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原有的组织结构:

现在正在改革和整合的组织结构:

青岛啤酒简介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查看精彩图册 公司名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外文名称:TSINGTAO BREWERY CO.,LTD 总部地点:山东省青岛市成立时间:1993 06 16 经营范围:啤酒,国内商业,自营进出 口业务公司性质:股份制员工数:28542人上市市场:上海上市代码:600600 创建地点:山东省青岛市法人:金志国注册资本:135098万元 目录 青岛啤酒概述 青岛啤酒企业简介 公司大事记 行业地位 青岛啤酒国际化 产品形象 真假识别 展开 青岛啤酒概述 青岛啤酒企业简介 公司大事记 行业地位 青岛啤酒国际化 产品形象 真假识别 展开 编辑本段青岛啤酒概述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2-4.8%。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程大稳拍摄于2008年——青岛啤酒总部大楼 编辑本段青岛啤酒企业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青岛啤酒(12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 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背景经过20 世纪90 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 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全国大约有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02 年的产量达到了250 万吨,销售额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11%的份额。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70%到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22%。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15%的市场份额。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5 年时间里共斥资1.2 亿美元,收购了40 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2%。 二.并购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03 年,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7.87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

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至此,青啤并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拿下附近3 个小厂,作为提高产量的基地,并依靠上市的资金实力,分别进行了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张,仓库大规模扩建等工作。而1995 至1997 年的盲目产量扩张,使青啤走入低谷。1999 年,青啤进入购并高峰期。在连续拿下北京的五星.三环,陕西的汉斯.渭南.汉中等6 个企业后,2000 年7 月收购廊坊啤酒厂,8 月初收购上海嘉士伯,8 月18 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拿出2250 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青啤集团通过承债.破产或控股等多种形式,收购了17 个省市的47 家啤酒生产企业,形成了东有上海,西有西安,南有深圳.珠海,北有黑龙江兴凯湖,中有安徽的马鞍山.湖北的黄石等众多子公司的企业集团。 三.加强内部整合随着青岛啤酒的大规模并购,问题也接踵而至。根据一份报告显示,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的45 家啤酒厂中有一多半在亏损。这些公司在被收购的时候大多也是小型.亏损或者是处于破产边缘的国有企业,他们生产的一瓶啤酒的价钱和一瓶水的价钱差不多。修复这些公司给青岛啤酒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虽然产销量在增加,但公司的净利润却没有保持同步增长。2001 年公司的营业额比利润增长更快(2001 年全年净利润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Organization Chart 股份公司:Joint Stock Company(公司资本由多人出资认股组成。) 有限公司:Limited Company(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的上限是其出资额。) 上市公司:Listed Company(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大会:Shareholder Meeting(决定公司政策,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 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由股东大会选举,执行股东大会决定的委员会。) 董事局主席:Chairman(董事会的召集人。) 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首席执行官(美): CEO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董事总经理(英):Managing Director 总经理(中): General Manager(执行董事会决定,全面管理公司。) 首席运营官(美): COO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常务副总经理(中):Deputy General Manager 总裁(美): President(如果与CEO不是同一个人)(负责公司日常管理。) 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研发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采购部:Procurement Department / Purchasing Department 生产部:Manufacturing Department / Production Department 物流部:Logistics Department 市场部:Marketing Department 销售部:Sales Department 售后服务部:After-sales Department 生意发展部:Busines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行政部: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首席财务官:CFO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 独立董事:Individual Director(没有公司股票,不参与公司事物,只为公司出谋划策。)审计委员会:Audit Committee(董事会机构,识别和控制风险。) 薪酬委员会: Remuneration Committee(董事会机构,提议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 监事会:Board of Supervisors(由股东大会选举,监督公司活动。) 泛滥的首席CXO: 首席技术官:CTO –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知识官:CKO –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首席信息官:CIO –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法务官:CCO – Chief Compliance Officer (首席法律事务官)

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正文(境内)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年度报告正文(境内) 目录 公司简介 财务数据摘要 公司大事记 董事长报告书 总经理问答 董事会报告 管理层讨论 监事会报告 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简介 投资者关系 公司资料 一.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 册成立,随后在香港发行了H种股票并于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同年7月公 司在国内发行了A种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啤酒制造、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目前公司在国内拥有26个啤酒生产厂和一个麦芽生产厂,规模居国 内同行业之首。其生产的青岛牌啤酒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已行销世界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二.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1、本年度会计数据(元) (1)利润总额 130,944,835 (2)净利润 89,472,227 (3)扣除非正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3,740,247 (4)主营业务利润 774,786,205 (5)其他业务利润 64,077 (6)营业利润` 86,717,165 (7)投资收益 10,064,531 (8)补贴收入 38,535,657 (9)营业外收支净额 (4,372,518) (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07,718,428 (1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39,479,213 注:非正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1)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7,196,323 (2)补贴收入 38,535,657

2、A股与H股差异 按中国会计准则与香港普遍采用的会计原则编制的净利润的差异(人民币千元) 1999 1998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按中国会计准则计算之除税后利润 89,472 98,998 香港公认会计原则下所作之调整: 因汇率并轨而产生之递延汇兑损益在本年度之摊销,减去当中税负后之净额(a) - (30,946) 因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前实行之双汇率制度而须多提的固定资产折旧(b) (11,480) (11,480) H股年报中须多提的应付职工福利费(c) (3,286) (2,500) H股年报中须多提的职工住房周转金(d) (9,791) (5,578) H股年报中须列支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e) (7,977) (5,103) H股年报中须撇销的待处理固定资产(f) (8,017) - H股年报中须调整的开办费(g) (812) 929 A股年报中长期投资差异摊销(h) (7,196) (6,015) 其它 (254) 910 按香港公认会计原则计算之净利润 40,659 39,215 3、连续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合并报表) 99 98 97 主营业务收入 2,445,436,497 17,22,713,205 1,484,256,161 净利润 89,472,227 98,998,453 60,165,740 总资产 5,172,518,356 3,931,838,740 3,824,401,435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 2,247,007,213 2,247,534,986 2,139,264,282 每股收益 0.0994 0.110 0.067 每股净资产 2.50 2.50 2.38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2.43 2.48 2.32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342 0.19 净资产收益率 3.98% 4.40% 2.85% 按月平均加权法每股收益与每股收益相同 扣除非正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 0.0486 0.0954 0.0668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调整厚的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预付帐款净额-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 用-住房周转金负数金额)/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度末股东权益*100%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新进员工培训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促销人员培训 一.公司概述: (1)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2)公司荣誉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殊荣;2010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3)产品介绍 口味 风味纯净协调,落口爽净,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麦芽香气。 原料 麦芽:采用进口优质大麦,经青岛啤酒独特的制麦工艺精心制备而成; 大米:以国内领先的大米新鲜控制技术保证大米的优质新鲜,并采用适宜的代码配比; 酒花:采用优质新鲜的青岛大花和制定的优良香花;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工商管理一班 6号许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啤酒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酒种,全球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啤酒。在中国,这种常盛不衰的饮品更被冠之以“液体面包”的美誉。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啤酒消费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逐年增长,虽然中国啤酒生产的绝对值令人惊叹,但就现今的人均消费水平看,却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与此同时,整个中国啤酒市场在持续增长几年之后,从21世纪初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啤酒企业前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在集中暴露,严重制约了全行业的迅速发展。 主要问题表现在:1.部分国有知名名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化增长、追求产品产量或产值的高速增长,导致名为“低成本扩张”,实为高成本经营,增加了企业负担;2.约有59.3%的啤酒企业年产不足10万吨,规模小、布局散、资金缺、技术设备陈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和应变能力;3.外资投向啤酒企业不断增多,其外国品牌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成熟的营销技术,更令国内的中小企业步履艰难。 从80年代中期第一轮外资进入国内啤酒市场,国际大型啤酒企业开始对我国啤酒市场的“跑马圈地”,到2004年,大的啤酒集团基本完成战略布局,这种行业的快速整合在促进啤酒行业发展的同时,产能急剧扩张也为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巨大压力。惟销量定英雄成为啤酒行业不成文的规矩,开瓶费、免费赠饮,不管是哪种品牌的啤酒销售商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销售量。有的地方为争夺市场份额、控制终端而衍生的五花八门的价格战、促销战不断升级,陷入几乎没有赢家的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的大面积“塌方”。 尽管如此,中国啤酒企业的也面临着众多机遇。 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其巨大的消费群体及市场潜力为啤酒企业的销售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二、中国啤酒已经走入收官阶段。从全国几千家企业到目前只有不足三百家企业,中国啤酒用了2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上半程是以收购为主流,下半程尤其是经济危机来临前,企业开始考虑重点以建厂为主,原因在于收购对象越来越少的同时,企业对于消化被购企业的消化及文化、品牌兼容都成为了大问题。 三、中国啤酒的整体增幅趋稳并不再是高速增长。2008-2009年两年中,行业增幅稳定在6%左右,之前啤酒行业的增幅远远高于10%。这种数字上的变化也催生了啤酒行业理性回归,产能泡沫逐步消退的同时,企业对于基地市场的打造,企业利润追求等方面将逐步加强。 四、行业格局将逐步清晰。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越过严冬的二三线企业不仅会成为巨头们窥视、争夺的焦点,更将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不可或缺的一只力量。企业之间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依然存在,但是大鱼吃大鱼故事也可能上演,甚至会出现小鱼吃大鱼的可能。局部市场垄

青岛啤酒品牌分析讲解

青岛啤酒调查报告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Forest [选取日期]

目录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 产品历史 产品定位 品牌形象及文化 产品介绍 经营理念及企业目标 啤酒的特点 广告宣传语 旗下品牌分类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行业地位 国际化 国际市场 公司目前经营情况 营销环境分析 SW0T分析 消费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及定位 产品定位 第三部分消费者分析 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者市场细分 价格分析 营销策略 促销策略 第四部分竞争者分析 燕京啤酒 雪花啤酒 百威 哈尔滨啤酒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 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 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 国商人合资开办。青岛啤酒选用 优质大麦、大米、上等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产品定位 采用了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水,经过糖化、过滤、冷却、发酵、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的工艺管理,在继续传

青岛啤酒企业文化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二、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概况 一个企业能近百年不衰,企业文化成为支撑其发展的持续动力。青岛啤酒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企业文化指公司成员共享和认同的价值观、信念和愿望,能够在员工中间代代相传。积极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岛啤酒制定了完整的文化体系,如图所示: 青啤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面包括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理念、宗旨、精神等,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的“心”;制定层由精神层转化而来,目前有200多项制度,190余项流程,还包括公关活动、营销活动等,将文化静轩科学的、规范化的培育,表现出公司强大的不依赖任何人的制度执行力,是企业的“手”;物质层是包括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物质环境、产品造型包装设计、企业文化传播网络等,是精神层的载体,也是文化最为外在直观的系统,是企业的“脸”。从精神层到物质层,由抽象到具体,由神到形,执行中也有意会、言传、行贯的偏重。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层面具体讨论一下青啤的企业文化: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经营宗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道德准则、心 抽象化 (神 ) 具体化(形) 意 会 言 传 行 贯 企 业宗旨: 以人为本、团队合作、造福社会 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框架图 企业 精神 : 尽 职 尽责 追求卓越 企 业作风: 严谨 务 实 高引导 功能 凝聚功能 功能 顺 势 明 道 优 术 识别功能

公司组织架构图.docx

浩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及 相关职能 一、公司组织机构图 1、一个上级原则 2、责权一致原则 3、既无重叠又无空白原则

二、人员编制图

在企业形成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不断的权威,标准化任务,各种活动的协调和参谋作用,做明晰的描述和反复强调,并辅之以正式的组织框架图、岗位章程和组织手册。 一、董事会职能 1、执行总公司决议。 2、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审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4、审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5、审定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 案。 6、拟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的方案。 7、聘任或解聘项目公司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并根据总经理的提名 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项目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8、审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9、负责对公司运营的监督管理。 二、营销策划中心职能 1、对总经理负责。 2、根据公司有关经营发展战略,制订年度、季度、月度推广方案,呈报总经理。 3、负责根据销售部各个时期的销售计划,制订相应的推广策划方案。配合销售部招商工作的开展。

4、根据公司有关推广工作的要求,实施各项推广方案及措施。 5、深入了解项目的经营特色和经营情况,定期收集房地产信息,不断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和措施。 6、负责项目外部公共场地、公关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工作。 7、负责项目的服务管理工作,制订相关服务措施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工程管理中心职能 1、向总经理负责。 2、参与工程项目投资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联络设计单位对总体规划设计。,单体工程各专业施工图纸设计并审核,参与工程预结算书编制,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操作。 3、根据公司各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并实施完成工程计划,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及时跟进落实各项工作计划及资金计划。 4、参与工程施工部、投标工作、编写工程施工合同,并进行审批、签订。 5、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工程施工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6、协调好各部门及外单位的关系,使工程顺利进行。 四、企业管理中心职能 1、向总经理负责。 2、协助总经办管理人事行政部、财务部、物业管理部的具 体工作和事务。

青岛啤酒企业文化

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的起源阶段 190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青岛啤酒的积累阶段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7.87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 青啤在“锐意进取,奉献社会”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科学严格的管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相统一”的青啤管理模式和“热爱青岛啤酒,献身青岛啤酒”的团队精神,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青岛啤酒的传播传播阶段 青岛国际啤酒节 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冲突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青岛啤酒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兼并工作的展开,40多家企业陆续加入青啤大家庭。这些企业可以说是良莠不齐,管理水平、价值观念等存在巨大差异,既散且乱。不同的企业文化短兵相接,必然要碰撞冲突,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带来巨大困难。在青啤的兼并之路上,遇到的最普遍最突出的文化冲突有: 第一,思想观念方面。 一是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开放观念的冲突。青啤是较早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历经了市场的风风雨雨,市场经济的开放意识已经在母公司扎根。而所兼并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弱小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这些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需要。比如,在经营理念上,市场与工厂谁先谁后?大多数并购企业都认为是先有工厂,后有市场,工厂产多少,我们销多少。而青啤人树立了“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发现市场、创造市场”的市场观,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并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二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冲突。比如嘉士伯是位列世界啤酒前五强的大企业,有一套成熟的企业文化。上海松江嘉士伯公司归入青啤后,在各种观念上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如他们在经营思路上有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10715 1007614023 尚册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质量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公司的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将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具体对该公司2012年的财务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岛啤酒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一、背景分析 从对青岛啤酒2012年年报的综合浏览中,可以了解以下内容。 1.企业提供的年报包括合并以及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内容详细具体。所披露的信息具有完整性和时效性。并且年报经过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出具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年报内容可的信度高。 2.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特点分析。从该公司的年度报表中可以了解到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啤酒业务,兼营其他业务。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9亿元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 3.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经营情况。公司坚定不移的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市场、增收节支,实现了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的目标。公司全年实现啤酒销量790万千升,同比增长10.48%,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全国啤酒产量4,902万千升,同比增长3.06%),公司国内市场份额也由以前的13%提升到2012年的16%。 从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来看,与2011年相比,公司的盈利能力方面的财务指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4.企业的股权结构情况。青岛市国资委为青啤集团的唯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青岛市国资委隶属于青岛市人民政府,是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管理和监督青岛市所属国有资产运营的部门,受青岛市人民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5.企业的发展前沿。公司拥有的“青岛啤酒”品牌是我国首批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公司发展战略为:整合与扩张并举,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做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导者。 二、基本的财务比率分析 比率名称比率值 毛利率40.14% 核心利润率8.24% 净利润率 6.82% 净资产收益率15.33% 总资产报酬率7.77% 流动比率(倍) 1.38 速动比率(倍) 1.06 现金流动负债比(倍)0.42 存货周转率(次) 6.08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301.92 资产负债率45.97% 利用上述比率对青岛啤酒的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青岛啤酒调研报告

青岛啤酒研究报告 目录 一、企业的行业环境........................................ 1、现有竞争者的强力竞争:............................. 2、潜在竞争者正逐步进入行业........................... 3、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 二、企业的管理结构........................................ 1、公司治理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 3、产品质量管理:..................................... 4、市场管理:......................................... 三、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概览.............................. 1、企业兼并:......................................... 2、企业战略:......................................... 3、技术专利优势....................................... 四、企业的财务绩效........................................ 1、盈利能力........................................... 2、债务增长........................................... 五、swot分析青岛啤酒..................................... 六、企业的成长前景........................................ 1、青啤“WCB1”认股权证行权募集资金。.................

(人力资源战略)青岛啤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享

(人力资源战略)青岛啤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享

青岛啤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享 有着107 年历史的青岛啤酒,至今依旧生命力旺盛,为什么?主要是因为青岛啤酒持续不断地做好了四件事情,即专注于保持青岛啤酒文化、组织、品牌、产品的新鲜度。 107 年的时间里,青岛啤酒算起来只做了壹件事情,就是给消费者提供“壹杯好啤酒”。这期间有高潮有低谷,壹百多年来专业化选择所形成的专注商业气质,最终练就了青岛啤酒的“定 力”——专心啤酒行业,做酿造专家。也因此,这“壹杯啤酒”的事业也是壹杯沧海,有着深厚的内涵。她已超越了百年精炼的酿造技术,而用心解读了高品质的酒是用良心“酿”制而成的。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见,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壹个洗瓶工生长为今天的董事长,我的人生也经历了无数次自我转型。而以此反观人力资源管理,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人才的培养关键于企业的文化和机制。 ——金志国先生语青啤如何见“人” 于中国 5000 年的文明史中,有着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正是这 30 年的发展让世界为之震惊。是什么使得中国用 30 年的时间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绩?抛开政治体制、市场机制和中国文化、市场发育所处阶段等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仍是人才。 中国于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时间里,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说明我们不缺少人才。但从客观来讲,由于中国创造财富的速度和人才培养的速度不匹配(多是因为把人才放的位置不对),造成相对性的缺乏人才。确切地说,我们真正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才本地化的战略和机制,特别是传统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误区,即将业务战略放于首要位置,把人力资源战略作为壹个辅助战略,导致我们难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多年的管理沉疴。从深层讲,由壹个企业将人力资源所放的位置,能够见ft这个企业能走多远。 从形式上见,人力资源部最初于中国被称为劳动人事部/劳动人事处/劳动人事科,而这种称谓折射ft的观念,其实是将人才视为成本。近些年逐渐开始改称人力资源部,但比称谓本身改变更重要的,应该是隐含的观念转变,即将人才见成为资本。 秉承这个观念转变,青岛啤酒遵照这样壹个具体原则,就是二八法则,即于企业的价值创造中, 是20%的人创造了 80%的价值,其他 80%的人主要做增值服务,因此,这 20%的人往往被视为企业的智力资本,而另外 80%的人则属于企业的劳动力资本。由此也决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重心),应该是为企业寻找、培养、激励和保留这 20%的核心资本。 从更深层次来见,如何见待人实际上是壹个企业文化的表现。如果将企业比作大树,企业文化好比土壤,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则是这棵大树的树干,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好比树枝,人力资源管理的品牌和特点好比树叶,壹般通过见“树叶”就能够知道壹家企业是否以人为本,而人力资源的价值观实际就是这棵树结ft的果实。至于企业的生长能力,要通过企业机制提供复制能力。 青啤的战略地基:三大机制 资本本身没有属性,关键于于机制。对于青岛啤酒而言,管理战略有赖于三个重要发展机制:

青岛啤酒争优势分析

青岛啤酒竞争优势分析 姓名:涂水荣 学号: 班级:10 市场 1 班 一、青岛啤酒的环境分析 (一)青岛啤酒宏观环境分析 (1)政策-法律环境国家酒业总体政策是“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酒业以调整酒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酒产品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2)经济环境在人均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啤酒消费需求量必然越大,人口规模与啤酒市场需求规模有着正相关关系。 (3)社会-文化环境啤酒消费不同于白酒,其消费量一般都较大,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与啤酒消费量和啤酒消费层次呈正相关关系。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啤酒消费的市场也将越来越大。 (4)技术环境气温与啤酒消费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情况下,气温愈高,啤酒消费量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啤酒,特别是冰冻啤酒不仅满足了饮酒的需求,而且还能达到解暑之功效。同时,随着啤酒制作工艺的发展,各种不同种类的啤酒也适应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有效的扩大了市场。 二)青岛啤酒微观环境(五力模型)分析(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弱)潜在进入者在

给啤酒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同时,希望在已被现有啤酒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啤酒公司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但是由于啤酒行业的一些进入和退出壁垒也决定了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较弱。 (2)现有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强)目前青岛啤酒的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燕京啤酒、华润雪花、蓝带、百威啤酒等。燕京啤酒是青岛啤酒的最大竞争对手,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另外随着国外一些知名啤酒进入中国市场,啤酒行业竞争会加剧。 (3)替代品的威胁(弱)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威胁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由于国人对啤酒喜爱程度,加上目前总体上啤酒相对价格较低,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少。 (4)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强)中间商及零售终端,对制造商的影响及侃价能力趋强。啤酒企业处于“生产成本+ 微利”定位出厂价,将较大的利润空间让渡给经销商,由经销商来操作市场,搞市场价格、促销和生动化工作,而到了市场上的产品,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经销商操作,方式、方法形式各异。又由于经销商的素质不同造成了啤酒企业对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基本上没有控制能力而任期自然发展。代理商对啤酒的价格敏感度较高。 (5)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强)总体上看,供应商在主要原材料大麦、啤酒花等原料上,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啤酒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供应商谈判能力对青岛啤酒的生产成本有比较大的影响 二、青岛啤酒竞争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1)有形资源 (a)财务优势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工商管理一班6号许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 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啤酒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酒种,全球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啤酒。在中国,这 种常盛不衰的饮品更被冠之以“液体面包”的美誉。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啤酒消费量自改 革开放以来逐年增长,虽然中国啤酒生产的绝对值令人惊叹,但就现今的人均消费水平看,却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与此同时,整个中国啤酒市场在持续增长几年之后,从21世纪初开始呈现出下降 的趋势。中国啤酒企业前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在集中暴露,严重制约了全行业的迅速发展。 主要问题表现在:1 ?部分国有知名名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化增长、追求产品产量或产值的高速增长,导致名为“低成本扩张”,实为高成本经营,增加了企业负担;2?约有59 ? 3 %的啤酒企 业年产不足10万吨,规模小、布局散、资金缺、技术设备陈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外资投向啤酒企业不断增多,其外国 品牌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成熟的营销技术,更令国内的中小企业步履艰难。 从80年代中期第一轮外资进入国内啤酒市场,国际大型啤酒企业开始对我国啤酒市场的“跑马圈地”,到2004年,大的啤酒集团基本完成战略布局,这种行业的快速整合在促进啤酒行业发展的同时,产能急剧扩张也为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巨大压力。惟销量定英雄成为啤酒行业不成文的规矩,开瓶费、免费赠饮,不管是哪种品牌的啤酒销售商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销售量。有的地方为争夺市场份额、控制终端而衍生的五花八门的价格战、促销战不断升级,陷入几乎没有赢家的竞争, 导致企业利润的大面积“塌方”。 尽管如此,中国啤酒企业的也面临着众多机遇。 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其巨大的消费群体及市场潜力为啤酒企业的销售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二、中国啤酒已经走入收官阶段。从全国几千家企业到目前只有不足三百家企业,中国啤酒用了2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上半程是以收购为主流,下半程尤其是经济危机来临前,企业开始考虑重点以建厂为主,原因在于收购对象越来越少的同时,企业对于消化被购企业的消化及文化、品牌兼容都成为了大问题。 三、中国啤酒的整体增幅趋稳并不再是高速增长。2008-2009年两年中,行业增幅稳定在6%左右,之前啤酒行业的增幅远远高于10%这种数字上的变化也催生了啤酒行业理性回归,产能泡沫 逐步消退的同时,企业对于基地市场的打造,企业利润追求等方面将逐步加强。 四、行业格局将逐步清晰。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越过严冬的二三线企业不仅会成为巨头们窥视、争夺的焦点,更将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不可或缺的一只力量。企业之间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依然存在,但是大鱼吃大鱼故事也可能上演,甚至会出现小鱼吃大鱼的可能。局部市场垄断依然是主题。在市场表现上也就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学院商学院 班级会计10-1 姓名徐蕊 学号 201008041010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研究报告总体简要说明 此次研究报告较为系统的搜集了近三年(2010年—2012年)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在总体上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大致的财务分析及其研究。在所有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此公司进行了战略分析、行业效率分析,存在的财务问题、影响较大的财务政策和重大交易(公司年报)、影响较大的公司重组业务及经营整合、成长性、投资价值、风险特征、以及站在管理层角度上的改进措施等等。通过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青岛啤酒公司的总体概况,包括发展能力、未来前景等等。

报告目录 一、战略分析 (一)、公司概要 (4) (二)、行业分析(所在公司基本情况)以及业务概要 (4) (三)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6) (四)财务状况及证券市场表现概要 (7) 二、财务效率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7) (二)、营运能力分析 (7) (三)、偿债能力分析 (8) (四)、发展能力分析 (10) (五)、杜邦分析 (12) 三、影响较大的财务政策和重大交易(公司年报) (15) 四、影响较大的公司重组业务及经营整合 (17) 五、成长性 (一)、投资价值 (17) (二)、风险特征 (18) 六、改进措施 (18) 七、参考资料 (18)

一、战略分析 一)、公司概要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的啤酒品牌价值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二)、行业分析(所在行业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业务概要 中国啤酒行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啤酒企业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除产品制造外,品牌和资本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外资对中国啤酒行业的影响已经向纵深发展,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使中国啤酒业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档尤其是中档啤酒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但中国大部分啤酒企业90%以上的产品还是低档产品,而且啤酒企业除青岛、燕京等少数几个全国性的啤酒品牌定位已经比较清晰外,其它大多数品牌还处于发展阶段,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晰。 未来几年啤酒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啤酒行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1、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世界上大牌啤酒都在中国进行了竞争,因此中国是啤酒的国际化市场,这是一种现实。如果在这个竞争当中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有取胜的可能。有这么多的高手在和我们进行竞争,即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也让消费者受益。青岛啤酒为我们国家赢得了无数的荣誉,青岛啤酒无疑已经打入国际,成为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品牌了。 (1)行业增长速度分析 啤酒行业的增长速度较快,涌现了好多啤酒业公司,啤酒产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啤酒节越来越火,逐渐走向国际化。中国啤酒行业在世界啤酒市场上增长最快、产销量最大,在中国大众消费品中,啤酒业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