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09-9-19 17:00:09 点击次数:1428

核心摘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整地、施肥、播种、棚室内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整地、施肥、播种、棚室内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温室、大棚黄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3 产地要求

3.1 环境

3.1.1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在无规定疫病区内进行,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

3.1.2 有机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T 5084Ⅴ类水标准。

b)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5618二级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 30954二级标准和GB/T 9137。

3.1.3 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3.2 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3.3 缓冲带

有机黄瓜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缓冲带。保证有机黄瓜种植区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耐热、低雌蕊、节位低的高产品种。

5 春茬棚室栽培

5.1 育苗方式

温室内营养钵育苗。

5.2 播种期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春茬日光节能温室12月上、中旬播种,大棚多层覆盖2月上旬播种。

5.3 播种方式

催芽、育苗移栽。

5.4 播种密度

每公顷播种量为2.1kg~2.25kg。

5.5 播种前准备

5.5.1 育苗盘

规格为50cm×35cm×5cm或(60cm~70cm)×40cm×5cm。育苗盘育籽苗用干净河沙。

5.5.2 营养土的配制

40%葱蒜茬土,40%陈草炭土,20%细炉渣或腐熟有机肥混拌均匀,每立方米混合土再加10kg腐熟大粪面或腐熟鸡粪。

5.5.3 营养钵

高10cm,直径8cm,移苗前装入营养土备用。

5.5.4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5

℃热水烫种10min~15min消毒,待水温降到25℃时,浸种8h~10h,搓洗,清水投净。

5.5.5 催芽

种子捞出后用干净毛巾或湿布包好,催芽保持25℃~28℃,12h后种子已萌动,放置在0℃~2℃的低温条件下锻炼一周,从而提高秧苗抗寒力。

5.6 播种

5.6.1 沙箱播种育子苗

用80

℃热水浇透水,待冷却后撒播,覆沙1.5cm~2cm,子叶展平嫁接。

5.6.2 嫁接育苗

砧木黑籽南瓜,插接或靠接,嫁接后遮光保湿3d~4d,成活后逐渐去掉覆盖物。

5.6.3 架床或土壤电热线育苗

5.7 苗期温度管理

苗期温度管理见表。

表1 苗期温度管理表单位:℃

时期温度

项目播后到出苗后 &n想认识更多的蔬菜专家和朋友吗?

赶快登陆我们的论坛吧!进入论坛

寒潮来袭菜价大涨部分蔬菜拿不到现货

南方丝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的建造中对草苫的要求

莴笋夏秋催芽方法

姜汁硬糖的加工

大量出售西红柿!!

八角白粉病防治

兰州新地方法规:无公害蔬菜不经检测不能上市

辣椒夏秋育苗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城市中心的现代农场

bsp; 嫁接后成苗期定植前

出苗前到嫁接前成活前7~10天

白天25~28 20~25 25~26 22~28 18~23

夜间

前半夜8~20 16~18 16~18 15~17 10~12

后半夜16~18 12~14 12~14 12~15 7~10

土温20~22 15~17 18~20 15~20 15 5.8 苗期水份管理

缓苗后,苗床保持湿润,表土见干时喷水,湿度60%~70%。阴天不浇水,晴天上午10点前浇水。5.9 壮苗指标

日历苗龄45d~50d左右,生理苗龄4片~5片真叶展开,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厚,有80%以上现蕾。

6 定植前的准备

6.1 扣棚时间

大棚用抗老化膜在上年秋季封冻前扣棚。每公顷用0.12mm厚的耐低温抗老化聚乙烯复合膜2250kg,温室用日光温室专用膜。

6.2 整地

及时整地,翻地晒土后施肥、起垄。垄宽:大棚50cm~60cm,温室80cm~100cm。

6.3 施基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50t~65t。

7 定植

7.1 定植安全期

当棚内最低气温稳定通过10

℃,10cm土温稳定通过10℃时,选晴天上午定植。

7.2 定植时间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期定植。大棚多层覆盖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单层棚在4月下旬。温室在2月上旬~2月下旬。

7.3 定植方式与密度

垄作,株距30cm~35cm,大棚行距50cm~60cm。温室采用大垄双行,株距30cm~35cm,行距80cm~100cm。

7.4 保温措施

大棚用多层覆盖,一般为3层~4层,采用地膜、格棚、无纺布、二层幕、草帘子等。

8 棚、室环境管理

8.1 温度

缓苗期白天24℃~30℃,夜间12℃~15℃;生长期白天20℃~25℃,夜间12℃~17℃。缓苗后结合生态防治棚、室进行四段变温管理。

8.2 生态防治与变温管理(见表2)

棚、室春茬喜湿性病害生态防治与四段变温管理

时间带

生态条件上午下午上半夜后半夜

7~13时13~18时18~24时24~7时

温度℃

28~32 20~25 13~15 11~13

空气相对

湿度% 60~70 60 80~90 90

8.3 变温管理与生态防治方法

上午温度不超过30

℃不放风。外界最低气温达10℃以后,日落后放夜风,放夜风时间见表3。

表3 不同温度下放夜风时间

外界最低气温(℃)日落后放风时间(h)参考季节

10 1 5月上、中旬

11 2 5月中旬

12 3 5月下旬

13 昼夜放风6月上旬

8.4 CO2施肥

定植后通风前CO2气体施肥,需连续进行一个月,浓度1500 mg/kg~2000mg/kg。并配合肥水管理。

8.5 追肥灌水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结合灌水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大粪稀15t,结瓜期保持土壤湿润,最好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

8.6 植株调整

定植后10d~15d,用聚丙烯绳绑蔓,摘除病叶、老叶、卷须,以及部分雄花等。

8.7 病虫草害防治

8.7.1 种类

常见的黄瓜病害有霜霉病、角斑、炭疽病,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

8.7.2 防治技术

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措施,提高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适时配合机械、人工和物理措施,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和人工除草。

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害时,应使用符合GB/T 19630要求的物质。

8.8 采收

达到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根瓜早收。做到单收、单运、单放。

9 棚室秋季延后栽培

9.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耐热、低雌蕊、节位低的高产品种。

9.2 整地消毒施肥

前茬结束后立即清除残株,深翻10cm~15cm。高温闷棚杀菌消毒:灌透水,覆膜、闷棚日晒5d~7d。每公顷施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5t~30t等符合GB/T19630要求的肥料。

9.3 播种方式

6月下旬~7月上旬,采用遮荫的中棚或苗畦内营养钵育苗,每钵播2粒种,大棚7月上、中旬,温室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日历苗龄20d左右,两叶一心时定植。温室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用银灰色反光地膜覆盖。

9.4 定苗补苗

适时定苗、补亩,2片真叶放开时定苗、补苗,每667m2 3800株左右。

9.5 温度管理

前期大通风,放底风,使白天棚内温度不超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