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初一生物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初一生物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初一生物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初一生物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点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支持稳定显微镜。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的圆孔,叫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玻片。

5、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6、转换器:镜筒下端能转动的圆盘。其上安装物镜。

7、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平面镜有反光作用,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弱时使用凹面镜。

8、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9、镜头:是显微镜最重要的结构,包括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观察时所用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

10、准焦螺旋:

(1)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

(2)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

(3)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逆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镜筒向前,镜臂向后,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睁开),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节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两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5)观察: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2、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注意问题:

初一生物-显微镜习题和答案.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 C、d D、b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A、→ B、↑ C、← D、↓ 5、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主要步骤可以依次简化为() A、擦片→滴水→取材→入水→观察 B、擦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 C、擦片→滴水→取材→入水→盖片 D、擦片→取材→入水→盖片→观察 6、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 7、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8、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 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镜臂 9、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二、填空题 1、观察右面的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在[ ]内填标号,在_______上填名称) 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 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反射光线的是[ ]______________,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的使用。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 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三、连线题 把显微镜的相应功能与相应结构名称用线连起来。 ①安装目镜的地方a遮光器 ②调节光线强弱b反光镜 ③安装物镜的地方c镜筒 ④反射光线d转换器 ⑤小范围升降镜筒e粗准焦螺旋 ⑥大范围升降镜筒f细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与常用试剂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与常用试剂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中学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经典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蓝色) ②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 ③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无O2——火焰熄灭 ⑥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双缩脲试剂(紫色) ⑦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⑧DNA——二苯胺(蓝色) ⑨染色体——龙胆紫溶液(紫色),醋酸洋红溶液(红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 ◆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 ◆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的复原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饲喂法)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切除、移植胰腺)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⑴生长素作用——向光性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⑴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题答案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题答案 要想学好生物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为大家了这篇人教版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题,以供大家参考! 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把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⑥ B.③④①②⑤⑥ C.④③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A.取镜时单手提着显微镜 B.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身体右侧 C.对光时应用低倍镜为宜 D.观察时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闭上 3.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B.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用擦镜纸擦 4.显微镜对好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白亮的 B.有直射阳光的 C.暗灰的 D.黑暗的 5.使用显微镜让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A.目镜 B.物镜与标本的距离 C.镜筒 D.反光镜 6.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视野较暗,要想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应()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选用大光圈 D.选用平面反光镜 7.下列材料中,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 A.一片菜叶

C.西瓜瓤装片 D.手指头 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A.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B.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增多 C.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减少 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减少 9.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10.明明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目镜、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为什么? 11.滴一滴稀胶水在载玻片上,用针搅一搅,使其产生气泡,加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认识气泡在显微镜下的形象,注意不要把气泡同切片中的细胞组织混同起来。(提示:气泡表现为外有一宽的黑圈,中间是明亮的。)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 方法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

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人教版,很全)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乙液)。用法:将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 4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乙液)。用法:向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 4 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Ⅲ在脂肪上的浮色。 8、70%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菌。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新)高中生物3_1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无答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_______(实质上是________)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植物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聚合体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的集合物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 细胞是先前的细胞通过_______产生的,细胞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________。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 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 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①___________ ②镜筒(2)放大倍数 ①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镜头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 物镜

生物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 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

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 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 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 小结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师总结出并板书: 板书: 课堂巩固作业:

重点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精析

重点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精析

————————————————————————————————作者:————————————————————————————————日期: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很多老师对于显微镜的构造的介绍可能只是把显微镜从镜箱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看各部分的构造。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在介绍显微镜构造时应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①从目镜筒中抽出目镜,从转换器上拧下物镜,这样使学生知道目镜无螺纹,而物镜有螺纹。 ②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放在同一桌面上,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并且可以比较一下物镜的通光孔径,放大倍数越大的,通光孔径越小。 ③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的大小。 ④遮光器的位置及怎样调节。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给学生强调出显微镜成像的结论,对于成像的原理很少介绍,这样很多同学对于这点就比较模糊,因此,应把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成像的具体过程。下图是显微镜成像原理示意图。

通过此图学生很清晰的看到物体被放大了两次,这样就很容易得出: 结论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结论二: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例1、如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面积 D、长度或宽度 解析:显微镜放大的物体的实质为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面积大约被放大了2500倍左右。所以,答案为D。 例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解析:答案为D。 方法1:根据显微镜放大的为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的虚像,先把“b”左右相反得到“d”,再把“d”上下相反得到“q”。 方法2:最快捷的方法,把“b”旋转180°即可得到答案。 三、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0张表搞定高中生物实验中的试剂使用分享

10张表搞定高中生物实验中的试剂使用 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每个实验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试剂,这部分内容比较散,有些具有相似性,常常出现在高考选择题的选项、简答题中实验设计题的基础题及选修题中。由于种类多,相似性强,极易混淆,在这里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便于大家掌握。 颜色反应、染色类 注:比较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冲洗、漂洗类 使用酒精的实验

使用NaOH溶液的实验 使用NaCl溶液的实验

其他试剂

选修一中的试剂

赠送一篇美文,舒缓一下心情: 1) 有一种情,相濡以沫温馨处处在,有一种意,海枯石烂温暖处处开,有一颗心,沧海桑田温情永不变,有一句话,相知相守爱你一万年,老婆我爱你永不变! 2) 你好象生气了,我心里也不好受,如果是我酿成了此错,希望你能原谅,如果不能原谅,我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了。 3)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轻松悠闲,我负责工作挣钱,你负责开心幸福,我负责操持家务,你负责快乐天天,我负责爱你永远! 4) 家有娇妻真温馨,知心相爱常厮守,贤慧温柔知我意,相守一世真幸福,一生至爱是我妻,甜蜜短信送我妻,永不改变爱你意。 5) 家中红旗永不倒,外面野花不会采。春光明媚花朵艳,不及老婆温柔剑。服侍双亲多辛劳,相夫教子令人敬。烧的一手好饭菜,贤良淑德惹人羡。 6) 今天是“要爱妻”,但是这个日子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你在生气?亲爱的,因为与你在一起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是“要爱妻日”,我爱你!愿用我一生让你开心幸福。 7) 就数老婆好,美女都不要;打骂不还手,见面就告饶;化妆你称道,购物掏腰包;逛街不斜视,乖乖跟好了。 8) 孔雀最美,你是我的孔雀,我为你开屏;百灵最俏,你是我的百灵,我为你鸣叫。我的妻,爱你是我唯一的语言,疼你是我仅有的表现。愿我们幸福百年。 9) 浪漫在起舞,甜蜜在微笑;温馨在荡漾,喜悦在心头;内心在狂喜,心情在澎湃;真情在涌动,真爱在表白:老婆,爱你没商量,爱你永不变! 10) 爱老婆要做到两个不要:不要问老婆能够为额做些什么,而要问额可以为老婆做些什么;不要问老婆喜欢些什么,老婆喜欢些什么对额而言应该是常识! 对老婆煽情的话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人教版,很全).doc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 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 0.1g/ml NaOH(甲液 ) 和 0.01g/ml CuSO4( 乙液 )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 2ml 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 3~4 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 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 脂肪染成橘黄色 ( 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 。 5.二苯胺:用于鉴定 DNA。 DNA遇二苯胺 ( 沸水浴 ) 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 DNA。 DNA遇甲基绿 ( 常温 ) 会被染成蓝绿 色。吡罗红:检测 RNA ,呈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Ⅲ在脂肪上的浮色。 8、70%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菌。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 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 者呈红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20%的肝脏、 3%的过氧化氢、 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3%的蔗糖溶液、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 ( 成分: 20 份石油醚、 2 份丙酮、和 1 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 93 号汽油 ) 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 素受破坏。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 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

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 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 或 8X ,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 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 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 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 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 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 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 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 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 用步骤。

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试题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就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3.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4.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6.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A.5×、10× B.10×、40× C.15×、10× D.20×、40× 7.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8.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9.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 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 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操作级知识点透析

▲显微镜的操作 一、显微镜的结构 一台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 大部分,注意比较和识别。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 上端安装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作 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2.转换器: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可转动圆 盘,上有2~3个螺纹圆孔,用来安装不同 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根 据实验的需要在物镜之间转换。 3.载物台: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 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 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 4.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转动时可使镜筒快速上下移动,它的移动范围较大,可以粗调焦距。 5.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转动时镜筒上下移动不易观察到,它的移动范围 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是物象达到最清晰。 6.镜座:位于镜臂的下方,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的金属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7.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二) 光学部分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的镜头。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如5×、10 ×、15×、20×。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一般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如:低倍物镜(8×或10×)、高倍物镜(40×或45×),根据需要可选择一个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反光镜:一个一面平另一面凹的双面圆镜,能作各种方向的翻转,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之依次经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在进入观察者的眼中。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反之使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4.遮光器:位于载物台前下方的一个圆形、多孔、可转动的较薄的板,上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要特别注意分清下列几组结构,弄清它们各自的功能 ①转换器和遮光器、②通光孔和光圈、③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④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⑤反光镜的平面和凹面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一→通光孔一→标本(一定要薄而透明)一→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一→镜筒一→目镜(再放大成虚像)一→眼。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Ⅲ在脂肪上的浮色。 2、70%的酒精溶液: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和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 菌。 3、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可不 记) 4、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5.无水乙醇(丙酮):用于溶解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6.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 素受破坏。 9.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0、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 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11、卡诺氏液:观察有丝分裂时固定细胞的形态 12、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 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13、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 组织细胞分散形成单个细胞。 14、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细胞成“感受态细胞”,可用于基 因工程。 15、NaHCO3/ Na2CO3 Na2HPO4/ NaH2PO4:酸碱缓冲对→调节pH 16、、NaHCO3(CO2缓冲液);在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用于吸收或提供 CO2

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1 显微镜使用练习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壁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8.精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 11.通光子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 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 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 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 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 (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5)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换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腹前面,且不能过于倾斜。 2、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的偏左方,距实验桌边缘7~10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遮光器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见一白亮的视野。 4、剪一个汉字或一个英文字母,蘸少量水使纸湿润,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5、移动载玻片,使汉字或英文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为止。(此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损坏物镜镜头和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作图。) 8、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9、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动玻片,观察物像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 10、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小结: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般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包括准备、制作和观察。(或:包括净片、滴水、取材、浸材、展材、盖片、观察。) 盖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这样才能观察清楚。(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