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

(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

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血运情况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如引流量过多,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将引流球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评估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术后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练功。

(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7)对排尿困难者,可采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予中药热熨下腹部,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对于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l~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排便。

(9)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四)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

(五)特色技术

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药熨(详见附录2)

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6.艾灸(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8.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9.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2.病室适宜干燥,阳光充足,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注意体温、关节、汗出等情况变化,汗出多时应避风,勤换内衣。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健,多晒太阳,注意防寒湿,保暖,使膝关节得到很好的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4.膝骨性关节炎病程长、恢复慢,鼓励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5.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1)术后第一天,踝关节、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休息时抬高患肢。

(2)术后第二天,CPM 0o-35o患侧膝关节屈伸训练。继续上述练习。

(3)术后第三天,CPM 0o-45o屈伸,直腿抬高练习,,继续上述练习。

(4)术后第四天,CPM 0o-55o屈伸,主动ROM联系,髌骨松动治疗。

(5)术后第五天,CPM 0o-65o屈伸,开始协调、平衡性练习,,下地站立

练习。

(6)术后第七天,CPM 0o-70o屈伸,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协调性练习,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继续上述练习,并增加频度。

(二)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辨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1.气滞血瘀型: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金针菇、桃仁等。

2.寒湿痹阻型:饮食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如砂仁、羊肉、蛇酒等,药膳方:肉桂瘦肉汤、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

3.肝肾亏虚型:

(1)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白木耳等。药膳方:莲子百合煲瘦肉汤。忌辛辣香燥之品。

(2)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三)情志调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 科室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以下不属于膝痹病证候的是:A风湿热痹证B肝肾亏虚证C肝肾不足 ()2. :以下关于瘀血闭阻证说法不正确的是:A肢体关节刺痛B痛处不固定 C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3.:风寒湿痹证患者可以吃以下什么食物:A辣面条 B柿子 C海带 ()4.:膝痹患者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火罐:A 口径大 B 口径小或适中 C口径小或偏大()5.:膝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药熨法可采用什么穴位:A 阿是穴 B三阴交 C关元()6. :膝痹患者膝关节肿胀不能进行以下哪种中医治疗:A药熨法 B 中药外敷 C 中药塌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以下关于风湿热痹证说法正确的是:A起病较急 B得冷则舒 C苔白腻 ()2. :膝关节疼痛患者遵医嘱拔火罐可选用的穴位:A阴陵泉 B 阿是穴 C足三里()3. :排尿困难患者遵医嘱艾灸可选用的穴位:A 气海 B关元 C中极 ()4. :肝肾亏虚证患者饮食正确的是: A 鸡蛋 B 山药 C枸杞 ()5. :膝痹患者晚期行手术后说法正确的是:A手术当日平卧位,抬高患肢 B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能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机C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6. :膝痹患者健康指导说法正确的是:A避风寒湿邪入侵,注意保暖 B患肢可垫软枕抬高 C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 三. 判断题(每题3分) ( )1. 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2.术后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 )3. 排尿困难可热敷下腹部。 ( )4. 膝关节疼痛,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膝等穴 ( )5. 瘀血闭阻证:宜食活血通络、温经壮阳的食品,如山楂、木耳、黑豆、核桃、乌鸡汤等。 ( )6. 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 )7. 膝关节疼痛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 )8. 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 )9. 肝肾亏虚,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 )10. 排尿困难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11. 膝关节疼痛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 )12. 对风湿热痹症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湿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四.填空题(每空3分)

.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

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专业资料word .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膝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6.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膝眼、外膝眼等穴。 7.遵医嘱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 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测量髌骨上下缘腿围。 2.遵医嘱对风湿热痹症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冰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3.遵医嘱物理治疗。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塌渍。 6.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膝关节僵硬 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药熨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7.艾灸(详见附录2)。 8.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部及臀部;口径适中的用于四肢平整部位;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他详见附录2。 9.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用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局限性: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用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起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状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依照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恰当增长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对的应用镇痛药,并观测用药后反映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变化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伴,动作应缓慢,避免迅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引患者对的佩戴颈托。 5.遵医嘱予以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畴、性质、限度及与体位关系。 2.指引患者积极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和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予以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测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恰当调节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范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引协助患者对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服度。 4.指引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当,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适当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定安神药物,并观测用药后反映及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予以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护理 1.松解类手法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解说松解手法治疗目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测患者面色和反映,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2.整复类手法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有关注意事项,获得配合。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3)观测患者面色和反映,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予以吸氧或药物治疗。

20XX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XX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XX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得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得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得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得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得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得范围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得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 (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得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得关系。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得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 她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得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 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得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就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 ,增加患者舒适度。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得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与排痰得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 (2)根据不同得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得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血运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项痹上半年 1 2020年4月19日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针灸康复科 一、基本情况 1月至6月,应用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8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1.8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93例,肝肾亏虚6例,气血亏虚10例,气虚血瘀9例,痰湿阻络7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按疼痛规律施护、防跌倒护理、、牵引、叩击及按摩、生活起居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牵引、中医离子导入、穴位注射、中药熏蒸、拔火罐、中药封包。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 2020年4月19日

因:中药封包、艾灸操作方便,艾灸是经过燃烧后产生热力作用使患者达到温经通络,驱风散寒的作用,达到减轻疼痛,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而中药封包经过加热后热力均匀敷于患处,使痛症迅速缓解,经济实用,患者乐于使用。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3 2020年4月19日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疗法。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操作时间短。3.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离子导入、艾灸、中药封包疗法。分析其原因:中药离子导入、艾灸、中药封包疗法有消肿止痛,疏通筋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 4 2020年4月19日

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116人(92.8%);②一般:9人;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20人(96%);②实用性较强:5人(4%);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该怎样做。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年轻及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辨证施膳未普及 因个人口味不同,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 5 2020年4月19日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针灸康复科 一、基本情况 2013年1月至6月,应用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8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1.8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93例,肝肾亏虚6例,气血亏虚10例,气虚血瘀9例,痰湿阻络7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按疼痛规律施护、防跌倒护理、、牵引、叩击及按摩、生活起居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牵引、中医离子导入、穴位注射、中药熏蒸、拔火罐、中药封包。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封包、艾灸。分析其原因:中药封包、艾灸操作方便,艾灸是经过燃烧后产生热力作用使患者达到温经通络,驱风散寒的作用,达到减轻疼痛,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而中药圭寸包经过加热后热力均匀敷于患处,使痛症迅速缓解,经济实用,患者乐于使用。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因:1 ?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操作时间短。3.相关 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离子导入、艾灸、中药封包疗法。分析其原因:中药离子导入、艾灸、中药封包疗法有消肿止痛,疏通筋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116人(92.8%);②一般: 9人;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 ?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 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 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 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 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 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 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 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 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 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 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康复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概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版)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④中老年患者(≥40岁) ⑤晨僵≤30 min 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 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辨证】 1.风寒湿痹证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3 分钟 (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

2014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一科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肺癌乳腺癌 内二 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 针灸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尪痹(类风湿关节炎)面瘫病(面神经炎) 内三科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风(脑梗死恢复期)胸痹心痛病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内四科肺胀(COPD稳定期)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吐酸病(胃食管返流) 胃脘痛(慢性胃炎)呕吐(急性胃炎)肺癌 外一 科 混合痔胆胀(胆囊炎)外二 科 白疕 骨一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 案(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

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