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例研讨的启发——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有感

基础会计课例研讨的启发——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有感
基础会计课例研讨的启发——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有感

基础会计课例研讨的启发——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有

基础会计课例研讨的启发——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有感周青青(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浙江余姚 315400)

【摘要】一堂课上完了,并不是就结束了。我需要不断的反思跟总结。同样一堂课,每上一遍就会有不同的启发。以两次同上一堂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为例,来具体阐述课例研讨及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关键词课例研讨;启发;公开课;反思教研组课例研讨要推出几堂公开课,我选择了《基础会计》第五章中的“错账更正方法”。错账更正方法是在对账的基础上发现错账,是结账学习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会判断错账的类型,能正确选用三种错账更正方法。通过对教材“错账更正方法”内容的分析,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教材中枯燥的例题转变为实际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

(2)课本中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顺序依次是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我将教材中第三种“补充登记法”放到红字更正法之前,因为这样由浅入深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我将错误类型和操作方法编成了两套口诀。1课例研讨同伴评价课后,学校组织了教研组课例研讨活动,同伴们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我大受启发:

1.1教学方法:

探索性上课老师对教材做了精心处理,教学主线:

审核会计凭证——发现错账——选择合适的方法更正错账——在错账更正中总结该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这样的教学主线,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气氛的调控者,学生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者。这样理实结合的错账更正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学到的知识不易忘记。

1.2教学目标:

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听课后,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错账更正过程中领会错账更正三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在真实的账簿中更正错账,在错账更正中学习错账的更正方法和使用范围。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具的使用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新课内容开门见山审核会计凭证进行账证核对,三种错账更正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有效保证,教师的设问法和学生的探索法融为一体,突出了三种错账更正的重点、突破了红字更正法这一教学难点、抓住了选用何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关键点。

1.3需要探讨的地方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对三种错账更正方法进行板书,板书只写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特点,没有书写具体哪三种。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学生上台根据错账更正方法的特点,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方法。这环节说明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独创性。但是既然是课前设计的环节,当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板书空间,这个小细节疏忽了。,课例研讨后的自我反思首先,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一步步探索,逐渐将理论知识

转化为实践能力。再将实践能力上升到理论层次。其次,我采取让学生上台补充板书的形式,对本堂课进行课堂小结。这样不仅对本节课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而

且也完成了板书设计,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魄。正所谓一举三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的采取这种形式。但是同伴们指出的“预留板书空间”的问题,今后需多加注意。最后,在整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声音太过平缓;缺乏激情,语调不够抑扬顿挫;由于时间关系,整堂课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需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还有一点就是在让学生上台展示凭证和账簿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说解题思路,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老师来进行解说。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后来,再次有机会上公开课。为

了弥补上次课中的缺陷,我决定仍然开出“错账更正方法”这节课。针对上次课同伴们的建议,我对教学设计又做出了这样一些处理:

(1)板书设计时,要求学生写的部分我留足了空间。同时学生板书没写完整的,其他同学可以上台及时更正与补充。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出每种方法各要编几张凭证,同时在板书中体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2)在讲授三种错账更正方法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展示自己作品,边分析自已

的解题思路,而不仅是将作品在投影仪上放映一下就完事。

(3)引导其他同学进行纠错,并及时指正。

(4)语调及时间把握等方面的问题,我在课上也做了相应调整。3课例研讨后同伴再评价课后,听课的老师对这堂课再次作了点评。认为这是一堂教学设计理念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突出学生主体的探索性的基础会计实践好课。3.1课堂教学理念:

“企业化”本课设立一个模拟企业,此前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环节中出现错误,提出本课的任务:

如何错账更正,给学生提供学具:

原始凭证、已编制的记账凭证和已登记的账簿。学生利用这些学具处理错账。如此的“企业化”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触模拟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找准了错账更正实务处理与错账更正基础知识的交融点,理实一体,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所倡导的。3.2自编口诀朗朗上口为了使学生辨别三种错账更正方法,教师自己编制了六句顺口溜,顺口溜朗朗上口。证对账错划线法,划线改正并盖章,文字个改数全部。

科目方向全部对,少记金额蓝字补,多记金额红字冲。科目方向出错误,先冲后填要牢记。可见,在教案设计时是用心的,对学生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若能将顺口溜用词再精炼些,再考虑些押韵,效果会更好。3.3再精辟的建议通过这堂课,作为教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种思想:

既然更正错账这么麻烦,那么同学们在平常的记账过程中就要仔细再仔细,尽量少出错,最好不出错。也就是要落实认真、仔细、严谨的会计专业道德。评价一言中的~那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就想不到这节课要让学生的会计职业观上升到这一高度。,课例研讨后的自我再反思首先,“企业化”的教学理念,能够拉近学生与企业真实岗位的距离。让学生不出课堂就能感受会计职业魅力。这样更有

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其次,教师以口诀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三种方法的比较更直观明了。课堂上,师生齐念口诀。朗朗上口的口诀将知识在无形中形成了技能。学生都十分感兴趣,课堂效果相当好。这个方法今后要继续保持。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单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两次课例研讨课,虽有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下转第260页)(上接第192页)相信如果再让我上一遍,还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我们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在今

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参考文献,,,张玉森,陈伟清.主编.基础会计.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责任编辑:

邓丽丽,

基础会计说课稿.(精选)

《基础会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二、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原则: 对于《基础会计》来说,我们的课程设计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职业技能为主线,按照“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结合”。 职业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针对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呢?包括:填制凭证、日记账、总帐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这其中就涉及到《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能内容。 课程目标: 根据会计这一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遵循了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 1.知识目标有: ●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等内容。 ●掌握复式记账中有关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及试算 平衡原理。 ●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及填制方法。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有: ●能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合理区分会计核算的内容。 ●能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能熟练处理经济业务。 3.素质目标有: 要求具备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严格公正地执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抵制金钱的诱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基础会计实务教案

《基础会计实务》课堂单元教案 第1单元第周 2学时单元标题: 情景(模块)1:认识会计 任务1:认识会计 课堂类不:理论讲授综合练习。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 ②了解会计职能 ③了解会计的职业生涯及素养 2.能力(技能)目标: ①了解会计的特点、目标及方法 ②掌握会计的两大职能和会计核算的对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及会计方法 2.难点:会计职能及会计对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不回答、师生互动启发 2.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材料及工具:

教材:陈占武基础会计实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 参考资料:李静荣基础会计实务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第1版 赵宝芳基础会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年 湖北省会计学会会计基础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3年 工具:基础会计课件;原始凭证图片 要紧教学内容及过程 (●表示教学重点;★表示教学难点;◇表示教学方法;◆表示教学手段;○表示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课:(无) ◇点名考勤 ◇提问一个企业常规的会计工作有哪些? 二、新课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课件演示 (本次课)单元标题:情景(模块)1.认识会计1.认识会计(本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引入:“企业的含义和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

◇教师讲述: 企业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的,实行独立核算,以盈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一项经济治理活动客观上所能发挥的功用,是会计的固有功能,其差不多职能包括监督和核算职能。。 ◇引出: 会计作为治理经济的一种活动,它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引导语:会计的职能是什么?要紧干什么? 2. 教学知识点(教务处文件规定“案例分析可单独列示,也可融入在教学知识点”。本教案采取案例分析融入教学知识点中) ◆课件演示:会计的内涵和职能 ○学生集体讨论:哪些职位属于会计岗位。 ○导入训练:给定五种(收银员、医院收费员、出纳、停车场收费人员、银行业务经理)要求学生找出那些岗位属于会计岗位。 ◇教师归纳: 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治理活动。 3. 归纳(知识和能力) ◆播放课件:知识点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会计核算程序》公开课教案

《会计核算程序》公开课教案 学校:柳嘉职业中学校姓名:熊小英 教学目标:1.理解三种核算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掌握三种核算程序的记账程序 3.熟练掌握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重点:比较掌握三种核算程序的主要特点、记账程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熟练掌握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难点: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启发引导、综合比较、集体讨论、讲练结合、归纳总结 教学道具:多媒体、科目汇总表 复习引入 (启发引导学生回答目前我国采用哪五种核算程序?),下面我们首先来比较这三种核算程序的理论知识。 一、各核算程序的理论比较 (一)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 (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1、主要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回答各种核算程序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引出 三种核算程序的主要特点) 2、记账程序(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最基本的核算程序是什么?它的账簿组织是什 么?会计的三大操作技能是什么?引出记账程序) 3、优缺点(学生看书,总结优缺点) 4、适用范围(在优缺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各自的适用范围) 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一)方法 1、定义:又称为记账凭证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总 账科目进行汇总,据以计算出每一总账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 贷方发生额,作为登记总分类账依据的凭证。 2、编制方法 (1)全部汇总: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付、转记账凭证汇总在一张科目 汇总表上,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2)分类汇总:将一定时期的收、付、转记账凭证分别汇总,编制成三张 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3、汇总时间:根据业务量大小,一般可5天、10天或15天汇总一次。(二)应用实例 要求:据金山工厂2004年7月份的下列业务编分录,再据分录编制该厂7月1日至10日的科目汇总表。 1、 7月2日收到甲公司汇来前欠货款4000元存入银行。 2、 7月5日向乙厂销售A产品一批,售价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货款 尚未收到。 3、 7月8日为乙厂代垫运杂费10000元,已通过银行支付。 4、 7月10日向甲公司提供运输劳务,价款5000元,尚未收到。 分录: 1、借:银行存款4000

基础会计教学及反思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李涛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基础会计》中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一节实践性较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出纳岗位工作任务,掌握日记账的记账依据、记账规则,做到准确规范记账。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1)了解出纳具体工作。(2)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会登记日记账。(3)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意识。教学重点: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登记日记账。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得当。在原有知识回顾与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实际工作情景和分组角色演练,使学生了解岗位经济业务流程,明确了出纳及其他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巩固了上一项目知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新授环节,首先结合实际工作对教材进行处理,摒弃了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次,通过演示模拟教学项目,设计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老师在做中指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再次,通过学生对出纳工作的再认识,使得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不再陌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对于小部分比较模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3.从课前预设和课堂过程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资产负债表公开课流程

1、知识目标 (1)理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设计原理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论依据 (3)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 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较熟练地编制资产负债表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知识准备: 一、资产负债表的资料来源 1、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 2、“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3、“期末余额”资料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1、资产类项目有: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工 程物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如该账户出现贷方余额应以“-”号填列)、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项等。 2、负债类项目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预 计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贷项等。 3、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1、资产类的货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 列。 2、资产类的存货项目,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周围材料”、“发出商 品”、“委托加工物资”、“在途物资”、“生产成本”等账户的合计,减去“存货跌价准备” 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余额填列。 3、资产类的固定资产净值项目,根据“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 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4、所有者权益类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 该账户出现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再加上“预收账款” 科目的有关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编制。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资产负债表上某些项目需要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又如“长期债权投资”项目、“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也要分别根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和一年内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计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1、“应收票据”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 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最重要的概念,使学生对会计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以听讲为主、接受会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记忆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分类、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和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要素。 第一节会计及其职能 一、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是指对会计发展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 1.社会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社会文化背景 (二)内部环境 1.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2.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3.会计人员的素质 4.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与社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及劳动耗费,通过价值量的变化来描述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上的得失,并且发展成为一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可以看出: 1、会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最本质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标准; 3、会计工作的对象是企业等的经济活动; 4、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加工和利用经济信息,并对会计对象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亦即核算和监督); 5、会计要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 6、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 会计是指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生产过程的核算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生产过程的核算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一书中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内容。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可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生产过程”处于整个经营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这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生产产品,而生产产品必然要发生各种耗费,如:材料的耗费、支付工人工资等,实质上是将储备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这些耗费最终应归集到产品成本中去,构成产品成本。产品完工入库后,转入了销售过程,生产资金又转化为成品资金。所以这节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知道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理解“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账 户知识;掌握生产过程发生的料、费的账务处理。培养学生 账务处理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巩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的性质、结构及核算内容,并能运用账户工具对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料、工”等费用进行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学生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区分的理解。 【授课对象】该班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会计科目、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而且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练习讲义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身边所熟悉的工业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主要生产什么产品?其生产的流程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上课开始后,教师提出问题,以五常葵花药业生产小儿止咳糖浆为例,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药品生产流程怎样,大家踊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实例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区分费用,认识账户(10分钟)

最新基础会计公开课——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分录教案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一一会计分录 课题序号授课班级13会计对口授课时数2授课形式新课 授课章节名称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一一会计分录使用教具投影 1、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及其要素。 教学目的 2、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步骤,并熟练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重点确定会计分录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会计分录的正确编制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知识回顾,复习引导 以自己为例,模拟双十一当天用 300元现金购入四样商品, 提出问题该如何记账。综合回答后,得出记账时不仅记录现金300 元的减少,此外同时应记录所买的四样商品分别是什么,并且四 样东西的总价应与300元现金相等,也就是等价交换,以钱换物。 从而得出复习要点1――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引导学生回顾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性质是什么,借贷二 字是否简单的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学生共同回答,总结借贷 二字并无含义,只是记账符号而已。引导学生回忆借贷记账法下 的各个账户的结构,复习要点2――借增贷减下的账户有资产类、 费用类、成本类;借减贷增下的账户有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 收入类。 通过一个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总 结在等式左边的项目借增贷减,在等式右边的项目借减贷增。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一个具体情境,宁波嘉乐染整有限公司刚成立,财务员 小王会计专业刚毕业,对于公司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做了如下处 理(课件展示),提问学生是否有误,如有请指出错误之处。 提问学生1,得出结论账户设置错误,提问学生 2得出结论 记账方向错误,提问学生由学生共同回答得出结论是金额错误。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纷繁复杂,为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保 证会计记录正确性的重要性,由此引出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由 此导入会计分录的概念。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13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 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1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 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 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二、新授课 (一) 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基础会计教案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会计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非会计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使命是使学习者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循环的基本操作技巧与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程序,从而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与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2学时。 二、课程能力培养 (一)培养与形成对会计实践、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会计历史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力;对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对会计学科发展的洞察能力。 (二)培养与形成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培养与形成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基础:是指对企业的基本控、和会计核算要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使用教材 永泽主编的《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6月第2版 (二)参考资料 1、《基础会计学》,雷光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出纳岗位实务》林云刚朱建军君主编,电子工业,2007.7出版 3、《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第二版,国健主编,大学,2006.9出版 4、《基础会计》周正云主编,高等教育, 2007 5、《会计学》,徐经长,中国人民大学,2010 6、《基础会计实训指导》,银样军,大学,2010 7、、《基础会计》,熊细银,理工大学,2010 四、考核方法: 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课外作业,平时讨论及学习态度、实验等占30%。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周数讲授时间章、节备注2 12学时第1章第1~4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本质、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方法及其构成等内容。 重点内容会计涵义、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方法等。难点会计的涵义、职能、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头脑记忆即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 二、会计的发展 我国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 明清两代以货币为会计记录的统一量度,并设计了“龙门账”

核算方法,它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收入,“缴”指支出,“存”指资产,“该”指负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缴=存–该。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体来讲,就是会计是用来做什么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反映(观念总结)和监督(控制)。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在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时,主要是从数量而不是从质量的方面进行反映。 2.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三个阶段。记账就是把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上予以记载;算账就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该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损益情况;报账就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将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出。

会计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教学项目:记账凭证的填制 教学思想:“三以一化”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实施模块化教学。 教学设计: 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形象的投影演示到学生的模仿练习,直至独立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中 不断创设情景,设置任务,利用任务驱动、情景教 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描述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及填制内容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的填制收、付、转账凭证,并能形成知识的迁移,填制实际工作中其它类型的记 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信、务实、严谨、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填制记账凭证。 教学难点:正确填制选择记账凭证 教学关键: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要求 教学方法:1)模拟演练法——利用投影仪演示不同的记账,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认识,模拟填制记账凭证。 2)引导探究法——针对班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记账 凭证应具备的内容。 3)练学结合法——明确工作任务、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提出实践性问题、研究性学习并理解理论知 识、回归工作任务。 4)任务驱动法——结合本节课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边演示边练习,师生互动达到感性与理 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记账凭证形成感性认识,独立思考记账凭证的填制内容。 2)实践法——亲自动手填制记账凭证,对困惑进行标

注,待小组讨论时解决。 3)小组讨论法——完成基础目标,对标注的困惑进行交流,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课堂展示。 教学课时:65分钟(其中说课5分钟)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材料准备:各类记账凭证若干,完成任务用空白记账凭证及经济业务资料 授课教师:吴飞云 授课对象:10会计(1)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记账凭证的含义和种类,可能有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我们进行账务处理的经济业务资 料都是以提供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举例,幻灯展 示),其实这是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而设计的,那么实际工 作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处理的呢?(提问,总结学生的回答 提炼出正确答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演示各类记账凭 证,本堂课的任务就是学习填制记账凭证(幻灯展示),记 账凭证该怎么填制呢? 模拟实训:展示记账凭证样本,让学生通过观察,使用事先发至手中的练习用空白记账凭证模拟填写。 任务一:学会填制收款凭证 经济业务:(幻灯展示) 步骤1:教师分析演示:(幻灯展示)(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步骤填写收款凭证) 步骤2:学生亲自动手填制收款凭证 经济业务:(幻灯展示)(注:出纳:刘德华、填表:学生本人,复核:同桌) 步骤3:填制完成后小组内相互审核,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步骤4:对小组提出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课堂展示 步骤5:提问: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应当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及填制情况总结出原始凭证的内容(幻灯展示)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公开课——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分录教案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分录 课题序号授课班级13会计对口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新课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分 授课章节名称 使用教具投影 录 1、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及其要素。 教学目的 2、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步骤,并熟练会计分录的编制。教学重点确定会计分录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会计分录的正确编制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知识回顾,复习引导 以自己为例,模拟双十一当天用300元现金购入四样商品,提出问题该如何记账。综合回答后,得出记账时不仅记录现金300元的减少,此外同时应记录所买的四样商品分别是什么,并且四样东西的总价应与300元现金相等,也就是等价交换,以钱换物。从而得出复习要点1——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引导学生回顾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性质是什么,借贷二字是否简单的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学生共同回答,总结借贷二字并无含义,只是记账符号而已。引导学生回忆借贷记账法下的各个账户的结构,复习要点2——借增贷减下的账户有资产类、费用类、成本类;借减贷增下的账户有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 通过一个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总结在等式左边的项目借增贷减,在等式右边的项目借减贷增。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一个具体情境,宁波嘉乐染整有限公司刚成立,财务员小王会计专业刚毕业,对于公司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做了如下处理(课件展示),提问学生是否有误,如有请指出错误之处。 提问学生1,得出结论账户设置错误,提问学生2得出结论记账方向错误,提问学生由学生共同回答得出结论是金额错误。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纷繁复杂,为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保证会计记录正确性的重要性,由此引出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由此导入会计分录的概念。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三)启发诱导,新课讲授 延伸情境设置,宁波嘉乐染整有限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向银行介入短期借款,由于财务员小王刚犯了错误,现在请在座学生帮其记账,首先先确定会计分录。由此展开编制会计分录的三个步骤。 第一,分析涉及的账户:资产内的银行存款,负债内的短期借款。 第二,分析涉及账户的增减方向:银行存款的增加在借方,短期借款的增加在贷方——验证了有借必有贷。 第三,确定登记的金额;借贷双方均为50000——验证了借贷必相等。 即“三看”,看名称、看金额、看金额,由此引出编制会计分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