气旋的发展,为什么?

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高线

第五、六、七、八章

四、根据要求作图、分析图

1、绘图并说明锋面气旋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天气特征。

2、暖锋垂直剖面示意图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地属于气候,B地属于气候

②世界上没有A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大洲只有洲

③A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区是。

④B种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特点是。

⑤A、B两种气候中,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是地,因为。

⑥A、B两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6、读我国某地1月中旬的气象资料图,分析后回答

①引起该地天气变化的原因是天气系统过境

②从冷暖性质看,12日该地受气团控制, 17日受气团控制。

③14、15日两天内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出现天气。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

实用 气候气象学 第一章 气候系统概念: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候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 臭氧的形成与分布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主要由于在太阳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有机物的氧化和雷雨闪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 分布:大气中的臭氧随高度、纬度等不同而变化,近地面含量极少。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或闪电作用下,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气体。据观测,臭氧含量随高度的分布很不规则,近地面含量很少,从10km 高度开始含量逐渐增加,12-15KM以上含量增加得特别显著,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值,再往上,含量又逐渐减少,到55km高度就极少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大气的上层中,太阳短波强度很大,使氧分子解离增多。因此,氧原子与氧分子相遇机会很少;即使臭氧在此处形成由于它吸收一定波长的

紫外线,又引起自身分解,因此,在大气上层臭氧的含量不多。到20-30km处,既有足够的氧分子,又有足够的氧原子,这给臭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称这一层为臭氧层。在低于这一层的空气中,太阳短波紫外线大大减少,臭氧分解也减弱,所以氧原子数量减少,以致臭氧形成减少。 文档. 实用 :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作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对地面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使之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少量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治病的作用。对流层(地面——对流层顶)水汽,日常所见的大气现大气,90%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下界为地面,集中3/4 象均发生在此层,也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最有影响的层次。 特点:对流层有三个:由于本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愈近地面大气获得热能愈多,温度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①。-0.65℃/100m愈加高,其气温直减率主对流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②对流运动显著:由于下垫面起伏较大,海陆分布不同,大气受热不均,暖的地上升,冷的地方下沉,引起对流。对流层的上界因纬度和季节不同而异,就纬度而言,17-18km,低纬度:对流强,对流层较厚,平均厚度为中纬度:夏季对流强,冬季对流较弱,平均厚度10-20km 主要受地表影响大 高纬度:全年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小,对流也最弱,对流层的厚度只有8-9km。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温度和湿度不同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气象(meteor):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 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 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 ●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 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 ●气候学研究任务: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

●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比湿(q) ●混合比(γ) ●露点(T d)当 ●风(wind) ●云: ●降水变率 ●空气状态方程: ●虚温:T v, ●思考题: 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 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 e、E、 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 臭氧层遭到破坏? 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 境有何影响? 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 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 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 求该湿空气密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用()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 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 1.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 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 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 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 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 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 e.散逸层 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 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 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 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 第三章辐射系统 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2.辐射规律(选择) 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放射能力强(弱),吸收能力强(弱)黑体吸收(放射)能力最强 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 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可见光(50%)、红外区(43%)、紫外区(7%) ◆太阳常数: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值为 1370W/m2 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a.影响因素: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白昼长度 b.天文辐射对热量分布的影响 ①全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形成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 ②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最大值在20°~25°的纬带上,由此向两极减少,最小值在极地。 (原因: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度大于赤道) ③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大在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到极点为零。高低纬度之间冬季气温差较大。 ④由于日地距离影响,南北半球天文辐射总量是不对称的,南半球夏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大于北半球夏季相应各纬圈的 日辐射总量。相反,南半球冬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小于北半球冬季相应各纬圈的日辐射总量。 2)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吸收) a.主要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 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 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Hg=1013.3HPa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 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4.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5.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 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6.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 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7.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8.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9.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 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 10.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 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1.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 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2.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气象学与气候学简答题系列

简答题系列 05年 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 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 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 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 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 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 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 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 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章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章复习资料 1.饱和水汽压(E):①温度低的未饱和空气,只要降低较少温度,空气很快出现饱和。②降低相同温度,温度高的饱和空气被凝结的水汽多,相反则少。③温度高E值大,温度低E值小。 2.影响蒸发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①蒸发的温度—蒸发的温度愈高,蒸发愈快,相反,愈慢。②蒸发的性质—同温度时,水面蒸发快于冰面、淡水快于海水。③空气湿度和风—空气湿度大的蒸发速度小于空气干燥时,有风时大于无风。 3.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如果露点温度在0℃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4.露、霜差异:共同点——天气条件均为晴朗微风的夜晚,不同点——温度要求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露、霜常被人们作为“晴天”的预兆(露水起晴天、霜重见晴天)。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5.积状云 形成方式——由热力对流、冷锋面对流、地形抬升等形成。 特征——云块孤立分散,呈白色菜花状。 一般,积云出现晴好天气,积雨云出现雷阵雨或冰雹天气。

6.云量带分布 1)赤道多云带:赤道地区气温高、水汽来源充沛,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是全球的高云量带,平均云量约为6。 2)纬度20-30°少云带:全年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下沉绝热增温、十分干燥,是全球天空相对明净的少云带,平均云量4左右,荒漠地带不足2。 3)中纬度多云带:该带内气团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常在此形成锋面,是全球的高云量带,平均云量为6.5-7。 7.大气降水 降水的形成:凝结,冰晶效应,冲并 降水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降水的时间分配:常用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及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变率等表示。 8.降水的地理分布: 1)赤道多雨带——受赤道热带气团控制,全年多雨,年降水量1500—3000mm,个别>3000—4000mm。 2)20—30o少雨带——受副高控制,年降水量<500mm,但受季风、台风和地形因素影响,少数地区降水丰富(乞拉齐朋、福建、广东…) 3)中纬度多雨带——受锋面影响,年降水量500—1000mm。尤其大陆沿岸受季风影响降水十分丰富。 4)高纬度少雨带——受极地高压影响,气温低、蒸发弱,年降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风由山谷吹向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增温慢,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09地信气象与气候学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气象学 P1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气候系统 P1 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 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3.气候系统 P7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4.太阳常数 P25 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面积内,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I0 表示。 5.大气窗口 P32 气在整个长波段,除8—12μm 一段外,其余的透射率近于零,即吸收率为1。8—12μm 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6.大气的保温效应 P33 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

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 7. 地面有效辐射 P33 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8.地面的辐射差额 P33 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而失去能量。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9.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则称干绝热直减率,以γd表示,即γ。其中表示某一气块。 P39 10.冰晶效应 P63 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11. 凝结增长 P63 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12深厚系统浅薄系统 P92 暖性高压和冷性低压系统不仅存在于对流层低层,还可伸展到对流层高层,而且其气压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增强,称深厚系统。而暖性低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大气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气候学:研究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的多年综合。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等等。 2、简答题 (1)大气结构及各层特点? 1.对流层 ①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平均0.65℃/100米 由于对流层主要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5km)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 升,自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明显上升,到平流层顶 可达-3℃左右,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的特征,主要是臭氧对 太阳紫外线的强烈吸收。 ②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③水汽、尘埃含量很少 3.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顶界温度可降至-83℃-113℃,几乎成为大气层中的最低温。其原因是这里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更上层的大气吸收了。因此,这里的气温随高度是递减的。 ②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中间层顶到800km)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据探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因为所有波长<0.175μm的紫外线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散逸层(外层)(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 整个大气层的最外一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没有明显的边界。这一层的气温也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气温高,且距地较远,受地球引力作用很小,所以大气质点中某些高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向星际空间散逸,散逸层也由此而得名。 (2)湿度的表示方法: 1)水汽压(e)及饱和水汽压(E)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单位:hap 饱和水汽压(E):温度一定,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空气达到此限度时为饱和湿空气,饱和湿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即最大水汽压。 2)相对温度(f) 表示方法:空气中的实有水气压e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E的百分比,用f表示。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

焚风、露点、冰晶效应、气团、行星边界层、温室效应、冷锋、梅雨、逆温、大气的保温效应、准静止锋、气温直减率、热带辐合带、地面有效辐射、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室气体、地中海气候、梯度风、干绝热直减率、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切变线、地转风、冷锋、“大气窗口”、低压槽、寒潮、暖性高压 作出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画出海陆风示意图。 画出暖锋示意图。(平面和垂直方向) 画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反气旋的气流运动。 画出北半球经圈环流的三圈模式图 画出山谷风示意图 画出北半球摩擦层低压气流运动示意图。 画出热成风示意图及原理 作出北半球温带气旋平面示意图。 画出冷锋平面示意图 作图表示地转风与热成风 作图表示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画出鞍形气压场示意图 画出垂直方向的低压气流流向示意图(北半球) 画出平直等压线时摩擦层空气水平运动示意图(北半球) 画出梯度风示意图(北半球) 作出城市风示意图。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城市气候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冷锋降水的特点是什么? 有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暖? 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何为极冰的正反馈作用? 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及特点是什么? 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高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比较北半球温带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 试述暖锋过境时的天气过程与天气现象。 简述寒潮对我国影响。 以北半球大陆东岸为例,阐述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北半球7月份海平面主要气压系统有哪些?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叙述厄尔尼诺事件。 比较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叙述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一般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阐述准静止锋天气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