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教案

植物保护学教案
植物保护学教案

植物保护学教案

一:农业昆虫重要概述:

1、⊿直翅目:识别要点:咀嚼式口器,头下口式;触角线

状,翅2对,前翅窄长,加厚成革质,为覆翅,后翅膜

质,扇形,翅脉直;后足跳跃足(除蝼蛄科)。不完全

变态。代表昆虫:蝗虫、蟋蟀、蝼蛄、螽斯。

2、缨翅目:识别要点:锉吸式口器,触角线状,多数种类

无翅,有翅种类的翅狭长,翅缘常具长缨毛,足跗节

1-2节,其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蓟马。

3、⊿同翅目:识别要点:刺吸式口器,后口式,喙发达而

长,触角鬃状或线状,翅有或无,有则2对(雄介壳虫

1对),膜质或革质,前翅大,有时加厚,多为不完全

变态。代表昆虫:蝉、蚜、蚧(介壳虫)、虱。

4、半翅目:识别要点:刺吸式口器,前口式;触角线状,

前翅为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胸部腹面,后足

基节附近有臭腺开口,不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蝽类。

5、⊿鞘翅目:识别要点:咀嚼式口器,触角多样,线状,

棒状等。前翅骨化为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代表

昆虫:芫菁、甲虫、瓢虫、金龟子、豆象类。

6、脉翅虫:识别要点:咀嚼式口器,下口式,触角细长,

线状,念珠状,梳状或棒状等;前、后翅均膜质透明,大小,形状和翅脉均相似,有许多纵脉和横脉,脉纹多

网状,边缘多分叉,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草蛉、蚁蛉、螳蛉。

7、⊿鳞翅目:识别要点:虹吸式口器,触角线状,羽状,

栉齿状或球杆状,前翅一般比后翅大,翅脉13-14条,后翅最多10条,身体,翅和附肢均密被鳞片,完全变

态。代表昆虫:蛾类、蝶类。

8、双翅目:识别要点: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触角长丝状,

短角状或具芒状,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完全

变态。代表昆虫:蚊、虻、蠓、蝇。

9、膜翅目:识别要点: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触角多样,

线状,念珠状,扇状,栉齿状,膝状等;翅膜质,以翅

钩列连接,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蚂蚁、蜂。

10、⊿蜱螨目:识别要点:体圆形或卵圆形,分为颚体和躯

体两部分,口器刺吸式或咀嚼式,肢体段着生四对足,肛门和生殖孔位于末体段腹面。与昆虫区别:体不分头,胸、腹3段,无翅、无复眼、或只有1-2对单眼、有足

4对,变态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因受到不良环境的胁迫或病原生物的侵染,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

育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变化,导致植物产品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二、病害三角(关系作用):植物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寄主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每一种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病害是否发生和发生的轻重与它所侵染的寄主植物的抗感性有密切关系。此外,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及对寄主植物的侵染,和寄主植物病原物侵染的反应,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害三角的分析。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其中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最终导致植物显示出肉眼可见的某种异常状态。),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1.症状主要分为:变色、坏色、腐烂、萎蔫、畸形。

2.病征:1)粉状物:锈粉、白粉、黑粉、白锈。2)霉状物:霜霉、绵霉、霉层。3)颗粒状物。4)点状物。5)脓状物。

四、两种类型的植物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2、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的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原

生物的侵染。3、区别: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传染。侵染性病害往往首先在田间出现一定的发病中心,之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蔓延。4、联系: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非侵染性的冻害—根腐,病菌引起侵染性烂根。真菌引起的叶斑病—果树早期落叶,易冻害。

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1、真菌的营养体:细小的具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交织成团则称为菌丝体。

2、真菌的繁殖体:1)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2)有性生殖及有性孢子类型:体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3、真菌的生活史: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无性阶段指菌丝体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可多次产生无性孢子。菌丝体一般在植物生长后期或病菌侵染的后期进入有性阶段,产生配子囊和配子,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无性阶段:无性孢子---萌发---菌丝体—无性孢子-----。有性阶段:菌丝体---配子---质配—核配—减数分裂—有性孢子—萌发---菌丝体-----。

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界分为4门1类:壶菌

门、担子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半知菌类。

1、霜霉菌主要属特点:这些属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囊梗的分枝形式及其尖端形态。1)霜霉属:孢囊梗为二叉状分枝,末端尖锐。2)假霜霉属:主干呈单轴分枝,然后做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3)单轴霉属: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4)指梗霉属:主轴粗短,顶端为不规则二叉分枝。5)盘梗霉属: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

2、白粉菌主要属特点:闭囊壳内的子囊数目及外部附属丝的形态是分属的依据。1)白粉菌属:闭囊壳内子囊多个,附属丝菌丝状。2)布氏白粉菌属: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3)单丝壳属:闭囊壳内只有1个子囊,附属丝菌丝状。4)钩丝壳属: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5)球针壳属: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球形膨大。6)叉丝单囊壳属:闭囊壳内有1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顶端为1次或数次整齐的二叉状分枝。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细菌的形态特点: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菌体基本结构包括鞭毛,荚膜,细菌壁,细胞膜,核区和核糖体。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蛋白质组成。细菌的繁殖方式为裂殖。(二分裂)。

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薄,壁中肽聚糖层相对薄而疏松。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厚,壁中肽聚糖含量高,肽聚糖层相对致密。

4、鉴定方法: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以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如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呈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5、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6、细菌病害的诊断: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

四、植物病原病毒

1、形态特点:基本形态为粒体,大部分病毒粒为球状,杆状和线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绝大多数是RNA,少数是DNA。

2、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1)病毒的侵入一般是被动的,只能通过由传播介体或机械造成的微伤口进入。2)繁殖方式为复制增殖。一般需经过脱壳,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病毒粒体组装和扩散移动等过程。3)传播可分为介体传播(蚜虫、飞虱、叶蝉等昆虫)和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介体传播过程可分为:获毒期、循回期、接毒期、持毒期。

3、病毒所致病害:1)病毒病害症状主要包括:变色、坏死和畸形。2)病毒病害与其它侵染性病害区别:A、病毒病害只有病状,始终不出现病征,而其它侵染性病害通常存在病征;B、系统侵染病毒病的症状在新生幼叶上更重,而其他病害大多在老叶上更为明显。3)病毒病害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A、病毒病害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株呈点片分布,而生理性病害大多同时大面积发生。B、发生病毒病害的植株上症状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的症状最明显,而生理性病害大多比较均一。C、病毒病害有传染性,而生理性病害无传染扩散的过程。

五、植物病原线虫

1、形态特点:虫体通常呈圆筒形,两端略尖细,横切面呈圆形,虫体不分节,虫体细小,多为半透明。

2、根结线虫属:雌雄异型,雌虫为柠檬形或梨形,阴门和肛门位于尾端,围绕肛阴区形成特征性的会阴花纹。雄虫线形,无交合伞,热杀死后尾部通常扭曲90度。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按对寄生的依赖程度,可分为半寄生和全寄生。按寄生部位,可分为根寄生和茎寄生。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一、侵染过程

1、接触期:指病原物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

2、侵入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期。1)侵入方式:主动侵入和被动侵入。2)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3、潜育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夺取营养进行繁殖和扩展的时期,也是病原物和寄主进行激烈竞争和相互适应的时期。)

4、发病期:指从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直到生长季节结束或寄主植物死亡的时期。(是病原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阶段)。

二、病害循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初侵染和再侵染。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1)方式:寄生、腐生、休眠。2)场所:田间病株、土壤、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粪肥,介体昆虫。2、病原物的传播:传播途径:气流(风力)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个体传播、人为传播。3、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

1、影响病害流行的因子:1)感病寄主植物。2)强致病性病原物大量存在。3)适宜的环境条件。4)人为因素。

2、病害流行学类型:1)单年流行病害:病原物能够在一个

生长季节中连续繁殖多代,发生多次再侵染,进而完成菌量积累,使得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就能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2)积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的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3)区别:A、单年病害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寄主感病期长,潜育期短,病原物越冬率低且不稳定。B、积年病害传播效能较小,病原物越冬率高且较稳定,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侵入阶段易受环境影响,一旦侵入成功,受环境影响小。

四、防治策略;1、防积年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该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2、防单年病害: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当年增长率。3、只有初侵染或再侵染不严重的病害:只要防止初侵染就能控制病害的发生。4、再侵染频繁的病害:不仅要防止初侵染发生,还要控制再侵染的发生,才能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昆虫纲的特征:1、体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有的还有1-3个单眼。3、胸部有6足4翅。4、腹部由10节左右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二、昆虫的触角:1、基本结构:柄节、梗节、鞭节。2、触

角类型:刚毛状、线状、念珠状、锯齿状、棒状、锤状、双栉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

三、昆虫的口器:类型:咀嚼式(蝗虫)、虹吸式(蝶、蛾)、刺吸式(蚜虫、蝉)、舐吸式(蝇)、锉吸式(蓟马)。

四、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各胸节侧板上着生1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后胸上各有1对翅,分别为前翅和后翅。

1、胸足的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

2、足的类型:步行足(步行虫)、跳跃足(蝗虫后足)、捕捉足(螳螂前足)、开掘足(蝼虫右前足)、游泳足(龙虱足)、抱握足(雄龙虱足)、携粉足(蜜蜂后足)。

五、体壁的构造与功能:1、表皮层:1)上表皮:是具有通透性的屏障,体壁皮肤作用就是由上表皮表现出来。2)外表皮:体壁外骨骼作用主要由外表皮表现出来。3)内表皮:最厚;使表皮层具有特殊的弯曲和伸展性能,并表现一定亲水能力。2、皮细胞层:能向外分生表皮,修补体壁的伤口。

3、底膜:具有选择通透性,能使血液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和激素进入皮细胞。

六、昆虫的内部器官和功能

1、消化系统:包括一条自口至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2、排泄系统:马氏管:从血淋巴中吸收含氮代谢废物,再经肠道与食物残渣一同排出。

3、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组成。气管分布到各组织的细胞间和细胞内,把氧气直接送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把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门排出。

第五章昆虫的发育和行为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1、两性生殖:必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卵排出体外并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胎生: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自母体产出的是后代的幼体。

二、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1、幼虫的类型:原足型幼虫、多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无足型幼虫。

2、化蛹:未齡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蛹的类型:离蛹(祼蛹)、被蛹、围蛹。

3、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4、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殖器官(第一性征)外,还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第二性征)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的现象。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

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5、昆虫的变态类型:不全变态、全变态。1)不全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发育逐渐显现出来。又可分为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3个亚型。2)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三、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1、休眠:昆虫为了度过不良环境,而处于不食不动,生长、发育、繁殖停止的状态。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育环境到来之前,就已经感受到环境条件和刺激进入发育停滞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削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本质区别:1)滞育的昆虫都有一个种的稳定的遗传性。2)所有滞育的昆虫都有固定的虫态。

四、昆虫的行为:1、趋性:指昆虫对外界因子刺激产生定向活动的现象。2、假死性:指昆虫受到某种突然刺激时,

立即表现为身体蜷曲,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跌落下来呈死亡状态,稍停片刻又恢复正常活动的现象。3、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其它物体姿态从而保护自己的现。4、保护色:指一些昆虫,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的背景相似的顔色,以躲避天敌的视线而保护自己。

五、如何鉴定,判断侵染性病害-----柯赫氏法则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次分离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2)相同。

第十一章:水稻病害

一、稻瘟病:1、病原菌:灰梨孢。2、发生规律:病菌以分

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发病最适温为

25度至28度。A、品种抗瘟性: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

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期间均存在抗瘟性的差异。B、栽培

管理:栽培技术对病菌的致病性和水稻的抗病性都有影

响,与肥水管理的关系最为密切。C、气候条件:以温

度和湿度最主要,光照和风次之。3、防治方法:A、

选用抗病良种:应因地因年制宜,各地应据情况选用。

B、加强肥水管理:既可改善环境条件以控制病菌的繁

殖和侵染,又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以获

得稳产高产。C、搞好病残处理:对病谷病稻草应分别

堆放及早处理。D、种子处理:可采用抗菌剂浸种。E、药剂防治: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注意喷药保护处于易

感期的稻株及感病品种。

二、水稻纹枯病

1、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无性阶段为茄丝核菌。

2、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作物或杂草残体上越冬。此病的发生受菌核基数,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植株生长发育状态及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3、防治方法:A、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在第一次灌水耙田和平田插秧前进行。B、搞好肥水等栽培管理:管水应以“前浅、中晒、后湿润”为原则,肥以有机肥为主,做到合理密植。C、及时喷药,控制病情,及时用药,药剂保护重点应放在上部3片功能叶。三、百叶枯病。

第十五章水稻害虫

一、稻蛀螟

1、生活习性与形态特征:1)三化螟:前翅三角形,雌中

央有一个黑点,仅为害水稻,有趋绿产卵习性。防治枯

心,白穗。2)二化螟:前翅近方形,雄中央有一个灰

色斑点,下面有3个同色斑点,有趋绿趋壮产卵习性。

防治枯鞘,枯心,虫伤株。3)大螟:前翅宽而短,自

翅基部没中脉至外缘有1条暗褐色纵带,其上下各有2个黑点;有趋边越稗产卵习性。防治枯心,白穗。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A、消灭越冬虫源,压低虫

口基数,控制一代螟虫发生量。B、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C、人工防除及设置诱杀田。2)生物防治:合理用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以发挥自然控制螟害的作用,与采摘卵块相结合。3)化学防治:用查“白穗斑”来确定施药日期。

二、稻飞虱:1、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1)褐飞虱:前胸背

板和中胸小盾片都有3条纵起线,靠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2)白背飞虱:前、中胸背板黄白色,喜在茂密嫩绿的水稻上产卵。3)灰飞虱:雄虫中胸背板黑褐色,雌虫淡黄色,有向田边集中的习性。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A、清除杂草,冬季结合积

肥,彻底清除杂草,消灭灰飞虱,越冬虫源。B、合理布局:同品种,同稻型连片种植,避免插花田。C、培育抗虫,耐虫品种。2)物理防治:在分蘖期,用柴油与细沙混合撒入田内,用竿拍苗,使虫触油而死。3)生物防治:主害代的防治适期为低齡若虫高峰期,灰飞虱以治虫防病为目标,白背飞虱以治虫保苗为目标,褐飞虱以治虫保穗为目标。

第九章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

一、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既可作为预防性措施,又可作为急救措施,迅速削除其危害;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操作;4)杀伤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有害生物都可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5)化学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缺点:使用不当时常会造成人畜中毒,植物药害,杀伤有益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长期使用还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次要害虫的再猖獗。

二、农业防治法:(一)、具体措施: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合理布局,可以创造不利于虫害发生的环境,利用生物食物的选择性差异轮作、间作、套种,可恶化害虫营养条件。2、加强栽培管理:1)合理播种。2)使用无病虫种苗。3)合理施肥与灌溉。4)深耕土地与晒田。5)调节环境条件。6)田园卫生。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

(二)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优点:1)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破坏作用最小。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符合植保工作方针。4)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缺点:1)有些防治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2)一些措施地域性,季节性比较强,防治效果缓慢或针不十分明显,

特别是在病虫大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大面积推广,解决问题不及时。

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一)综合治理的特点:1、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下继续存在。2、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3、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4、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盘考虑。

(二)制定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确立防治重点和兼治对象。2、发展可靠的监测技术。害虫综合防治的实质就是监测与控制,它要求在预测害虫种群达到经济阈值时才采取人为控制措施。

3、做出压低关键性害虫平衡位置的方案。(确保安全、有效、经济、简易)。措施:一是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二是采用抗性品种。三是考虑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群。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 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 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 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 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 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 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 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 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四、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 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 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 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 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来自于他们的自身经验的,其中的 因果关系也基于思维可及的范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一张张小脸干的红彤彤的,在太阳 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知道植树能美化环境,使我们的 城市更加美丽。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丽点点滴滴,让 我们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蓝天、绿地、红积木;健康、快乐、 我最棒”的教育蓝图下!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6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

三、教学内容: 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 绪论 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 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 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二)生物界的划分 1.二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3. 四界系统: 4. 五界系统: 5. 六界系统: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 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光合作用: 矿化作用: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碳循环 2、氮循环 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 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 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 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川农《园林植物保护学(本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参考答案

《园林植物保护学(本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 昆虫触角的( )可分为若干亚节。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梗节和鞭节 正确答案:C 性外激素防治害虫,只有昆虫的( )期有效。 A.卵 B.幼虫 C.成虫 D.蛹 正确答案:C 鳞翅和膜翅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 )不同。 A.形状 B.质地 C.被覆物 D.大小 正确答案:C 植物含有对昆虫有害的物质,昆虫取食后会死亡,这种植物对昆虫的抗性属于( )。 A.不选择性 B.耐害性 C.拒食性 D.抗生性 正确答案:B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 )作用。 A.致病 B.耐病 C.抗病 D.避病 正确答案:C 口器刺吸式,前翅为覆翅的昆虫属( )。 A.同翅目 B.半翅目 C.双翅目 D.同翅目和双翅目 正确答案:B 具有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 A.比脂溶型的好 B.比脂溶型的差 C.为零 D.与脂溶型的相同 正确答案:B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

A.腐朽 B.腐烂 C.坏死 D.畸形 正确答案:D 在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是利用( )对昆虫的影响。 A.光的性质(波长) B.光的强度 C.光周期 D.光的能量 正确答案:A 经2次脱皮的幼虫是( )幼虫。 A.第2龄 B.第3龄 C.越冬 D.末龄 正确答案:B ( )应治病先治虫。 A.白粉病 B.煤污病 C.炭疽病 D.立枯病 正确答案:B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 A.硫酸铜 B.生石灰 C.碱式硫酸铜 D.多硫化钙 正确答案:C 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 ( )关系。 A.致病 B.抗生 C.共生 D.营养 正确答案:D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 A.球状 B.螺旋状 C.杆状 D.多细胞 正确答案:C ( )对四环素敏感。 A.植原体 B.病毒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十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23次课第十章第一、二节学时: 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 第12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概念与危害 ▲概念: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广义地说,杂草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 ▲危害:①与农作物争水、争肥;②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③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④杂草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⑤防除杂草将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⑥杂草混杂在收获物中;食用后影响人畜健康;⑦影响水利设施。 第二节除草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 一、除草剂的选择性 概念:除草剂只杀杂草不伤作物,或只杀某种或某几种杂草而不伤害其他杂草和作物的特性。 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植物由于形态的差异,即生长点位置、叶片形状、表皮结构、叶片直立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对药剂附着或吸收量的不同,从而产生的选择性。 (二)生化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 1.酶促活化作用这类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较小,但经植物体内代谢后成为有毒物质。如用二甲四氯丁酸防除豆田中的蓟、藜等阔叶杂草。 2.除草剂的钝化作用除草剂本身虽对植物有毒害,但经植物体内酶或其他物质的作用,则钝化而失去活性。由于药剂在不同植物中的代谢钝化反应中速度与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选择性。如用敌稗防除稻田的稗草。 (三)生态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部位和植物生育时间的差异,从而安全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 1.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根系、种子在土壤中分布深浅的不同或利用作物和杂草生长部位的不同形成的选择性。 2.时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出土时间差异或施药与播种的时间差异所形成的选择性。 二、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施药时间分播前处理、播后苗前施药、苗后处理。 (二)按施药对象分土壤处理、茎叶处理。 (三)按施药方式分涂抹施药、撒施、泼浇、滴灌、点状施药。 三、稻、麦、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病害基础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

“植物病害基础”教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 2006年3月修订 植物病害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阐述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的致病病原物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与分类以及它们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植物的抗性,群体发病的规律,流行与预测以及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上述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今后工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植物病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微生物学、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病害流行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运用病害发生流行与植物、病原、环境条件辩证统一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 植物病害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症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2.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和症状。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在诊断病害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病害引入植物病害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各种植物病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损伤,没有逐渐发生的病理程序,因此不属病害。雹、昆虫以及高等动物对植物造成的机械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茭白,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是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异常后果,也属于植物病害。但从经济学观点考虑,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认为是植物病害。 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病原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植物病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1845年在爱尔兰因马铃薯发生晚疫病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和大量的移民;1943年由于水稻发生胡麻斑病而引发孟加拉国的饥馑,死亡人数超过200万。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川农《园林植物保护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正考)

(单选题)1: 昆虫触角的( )可分为若干亚节。 A: 柄节 B: 梗节 C: 鞭节 D: 梗节和鞭节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性外激素防治害虫,只有昆虫的( )期有效。 A: 卵 B: 幼虫 C: 成虫 D: 蛹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鳞翅和膜翅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 )不同。 A: 形状 B: 质地 C: 被覆物 D: 大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植物含有对昆虫有害的物质,昆虫取食后会死亡,这种植物对昆虫的抗性属于( )。 A: 不选择性 B: 耐害性 C: 拒食性 D: 抗生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 )作用。 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口器刺吸式,前翅为覆翅的昆虫属( )。 A: 同翅目 B: 半翅目 C: 双翅目 D: 同翅目和双翅目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具有同一有效成分的触杀剂,水溶型的杀虫效果( )。

A: 比脂溶型的好 B: 比脂溶型的差 C: 为零 D: 与脂溶型的相同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在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是利用( )对昆虫的影响。 A: 光的性质(波长) B: 光的强度 C: 光周期 D: 光的能量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经2次脱皮的幼虫是( )幼虫。 A: 第2龄 B: 第3龄 C: 越冬 D: 末龄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 )应治病先治虫。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炭疽病 D: 立枯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 A: 硫酸铜 B: 生石灰 C: 碱式硫酸铜 D: 多硫化钙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 ( )关系。 A: 致病 B: 抗生

植物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藻类(Algae)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蓝藻门的原始特征,对其它特点作一般性了解;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作一般了解;生活史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各代表属的生活史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各门类的特征比较,建立植物的演化趋势的观念。 教学重点:蓝藻门的原始特征;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生活史的类型,及其各类的特点。 难点:众多的藻类门,要想分别记住很困难,由于藻类是个低等的庞杂类群,生活史、生殖方式、藻体类型等都多样化,需要讲述的代表植物也自然多,众多的代表属记起来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看图片解说,图片附简要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讲述之后,做简捷的总结,要求学生抄笔记,以加深印象。讲述过程中常采用对比法,回顾前面的内容要点。讲授一个段落之后,带领学生简要回顾。教学中拟采取系统树的方法归类,采取对重点门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记忆。课后通过网络学堂留思考题和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藻类(Algae) 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 (一)藻类植物特征: 1.光自养 2.原植体植物 3.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4.无胚 5.大多生活于水中,或生活于湿润的地方 (二)藻类的分布和生境 分布范围广泛

较耐贫瘠不需要很多有机营养 不抗干旱水生或潮湿环境 (三)藻类是古老的类群 现存藻类从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都表现得较原始。 原核蓝藻出现于距今大约35-33亿年前。 真核藻类出现于距今大约15亿年前。 参见P169 (四)藻类各门的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起源于原核生物,共同祖先是具有叶绿素a、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光系统Ⅱ出现了分化,分成三大支系,高等植物则是绿藻的衍生类群,各大支系还在鞭毛类型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那些小短枝都是进化得较低,大多出于单细胞时期。 线条下方的类群是原核生物,上方的类群都是真核生物。 左侧大分支上的2个门有相同的方面:都具有叶绿素d和藻胆素,都没有游动细胞。 中间的大分支上的类群(包括高等植物)都具有叶绿素b, 除裸藻门句容鞭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1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 一、填空题(1空1分,一共16分) 1、病状的五种表现()、()、()、()、()。 2、园林植物病害分类有()和()两种;非侵染性病源类型又可分为()、() 和()三种。 3、昆虫成虫的特征:成虫分为三部分()()(),有()() (),有变态,具外骨骼。 二、判断题(3分1题,共24分) 1、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称为病症。() 2、锈状物属于病症。() 3、病原真菌具有真正细胞核。() 4、雄娥的触角为羽状,雌娥的触角为丝状。() 5、螳螂的前足属于抱握足。() 6、针对昆虫的体壁构造,我们应该用油乳型杀虫剂。() 7、蝶类属鳞翅目。() 8、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不透明,有飞翔和保护作用。() 三、简答题(4分/个,共40分) 1、简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2、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园林植物细菌病害会引起哪5种症状? 4、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5、炭疽病的病状表现? 6、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其他节肢动物有什么不同? 7、昆虫有几种口器?蝗虫属于哪种? 8、简述鞘翅目或鳞翅目昆虫的基本特点? 9、简述有机磷杀虫剂的原理。 10、研究昆虫生殖系统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10分/题,共20分) 1、了解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的意义?针对不同口器可使用哪些杀虫剂? 2、举例说明化学防治的缺点和优点。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变色,坏死,枯萎或萎焉,畸形,流脂或流胶 2、侵染性病毒害,非侵染性病害 3、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 二、判断题 1、错(病症改为病状) 2、对 3、对 4、对 5、错(抱握足改为捕捉足) 6、对 7、对 8、错(不透明改为半透明) 三、简答题 1、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2、观察症状,侵染性后期会有明显症状出现,非侵染性,不是渐进过程。 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区别各类侵染性病害。 3、斑点,腐烂,萎焉,畸形,溃疡 4、植物检疫,栽培技术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5、常产生轮纹斑,病斑产生黑色小点,成轮状排列 6、繁殖能力强。外壳坚硬,轻巧,有弹性,起保护作用。身体微小,易生存,所需食 物少。有翅,寻找食物,求偶,避敌都有利。 7、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幼虫口器。咀嚼式口器。 8、鞘翅目:体壁坚硬,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锯齿状、鞭状,无单眼, 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中胸小盾片常外露,跗足4-5节,少3节,完全变态,幼虫无足。 9、神经冲动的传导依靠乙酰胆碱来完成,最后导致虫体疲劳过度而死亡。 10、抑制害虫繁殖,使其不育,是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如用射线处理雄虫,使其性腺破 坏而绝育,另一种是解剖观察卵巢级别。 四、论述题 1、了解昆虫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不但可以帮助认识害虫的危害方式,根据危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而且可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咀嚼式口器:具有胃毒性能的杀虫剂,触杀剂,熏蒸剂 防治刺吸式口器:内吸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虹吸式口器:胃毒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锉吸式口器:熏蒸剂和触杀剂 用药防治也与时机有密切关系,某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形成卷叶,咀嚼式口器害虫常钻到植物内部危害,因此,用药防治需在尚未钻入或形成卷叶之前。 2、优点:防治效果显著,多某些害虫有特效,例如防治蝼蛄、蟋蟀等地下害虫;杀虫速度快,对有些暴食性害虫短时间内可把食物全部吃光,应用化学药物就能把其消灭;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廉,化学农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性能稳定且成本较低缺点: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长期广泛单一使用某种化学农药,易造成一些害虫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农药的基本概念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3章第1节学时:4 班级:1、19 授课内容:农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掌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⒈无机农药 ⒉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⒈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⒉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⒊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⒋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⒌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⒍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⒈胃毒剂;⒉触杀剂;⒊熏蒸剂;⒋内吸剂;⒌拒食剂;⒍驱避剂;⒎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⒈保护性杀菌剂;⒉治疗性杀菌剂;3. 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⒈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⒈致死中量(LD50) ⒉致死中浓度(LC50) ⒊抑制中量(ED50) ⒋抑制中浓度(EC5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⒈杀虫剂;⒉杀菌剂;⒊除草剂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一、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的决定因素 ⒈农药的性质 ⒉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⒊环境条件 植物药害的症状 1)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内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即可显现。症状一般是

高职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学的意义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谢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二、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景。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四、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来自于他们的自身经验的,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基于思维可及的范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一张张小脸干的红彤彤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知道植树能美化环境,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丽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蓝天、绿地、红积木;健康、快乐、我最棒”的教育蓝图下!

小班语言教案:爱植物保护环境

小班语言教案:爱植物保护环境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四、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来自于他们的

最新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 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6、病症: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 7、生物性病原: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 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 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 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 13、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 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 16、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 18、下口式: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 20、跗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 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23、龄期: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 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6、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受精,也能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7、耐害性:指植物受害后,有很强的增殖或恢复能力,可以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28、生物防治: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29、长日照型昆虫:长日照下不滞育的昆虫; 30、纵脉:由翅的基部伸向翅的边缘的翅脉如径肪,中脉等。 31、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的一种口式; 32、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期的胚胎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直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阶段,称为 1个世代。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 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 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 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 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 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③侵入寄主后分泌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如土壤杆菌属。

植物学知识点电子教案

植物学知识点

植物学复习题 一细胞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他改进了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内容:①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②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有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个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③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意义:揭示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所有生活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细胞核吗?不是不是 3.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次生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初生壁是填充方式次生壁是附着方式 细胞壁的特化①木化---木质素-----增加硬度②角化----脂肪酸-----降低透性防病菌③栓化----木栓质----降低透性④矿化----SiO2-----增加硬度保护 4.请解释“生物膜”、“胞质运动”、“核孔”、“胞间连丝”、“纹孔”、“胞间隙” 纹孔:指此生壁上的凹陷结构物。物质可通过纹孔在细胞间运转。(成熟细胞即有次生壁的细胞才有常成对着生。)根据纹孔加厚的方式不同,分为具缘纹孔、单纹孔、和半具缘纹孔三种类型。12页 生物膜:细胞内的各种膜如质膜、核膜、液泡膜以及组成某些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胞间隙: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的细胞胞间层可局部消失而形成细胞间的空隙。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核孔:内、外膜每隔一定距离便愈合成穿孔,叫核孔。(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核孔的有效通道的直径是可以调节的,大分子通过核孔是变为细长形,消耗ATP.) 胞质运动:在生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转动式运动(细胞质按照一个方向做定向流动)、循环式运动(细胞质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把相邻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原生质丝。常存在于纹孔的部位。作用: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发生联系的桥梁。 5.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1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2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微体 3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 内质网(粗糙型光滑型)起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等 高尔基体:与有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修饰有关。功能是收集、加工包装和传递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向细胞的一定方向运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里的水溶液称细胞液,呈微酸性,是原生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混合液。 圆球体是一种主要起贮存作用的细胞器。 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6.细胞核包括哪些结构? 包括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生活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明显的细胞核) 7.质体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的质体(包括造粉体、蛋白体、造油体) 造粉体:贮藏淀粉的白色体蛋白体:贮藏蛋白质的质体造油体:贮藏脂肪的白色体 质体的发育和转化8.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为特有酶。①正常分解②自体吞噬③自溶作用9.液泡是有生命活动的部分吗? 后含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无机晶体和多种植物次生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